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教案及反思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荡秋千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荡秋千教案及反思1
【活动目标】
1、感知AB两段不同的音乐,感应AB曲式。
2、尝试乐器演奏,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3、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道具准备:彩色沙巾若干、手摇铃人手一个、配套音乐和挂图。
2、情感经验准备:有观察云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同时讲诉白云在天上一会一个样,一会儿变成什么,一会儿变成什么和白云乘着风在天上飘动的故事,让幼儿感知音乐。
二、音乐律动。
1、个别体验:
A、教师带着幼儿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的动作。
B、跟着音乐,前后、左右摇摆。
2、两人一组牵手。
在听到A段音乐是请幼儿到处逍遥的走动,当听到B段音乐的时候就请幼儿面对面或背靠背坐着,左右摇晃
三、造型游戏,感知音乐。
配合音乐,教师做大象云的造型,在A段音乐时伸出长长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处走;B段音乐时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摇摆。
四、利用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介绍乐器,并激发多种演奏方式的创编。
2、A段敲奏手摇铃,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摇晃。
活动反思:
活动实施下来,发现幼儿对A段歌曲学习比较困难,而且不乐意跟着表现歌曲,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会跟着拍子做上下、左右摇摆的动作;B段的爵士乐比较活泼,加上让幼儿共同配合表演荡秋千这一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幼儿情绪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气氛非常活跃,看到孩子们生动有趣的表演,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所以,这节活动总体来说很适合我们的.孩子。
在用纱巾变动物造型的时候,孩子们一拿到纱巾时都很高兴,拿着纱巾摆来摆去的,当老师提出要求——用纱巾变动物(大象)造型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用纱巾做出大象长长的鼻子,并随着拍子摇摆,只有1个孩子没有参与表演,变小鱼的时候幼儿就觉得有些困难,有的幼儿会把纱巾放在身体后面当鱼尾巴左右摇摆,有的幼儿则不会(如:苗嘉豪、李佳俊,这两个孩子本身在动作协调性方面就很差,而且模仿能力也较差,所以站在原地不动)。虽然这是课前准备时让幼儿练习过,但由于幼儿协调能力等的限制,对幼儿来说还是有点困难。
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组织活动时间较长,个别幼儿已经不耐烦,坐不住了,所以在积极引导这一块做得不够好。
荡秋千教案及反思2
活动目标:
1、愿意借助道具纱巾用动作表现音乐中的旋律变化。
2、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活动准备:
(1)户外活动时带幼儿欣赏天空中的白云。
(2)活动前进行活动:借助道具纱巾用身体动作进行白云造型,如:大象白云、小鱼白云、小乌龟白云等。
(3)教具准备:小松鼠头饰每人一个 白云图片一份 纱巾每人一条 小松鼠图片一个
活动过程:
1、感知并熟悉曲子的A段,并用动作表现A段音乐。
(1)出示小松鼠图片,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看,这是谁呢?(小松鼠) 今天小松鼠来到了草地上,他抬头一看,天上的白云可真漂亮啊!小朋友看看,这些白云都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白云图片,请幼儿说说白云像什么?你还见过什么样白云,请幼儿用纱巾来做道具用身体进行白云造型。 过渡:听,白云飘来了。
(3)播放音乐,请幼儿认真听一遍。
(4)幼儿用纱巾随音乐做白云飘荡的律动。
2、感知并熟悉B段音乐,师幼共同创编动作并表现音乐。
(1)师:小松鼠看到这么美的白云在飘,心想,我要是能到白云上荡秋千该多好啊!正想着,这时来了一位小仙女,把小松鼠放在了白云秋千上,小松鼠可高兴了。(教师操作图片,演示小松鼠荡秋千)
(2)放音乐,继续操作图片,幼儿感知乐曲旋律。
(3)师幼共同编荡秋千的动作,也可以提醒幼儿两人一组表现荡秋千的动作。
(4)幼儿随旋律用纱巾来表现B段音乐。
3、完整地进行音乐游戏2—3次。
(1)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整地欣赏音乐,并分辨两段音乐的不同。
(2)第二次播放音乐,请幼儿听音乐用纱巾来做动作。
(3)第三次播放音乐,变换B段的表现方式,请两个幼儿合作表现B段的荡秋千的音乐。
4、结束活动:
小松鼠累了,想休息了,我们也休息一下吧,教师逐一收回头饰和纱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实施下来,发现幼儿对A段歌曲学习比较困难,而且不乐意跟着表现歌曲,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会跟着拍子做上下、左右摇摆的动作;B段的爵士乐比较活泼,加上让幼儿共同配合表演荡秋千这一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幼儿情绪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气氛非常活跃,看到孩子们生动有趣的表演,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所以,这节活动总体来说很适合我们的孩子。 在用纱巾变动物造型的'时候,孩子们一拿到纱巾时都很高兴,拿着纱巾摆来摆去的,当老师提出要求--用纱巾变动物(大象)造型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用纱巾做出大象长长的鼻子,并随着拍子摇摆,只有1个孩子没有参与表演,变小鱼的时候幼儿就觉得有些困难,有的幼儿会把纱巾放在身体后面当鱼尾巴左右摇摆,有的幼儿则不会(如:苗嘉豪、李佳俊,这两个孩子本身在动作协调性方面就很差,而且模仿能力也较差,所以站在原地不动)。虽然这是课前准备时让幼儿练习过,但由于幼儿协调能力等的限制,对幼儿来说还是有点困难。
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组织活动时间较长,个别幼儿已经不耐烦,坐不住了,所以在积极引导这一块做得不够好。
荡秋千教案及反思3
活动目标:
1、感应曲式,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会根据乐曲节奏使用道具。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CD。
2、道具:碰铃、三角铁、呼啦圈。
活动过程:
歌曲:乘着白云荡秋千。
指导语:天空的白云真好玩,不一会儿小喜跑去荡秋千......
曲式:A——感应乐句
B——感应两大拍
1、全体个别
A段: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
B段:前/后、左/右摇摆状。
2、两人一组牵手
A段:到处逍遥走,依乐句换方向。
B段:面对面或背对背,左右摇。
手摇铃
A段:敲奏手摇铃,每乐句拍换方向。
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左右摇摆。
A段:两人面对面,各拍奏一个乐句。
B段:两人共握手摇铃,原地左右摇奏。
呼啦圈荡秋千
1、两人共持呼啦圈。
A段:绕圈走。
B段:左右摇摆。
2、两人对站呼啦圈前。
A段:以脚跟,左右轮替点圈内。
B段:左右摇摆。
活动反思:
活动实施下来,发现幼儿对A段歌曲学习比较困难,而且不乐意跟着表现歌曲,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会跟着拍子做上下、左右摇摆的动作;B段的爵士乐比较活泼,加上让幼儿共同配合表演荡秋千这一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幼儿情绪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气氛非常活跃,看到孩子们生动有趣的表演,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所以,这节活动总体来说很适合我们的孩子。
荡秋千教案及反思4
《荡秋千》是四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要求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的结论。
由于是实验课,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工具的准备,我在实验室借来了铁架台、钩码,为实验的进行打好了基础。在实验前我还有些顾虑,因为实验肯定有误差,所以在第一个环节,我本看来是想让两个同学和我一起来荡钩码,结果由于用力不一样,实验失败。于是我调整为自己荡,把绳子抬高,轻轻撒手,这样力度一样,所以第一步成功,但在数荡的次数时,由于绳子摆的幅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数错,但大部分同学数的`还可以,因此第一个实验绳长15厘米,钩码为10克、20克、30克,荡的次数都是16次左右,都相同。
第二个实验是钩码相同,绳长不同,经过试验,绳子最长的荡的次数最少,绳子最短的荡的次数最少最多。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这两次试验,都是进行了六次,通过两个实验得出了结论: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绳子越长,荡起的次数越少,绳子越短,荡起的次数越多。
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只有老师的准备,才会有学生对课堂的精彩发现。
【荡秋千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荡秋千教学反思09-02
荡秋千教案03-30
小班荡秋千教案03-31
鼠小弟荡秋千教案03-04
《荡秋千》大班教案(通用12篇)03-25
荡秋千小学作文06-01
荡秋千小学作文4篇07-28
荡秋千小学作文15篇03-27
荡秋千小学作文(15篇)03-27
荡秋千小学作文精选15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