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04 08:41:0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优)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8篇(优)

语文教案 篇1

  口语交际

  保护文物

  我国历史悠久,古迹众多。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文化古迹遭到了破坏。下面是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

  有些地段的长城状况令人担忧。大量游人涌入,给长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破坏.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城墙被乱涂乱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在垛口处和通往长城的小路上私搭设梯予.设点收费.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保护区内建起了许多与长城很不协调的建筑物,加速了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先说说读了上述报道的感受,再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保护长城的`建议。还可以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的情况,说说我们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

  习作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遣产,然后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我的发现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千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小林:

  我发现这些句子的后半部分,都拿我们熟知的事物来比照;这样,就很容易想象出前面描写的城墙顶上有多宽,俑坑有多大。

  小东:

  这样写十分具体形象? 我想起上学期学的《太阳》一课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如,大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到大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年

  日积月累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 (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江苏苏州沧浪亭)

  展示台

  世界遣产有的景色迷人.让人流连忘返。如。黄山的奇松、怪石,温泉、云海,苏州园林的亭台楼榭,通幽曲径。有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如,一些景点流传着美丽的故事、传说。一些景区留下了名人题写的诗词,楹联。课外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可以是图片,诗词,楹联.也可以是故事,传说。从中感受这些世界遗产的魅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悟信赖,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2、学会观察,学习描写,倾注情感,提高感悟和.写作的能力。

  3、唤醒关爱,联系生活,引发思考,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作品丰富温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语言;

  2、领悟文章中展示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并在描写中倾注喜爱之情的手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鸟语倾听,诗歌引读

  1、鸟语倾听:学生欣赏一段鸟儿清脆悠扬的鸣叫声。

  2、诗歌引读: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儿吗? 林间欢飞的鸟儿是大自然的宠儿,也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古人就有很多描写有关鸟的诗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句与鸟有关的诗句。(可配以悠扬的鸟鸣声)

  (1)“二月春晖晖,双燕理毛衣。街衣弄藿蘼,拂叶隐芳菲。或在堂前戏,多从幕上飞……” (《燕燕于飞》江总)

  (2)“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三绝句》杜甫)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同学们,欣赏完这些诗句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教师引读:诗人笔下的小鸟(燕子、鸬鹚、黄鹂、白鹭),活像自家顽皮的儿童,人类的'朋友,人鸟之间是多么和谐、多么信任啊! 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的生活平添了不少情趣。试想每天的清晨,都被清脆悦耳的鸟鸣声唤起,一天的开始是多么的美好!当代作家冯骥才就曾养过一对珍珠鸟,那鸟所带来的生活乐趣,你们想了解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吧。

  二、有情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

  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

  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 二 课 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

  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

  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认识、会写“湾、港、榕、筑、商、挪、签、吨、扭、赢”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香港人爱树护树的赞美之情,

  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这棵榕树的昂贵之处。2.难点: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内涵,明白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教具CAI图片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1.播放CAI图片,教师配以动情的解说,介绍香港的这棵老榕树,把学生带人情境当中。提问:喜欢这棵大榕树吗?想对它了解得更多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舒乙先生写的《香港有棵老榕树》。

  2.借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了解些什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时,教师提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也可以与同学讨论。

  (3)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教师检查朗读时相机检测反馈。

  字音上,“港、榕、商、赢”的韵母都是后鼻音,发音时注意舌根隆起,把音发准;“挪、扭”的声母是鼻音;“筑”的声母是翘舌音,注意正音。

  字形上,“湾、港、榕、挪、吨、扭”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比例,把字写得均衡匀称,富有美感。“赢”字笔画繁多,提醒学生写得紧凑,张弛有度。在记忆字形时,引导学生采用拆分部件法和猜字谜记忆法,特别强调“商”字下框中由部件“八”和“口”组成,可与“摘”比较记忆;“赢”字的'字谜如:一字五部件,亡口月贝凡,败者猜不着,胜得可占先。

  字义的理解可引导学生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自主感悟为主,也可鼓励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辅助理解。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恍然大悟:成语。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举世瞩目:瞩目,注视。指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别扭:不顺心,不相投。

  可持续发展:指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统一发展,这种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长远利益。

  4.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这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3.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继续深入把握同主题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单元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欣赏古诗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来进行背诗大赛。

  今天来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今天你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这首古诗

  二、学生自学

  先让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共同学习古诗教师桌间巡视。

  三、汇报自学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重点词语:绿。

  2.诗句的意思。

  3.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

  (3)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

  四、总结延伸

  1.熟读成诵。

  2.练习背诵。

  3.改写短文。

  4.你离开过家吗?你能体会思念家乡的滋味吗?用几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

  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指名背诵泊船瓜洲,总结上节课的学法。

  二、导入

  1.出示古诗。

  2.指名朗读。

  三、学生自学

  分组自学后两首古诗,教师巡视指导排忧解难。

  四、汇报自学

  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集体纠正。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杜仲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时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指导背诵。

  五、感情升华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读“蜻、蜓、蜘、蛛、展”等14个生字,认识文中小动物的名称。认识“虫”字旁。

  能够正确书写“蚂、蚁、房”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大致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并读通句子。

  3.能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从而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正确书写课后的6个字。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去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有的小动物也许你早就认识了。

  (二)出示图片,认读词语

  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文中的6种小动物,再分别出示它们的名字来认读。(词语带音节,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读音)

  (三)认识“虫”字旁

  将6种小动物的名字集中出现,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都有相同的偏旁──“虫”字旁。

  带有“虫”字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或和虫子有关。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些动物朋友,有的是体形很小的动物,如:蚯蚓、蝌蚪;有的是动物界中的昆虫,如:蜻蜓、蚂蚁、蜘蛛、蝴蝶。

  (四)读儿歌,检查读音

  1.初读课文。

  课本中有一首小儿歌,说的就是这些小动物的事。请你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注意看准音节,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儿歌。

  (由于本课认读字较多,加上带有“虫”字旁的字比较集中,开始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范读,及时帮助学生正音。)

  3.学生再次读课文,巩固读音。

  4.了解句意,读通句子。

  出示以下词组,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大致了解字的含义,从而更好地读通句子。

  出示“展翅飞”,指名读。

  谁能做个“展翅飞”的动作?

  儿歌中说谁“展翅飞”?(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体会“美”,感受“美”,读出“美”。)

  出示“捉迷藏”,指名读。

  都有谁玩过捉迷藏的`游戏?

  儿歌中说谁还爱玩捉迷藏的游戏?(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感受“有趣”,并读出语气。)

  出示“造宫殿”,指名读。

  谁见过“宫殿”?(出示宫殿图片帮助理解)

  儿歌中说谁还住在宫殿里?(出示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体会“了不起”,读出语气。)

  出示“运食粮”,指名读。(理解“食粮”就是“粮食”)

  儿歌中说谁“运食粮”?(蚂蚁是个大力士,能够搬动比自己身体还重的东西。)

  放一段录像:蚂蚁来回忙碌着,搬运粮食。

  (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辛苦”“能干”,读出语气。)

  出示“游得欢”,指名读。

  儿歌中说谁游得欢?

  放一段录像:小蝌蚪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快乐,读出语气。)

  出示“结网”,指名读。

  儿歌中说谁在房前忙着结网呢?

  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勤劳”“能干”,读出语气。)

  (五)再读儿歌,做到正确、流利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朗读,如指名分行读、男女生或师生对读、齐读、个人读、同桌互读等,帮助学生将课文读通顺。同时,多次复习认读字,有利于记忆。

  (六)巩固识字

  1.游戏巩固。

  儿歌里的小动物的名字你们还记得吗?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将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先请学生将音节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再请其他学生将词语卡片贴在音节下面。)

  2.检测学生认字的情况。

  这些字你们能很快记住它们的样子吗?和同桌一起记一记。

  出示无音节词语,然后指名再读。

  3.教师及时总结记字方法。

  (七)指导写字

  重点对“蝌、蚪、房”三个字进行指导。

  分别出示“蚂、蚁、房”三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特点及部件之间的关系。教师再通过板书范写,展示写字的过程和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之后,学生自己练习。

  学生完成书写过程后,教师及时评价。

  (八)作业

  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小动物的生活也很有趣。回家以后,你可以找来有关的书读一读,或是买几张光盘看一看。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上网去浏览。当然,最好是能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观察。然后把你看到的和听到的讲给别的同学听。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的:

  理解龙女和柳毅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理解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

  品味本文凝练生动、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理解龙女这个人物形象。

  理解柳毅这个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

  品味本文凝练生动、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方法

  阅读、分析、评价、鉴赏

  学习过程

  一、艺术特点解析

  1、故事曲折,想象丰富,用笔夸张,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作风格。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然而写得极有波澜,尽其曲折。故事一开始,“鸟起马惊,疾逸道左”,情况异常,似有征兆。然后见到一位色殊形秽的妇人,竟然不是凡人,而是龙君之女。柳毅到了龙宫,满以为可以马上见到龙君,不料“王久不至”。龙君本应是神力无限,览书后却不能去解救女儿的苦难。正当龙君一筹莫展之际,情节突变,“大声忽发”,钱塘君化作赤龙腾空而去。结局部分先写龙女得救回宫,后让钱塘君出场,让他补叙战斗的经过。叙事绝不平铺,曲折有致,有力地突出人物形象,并使情节富于吸引力。

  2、波澜起伏的.情节,根植于作者丰富想象的沃壤。龙宫殊异的景物,奇特的人物,也是借助丰富想象和夸张笔法生动描绘出来的。这突出地表现在钱塘君形象的塑造上。出战时,作者以夸张的笔墨、绘声、绘形、绘色地描绘出震撼人心的形象。他一怒吼,如同“天坼地裂”,宫殿为之“摆簸”,他力量无穷,行动神速,顷刻间,使泾川变成一片血海尸山,无情郎变成腹中之物。这种人物在现实生活当然不存在,但他却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人们的反抗情绪通过这个复仇者的形象充分地层现出来,这正显示了浪漫主义手法的特征与作用。

  二、品味凝练生动、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凝练而生动的语言,在文中俯拾即是。柳毅问龙女:“子何苦而自辱如是?”作者写龙女的反映只用了“始楚而谢,终泣而对”八个字,十分细腻地写出龙女先楚而后泣、先谢而后对的内心感情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既反映出她悲苦不胜、迫切求助的心情和温婉的性格,还表露了一个善良的女性初见陌生男子时欲语还休的羞怯之态。龙女回宫时,作者写她“自然蛾眉,明挡满身,绡●参差,面容“若喜若悲,零泪如丝”,并有“红烟”、“紫气”、“香气”相绕。就这样,以经济的笔墨刻画出具有仙姿神韵、飘逸轻柔、美貌多情的形象来。句式上有骈有散,富于变化。骈句主要用于人物肖像神态的描写和场景有铺叙,以抒发作者强烈的心灵感受,加深对读者的印象。骈句的运用,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句式的运用服从于内容的表达和人物的刻画。钱塘君战罢归来与洞庭君有这样一段对话: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两人的对话,一个问得急促,一个答得干脆。问得急促,突出问者的专注、急切;答得干脆,则显示答者对其所作所为的坦然、快意。这就是使用一连串的省略式短句所起的绝妙作用。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乱蓬蓬、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第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第二课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三、教学难点:

  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带着思考题读课文)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

  (完全、彻底)

  (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重于泰山

  (5)板书(死的意义)

  轻于鸿毛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

  (4)思考: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因果)

  (5)思考: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板书:(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2)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五、课堂练习。

  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困难(nàn nán) 还(huán hái) 要兴(xīng 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精( )兵( )简( )政( )

  (2)死得其所( )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

  六、课外练习。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章节。

  2、完成练习册。

  七、附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教案11-30

语文教案12-01

语文教案11-30

语文教案01-27

语文教案01-29

语文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