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10 12:19: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实用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实用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辞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二、结构内容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场斗争有两个回合,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揭示秦王的骗局,表现了维护领土的严正立场。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三部分(第4段),写斗争的结局。

  三、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给予好处,拿大块土地来换取小的,那很好;虽然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再说,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年高德劭的人,所以我不想打他的主意。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上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何况(您)只拿来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志土发怒可不是这样。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如果志士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顿时)脸色沮丧,挺身跪起向唐雎道歉道:“先生请坐,哪里至于这样!我懂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仅仅是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啊。”

  四、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五、词类活用

  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六、写作特色

  本文在写法上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采用反衬手法刻画人物。

  本文篇幅虽短,却生动传神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他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地与秦王抗争。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外强中干的形象反衬出唐睢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的精神。

  双方交锋两个回合。秦王盛气凌人,威逼唐睢,唐睢镇定自若,据理力辩,回绝了秦狂妄无理的要求。秦王理屈词穷,恼羞成怒,竟以“天子之怒”、武力杀伐相恫吓,企图使唐睢屈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然而,在生死存亡的考验下,更显出正义的力量、英雄的本色。唐睢引述古代侠士义举,指出“布衣之士”发怒的威力,暗示自己将以身效法,并“挺剑而起”,表现了为国献身、义无反顾的决心。秦王在这大义大勇之下,“色挠”而“跪谢”。这些行动、语言、胆识气概的层层对比,使古代爱国义士的形象和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秦王专横的性格将唐雎不畏强权的英雄形象反衬得更加高大完美。

  ②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的性格。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文章主要篇幅写人物对话,全篇除了五六句是直陈描写句外,其余均为人物的对话。对话双方各自的语气符合各自的身份和个性,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秦王的话充满“天子”的压人威势,如文章开头第二句“寡人……安陵君其许寡人!”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之安陵,以大易小,这是显而然是欺诈:“其许寡人”一语,突出地表现秦王无可商量的横蛮态度。第二段中,秦王责备安陵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种问罪口吻,在欺诈的同时,加之以威胁。唐雎回答:“否,非若是也”。语气坚决,否定了秦王的“逆”和“轻”的说法。第三段中秦王和唐雎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秦王的仗势骄横、色厉内荏和唐雎的不畏强权、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在精彩的对话中,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③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文章虽短,但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形成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故事情节,开头和结尾简略地交代故事的缘由和结果,中间两段详尽细致地写唐雎与秦王的斗争,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自然而紧凑、严谨而完整。

  本文重点详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一笔带过,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人公——唐雎,突出文章重点。

  七、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战国策》善于写辩论说辞,尤其是人物对话直接生动,个性化极浓。《》写秦王从以大国自居、妄图欺侮弱小的安陵的野心到向唐雎长跪道歉、恭而折服的丑态;写唐雎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不畏强秦,胆识过人的勇智,均是通过直接记录人物的对话表现出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野心狡诈,“安陵君不听寡人,……,轻寡人与?”狡诈恫吓,软硬兼施,“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骄横、狂妄,“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好话说尽,丑态毕露。这是写秦王。写唐雎呢,从第二段开始,用双重否定句和反诘句,其特点是据理力争,坚决果断,义正词严。第三段的回答则是针锋相对,咄咄逼人,激昂慷慨,陈述句与反诘句、排比句和比喻句交叉运用,气势突兀,雄心尽示。全文就是在这样主体对话并助以行动的描写中,用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的种种表现反衬出唐雎的大无畏精神。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在文章的笔法上最具特色,值得我们去学习、揣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鲜果飘香”“洋溢”“允许”“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方面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巨人的花园》故事原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童话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英国的《典雅》杂志将王尔德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巨人的花园》(师板书课题)堪称“完美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尔德笔下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吧!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品读全文,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寻求答案好吗?

  二、初读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哪些问题。

  (二)学生自由读书

  给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让其在没有约束的情境下自主阅读,获取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训斥”“凝视”等词语。

  3.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理解词语的。

  4.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标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

  (一)学生勾画,教师巡视。

  (二)学生汇报。

  四、指导书写

  师:本课有许多难认、难写的字,同学们快找一找,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出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观舞记》。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丰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课型设计:品读、比较阅读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舞蹈片断

  在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常常感到言语的匮乏,但是作家却用他们高超的语言艺术描绘出他们曾目睹的美丽。我们曾在刘成章先生的指引下,领略了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的壮美,今天,我们又将在一位女性作家的指引下,去观看异域他乡舞蹈的魅力和风采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正音:

  颦蹙 粲然 嗔视 咿呀

  2、解释:

  尽态极妍:

  叱咤风云:

  3、内容理解

  a、本文作者是 ,观看的是 (国籍)舞蹈,表演者是 。

  b、作者观看舞蹈后觉得这舞是 (用原文中词语填空)。

  c、回忆一下,作者是从 、 、 、 等方面来描述舞蹈的美。

  d、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的`,两篇文章都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安塞腰鼓》主要表现了 之美,本文主要体现了 之美。

  e、将下列句子序号填入句中相对应的横线上,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观舞记》》。

  1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她们的轻捷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2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他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3我就要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4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F、假如我是诗人, 。假如我是画家, 。假如我是作曲家, 。假如我是雕刻家, 。

  “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忘怀了自己”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

  B 她是舞者,不应该忽略观众。

  C 她全身心地投入,忘记了一切。因为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参考:冰心 、印度、卡拉马姐妹 ;飞动的美;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比喻、排比、壮美、柔美;4213、B

  三、局部品读

  面对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作者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出来的呢?

  细细阅读文章12——18节。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分组朗读,用“ 美,你看”的句式叙述出来。

  卡拉玛形体美,你看她低头合掌,抬起头来……

  卡拉玛舞姿美,你看……

  卡拉玛衣饰美,你看……

  2,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齐读17小节,将散文句式改为诗歌形式读。

  3,点评式品读,感受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这部分文字非常优美,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读一读,用“ 好,好在”句式进行点评,赏析。(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点评)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学生点评

  用词方面:

  “真是光艳地一闪”中“闪”用的好,好在它以人视觉上感受写出卡拉玛美艳的形体。

  句式方面: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中吹起、敲起、唱起用的好,好在它们节奏渐快,语势增强。

  修辞方面: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写的好,好在排比句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蛇舞一段写的好,好在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美读17、18两小节

  四、质疑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阅读当代诗人艾青先生的诗歌《给乌兰诺娃》或者高尔斯华绥《观舞》,这也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后的所思所感。

  六、结束语:

  作者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很用力,但是因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搜集动物的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鹅、大虾、梭鱼图片)

  师:老师请大家说说,在这三种动物中,你认识哪种动物,它们的本领是什么?

  生:第一个是天鹅,它会飞(飞翔)。(师板书:天鹅)

  第二个是虾,它会游泳。(师板书:大虾)

  第三个是鱼,它也会游泳。

  师:说得正确!

  (指梭鱼的图)谁知道这种鱼的名字?

  (请学生试说。如果学生答不出,师随机讲解补充。

  师:这是梭鱼。(板书:梭鱼点出梭字)请跟我读。(学生认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

  师:昨天大家回家读了这篇课文,读熟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

  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课文,点画生字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识记。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积极、很认真。看来昨晚大家回家都认真读了,看到大家这么好学,老师很高兴。

  2、一个同学读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其它同学仔细听,听听自己读得是否正确。

  3、初步交流读后体会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很仔细。现在老师想知道,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中学习生字词

  1、师:平时同学们在读书中积累了很多词语。你们想让自己的词语百宝箱更丰富一些吗?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电脑一个个出示生词,大家齐读。

  然后出示生字,再读。)

  师:你想怎样学习这些生字?如果你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学习生字词,你们会怎样学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比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学的最快!

  2、交流: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师:同学们识字的方法真多!有的用了本学期新学的识字方法部首查字法,有的用想象字形记忆的方法

  有的用了自己认识的字换一换的方法大家可真棒,相信大家用了这些方法以后自己也能认识很多字。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个识字游戏。

  (1)师说字生指字

  (2)组长说组员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词语百宝箱里增添了那些词语?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

  (男女同学对读、抢读、开火车读)

  4、学习步、弓

  观察着两个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书空这两个字。

  5、师:你最喜欢那些词语?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积累词语情况)

  师:在学习中,不知不觉,我们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说话的好朋友。

  (四)朗读中感悟课文

  1、小组合作读

  师:同学们生字认识了,积累了很多词语,课文一定会读得更熟练。想不想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课文?

  你准备怎样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

  (学生分组读课文。组长组织好评价。全班汇报朗读。)

  师:(根据汇报,指导朗读。)

  谁来帮他评价一下?

  你愿意和老师比赛朗读吗?

  2、交流读后体会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想提什么问题?

  (师: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三个动物合伙拉套,大车却未动分毫,难道它们当中有谁偷懒,没有使劲吗?)

  生:不是,他们都使劲拉了。

  师:那为什么大车却分毫未动?

  师:你最想对这三个动物说什么?

  师:可见,大车至今未动分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三个动物不使劲,而是因为不合作。

  (师板书:不合作 未动分毫)

  3、师:生活中有没有大家合伙干事情,因为不合作而干不好的情况?

  和同学意见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1)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别人大声争吵。

  (2)耐心地听别人的意见,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不参与讨论,看热闹。

  (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表演课本剧

  5、续编故事

  师:他们三个明白了以后,如果有一天,他们再来拉这辆车,会怎么样呢?

  (五)选择性作业

  1、把这篇课文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这篇课文读给妈妈爸爸听。

  3、把这篇课文变成一幅画画出来。

  选择你喜欢的作业来完成,好吗?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单元

  1、散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圈点勾画。)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母亲”——温和慈爱;“儿子”——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我”——稳重,孝顺,温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教师询问大家:“有一个人物刚才我忘记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学生指出被“遗失”的人物是“妻子”。原因在于她没有说话。经过分析,大家得出结论:这个无言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的印象。

  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1)采访朗读“旁白”的`同学:你读到景物描写的段落时,语气很轻快。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2)大家不觉得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并无关联吗?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归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三)讨论

  1.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2.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3.归纳“幸福家庭秘诀”

  学生说出“尊老爱幼”“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内化了。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的相似点,也正在于此。

  (四)品词句----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你认为文中精美的句子。(放声阅读,重点揣摩具有对称的美的词句。)

  归纳: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例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圈点勾画,快速寻找。

  归纳:例如:“分歧”、“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讲一个道理。

  四、感悟体验

  1.再次体会:人在爱的循环里构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组成新的家庭,爱也就被带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再次齐读文章最后一个段落,如果你比刚才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在读后告诉大家。

  交流感悟:“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代表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爱与责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郑重传递。[板书]

  2.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3.结合课文,畅谈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爱。

  让我们一起,给自己片刻的静默时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试着体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一)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1.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遇到风急浪险,也不孤单。

  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从这里起航,向这里停靠,起点和终点重合。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

  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说说吧。

  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学生从左至右,谁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不间断。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就记录下来。并注明小作者。

  学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诗句。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

  (二)归结所得,深刻领悟

  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包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子之心。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

  六、作业——用行动表达爱

  亲情不单单是你身上的新衣服,手里的零花钱,桌上可口的饭菜,它也应该是孩子和爸爸妈妈说的贴心话,为父母端上的一杯茶。亲情不单有甜美的宽容和宠爱,还包含着也许令人厌烦的唠叨和可能产生的误解。亲情。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来领悟。今天的作业是——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我和妻责任

  2、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背影》中我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xx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理清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诸葛亮能如期交箭的原因,从而了解他的才能,语文教案-草 船 借 箭。

  2.能简要地根据板书概括全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三段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幻灯机及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的才干具体体现在哪里?

  二、新授

  ㈠学习一、二段

  1.幻灯出示三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二段课文。

  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枝箭?

  ③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找出反映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2.读后讨论。

  3.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周瑜是怎样设计陷害诸葛亮的?

  4.分角色读周瑜与诸葛良亮的.对话。

  ㈡学习第三段

  诸葛亮顾全大局,答应赶造十万枝箭。在鲁肃的帮助下,作好了草船借箭的准备。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呢?

  1.指名分节朗读,并概括每段意思。(板书)

  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出示卡片)

  (神机妙算、识天气、懂地理、知己知彼)

  3.默读课文,划出表现以上几点的语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草 船 借 箭》。

  4.读后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7、8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5.齐读7、8小节

  电脑显示:船一字儿摆开受箭的情形,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计算的准确与计谋的绝妙。

  6.引读第9小节

  ㈢学习第四段

  教师读第10节,学生齐读周瑜的话。

  1.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呢?

  (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妙在能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

  2.朗读全文,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三、总结全文

  这堂课我们通过讨论,懂得了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诸葛亮神机妙算,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周瑜只能自叹不如,这是草船借箭的结果。同时我们还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他是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故事写作背景,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实词注释。

  2、熟悉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3、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为要点。

  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掌握关键词语及主要内容。

  态度与情感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听信忠言的重要意义。

  重点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难点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教学手段方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叫“讳疾忌医”

  “讳”: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忌”:嫉妒,猜测

  “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译

  课文

  教师作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后面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画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

  在前面诵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意思能够做到大体了解。两人互相研究、讨论,创造了较准确了解课文内容的条件。提倡借助注释来疏通文意,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人物形象分析

  教师归纳小结:

  扁鹊:医术高明,为人机警。

  桓侯:固执、傲慢、自以为是。

  思考讨论:

  1、从文中找出描写扁鹊和蔡桓公的相关语句。

  2、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征。

  把握人物形象,为理解本文寓意作铺垫。

  小结

  归纳寓意:

  对待疾病或对待思想上、工作上的问题要防微杜渐,而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讳疾忌医。

  思考讨论:

  桓侯的死,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从这个故事中你中受到什么启发?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拓展迁移

  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给你的启示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增强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二、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三、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三、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四、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二、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五、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4.背歇后语。

  六、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第五课时 趣味语文

  一、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二、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读含多音字的词语;了解汉字一词多意的现象。描学四季的词语;背名言;读一读描写雪景的美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一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含多音字的词语。

  1.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带点字的音。

  2.同位交流读。

  3.说说,你还能用这些字组成别的词吗?

  4.复习一些以前学过的多音字,拓展延伸。

  二、认一认描写四季的词。

  1.自由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读词语。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四季风的感受,理解词语。

  3.多种形式读词语,注意读出四季“风”的不同特点。

  4.比一比,谁先记住这些词语?

  三、积累名言。

  1.自由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2.小组交流,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3.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4.写一写,鼓励同学们选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课时

  一、阅读短文。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勾画写的美的词句。

  2.同桌合作读,结合生活体验交流自己读短文后的感受。

  3.指名读课文,指导读出感情。

  4.鼓励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拓展延伸,再去找一找描写雪景的文章,进一步体验雪景。

  二、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2.联系小伙伴的提示语,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你还能说出哪些与季节有关的词语。看谁说的多?说的好。

  5.出示四幅“春、夏、秋、冬”的画,把刚才的这些词语写到恰当的话下面。

  6.选择一个季节,向大家介绍以下,用上同学们刚才说的词语或词组。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景,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的许多关于“风”的词语,看谁说得多。

  二、今天,我们就来给风图上颜色好么?

  指导学生读一读,题目中人物的对话,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三、请学生说一说,你希望风是什么颜色的?

  四、小组交流:假如风有颜色,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看谁的想法最奇妙。最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五、小组推荐或自荐2名学生上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评议。

  (重点评议:话语是否清楚、具体。想象是否奇妙,是否表现了美好的愿望。)

  六、假如风有颜色,世界将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那出画笔,画出这奇妙的世界吧。

《实用的语文教案(实用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12-08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09

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12-03

语文教案12-04

语文教案12-05

实用的语文教案(实用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实用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辞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二、结构内容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场斗争有两个回合,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揭示秦王的骗局,表现了维护领土的严正立场。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三部分(第4段),写斗争的结局。

  三、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安陵君说:“承蒙大王给予好处,拿大块土地来换取小的,那很好;虽然这样,可我从先人手里继承了这块土地,愿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而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来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再说,秦国灭掉了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地方能保存下来,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年高德劭的人,所以我不想打他的主意。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来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岂不是小看我吗?”唐雎答道:“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上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何况(您)只拿来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你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道:“小臣没有听说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将会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走,拿脑袋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志土发怒可不是这样。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如果志士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顿时)脸色沮丧,挺身跪起向唐雎道歉道:“先生请坐,哪里至于这样!我懂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仅仅是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啊。”

  四、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五、词类活用

  ①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②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六、写作特色

  本文在写法上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采用反衬手法刻画人物。

  本文篇幅虽短,却生动传神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他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地与秦王抗争。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外强中干的形象反衬出唐睢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的精神。

  双方交锋两个回合。秦王盛气凌人,威逼唐睢,唐睢镇定自若,据理力辩,回绝了秦狂妄无理的要求。秦王理屈词穷,恼羞成怒,竟以“天子之怒”、武力杀伐相恫吓,企图使唐睢屈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然而,在生死存亡的考验下,更显出正义的力量、英雄的本色。唐睢引述古代侠士义举,指出“布衣之士”发怒的威力,暗示自己将以身效法,并“挺剑而起”,表现了为国献身、义无反顾的决心。秦王在这大义大勇之下,“色挠”而“跪谢”。这些行动、语言、胆识气概的层层对比,使古代爱国义士的形象和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秦王专横的性格将唐雎不畏强权的英雄形象反衬得更加高大完美。

  ②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的性格。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文章主要篇幅写人物对话,全篇除了五六句是直陈描写句外,其余均为人物的对话。对话双方各自的语气符合各自的身份和个性,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秦王的话充满“天子”的压人威势,如文章开头第二句“寡人……安陵君其许寡人!”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之安陵,以大易小,这是显而然是欺诈:“其许寡人”一语,突出地表现秦王无可商量的横蛮态度。第二段中,秦王责备安陵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种问罪口吻,在欺诈的同时,加之以威胁。唐雎回答:“否,非若是也”。语气坚决,否定了秦王的“逆”和“轻”的说法。第三段中秦王和唐雎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秦王的仗势骄横、色厉内荏和唐雎的不畏强权、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在精彩的对话中,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③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文章虽短,但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形成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故事情节,开头和结尾简略地交代故事的缘由和结果,中间两段详尽细致地写唐雎与秦王的斗争,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自然而紧凑、严谨而完整。

  本文重点详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一笔带过,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人公——唐雎,突出文章重点。

  七、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战国策》善于写辩论说辞,尤其是人物对话直接生动,个性化极浓。《》写秦王从以大国自居、妄图欺侮弱小的安陵的野心到向唐雎长跪道歉、恭而折服的丑态;写唐雎为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不畏强秦,胆识过人的勇智,均是通过直接记录人物的对话表现出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野心狡诈,“安陵君不听寡人,……,轻寡人与?”狡诈恫吓,软硬兼施,“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骄横、狂妄,“先生坐!…,徒以有先生也”好话说尽,丑态毕露。这是写秦王。写唐雎呢,从第二段开始,用双重否定句和反诘句,其特点是据理力争,坚决果断,义正词严。第三段的回答则是针锋相对,咄咄逼人,激昂慷慨,陈述句与反诘句、排比句和比喻句交叉运用,气势突兀,雄心尽示。全文就是在这样主体对话并助以行动的描写中,用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的种种表现反衬出唐雎的大无畏精神。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在文章的笔法上最具特色,值得我们去学习、揣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鲜果飘香”“洋溢”“允许”“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方面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巨人的花园》故事原著。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童话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英国的《典雅》杂志将王尔德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巨人的花园》(师板书课题)堪称“完美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尔德笔下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吧!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品读全文,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寻求答案好吗?

  二、初读感知

  (一)出示自读要求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哪些问题。

  (二)学生自由读书

  给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让其在没有约束的情境下自主阅读,获取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训斥”“凝视”等词语。

  3.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理解词语的。

  4.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标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

  (一)学生勾画,教师巡视。

  (二)学生汇报。

  四、指导书写

  师:本课有许多难认、难写的字,同学们快找一找,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出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观舞记》。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丰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课型设计:品读、比较阅读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舞蹈片断

  在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常常感到言语的匮乏,但是作家却用他们高超的语言艺术描绘出他们曾目睹的美丽。我们曾在刘成章先生的指引下,领略了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的壮美,今天,我们又将在一位女性作家的指引下,去观看异域他乡舞蹈的魅力和风采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正音:

  颦蹙 粲然 嗔视 咿呀

  2、解释:

  尽态极妍:

  叱咤风云:

  3、内容理解

  a、本文作者是 ,观看的是 (国籍)舞蹈,表演者是 。

  b、作者观看舞蹈后觉得这舞是 (用原文中词语填空)。

  c、回忆一下,作者是从 、 、 、 等方面来描述舞蹈的美。

  d、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的`,两篇文章都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安塞腰鼓》主要表现了 之美,本文主要体现了 之美。

  e、将下列句子序号填入句中相对应的横线上,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观舞记》》。

  1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她们的轻捷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2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他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3我就要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4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F、假如我是诗人, 。假如我是画家, 。假如我是作曲家, 。假如我是雕刻家, 。

  “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忘怀了自己”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

  B 她是舞者,不应该忽略观众。

  C 她全身心地投入,忘记了一切。因为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参考:冰心 、印度、卡拉马姐妹 ;飞动的美;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比喻、排比、壮美、柔美;4213、B

  三、局部品读

  面对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作者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出来的呢?

  细细阅读文章12——18节。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分组朗读,用“ 美,你看”的句式叙述出来。

  卡拉玛形体美,你看她低头合掌,抬起头来……

  卡拉玛舞姿美,你看……

  卡拉玛衣饰美,你看……

  2,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齐读17小节,将散文句式改为诗歌形式读。

  3,点评式品读,感受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这部分文字非常优美,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读一读,用“ 好,好在”句式进行点评,赏析。(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点评)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学生点评

  用词方面:

  “真是光艳地一闪”中“闪”用的好,好在它以人视觉上感受写出卡拉玛美艳的形体。

  句式方面: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中吹起、敲起、唱起用的好,好在它们节奏渐快,语势增强。

  修辞方面: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写的好,好在排比句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蛇舞一段写的好,好在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美读17、18两小节

  四、质疑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阅读当代诗人艾青先生的诗歌《给乌兰诺娃》或者高尔斯华绥《观舞》,这也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后的所思所感。

  六、结束语:

  作者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很用力,但是因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搜集动物的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鹅、大虾、梭鱼图片)

  师:老师请大家说说,在这三种动物中,你认识哪种动物,它们的本领是什么?

  生:第一个是天鹅,它会飞(飞翔)。(师板书:天鹅)

  第二个是虾,它会游泳。(师板书:大虾)

  第三个是鱼,它也会游泳。

  师:说得正确!

  (指梭鱼的图)谁知道这种鱼的名字?

  (请学生试说。如果学生答不出,师随机讲解补充。

  师:这是梭鱼。(板书:梭鱼点出梭字)请跟我读。(学生认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

  师:昨天大家回家读了这篇课文,读熟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

  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课文,点画生字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识记。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积极、很认真。看来昨晚大家回家都认真读了,看到大家这么好学,老师很高兴。

  2、一个同学读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其它同学仔细听,听听自己读得是否正确。

  3、初步交流读后体会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很仔细。现在老师想知道,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中学习生字词

  1、师:平时同学们在读书中积累了很多词语。你们想让自己的词语百宝箱更丰富一些吗?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电脑一个个出示生词,大家齐读。

  然后出示生字,再读。)

  师:你想怎样学习这些生字?如果你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学习生字词,你们会怎样学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比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学的最快!

  2、交流: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师:同学们识字的方法真多!有的用了本学期新学的识字方法部首查字法,有的用想象字形记忆的方法

  有的用了自己认识的字换一换的方法大家可真棒,相信大家用了这些方法以后自己也能认识很多字。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个识字游戏。

  (1)师说字生指字

  (2)组长说组员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词语百宝箱里增添了那些词语?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

  (男女同学对读、抢读、开火车读)

  4、学习步、弓

  观察着两个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书空这两个字。

  5、师:你最喜欢那些词语?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积累词语情况)

  师:在学习中,不知不觉,我们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说话的好朋友。

  (四)朗读中感悟课文

  1、小组合作读

  师:同学们生字认识了,积累了很多词语,课文一定会读得更熟练。想不想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课文?

  你准备怎样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

  (学生分组读课文。组长组织好评价。全班汇报朗读。)

  师:(根据汇报,指导朗读。)

  谁来帮他评价一下?

  你愿意和老师比赛朗读吗?

  2、交流读后体会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想提什么问题?

  (师: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三个动物合伙拉套,大车却未动分毫,难道它们当中有谁偷懒,没有使劲吗?)

  生:不是,他们都使劲拉了。

  师:那为什么大车却分毫未动?

  师:你最想对这三个动物说什么?

  师:可见,大车至今未动分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三个动物不使劲,而是因为不合作。

  (师板书:不合作 未动分毫)

  3、师:生活中有没有大家合伙干事情,因为不合作而干不好的情况?

  和同学意见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1)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别人大声争吵。

  (2)耐心地听别人的意见,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不参与讨论,看热闹。

  (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表演课本剧

  5、续编故事

  师:他们三个明白了以后,如果有一天,他们再来拉这辆车,会怎么样呢?

  (五)选择性作业

  1、把这篇课文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这篇课文读给妈妈爸爸听。

  3、把这篇课文变成一幅画画出来。

  选择你喜欢的作业来完成,好吗?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单元

  1、散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圈点勾画。)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母亲”——温和慈爱;“儿子”——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我”——稳重,孝顺,温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教师询问大家:“有一个人物刚才我忘记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学生指出被“遗失”的人物是“妻子”。原因在于她没有说话。经过分析,大家得出结论:这个无言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的印象。

  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1)采访朗读“旁白”的`同学:你读到景物描写的段落时,语气很轻快。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2)大家不觉得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并无关联吗?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归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三)讨论

  1.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2.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3.归纳“幸福家庭秘诀”

  学生说出“尊老爱幼”“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内化了。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的相似点,也正在于此。

  (四)品词句----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你认为文中精美的句子。(放声阅读,重点揣摩具有对称的美的词句。)

  归纳: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例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圈点勾画,快速寻找。

  归纳:例如:“分歧”、“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讲一个道理。

  四、感悟体验

  1.再次体会:人在爱的循环里构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组成新的家庭,爱也就被带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再次齐读文章最后一个段落,如果你比刚才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在读后告诉大家。

  交流感悟:“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代表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爱与责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郑重传递。[板书]

  2.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3.结合课文,畅谈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爱。

  让我们一起,给自己片刻的静默时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试着体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一)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1.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遇到风急浪险,也不孤单。

  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从这里起航,向这里停靠,起点和终点重合。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

  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说说吧。

  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学生从左至右,谁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不间断。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就记录下来。并注明小作者。

  学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诗句。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

  (二)归结所得,深刻领悟

  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包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子之心。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

  六、作业——用行动表达爱

  亲情不单单是你身上的新衣服,手里的零花钱,桌上可口的饭菜,它也应该是孩子和爸爸妈妈说的贴心话,为父母端上的一杯茶。亲情不单有甜美的宽容和宠爱,还包含着也许令人厌烦的唠叨和可能产生的误解。亲情。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来领悟。今天的作业是——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我和妻责任

  2、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朗读设计的评价和指导;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背影》中我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同学们自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怀念的是什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xx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理清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诸葛亮能如期交箭的原因,从而了解他的才能,语文教案-草 船 借 箭。

  2.能简要地根据板书概括全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三段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幻灯机及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况,知道这个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了解诸葛亮的才干具体体现在哪里?

  二、新授

  ㈠学习一、二段

  1.幻灯出示三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二段课文。

  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枝箭?

  ③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找出反映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2.读后讨论。

  3.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说说周瑜是怎样设计陷害诸葛亮的?

  4.分角色读周瑜与诸葛良亮的.对话。

  ㈡学习第三段

  诸葛亮顾全大局,答应赶造十万枝箭。在鲁肃的帮助下,作好了草船借箭的准备。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呢?

  1.指名分节朗读,并概括每段意思。(板书)

  2.读了这一段,你觉得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出示卡片)

  (神机妙算、识天气、懂地理、知己知彼)

  3.默读课文,划出表现以上几点的语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草 船 借 箭》。

  4.读后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7、8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5.齐读7、8小节

  电脑显示:船一字儿摆开受箭的情形,帮助学生理解诸葛亮计算的准确与计谋的绝妙。

  6.引读第9小节

  ㈢学习第四段

  教师读第10节,学生齐读周瑜的话。

  1.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呢?

  (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妙在能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

  2.朗读全文,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三、总结全文

  这堂课我们通过讨论,懂得了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诸葛亮神机妙算,根据天气、地理、人的性格决定借箭的策略,最后取得了成功,周瑜只能自叹不如,这是草船借箭的结果。同时我们还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诸葛亮的杰出才干。他是个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故事写作背景,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实词注释。

  2、熟悉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3、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为要点。

  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掌握关键词语及主要内容。

  态度与情感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听信忠言的重要意义。

  重点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难点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教学手段方法

  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叫“讳疾忌医”

  “讳”: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忌”:嫉妒,猜测

  “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译

  课文

  教师作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后面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画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

  在前面诵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意思能够做到大体了解。两人互相研究、讨论,创造了较准确了解课文内容的条件。提倡借助注释来疏通文意,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人物形象分析

  教师归纳小结:

  扁鹊:医术高明,为人机警。

  桓侯:固执、傲慢、自以为是。

  思考讨论:

  1、从文中找出描写扁鹊和蔡桓公的相关语句。

  2、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征。

  把握人物形象,为理解本文寓意作铺垫。

  小结

  归纳寓意:

  对待疾病或对待思想上、工作上的问题要防微杜渐,而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讳疾忌医。

  思考讨论:

  桓侯的死,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从这个故事中你中受到什么启发?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拓展迁移

  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给你的启示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增强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二、教学重难点: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三、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三、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四、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二、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练习用自己能掌握的方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在前几个单元中任选两篇概括)

  五、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4.背歇后语。

  六、说说在读书过程中,关于用歇后语的句子。教师出示几个带有歇后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歇后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使句子形象生动

  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第五课时 趣味语文

  一、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二、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读选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9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读含多音字的词语;了解汉字一词多意的现象。描学四季的词语;背名言;读一读描写雪景的美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一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含多音字的词语。

  1.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带点字的音。

  2.同位交流读。

  3.说说,你还能用这些字组成别的词吗?

  4.复习一些以前学过的多音字,拓展延伸。

  二、认一认描写四季的词。

  1.自由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读词语。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四季风的感受,理解词语。

  3.多种形式读词语,注意读出四季“风”的不同特点。

  4.比一比,谁先记住这些词语?

  三、积累名言。

  1.自由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2.小组交流,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3.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4.写一写,鼓励同学们选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课时

  一、阅读短文。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勾画写的美的词句。

  2.同桌合作读,结合生活体验交流自己读短文后的感受。

  3.指名读课文,指导读出感情。

  4.鼓励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5.拓展延伸,再去找一找描写雪景的文章,进一步体验雪景。

  二、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2.联系小伙伴的提示语,和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4.师:你还能说出哪些与季节有关的词语。看谁说的多?说的好。

  5.出示四幅“春、夏、秋、冬”的画,把刚才的这些词语写到恰当的话下面。

  6.选择一个季节,向大家介绍以下,用上同学们刚才说的词语或词组。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景,

  师:我们在前面学习的许多关于“风”的词语,看谁说得多。

  二、今天,我们就来给风图上颜色好么?

  指导学生读一读,题目中人物的对话,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

  三、请学生说一说,你希望风是什么颜色的?

  四、小组交流:假如风有颜色,世界会是怎样的呢?

  看谁的想法最奇妙。最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五、小组推荐或自荐2名学生上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评议。

  (重点评议:话语是否清楚、具体。想象是否奇妙,是否表现了美好的愿望。)

  六、假如风有颜色,世界将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那出画笔,画出这奇妙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