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的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仁”的思想。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间需要帮助与支持,从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仁”的思想。
三、难点:
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展开话题
1.古代的前贤给我们留下了儒家思想及其《论语》。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3.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lún:编纂。
4.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这千万条格言中的一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这句话的被人们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和实践前贤的至理名言。请大家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话表达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二)理解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三)感悟内容
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则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学楼前的月季花开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得抵住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关注过老师,理解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爱人仁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懂得爱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识到,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经关注过他们,比方说为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默默奉献的老师,如为我们宿舍的安定和谐而苦口婆心的生管老师,如为我们学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线的门卫老师,当你再次遇见他们时,请问一声好,请给他们一个微笑,这样,你就已经是一个“仁”者了。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
(四)师生互动,展开活动
1.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孙叔敖的人,小时候,他在路上见到一条两头蛇,赶快把蛇杀死并且深深地埋起来。当时传说见到这种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孙叔敖哭着告诉妈妈。妈妈问他:“那条蛇现在在哪里?”他回答说:“怕它再害别人,已经把它杀死埋起来了。”妈妈说:“你有帮助别人的心,老天必然会保佑你。”后来,孙叔敖不但没有死去,长大后还做了楚国的名臣。
教师提问:你能想象出当时孙叔敖见到两头蛇时的情景吗?请你描述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教师提问:你觉得孙叔敖妈妈的话有道理吗?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孙叔敖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教师提问:从孙叔敖的这种举动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品德?
教师提问: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讲述:孙叔敖见到两头蛇心情很不好,但他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他自己碰到的不顺心的事情,不希望别人也遇到,在自己遇见麻烦后常替别人着想。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换位思考。
教师总结:换位思考:站在他人位置上思考问题,常替别人着想。
2.心灵剧场:(选三位同学演一演)人物:李勇 朋友王小海 同学甲 故事梗概:李勇号称班里的“大哥”,好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他的朋友也不错。一天中午,李勇与班里的一位同学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争执,并一时气愤地将那位同学推倒在地。他的好朋友王小海觉得李勇有点过分,下课后便去安慰了那位同学。这令李勇非常恼怒。他想:我对王小海不错,可他居然去帮助别人,太不够朋友了。于是他扬言今后与王小海势不两立。 教师提问:李勇为什么气恼? 教师提问:李勇这么做有什么不良影响?
教师提问: 如果换位思考,假如李勇是王小海他会怎么想?假如李勇是被推倒的那位同学他会怎么想?猜一猜:故事会怎么继续下去?(鼓励同学多设想几种结局。) 教师提问:造成这几种不同结局的原因何在? 教师讲述: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想一想,多记住他人的帮助,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千万不能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损人利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非常自私的一种做法。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充满阳光,日子将会更加多姿多彩。 :
3.我来做选择
(1)考试后,全班谁的成绩最好,最好成绩是多少,你总是:A特别感兴趣,因为这关系到我的排名;B无所谓;C寻找自己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D恨那些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
(2)在你帮助别人后,会有这种感觉: A很自豪,觉得自己生活得有价值;B很后悔,觉得自己吃亏了;C很自然,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这样;D下次一定找机会让他帮我
4.探究话题,价值引导
教师提问:当你受到委曲、被人误解时,你是怎么做的?你如何表达你的宽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宽容其实就是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人;坦诚相待,主动沟通;正视缺点,自我提高。刚刚这几位同学就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宽容之心,这就十分难得。
教师小结:生活在团体中,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真正地学会了换位思考,那么我们就是拥有善良之心的人,我们就是一个能扶危帮困的人,那么,我们就能在危难之时显身手,既帮助别人又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教师提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如何理解?
学生回答:在生活中,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任何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教师提问:你觉得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他人?
学生回答:一个会心微笑
学生回答:一句真诚的安慰
学生回答:一次无私的帮助
学生回答:一句真挚的祝福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能小结出相互支持的表现吗?
学生回答:待人和善、关心他人,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企求回报;以实际行动帮助别人。
教师提问:阅读“盲人点灯笼”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自由发挥谈感想)
教师小结:人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同时也不应一味拒绝别人的帮助,适当接受别人帮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所付出的爱的承认。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不愿意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切记不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
(五)总结:学以致用。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国学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类别。
2、技能: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建筑以及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
教学难点:
对我国古代建筑的欣赏感受能力,能够从外观、结构、布局、装饰、类别来欣赏祖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教具准备
课件、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课本、自己收集的资料。
水彩笔、图画纸课件内容:
1、现代建筑
2、古代建筑一处
3、古代建筑外观
4、建筑结构
5、群体布局建筑
6、群体布局建筑
7、匾额
8、楹联。棂格幅建筑
教学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
3、学生相互评价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观察建筑,点出建筑(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的基本特点)
1、同学们,我们坐在什么地方?(教室)
2、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墙壁、天花板、地面、门窗)
3、还有什么地方有这些特点?(电影院、家??)
4、[课件1:现代建筑]这些都叫做“建筑”。(板书)
活动二:点出本课欣赏重点(设计意图:了解本课欣赏重点)
1、[课件2:古代建筑]同学们看这做建筑和我们现代的建筑有什么不同?(是古代的`、外观不同)
2、[点题]板书:(完整课题“我国古代艺术”)
活动三:课本欣赏
(设计意图:总体了解本课欣赏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欣赏一下课本各种古代建筑。
2、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对古代建筑的感受。
3、同学们说一说自己交流的感受。(造型美丽、色彩缤纷)活动四:欣赏外观造型
(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的外观造型)
1、[课件2]同学们观察一下我国古代建筑的“外观造型”(板书)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2、从课本中找出答案来读一读。板书:“屋顶屋身台基”
3、[课件3:古代建筑外观]说一说,各个部分的造型特点。(设计意图:了解建筑结构的特点)
国学的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学生把对经典诗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活动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心撰写的读后感上。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六、活动总结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了爱经典诵诗文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了小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还要把这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并力争取得更好的效果。
国学的教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更快发展。
二、诵读内容:
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阶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诵读内容如下:
《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 第一阶段《中华诗文名句精华》 一、先秦名句
第一课时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5.满招损,谦受益。 第二课时
6.诗言志,歌咏言。 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8.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第三课时
1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1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5.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第四课时
1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8.不以一眚掩大德。 19.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20.多行不义,必自毙。 2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2.仓廪足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六课时
26.言必行,行必果。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0.千里之足,始于足下。
第七课时
3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3.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35.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36.置之死地而后生。 37.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3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九课时
4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4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5.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第十课时
4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0.天行常有,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国学的教案 篇5
一、 教材分析
三字经第十三页通过讲述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告诉了大家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本课,对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读国学书p13内容
2、理解p13文章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诵读p13三字经的内容。
2、通过故事深刻体会古人勤奋学习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中体会幸福来之不易,增强学习积极性。
二、 设计理念
环环相扣。读文背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以故事创设情境,读文明意,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环节。分层推进,促进知行合一。借助案例,在案例中诠释本文的重点。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含义。
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孩子们,刚才咱们听了一段好听的歌谣,你们能听出来歌谣念的是什么吗?
生:三字经。
师:是的,是咱们最近每天都在学的《三字经》,那么你们这段时间学习的怎么样呢?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集体诵读三字经节选)
(二) 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充满韵味的诵读,又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年代。
虽然时间已经久远,但许多做人的道理却是一样的。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这个人是我们国家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就是孔子,孔子在当时很有名望,也有非常多学生,孔子在60多岁的时候周游列国,却在燕国请一名七岁少年做他的老师,这在当时可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是孔子并不以为耻,反而对他的小老师非常尊重,这说明就算像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也还是要勤奋学习,就更不用说咱们小朋友啦!还有一名宋朝的大官叫做赵普,他的地位虽然已经很高了,但是在平时闲暇的时候他仍然喜欢坐在桌子边读《论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一段,看一看这两位古代的名人是怎样用功学习的。首先老师先给大家读一次,老师读的时候,你左按书,右指字,看哪个字不认识,听听老师怎么读。
洪亮,读音最标准!(儿歌)师:“左按书,右指字”生:“脚放平,身坐正” 下面老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己借助拼音来读一读,看看你自己会读了吗?
刚才同学们声音真洪亮!现在老师想找几位同学站起来试着读一读,如果读得声音洪亮并且字音准确,有节奏。你就能成为这堂课的诵读之星,并得到一颗小星星 刚才这几位同学读的各有优点,那么现在咱们全班同学分组读一下这一段,比一比哪一组同学读的最好。 分组比赛完了,咱们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看是咱们班的小男子汉更有气魄还是小美女们更胜一筹呢?咱们先男后女,一起读一读。
2、 孩子们,古代的时候人们学习的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没
有书看,所以只能把草编成席子,或者把竹子削成竹片,在上面抄写书的内容。有的人为了看书的时候不打瞌睡,就把头发用一根绳子系起来,吊在房梁上面,或者在自己打瞌睡的时候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来让自己清醒,孩子们,他们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那么,带着对古人的敬佩,咱们一起来听老师为大家读一读,还是一样的要求,在老师读的时候,你用手指着字,看看哪个字音不会读。洪亮,读音最标准!赢得诵读之星的机会又来了!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一读呢?咱们先女后男,一起读一读。
3、 从前有一个小朋友叫做车胤,他家里很穷,因为晚上看书的时候没有灯,所以他捉了很多萤火虫,放在一个小袋子中,用萤火虫的光亮来照着书上的字看书。还有一个小朋友和车胤是一样的情况,那么他想出来什么好办法在晚上读书呢?我们一起看一个小动画片(放映雪动画片)孩子们,动画片上的的这个小朋友叫做孙康,他利用雪反光来看清书上面的字.古代的这些小朋友,和我们不一样,既要帮家里干活,还要抓紧时间读书,一位小朋友一边砍柴一边读书,另一位小朋友一边放牛一边读书,这些古代的小朋友虽然距离我们今天很遥远,但是他们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钦佩,你们想不想学习他们的精神呢?这一小节跟着老师一起读。
4、 孩子们,咱们分小节读完了这一页,学习了古人是怎样勤奋读书的,现在咱们试着把整页连起来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有个要求,不要拖长声,而且要读得有节奏。(齐读)下面咱们一起拍手读,全体同学手背后读
四、 总结
孩子们,今天咱们通过学习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你觉得你可以怎样像古人学习呢?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学习?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向这些古人学习,做一个学习上的有心人,好吗?
国学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 “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延伸活动。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国学的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卫灵公第十五15、1—15、15。
教学目标:
1、会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会说:理解课文,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迪和教育。
3、会背:熟读成诵,积累内化名言佳句。
4、会用: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恰当地学以致用。教学重点:读文、背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孔子在卫国住的时间最长,一度想在卫国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卫灵公是一个无道之君,贪恋女色,无心政事,孔子最终还是离开了卫国。本篇以卫灵公为主角,主要是讲现实生活中,如何通过与人相处,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悟道里仁,从而做到穷通不移。
二、新课。
1、粗知大意。
第1—5章,讲孔子所通达的是道,不是世间人所追求的知识和富贵。卫灵公问陈而不对,孔子在陈绝粮,表面看似乎孔子的学问没有通达,也为世人所不容。接着孔子说其道一以贯之,那么他通的是什么?是德!是清净无为之道体,其至关重要却鲜有人识。
第6—10章,讲与人相处只有自己能“仁”,才能通达。言忠信、行笃敬,能行天下,这也是孔子与人相处的学问。史鱼、蘧伯玉之直,都是可取的。象蘧伯玉那样有智慧的人,既能不失人,又能不失言。象史鱼那样的勇者,可杀身以成仁。对我们来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行天下的根本还是自己先成就仁。欲得仁就要亲近贤者、仁者,这就是“以友辅仁”的意思。第11—15章,讲与人相处中如何择善从德,而获得长远利益,即立德的重要性。借颜渊问政来表达个人修养与治理国家的.关系,守礼乐、勤劳简朴以及放郑声、远小人便是修德。凡事立足长远,才能没有近忧。好色、知贤而不与立,就是道德不修、缺乏长远考量的行为。相反,修德于人生有大利益,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在与人相处时就能远离怨恨。所以立德的利益远、利益大。
2、指导诵读。
a、录音领读,正音示范。
打开书第11页,请同学们先跟着录音来读,注意听清每一个字的读音以及句中的停顿。(播放录音)。
b、小组练读,读通读顺。
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练读,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合作要求:自由练读——组长领读——自愿领读——三人对读——小组齐读(小组自由练习读)。
效果检测:
(1)读句子:(读得真认真,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把课文中比较难读的句子读正确。)。
(2)读课文:(难读的句子读好了,读课文肯定就没有困难了,哪个小组来读给大家听?)。
c、指名小组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和读。)。
如果老师给课文变个模样,你们还有能力读好吗?古人写文章是竖着排列,而且没有标点符号,要靠读书人自己的理解来断句,难度很大哦!(出示没有标点课文)先自己练一练。
效果检测:指名三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轻声和读。(看来用古人的方式读书对你们来说也没有困难)。
d、配乐朗读,读出韵味。
如果配上音乐,我们就更能读出文言文的感觉和韵味。老师范读、练读、指名读。(有节奏有韵味,读古文就是这种味道)。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国学的教案 篇8
班会目的:
1、通过这次的班会的准备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学经典,主要是《弟子规》的内容。
2、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班级存在的问题,摘选《弟子规》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自查自身的行为。
3、根据学习的情况,由全班同学选出前半期用来规范自已行为,净化班级环境的《弟子规》内容,作为班规的一部分。
4、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
班会准备:
每小组自己准备班会课上要讲的内容,以正面、积极的材料为主,正面引导。形式包括:诵读、小品、相声、感悟
班会流程:
一、开场白主持人:
A:尊敬的各位老师
B:亲爱的同学们
AB:大家上午好!
A: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逊礼貌的语言,一直是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的习惯用语。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明礼仪,讲礼貌,做最好的我。
B:一句文明用语、一个优雅的动作,体现了我们的文明程度,文明与优雅不是表演,而是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
AB:让我们从讲文明,讲礼貌,让文明之风吹遍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山东省泰山中学高二(11)班,“诵国学经典,传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A:今天朗诵的是《弟子规》,同学们可能觉得《弟子规》这本书离我太远了,她是过去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B:但是,直到今天,它仍不过时,对我们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仍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A: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是怎样诵国学经典、传文明礼仪的
B:下面有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朗诵《出则弟》
第二部分小组活动
第一小组
1、诵读经典解释经典《出则弟》
王:说到文明礼仪,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白:是啊,从生下来父母的教育,到长大后老师的教育,我们都能学到有关文明礼仪的知识王:那么,究竟怎样才算讲文明,重礼仪呢
白:我认为礼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涵养
王:说到礼貌,我们的同学也有着不同的见解,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相声《说话》
2、相声《说话》
B:第一小组的同学用相声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讲礼貌,特别是礼貌用语。谢谢第一小组的同学们。下面有请第二小组的同学来朗诵经典《信》
第二小组
1、诵读经典解释经典《信》
白: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一样东西是我们不可丢失的,他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他就是我们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朋友——诚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小品《诚信是金》。
2、小品《诚信是金》
B: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生存的必备条件。在社会主义文明高度发展、人与人相处难见真情的今天,诚信品质尤为重要。一个诚信的'人,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是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谢谢第二小组的同学们的精彩表演。下面让我们来聆听第三小组同学朗诵的经典《谨》。
第三小组
1、诵读经典解释经典《谨》
王:我们很幸运,生活在一个很有爱的班集体,我们有着一位可爱可亲的班主任,我们有着一群兄弟姐妹般的同学,我们每天的生活很充实,很丰富,很精彩。下面就来看一看《我们的生活》
2、视频《我们的生活》
A:同学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泰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向我们展示了校园文明的方方面面,希望我们能有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所用的同学,为创建文明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有请我们的第四小组同学来朗诵《入则孝》。
第四小组:
1、诵读经典解释经典《入则孝》
白:百善孝为先,听了同学们朗诵的《入则孝》,我心中十分感慨,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王:恩,是的。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需要感恩的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歌朗诵《母亲》。
白:母爱确实是伟大的,那么同学们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采访········
王:感谢同学们的踊跃发言,每个字,每句话,都体现了同学们对母亲的那份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父亲和母亲
A:母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你的心;母爱像绵绵细雨,轻轻拍打着你的脸面,滋润着你的心田;母爱像冬天的火炉,给你在严冬中营造暖人心意的阳光
B:父爱是一杯浓茶,当你疲惫时,只消几口便神清气爽;父爱是一曲高山流水,当你浮躁时,使你如梦方醒;父爱是一根拐杖,为你找好重心,建立起希望的原野。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主题班会已接近尾声,下面请我们的班主任秦老师做总结。
第三部分
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我国在历史上,是世界公认的“文明之邦”、“礼仪之邦”,是一直奉行“忠、孝、仁、义、理、智、信”等社会公德的国家。到了现代,在我们的身边,你也总会看见那些谈吐文雅,举止谦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人。在我们的班集体里,也有不少文明标兵。可是令人惋惜的是,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合格的中国公民,我们该怎样去做,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我们成为当之无愧的礼仪之邦的后代呢?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从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从你们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循序渐进,文明礼仪之花一定会在泰中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绽放。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言行,从今天这次班会活动做起吧!
第四部分:全体宣誓,向全校师生倡议
全班活动:(范成程:全体起立)宣誓《倡议书》
范成程:坐下
A:有请席书记、王校长
第五部分:结束
主持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文明之花在心中开放,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做21世纪文明人。让我们插上文明的翅膀,飞向蓝天,飞向美好的未来,做文明的我。同时我们还要感谢校领导及各位老师在百忙中来到高二(11)班莅临指导。谢谢你们!! “诵国学经典,传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学的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勇敢地沟通有关名称的来源,清楚自个儿名称的与涵义。
2、通过解说、探讨,清楚百家姓的涵义。
3、体会我国姓氏的充实,启发孩子认知百家姓的兴致。
教学预备:
1、预先请孩子向爸爸妈妈们清楚自个儿的名称的写法、涵义与起名字的故事。
2、写着孩子名称的海报,贴于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展示写着孩子名称的海报道入
1、幼儿教师:你能找着自个儿的名称在哪儿吗?
2、孩子到海报上找到自个儿的名称。并学习用“这就是我的名称,我叫xxx”的句式表述。
3、幼儿教师:我们的名称都相同吗?
4、幼儿教师总结:我们人人均有一个名称,人人的名称均不一样,有些名称有2个字,有些名称有三个字,另外还有一些是四个字的。
二、找寻姓的奥秘
1、幼儿教师:名称内的1、个字是啥?你们的姓是怎样来的?可不可以改姓哩?为何?
2、幼儿教师总结:孩子是大人的小孩,因此,有些小孩是跟父亲姓,有些小孩是跟母亲姓。
3、幼儿教师:你姓啥?你明白有哪一些姓吗?
4、孩子述说,幼儿教师记录。
三、加强认知自个儿的姓氏
1、幼儿教师:你的四周有没与你同姓的人?你明白哪一些人与你的姓一样吗?
2、幼儿教师:我们我国的地才能大啦,总共有十几亿人口,因此有很多姓,如此多的姓在古时候就编成了本书,我们便叫它《百家姓》。
3、幼儿教师展示《百家姓》的书,并读一读百家姓的内容,让孩子了解充实的姓氏。
四、探究名称的秘密
1、幼儿教师:我们孩子的姓是跟父亲或母亲的,不是任意起的,那你们的名称是怎样来的,有何小奥秘吗?
2、勉励孩子述说家里的亲人给自个儿起名字的过程或意义。
3、幼儿教师总结:原本我们大人不是任意给我们起名字的,我们孩子的`名称是有一定意义的,表述了大人对我们的希望,与对我们幸福的祝福。
五、完结教学:《我为伙伴起名字》
幼儿教师:喜爱自个儿的名称吗?你除这一个名称,另外还有其它的名称吗?其它人会怎样叫你?你乐意为伙伴取一个既特别有美妙的名称吗?
相对于这一知识的接受,孩子还是较易的。对自个儿的姓的认知,及其涵义也较有兴致。一个个七嘴巴八舌的要说说。
在此一完结教学里,孩子能非常踊跃地讲出于己名称的好,发言比较热烈。
国学的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复习《弟子规》中学过内容,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教育幼儿孝敬长辈。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一、故事引题
课件播放音乐,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听音乐跟读
二、复习学过的内容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男女小朋友分组诵读。
3、幼儿完整地诵读。
结束部分:
三、诵读表演
请朗读的'好的幼儿上台表演。
国学的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重难点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
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教师点拨
初读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
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该用什么语气读呢?
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情感朗读,赛读。
齐读。
拓展延伸
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就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啊!
于谦为官清廉,为国为民,他的诗歌大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推荐给大家于谦的另一首诗《咏煤炭》,请大家感悟。
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石灰吟》的?
老师总结学习方法:
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
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熟读吟诵,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千锤万击 不怕磨练
石灰吟 烈火焚烧 清白留世 不畏艰险
粉身碎骨 勇于献身
课堂检测
结合古诗,理解词语
若等闲: 清白:
这两诗,默写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默写古诗。
国学的教案 篇12
《绝句》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结合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诗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二、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
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
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翠”读“平舌音”,“泊”读“ bo ”不要发成“ be ”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
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
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含”“东吴”。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五、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国学的教案 篇13
课前:
①准备教材:初读本,唱唐诗,教学cd
②准备宣传vcd,③点名单:了解学生结构,是否交费报名
④弟子规总叙的卡片
⑤检查电源以及播放设备
⑥其他:黑板、水笔、粉笔、纸巾、时钟表
过程:
一、静定10分钟
1自我介绍①老师自我介绍 ②学生自我介绍
2静定训练:①音乐[一上课就播放]
②用游戏方法导入规则
③语言暗示a[聪明的一休]b想一想:长相、1+1
④睁开眼睛,再来一次:口令三二一。⑤睁开眼睛:点名
二、大学20分钟
1第一自然段①听②跟读③指读的`引导[一字一音]④小游戏:手指要指⑤跟磁带读,老师辅导指读
2预习第二自然段
三、唱唐诗《静夜思》15分钟
1读原文2小组过关3听cd 4唱听cd两遍5大合唱
四、休息10分钟
1、老师找孩子聊聊天,提示孩子上洗手间
2、助手将提供借阅的vcd发给家长
3、集合口令:击掌三声,口令十九八七……三二一“静定一分钟”
五弟子规1—2小节
1跟读总叙两遍2指读一遍3后三小节两遍4看卡片5通读一遍
六、总结:
1、静定的规和口令
2、指读的方法
3、作业[学而时习之]
4、奖品:荧光棒
国学的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能流利的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2、知道这几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本句三字经。
教学难点:理解三字经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提问:有谁背过“三字经”?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二、学文晓理: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来就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
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提问:你知道是以什么意思吗?
学生解释它的意思。
三、熟读背诵
自己读熟
分组检查,指名背诵
会背的还可以接着往下进行背诵
四、总结
(1)朗读今日所学。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好孩子?试着用完整的话说向老师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打算。
【国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教案03-28
小学国学教案07-17
一年级国学经典的教案02-21
国学经典话题作文01-15
国学经典的小学作文01-16
国学经典作文01-14
儿童国学教学计划 国学教学计划04-01
国学教学计划02-28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