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6-12 12:48:12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题的场景。

  谈话:同学们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在这熟悉的场景里,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2、学生观察分桃的情景,各抒己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提出问题

  猴妈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3只小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⑵学生自主探究,组内交流。

  谈话:请拿出学具,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和小组内成员议一议,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⑶班级交流。

  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吗?

  ⑷课件演示分地3/4的过程。

  2、教学“想一想”

  ⑴提出问题,猴妈妈:“我有10个桃,平均分给5只小猴,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⑵学生用学具分一分。

  ⑶班级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一是分得这些桃的3/5,另一是分得这些他 3/10,引导学生讨论。

  ⑷课件演示分得3/5的过程。

  3、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把几个看成1份,在图上分一分。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2

  引导学生看清每幅图平均分成的份数,涂色部分占这样的几份。

  独立完成。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涂色,同桌交流。

  4、想想做做4

  问:2/3、3/4是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有这样的几份呢?

  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得出结果。

  与同桌边练习边交流,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认识简单分数的过程。

  2、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母、分子和分数线。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

  教具准备:每生准备几张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提出观察教材中的(1)题中的两个示意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平均分,哪个不是平均分。指出哪部分表示这个圆的1/2。

  二、新授:

  1、提出(2)题中的活动要求并呈现示意图。师生一起边涂色边读、写分数。重点让学生理解2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二,2/3里面有2个1/3。

  2、提出(3)题中的活动要求,教学仿照(2)进行,也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涂色,读写分数。

  三、议一议:

  先在小组内进行,给每名学生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再进行全班讨论。

  四:认识分数:

  教师说明什么是分数。以3/4为例,介绍3是分子,4是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然后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说出这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五、试一试:交流时,给学生表达个性化结果的机会,以便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六、练一练: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评判。第三题,完成书上的问题后,再让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如,每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两人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六、知识窗:介绍有关分数的知识。

  七:小结: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有关知识。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建立时间概念。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4、对学生有机渗透热爱祖国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判断平、闰年。

  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师:生活中有许多值得纪念的日子,谁能说出图片上的有意义的日子?

  (1)儿童节是每年的()月()日。

  师:你们喜欢过儿童节吗?

  (2)()月()日是教师节。

  (3)农历()是中秋节。

  师:农历八月十五吃什么?(月饼)这一天是家人团聚在一起的日子。

  (4)()月()日是圣诞节。

  师: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这些有意义的日子都和什么时间单位有关?

  生:这些日子都和年月日有关。

  师:想知道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和年历卡交朋友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初步认识年月日。

  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什么?

  为了研究年月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课件出示20xx年年历)年历上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③每月有30天的十:四、六、九、十一月。

  ④二月份有28天。

  ⑤一年有365天。

  2、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师:同学们都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个孩子都观察的很仔细,那是不是每一年都是这样呢,下面就来小组合作活动一下,看看你们组拿到的年历表是哪一年的,根据观察填入表格中,在活动之前,请看一下老师的要求。(课件展示小组合作要求)

  3、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教师板书。

  师:一年有几个月?

  生1:12个月。

  师:大家与他的意见一致吗?

  生:一样。

  师:每个月的天数相同吗?

  生2:不相同。我看年历卡知道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4、6、9、11月每月有30天,二月有28天。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3:我同意他前面的说法,但是不同意他后面的说法。我的年历卡二月的天数是29天。

  师:请二月是28天的同学举手,二月是29天的同学举手,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看来二月是个特殊的月,有时候28天,有时候29天。老师也调查了一些数据,同学们可以看一下,是不是跟你们探究的一致呢?(一致)

  师:我们能不能根据天数的不同给这些月起个名字呢?

  生:31天的叫大月,30天的叫小月。

  师:名字起的真贴切!

  师指着板书说明: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每月有30天;二月是个特殊月,28天或者29天。

  师:每一月的天数不尽相同,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吗?(左拳记忆大小月)

  师:课本上介绍一种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样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下面的一段话:“要知道哪个月有多少天┄┄”(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边看书边数)。

  投影出示左拳图,指着左拳图,带着学生一起数。

  巩固提问: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个月有多少天?哪个月除外?

  师:当然还有一种年月日歌诀来帮助大家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有变化。(做游戏:说大月男生站起来,小月女生站起来。)

  三、深入探究,认识平年、闰年

  师:现在我们知道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有小月,那你能说一说一年有多少天,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我是听妈妈说的。

  生2:一年有366天,我把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得到366。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了一年的天数。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年到底有几天。出示课件计算方法:

  (1)把每个月的天数都加起来

  (2)7个大月天数+ 4个小月天数+ 2月天数

  通过这种方法一起计算。

  二月是28天的年份,计算出全年有365天。

  二月是29天的年份,计算出全年有366天。

  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如果这一年2月有28天,那这一年总共有365天,如果这一年有29天,那这一年总共有366天。

  师:这位同学非常聪明!二月是个特殊的月份,有的时候28天,有的时候29天。二月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那平年有几天?闰年有几天?

  生: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师:那我们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标准是什么呢?

  生:看2月份的天数。

  师:拿出你的年历卡,说说那一年的二月是多少天,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生1:我的年历卡是20xx年的,二月有29天,20xx年是闰年。

  生2:我的年历卡是20xx年的,二月有28天,20xx年是平年。

  生3:我的年历卡是20xx年的,二月有28天,20xx年是平年。

  师: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平年和闰年的一些知识。时间是宝贵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四:练习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 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

  ③ 4、6、9、11月每月有(30)天,是小月。

  ④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的二月有(29)天。

  ⑤一年里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⑥平年的二月有(28)天,一年有(365)天。

  ⑦闰年的二月有(29)天,一年有(366)天。

  ⑧ 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8)月(31)日。

  ⑨一年有365天。(×)

  ⑩ 20个月就是两年。(×)

  (11)4月和5月一共有61天。(√)

  (12)20xx年5月30日是星期一,6月1日就是星期二。(×)。

  (13)凡是双数的月份都是小月(×)。

  五、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2、时间对我们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板书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1、3、5、7、8、10、12月

  小月(30天)4、6、9、11月

  二月28天平年365天

  29天闰年366天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13页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到进行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先去掉因数末尾的0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口算

  8×30 10×70 900×5 14×3 12×5

  9×700 5×800 20×30 36×2 42×4

  二、探究

  1.多媒体课件呈现主题图

  师:(1)从图中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2)要想知道小猴家到体育场的路程,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3)你是怎样知道小猴骑车所用的时间?

  2.小猴家到体育场有多远?

  (1)学生列式:30×92=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小组交流解答方法。

  (4)汇报展示:

  方法1:3×92=276方法2:3×92=276 ……

  30×92=2760 276×10=2760

  答:小猴家到体育场有2760米。答:小猴家到体育场有2760米。

  师:用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可以用推算的方法。

  3.运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

  6×12= 71×3= 16×5=

  60×12= 71×30= 16×50=

  600×12= 71×300= 16×500=

  师:(1)说出你的口算方法。

  (2)观察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用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可以先去掉因数末尾的0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

  4.练习(第12页的像小巧那样计算)

  2×43= 18×5= 6×91= 72×6=

  20×43= 18×50= 60×91= 72×60=

  200×43= 18×500= 600×91= 72×600=

  三、巩固练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2×70= 15×80= 3×230=

  7×120= 15×800= 30×23=

  12×700= 8×1500= 300×23=

  2.拓展练习

  15×40= 25×40= 5×80=

  15×400= 25×400= 50×80=

  150×400= 250×400= 50×800=

  师:为什么这些题积的末尾“0”的个数与因数末尾“0”的总个数不一样呢?

  得出:用整十、整百数乘的口算,可以先去掉因数末尾所有的0后相乘,然后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0,添上的0的个数与去掉的0的个数相同。

  3、列式计算

  (1)一个因数是27,另一个因数是30,它们的积是多少?

  (2)45的400倍是多少?

  (1)200个16的积是多少?

  四、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师:在计算乘整十、整百数时,我们可以运用推算方法进行口算,先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去掉后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这两个因数末尾的0之和。

  检测练习:练习册第P9

  板书:整十数与两位数相乘

  推算方法:先把两个因数末尾的0去掉后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这两个因数末尾的0之和。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教学内容: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口算除法

  第一课时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

  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

  5、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三、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四、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五、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17页1.2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 p13 。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探究并初步掌握口算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五、教学要素:

  1、已有的.知识经验: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2、原型:

  (1)赵伯伯3次运60箱黄瓜,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3次运600箱西红柿,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3次运240箱青椒,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探究的问题:

  (1)计算“60÷3=”应怎样算?

  (2)计算“600÷3=”应怎样算?

  (3)计算“240÷3=”应怎样算?

  (4)如何计算几十、几百、几千除以一位数?

  六、教学过程:

  (一) 唤起与生成

  1.口答

  80里有()个十

  400里有()个百

  3000里有()个千

  2.口算:

  36÷624÷430×3 600×6

  48÷872÷9400×22000×3

  在口算时,让学生说一说①口算“36÷6”是怎样算的;②“30×3”、

  “600×6”、“20xx×3”是怎样口算的。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口算。

  (二)探究与解决

  学习例1

  出示13页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1、解决第一个问题: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列出算式:60÷3= _(棵)

  (1)学生独立思考。

  20×3=60,60÷3=20;6÷3=2,60÷3=20;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做完后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动手操作,印证算理

  让学生动手利用小棒、圆片、或回形针等摆一摆,如何把60平均分成3份,并找出每份是多少。摆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所以是20。(通过摆一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使算法直观化。)

  (3)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40÷2 60÷250÷5

  学生独立做,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解决第二个问题: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让学生先列式、试做,然后同桌说说是怎样想的。

  600÷3=200(箱)

  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400÷2 300÷3 800÷2

  学生独立做,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基本练习,掌握算理

  40÷480÷49000÷3

  600÷2 500÷5 8000÷4

  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方法:口算整千、整百、整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就用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除以一个数,得数是几千、几百、几十。

  5、解决第三个问题: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列式:240÷3=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两种方法:3×80=240,240÷3=80;240是24个十,24个十除以3等于8个十,所以240÷3=80。

  补充事例,举一反三

  120÷6 180÷33600÷4

  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计算时,可以把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看做几十、几百。)

  6. 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怎样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几十、几百、几千除以一个数,就等于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除以一个数,得数是几十、几百、几千。

  (三)训练与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并说算理。

  2.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并说其中几题的算理,重点说

  9000÷3的算理。

  3. 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4.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四)小结与提高

  小结学习的收获:口算除法的方法,评价学习的表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设计说明

  发现和应用乘法的计算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关注学生的发现。

  在教学中,出示几组算式,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算式之间的联系,再进行计算;在计算之后,观察乘数和积的变化,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这样的反复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应用。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一些计算规律之后,及时地安排学生按照规律写算式,根据规律进行计算,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和巩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复习题,直接写得数。

  200×6= 30×8= 400×5= 8×60=

  13×4= 16×3=

  指名口算,并说说算法。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设计意图: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在学习新知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算一算。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第一个问题中的三组算式。

  师:请大家先观察一下每组中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再想想该怎样计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该怎样计算出结果。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师:计算出结果了吗,是怎样计算的?请说一说。

  预设

  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结果,重点理解下面四个算式的算法。

  50×10就是50个10,是500,即50×10=500。

  30×20就是30乘2个10,30×2=60,所以30乘2个10等于60个10,即60×10=600,所以30×20=600。

  12×40就是12乘4个10,12×4=48,所以12乘4个10等于48个10,即48×10=480,所以12×40=480。

  120×40就是12个10乘40,12×40=480,所以12个10乘40等于480个10,即480×10=4800,所以120×40=4800。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用课件出示每组算式的结果。

  2.看一看。

  (1)提出问题。

  师: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中乘数和积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

  (2)集体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跟全班同学说一说吧。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描述:

  ①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也乘10;

  ②两个数相乘,当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时,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③两个数相乘,如果每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3.根据规律写算式。

  (1)课件出示下列算式。

  6×3= 15×4= 18×2=

  提出要求:根据你的发现再写出几组算式。

  学生仿照上面的算式自己想一想,写出几组算式。

  (2)交流想法和体会。

  组织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想法和体会。

  师:你们是怎样想出这些算式的?通过写这些算式你们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4.根据规律计算。

  (1)课件出示教材30页的第四个问题,请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师:还记得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你们能利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根据16×3=48,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结果。

  (2)引导学生交流,用已经发现的规律来说明计算的过程。

  师:这些算式你们分别是根据什么规律算出结果的?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规律,而学习计算规律的目的在于指导计算,本环节就是给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平台,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 33×21= 24×12= 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一顿午餐要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 37≈40

  50×40=20xx

  大约20xx盒。

  (2)40×37=1450

  8×37=296 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 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简单问题。

  2、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3、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此类题型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计算小数加减过程中的进位和退位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英才小学的小红同学参加了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星期天她到邮局给她的好朋友寄去了两包书,邮递员告诉了她每包书需要多少邮费,可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钱,你们能帮帮她吗?

  投影出示情景图。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

  师:通过观察情景图,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红寄的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4元。

  生2:我还知道:小红不知道一共需要付多少邮费?

  2、先进行估算。

  师:小红大约一共需要多少元的邮费?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

  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1)分组讨论。

  (2)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师:小红所需邮费不会多于15元,不会少于13元。

  3、解决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师巡视。

  (3)小组长展示本组的解决方法。

  第一种:1.6元=16角12.4元=124角16角+124角=140角=14元

  第二种:1元+12元=13元6角+4角=10角=1元13元+1元=14元

  第三种:1.6+12.4=14元

  1.6

  +12.4

  -----------

  14.0

  (3)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计算两包邮费相差多少元?

  师鼓励学生用第三种方法去做。

  (1)让学生独立去做,师巡视。

  (2)展示做题情况。

  12.4—1.6=10.8(元)

  12.4

  —1.6

  ————

  10.8

  答:2包邮费相差10.8元。

  5、小数加减法的法则。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师引导学生进行: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投影出示该法则。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指名板演第8页第2小题,集体订正。

  (2)独立做第9页第1题。师巡视,集体订正。

  2、提高练习。

  同桌讨论第9页第2题,找出错因,并改正。

  3、拓展练习。

  独立做第9页的3、4、5题。师巡视,集体订正。

  四、: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寄书

  1.6+12.4=14(元)

  1.6

  +12.4

  ————

  14、0

  答:一共需要14元。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3)教师:大家刚才提了很多问题,那如果邮递员工作了10天,他要送多少份报纸?如果工作了30天呢?

  出示例题1: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1的后半题:邮递员平均每天送60封信,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封信?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80×1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12×20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 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内容:书本P23-25整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运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

  (二)使学生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数个位上的数用“四舍”法看作整十数试商的两位数除法.

  难点: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一、复习准备:

  1、口算:32×4= 17×3= 18×4= 29×5= 63×3=

  目的:

  (1)口算时要从个位乘起

  (2)注意进位

  2、说说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1)20×()< 84 (3)50×( )< 420

  (2)40×( )< 310 (4)70×( )< 628

  目的:通过说说怎样想的?生:想84里有几个20?算8÷2商4

  复习首位试商的方法。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或“<”

  54×8( )430 29×4( )120

  72×4( )280 43×6( )260

  二、比较、探究

  (一)第一种情况:看小

  1、列竖式计算:

  (1)296÷30=

  (2)296÷20=

  目的:通过竖式计算,比较不同点。复习除法方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用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够除的,商就写在第二位上,不够除的,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商就写在第三位上。

  做除法确定商的位置:想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商是几位数?

  (2)确定商是几?窍门:首位试商

  2、引入:改变296÷30为296÷32

  小组学习:讨论试商时我们可以怎样想?

  生:

  (1)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商在个位,商是一位数。

  (2)想29÷3

  师:为什么这样想呢?对,我们在试商时又要看十位上的数,又要看个位上的数,比较麻烦,因此我们把32看成30。也就是首位试商。

  3、练一练:

  (1)下列各题中,可以把除数看成几十来试商,商是几?

  生:看成20,想5除以2商2

  (2)完整计算第2题

  (二)第二种情况:看大

  1、想一想:296÷39该怎样看?怎样想呢?

  2、试一试:1人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3、练一练:268÷58

  (三)将方法一般化:

  师:我们在试商时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题目实际情况仔细计算。

  思考:155÷52可以怎样看?怎样想?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练习巩固

  1、不用竖式计算,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商是几?

  2、学校买来160盆花,放在大礼堂28盆。剩下的花分给22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几盆?

  四、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

  五、作业:书本P23(4道题)

  练习册:P18

  课后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一、教学内容:课本41页例1及课本43页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经验,以及本课在本单元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我将教学目标预设为:尝试口算方法探究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体验多种口算方法及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为重、难点。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辅以教师点拨、精讲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学情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我利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情绪高昂的学生需求,积极投入学生中来。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有了问题就必须解决,从而,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新课环节中,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得出各种口算方法,使学生动脑、动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印象深刻。适时引导学生总结两个乘法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简便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等探究活动,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

  六、教学环节

  (一)、学前准备

  口算练习:

  30×3 20×6 20×4 13×3

  9×50 40×7 23×2 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0。

  (二)、探究新知

  1、审清题意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每筐草莓有15盒,买了3筐

  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3筐草莓一共有多少盒?

  师:求3筐草莓一共有多少盒?实际上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呢?

  生:15×3(板书)

  教师:怎样计算呢?

  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2、研究口算方法

  (1)小组讨论,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看看怎样得出得数?

  (2)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方法三:15+15+15=45

  (3)比较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4)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板书(课件出示):几十几乘一位数,先用几十乘一位数,再用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得积加起来。

  (3)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方法一:100×3=300,50×3=150,300+150=450.

  方法二:15×3=45,150×3=450

  方法三: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最后在末尾添上一个0.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口算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时,先不看零,口算出结果再在结果后面添上零。(教师板书)

  3、小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三)、知识运用

  1. 做一做。

  11×5= 14×4= 15×6= 23×4=

  110×5= 140×4= 150×6= 230×4=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列式计算

  (1)4个15相加,和是多少?

  (2)16的5倍是多少?

  (3)一个因数是130,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

  3、课本43页第1题、第2题

  4、动脑筋。

  ( )×30=900 40×( )=20xx 80×( )=32000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15×3=45 150×3=450

  方法一:10×3=30. 方法一:100×3=300

  5×3=15. 50×3=150

  30+15=45. 300+150=450

  方法二:想竖式做口算 方法二:想竖式做口算

  方法三:15+15+15=45 方法三:150+150+150=450

  方法四:15×3=45

  150×3=45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经验,以及本课在本单元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我将教学目标预设为:尝试口算方法探究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体验多种口算方法及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为重、难点。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辅以教师点拨、精讲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对比预设与生成,我觉得有理想方面,也有不足之处。为使今后教学能做到扬长避短,更进一步,我对本课作出如下总结:

  1.借助实际问题学习口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究口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我发现把探讨口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口算方法,又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口算,切实体会口算的意义和作用。把数学学习置于现实情境问题之中,是今天数学教学所提倡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并努力做好。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教学,我预设了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口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均能主动参与学习,只是不太善于根据固有经验迁移运用,对口算方法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在这方面,我虽及时为学生指正,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可见,在这方面,我仍需加强学习、锻炼,以便给学生做好点拨、指导。

  3.提倡、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倡导学生运用、体验多种口算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多数学生方法单一,而且经我点拨后,未见很好的效果。课后,我深入思考,认为本班学生已学习过本节内容,应是教师曾强调:两个因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所致。这也给我启示,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培养学生“能为实际问题选择适当方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而非简单地教会为止。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中,经历发现规律、运动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3、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推算。

  教具准备:扣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规律。

  1、摆扣子。呈现教材上的三组扣子图,师生共同观察,接着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在学生充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4)组、(5)组是怎样摆的,为什么这样摆。

  2、完成统计表,可全班一起做,也可分组做;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然后交流。

  3、全班讨论。先让学生讨论“议一议”的第一个问题,再讨论第二个问题。

  三:探索规律

  参照前面的方式进行。

  四、: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与同伴合作,经历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过程。与同伴合作

  2、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能克服解决问题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与同伴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铺地面问题。

  1、引出问题。师生谈话提出亮亮家装修的问题,同时,师出示小黑板,亮亮卧室的.长、宽和可选择的瓷砖信息。

  2、进行关于铺地面问题的一般讨论。提出“议一议”中的问题,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交流自己的经验。

  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根据本班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方法一,同时给出两个问题,先小组内研究,再小组间交流。

  方法二,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即:先提出问题(1),鼓励小组合作解决(计算方法)。在交流之后,再进行需要钱数的计算。

  注:在上述两种方法中,问题(1)是本节课的重点。交流时,要让学生把计算每种瓷砖块数的方法都说一说。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在交流、归纳各种之后,让学生队进行讨论。

  三、: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材简析:

  这节课主要教学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方法。例题先让学生按照竖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其他不同方法算出结果,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笔算简便方法的需求,再介绍笔算的简便方法。

  设计理念:

  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及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末尾有0的简便方法。本节课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在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需要进位)时产生用竖式计算的欲望,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有效迁移自主探索发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小黑板,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以疑引新

  1、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及估算。下面我们进行口算抢答。卡片出示:

  21×40 20×34 32×20 22×30 17×60 36×40

  思考:他们都是两位数乘整十数,都可以采用同样的计算方法,为什么前4题口算起来容易,而后2题口算有点困难或算不出呢?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出:计算后2题时需要进位。

  2、引出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奶牛场里的阿姨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想办法来解决。

  (出示主题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二、自主探索,优化算法

  1、探讨算法

  ⑴问:知识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你能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方法来算出25×30的积吗?

  ⑵谈话: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⑶汇报算法。

  2、掌握方法。

  ⑴谈话:计算25×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

  ⑵介绍方法: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25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25×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25中的5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5×3得75,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 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

  ⑶问: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列竖式计算?为什么?

  ⑷小结:以后我们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可以用这种简便方法列竖式。

  3、试一试: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

  注意积末尾0的处理。

  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这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估计一下他们的结果会有怎样的联系呢?(结果可能比较接近)

  计算验证。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小结:果然比较接近。今后我们在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时,可以把其中一个乘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数来估算得数。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交流估算方法:

  30×20=600 27×21≈600(个)

  27×20=540 27×21≈540(个)

  30×21=630 27×21≈630(个)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说说怎样标,为什么这样标?

  四、全课总结

  学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 (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

  (1)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

  (1)要注意进位问题;

  (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

  (1)商的书写位置;

  (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

  (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

  (4)商的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因数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笔算乘法、进位笔算、被除数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

  计算:856÷7 2309÷3 2832÷4

  四、课堂活动

  1、计算2346÷5并验算

  要求:先观察题目,判断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计算。汇报结果,并说一说除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验算中,要注意什么?

  2、课本第112页的第2、3、4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采用练习的复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乘、除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0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04-09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模板11-0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7-08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04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08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24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06-11

小学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11-25

中班下册优秀数学教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