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精华]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导语。
2、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可小组,也可同桌完成。)
(一)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三、细读领悟,完成以下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一)瑞典政府和人民为了救助燕子,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从他们为燕子做的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汇报交流结果。
(三)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与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指导学生板书)
人-----------燕子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一)1、导语: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缘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于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燕子的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呢?(小组合作)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二)引导想象,对课文内容做补充,丰富课文的内容。
1、(看课文插图)小贝蒂在哪儿发现了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些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3、获救的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它们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五、课外拓展。
1、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于人与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还很多,老师这儿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听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想说些什么吗?
2、教师小结。
3、老师的话。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读诗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3、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读诗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法】:谈话、引导
【学法】:朗读、交流、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肤色的少年儿童共同庆祝“六一”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了解人中的不同(5分钟)
1、教师出示挂图: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同学在干什么?(有的跳舞、有的唱歌……)
2、指明反馈:这个庆祝六一的盛会由什么地方与众不同的呢?(有许多国家的少先队员参加)
3、教师:是呀,世界可大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中国人,还有其他肤色的人呢。
4、观察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异同。(眼睛、头发、皮肤的颜色等)
5、教师小结:是呀,这幅图中的孩子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但今天他们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他们就像一束束不同颜色的'花遍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
(1分钟)
三、自学生字,读通诗歌(1分钟)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认读。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其他评议,教师强调:
字音:“睁”是后鼻音,“睁”还是卷舌音。
自行:“睁”和眼睛有关,部首是“目”,不是“日”。
(2)朗读诗歌,在诵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
3、指名读诗歌,其他学生从准确、流利、语气、停顿等方面评议。
4、集体朗读诗歌。(整齐、流利)
(以读为主,让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诗歌表达热爱和平的主题)
四、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内容(1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诗歌,想想诗歌共几节,标上序号。
2、指名反馈,然后按节分组读。
3、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第一、二节、第三、四节与第五节分别写什么?
4、集体反馈。
(1)第一、二节:眼睛不同,但睁开都能看见太阳;
(2)第三、四节:头发不同,都是漂亮的花冠;
(3)第五节:不同的孩子都是美丽的花束。
5、按节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读中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读中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课时总结(1分钟)
不同的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他们的眼睛、头发、皮肤、生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但他们又都有相同的地方,他们都生活在地球上,眼睛所看到的同是一个太阳,和我们一样,世界各地的孩子都是自己祖国最美丽的花束。
六、堂清题: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m
ěi lì ɡuǎng dà huò zhě qī hēi
( ) ( ) ( ) ( )
k
ě ài piào lianɡ zhēnɡ kāi huā shù
( ) (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
膝( ) 官( ) 亮( ) 爱( )
漆( ) 管( ) 高( ) 受( )
【板书设计】:
头发: 漆黑 金黄
最美的花束
眼睛: 黄或蓝 黑或灰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发生在意大利的一个故事:小约翰每天到“我|工作的店里,只花了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虽然很想,确从不多花钱买两根香肠。后来我发现他每天给人送报纸挣钱,还知道他家并不是经济不好,他的父母也不是不爱他。我明白了约翰 父母这样做是为了培养他的生活能力,认识到这样更有利于他成长。
学情分析
我们班有十六人,基础整体来说比较薄弱,三个人成绩优秀,四个人成绩中等,五个人成绩属于中下游水平, 四个属于滞后水平。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仍有小部分人自控能力差,还不能独立完成预习课文的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2.读课文,学习约翰从小就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精神。
3.正确,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约翰从小就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精神。
难点:体会到生活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 谈话,导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内容
五作业 同学们,你们能够说说“成长”两字包含的意思吗?
总结:是的。成长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婴幼儿——少年——青年——成年的成长过程,即:个子的长高。二:思想的成熟包括性格,观念的变化等等。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健康成长,最后成才,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成功,这个每个人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成长》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约翰外貌,语言的句子
2.和小组中的同学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相互补充。
3.请同学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一谈从句子中感受到什么?
4.从学生一的回答中,你体会到约翰是歌什么样的孩子?
5.读一读这句话
6.外貌描写跟故事有没有关系?去掉行不行?
7外貌描写二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语言描写(四个描写语言的句子略)
1.从这些语言中你觉得约翰是歌什么样的孩子?
2.读读这句话。,读出亲昵的感觉
谈谈你对句话的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1.约翰的成长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2.约翰成长后,你觉得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
课文最后写道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成长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在成长过程中我个子一天天在长高了,
生:我比以前懂事了,帮父母干的活多了,没有以前那么随便发脾气了......
生答外貌描写一:长得虎头虎脑,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老师忽闪忽闪的,十分可爱。(聪明可爱机灵)
外貌描写二:第五天雨停了,约翰穿着一件红大衣,戴着一顶红帽子,有来买香肠了。(很有礼貌) 让学生理解成长的意思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文本,走进约翰
引导学生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找出四处描写语言的句子,感受句子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探究中自己明辨道理,自己懂得教育自己。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省。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成长 开端:只买一根香肠,一听可乐(设下悬念)
发展 我的推测
红衣男孩雪天送报(加深悬念)
高潮:约翰有足够的钱却从不多花(揭开悬念)
结局:合理支配金钱,培养生活能力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识字1》是以“多彩的秋天”为主题的第一组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12个四字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写出秋天景物给人的整体感受,“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是金秋的色彩之美;“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景图。“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写出了秋季的丰收之美。这些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设计教学时,我依据新课标精神,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设计教学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以读促情,使学生能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意义和感情。顺应了教学逻辑,提升了感受美的能力。并且依照学情,考虑到儿童识记的一般规律,注意让学生在语境中识记,并且按照先整体后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同时注意多种形式的复现和巩固,提高了识字效率,力图较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宜,层,尽,染,”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调动学生读字学词的积极性。通过师指导朗读,想象画面的方法,读出体会,读出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留心观察秋天景色的美丽,感受秋季的迷人魅力,激发对秋天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中的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熟读成诵。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四字词语的意思,能在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感情,从读中感受美,能用朗读表达出秋天的美丽,激发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啊,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出示一幅秋景图)看着漂亮的照片, 你们能说说秋天有哪些美丽的景物么?指名学生回答。 是啊!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个收获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迷人的秋天,学习《识字1》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识字1 生齐读课题。
二、识字学词,走进秋天
1、自由读一读课文,把难读准的词语多读几遍。
2、说说这些词都是有关什么的?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小老师带读。
4、小老师提醒读准字音,需要注意什么?(“层”字是平舌音和后鼻音,“尽”字是前鼻音,“染”字读的时候需要翘舌,“爽”字和“壮‘字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确)同学们跟着齐读三遍。
5、在读字时,相机让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好办法,(用加一加的办法记住“宜,层,翠”,用换一换记住“壮,尽,染",用组词法记一记“叠”,还能用图画法记住“爽”和“谷”。)同学们跟着小老师读三遍。
6、去掉拼音帽,开小火车读一读生字,并给生字组一两个词语。
7、指名12位同学分别朗读十二个四字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8、男女生合作朗读词语。
三、看图学词,感受秋天
1、课文中有两个词概括了秋天景色的特点,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金秋时节,景色宜人) 指导读出舒心愉悦的心情。
2、出示图画,细心的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这两个词语的教学。
出示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三位同学读一读,再齐读。看看图画,说说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指导读出红色的枫叶,和金黄的果实的色彩之美)
3、天空中也有好看的景色呢!出示图片和词语“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做一做动作,一边想象一边朗读。
4、从上空向下看去,你看见一怎样的景象呢?“秋高气爽,山河壮美”,配合图片,感受秋日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大地开阔壮观。带着感情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5、秋天到,田里,果园里都大丰收啦。(出示庄稼,瓜果丰收图片和词语“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谁能读出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指名读,小组赛读。
6、最后出示两幅图,这丰收的果实是怎样得来的?相机释义“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收获了这么多粮食该怎样保存?秋收冬藏:秋天收获,冬天贮藏。
7、同学们学得真棒,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图猜词游戏:用分别出示文中词语描绘的画面,学生以四字词语抢答。
8、与小伙伴合作朗读。
四、师生共读,体会秋情
1、秋天的图画色彩斑斓,秋天的果实无比香甜,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美好的秋天吧!师生合作,齐读12个词语。
2、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地背出这些词语。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呈现12个词语,,用红色字体显示本课的11个生字,指名认读。同桌互读。
2、游戏:摘苹果:读对一个生字或一个词语,就能摘到一个香甜的大苹果。
3、说说书上”我会写”的田字格里哪个生字最难写,容易写错。请同学提醒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师重点指导“尽”和“层”,分析字字形,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4、师范写,提醒学生两个字应该区分的地方。并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笔画的起,落笔位置。
5、生书空后,自己描红田字格中生字,练写。(提醒学生写字时的正确姿势)
6、展示评议。
六、作业布置,课外拓展
1、积累背诵文中的12个词语。正确书写生字。
2、课外,自己收集一些关于秋天的词语,抄写下来。
3、到大自然中,感受秋天,把你眼中最美的秋景画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读交际要求
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教师巡视。
1、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挑选几名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故事。
3、师生评议
五、畅谈感想
1、谈话:听了组内同学和 “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教师小结
1、学生畅谈感想。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明确任务,选材构思
1、指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要求:
板书:
① 写熟悉的人。
② 语句要通顺。
③ 用一件事来写。
④ 抓住人物的特点。
2、 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
(1)要准确概括人物特点
⑵ 要写清楚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⑶ 写人物时要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
板书:神情、动作、心理、语言
1、自己读读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2、教生交流,并总结归纳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小组讨论:
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
3、集体交流:
三、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1、指导拟定题目:
孩子们,好的题目就是的眼睛,你准备为你的起一个什么名字?
2、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优秀习作的旁边做标记,争取将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了然于胸。
1、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拟题。
2、起草动笔,开始自己的习作。
四、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评价、修改。
1、刚才习作本上老师做标记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作文。
2、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品。
五、与人分享习作乐趣
1、将自己的作文读给所写的人、或者爸爸妈妈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2、将修改后的作文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欣赏佳作
1、出示学生的一篇优秀作品:
2、交流归纳:
1、作者朗读作品,其他同学边看、边听、边思考: ⑴ 写谁?人物有什么特点?
⑵ 什么事表现了这一特点和品质?
⑶ 哪些细节描写生动地体现来这一特点?
2、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中的得意处。
二、修改问题较多的习作一篇
1、投影展示习作。
1、评议:
⑴ 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⑵ 师生共同修改,体验修改的好处和乐趣
三、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将修改后的自豪地读给伙伴听听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2、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3、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幻灯片,。
2、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学生交流发现
⑴ 指名读句子。
⑵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谈话: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3、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1、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谈话: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3、小结
1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2、再读故事。
3、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作业设计
继续交流名人故事
板书设计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语句通顺
抓住人物的特点
写出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
课后反思
一直以来,都觉得语文园地难上,这节课我课前让学生找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学生或许用心去做了,上课时都想把自己找到的说给同学听,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在上“我的发现”时,我先把书上的三句话分开讲,同学们掌握得较好;接着照书上仿写也可以;最后,解释什么是提示语及其作用是:可以更形象具体地表达说话者的语气、神态、动作等,知道提示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如: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提示语在后等多种形式。通过拓展延伸,如,设想考试第一,爸爸拿到试卷后与你的一段对话,进一步巩固这三种形式。但学生鹦鹉学舌的多,自主创新的少,有待加强训练。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激光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服务人类的远大理想。
2、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激光的信息资料,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丰富对激光知识的了解,并能够与同学交流感兴趣的内容。
3、了解作者运用了数字、举例、比较、比喻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激光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运用了数字、举例、比较、比喻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激光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课
1、板书课题:奇异的激光。
谈话:你对激光都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交流)
老师这儿有一组激光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激光图片)
相信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对激光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基点
1、过渡:请大家翻开书,小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过渡: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自学了生字,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的情况。(出示课件:词语、多音字)检查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3、导语:刚才大家读了课文,你对激光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4、学生交流,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概括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教师板书)
三、潜心学文,品读词句意味
1、过渡:在这三部分内容中一定有你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任选其中的一部分,用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可以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语句,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学生自学,读一读,划一划,写一写)
2、导语:把你对最喜欢的那部分内容的感受和体会,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交流。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3、集体汇报交流:指名让学生交流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读一读划出的相关语句,并谈一谈对这写语句的理解。
“最亮时,它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呢!打个比方说,我们如果用眼睛对着电灯看,就会感到刺眼;如果看太阳的话,就会有暂时目眩感觉;我们如果对着激光看,眼睛就会严重受损,以至永久地失明。”(课件出示)
(1)这段话用了对比和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激光是最亮的光的。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当你用眼睛看太阳的话,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抓住“目眩”)
随机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结语:看太阳都会“目眩”,激光比太阳还要亮100亿倍,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体会,指名试读这段话)
教师范读,全班读。
学生交流、补充,揭示利用激光的这个特点可以用在军事上,做激光枪和激光炮等。(板书:军事)
(2)过渡:激光不仅是“最亮的光”,它还是“最快的刀”和“最准的尺”,有喜欢这两部分内容的同学吗?谁想来谈一谈你的体会?
(学生任选其一,交流体会。)
(3)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地读相关的句子来充分体会激光是“最快的刀”是“最准的尺”以及利用激光这两方面的特点可以用在医学和测量等方面。(板书:医学、测量)
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去理解,再带着体会去读。
(指名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4)教师结语:通过刚才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了激光是目前世界上“最亮的光”、“最快的刀”、和“最准的尺”,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在军事、医学和测量等许多方面,所以“激光”真是一种“奇异”的光啊!
四、拓展延伸,充实文本内涵
1、过渡:激光的用途远不止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激光的身影,你们想一想,都可以在哪些地方见到它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导语:关于激光,课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部分关于激光的资料,全班学生阅览。
五、教师结语,激发学生情感
其实,激光的用途还有更多,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开发和研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在咱们班中有同学在研究激光这一科学领域中传出佳音。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收集有关激光的资料。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解课文思想内容;
2、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的教学任务。
2、准备一些本地好种易活的花草彩图。
3、自制诗歌《心中的花朵》录音。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一、三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 欣赏诗歌,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花草吗?请欣赏诗歌《心中的花朵》,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喜欢?(诗人爱花就如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跟这位诗人一样珍爱花草,大家说他是谁?(生:老舍先生)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大作家的业余生活,去尽情体味一下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2、复习旧知: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文中找出根据。
二、鼓励质疑,明确学习目标。
1、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学习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充分提出问题,简单问题点名同学当场帮助解决。师将问题梳理后,把重点问题写在小黑板上。
2、定学生的质疑,在大家提出的这么多问题中有些问题我们通过自己读课文、查资料或同学们相互学习就能很容易地解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家提出的最难最关键的.两个问题: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②养花的伤心事是不是养花中的乐趣?
三、指导学文,解决疑问。
(一)、自由读文,小组讨论弄清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学完后汇报交流,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学习中。然后学生汇报交流。
1、出文中直接点明养花的乐趣的语句。生找出最后一节齐读。从这节中你知到了养花有哪些乐趣?
2、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养花既需劳动,又长见识。(从课文三、四自然段可以看出。)
3、点名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这节作者具体写了些什么?是怎样具体写的?理解“门道”一词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指名一小组齐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从这段里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作者养花很苦很累的?生读有关语句,在最能看出作者累的词句下画上“△”。你还知道了什么?(作者从养花中悟出了真理)让学生把悟出真理的反问句改变一个说法,比比用哪句好。生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节,入体会大作家养花的苦与乐。
4、从课文中哪里看出养花有喜有忧?(生:从五、六自然段可以看出)谁能有感情地读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刚才是怎样读的(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的)你为什么高兴?这一节具体写了什么?生结合第五自然段具体说说高兴的原因。理解重点词语“秉烛夜游”。闭目想象老舍先生家小院里鲜花盛开的景象,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再闭眼,:大家想不想身临其境感受一下,睁开眼睛看看,展示鲜花盛开图,看到这些鲜花你在想什么?
5、生自由读第六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这一自然段是写菊秧被砸死了,全家都好几天没有笑容,写养花的伤心事。)师:暴雨来临,邻家的墙要倒老舍先生也没办法,在养花中遇到了挫折,用“~~~”划出最能表现一家人爱花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体会这节在文中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通过情境教学法,提高发散思维想象的能力。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追忆童年的感情。
2.难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品读赏析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接触过的关于思念家乡的文学作品;
教师引导:中国现代作家多有恋乡情结的作品。恋乡源于生命中曾经的苦痛与欢乐、苦难与幸福。尤其是回忆童年故乡题材的创作,更是饱蘸着作者的情与爱,是唱给童年故乡的生命咏叹曲。我们今天一起走近林海音看看她眼中的老北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复习生字词,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注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3.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讨论作者笔下一共写了几幅童年的画面。
明确:第一幅画面:“骆驼队停留在我家门口”,当爸爸和拉骆驼的人在讲价钱时,“我”在看骆驼吃东西。第二幅画面:“我”和爸爸关于骆驼“为什么脖子上带铜铃”的对话。第三幅画面:“我”在追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里去了”。第四幅画面:作者在回忆中重温了童年的生活画面,最后点明创作《城南旧事》的心灵体验。
回顾四个画面,尤其前三个画面,作者勾勒了老北京城一个普通平民家庭的生活场面:冬天购买烧煤,这在许多北方人家是多么平常普通的场景,然后作者却抓住了这一生活画面,给我们带来了细腻温馨又带有寂寞感伤的情感体验,这样在开篇就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这四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结合原文说明你的理由。
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感觉自己已经看到了驼队、看到冒着的白烟,置身其中一样。
教师补充:当时的北京流行有一句话:家有半碗粥,不去门头沟。说的就是当年门头沟采煤人、拉煤人的痛苦生活。因此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的“南山高末”和“乌金墨玉”的字样便不是那么高雅、诗意了。
②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明确:走了三天三夜的骆驼一定饿坏了,小小的童心充满对这卑微生命的同情,于是“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动物就是生灵,从动物的生命表现中会体味到人的生命感受。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走在冬阳下的骆驼队,在别人看来,也许是普通的,却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我读过作者的《城南旧事》,她所想念的人物里面,有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孩,名叫妞儿。妞儿的童年就没有作者那样美好,她没有自己的父母,养父母也不疼爱她。和作者的一段交往,也许是妞儿童年最美好的日子了,可惜她只有悲惨的童年,没机会长大。想读读关于妞儿的故事吗?
五、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并积累生字词,通过学习,了解小说的内容;把握故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理解悬念、对比等手法在塑造情节、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3、树立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和乐于向善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境导入-免费资源站:
大家看过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有?(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这是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此剧一播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甚至饰演男主人公的演员冯远征走到大街上,也不断有人朝他扔石了。不仅如此,此剧的篇名一时成为人们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甚至在网上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信任危机的争论。在如潮的人海中,我们到底要不要信任、帮助陌生人?难道陌生人都是坏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心武的一篇小小说《悔的边缘》,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二、多媒体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一位老人热情地为一位陌生的年轻人带路引发一系列碰撞的故事。)
2、读第1----4自然,理清事情发生过程中小伙孑和老人行为或心理活动。
(小伙从侧面撞问路又问别人表情复杂惊讶婉拒不让带路
老人并不在意回答慨叹帮助热情带路理解体谅叮嘱)
3、叙述故事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悬念、对比、伏笔)
4、悬念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使故事情节更能吸引人)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5、小伙在老人如此此信任的举动中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
(悔)
6、老人知道钱包被小伙偷走后心理如何?
(悔)
7、两人都有过后悔的心理,他们各为什么后悔?
(小伙良知示泯奉还钱包
老人好心相助遭人偷窃)
8、题目能否改为“悔”?和“悔的边缘”有什么不同?
(不能。“悔的边缘”不仅表现了“悔”,还表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它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在两种思想之间徘徊。)
9、在短暂的徘徊后,两人的心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悔小伙继续偷窃报复社会
老人助人无错多做好事)
10、你怎么看待这两个人最终不悔的行为?
(各抒已见)
11、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态度吗?
(人与人之间应真诚信任、乐于向善)
12、老人和小伙子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找出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分析描写手法并说明作用)
(老人:热心、善良、纯朴、高尚;小伙:堕落、卑劣、但又良心未泯)
五、拓展延伸-免费资源站:
讨论:如果把文中主人公的行为也看作送礼,他送的是什么?他的礼送到了吗?
(十二万分的善意)
六、教师总结
二千多年前的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也提出“性善说”。我想,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相信任、以真诚感化他人,社会才能真正达到文明和谐。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这句话反复出现,课堂语言啰嗦,建议换成资料中别的介绍性语言)。
二、字词来挡路
禹 凿 垒 妻
野 荒 塞 雄
淹没 倒塌 冲走
叮嘱 开凿 敬仰
爱戴 顾不得 欣欣向荣
三、自探提示。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思考: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要重读。
4、学生自由练读。
5集体齐读。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
五、解疑合探
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鲧——失败 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第2自然段,鲧治水的方法——堵
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5。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这五个问题前后衔接紧密,这样问太琐碎,建议表格出示,自学讨论解决)
人物
治水方法
结果
6。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六、质疑再探
1。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师总结:治水成功;奉献精神。)
七、联系实际
找一找还有哪些有着奉献精神的人?
(加一个环节,深化主题)八、拓展延伸
1、心里装着百姓的人,百姓会世世代代敬仰爱戴他。禹的名字也因此名垂千古,《史记》中就曾这样记载大禹治水:
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
师范读。解释:普天之下要数禹的功劳最大,他带领人们劈开了一座座大山,改良了一片片沼泽,疏通了一条条河流,让天下安定,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实我们在坐的每个人都是大禹治水的受益者,是他首创了变堵为疏的治水方法,驯服了肆虐的洪水,造福了天下百姓,让我们带着对禹崇高的敬意来再来读读这句话。
八、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堵 →引
无私奉献
世代敬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教案10-14
语文教案11-19
语文教案11-19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11-21
语文教案11-23
语文教案11-14
语文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