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关雎教案

关雎教案

时间:2022-01-20 11:46:1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关雎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雎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关雎教案三篇

关雎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三、检查预习

  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的相关知识。这里强调三点:

  (一)《诗经》是我国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 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二)《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 就是铺陈直叙。

  比 就是比喻。

  兴 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三)《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四、精讲点拨

  1、一读,读准字音。

  2、二读,注意停顿。

  3、三读,把握文意。

  请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一下诗的大意,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同学们在理解诗歌大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我把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整理了一下,理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下。需要整理的记在课本上。

  4、四读,读出感情。

  既然有痛苦,有喜悦,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不能一种语气读到底,我们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感情读进去。现在请大家自己尝试着带着感情读一遍诗歌。或喜悦,或悲伤,要把它读出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见“淑女”,一见钟情,心中充满了喜悦和爱慕之情,心旷到难以自抑。(读出心旷、激动、难以自抑的情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反复咏唱,来说明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读出淑女之美)

  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读出长夜漫漫的那种坐立不安的焦虑、苦闷的心情)

  一个人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想象着拥有。“君子”追求不到“淑女”,情极生幻,梦中出现了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情景,君子陶醉在愉悦中,沉浸在幸福里。 (读出君子的喜悦之情)

  5、五读,读出韵味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了教书的老先生,: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个时候的老先生,一定是和文章融为一体了。要想乐在其中,首先要能感觉到诗歌的美。这首《关雎》美在哪里?

  提示:可从内容、形式、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思考。

  五、拓展延伸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千年后的.今天,在空气中有着丁香花味的雨巷中,有一位诗人逢着了一个和丁香一样的女孩,清澈的双眸中含着淡淡愁怨,在擦肩而过的时候,驻足停留……他就是诗人戴望舒。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戴望舒的《雨巷》,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现形式上,这首《雨巷》都有《关雎》的影子。

  《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这一点对我们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我们完全可以在写作文的时候模仿这种写法,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六、课堂总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开阔、丰盈;是初生天地的源泉,简单、洁净。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情去诵读,用心去传唱,让这古老的歌谣在祖国的大地上生生不息,熠熠闪光。

关雎教案 篇2

  (课前播放歌曲《关雎》,营造一种浓浓的诗意氛围。)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

  在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春天。

  生:希望。

  生:爱情。

  师: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师: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

  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师:善于查阅资料,好。《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吗?

  生:《关雎》。

  师:不错,是《关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一唱三叹吟诵《关雎》]

  师: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

  生:朗读。

  师: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读准字音、节奏、重音。

  生:还要注意语气感情和表情。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不少学习诗歌的经验。现在,请大声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自读,师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他读的怎样?

  (生说,师评。)

  师: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齐读)

  师:字音、节奏把握的不错。听着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师配乐朗读)。

  (师读完,掌声响起。)

  师:说说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诗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师:语言准确、简洁。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朗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像故事中的一幅幅画面。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河中的小岛上,芳草如茵,一对对雎鸠鸟在草丛里、河水边悠然自得地玩耍嬉戏……你的眼里心里会出现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

  (生自读,想像画面)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我在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的时候,好像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清清的小河边,一位身穿粉红色衣裙的少女正两手不停地在水中采摘荇菜。她黑瀑似的长发轻束脑后,直垂腰际。她双袖挽起,露出了如玉似的手臂,她眼波流转,笑容粲然,像三月桃花一样美丽。

  师:好一幅清新怡人的少女采荇图。

  生:我在读“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寂,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的美好身影使他魂牵梦萦,意醉神迷。

  师:生动的语言描摹了君子寤寐思服的画面。

  生:我在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句诗时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红对联,红窗花,红蜡烛,红衣,红盖头……锣鼓阵阵,鞭炮声声,喜气盈盈。

  师:君子淑女,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好生让人羡慕。这是现实吗?

  生:想像之景。

  师:雎鸠和鸣、少女采荇、君子寤寐思服、君子淑女琴瑟和谐的画面,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同桌互读,看能否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生读,做陶醉状。)

  师:哪两位同学读一读君子长夜难眠的诗句?

  (两生读)

  (师生同读)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挺投入,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生齐读)

  [美不胜收品味《关雎》]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同学们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可见入情才能入境。古人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关雎》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一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同学们深入研读这首诗,小组讨论交流,以“我从( )这一句、这几句或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 )美” 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思考和发现。

  (师板书“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习进展,引导分析,最后全班交流。)

  生:我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师板书“人物”)

  生:这几句诗写出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生:我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几句诗中,品出了采荇女是一个文静美好,贤淑善良的女子。

  生:我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几句诗中,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诗中的年轻人对爱情非常执著,他爱慕、追求美丽的采荇女,求之不得时,日思夜想,辗转难眠,可见,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师:你很有发现的眼光。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语言美。(师板书“语言”)

  师:何以见得?

  生:押韵,读起来很好听。

  师:有道理。仅此而已吗?

  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句式大致相同,听起来悦耳。

  师:大多数句子相同,少数字词不同,这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停顿)——

  生:重章叠句。

  师:除这几句外,还有哪些诗句也是重章叠句?

  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刻画了采荇女的勤劳能干。

  生:使采荇女的形象深入人心。

  生:可以看出君子对她爱慕之切。

  生:表现了君子对爱情的.执著专一。

  师:同学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关雎》的语言美还体现在用词的准确传神上。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如“流”、“采”、“芼”这三个动词,“流”是“捞取”的意思,“采”是“采摘”,“芼”是“挑选”,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采荇女劳作时的情形,严谨有序,一丝不苟。

  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字词用得好?

  生:“参差”二字修饰“荇菜”,写出了长短不一的荇菜在水中漂流的具体情态。

  生:“窈窕”用得好,刻画了淑女的美好品德。

  生:“优哉游哉”的“悠”用得好,“悠”,“长”的意思,这个词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小伙子长夜难眠、辗转反侧的情形。

  师:这首诗用词准确传神,同学们找的词也极具代表性。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用心品味,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发现——

  生:我从这首诗中,品出了《关雎》的意境美。(师板书“意境”)

  师:简述你的理由。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师:由景及人,触景生情,这就是《诗经》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起兴”。

  生:我从这首诗中还品出了《关雎》的情感美。

  师:何以见得?

  生:君子初见淑女时,心中充满着喜悦和爱慕之情,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以看出来;君子追求淑女时,特别是“求之不得”时,内心一定是焦虑、苦闷、失望的,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可以看出来,情极生幻,睡梦中、向往中,出现了和淑女相亲相爱的愉悦情景,此时此刻,君子的内心一定会满溢着陶醉和幸福之情,“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以为证。因此,我认为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

  师:从字里行间,同学们品出了《关雎》的人物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其实,它的魅力,它的佳处,还远远不止这些。这首诗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限于难于自拔的低沉哀吟,难怪孔子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被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诗趣盎然美读《关雎》]

  师:美诗若美读,定能锦上添花,别有意趣。现在,分男女生两大组配乐朗读《关雎》,比一比,看哪个组的朗读技高一筹。(生充满期待,跃跃欲试。)

  (男生、女生配乐齐读)

  师:男同学读出了阳刚之美,女同学们读出了柔情之美,平分秋色,不相上下。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共同演绎《关雎》之美。

  (师领读前四句,全班齐读前四句,第五句开始男生先读,女生后读,形成一种参差错落之美,最后两句诗男生读两遍,和女生的朗读合在一起。师再轻声朗读前四句。)

  (师生美读,其乐融融。)

  师:美诗可美读,美诗也可以歌唱,因为诗歌本是可以和乐而歌的。同学们想不想听今人谱曲的《关雎》?

  生:(大声)想。

  师: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一齐深情吟唱这首传诵千古、经典古朴的爱情歌谣。

  (课件播放歌曲《关雎》,师生齐唱)

  [结束语]

  (音乐再次响起)

  师:《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课后,让我们进一步聆听华夏先民吟唱,吟诵优美文字,传唱古老歌谣,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明之辉煌!

  [点评]

  《诗经》二首之《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周老师的这堂课,却巧妙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令人耳目一新:其一,教学过程简洁流畅,一唱三叹吟诵《关雎》、美不胜收品味《关雎》、诗趣盎然美读《关雎》环环相扣,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二,琅琅书声一直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以读代讲,以读促品,读书方式灵活多样,范读、自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同读、美读相映成趣,特别是老师的范读,声音甜美,感情饱满,如春风拂面,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示范作用,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其三,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与学有机结合,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之间其乐融融。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品读诗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不够深入,故而学生体会有失肤浅,譬如,关于“语言”,关于“人物”,可赏析的美点还可以更深刻一些;另外,设置一定的句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关雎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感情去体会诗歌。

  2、感受诗中的劳动美。

  3、学习《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教学步骤】

  一、唱出情感(3分钟)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唱歌,唱爱“情歌”。我唱一句,你们能唱的跟着唱。“今夜我来到你的窗外,窗帘上的影子多么可爱,悄悄的爱你这么多年,从没有向你表白。”还有没有能唱其它歌的?“我宁愿你冷酷到底,”多么深情的男子,多么动情的诉说,让我们想起那盏悠悠地窗灯下,彷徨的影子,深情忧郁的眼晴,那双手合十默默祝福的心语。现代男人的情歌如此动人,故代男人的情歌又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倾诉男人相思的情歌《关睢》。

  二、读出情味(9分钟)

  1、是咱们男人的情歌,就让男同学先读。女同学听,找出他们读得不当的地方。

  2、女同学举手发言。女同学如有不对的地方,男同学可以提出抗议。

  教师点拨:

  注意发音:

  叠韵的字:窈窕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双声:参差、辗转、睢鸠的声母和声调相同。

  还有叠字,关关。这些字的运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⑴字音。

  ⑵节奏。

  ⑶情感。

  ⑷乐()

  好()

  寤寐()。

  (部分字是多音字,根据学生的理解,灵活处理,言之成理即可。)

  3、刚才有的同学说要读出情感,本首诗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齐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诗的含义。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根据你的理解诗的含义应该是什么?

  (学生大胆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让学生学会掌握一节,便能理解全诗的方法。)

  4、点拨:读诗时应把握情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在诗中选一个字来概括。

  (教师引导点拨以下词言的含义。在河边时之。家中之。梦中之。好为爱慕也、思为思念也、乐为欢喜也。)

  5、生自由读准备范读。

  6、生范读(3人)。

  7、生评:看谁读得最好。

  8、教师:听你们读,我也抑制不住读诗的情感,让我也读一下好吗?(范读)

  三、读出画面(10分钟)

  1、师:我读着读着,在我脑海里,浮现美女俊男的形象,你们有吗?他在干什么?是男的在采荇菜,还是女的,还是男女,还是别人在采?

  2、好,先让我们读一遍以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完成题单2题。

  3、师:提示学生从几个画面入手。分别理解三次不同的含义。

  如果是女的`采荇,反复咏叹的是姑娘采荇的优美身姿。让小伙子难以忘怀。

  如果采荇的是男的,在采荇时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荇菜左右流去,采摘困难,美丽的姑娘求起来也很困难。

  男男女女的在河里采荇菜。男的为了讨好女的,有意跑到女的身旁,一会在左面采,一会在右面采。

  4、相见时,采荇菜吗?

  四、读出艺术(8分钟)

  讲比兴:

  同学们想知道:谁在采荇菜,我们可以从《诗经》的艺术手法中得出答案。《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这首诗用的主要是“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不说想说的,而是由先写其它的,用事物的特征,或事物事件之间的联系,来引出。如: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绿的时候;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聪明的你诰诉我,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不过作者想说的只是相反的方面。)

  山不转水转,天不转云转,地不转人转;朋友,事不和气心可以和气嘛。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百川东到海,红日复西归,须学梅傲雪,只求花报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飞鸟回巢,浮云归穴,夕阳西下,可怜的我今是何处息?

  1、找比兴句子。

  2、我们一起来说说第一层的大致意思。睢鸠鸟儿,河里关关的叫着。那采荇的姑娘,美丽而善良,要是能成为我的配偶该有多好啊!

  3、点拨:采荇菜和追姑娘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也许有人认为姑娘采荇难,小伙子追姑娘难,也许有人认为小伙子从采荇的劳动中发现采荇和追姑娘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看别人采荇想出的道理也不得而知。

  4、总之在采荇的动作中能流出姑娘优美的身姿、勤劳的性格;小伙子细心呵护。还让我们想起姑娘不理他,一会从左一会从右靠近,那烦人的情态。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女孩子害羞的双眸,微微的红晕。

  五、自主创作(10分钟)

  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教师示范。你读书在外,你想家了,想妈妈了。你如何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你的情感呢?老师示范:我站在江边,燕子成双成对归巢,牛羊摇着尾巴进圈了。

【关雎教案】相关文章:

关雎的教案11-04

《关雎》教案03-17

关雎教案6篇02-22

关雎教案四篇02-22

关雎教案7篇02-22

关雎教案九篇02-22

关雎语文教案03-18

《关雎》教案15篇03-17

实用的关雎教案四篇02-11

关雎教案汇编10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