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对称教案

小学对称教案

时间:2024-11-08 07:51:3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对称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对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对称教案

小学对称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P69例3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准备:

  有关镜面对称的主题图、镜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天鹅那美丽的身影),创设情境。

  2、揭示学习的内容。

  这些现象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出示镜面对称的实例,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优美的.意境,营造和谐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镜面对称

  1、组织游戏活动——照镜子。

  1)、讲明游戏的要求: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身体向前靠、身体向后移。)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汇报。

  你们看到的情形与他们一样吗?

  3)、小结

  镜子里的前后方向和实际的前后方向是一致的。

  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

  要求:还是两个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举起自己的左手与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再举起你的右手给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5)、全班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6)、小结。

  2、看镜子写时间

  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游戏,亲身经历探究的活动,有助于发现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镜面对称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

  2、拓展性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小学对称教案2

  教学内容:第62页例题,第62—63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

  教学难点: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飞机图、蝴蝶图、奖杯图。提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

  指着蝴蝶图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到讲桌上折纸并回答)

  把蝴蝶图贴在黑板上,提问:谁能指出这幅图的对称轴?(学生指出后,教师用点段相间的线画出对称轴,并板书:对称轴)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重点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把课题补书完整)

  二、教学例题

  1.谈话:首先我们研究长方形的对称轴。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折纸画图,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折法。

  2.指名到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折法和画法。

  提问:你能告诉同学们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画对称轴时应该怎么画吗?对他的发言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谁还有不同的折法吗?也来展示一下。(指名展示)为什么这条线(指着学生画出的对称轴)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对称轴?

  3.谈话:这样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长方形的两条对称轴,它还有另外的对称轴吗?用纸折折看。通过操作我们发现长方形只有两条对称轴。

  4.出示黑板上画好的长方形,谈话: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现在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吗?在小组内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如果有学生提到用和黑板上的长方形同样大的纸对折找到对称轴后再在黑板上描画,指出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用折纸的办法,还能不能直接在黑板上画长方形的对称轴?

  如果学生提到先量出长方形对边的中点再连线,画出对称轴,对这种想法予以表扬,并提问:你能说一说是怎样想到先找对边中点的吗?

  如果学生想不到取对边中点连线的办法,拿出长方形纸,谈话:想一想我们在把长方形纸这样对折的时候,长方形的这条边(例如指一条长边)被折痕分成了几段?这两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折痕与这条边相交的这个点是这条边的什么?同样地我们能找到折痕与这条边的对边的交点吗?找到了这两个点能不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指名到黑板上量长方形的边,取中点。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画,画成如右形状,并指出: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

  5.让学生各自在课本上画长方形的对称轴,画好后同桌检查,并提问: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几条对称轴?

  三、教学“试一试”

  谈话:下面我们研究正方形的对称轴。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书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尽量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研究。

  先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提问: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还有其他对称轴吗?

  再展示画出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指着两条对角线所在的对称轴,提问:这两条线也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吗?让没画出这两条对称轴的学生折纸看一看这两条线是不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并让他们补画出这两条对称轴。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四、教学“想想做做”

  1.做第1题。

  (1)指名读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2)让学生各自按题目要求操作。

  (3)提问: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

  (可补充说明: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它有2条对称轴)

  2.做第2题。

  (1)让学生自己读题。

  (2)提问:题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第几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3)看一看每个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在书上画出来(4)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从左往右三个图的对称轴分别有3、4、5条)

  3.做第3题。

  (1)让学生读题后自己在书上作图。

  (2)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3)提问:谁能以左图为例说一下作图的步骤?(先找出三个对应的顶点再连线)

  4.做第4题。

  (1)谈话: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四个图形各是什么图形,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如果学生说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要追问:是什么样的三角形?第三个图形学生可能会说是五边形,谈话:这个图形不是一般的五边形,它的五条边都相等,五个角也都相等,它是正五边形。同样的,第四个图形是什么图形?

  (2)让学生各自画每个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几条画几条。

  (3)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

  (4)提问:每个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与边数相等)

  5.做第5题。让学生自己制作,然后在小组内观赏评议,每组找出最佳作品,在班内展览。个案修改

小学对称教案3

  详细介绍:

  镜面对称(教材第69

  页)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进行教学的。镜面对称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之一。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设计举例与评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昨天,淘气到蓝猫家做客,在蓝猫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演示:淘气到蓝猫家做客,进到屋里,却发现那儿还有一个淘气,和自己一模一样,他做什么动作对方也做什么动作,为什么会有两个淘气呢?谁是真正的淘气呢?你们能帮淘气解开这个谜吗?

  有趣的故事情境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了,都兴趣盎然地猜着,有个别学生还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那是一面镜子。”

  评析:以生动的动画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平时的认知,初步悟出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像和人的动作一样。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游戏活动,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蓝猫想和大家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老师扮演蓝猫,请两个学生当蓝猫在镜子中的像。)

  蓝猫对着两生做一些动作,两个同学作出了不同的反应,生1和蓝猫的动作一样,生2和蓝猫的动作相反,究竟谁对呢?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激烈的讨论,意见仍不统一。

  评析:把学生喜欢做的游戏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游戏中引发学生对认知的矛盾冲突,进而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主动地探索的欲望。

  2、走出课堂,亲自体验镜面对称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意见仍不统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得出结论?

  孩子们想出了各种的`方法,但没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后来,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舞蹈室有一面很大的镜子,你带我们亲自照镜子,看谁说得对,好吗?”孩子们一致赞同这个方法。

  教师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让兴趣盎然的孩子们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让他们亲自观察、体会。例如:

  (1)学生向前走一步,观察镜子里的像怎样运动。学生向后走一走,再观察。

  (2)学生向上举手,再把手向下垂,观察镜子里的像怎样运动。

  (3)学生右手拿着数学书,左手拿着文具盒,观察镜子里的像是哪只手拿着数学书的。(当他们发现镜子里的像是用左手拿着数学书,露出了惊讶的眼神)

  (4)数学书封面上的“数学”两字有什么变化?(当他们发现镜子里的“数学”两字左右两边的笔画是倒过来写的,马上惊奇地议论起来)

  评析:针对游戏活动中学生产生的疑问,教师及时带领学生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前后位置发生对换,直观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学生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亲身体验镜面对称的现象,使疑问得到解决,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并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的道理。

小学对称教案4

  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前鼻韵母an、en、in、un、u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准确拼读音节。

  2、认识8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儿歌。

  3、运用“游戏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4、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认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获取一些知识。

  教学课时:

  三时课,(本课为第三课时)

  教学准备:

  音节卡片、生字卡片、写有韵母、音节词、生字的苹果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去登山,大家准备好,我们出发了!

  二、通过“登山”,巩固旧知,获得新知。

  登三座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一)、登第一座山。(复习前鼻韵母an、en、in、un、u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un、yin)

  试试看,你能翻过这座山吗?你想请谁帮助你登山?你愿意帮助别人吗?

  (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二)、登第二座山。(拼读音节词)

  1、认读音节词,你能帮它们找到朋友吗?(把音节词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2、你认识这些字吗?如果认识,也把它们贴到图片的下面。(不仅仅局限于认书上的字)

  (三)、登第三座山。(学生自读儿歌《登山》)

  1、自由读儿歌,读准拼音。

  2、在文中圈出“风、云、她”三个生字,想办法认识它们。

  3、考考你的同桌,他会读了吗?他认识了吗?

  4、谁愿意上来当小老师,考考全班同学?(提供生字卡片)

  5、朗读儿歌,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6、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感受。

  (四)、欣赏景色。(教学第一首儿歌,进行说话训练)

  1、终于登上了高山,你们向远处望,会看到哪些景色呢?(发挥学生想像,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几句话。)

  2、出示36页风景图。欣赏图,说图意。读一读书上是怎么是写的,(让学生用各种形式读这两句话。)

  3、圈出生字“山、田、左、片、右”,想想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同桌考验。

  (五)、游戏“摘苹果”

  一路上同学们克服了困难,互相帮助,终于登山了高山,我们在山下的果园里轻松一下,摘苹果去!

  (苹果树上贴上苹果图片,如果会读就可以摘下来。音节词不局限于书上。)

  三、小结:

  今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互相帮助,登上更高的山,欣赏到更美的景色。

  四、作业:

  制作几张音节词的卡片,随时读一读,也可以考一考同学。

小学对称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欣赏图片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2、通过观察、实验、表演、动手操作等形式进行探究,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

  3、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教具:

  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

  教学流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出示书中“倒影”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这些景色美吗?请大家再来看一遍,看看水上景物和水中景物的位置有什么关。

  生1:反过来了。

  生2:水上的山好象是往上长的,水下的山好象是往下长了。

  生3:水中的景物和水上的景物一模一样,可是水中的景物是倒过来的。

  师:所以,我们就把水中景物叫做水上景物的倒影,其实,平静的水面就是一面平放的大镜子。

  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生:镜子里。)

  师: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研究镜面对称。

  2、提出学习目标

  (1)照镜子,做各种动作(有关前后、上下、左右的动作,如往前走往后退、站立蹲下、刷牙等),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说说镜面对称的特点。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展示

  (1)学生个人到大镜子前照一照,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归纳本组同学的发现。

  2、全班展示

  生1:我看到了镜子里也有一个我。

  师:你的小眼睛可真亮,可这是怎么回事?镜子里真的还有一个你吗?镜子里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你的“像”。

  生2:我看到我做什么动作,镜子里的像也做一模一样的动作。

  生3:我发现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前走一步;我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像也向后退一步。

  生4:我发现我把手举起来,镜子里的像也把手举起来;我把手放下去,镜子里的像也把手放下去。

  生5:我蹲下,镜中的像也蹲下,我站起来,镜中的像也站起来。

  生6:我发现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也伸出左手。

  生7:不对,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像伸出的.是右手。

  师: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呢?请生7当镜外的人,生6当镜内的像,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并请生7边表演边向生6提问。)

  生7:我伸出的是左手,请问你伸出的是哪只手?生6:是右手。

  生7:如果我伸出右手呢?

  生6:我应该伸左手。

  生7:现在你知道自己错了吗?

  生6:知道了。

  三、模拟照镜子,体验特点,完成练习。

  1、进一步体验镜像的特点。

  (1)同桌之间,一个当镜子外的人,一个当镜子里的像,开始表演吧。(学生站起来自由地表演。)

  2、总结镜像的特点

  (前后、上下——不变)(左右——变)。

  3.完成练习

  第69页做一做和第71页第5题。

  四、拓展练习。

  师:人在镜子前是这样变化的,那么其他东西呢?请在纸上写一写或画一画你喜欢的东西,并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写或画,再用小镜子照,发现特点。

  全班交流反馈:

  生1:我在纸上写了2、3、4这几个数字,在镜子里是反过来的。

  生2:我写了“数学”两个字,在镜子里也是反过来的。

  生3:我写了“b”,在镜子里变成了“d”;我写了“p”,在镜子里变成了“q”,也是反过来的。

小学对称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101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图、剪纸、剪刀,学生准备剪刀、方格作图纸、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轴对称图形.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00页上面的实物图和一些轴对称的剪纸,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这些实物图有“轴对称”的特点.

  然后教师和学生仿照教科书第100页中间的图形用纸剪一剪,让学生观察、讨论剪完的图形有什么特征.

  教师指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做教科书第100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教师还可以再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

  3.教学轴对称的几何图形.

  教师让学生拿出方格纸,按照教科书第101页上面的图画出这些图形,再剪下来折一折,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然后让学生观察在一个图形中有没有不止一条对称轴的.

  再让学生把轴对称图形和非轴对称图形进行比较,比如把等腰三角形和它左边的锐角三角形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条腰两个底角分别相等;而它右边的这个锐角三角形就没有这些特性,不是轴对称图形.

  4.做教科书第10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并画出对称轴,还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5.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师让学生拿出直尺,量一量第101页“做一做”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课堂练习

  做练习五的第1~6题.

  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尤其是第4个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2.第2题,要让学生找出教科书上没有出现过的三个轴对称图形.比如说红领巾、量角器、黑板、桌面、电视机等等.

  3.第3题,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剪一剪,再说一说剪下的图形展开后,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使学生知道对称性质在服装等行业中的用处,进而认识到对称性质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

  4.第4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判断,再找出“0”、“8”各有几条对称轴.

  5.第5题,先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再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6.第6题,指名到前面画,观察学生第1个图怎样画对称轴,第2个图画几条对称轴.

小学对称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物及相应图片的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

  2。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及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等。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剪刀、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电脑演示: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地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却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小树的叶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树叶也和咱们一家吗?小蝴蝶说:对!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一家。

  师: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是一家的?请各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条纹一样、图案也一样。如果把左边和右边对折,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

  二、操作探索

  (一)直观感知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镜等,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

  师:老师还用长方形的纸剪出了一些图形(板贴:飞机、乌龟、小鱼),他们是不是对称的?用长方形的纸剪出这些对称图形后,剩下的图案是不是对称的?

  (二)动手操作

  师:这些对称图形漂亮吗?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也用长方形的纸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师:先请每组的几个同学商量商量,用长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后,教师板书:折、画、剪。

小学对称教案8

  一、知识点:

  1.等腰梯形的定义:

  ①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为梯形。

  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称为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称为腰。

  ②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的性质:

  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是两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

  ③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的判定:

  ①在同一底上的2个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补充: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二、举例:

  例1:填空:

  1、等腰梯形的腰长为12cm,上底长为15cm,上底与腰的夹角为120°,则下底长为cm.

  2、如果一个等腰梯形的二个内角的和为1000,那么此梯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3、等腰梯形上底的长与腰长相等,而一条对角线与一腰垂直,则梯形上底角的度数是______;

  4、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等于600,它的两底分别为13cm和37cm,它的周长为_______;

  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A=120°,对角线BD平分∠ABC,则

  ∠BDC的度数是;又若AD=5,则BC=.

  6、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AD,BD=BC,则∠C=0。

  例2: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试说明:AO=DO.

  例3:如图,梯形ABCD中,AD∥BC,AC=BD。试说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例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cm,BC=7cm,E为CD的中点,四边形ABED的周长比△BCE的周长大2cm,试求AB的长.

  例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M为BC中点,则:

  (1)点M到两腰AB、CD的距离相等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若连结AM、DM,那么△AMD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3)又若N为AD的中点,那么MN⊥AD一定成立.你能说明为什么吗?

  例6、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E为CD中点,AE与BC的延长线交于F.

  (1)判断S△ABF和S梯形ABCD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2)判断S△ABE和S梯形ABCD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3)上述结论对一般梯形是否成立?为什么?

  例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AD+BC=AB.则:

  (1)AE、BE分别平分∠DAB、∠ABC吗?为什么?

  (2)AE⊥BE吗?为什么?

  例8:在梯形ABCD中,∠B=90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两点同时出发,多少秒后,梯形PBQD是等腰梯形?

  三、作业

  1、如图,等腰梯形ABC中,AD//BC,AB=CD,DE⊥BC于E,AE=BE,BF⊥AE于F,请你判断线段BF与图中的哪条线段相等,先写出你的猜想,再说明理由。

  2、如图,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BC∥AD,AB=DC,BC=2AD=4cm,BD⊥CD,AC⊥AB,BC边的中点为E.

  (1)判断△ADE的形状(简述理由),并求其周长.

  (2)求AB的长.

  (3)AC与DE是否互相垂直平分?说出你的理由.

  3、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AD=BC,AB=10,CD=4,延长BD到E,使DE=DB,作EF⊥AB交BA的延长线于F,求AF.

小学对称教案9

  对称图形

  山东省济南市经八路小学 李静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来。

  3. 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

  难点: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信封、纸、彩色及时贴、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剪刀、钉子板、水彩涂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美丽的物体组成的,一片碧绿的树叶,一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现在,李老师这里有几张精美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想)

  (课件出示图片)

  师:谁来说说图中都有什么?(蝴蝶、枫叶、喜字、京剧脸谱)

  师:他说得对吗?请同学们在仔细观察,这四个物体虽然不是同一类型的,但它们四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同位两人谈论一下,你能发现这个共同点吗?(同位讨论)

  交流:我发现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你们都发现这个特点了吗?(是)那么怎样验证它们两边完全一样大呢?

  (学生自己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师:这是刚才出现的那片枫叶,下面我把它从中间对折,它的左右两边怎样了?(重合)对了,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是不是说明左右一样大呀?(是)

  师:像这样,物体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

  2.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折一折验证一下呢?(学生自己折图片)

  交流:你折的什么图形(蝴蝶)重合了吗?(完全重合了)你发现它是不是对称图形?(蝴蝶是一个对称图形)

  师:谁和他折的不同?(学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剧脸谱)

  3. 一个图形,它既可以左右对称,又可以上下对称,还可以这样斜着对称,注意:只要对折后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一样,我们就可以叫它是对称图形。

  4. 师:刚才咱们再对这时出现了一条折痕,你知道这条折痕叫什么?

  这条折痕,咱们把它叫做对称轴。我们一般用虚线来表示的,现在请你们将刚才的对称图形拿出来,在上面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怎样才能画得很直?(用直尺画)

  (展示学生画的对称轴)

  5. 判断,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

  乒乓球拍√ 字母A√ 1 ×

  梳子× 五角星√ 月亮√

  (二)剪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判断的不错。(出示黑板上的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李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家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是)怎样才能够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两个人商量一下。(同位讨论)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纸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画一半图案,然后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一个对称图形了。

  师:课前,李老师发给你们一些彩色的及时贴,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

  (学生剪,教师指导)

  展评:剪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

  (三)数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请大家拿出信封,里面有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1. 拿出长方形的纸来,试着折折看,它有几条对称轴?(2条)

  2. 正方形(4条)

  3. 圆形(无数条)

  师小结:看来,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是一条,有的是几条,有的是无数条。

  (四)找对称图形

  师:这节课中,我们研究了那么多的对称图形,你们观察一下,咱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其实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大,你们想不想开开眼界呢?

  (展示对称的现象)

  教师讲解:钟表的外观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不仅为了美观,更保证了钟表走时的均匀性和准确性;飞机外观的对称能使它在空中飞行是保持平衡;我国劳动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对称的美,看!民间常用的对联、古诗中的对仗它们都有一种内在的对称关系。又比如,我国民间的手工品,中国结、窗花等,它们的对称充分体现了对称的艺术美感;对称还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现象,许多动、植物都有自己对称的形式。比如人的脸,以鼻尖为对称轴,眼睛、耳朵、嘴都是对称生长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察物体更加准确,耳朵的对称是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而双手、双脚的对称又能保持的人身体的平衡。服装大多的对称的,对称的设计看起来更美观、庄重。对称的原理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上,例如:北京的故宫,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体布局是对称的,前三殿、后三宫在对称轴上,其他宫殿对称分布,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桥,它的左右、前后都是对称的,对称的设计师大桥更加牢固、结实。下面请学们欣赏其他国家的对称建筑,巴黎的艾菲儿铁塔、泰国的泰姬陵、凯旋门,这些建筑它们的设计都是对称的、和谐的。

  (五)动手实践

  师:课前我给你们每个小组发了一些物品,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尝试制作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

  展示:

  (1)用涂料的学生讲方法:我先将纸对折,然后打开,沿对称轴将涂料在一边画出图形的一半,然后再对折,这样涂料就印到纸的另一半,就画成一个对称图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学讲方法。(略)

  (3)用钉子板围的同学讲方法。(略)

  (4)用网格纸画的同学讲方法:我先画对称轴,然后画图形的一边,然后比着一边的样子画另一边,左边占几格右边也占几格。

  全班评价

  (六)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对称图形很美,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对称的图形,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丽。

小学对称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

  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

  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

  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对折会重合……

  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

  5、得出名称

  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我们要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

  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

  四、判断对称图形,画对称轴

  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

  五、多种形式,自主联系

  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

  六、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一数学百花园。

小学对称教案11

  [教学目标]

  1.过实例观察,感悟数学的美,了解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了解旋转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掌握基本的旋转方法。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旋转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难点]旋转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

  学具:小棒、三角形学具、带方格的练习纸(每人三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创设情境

  图1 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几幅漂亮的图案,想看吗?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这些图案?比比谁的眼睛亮!(播放课件:依次出现5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新图案)

  师:发现了吗,这个风车图案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预设1:这些图案都是用旋转的方法得到的。

  预设2:有的是顺时针得到的。

  (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按一定的方向旋转得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抽象的空间与图形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图案欣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图形运动的特点,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借助素材,认识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方向。

  师:刚才,有的同学不仅说出了是用旋转的方法得到这些图案的,还说出了是按顺时针旋转得到的。顺时针就是指旋转的方向,(板书:方向 顺时针)你能用手比划一下顺时针是怎样旋转的吗?旋转的方向除了顺时针外,还有什么方向? 2.认识旋转角度。

  师:刚才我们不仅知道了旋转是有方向的,还认识了旋转的两个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老师这有个钟表,仔细观察,如果分针从12走到9,分针是怎样转的?如果从12走到2呢?如果从12走到3呢?为什么同样是顺时针旋转,分针的位置不一样呢?看来旋转的角度。(板书:角度)

  师:如果分针从3走到6,是怎样旋转的?追问:旋转了多少度呢?你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说吗?(分针顺时针旋转90度)如果分针从12转到9,又该怎么说呢?

  3.认识旋转点。

  (1)旋转小棒。

  师:通过刚才分针的旋转,我们知道了旋转运动是有方向和角度的。那么接下来,你能用小棒也做这样的旋转运动吗? (第1页方格纸,将小棒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怎么知道旋转了90度?90度角在哪儿?谁来指一指?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角是90度?(看方格纸上的小正方形就知道)如果没有方格纸,怎样确定这是90度呢?

  (3)展示错误,揭示旋转点。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这样画的,他画的有问题吗?问题在哪? 师:我们一定要注意所绕的中心点不同(板书:中心点),旋转结果也会不同。

  4.总结旋转三要素。

  师:同学们,看来以后做旋转运动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三个要点,中心点,方向,角度。我们在描述旋转运动时,就要说清楚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就像这题目要求一样,能记住吗?谁能把刚才的小棒的旋转完整的再说一遍?(盖住题目要求,让学生多试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熟悉的钟表指针的`旋转的观察,在巩固旋转方向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引领,顺势引出旋转角度。旋转点是图形旋转三要素之一,但学生自己不容易想出,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将小棒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学生势必出现错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错在哪,从而得出旋转点。

  (二)自主尝试,掌握方法

  1.提供素材,探究方法。

  (1)自主尝试。

  师:同学们,小棒的旋转我们会了,那给你一个图形也按要求来旋转,你会吗?请看屏幕,你能画出将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吗? 图2 师:先想一下,旋转之后的三角形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它大概会落在什么位置上? 师:有想法了吗?你能把旋转之后图形画出来吗?试试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再借助手中的三角形纸片,转一转。画完的同学你也可以借助三角形的旋转来验证一下你旋转的对不对,开始。

  (2)学生交流。

  师:你是怎么旋转的?

  预设:我是用这个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然后画出了这个图形。

  师:刚才这位同学是借助三角形学具,通过旋转得到了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的位置。同学们你们画的和他一样吗? 2.观察比较,感知方法 。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旋转之前的三角形与旋转之后的三角形图形和位置有什么变化? 预设1:三角的大小没有变化。(教师适时小结:也就是旋转之后三角形的每一条边的长短,每一个角的大小都没有变化)

  预设2:三角形的位置旋转了90度。

  师:你们怎么知道是旋转了90度呢?90度在哪儿?从哪能看出来?

  预设:学生指两条直角边说:这两条边的夹角是90度。

  师:除了看这两条直角边的夹角是90度,还可以看那条?

  3.课件演示,总结方法。

  (1)多媒体演示。

  师:刚才我们是将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到了这个位置,三角形的这条边从这儿(闪烁)旋转到了这儿(闪烁)正好是90度(闪烁),这条(斜)边从这里(闪烁)旋转到了这里(闪烁)也正好是90度。

  师:看来,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它的每条边也都会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旋转之前的三角形与旋转之后三角形每条相对应的的边都互相垂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刚才旋转的过程: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能想象出来吗?

  师:老师刚才还发现了这几种画法,能说说错在哪吗?

  预设:斜边的位置不对,不是绕O点旋转了90°。

  预设: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对。

  (2)提炼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旋转之前的三角形与旋转之后三角形每条相对应的边都互相垂直,形成90度的角。如果没有三角形学具,你还能画出旋转之后三角形的位置吗?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画?有想法之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一会准备全班交流。

  师:看来,我们将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可以先以一条边为基准开始旋转,画出这条边旋转90度之后的图形,一般先转水平或垂直边,注意长短不要发生变化,再画另一条边旋转90度之后的图形,依此这样,然后将它们连起来。最后观察是否每条相对应的边都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有效的策略,教师在学生没有画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旋转之后的图形大概会落在什么位置,初步感知旋转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旋转方法的掌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的操作,将旋转的路径直观化,加深了学生对旋转本质的理解。教师又通过“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图形与位置的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旋转的画法。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巩固练习,深化方法。

  师:同学都学会了吗?我们再用这个三角形做一次旋转好不好?将它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这次我们不用学具,自己根据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试着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先想一想它旋转之后应该落在什么位置,有想法之后再动手画。

  师:(展示正确做法)刚才老师发现这个同学做得又对又快,请他上来交流交流方法。

  师:(错误的展示)这个问题在哪儿?

  生交流。

  2.总结提升,内化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没有借助学具,画出了这个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的位置,同学们真了不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画图形旋转的时候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交流总结一般步骤:①先确定绕哪个点旋转,点出来。②看旋转方向,标出来。③看旋转角度,写出来。④用边旋转,画出来。⑤再观察旋转之后与旋转之前的相对应的的边是否垂直,验出来。

  3.拓展延伸,体会应用。

  将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有效复习,利用学生错例的展示进一步巩固旋转的方法,将抽象的图形旋转方法内化为学生本身的认知。

  四、梳理小结,当堂检测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旋转,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总结。

  请将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

  【设计意图】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去谈自己的收获,引领学生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小学对称教案12

  学情分析:

  由于本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所借用的则是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自主探究的能力不强,如何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个学习活动中,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创造出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

  设计理念:

  图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张扬个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重点:

  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难点:判别轴对称图形方法的得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眼睛不对称的娃娃头像图片。学生发表意见,引出课题。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事物都是因为有了对称才产生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有着对称美的轴对称图形。

  (创设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情景,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新课。)

  二、感悟特征,“识”对称。

  1、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共同点。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课本附页的图形)。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感受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

  3、出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其是否对称。 4、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定义

  师: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把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称为:对称轴。(板书:折痕对称轴)。

  (本环节,放手让学生操作、交流、体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悟特征。)

  三、深化认识,“做”对称。

  (1)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轴对称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创造的,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展示学生作品。说说各自的创作方法。

  (在本环节设计了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获得发展的过程中愉悦身心,张扬个性。)

  四、多向拓展,“辩”对称。

  1、课件出示:天天开心。(心:是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字也是轴对称的图形。 2、出示字母:BANG

  引导学生判断各个字母是否轴对称图形,出现争议的字母B,引导学生验证结果。

  3、挑战难题,激励优胜。

  ①“木”字的一半

  ②看似轴对称的“奉”字,让学生判断分析,合成“棒”字激励学生。

  4、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猜测——验证——总结)

  5、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多向拓展,让学生感悟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五、升华认识,赏对称。

  1、欣赏短片

  2、说一说。

  出示短片中不止一个对称轴的图片,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说一说,为以后的学习铺垫。

  (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六、课堂小结

  出示两幅是轴对称的表情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的收获。(认知的'、情感的)

  (本环节,既让学生感悟了成功的喜悦,也合理地整理了课堂的知识点。)

  师:轴对称图形是和谐、美丽的,而且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老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继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欣赏生活。

  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

  (猜测——验证——总结)

  对折完全重合

  折痕对称轴

  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摸一摸等直观手段,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现象,还有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能以新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研究物体,体验它们的对称美。我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提供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的平台,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小学对称教案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页例3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⑵通过假想、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未知。

  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美。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

  教学准备:课件、 镜子、 游戏道具(玩具企鹅、球)。

  学法与教法设计:

  1、学法:活动探究,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2、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分析。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播放“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问题。

  ——月亮真的掉到水里了吗?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2、汇报:平静的水面就象镜子一样,猴子捞的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当然捞不到月亮。水面这个大镜子真是太奇妙了。

  二、初步感知镜面

  1、展示图片1,认识小宝贝。

  2、展示图片2,你看见了什么?

  3、小宝宝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三、游戏激趣,探究规律

  1、导入。

  2、请一位同学上台自由做动作。

  3、探究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4、探究左右位置关系。

  5、小组活动、汇报。

  四、巩固练习

  1、回看宝宝相片,解决问题。

  2、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展示交流。

  五、了解镜子的发展史,感受它的用途与美丽。

  1、了解发展史。

  2、谈谈用途。

  3、课件欣赏。

  六、总结拓展

  1、谈收获。

  2、课外拓展。

小学对称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68。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正些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轴对称图形,会设计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轴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一个蝴蝶图形;学生彩纸、剪刀、直尺及若干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对称

  1、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眼镜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认识对称图形

  师: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美丽的图片。

  生:蜻蜓、树叶、蝴蝶、脸谱的图片

  师: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你能发现它们共同的特征吗?

  生1:它们的两边一样的。

  生2: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

  生2:它们的两边是一样的。

  师:这些图形真像你们说的那样,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吗?

  生:是。

  师:谁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这些图形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呢?

  生:对折。

  师:对折,这个方法听起来倒挺不错的,(板书:对折)到底怎样对折,你能折给大家看一看吗?

  生:上台演示折蝴蝶图形

  师:刚才这位孩子用对折的方法证明了这个蝴蝶图形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那大家也来试一试,好吗?

  生齐:好。

  师:那先听清楚要求:请小组长拿出1号信封里的4张图片,小组里的每个同学,把其中一个图形对折一下,看看这些图形的两边是一样的吗?开始吧。

  生:动手操作

  师:谁来说说你验证的结果?

  生1:我折的是脸谱图形,对折后它的两边是一样的`。

  生2:我折的是蜻蜓图形,它对折后,两边是一样的。

  生3:我折的是蝴蝶图形,对折后它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生4:我折的是树叶图形,对折后,它的两边也是完全一样的。

  师:孩子们刚才折这些图形,对折后,它们的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就说它们对折后,它们的两边重合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图形,是什么?

  生:桃子图形。

  师:想折吗?

  生齐:想。

  师:这个图形就在你们的3号信封里,小组长拿出来分给同学们折一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桃子图形一边大,一边小。

  生2:它没有重合。

  师:一点都没有吗?

  生齐:有一点。

  师:蝴蝶图形呢?

  生齐:全部重合了。

  师:像蝴蝶图形这样对折后两边全部重合我们就称为完全重合。

  师:孩子们看大屏幕(课件演示蜻蜓、树叶、蝴蝶、脸谱四个图形对折后左右两完全重合的画面)

  教师小结: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2、认识对称轴

  师:请大家打开对折后的对称图形,看一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把图贴在黑板上)

  生:有一条线。

  师:这一条线就是我们刚才折的折痕。

  师:这条折痕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1:是对称图形对折后形成的。

  生2:折痕的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师:这样的折痕是对称图形中特有的,所以人们把这条折痕所在位置的直线,给它起了个形象简洁的名字,叫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师:我们通常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板书:画对称轴)

  师:像这样,对折后,对称轴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给你一些图形,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课件出示:P68的做一做)

  2、猜一猜

  师:老师给你们看几张轴对称图形,不过我只给你们看它的一半,你们能猜出它们是我们所学过的哪些汉字、数字或英文字母吗?

  3、找对称轴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图形老朋友,打个招呼吧!

  (课件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这几个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呢,请你折一折。(边说边点课件出示)

  四、师生共结

  师:孩子们真会观察生活,对称的物体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孩子们留心观察,我相信你们还会找到更多更美的对称。

小学对称教案15

  《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二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第6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

  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教学难点:

  准确找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图片、剪刀、彩纸、课件

  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剪刀、白纸

【小学对称教案】相关文章:

《对称》教案03-30

小学对称教案15篇(合集)11-08

《轴对称》的教案03-03

对称形教案03-12

《对称》教案15篇03-30

轴对称图形教案03-10

《轴对称图形》教案03-26

轴对称图形教案04-03

《中心对称图形》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