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

《学问和智慧》教案

时间:2022-01-13 06:12:37 教案 我要投稿

《学问和智慧》教案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问和智慧》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问和智慧》教案3篇

《学问和智慧》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识记有关字词

  (2)什么是“学问”和什么是“智慧”,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初步分析作者所论述的学习观点。

  (3)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有条理地说理和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阅读、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来理清文章的思路,探讨说理的层次。

  (2)分组讨论“我们不但需要学习,而且需要智慧”这一观点与现代的教育观念是否一致;之后师生交流来明确观点,统一思想认识;最后开展男女辩论加以拓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

  作者强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快快乐乐读书效果好。

  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

  (1)指出课文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其好处。

  (2)学习本文表述作者观点的方法,训练说理的条理性。

  2、难点

  在明确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的同时,弄清课文的中心论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以下是第一课时的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一、设疑入境,引入课文

  同学们,《现代汉语词典》对“智慧”一词是怎么解释的?(学生查词典)(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诸葛亮的智慧来自哪里?(书本)母狼在遇到猎手追击的时候,它是怎样与猎人斗的?(爬坡延时)智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只要你有广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精明的头脑、机智的反映、敏捷的行动、幽默的语言……智慧无处不在。不过,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物,智慧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问和智慧》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完成目标(1)

  1、给带点的字注音。(投影)

  陶冶( ) 创获( ) 烛照( ) 笨伯( )

  譬如( ) 犀锐( ) 斧凿( ) 晦塞( )

  探骊得珠( ) 鞭辟入里( ) 寸积铢累( ) 读书得间( )

  2、回答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结合注释并放在语境理解)

  烛照 晦塞 笨伯 晦塞 犀锐

  探骊得珠 鞭辟入里 读书得间 寸积铢累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速读,思考问题

  (1)文章中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如何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

  2、分小组讨论

  3、师生互动交流

  (1)中心论点(在文末):“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结构层次

  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了学问和智慧的区别。

  这两段的大意是:第一段论述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第二段论述有学问的人不一定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一定都有学问。

  第二部分(3—6):论述了学问和智慧的联系。

  这四段的大意是:第三段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第四段论述世间不仅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乏智慧的书;第五段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第六段论述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

  四、点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是怎样诠释学问和智慧的内涵的?

  (1)学生点读相关章节

  (2)师生互动交流明确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揭示两者的区别:“学问的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学问好比是铁……是人生的工具”;“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智慧是炼钢的电火……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2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述“知识”和“智慧”的区别吗?

  提问后教师小结:“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工具;而“智慧”是发现,是创造,智慧的主体是人的思想。学问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的知识,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3 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是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

  [教师点拨]“透视”在这里的意思是对事物的深刻的认识;“反想”是指全面、多角度的思考和品味;“远瞻”则是指对事物的发展的预见。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阅读文章的第一节,思考问题

  (1)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考虑文章这样写的好处。

  (3)思考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的开头是否与本文相似。

  [小组讨论]

  [交流明确]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议论文中运用贴切的比喻,其主要目的是使得论证更形象,使我们对学问和智慧的内涵了解得更加清楚。也可以借此初步感知学问和智慧的不同。

  (3)《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的开头与本文相同,开头都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这也是议论文常用的方法之一。

  2、比较阅读,思考问题

  用投影出示词典中对“学问”、“智慧”的解说,请同学们比较与课文表达的异同。并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

  [投影显示]

  学问:系统的知识。

  智慧:A、从实践中得来的聪明才干。B、同“智力”(指人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文章开头如果换成词典中的解释好不好?如果让你写作文,你会怎样开头?

  [教师提示]课文中为了把学问和智慧这种抽象的概念说明白,作者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果换成词典中的解释,虽然更科学、更严密,但是可读性不强。(言之有理就行)

  3、进一步讨论

  如果有人说:“有知识的人就一定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你赞同他的说法吗?

  [教师提示]首先断定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次从课文中找这类词语。第三就是举一些例子。

  4 结合文章内容进一步思考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才算是智慧的?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怎样做才能使我们成为有智慧的人呢?

  [教师提示]应该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深入探究,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六、 课内小结

  作者采取比喻引入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把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进行对比;把有智慧的人与无智慧的书呆子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学问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关系。

  七、 布置作业

  另附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教育家和思想家。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县。作品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

  罗家伦的“清华情结”

  1928年9月18日,罗家伦就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发表了题为“学术独立与新清华”的就职演说。他对清华的设计是,“我们的发展,应该以文理为中心,再把文理的成就,滋长其他的部门。”

《学问和智慧》教案2

  教学目标:

  1、弄清“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的观点。

  2、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设想:本文以自学为主,老师只是引导和点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讲讲。赵括有没有学问?他为什么却大败呢?(学生答)大家说的便是学问和智慧的'关系。这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

  三、浏览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划出每节的中心句。

  2、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

  3、学问和智慧的联系是什么?

  4、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

  四、论证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

  2、老师归纳:(1)内容: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方式:引证、比喻论证

  (3)角度:正面论证、反面论证、侧面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3、小组结合,找出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

  五、讨论题:

  1、请结合上下文概括什么是“著书的智慧”,什么是“读书的智慧”?这一节与“开卷有益”矛盾吗?

  2、作者认为读书“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也是没有用的。”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

  3、了解了“智慧比学问更重要”后,有的同学可能会对要求记诵的内容产生了疑惑,认为那是死读书,读死书。对此,你的看法如何呢?试作简要分析。

《学问和智慧》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关系。

  2.学习课文语言精练,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观点。

  教学难点:语言的精练。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二、 默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讨论并归纳: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问曾都来有智慧。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三、 理清文章结构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解释“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3一6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四、 默读课文1一2段,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

  讨论并归纳:

  学问:是一种人生必备的工具,是根据人的兴趣日积月累而成的。

  智慧:是一种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五、 第四段“有智慧的书”与“无智慧的书”主要区别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并归纳。

  讨论并归纳:

  主要区别是一个能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另一个不能得到启示,浪费时间。

  六、 第3段中心论点是什么?举了哪些例子加以论证?

  讨论并归纳:

  中心论点是“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举了孟德研究豆子的,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定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的例子。

  举了达文从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中发现优胜劣汰的天演公例的例子。

  举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的例子。

  以上都是人类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别人司空见惯之处看见了人之所未见之处,以证明智慧是不可缺少的,有了智慧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七、 课堂小结

  本文形象而准确地阐释了“学问”和“智慧”的辩证关系,作者强调,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这个观点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理念十分吻合,对我们很有启发。

  八、 布置作业:

  摘录有关智慧与学问及其关系的名言警句。

  九、 板书设计:

  学问和智慧

  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

  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

【《学问和智慧》教案】相关文章:

《学问和智慧》 教案03-08

剪枝的学问教案03-21

怀疑与学问教案04-23

《怀疑与学问》教案07-26

《剪枝的学问》教案03-29

《怀疑与学问》教案01-26

剪枝的学问教案03-06

《剪枝的学问》教案03-06

懒惰的智慧教案01-26

懒惰的智慧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