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1-11 16:48: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新闻发布会”。

  2、怎么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3、会后,挑选一两则共同关心和话题展开讨论、评议,各抒己见,交流体会。

  教具准备:

  录相、报纸

  教学过程:

  一放“新闻发布会”的录相,让学生明白,什么形式的会才能叫“新闻发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读读“小小新闻发布会”的.文章,标然段。

  1、什么叫“新闻”?

  学生发言。

  2、开“小小新闻发布会”之前,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发言。

  3、怎么开“小小新闻发布会”呢?

  学生发言。

  4、“小小新闻发布会”后,还可以怎么办呢?

  学生发言。

  教师讲: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可以培养我们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还可以锻炼我们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科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材的编写经验,将描写桂林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共有五幅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与图下描写桂林风光、特点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这样的安排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2个只识不写的生字。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

  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并能按笔画在田字格中写端正、写匀称。课前准备:

  根据课文内容下载多媒体课件。

  教法和学法:

  1、熟字带生字法。2、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初步感知

  1.导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想跟老师到壮族之乡去看看吗?

  2.(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如画的风景。)

  3.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识字2),会是什么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识字识词

  I.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要求看音节,读准字音,读顺词语。

  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再读课文,对照画面,想想课文描写了什么?

  4.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图文对照,探究学习,理解词义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多媒体显示一组秀峰倒影图,学生看图后说说画面中的景物。

  (2)媒体画面对应处相机出现词语:碧水、秀峰、倒影。

  (3)学生有感情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一段对歌,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显示壮乡青年男女榕树下对歌的画面。对歌,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风俗吗?

  (2)学生说这两个青年在什么地方对歌。教师边叙述边出示相应词语:对歌、榕树、壮乡。

  (3)画面特写,认识榕树。

  有感情朗读第二行。

  3.指导学习第三、四行。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姿态各异,形象万千,想不想细细欣赏一下它的奇特?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显示一组画面,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

  (2)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指名齐读词语。

  (3)再来欣赏漓江的水,多媒体显示江上景象,指导学生看图认识画面景物。

  (4)教师相机出示词语:竹筏、鸬鹚。读好这两个词。

  (5)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词语:画廊。读好这个词。

  (6)连贯朗读第三、四行。

  四、反复诵读,巩固识字,运用拓展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联想画面景象。

  2.指名朗读课文,读出情趣。

  3.多媒体显示词语(不带拼音),学生认读后显示画面景象,看看读得对不对。

  4.逐步出示每行词串,学生诵读后串词成句,练习说话。

  5.配乐朗读课文。

  6.你还知道我国哪些风景名胜?

  五,指导写字,写好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课后生字表,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相机出示,学生说说结构比例。

  3.媒体出示”碧”和“架”,学生观察后说注意点,两字下部的横画用红色显示。

  4.重点指导“鼻”和“廊”;

  “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

  “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

  六、练习设计

  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仿影、临写。

  七、反馈与小结

  连起来读读韵文,想想每排说的是什么?

  八、作业设计

  画一画桂林山水。

  写一写描写桂林山水的小短文。

  板书设计: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秀峰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筏鸬鹚画廊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 理解并学习象征、烘托、对比的写作手法。

  2. 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4.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设想

  5.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教读本文,要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这样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

  6. 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师的示范朗读(最好是朗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直至学生能够流畅、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7. 课文内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读课文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适当的层次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务。

  教学步骤

  一、 介绍作家与作品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诗《海燕》。作者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就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1892年9月高尔基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马加尔楚德拉》,从此,一颗光芒夺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国文坛。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等剧本。1906年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1913~1916年,完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在人间》,1922~1923年,完成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学》

  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二、简介文体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简言之,散文诗就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散文化了的诗,不分行排列,但具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

  三、范读课文

  [一]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

  1、注意字音

  2、思考画面应怎样切分

  [说明]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本文的层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学生基本答出后,顺势划分一下全文结构,用时不要太多。

  层次划分:

  (一)(1—6节)暴风雨孕育之际海上景象

  (二)(7—11节)暴风雨迫近之时海上景致

  (三)(12—16节)暴风雨来临之前海上景观

  [二]齐读《海燕》,注意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读毕,要求学生抓住文中的语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海上图景的变化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发展变化。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

  四、研讨课文

  [一]讲析第一幅画面

  指名朗读,思考:

  1. 海上景象怎样?海燕表现如何?

  明确:环境恶劣;海燕矫健、勇猛,藐视恶劣环境,表现了海燕渴望暴风雨到来的快乐心情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2. 其它海鸟表现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海鸥在飞窜,十分恐惧;海鸭在呻吟,吓得掩藏了起来;企鹅非常胆怯,躲藏在悬崖底下。通过对比,突出海燕勇敢搏击、藐视恶劣环境的英雄气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鲜明。

  [二]讲析第二幅画面

  默读并思考:

  1.海上景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环境更险恶;这样写突出斗争更险恶。

  2.哪些词语突出了险恶的环境?(动词、形容词)海燕较前有何变化?(见板书设计)

  [三]讲析第三幅画面

  齐读,思考:

  此刻海景有什么变化?海燕表现怎样?(见板书设计)

  五、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写法。

  [一]讨论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俄国人民反沙皇专制的斗争)

  大海(俄国广大的革命群众)

  风、云、雷、电(沙皇的统治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俄国资产阶级中形色色的政客)

  [说明]海燕、暴风雨、大海的象征意义是让学生明确的重点;其他事物的象征内容,学生若理解有困难,教师适当给予讲解。

  [二]关于象征写法。

  1. 象征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与比喻、拟人混淆。象征是一中表现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则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征是赋予事物一定意义,对托义之物须做细致描写和刻画,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须描写有刻画。

  2. 象征的作用:

  (1)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六、 归纳《海燕》的写作手法:

  1.对比、烘托的手法

  2.象征手法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重点、难点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吱呀一声,门轻轻地开了。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 [句导读:“不声不响”“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表现出东东心事重重。][①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

  段导读:写东东没精打采地回到家。

  奶奶挽着袖子,从厨房里走出来,一看他蔫(niān)头耷脑的,有点儿吃惊。 平时他放学回来,总是高高兴兴的,不是拿着腔调儿朗诵(sòn)“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喊“奶奶,我饿了”,从来没有这样的老实劲儿。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该不是病了吧?[③从本句可以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奶奶担心地抚摸一下他的额头,凉丝丝的,一点儿也不热。[④“一点儿也不热”说明了什么?]他是怎么啦? [⑤在这里提出疑问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奶奶怀疑东东是因为病了才没精打采的。

  “东东,告诉奶奶,出了什么事儿?”

  段导读:奶奶的疑问,也是读者想知道的。

  “奶奶,语文老师读课文,我给她挑了一个错儿,她会不会生气?”他仰着脸问。[⑥概括一下东东没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

  段导读:写东东的反问,也是东东心里想不通的地方。

  奶奶一听是这么一件小事,毫不在意地笑了。不过,照例又数[shǔ]落了他几句:“你这个孩子,总好 多嘴多舌,大家尊敬老师,你给老师挑毛病,老师会不生气?”

  他轻轻地“啊”了一声,心里还有些想不通。 [⑦“想不通”说明了什么?]说他不尊敬老师,实在委屈,尤其对这位年轻的语文老师。 [⑧文中的哪个词能进一步说明东东“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的原因?]她刚从师范学校毕业, 给学生的印象一直很好。她个子不高,身体单薄,脸色有些苍白,扎着刷把辫儿,像个高中生,一点儿老师的架子也没有。 [⑨对老师的外貌描写表现了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dié),就是同女生跳橡(xiàn)皮筋。她的课讲得也好,清楚明白。她特别善于朗读课文,那柔和悦耳的声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 [⑩对老师的这几句描写,意在说明什么?]东东喜爱听她朗读,时常模仿她的腔调和姿态,练习朗读。[句导读: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东东十分喜欢、佩服自己的老师,另一方面表现了东东是个学习十分认真的孩子。][ 从本句可以看出东东对这位老师的态度是什么?]

  段导读:写老师留给东东的印象。

  今天语文课学习朱自清的《春》。老师朗读课文时,教室里静静的,一点儿杂音也没有,只有她那充满青春气息的声音在回荡。 [ 说说这句话与上文之间的关系。]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他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一种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向往中。

  段导读:写老师朗读课文《春》,东东被老师的朗读打动了。

  老师读得越来越起劲,脸上焕(huàn)发着怡(yí)然自得的神情。[ 本句是如何说明老师朗读课文非常用心的?] 当她读到“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yùn)酿”时,他忽然听出她把“酿”字念成“yàng”,不觉感到有些惋(wǎn)惜。 [ “惋惜”二字说明了什么?]要是别的老师读错一个字,他也许不会这么注意。[ 为什么别的老师如果读了错字,东东会不在意?] 这个老师却是他敬佩的有水平的老师。他感到应当立即向老师提出来,禁不住大声说:“老师,您把‘酿’字读错了!”[句导读:这一系列心理活动的描写道出了东东在课堂上指出老师错误的原因:他是真诚地想帮助老师纠正错误,而不是“瞎挑刺儿”,更不是“不尊重老师”。][ 东东的发言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段导读:本段写老师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读错了字,而东东当堂指出了老师的错误。

  霎(shà)时,教室里肃穆(mù)的气氛被破坏了。 老师吃了一惊,微微皱了一下眉,黑亮的眼睛闪着冰冷的光,注视着他。[ “吃了一惊”“冰冷”分别说明了什么?]同学们也扭过头,投来抱怨的目光――好像剧场里的观众发现了一个捣(dǎo)乱分子。[句导读: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写出了东东出其不意的话语打破了教室里肃穆的气氛,受到了大家无声的指责。][ “抱怨”一词说明了什么?]他意识到自己太冒失,想申辩,但缺乏(fá)勇气,便懊恼地低下头,满脸通红。[ 东东为什么“低下头”,且“满脸通红”?]

  段导读:写在东东指出老师的错误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反应。

  老师迟疑片刻,什么也没说,又接着朗读了下去。[ 老师“什么也没说”,说明了什么?]然而,她读得不那么流畅了,声音呆板,并且又念错几个字。下课的铃声一响,她就收起教案走了,显得很不开心。 [ “呆板”“又念错”“收起”等行为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老师在东东指出错误后,没有什么表示,却非常尴尬。

  这时,班里就像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句导读:总起句,它不仅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而且也是下文东东为同学不理解自己而感到苦恼的原因之一。]有的说,老师根本没念错,他瞎(xiā)挑刺儿;有的说,老师即使念错了,也不奇怪,不应该当场就提,不尊重老师,影响了课堂教学。 [ 同学们如何看待东东对老师的批评?]他被说得晕头转向,担心老师记他的仇。 [ 文章在这里说出了东东的担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写同学们的议论。

  “奶奶,老师会记我的仇吗?”他走进厨房,又问。[ “又问”说明什么?]

  “吃一堑(qiàn),长一智,明天上学向老师认个错吧!”

  段导读:写奶奶的回答,说明奶奶非常明事理。

  怎么向老师认错呢?他感到很苦恼,晚饭吃得也不香。

  第一部分(第1~14自然段):写在上语文课时,东东直言老师把“酿”字读错了。班里同学们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自己的仇。回到家里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他感到很苦恼。

  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句导读:这句写出了东东紧张的心情,担心老师会批评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chè)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 [ “清澈”一词说明了什么?与上文中的哪个词形成了对比?]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也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与上文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同学们,打开书,翻到六十八页。”等大家翻开书之后,老师郑重地说,“昨天,我把‘酝酿’的‘酿’字念错了。 [ “郑重”说明了什么?]当时刘东东同学给我指出来了,我还不相信,因为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也教我读‘yàng’。我回去向几位老师一请教,才知道念‘yàng’是吉林地方音,标准音要读‘niàng’,请大家注意。多亏刘东东同学及时给我纠正了, 不然我就要一错再错了。所以,我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我改正错误。”[句导读:表现出老师的坦率,可以看出这位语文老师是个工作认真、平易近人的好老师。]

  段导读:老师在发现自己的错误后,坦诚地向同学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并表扬了刘东东。

  东东一听老师不但没有生他的气,而且还表扬了他,就激动得站起来说: “老师,我昨天没举手就在下面说话,影响了上课,请您原谅。”[ 东东也向老师道歉,其原因是什么?]

  段导读:东东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并向老师道歉。

  老师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亲切的微笑,点了点头。[句导读:老师眼中的“微笑”是对东东敢于指正的赞许,“点了点头”是对东东此番话的理解。这些细节是对师生间诚心诚意的情感交流的具体描绘。]

  他高兴地坐下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该有多好啊!那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从文中可以看出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段导读:写在老师承认错误后,东东内心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老师坦诚地向同学们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

  一 质疑导入

  1.“酿”这个字该怎样读?(niàng)

  2.你能用“酿”字组个词吗?(酝酿、酿造)

  3.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学互读,要读得正确、流利。

  3.汇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

  氛:不要误读为fèn。

  乏:不要误读为fā。

  皱:不要误读为zòu。

  (3)分类记忆生字。

  左右结构:酿 朗 诵 例 橡 练 焕 穆 皱 捣 瞎

  上下结构:耷 半包围结构:氛 独体结构:肃 乏

  (4)解释词语。

  不声不响:不说话,也不出声。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jìn)头。采,精神。

  蔫头耷脑:耷拉着脑袋。形容人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的样子。

  数落:责备。多用于口语。

  多嘴多舌:形容爱插嘴说话。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说出。状,描述。

  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吃一堑,长一智:受一次挫折,长一次见识。比喻从失败中、挫折中吸取教训。

  三 理清文章结构

  1.默读全文,思考:全文围绕着“酿”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可分为几部分。

  2.学生默读,小组内讨论分段。

  3.全班交流。

  课文记叙了围绕着“酿”字发生的一件事。可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14自然段):写在上语文课时,东东直言老师把“酿”字读错了。班里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自己的仇。回到家里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他感到很苦恼。

  第二部分(第15~19自然段):写老师坦诚地向同学们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四 熟读课文,拓展思维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围绕着“酿”字写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说说东东感到苦恼的原因。

  (1)学生读第1自然段,用笔画出原因。

  (2)想象着东东的心情默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重点句投影。

  一 回顾全文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 引导质疑

  1.指名读描写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出示:

  (1)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

  (2)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也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3)他高兴地坐下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该有多好啊!那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东东的心理由担心到紧张,最后到高兴。)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这种变化。

  再读东东的心理描写,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为什么东东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

  三 深入体悟,感知课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下列句子。

  1.出示句子:

  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她的课讲得也好,清楚明白。她特别善于朗读课文,那柔和悦耳的声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带入诗的境界。

  (1)从这几句话中,我们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位女教师?

  (这几句话是写老师留给大家的印象,她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是完美的`。表明这位老师在学生的印象中非常和蔼可亲,讲课很好,知识丰富,擅长朗读。这与后文老师读错字形成鲜明的对比。)

  (2)下课时,她还可能和同学在一起玩什么?你能用“不是……就是……”的句式说说吗?

  (3)这样的教师你喜欢吗?

  (4)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几句话。

  2.出示句子:

  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他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一种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向往中。

  (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东东被老师的声音打动了,进一步说明老师的声音很动听。)

  (2)想象一下,东东听了老师的朗读联想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填空练习)

  听着老师的朗读,东东仿佛看到了 ,看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他真想 。

  (3)这又是怎样的一位女教师?(教学水平高。)

  (4)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3.出示句子:

  他高兴地坐下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该有多好啊!那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1)为什么东东的心中流淌着暖流呢?(这是老师承认错误后,东东内心的感受,也表明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2)听了老师的话,你对她有什么新的认识?(老师知错就改。)

  (3)有感情地读读这几句话。

  4.你喜欢这位老师吗?为什么?

  (喜欢。她知错就改,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是一位好老师。)

  四 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请你对家人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1.本文语言浅显,所叙述的事情也很常见,易于被学生理解。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2.在指导朗读课文的时候要读出课文中人物心理的变化,特别是东东的心理变化。在读东东向老师承认错误前心里的苦闷时,可以用低沉的语气。在老师承认错误后,要读出东东心里的激动,可以用轻松、舒缓的语气。

  1.看拼音,写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照例―( ) 焕发―( )

  惋惜―( )缺乏―( )

  3.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老师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2)老师不但没有生他的气,而且还表扬了他。

  4.在加点的字正确读音下面画“√”。

  5.东东今天为什么蔫头耷脑的?

  6.放学后,东东一路小跑回到家,他有一肚子的话要对奶奶说。他会说些什么,怎么说?请你写下来。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都难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挑战权威、质疑老师。有人说,不会提出个人见解的学生多半不是好学生。可是老师毕竟是长者,即便他们在某一个环节上犯了错误,作为学生也要尊重他们,选择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向他们提出。

  老师几乎每天都要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引导学生提高认识。作为学生,应当尊重老师。然而,对老师毕恭毕敬、唯唯诺诺未必就是尊师,向老师直抒己见、表达不同的观点未必就是不尊师。关键是怎样给老师提意见。

  调查发现大多数老师都表示可以接受学生给自己提意见,但希望提意见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应该注意给老师留些面子。一位老师的话具有一定代表性:“学生应该允许老师犯错误,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老师有观点不正确或是误解了某个同学时,学生应用正确、恰当的方式给老师提出来,这样更有助于老师的自我反省。但是,作为学生也应该在老师偶尔犯错的时候保持一份理解和宽容。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委婉、时机要适当。如果老师冤枉了你,当面和老师顶起来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由于时机不对而有可能激化矛盾。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学生应该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1个生字只识不要求写;认识金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我国重要的.旅游景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能说给老师听听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旅游有关的归类识字课文。板书课题:识字2(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看看有几幅插图,图上画了哪些著名的景点。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词

  出示挂图,观察说话。

  1.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桂林山水。

  2.指名读生词。

  3、开火车读、齐读。

  4看图理解词义。

  四、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朗读课文。

  二、继续看图说话

  1.图上的两个同学游览了哪些自然景观?

  2.老师介绍这几处景点。

  3.你们觉得这儿的风景美吗?能看图说说美在哪儿吗?指名学生说图。

  三、指导读韵文

  1.范读、自由读、齐读。

  2.读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以我喜欢XX为题看图说话

  五、指导书写

  1.按廊的笔顺书空。

  2.教师范写生字

  3.在《习字册》上描红,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在《习字册》上仿影、临写。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2. 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去理解字词。

  3. 了解水乡秋天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激发兴趣自主识字、读词,写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大家知道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么?常熟是我的家乡,你们去过常熟么?电视上见过么?那儿可是个水乡小镇,不但风景优美,物产也很丰富。你们想不想去张老师的家乡看看?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我的家乡,那儿的水特别多,所以也叫水乡。大家看看,图上画得是什么季节呀?你怎么看出来的?想知道水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么?读了这些词语你就知道了。出示韵文。

  二.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1. 请大家看着拼音自由读一读,看谁能读正确,并想一想,哪些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学生自由练习。

  2. 交流。你觉得要注意哪个词的读法?为什么呢?请你领大家来读读。谁还想说说。(注意翘舌音,后鼻音)

  3.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再次读读这些词语,要读好刚才说到的注意点,看谁读得正确,没有错误。谁来读准第一排,四组分四排读;两排一读谁行?男女生分两排读。四排词语连起来谁行?点名2人,齐读。

  4. 去掉拼音谁也会读?学生练习,你会哪一排你就大胆站起来读。齐读。

  5. 这些词你们都读准了,好样的,但还不够,还要读懂,读出味道来。

  三. 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1.现在我就领着大家去水乡看看吧。出示图片,秋天的`水乡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放眼望去,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水面上飘荡着一层雾气,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水乡变得更美了。你们觉得美么?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谁来读?点名读。师范读,我读得美么?知道我为什么读得这么美?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当我读这排词语的时候,我的眼前好象就出现了这幅画面。你们也来试试,读得慢些,要边读边想。点名读,评议(慢些,听出来了,你很喜欢水乡)男女生读,齐读。

  2.水乡的荷塘更美呢,,看,你喜欢图上的什么?相机认识菱藕。这排词语,你也能读好么?一边读,一边想,自己试试看。点名读,评: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出来了,你特别爱吃菱藕。荷塘真美啊。

  3.站在荷塘边,向远处看,你又看到了什么?船队为什么要唱着渔歌呢?天色晚了,天上飘着晚霞,湖面上飘着歌声。船舱里装满了鱼虾,这场面多美呀,你喜欢么?能读好这排词语么?注意边读边想,自己练习。点名读。评议。

  4.夕阳终于落山了,夜晚来临了,水乡的夜景也很迷人。出示图片,美么?看谁能凭自己的本领把这排词语读好。点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四. 连串成篇,形成积累。

  1.每一排词语你们都读得很好,连起来读,你们还能读好么?请四小组分别读一排词语。读得真好听,真上口,这里有个小秘密,瞧,一、二、四排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特别上口,听起来特别悦耳。

  2.听了你们读,我也想读。师配乐朗读。我读得好么?知道我为什么读这么好呢?(边读边想)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学生练习。

  3.点名配乐读。(评议:停顿,想象。你读得真好,封你做读书大王)这么多人都想读,这样吧,请你离开座位,去找自己的好伙伴,你们两个相互读给对方听。读好了就回到自己的座位。都读好了么,那就请大家起立,带着心情,带着表情一起来读一读吧,会背的可以闭上眼睛边想边背。配乐齐读。

  五. 示范指导,认真写字。

  1.课文读得真不错,这些词语你们都记住了么?出示生字。谁能熟练地读出它们?点名读。齐读。把拼音去掉也行么?点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看来你们真的都记住了。

  2.现在我出个谜语考考大家,春天头发青,秋天头发白,远看像棉花,风来起白浪,猜一植物。谁猜到了?你怎么猜到的?看看是不是它。你真聪明。

  3.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都带有草字头?还发现了什么?对,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上下两部分要写得扁而宽。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学生描红。(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4. 出示田字个格“苇”,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进行范写。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2.了解水乡金秋十月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指导用文中词语造句,以及文中插图的说话:“游水乡”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水乡景色,幻灯片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幻灯片出示)。

  金秋 烟波 水乡 夕阳 归舟 渔歌

  芦苇 菱藕 荷塘 枫叶 灯火 月光

  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2.抽读这些词语。

  3、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指导感悟

  1.激趣促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水乡,实际上水乡美得很哪!你们还是自己坐上小舟再到水乡游一游,细心地看一看,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认为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互说互读。

  4.反馈指导。

  全班交流,大体步骤为: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通过“烟波”感悟湖面的苍茫、广阔。语速较慢。

  (2)第二行:荷塘多彩明丽,摇曳多姿。语速较快,表达出兴奋之情。

  (3)第三行:一幅“渔歌唱晚图”。晚霞映红了湖面,渔民们唱着悦耳的渔歌满载而归。语速稍快,抒发了丰收的喜悦。

  (4)第四行:湖面的枫叶红得像二月花,湖面的点点灯光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水乡更显宁静和迷人。读的时候语速稍慢。

  5.整体感悟。

  (1)了解叙述顺序:白天(湖面、荷塘)——傍晚——黑夜。

  (2)练读全文。(提示:边读边联起来想像一幅幅画面。)

  (出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 ),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 ),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 ),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 )。

  a,自读,再口头填空。

  b.反馈说,评议,再说。

  C,进一步感悟水乡的美丽富饶。

  三、指导熟读

  1.体会押韵。

  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是押韵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自读体会。

  2.指导停顿。

  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3.练读全文。

  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四、练习造句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最好。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五、指导看图说话

  1.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

  2.多媒体课件出示金秋的水乡图。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听。

  (3)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4)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5)说了这么多的水乡景色,你想发出什么赞叹?

  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

  (6)指名说,比赛说。

  【教学总结】

  这个单元是继学习拼音之后,第一个识字单元。本课《一去二三里》是这个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学生刚刚接触古诗,也是孩子第一次接触课文。所以,上好这一课,意义重大。

  课前经过了解,有很多同学其实都已经会读课文了,因为他们在幼儿园学了或者爸爸妈妈提前教了。上课的时候大多数孩子读得都很熟练,但是有拖音现象,停顿也不够准确。我放手先让会读的孩子和同桌相互读一读;然后,重点抽查拼音基础较弱的孩子读,进行指导,孩子提高很快。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阅读。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简析】

  《蜘蛛织网》是一年级语文下册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是一篇生动且深刻的童话故事。课文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描写了织网的蜘蛛遇到的困难,让学生了解蜘蛛织网的不容易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课文语言简洁、流畅,并配有插图,巧妙的将哲理寓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告诉我们做事要不灰心、不泄气,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词,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蜘蛛织网的艰难历程,从而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功夫,就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

  【教学重难点】

  从朗读中感受蜘蛛织网的艰辛,并能联想到自己,通过本文的学习,在他们的成长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并指导自己今后的言行。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有这样一只动物,很少有人喜欢它,它就是——(出示蜘蛛图片),你喜欢蜘蛛吗?

  2、你认识这两个字吗?(出示卡片相机渗透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来学习21课《蜘蛛织网》,请伸出小手跟老师写课题,(相机指导网的识字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课题。

  二、充分朗读,整体感知。

  小蜘蛛在课文中等着我们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请看小提示,可要仔细听呦!

  1、一读课文,自主识字。

  学生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书,老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2、检查预习,找准起点。

  出示生字“网、刚、刮、断、半、灰、再、终、张、实、捕、捉”,了解学情。

  ①通过蜘蛛爬网的游戏了解学生识字情况。

  快看,蜘蛛爬网!我们做了预习,又读了课文,仔细看一看,哪些字是你已经认识的呢?你能读对哪个,就可以帮助蜘蛛前进。谁想来帮助它?(指导识字方法:这样一来,你认识几个,我认识几个,就互相都认识了。)

  ②结合学情,重点指导。(预设:刮断、捕捉。)(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句,学习字词。(生字变红)

  它刚织了几下,一阵大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刚织好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蜘蛛不灰心,再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又大又结实的网。

  (1)把这些生字放入句子中,你还会读吗?学生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在句子中再次认读生字,学习读长句子。(学法指导:读长句子,要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多读几遍就读好了。)就像这样再读读这三句话,注意生词。

  【设计意图】低年级语文教学实际上很简单,读好书,识好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对生字进行整体上的观摩,通过练习、交流、互评这样几个过程,使基础训练落到实处,注重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精读品悟、感受艰辛

  (一) 学习第一次困难

  1、请看!(出示第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你能用上“一只”、“一阵”把话说的更完整吗?)出示卡片:(一阵大风 刮断)

  3、小蜘蛛是怎样做的?请读第二段。(出示)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好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4、板书(重新),重新是什么意思?你能重新把这个词语读一遍吗?(读得真不错!请你领着大家把这个词语重新再读一遍。)

  5、练习说话。

  谁能用上“重新”说一句话?(相机评价指导)

  【设计意图】重在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训练,培养说话能力。

  (二)学习第二次困难。

  1、可是,刚织好一半又发生什么事?谁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好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板书:一阵雨点 打破)

  2、体会蜘蛛心理。当一阵雨点把网打破的时候,蜘蛛心里会怎样想呢?

  3、它又是怎么做的?谁来读?(板书:不泄气 从头)

  蜘蛛不泄气,又从头织。织啊,织啊,眼看网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①理解“不泄气”的意思,通过读,体会蜘蛛的不泄气、不放弃。(“不泄气”是什么意思呢?谁能不泄气地读一读?)

  ②理解“织啊,织啊”

  a、指名读。(你把小逗号读的很有感觉,让大家一听就体会到好像蜘蛛织了好长一段时间。)

  b、再试着读。

  c、闭上眼睛,想象画面,通过 “织啊,织啊” 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d、带着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读、想、说、悟,学会体会人物心理。

  (三)、学习第三次困难

  1、谁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又发生了什么?谁再来说一说?(板书:一阵冰雹 砸破)。

  2、冰雹又把网砸破了,你想说点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3、小蜘蛛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四段?板书(不灰心 再重新)

  蜘蛛不灰心,再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又大又结实的网。

  a、指名读。

  b、听了你的读,老师也信心倍增,让我也读一读吧!

  c、理解“终于”,并引导学生用“终于”说话。

  d、结合特定语境说话:又-----又------

  4、品尝成果:画一张又大又结实的网。

  5、体验角色。

  现在你就是这只蜘蛛,面对这一张又大又结实的网,你想说些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最后一段吧!)

  四、总结体会、再读感悟

  1、(出示三次困难),品悟“刮、打、砸”的不同之处?我会说:-----把-----

  (出示解决办法),面对这一次比一次大的困难,蜘蛛是一次比一次努力,一次比一次坚强,一次比一次自信。读中感悟。

  2、面对这样一只蜘蛛,你想送给它的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是什么?文中的那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写话。(蜘蛛,我想对你说:-------------)

  2、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3、总结: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蜘蛛终于成功了,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不灰心、不泄气;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替蜘蛛高兴吧,因为它的不灰心、不泄气,感动了你我;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灰心、不泄气。

  六、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1.积累词语,巩固识字。

  2.指导书写“结”“实”,提醒偏旁写法与字义的关系,重视重点笔画的指导,教会学生读贴、描红、临帖,在巡视指导过程中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

  3.展示点评。

  【计意图:一年级写字教学是重头戏,指导要扎实到位,讲究实效。设计中注意指导学生读贴、描红、临帖,习得写字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书设计】 21、蜘蛛织网

  一阵大风 刮断 重新

  一阵雨点 打破 不泄气,从头

  一阵冰雹 砸破 不灰心,再重新

  终于 又大又结实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掌握虫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借助儿歌了解小鸡、小鸭、小狗以及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等冷血动物要冬眠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揭题激趣

  1、开展画手印的游戏。老师谈话:小朋友爱画画吗?上课前,老师先请小朋友根据要求,在白纸上画一画自己

  的小手掌印。(共画三幅手掌印:1、五指并拢:2、五指张开;3、大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

  2、揭题谈话: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盖在大地上,瞧,这就是雪后的大地!(出示雪景图片)在这美丽

  的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生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3、鼓励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板书问题概要:1、谁?2、为什么?)

  二、阅读探究,感悟理解

  1、初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读对课文;2边读边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2)读后反馈,结合训练:1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板画动

  物图片)2比一比,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A、雪地里来了小画家。

  B、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理解词语:一群积累新词:三五成群)

  2、再读探究。

  过渡语:小朋友的学习还真有效率!接下来请大家再一次去读读课文,要求还是边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称这

  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1)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学习成果。

  (3)读读议议,感悟理解。

  1、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从不同方面说说为什么称这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2、重点句朗读指导:第三句话读时稍快,语调有起伏。第四句话朗读时突出几步就成。

  3、讨论一:小动物们为什么能画出不同的画面呢?(学生联系课前游戏说一说,然后完成文后练习读读连连。)

  4、讨论二:为什么小青蛙不参加画画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下列句段,进行阅读拓展。

  冬天到了,天气寒冷。有些动物为了保持体内温度,开始了长时间睡觉,这就是动物的冬眠。常见冬眠的动物

  有:青蛙、蛇、狗熊

  三、课堂总结,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说说阅读课文时应边读边思考。

  2、教学生字。

  1读对生字;

  2记一记蛙、睡;

  3比一比,口头组词:

  月()儿()同()我()力()

  用()几()洞()成()为()

  四、教学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谁? 为什么?

  小鸡图-------------- 竹叶(图)

  小狗图-------------- 梅花(图)

  小鸭图-------------- 枫叶(图)

  小马图-------------- 月牙(图)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得意思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缸诱腥枕脂掏稍坪矩

  教具字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有一只动物,它离开妈妈,离开岩洞,跑出了山林,它去到哪里?它会

  活下来吗?这节课我们将去揭晓。

  1.教师播放课件:子的.图片

  2.质疑:这是什么动物?

  3.交流简介

  4.出示课题

  5.学生读题质疑: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

  6.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读准子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2.交流自学情况。

  1)注意读音:

  后鼻韵母:缸gang腥xing坪ping

  前鼻韵母:棉mian枕zhen

  声母是翘舌音:脂zhi

  2)注意字形:

  都是左右结构:诱腥棉枕脂掏稍坪左窄又宽

  注意字意:

  熨熨贴贴:舒舒服服,形容十分惬意。

  规规矩矩:行为端正老实。本课形容小学生上课十分认真的样子。

  3.读课文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1)学生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点标注。

  2)学生交流。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中那些地方你特别喜欢?在课文上标出来,并

  写出感情。

  2)学生交流

  四.课堂。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主要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跳水》教案12-10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精品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