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峡》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了解三峡独特的峡谷风光,能抓住体现三峡特点的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优美景色。
能、根据学生对三峡景色特点所产生的不同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抓住三峡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通过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独特景色,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色。
2、通过续写文章,反馈学生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学难点:
通过将课文部分内容转换成导游词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手段:
录音机、录像。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么,你游览过哪些著名的游览胜地?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们真是一群小小旅行家!你们知道我们祖国的第一条大河是哪一条吗?没错!滔滔不绝的长江水流淌着千年不衰的歌声;永远演绎着岁月的沧桑剧变。而在长江众多的优美景色之中最让人心动,最让人心驰神往的就是雄伟壮观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这片神奇的土地,生长着奇特的峡谷风光。今天就让我们背起行囊,乘坐油轮一起去亲自感受长江三峡的优美风光,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举手解答,教师配乐导入)
(二)、抓特征,悟情感。
1、瞿塘峡:随着油轮缓缓的前进,我们来到了三峡第一站(瞿塘峡)
a、[幻灯出示]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瞿塘峡有什么特点?有感情的读出能体现瞿塘峡特点的语句。
(学生朗读,小组内讨论交流)
b、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板书特点]
师:你能通过朗读体现出瞿塘峡雄伟壮观的特点吗?(生试读)
你想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什么?(指名读、比读、配乐读)
c、这么壮观的瞿塘峡你想看得更仔细些吗?[配乐朗读,录像欣赏]
2、巫峡:时间真快呀!当我们还沉浸在第一峡的壮观美景之中时,我门又来到了长江第二峡(巫峡)[板书]
a、[幻灯出示]默读课文3—5自然段,巫峡的那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默读课文)
b、学生汇报:[板书特点]
师:这么多优美的景色吸引着大家的视线,你能将这些优美的语句转换成导游词来向大家介绍巫峡吗?(小组内交流准备)
c、导游汇报:[学生配录像导游解说]
3、西陵峡:听了你们的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游客来三峡旅游。
a傍晚时分,第三站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就是(西陵峡)。
师:我也按奈不住愉悦的心情,想与大家一起感受西陵峡的美,可以吗?(师引读,生齐读)
b、我们发现西陵峡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举手解疑)
c、我们共同感受了长江三峡各自不同的特点,白天的三峡优美如画,而夜晚的三峡更让人如痴如醉。[配乐朗读]
4、:不仅你被深深陶醉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被深深的陶醉了,我们也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老舍先生在文章末尾那发自内心感慨的话语(齐诵最后一句)。
(三)扩思维,展想象。
续写练习:a、我们一起游览了壮美的长江三峡,在你的行囊中装满了什么?(学生感悟解疑)
b、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用心感悟的孩子!老师有一个问题同学们能帮助我解答吗?文章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能将你游览后的感受续写在文章的结尾吗?(学生举手解答、续写、学生汇报并点评)。
(四):
(五)作业:将你对长江三峡的深切感受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
《三峡》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
1. 本单元四篇课文皆为游记,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
2. 四篇游记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有的写旅行的全过程,有的写多次重游同一景点,有的写同一景点的不同侧面。
3. 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
4. 四篇游记语言风格各不相同。有的语言质朴,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急促,要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 掌握游记的特点。
2. 学习游记的不同写作方法及不同风格的语言。
3. 体味领悟游记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文说明】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雄伟奇丽的景色,是一篇内容翔实的游记。
本文按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分明。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本文介绍三峡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如介绍西陵峡中的四段,山势之高低、水势之急缓各不相同,介绍时简明扼要,抓住了要领。记叙最有名的巫峡,则着重描写其山水的奇险、美丽,同时写闻名遐迩的巫山云雨。记叙瞿塘峡,不仅介绍了山势与水势,而且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丰富了山川景物的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 】
1. 弄清楚游踪:本文以作者游览三峡的顺序为游踪。按照三峡: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顺序记叙和描写。具体为:船从宜昌上驶,首先经过西陵峡(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其间有黄陵庙;第三段崆岭峡,其中有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等处;第四段是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过巫山进入瞿塘峡。过瞿塘峡,到白帝城(有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 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点:文章记叙和描写的景物分别为:
西陵峡:
黄猫峡:水、山(略写)
灯影峡:黄陵庙:(树木、花、竹子、青烟)——优美秀丽
崆岭峡:牛肝马肺、崆岭滩——最为可怕
米仓峡:香溪、山峰——高峻
巫 峡: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妙多变(奇形怪状)
瞿塘峡:
滟滪滩——险急
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3. 体味文章语言的特点:
(1)文中引用了一些诗、民谚、典故,渲染气氛,收画龙点睛之效。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民谚“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作者的即景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写白帝城,引用刘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2)作者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一个“险”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滩”等特点。写巫峡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笔直、整齐、险峻”的特点。作者并未亲见巫山之云,文中描写乃根据道听途说,发挥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雾奇妙多变的特点。
(3)作者运用大量的修辞方法来写作这篇游记,是文章语言的一大特点。
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比喻:“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
“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
拟人:“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反复:“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的飞,拼命的飞,”
反问:“万一那山顶上崩下一块石头来,或是船触着石滩,那不就完了吗?”
【拓展训练】
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我们曾在七年级接触过,你还记得是哪篇吗?作者是谁?你还能默写其中的几句话吗?
2.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是杜甫的名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组诗的其他几首。
练习
一. 生字注音(10分)
浣( )袅( )崆( )秭( )壑( )
瞿( )夔( )赴( )褐( )促( )
二. 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níng jǜn lóng xuán bì
( )望 险( ) 玲( ) ( )崖 绝( )
三. 多音字组词(6分)
《三峡》优秀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 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 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2、 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4、 复习生字词,再次齐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本文的生字、读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阙处 襄陵 绝巘 嘱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飞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长啸 重岩叠嶂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5、 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6、 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7、 教师点评:这几位同学描绘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在山水)点出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8、 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峥嵘 连绵 逶迤
千山万壑 峰回路转 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9、 教师点评:我觉得是郦道元描绘的山美,他是针对山的高这个特点进行描绘,而你们还谈不上描绘,只是词语的堆砌,因为你们脑中并无一副完整的图画。现在,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小组竞争进行想象积累性的描绘)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
10 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季节来写的.。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腾 咆哮 澄清(澈)
汹涌澎湃 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飞瀑溅玉
【注】此环节把文本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牵着他们带着好胜的心进入下一环节
11、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12、 让我们再次欣赏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语言美。(学生齐读)
13、 多媒体欣赏图片:找出与之相符的诗句,体会文中简练的语言。
①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②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④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⑤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
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注】此环节为课外拓展,在欣赏放松的同时积累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14、 诗句再好,意境再美,终究是别人的,还好现在引用不用付专利。我们能否学着用优美简练的语言进行描绘。选定你想描绘的一副山水画,结合文中的句势,等下同学们一起对号入座,能对得上号,说明你观察仔细,对得上号,又能赢得同学的掌声的,证明你已学到本课的精髓了。
【注】此环节为课内兼课外的习作,训练学生的观察、书面表达能力。
15、 小结: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注】在朗朗书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意犹未尽。
《三峡》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90——93
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图,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明白算理,学会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教学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326×14 207×9 2 10×90 100×90 讨论交流,这两个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二、创设情境
长江三峡,你知道吗?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分三期,工18年,20xx年完工,完工后将回保护生态,净化环境,还将是一个大的发电站,你想了解它吗?同学门请看这副图,你能
知道它的那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学习探究
1、六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千万千瓦时?
让学生独立列式,说说小数乘整数的`意义58.6×6= 六个58.6 是多少,58.6的六倍是多少
让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练习:4.8×9 找学生版演
2、这个月我家用电45千瓦时,每千瓦时0.62 元,应付电费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列式,后交流,把算式补充完整
强调:结果中末尾有0,要把小数化简
3、回忆小数乘整数的探究过程,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是什么?
六、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1、六台发电机组发电多少千瓦时?
58.6×6=351.6〔万千瓦时〕
58.6—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三峡情景,学生兴趣浓厚在探究算法时,学生很多都说成了小数点上下对齐,还应加强对算理的教学。
《三峡》优秀教案5
【学习目的】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测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优秀教案】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和作者)
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⑴ 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⑵ 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⑶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 略无阙处(毫无)
⑵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 夏水襄陵(漫上)
⑷ 不见曦月(阳光)
⑸ 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 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 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 飞漱其间(冲刷)
⑾ 良多趣味(很)
⑿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 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2、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
1、联想体验: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身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⑴ 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示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时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⑵ 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身的看法。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示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豪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⑴ 背诵翻译课文。
⑵ 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⑶ 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味语言。
4.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2.品味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
(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山、夏水、春冬景、秋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用简练的字概括:连、高、峻、奇。
师: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我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
读出来,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品味语言
多媒体提示:1.从描写角度:正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多媒体:让学生们下课到网上了解“三峡悬棺”“三峡工程”和“今日三峡的景色”等内容,把课堂的余趣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一、朗读
朗读是易于记住字形和字音,默读易于理解,记住字的义,读的多了,一些经典的散文、诗歌、片断也会背了。每拿到一篇课文,我总会先大声朗读几遍,每次上语文课我都会或多或少读上一段;我的学生都很喜欢朗读,也能大声大胆地朗读。读是有魅力的,或充满感情,或清晰流利,或有激情和震撼力,读得多了,即使最枯燥的议论文和说明文,也能让最调皮的学生常常目不转睛的陶醉于我的朗读中。
我在语文课上读的特别多,我特别讲究读出韵味,我常常设计出不同形式的读、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读不同风格的作品,读帮助我提高了文素养,也使我在语文课上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口、心。
二、研究作者和时代背景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人文,文亦离不开人,毕竟是人的文吧!很多作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本身人格的感召,可获得精神的升华。借助作者的资料和时代背景来解读文本,我在《听潮》,《右溪记》,《小石潭记》,《故乡》等课文中得到成功的尝试,学生对主旨的理解更深刻,古人高尚的人格慢慢渗入到他们的灵魂中,“知世论人”,“知人论文”这种解读文本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课上生成的一个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
“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
课文注释3告诉我们,古代“里”这个单位比现在的“公里”和“里”小得多。“自三峡七百里”其实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我们是按现在的“里”或“公里”来翻译,还是按古代的“里”的单位来翻译呢?
有的同学认为要换算,也有的同学认为不换算,在全文翻译结尾做一个注释就可以了。例注1:当时的七百里,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公里左右。
本来,我是赞同翻译时,换算成现在“里”的单位的。听学生做注释一说,觉得妙极,真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呀!
《三峡》优秀教案7
[教学构想]
《三峡》是郦道元为《水经注》一书做的注释,它虽属地理著作,但描写委婉曲折,文字峻洁明丽,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也可堪称一篇美妙绝伦的描景散文。针对本文的特点,结合本单元教学重点,笔者有以下思考:
1、本课宜以“美”为情感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并利用电教多媒体,引导学生去感受三峡的景色美,揣摩描写的生动美,分析结构的层次美,品味语言的简约美 ,体会情感的变化美。若学生能感知这些美,其兴趣一定会高涨,从而主动地去探究“美”。
2、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须注重积累与归纳。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且还能利用课下注释来读懂文章大意,因此,可采取学生自译、互译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疏通文意,有问题的词句可由各小组代表提出,并在全班交流解决,这样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重视对课文的诵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课堂教学中可利用多种诵读形式交错进行,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自发地去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体会作者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
3、学习掌握文中的多义词语、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疏通文章大意,力争当堂背诵。
2、品味文章语言,借助画面及文字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章结构及描写方法。难点:通过展开想象来体味作品意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把 握节奏。
2、自己试着翻译课文,疏通文意,记下有疑问的地方。
3、教师录制以《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的配音朗读。
4、作者郦道元简介及《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5、教师利用网络下载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背景 音乐《高山流水》,同时多媒体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
2、导言:听着如此优美的乐曲,欣赏着如此多姿的画面,让我们乘上白云,飞越高山流水,来到三峡这个秀美的名胜风景区尽情地游一游吧!(音乐是最有穿透力的无声语言,而画面易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加上教师优美生动的语言,极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 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有关作者──郦道元的简介
2、有关《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
郦道元(466或469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 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
【关于《水经注》】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叫《水经》,《水经注))则是以注释《水经》而得名。《水经注》本书共四十卷,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山川胜景、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人物掌故、神话故事等内容,注文达3 0 万字,涉及的地域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可谓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本环节的相关资料以幻灯片投影形式呈现,介绍作者和背景资料,对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有帮助,同时还可拓展学生的视野 。)
三、 美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分清节奏、把握语调。
2、生在背景音乐中试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句读恰当。
3、教师请四名学生轮读文章的四个段落,比比看,谁读得好,师生共同评议。(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的配乐朗读能充分调动学生、感染学生,更是不着痕迹地给学生进行了朗读指导。学生的试读和轮读是对其朗读能力的训练和检测,在轮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文言文的诵读要点。)
二读课文,疏通文意
1、四五人为一小组,学生结合自我预习情况, 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并将有争议的问题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探究。
2、教师引导全班学生互相质疑、互相释疑,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伺机适当地点拨引导。
3、播放背景音乐,师生齐读课文。(本环节的读的目的是为了疏通文意,把握内容。浅显文言的翻译应避免教师从头到尾的串讲,预习时先自主探究,再通过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仍有解决不了的,全班共同探究。)
四、 想象意境,体会写法三读课文,想象意境
1、这篇文章充满了“美”,郦道元用凝练的笔墨,用高超的具有音乐美 感的语言,浓缩了三峡的万千气象,展现了三峡的无限风光。多媒体展现三峡不同风光的画面(山势图、夏水图、春冬图、秋景图),学生选取课文中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可借助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作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感悟文章的意境美,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也为下一教学环节作铺垫。)
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老师饱览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三峡美在_________ ,我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出来的”这样的句式说话。师示范说话:三峡美在山的连绵不断、高耸入云,我从文中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中读出来的。(想象的过程就是把握文章景色特征的过程,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能体会出作者的写作技巧,为突破本文重点作准备。)四读课文,体会写 法
3、《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 一笔,描写角度多变,生动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多角度地细致描绘呢?请你从文章结构、动静描写、正侧描写、感观描写等方面体会本文的写作技巧。教师示范说话:文章 第一自然段总写三峡的峰峦重叠、高耸入云的山势。“两岸连山”是正面 写山的连绵不断,“略无阙处”则是从侧面写山的“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运用夸张手法正面写山的“高耸入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从侧面烘托山的“高峻”。
4、学生配乐齐读,再次体会三峡的美。(学生以前已学过一些写景的文章,具备初步感知写景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示范说话能给学生体会写作技巧提供一个导 向,无形中引导学生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体会与评议,固巩学生已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
五、 拓展延伸,积累思考
1、多媒体展示现今三峡开发建设后的一些图片,感受三峡的巨大变化,促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理想。
2、有人说:三峡的开发建设可能会破坏自然美,课后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集有关三峡的文章、诗句及现今开发现状等,为三峡的日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此设计着重于让学生积累,开拓视野,也激发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
《三峡》优秀教案8
教学目的:
1、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2、 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 品味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游踪顺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领略山水之美。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作者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3、把握作者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老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老师总结:
景物
特点
诗、谚、典故
感觉
西陵峡
黄猫峡
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紧张
灯影峡
浓厚的江南风味
作者即景诗:
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柳也有花
很轻松
很悠闲
崆岭峡
山形水势,突然险峻
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极为可怕
米仓峡
水没以前急,山更高峻
典故:王昭君浣妆
杜甫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
山水最奇险最美丽
水险:窄、急、曲折、多滩
山妙:不单调
山高:笔直、整齐、险峻
云: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有情趣
瞿塘峡
山势稍低平,水仍险急
典故:刘皇叔托孤
凄凉
三、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思考课后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 新课。
二、自主探究,品味语言
1、在三峡中,最吸引游客的应该是巫峡。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找出这两段所写的内容,看看巫峡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2、学生品读⑦⑧段,品味生动地描写了江水的险、峡山之高、云雨之奇妙多变的语句。
学生发言后老师整合:
①“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连用四个“险”字,有力地突现江水之险,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
②“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出一两丈高的浪堆。”“冲”“卷”“怒吼”,足见江水之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再现江水之险。
③“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山的高峻、整齐,将群山写活了。
④“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好像是被一把快刀切成似的,那么整齐,那么险峻。”“快刀切成似的”形象地写出山的峻峭。
⑤“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像牛马,像虎豹”,形象地描摹出云的变幻多姿。
三、讨论:本文在描写三峡景物时,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参见教参)
四、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
1、从网上查阅有关三峡的旅游及大坝资料,对三峡有个全面的了解。
2、将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相对照,体会游记与一般记叙文的区别。
《三峡》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补0继续除的算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师: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年发电量最多、防洪效果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吗? 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板书课题:三峡水利工程。(幻灯片展示三峡工程的宏伟场面)
师:1994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到20xx年6月1日,三峡大坝正式蓄水。
二、创设问题情境,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课件创设情境。
师:这是三峡工程中五级船闸的平面图。
2、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图中的数学信息,比一比谁的收获最多?(学生独立获取信息)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生可能会提出。
①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②游轮平均每时航行多少千米?
③游轮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小时?
④三峡电厂平均每天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师:我们首先来解决水位平均每天上升多少米?谁会列算式?
生:9.84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
师:用什么方法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算法)
①估一估:水位平均每天大约上升多少米? (学生可能会这样估算:9.849,93=3)
师:平均每天上升的水位比3米多还是比3米少呢?(引导学生明白因为9.84米比9米多,所以平均每天上升的水位一定比3米还多一些)
②知识迁移。
师:用以前学过的'整数除法能不能帮助我们算出最终的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可能会想到:9.84米=984厘米,9843=328(厘米),再把328厘米转化为3.28米)
③列竖式算: 先学生独立尝试探索并思考。
⑴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上?为什么?
⑵每次除得的商与除数的积表示( )个( )。
⑶和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
再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算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过程,教师板书,并同时质疑:9除以3商3,商写在什么位上?33等于9,9表示几个几?商的小数点应该怎样写?8表示几个几,8除以3商2,商应该写在什么位上?2乘3等于6表示几个几?当十分位上的余数2比除数小,不够除该怎么办?24表示几个几?24除以3商是8,8应该写在什么位上?
④小结:小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也是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一位上。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二)游轮通过每级船闸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小时?
①理清思路,列出算式:2.55
②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③教师设疑:通过试算,你发现2.55与9.843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计算2.5.5时,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的个位就不够商1,应该在商的个位写0补位。
④用验算的方法来验证商的结果是否正确。
(三)平均每天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①理清思路,列出算式:24.925
②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③教师设疑:在计算过程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24个十分之一用25除,不够除,怎么办?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当24个十分之一用25除,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把24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24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
④巩固练习:小电脑你会计算132吗?
(四)总结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师:通过解决三峡工程中的数学问题,谁能说一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三、自主练习,巩固应用。
1、第107页第1题,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计算方法又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
2、独立计算第2题,教师巡视知道算法有困难的同学。集体订正时,强调小数除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3、第5题: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计算难点。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巡视时及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纠正。
4、第9题:火眼金睛辨对错。
5、第3、6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并列式解答。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讨论:计算小数除法时,商在什么情况下小于1?
《三峡》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用简洁语言描绘景物特征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自修阶段)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嶂隐蔽晨曦襄上溯御湍揣喘潭漱口峻竣浚骏茂盛元旦山涧属引凄凉衣裳巫峡重叠疾风鸣叫朝
[2]查找资料,解释词句。
略无阙处叠嶂:重叠的山峰。自非:假如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阳光。襄:上。
陵:山丘。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阻隔不通(断)。哀转久绝:消失。或:有时。
宣:宣布君主的诏谕。朝zhao:早晨。暮:晚上。虽:即使。奔:代快马。御:驾。疾:快。
回清倒影: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飞漱:飞流冲刷。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清澈;欣欣向荣;峻峭,山高而陡;茂盛。)良多:很多。旦:早晨。林寒涧肃:寒静,
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穆。(寒峭:形容冷气逼人)啸:拉长声音叫。属引:连续不断。
[3]试直译全文。
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山,简直没有空缺中断的地方。层层重叠的岩石和山峰,遮天蔽日,假如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季江水漫上山丘,顺流逆流都阻隔不通。有时帝王的命令紧急宣布,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到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轻风,也不如这样快。
春冬季节,就是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清波回旋,物影倒映,高峻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特的柏树,悬泉和瀑布,飞流冲刷在山岩之间,山高水清,树木繁茂,确有很多趣味。
每当初晴时分,霜后清晨,林间寒峭,山涧肃穆,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叫,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最长,猿叫三声使人泪湿衣裳。”
[4]或许你还不能自己把文章字字句句翻译准确,但相信你一定已经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想象到了各段文字所描述的三峡风光,不妨把你头脑中的三峡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也可完成课后练习一。
课上导学(自助、自新阶段)
[1]简介作品,导入课文
《三峡》选自《》,作者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家。
《水经》是记述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课文节选的部分着重写了三峡的山势及四时的景色,文句简洁,意境优美,是《水经注》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2]学生问答,教师解惑,了解内容。
1、齐声朗读,师生问答,检查有注释和学过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逐段朗读,学生提问,学生答疑,对学生有疑惑之处进行引导明确。
3、指名逐句直译全文。(看谁译得正确而且流畅)
4、自选段落,速背比赛,(看谁背得多)
[3]梳理层次,想象情境;
1、 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概括各段所写的主要内容。A地形地势B夏景C春冬景色D秋景
2、作者选取了哪一景物写三峡的地形地势的?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出三峡的雄伟气势。明确:山;连,高。
3、 完成下表。说说你想象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可参照课前预习[4]和课后练习一)
季节 所选时间 所选景物 景物特点 给人的____________感觉
夏季 水涨之时 长江行舟 汹涌湍急日千里快 奔腾壮观水势磅礴
春冬季节 风平浪静之时 急流深潭清波物影山峦柏树泉水瀑布 洁白素湍碧绿绿潭回旋回清倒映倒影极高绝献奇特怪柏高悬悬泉飞泻飞漱 水清清澈树荣繁茂山峻峻峭草茂茂盛如诗如画清幽宜人明朗闲静良多趣味
秋季 初晴下霜的早晨 树林山涧高猿山谷 寒静肃穆长啸凄异空寂传响 悲凉凄清哀凉气氛令人感伤三声泪下
[4]讨论交流,概括特点
1、 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讨论交流。
2、请概括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写成一段话。
[参考]作者构思精心,描写生动。
本文主要写的是三峡的形势和景色。先写高山重叠,表现山势雄伟,这是全景;后分写四季景色。作者不循时序,先写夏季,浓墨于江水暴涨时的.湍急,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再写春季和冬季,重彩于风平浪静时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画境,展现三峡清幽闲静的山光水色;最后写秋季,落笔于晴初霜旦之时的林寒涧肃、水少谷空,更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渲染出峡区寒静肃穆,哀凉凄清、令人伤感的气氛。不难看出作者匠心独运,四时之景,各具特色,循环变幻,奇景迭出,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奇丽多彩的三峡山水图。
具体描写手法多样,形象生动。开头大笔勾勒全景:山连,高到“略无缺处”;山高,高到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见曦月”。这是三峡独有的自然景观,描写十分形象。写夏季江水之奔腾咆哮,放弃直接描写,而是虚拟一叶扁舟,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写路远、时短、行速衬托水流的汹涌与湍急。写春冬之清幽宜人、良多趣味,一连排出八个极富特色的山水景象,烘托出清荣峻茂的优美境界,让人应接不暇,如临其境。写秋景,作者先概括一般特征:林寒涧肃;然后紧紧抓住最具特色的“猿啸”极力加以渲染: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不仅让人看到三峡凄清的景色,还让人听到凄异哀转的猿叫,勾起人们的悲秋之感。最后引用渔歌衬托三峡深秋的清幽寂静。
郦道元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因此,他笔下的山川草木不只有美的形色,而且带着几分灵气。他笔下的三峡就像一位魁伟的男子,有盛夏的热情奔放,春冬的俊逸和闲远,秋日的忧伤和啸叹,整个形象丰满而多情。
[5]积累描绘山光水色的词语
1、 本文语言极为精致洗练,请将下列词语积累到自己的资料本上。
重岩叠嶂回清倒影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空谷传响
2、 简单说说它们的意思和使用环境。(看谁释得准、好)
课后巩固(自立、自给)
[1]课后作业:自由写作训练,可任选一题来做。
1、 选一个季节描写三峡风光,整理到作业本上。
2、 近不用上课,你一定常出去游玩,请将你看到的自然美景描写出来。
[2]反馈练习:
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10分)。良多趣味晴初霜旦
略无缺处属引凄异哀转久绝绝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屠自后断其股
2、翻译句子(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 回答下面的问题。(13分)
(1)《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分别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修辞方法。
(4)《三峡》一文引用渔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5)《三峡》一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6)本文语言精致、洗练,用语俏丽、贴切。请选取文中一处做简要分析。(3分)
示例:描写三峡春冬一段中,因为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
《三峡》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 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 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3.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仍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导入新课时,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深入学习阶段,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最后观看三峡风光片,增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峡》优秀教案12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它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学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可能会使学生学起来有枯燥的感觉。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教学步骤: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不上课。老师想带大家来一次免费旅行—游三峡。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日,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可当人们到了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旅游时,他就一定需要一个人的帮助,那是谁呢?(生:导游)三峡我们谁也没去过,所以老师就特意给大家请了一个导游,就是我们的郦道元老夫子。可就在昨晚,郦老夫子突然打来电话说:因为要去参加一个宴会,不能来给我们当向导了。但是他还算够朋友,不仅以传真的形式把导游稿发给我们(板书:三峡。指导学生看课文)而且还给我打了个电话,老师已经把它录了下来,接下来就请大家边听录音边学习导游稿。(播放录音范读)
2、在录音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小组讨论,老师适时点拨)
要求:(1)读得通—排除文字障碍。
(2)看得懂—利用课文注释、词语手册,翻译全文。
3、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看了郦老夫子写的导游稿有什么感觉?如果下次你的'家人或朋友想去游三峡,想让你当导游,你怎么办?接下来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教师深入各组,适时指导、点拨)
(2)各小组展示其所编的导游词,教师适时点评,再由学生自己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师:大家刚才在编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写景有没有什么特点?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写得最美?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呢?(安排此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在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适时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4、指出背诵要求,再次让学生齐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片断作文: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所游历过的景点或家乡的美景。
2、背诵全文。
《三峡》优秀教案13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导游小姐: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去游览秀美的长江三峡吧!
2、出示多媒体: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二、学习课文1-4节。
1、师: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达他对山峡的喜爱之情呢?
(1)轻声读课文1—4节,边读边思考。
(2)交流。(板书:山石 花草树木 神女峰流水河石)
2、师: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景物写具体,以表达自己对三峡的喜爱之情呢?
(1)四人小组学习1——2节,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讨论讨论。
(2)根据学生的交流,组织三个峡的教学顺序。
3、交流:
(1)瞿塘峡:只见两旁山石林立,有的高大雄伟,好象奔驰的骏马,又如手握宝剑的武士;有的妩媚秀丽,宛如温柔的少女,又象飘飘欲仙的仙姑,真是千姿百态。
A指导朗读
B小结:(板书:高大雄伟妩媚秀丽)
(2)巫峡:出示佳句
轻烟翠竹笼罩着整个幽深秀美的巫峡,真是云雾缭绕,变幻莫测。
A齐读、指名读。
B师:巫峡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幽深秀美)
C师:神女峰又是三峡的一个著名的景点,作者是如何写的呢?(出示神女峰图片)
D生找出有关语句:抬头望去,只见十二座陡峭的山峰忽高忽低从整个大山中拔地而起,真像一群婀娜多姿的神女在向人们致意。
(指名读。板书:婀娜多姿)
E小结。
(3)西陵峡:我俯视浑浊的'江水,只见旋涡一个接一个,一个大似一个,一圈一圈急速地流进深旋里;江面上急流翻滚,拍击着岸边的石崖,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两岸的河石被冲刷得千奇百怪,有的像巨大的花骨朵,有的像圆盘,还有的像各种精雕细刻的盆花,使人目不暇接。
A自由朗读。
B指名读,赛读。
C小结。(板书:急流险滩)
(3):当夜幕慢慢降临,月亮冉冉升起,月光照耀着微波荡漾的江水,江面上像铺上了许多碎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三峡的夜景就更迷人了!有感情地读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
1、自由朗读喜爱的峡。(当小导游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峡,评出最佳小导游)
2、三峡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连天上的小仙女都赞叹不已,让我们读一读这句话,再次体会三峡的美。(我爱三峡,我爱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美,更爱她的急流险滩。)
3、你去过祖国的哪些地方,也来交流一下。(出示祖国各地的图片)
4、总结。
《三峡》优秀教案14
【教学目标】:
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
2、揣摩语言。
3、把我本文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领会作者着力探究和思索的内涵。
【教学方法】:自读,师结合诗文适当分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回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逐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画出与标题有关的语句。
2、分组讨论练习一,请代表发言。老师总结。
3、精读课文,揣摩语言。
(1)这雨,是我前日从三峡带回来的。至今不断。现在湿了,我的稿纸,湿了我的心。(旅途归来可以带土产、带纪念品,难道还能带回雨吗?雨水“湿了我的稿纸,湿了我的心”是什么意思?)
明确:第1问与下文“至今不断”呼应,指几天来雨一直下个不停,这样写,委婉、抒情,别具韵味。第2问:“湿了我的心”与下文“闷及无聊”呼应,指引起“我”翻阅有关三峡的诗书的念头,以至使“我”愁消闷解,享受无穷。
(2)譬如,我发现写“猿声”的诗可真多。而且这些猿声,竟千古不衰地表达了三峡中诗人们的.旅怀。(句中加点的两个“猿声”寒意是否相同?)
明确:不相同,前者指猿的叫声,后者指猿声的诗句。)
(3)总之,这猿声是不断的,绵长的,日日夜夜地悲哀在旅人的心头的。(“悲哀在旅人的心头的”是不是病句,为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明确:不是病句,而是继承了古汉语活用词语的传统,意思是使旅人在心头感到悲哀。
4.自由发言,指出你认为值得揣摩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三、小结
本文由于也回忆三峡之游、重温古人诗章起笔,写到有关三峡猿声的诗歌及其之所以具有独特的悲秋之美的缘由,并对人类因大贪婪导致猿声绝迹而感到深深的愧疚。
四、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1.从引述古诗、史料和传说中提炼、归纳出许多判断。
2.引用描写三峡猿声的诗句,加以画龙点睛式的评点、议论,使本文具有了融抒情、鉴赏、叙事、考据于一体的特点。
3.语言或直白、或含蓄,或典雅,或质朴。
【《三峡》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三峡之秋》优秀的教案08-26
《三峡》教案01-06
《三峡》教案04-01
《巴东三峡》教案01-26
三峡之秋教案08-04
《三峡之秋》教案08-28
《三峡》课堂教案03-04
《巴东三峡》教案03-07
巴东三峡教案06-11
关于《三峡》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