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沁园春雪》教案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
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
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1.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指导学生研读诗歌内容与意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四、体验反思
1、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2、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沁园春雪》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5、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4.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设想
重点:
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
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
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难点:
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
教学突破:
1.运用语言和画笔,在音乐的陪伴下,师生共同描绘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2.引导学生通过诗画结合,感受诗人由近及远、借景怀古、实虚结合的写作技巧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一)明确目标
(二)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这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词《沁园春·雪》(板书课题、作者)
2、课前热身
对话1: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墨客,歌咏过那洁白如银的大雪,大家能背几句吗?
明确:“北风巻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祖咏《终南望余雪》中的“终南阴岭秀,雪尽马蹄轻。”
卢纶《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李颀《古从军行》“野营万里无城郊,雨雪纷纷连大漠。”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沁园春雪》教案3
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思想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学习诗歌上阕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学生读。
2、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讨论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北国雪景,并谈谈你的感受。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五、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长城 惟余莽莽
黄河 顿失滔滔
北国 (冰封雪飘) 山 舞银蛇 (实景) 雄壮
原 驰蜡象
晴日→红装素裹 (虚景) 秀丽
沁园春 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及全词表达的'感情。
2、 了解词多种表达方式共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复习上阕
二、学习下阕
1、齐颂下阕
2、提问: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提问: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惜) 它领起哪些句子?
4、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三、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四、小结
五、处理课后第三题
《沁园春雪》教案4
【教材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时
【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动性。
【课时任务】
1、指导学生诵读,整体感知全词;
2、引导学生理解、赏析上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读准“分外、妖娆、折腰、……”等字音;
2、理解“妖娆、风骚、红装素裹……”等词语的意思;
3、体会上片融情于景的写法。
(能力目标)1、大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2、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激发学生共鸣。
【教学重点】诵读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
【教学难点】联想想象,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
2、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美,韵律美和意境美,感受诗歌情感。
【教学准备】制作“演示文稿”19张配合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简介背景(6分钟)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两张雪景图片,启发学生: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描述或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雪景?(如: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等)
2、启发:你还联想到哪些写雪的诗句?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下诗句,老师予以肯定和表扬)
①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
3、导入语: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伟人毛泽东笔下的雪景(出示“演示文稿”——写有《沁园春·雪》,背景为毛泽东的照片及毛体的书法《沁园春·雪》的图片)
(二)背景介绍
(以“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在上面的画面上出现以下文字)
写作背景: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开展抗日斗争。在陕北青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登上海拔数千米的塬,眺望茫茫白雪,一口气写成了这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沁园春雪》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分钟)
(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
1、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三、导学达标
(一)诵读感知(16分钟)
1、指导朗诵
自读——指名读——听“配乐朗诵”——齐声朗诵
(①指名朗读前检查学生对“分外、妖娆、莽莽、竞折腰、成吉思汗”字的.读音掌握情
②听读时提示学生注意“重音、停顿、语气”等;
③齐声朗读时要求尽量模仿“配乐朗诵”,要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理解并记下面词语的意思
(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结合注解理解记忆,三分钟后合上书解释,然后再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解释语义明确。)
①须晴日(等到)
②红妆素裹(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
③分外妖娆(娇艳美好)
④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鞠躬,倾倒)
⑤略输、稍逊(差,失)
⑥文采、风骚(指“文治”。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⑦风流人物(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3、整体感知
(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以下思考题,指名回答后老师再出示自己的感受及答案,给学生以明确。)
思考回答:
①读、听后有何感受?
(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参考答案)
意境壮美、气势恢宏、诗人满腔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满怀雄心报复和坚定信心……)
②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内容上有何不同?将上下两片衔接在一起的是哪句?主旨句是哪句?
(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参考答案)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
下片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雄心抱负。
主旨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指导学生理解并赏析“上片”(17分钟)
1、出示“活动设计”
联系诗句,展开想象,用“读了-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感受到了”这样的句式,把诗人描绘的雪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谈论交流。
3、指名“展示”学习成果,老师评价,对说得好的同学予以肯定和表扬。
4、老师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感受。(既供学生参考,又给学生以明确)
①读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感受到了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②读了“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天地茫茫,纯然一色的景象,感受到了景象壮阔。
③读了“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未冰封时大河波涛滚滚的景象,感受到了雄壮的气势。
④读了“山舞银蛇,原驰蜡像”-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披雪的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驰,感受到了山原活泼,奔放。
⑤读了“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雪后晴日当空,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感受到了雄伟壮丽,娇艳美好。
(三)小结“上片”(4分钟)
思考小结: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的雪景的?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情和景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老师一边引导学生归结一边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出示“结构示意图”)
总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融
实写
情
北国雪景详写望:长城、大河、山、原
于
虚写看红装素裹景
三、结束语(1分钟)
下节课我们再“咬文嚼字”地来品味一些词语的妙处,并来学习这首词的下片,看毛泽东是如何来评论古今英雄人物的。
材料类型: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案5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4、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学法指南】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上片:写景
第一层:总写北国风光;
第二层:具体写冰封雪飘;
第三层:设想雪后美景;
下片:议论、抒情
第一层:评论历代英雄;
第二层:抒发宏伟抱负。
1、毛泽东诗词的雄浑、奔放、挺拔、流畅。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诗词作品的独特风格。笔意爽健,格调流畅,在内容和艺术上处处让人觉得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沁园春·雪》这首咏雪词上,尤为突出,它笔力遒劲,挥洒纵横、气势磅礴、诗情奔放、舒卷自如。论空间,纵横万里;论时间,上下千年;论天象,冰雪、晴日;论地形,大河群山;论人物,帝王英雄。论景物,河流大雕……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气呵成,创造出诗词艺术的极高造谐。
2、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为一体
《沁园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写景咏怀词。作者将写景与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突出作品的主题,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词作上阕写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纵横四野,气势磅礴,却又寓情于景,充满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下阕是议论加抒情,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引出无数英雄,并对历代英雄进行评说,寓情于议。“俱往矣”由评点历史人物转到赞扬当代风流,从而深化主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3、语言表现力的极富个性。
词是诗歌的一种的语言,要求简洁、凝练、贴切、而又生动形象。《沁园春·雪》全词仅114字,却能准确、生动、形象地通过景物描写,评说历代英雄,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上阕一个“望”字,下阕一个“惜”字,各自领起下文,贴切地表达出作者观赏景物的情境,评说古人的心态。此外,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等运用比喻、对偶,
《沁园春雪》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理念
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
词苑苏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雪》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同学们通过高亨的这首词,对毛泽东的诗词会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教学意图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资料略)
欣赏视频材料,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与写作背景进行深一步的理解。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
三、配乐朗诵
事先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
观看视频材料,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扫除文字障碍,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
3、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上阕
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哪些内容?
2、作者对词中杰出的历史人物进行的总体评价是?
3、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下阕。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
3、新时代的人民群众。
五、分角色指导朗读
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六、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全文
《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沁园春雪》教案7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3.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复诵读,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2.质疑讨论,理解诗人借景抒情的壮志豪情。
教学难点
赏析回味,明确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教学手段
投影仪
教学设计
2课时
板书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写景:
北国风光长城内外
千里冰封望大河上下实写
万里雪飘山
原
看须晴日虚写
(总体写)(具体写)
抒情:江山如此多娇!
议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导入
毛主席在我们的印象里,他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可你知道吗?他还是一位
著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就将一同学习他的诗词---《沁园春·雪》
二.结合注释,把握形象
三.聆听范读,感受形象
1.标题为“沁园春·雪”,词中究竟写出了怎样的雪呢?请听配乐朗读《沁园春·雪》。
明确节奏、重音:
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惟余莽莽顿失滔滔
分外/妖娆
2.词中的雪形象如何?
讨论明确:
北国的雪景,壮阔、富有气势的。
3.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里描写的北国的雪景?
讨论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四.反复诵读,体会形象
五.质疑讨论,明确形象
1.北国的雪景特点如何?
讨论明确:
豪迈、壮阔、富有气势。
2.词中哪些语句,总体概括了北国雪景的特点?
讨论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具体描写部分,北国的雪景,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山川、高原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那些语句突出了北国雪景的总体特点呢?这具体的景象均是诗人怎样观察的结果?
讨论明确: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比喻修辞),舞银蛇;原(比喻修辞)驰蜡象。
齐读感受,要求:注意重音,读出北国雪景豪迈的气势。
4.须晴日,雪景又当如何呢?这景与上文诗人所见的景色有何不同?
讨论明确:
虚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如此美妙的北国雪景,你觉得如何?
讨论明确:
同学结合想象,畅所欲言自己的审美感受:美丽、壮阔、娇艳、极具动感、生机与气势、“多娇”……
六.结合想象,再造形象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默写并背诵词的上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的上阕,感受到了北国之雪的风姿。(生齐背回味)同时,同学也畅谈了自己的审美感受。那作者对自己笔下的雪景又是如何评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同在下阕中寻找答案。
二.反复诵读,感受情怀
三.质疑讨论,把握主旨
1.面对如此雪景,作者如何评价?
讨论明确:
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作者发出了“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
2.由此景,作者联想到了哪些人?如何评价他们?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明确:
联想到无数竞折腰的英雄,如:略疏文采的秦皇汉武、稍逊风骚的唐宗宋祖、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
人物共同点:都是中国历史上曾建功立业、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作者对他们都作了委婉的批评,并以一“惜”字总领对他们的'批评。
3.作者这样评价英雄,用意何在?
讨论明确:
以委婉的批评作铺垫,引出“今朝风流之人物”,这种写法类似杜牧的《赤壁》中贬周言志的写法。
4.结合背景,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风流人物”?
讨论明确:
本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刚刚结束,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当时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渡黄河开赴河北抗日前线。适逢一场大雪,雪后毛泽东挥毫写下了本词。词中诗人抒写了作为革命家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词中“风流人物”可理解为毛泽东本人,但更应理解成广大的人民群众。
四.比较阅读,加深理解
比较诗人同样写雪的词《减字木兰花》,谈谈与《沁园春雪》的异同。
讨论明确:
相同,都写雪,都气势雄壮,风格豪迈。
不同,《沁园春》,借景抒怀,抒写革命者的壮志豪情;《减字木兰花》,写景为叙事,衬托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沁园春》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减字木兰花》写景、叙事相结合。
《沁园春雪》教案8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五、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1.正音:分娆逊数汗
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二)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解题思路: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齐读这首词两遍(可放录音或范读,让学生小声跟读一遍,第二遍高声齐读)
(四)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2、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感谢周阳中学张先福先生提供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9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本词,深入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重点)
2、掌握本词写景、讨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词语及写法。(难点)
3、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重点)
【资料导读】
1、作者资料: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词作代表还有《沁园春长沙》《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3、词:由古诗发展而来的可配乐歌唱的文言诗歌体裁。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
词题:词牌下用来表示词的内容的题目,如“雪”
阙:曲终叫做“阙”。大多数词分为前后两阙。
【互动探讨】
1、初读,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言之美、音韵之美、结构之美、描写之美、意境之美…
意境之美: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北国风光”总领上阕内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互文见义,静动相衬,静穆中又有飘舞之姿,即千万里都冰封,千万里都雪飘,表现祖国幅员的广阔,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总写句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动静结合之美:“舞”形容山披雪像“银蛇”逶迤曲折,“驰”形容高原如“蜡象”奔腾跃动。这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欲与天公试比高”进一步生动形象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风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虚实结合之美:“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描写的是诗人想象中雪后天晴的美丽景色,是虚写之句,“红装素裹”红白相衬,把万里江山比喻成一个既纯洁又热情的青春少女,十分动人。“分外妖娆”收束上阕,对祖国热烈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再读,读好“望”与“惜”
(1)结合旁批,理解“望”的作用与“惜”的作用
“望”:领起上阙的写景
“惜”:“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惜”中寓志,蕴含着无产阶级后来居上的豪迈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2)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3、朗读竞赛,更好的独处全是的节奏、层次、情感、气魄。
《沁园春雪》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2、品读语文精练、准确的语言;学习多角度生动细致写景的方法。
3、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感受词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第一课时:准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第二课时:精读重点段落,评讲练习
教学难点
1、准确理解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
一、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用人民大会堂里的巨画《江山如此多娇》引入。
2、介绍写作背景。
3、范读(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4、读准下列词语
莽莽妖娆折腰红装素裹稍逊成吉思汗一代天骄
5、学生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请分别概括这首词上下两片的内容。
二、质疑赏析
(一)赏析文段一
1、朗读
2、完成下列思考题:
①文段开头三小句写了什么内容?在写作上起到什么作用?
②诗人“望”到了哪些景观?作者是怎样进行描绘的?
③请你简单概括一下作者描绘意境的`特点,且用课文中的一小句来概括祖国河山的特点。
(二)赏析文段二
1、朗读
2、完成下列思考题:
①文段第一大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②诗人是如何评价这五位历史人物的?
③“惜“字包含了哪些意义?
④请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朗读指导
1、齐读
2、教师点评
3、听配乐朗读
3、个人朗读,学生点评
4、齐读
四、巩固迁移
1、小结
2、学生自由朗读,进行背诵。
3、布置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积累写雪的诗句
③《导学导练》P1
【《沁园春雪》教案】相关文章:
沁园春·雪教案01-19
《沁园春·雪》教案01-26
《沁园春·雪》教案11篇02-16
《沁园春·雪》教案9篇01-28
《沁园春·雪》教案13篇03-26
《沁园春·雪》教案(13篇)03-26
《沁园春·雪》教案设计01-19
沁园春·雪说课稿11-08
沁园春 雪说课稿11-09
《沁园春 雪》说课稿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