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画》教案

《画》教案

时间:2024-11-05 15:01:06 教案 我要投稿

《画》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画》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教案范文

《画》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热情

  2.使学生对色彩的属性、情感产生联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觉

  教学设计:教材设计在引导学生对色彩的联想上作了两步设置。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对9种颜色分别作出心理的第一反应,并进行概括性的一般表述。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对6组色块组合的.联想和口头发挥。学生可能会在季节、自然景色、生活环境、心情等方面进行联想。总之,教师在启发学生联想时,应尊重学生自己的色彩感觉,允许各人有不同的见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学生在了解了十册、十一册色彩知识基础上的命题创作。教材选用了画家袁运甫的作品《彩旗》。这幅作品构图简练,通过以暖色块为主组合,的确很好地表现了节日的气氛。在色块组合构图形式上,教材选用了四幅学生作业,便于教师在具象和抽象两方面引导学生,使学生对具象构图和抽象构图有一定的了解。

  教具准备:单色卡片和色块组合卡片若干张,范画,学生优秀作业

  学具准备:彩色笔或水彩画用具,白纸。

  教学过程:

  1.欣赏课件,分析9种颜色的属性、情感。

  通过对红色色块与红色的火、红旗的联想,我们可以感觉红色那炽热的属性和情感。学生根据红色继续列举红色系列的物体,用恰当的词语形容红色的属性、象征的情感。对其他色块如橙、黄、绿、蓝、紫、灰、黑、白的分析同红色一样。

  2.欣赏课件,分析6组颜色搭配后产生的色彩感觉。

  如红色与黑色的搭配,有一种热烈而稳定的感觉,使人联想到大红横幅上的黑色字体和喜庆而庄重的会场。(其他5个色组的搭配感觉让学生各抒己见)

  3.欣赏课件中各种色彩倾向的画面,注意观察热烈喜庆的色彩特点。

  (1)暖色调画面《彩旗》。

  (2)冷色调画面《树林》。

  (3)灰色调画面《月夜》。

  (4)冷暖对比强烈的画面:学生作业。

  4.作业要求。

  (1)作业:以“节日”为题,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色块构成画面。

  (2)要求:构图简练,适合填色块,充分体现节日气氛。(范画)

  5.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答。

  6.:作业展示、讲评。

《画》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认识原色与间色之间的关系,明确橙色画的特点,了解橙色的色彩感情.

  2、学习调制不同深浅的橙色,能从主观感受及表现需要出发较为能动的选择色彩.运用色彩,通过理性的思维过程进行有秩序的制作,表现出具有橙色特点的画.

  3、通过直观感受与赏析教学,培养学生对色彩及色彩原理的感悟能力,提高色彩欣赏的水平,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体会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学习调出不同深浅的橙色方法技巧,认识感知橙色画面的美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橙色主色调,根据主色调进行深浅对比突出主体,丰富画面,充分表现内心感受.教具学具:课件、范画、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纸张、小水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三原色,你还记得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吗?(红、黄、蓝)与其他颜色相比三原色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三原色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的,而他们却能调配出其他的颜色。)

  二、实验探索:

  现在,老师就要用其中的两种颜色来做个实验。(红色和黄色)

  1、把等量的红色和黄色水粉颜料在试管中混合。

  2、师:通过老师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利用红色和黄色可以调出橙色)

  板书:红+黄=橙(间色)

  师:间色就是由两种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

  3、现在请两位同学来试一试。(用不等量的红色和黄色调和)

  通过他们的实验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结:在调色时红色和黄色的多少不同,调出的颜色也不同。红色越多,调出的颜色越深;黄色越多,调出的颜色越浅。 ?三、学生练习调色:

  1、现在请你用红色和黄色的水粉颜料调色试一试,把调出的颜色涂在纸上,看看谁调出的颜色最多,速度最快。(师提前将纸发给学生)

  2、请涂好颜色的同学到举高展示。(选出一张涂色较好的贴在黑板上)

  3、原来,我们用红色和黄色这两种颜色就可以调配出这么漂亮的橙色,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橙色的物体?橙色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橙色的特点,寻找橙色之美!

  4、出示图片,欣赏。

  四、作品欣赏:

  1、展示大画家的作品。

  很多大画家也发现了橙色特有的美感,利用橙色画出了许多漂亮的画。

  (问题:橙色的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温暖、明快)

  2、欣赏老师的作品。

  老师也用橙色画了几幅漂亮的画,一起来看看老师画了什么?(展示作品)

  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展示绘画过程)

  3、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橙色装扮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温馨。来看一看小朋友都用橙色画了什么?

  (问题:橙色的画只能用橙色来画吗?还可以运用什么颜色?以橙色为主,还可以运用与橙色有关的其他颜色。)

  小结:这些以橙色为主完成的.作品我们就可以把它就叫做橙色的画。(出示课题)

  五、布置作业:

  让我们用橙色涂鸦,做一回当代的小画家。用画笔调试出的各种橙色来画出自己的感受,可用线条、面、点的抽象形式,也可以在画中表现具体的对象。

  学生在多种材质上作业,教师巡视辅导。(作业中放音乐)

  1、利用自己调出的颜色,绘制一幅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品展示:

  1、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从内容、色彩等方面介绍)

  2、学生互评。

  3、评优。

  七、拓展小结:

  八、小结:今天我们用三原色中的红色和黄色调出了漂亮的橙色,并且画出了美丽的图画,相信同学们能够用美丽的色彩把自己的生活打扮的五彩缤纷。

《画》教案范文3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时,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本课11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音,听、声、惊是后鼻音,远、无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可让学生互相认读生字、正音。

  (2)在学会新偏旁辶、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交流识记的方法。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

  ②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人,听变成近。

  ③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2、写字。

  指导写字,除继续巩固撇、捺的写法外,重点是练写点。要区分短撇和点。这四个字笔画不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把字写匀称。教师可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

  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

  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来和去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三)课后练习

  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四)实践活动

  1、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2、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引发记忆,谈话导入

  春天有哪些景物让你们觉得很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

  (四)朗读感悟,揭示课题

  1、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来朗读,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水、花、鸟,明白这是一首描写山水画的谜语诗,谜底是画。

  2、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如,远远地看画中的山,念第一句;贴近画侧耳听,念第二句;想象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念第三句;到画前驱赶鸟儿,念第四句。指导背诵。

  (五)巩固识字

  先分组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再用开火车读、指名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六)认识反义词

  先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再通过做找朋友的游戏,完成我会说的练习。

  (七)指导写字

  (八)布置课外实践

  课外收集谜语,读读背背,看谁记得多;举行猜谜竞赛活动。

  五、资料袋

  古诗谜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歌谣谜

  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

  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

  (鹅)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

  (雨)

《画》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指纹上添加简单的线条,使其变成有趣的动物形象。

  2。尝试用指纹印画,大胆想象,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彩色粉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2。红、蓝印泥,擦手的毛巾。

  3。实物投影仪。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在指纹图案上添加简单的线条。

  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演示教学、操作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手指游戏,激发兴趣

  1、师:今天爸爸妈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开心吗?那我来看看谁坐的最神气!现在老师要来和你们玩一个手指游戏,伸出你们的小手跟着我一起做!

  一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呀,爬呀爬!

  二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呀,蹦蹦跳!

  三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

  四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螃蟹呀,横着爬!

  五个手指头呀,变变变,变成花蝴蝶呀,飞呀飞!

  2、师:刚才我们都是神奇的小魔术师,用我们的手指变成了小动物,对变成了哪些小动物?

  3、我们的手指本领可大了,不仅能通过游戏变成小动物,还有很多的作用呢,你们知道手指还有哪些用处?

  二、观察指纹画

  1、出示印有指纹的画,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用手指画了一幅画,你们想看吗?画的什么?这棵树是什么样子的?叶子又是什么样的?你们猜猜看是怎么画出来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大胆判断。

  师:这些圆圆的东西啊,是老师运用我们手指上的指纹给印出来的。这叫指纹画。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变出指纹宝宝?

  3、教师示范

  三、了解指纹的印制方法。

  (1)引导幼儿发现掌握正确印制指纹的方法。

  师:你们想不想印出可爱的指纹宝宝啊?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就是我们的指纹宝宝不喜欢太拥挤的地方,所以,小朋友在印制指纹的时候要给每一个指纹宝宝一个舒服的位置。大家都去试试看吧。

  (2)重点:怎样才能印出清晰的指纹。

  师:用手指用劲的亲亲红红的印泥,再用我们的指纹宝宝稳稳的亲亲白纸,不要摇晃和挪动。

  四、启发幼儿想象,将指纹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1、教师根据幼儿想象出的东西,当场在指纹上进行创作。

  师:刚刚我们印制了很多指纹宝宝,开心吗?可是老师觉得这些指纹宝宝都是一个样子,不好玩,咦,我们来帮帮他们,把他们变成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好吗?谁来说说看,指纹宝宝可以变成什么?

  (小鱼、小鸟、小树、小花、太阳、乌龟、车轮胎、小娃娃、螃蟹、小蜗牛……)

  2、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各种东西当场在指纹上进行创作,可配上儿歌,如:“小指纹,变变变,变条小鱼游游游”等。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老师的添画并提问:老师把指纹宝宝变成了什么?添上了什么?这是指纹添画。

  五、欣赏课件指纹添画,分组操作。

  1、刚才老师是用几个指纹宝宝变的这些好玩的东西的?我们除了用一个指纹宝宝变魔术,能不能用2个或者更多的指纹宝宝变魔术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纹添画!

  2、师: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想一想,除了图片上的东西,你还会在指纹上添画出什么呢?刚刚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老师都把他们变出来了,你也想变吗?那好吧,我们一起去帮我们刚刚印出来的指纹宝宝变变身吧,看谁最厉害,能够变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3、教师提出要求:①用左手印指纹,右手添画;②轻蘸颜色,用力压一压;③及时擦干净手,不要弄脏纸和衣服。

  4、幼儿操作,教师适时地进行指导。

  六、作品评价

  1、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及时评价幼儿的作品,给予积极的鼓励。

  2、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用有趣的指纹添画,下节课我们再试试一些更加复杂的指纹添画,比一比哪个小朋友的想象力最丰富。

《画》教案范文5

  教育活动:

  故事画《小花籽找快乐》

  目标:

  1、喜欢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故事的情节。

  2、敢于并乐于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绘画。

  准备:

  1、故事《小花籽找快乐》

  2、各种图片:如:太阳、小花籽、小鸟、小蜜蜂、小青蛙......

  过程:

  (一)、讲故事:《小花籽找快乐》

  1、 出示小花籽图片:有一粒小花籽,它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快乐,于是它决定自己去找快乐。

  2、 讲故事,提问:小花籽一路上都遇见谁了?它们都快乐吗?为什么?

  3、 小花籽最后找到自己的快乐了吗?它的快乐是什么呢?

  4、 你认为小花籽还可以碰到谁呢?它们又会说些什么话呢?

  (二)、想一想画故事。

  1、 你想画出什么样的故事来呢?提示幼儿可以和老师讲的'故事一样,也可以自己创编。

  2、 小朋友们在画之前先想好自己要画几幅图,然后再进行折叠、绘画。

  3、 幼儿绘画,教师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进行指导。

  (三)幼儿自己讲故事。

  1、 幼儿先分组进行讲述。

  2、 每组选一名幼儿到全班幼儿面前进行画故事、讲故事比赛。

《画》教案范文6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4.认识双线格中的13个字,学写田字格中的10个字.

  教学难重点

  1.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学写田字格中的10个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读书指导.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的欲望.

  a由插图入手,由疑问激趣.

  b初读感知.c细读体会.

  2.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引导学生选一些新词如”端详”弄脏”评奖””懒洋洋”等,增加语言积累.

  2)先读课文,再添上合适的词语

  3)积累句子,看谁抄的既工整又美观.

  三、朗读比赛。

  第二课时

  一.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歌诀识字

  字谜识字

  熟字换偏旁识字

  熟字加减偏旁识字

  2、指导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评拾脏梯

  上窄下宽的字:奖弄另并

  上下结构的字

  独体字:及的笔顺

  3、实践活动

  作业超市,任选其一。

  1)收集古今中外少年儿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的故事,在班里组织召开一次故事会。

  2)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有可简单地写一写,讲给小伙伴们听;如果没有,写一写学完本课后的想法。

  板书设计:苏红的画

  画弄脏了—动脑筋—评奖

《画》教案范文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①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②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③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画》教案范文8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各地民居的欣赏,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的空间的

  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

  2、对祖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3、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等。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的空间的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对祖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教具准备:

  1、中国民居系列图像资料。

  2、不同民居相关的音乐、舞蹈作品的多媒体课件。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

  2、出示课题:画房子。

  3、看一看:

  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

  4、说一说:

  提问:你收集到的图片是什么地方的房子?他们有什么特征?

  5、看一看:

  观察老师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地域的民居风格特点。

  6、议一议:

  大胆想象、按自己的理解说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天风格的房屋建筑形式?如:蒙古包为什么是圆尖顶?窑洞为什么到现在还得到陕北人民的喜爱?傣族的竹楼为什么架得那么高?江南水乡得民居为什么是黑瓦白墙……?

  7、老师课堂小结。

  1、放好工具、静息。

  2、听老师讲课题。

  3、学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

  4、学生说出自己收集的房子特点等。

  5、学生观察老师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图片。

  6、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提出各种问题。

  7、认真听老师小结。

《画》教案范文9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②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③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④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ɡ”,心脏的“脏”。

  ⑤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⑥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①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③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⑤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①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处拟,要求有三个栏目:①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②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③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画》教案范文10

  ◆活动目标

  1.学习对折圆形彩纸并剪贴。

  2.能根据剪下的图形,大胆拼贴不同造型的小鱼。

  3.喜欢参加手工剪贴活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泡泡鱼》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将彩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圆形。

  ◎水彩笔、固体胶棒、剪刀人手一份。

  ◆活动与指导☆变一变出示圆形彩纸,为幼儿变魔术,将纸片对折、剪贴成小鱼。

  教师:今天,老师将变成魔术师,用这些圆形彩纸,变出许多的小鱼。

  把圆形彩纸对折成半圆形,从中间向边缘随意剪开,大的一面做小鱼的身体,小的一面做小鱼的尾巴,把它们粘到一起,一条小鱼就变出来了。

  ☆剪一剪指导幼儿剪许多条小鱼,并粘贴到操作单《泡泡鱼》上。

  教师:想不想变出自己的小鱼,我们一起试试看吧。

  ☆画一画引导幼儿为小鱼添画眼睛,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添画海洋中的'其他景象,完成作品。

  教师:看一看,小鱼少了什么,帮它画出来吧。

  大海里面还有什么?也试着画画吧。

  ☆说一说展示幼儿作品,鼓励幼儿相互交流、欣赏。

  教师:说一说,你剪了几条小鱼?是什么颜色的?

  你的海底世界里还画了什么?

  ◆活动建议该活动在原有剪纸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引导幼儿先对折再剪贴,这样的设计为剪贴的过程增加了神秘感,使得活动的趣味性更强。

  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创造性的表现,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粘贴小鱼的身体和尾巴,并引导幼儿在操作单上合理布局并粘贴出游向不同方位的小鱼。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还可鼓励其将白纸撕成条状在画面粘贴出波浪,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该活动还可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用蓝色大画纸创设出海洋的情境,幼儿集体创作完成作品。

  ◆资源包幼儿作品赏析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天真、可爱。如果用命令式或较直接的言语指导,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活动中我就进行拟人化语言,如:皮球宝宝,大树宝宝等。幼儿感到自然亲切,也就乐意去尝试 。活动开始我运用吹泡泡的游戏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在抓泡泡时非常开心投入。通过这样游戏活动再让孩子们来玩调皮的泡泡的游戏,让他们要按老师的指令来玩,很多的宝宝都能听到指令很快回到指定地点,但也有一些宝宝不能听到指令马上回来。孩子们通过游戏体验了泡泡、追泡泡、拍泡泡的乐趣

《画》教案范文11

  在整节课的欣赏过程中,要求通过欣赏以橙色为主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橙色温暖、明快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特别的艺术效果。然而,整节课欣赏的、谈论的、画的都是橙色的画,针对学生会不会对此感觉到枯燥乏味的问题,我在“看画作赏橙色”这一步中的范画欣赏里营造出和谐的教学节奏,具体如下:

  1)生活中的橙色。

  首先我提出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橙色的问题,待学生回答好后,出示多幅生活中橙色的图片。针对低段学生的好奇心强、观察能力强的特点,我快速而富戏剧性地进行展示。欣赏图片的同时,几个爱动脑筋学生会提出:设计师们为什么要把餐厅的墙砌成橙色?我解释橙色是一种让人看了之后心里会觉得暖洋洋的颜色,它会让在餐厅吃饭的人觉得特别兴奋,因此会食量大增,肯德基餐厅的墙壁上也是选择橙色。一说到吃,孩子们立刻觉得有趣起来。

  2)画笔下的橙色。(为了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欣赏范作,这一步骤中以欣赏米勒的《晚钟》为主。)

  多媒体课件出示毕加索、梵高等著名画家的画)我首先提出几个较简单的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这位西班牙的画家为了完成这幅画,先后画了6张才满意。

  欣赏到米勒的《晚钟》时,我设问: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大屏幕中打出“米勒《晚钟》”等字样,不出现画作。孩子们感到新鲜,纷纷猜测……再及时展示画作,学生哗然。他们描述的是两个虔诚地在做祷告的人,并且感受到该画面中以人物为主,画家把最主要的东西放在明显的位置,画得大一些。

  孩子们仔细观察中并小组讨论:远处的小房屋可能是钟楼吧!怎么画得那么小?他们在祈祷什么?这是个理解的过程。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渗透知识:橙色的画并不是不能用其他颜色,而是以橙色为主要颜色。

  3)小朋友的画。(展示、交流、欣赏)

  教学设计思想:运用“描述—感受—理解—评论”层层递进的欣赏法,调动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综合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教学设计《橙色的画》

  在整节课的欣赏过程中,要求通过欣赏以橙色为主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橙色温暖、明快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特别的艺术效果。然而,整节课欣赏的、谈论的、画的都是橙色的画,针对学生会不会对此感觉到枯燥乏味的问题,我在“看画作赏橙色”这一步中的范画欣赏里营造出和谐的教学节奏,具体如下:

  1)生活中的橙色。

  首先我提出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橙色的问题,待学生回答好后,出示多幅生活中橙色的图片。针对低段学生的.好奇心强、观察能力强的特点,我快速而富戏剧性地进行展示。欣赏图片的同时,几个爱动脑筋学生会提出:设计师们为什么要把餐厅的墙砌成橙色?我解释橙色是一种让人看了之后心里会觉得暖洋洋的颜色,它会让在餐厅吃饭的人觉得特别兴奋,因此会食量大增,肯德基餐厅的墙壁上也是选择橙色。一说到吃,孩子们立刻觉得有趣起来。

  2)画笔下的橙色。

  (为了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欣赏范作,这一步骤中以欣赏米勒的《晚钟》为主。)多媒体课件出示毕加索、梵高等著名画家的画)我首先提出几个较简单的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这位西班牙的画家为了完成这幅画,先后画了6张才满意。欣赏到米勒的《晚钟》时,我设问: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大屏幕中打出“米勒《晚钟》”等字样,不出现画作。孩子们感到新鲜,纷纷猜测……再及时展示画作,学生哗然。他们描述的是两个虔诚地在做祷告的人,并且感受到该画面中以人物为主,画家把最主要的东西放在明显的位置,画得大一些。孩子们仔细观察中并小组讨论:远处的小房屋可能是钟楼吧!怎么画得那么小?他们在祈祷什么?这是个理解的过程。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渗透知识:橙色的画并不是不能用其他颜色,而是以橙色为主要颜色。

  3)小朋友的画。

  (展示、交流、欣赏)教学设计思想:运用“描述—感受—理解—评论”层层递进的欣赏法,调动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综合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画》教案范文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谈话激趣:

  (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识字

  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

  三、指导朗读,深入领悟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

  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

  4、过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觉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10自然段,想一想在这部分课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

  5、交流,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 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 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 爸爸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读懂。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

  7、集体交流:

  (1) 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你能从哪儿读懂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被弄脏的图画:想一想,此时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导读好4—6自然段。)

  师: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把有关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图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玲玲现在怎么样了?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2)师:看到玲玲很满意,爸爸怎么样?他可能说些什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做?(随机出示文中插图,观察图画。)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互读。

  师:你们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

  (4) 随机指导这句话中生字的书写:糟、肯

  引导: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评写)

  (5) 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四、总结:

  课前小朋友们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新想法?(生答)看来,玲玲爸爸的话让我们受到了启发,课下,请大家把这两句话抄下来,记在心里好吗?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 动脑筋--- 好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充分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对于二年级的孩子,默读还是一个比较难的读书方法,考虑到马上生三年级了,我让他们尝试了这种读书方法。

  在默读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注意力容易受到干扰、读书时自然而然的出声音、生字词的干扰让孩子手足无措等等。事后我分析了一下,这些可能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思维的专注度、读书习惯的转换等都有关系,当然有些问题是可以随着时间得到改善的。我现在的默读尝试可能是有些拔高了,对于少数成绩好的孩子,他们能很快的接受,可是对于大多数而言,可能有些拔高的成分了。

  看来,教学中确实应当考虑孩子的心理生理情况,才能让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啊。

《画》教案范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和作画时的想法与感受。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语言进行口语交际。

  2、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既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又要让学生学会聆听的习惯,还要让他们学会以自己的方式作出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听、说认真,说话发言准确、清晰,说话通顺流畅,态度大方。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即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些内容。

  课前准备:全体学生带一幅自己最满意的绘画作品。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智多星的自述]嗨,小朋友们,大家好!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既聪明又能干,喜欢唱歌、跳舞,会捏泥娃娃、会折纸,还会画画。今天,我们来开个小画展,展示一下自己的绘画本领,比一比谁是最棒的小画家,好吗?

  2、[出示课件:课题和课文插图]师述:瞧,小画家们正在准备画展呢!他们在说些什么?请你们猜猜看。(学生各抒己见。)

  3、师述:他们有的在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有的在评论别人的画。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幅画,你们想不想学着他们的样,也来说一说、评一评呢?好,今天我们要评选出咱们班的“小神笔”和“金喇叭”。

  4、[出示课件:“小神笔”、“金喇叭”。]师述:“小神笔”的要求是内容健康、构思新颖、色彩鲜艳,小画家能讲清楚自己画了什么,以及作画时的想法。“金喇叭”的要求是善于提问、态度大方、学会倾听、语言规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且具有说服力。看看谁是能想会画的“小神笔”,谁又是能说会道的“金喇叭”。

  二、以图激趣,明确要求:

  1、[出示课件:智多星在说话]小朋友们,你们也一定急着跃跃欲试吧!别急!别急!先请你们欣赏一下你们的大朋友——徐老师的`得意之作,好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徐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

  2、老师示范介绍自己的画。

  (1)师述:小朋友,能猜出我画了什么吗?为什么画吗?[出示课件: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吗?]

  (2)[出示课件:范画]老师介绍自己作品的内容以及作画前的想法与感受。

  (3)老师介绍完,问学生:刚才你们都听清楚了吗?你们认为我画得怎么样?又介绍得怎么样?你们喜欢我的画吗?哪位小朋友愿意当当“金喇叭”,来评一评呢?

  (4)谁还愿意谈谈自己对这幅图的看法?能提一提真诚的建议和意见吗?

  (5)谢谢大家提出了那么多真诚的建议和宝贵的意见。你们认为我够“小神笔”和“金喇叭”的资格吗?[出示课件:给老师颁奖]

  (6)小结介绍的要求和步骤:先用精彩的语言介绍自己画了什么,再介绍自己为什么画了这幅画。

  (7)[出示课件:我是这样介绍的:A、我先画了( ),再画了( ),接着画了( ),然后画了( ),最后画了( )。B、因为我喜欢( ),所以画了这幅画,希望( )。]

  (8)[出示课件:智多星在说话]哪位小朋友也愿意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指名一位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上台把画举得高高的,模仿老师用以上句式作介绍,争当“小神笔”;其他学生参与评价,争当“金喇叭”。)

  三、激情促说,多向互动:

  1、[出示课件:智多星在说话]小朋友们真棒,有那么多人想当“金喇叭”,小画家们,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画吗?让我们来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画展,好吗?欢迎大家争当“金喇叭”和“小神笔”。

  2、师述:小朋友们,请把你们的图画高高地举起来,下面我们就以四人小小组为单位,先把自己的画贴在小展板上,再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还要认真地评一评别人的作品,注意说话时都要有礼貌。(老师巡回指导,注意组织好学生,使整个交流自由而不随意。)

  3、请配合较出色的小小组上台展示,在学生中再次强化示范作用。评选出“小神笔”和“金喇叭”。

  四、举办画展,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四幅图画作品]师述:这里有几幅漂亮的图画,可是他们的主人——小画家们都出去旅游了,谁愿意帮他们介绍介绍?讲得好的可以评为“金喇叭”。

  2、挑选出“小神笔”的作品进行分类(如:植物园、动物园、人物画、风景画等),再展示在展示板上,由“金喇叭”充当解说员,其他小朋友当购画者前来自由购画,看哪位解说员的介绍最有吸引力与说服力。

  3、作业:请小朋友回家后用精彩的语言,向家长介绍自己的作品。

《画》教案范文14

  海里的动物

  【活动目标】

  1、了解海洋生物。

  2、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3、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生物的照片,曲别针,吸铁石,印泥,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湿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一边看海洋生物的照片一边讨论。

  ①准备海洋生物的照片。

  -老师拿来了在海里生存的动物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动物呢?

  ②看看照片,摸一摸,研究一下。

  ③研究一下活动的道具,吸铁石和曲别针。

  ④把曲别针别在动物的照片上,用吸铁石玩钓鱼的游戏并说说这些动物的特征。

  -老师用吸铁石找找大海里的动物,都能找到哪些动物呢?

  ⑤说说粘在吸铁石上的这些动物。

  -背上可以喷水的.动物叫鲸鱼。

  -大海里有和我们手的样子差不多的动物,找找看是什么?

  -和我们手长得差不多的动物叫做海星。我们一起来说一遍海星。

  二、展开

  1、一边看活动纸一边讨论。

  -这是哪儿呢?

  -这里有哪些海洋生物?

  2、用手在活动纸上印出海洋生物。

  ①用印手印来表现出来。

  -老师告诉孩子们印手印的方法。(做示范。)老师印出鱼的身体。

  -大家想印出什么动物呢?

  ②帮助孩子们印出自己想印的动物。

  ③印完后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完成剩余的部分。

  ④对于使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有困难的孩子,老师给予帮助。

  ⑤使孩子们做出自己想印的动物图案。

  三、结尾

  1、印完手印后用湿巾把手擦干净。

  2、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印的动物。

《画》教案范文15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教学难点:

  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以及色彩的调节练习。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游戏教学法、观察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全套的水粉画工具,纸l一2张。

  教学流程:

  (一)欣赏讨论

  1.欣赏《向日葵》。

  2.引导提问:你见过这幅画吗 ? 对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3.导出新课,板书课题:同一幅画。

  (二)探索体验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哪些颜色 ?

  (1) 观察与识色。

  (2) 提问。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么样调配出来的呢 ?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体验1:根据教材提示,用大红与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 ? 为什么 ?

  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先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体验 2 :在一种颜色中调入白色或黑色,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

  小结:通过这一方法可使色彩发生深浅变化,这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丰富的颜色了。

  体验3:从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 ((C2)) ,这一格是由 6 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颜色相对比。我们一起调出这些颜色并涂画在纸上。

  (三)师生合作,共同探讨。

  分工合作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是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然后组合,可拼成一幅有丰富色彩的《向日葵》。

  1.画格。教师事先画好一个2×3的表格,4×5的大格图,共有2×3×4×5=120格小格图,共学生共同完成作品应用。培养学生的共同创作精神。

  2.选择与分工。将横排 A — E 与竖排 l 一 4 交叉组成编号,选择你喜欢的一块。选择马赛克处理后的画作的方格时,分工要有协调,别人已选的不能重复。教师调控方格被选情况。首先让学生自愿选择,然后教师再对重复选择和没被选择的方格进行调整。学生超过50人时,我们现在的学生班级人数都超过50人,也可分工,较难的方格可被重复选择,保证组合成《向日葵》整幅画作的完整性。

  3.临摹涂色。按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涂色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

  4.集体组合时应让学生注意A-E与l一4的坐标准确定位,不可随意放置,教师可进行范例定位演示,起启发作用。

  5.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四)组合展示

  1.让学生按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一部分。

  2.引导学生眯眼看,欣赏评述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五)评价交流,进行总结

  我知道:

  1.凡高的作品有《向日葵》

  2.我会涂色

  3.我会制作

【《画》教案】相关文章:

《画》教案07-25

《画蝴蝶》教案02-21

画春天的教案12-12

《流动的画》教案02-26

小班画教案02-23

《画》教案【推荐】04-02

画西瓜教案03-30

门上的画教案04-01

创意画教案03-26

《秋天的画》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