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时间:2024-01-08 16:11:11 赛赛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精选5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自译课文。

  2.能力目标:感受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精神内涵。

  3.情感目标:领会庄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自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诸子那纵横捭阖的雄辩,亲历躬行的实践,高尚傲岸的品格,光耀千古的思想,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文化现象,筑就了我国历史上不为多见的文化巅峰,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拜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感受庄子的人格光芒,感悟生活的真谛。

  二、自主学习

  (一)读中有品

  分成两组演来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然后点评字音、停顿及语气是否到位。

  (二)读中有思

  学生借助注释、口译课文,说说应该掌握的重点词语。然后在文章中找出你所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是字词释义方面的,也可以是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读中有编

  演读课文——编演课本剧

  我特别想请我们班的同学用现代汉语把当年庄子惠子的对话场景重新演绎一下。小组准备一分钟左右,请同学们发挥合理的想象,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两千多前的战国时代。

  师: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滨上游玩,庄子说:“鲦鱼进进出出,游玩得这么从容,这真是鱼儿的快乐呀!”请学生续老师的表演往下演绎。

  三、小组合作讨论

  四人小组讨论取得共识后发言:

  (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围绕什么辩论?惠子凭什么肯定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或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

  庄子知道不知道鱼的快乐,其实这场千古之辩是可知与不可知的辩论,惠子说:因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所以我肯定你当然不知道鱼。他根据逻辑推理来得出的。所以说惠子的思想逻辑性非常严密。

  (二)你认为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而这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惠子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三)庄子最终击败了惠子靠的是什么?

  庄子很聪明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关键是“安”字,在惠子那里,“安”的意思是“怎么”?在庄子那里变成了“哪里”。庄子最后说了那句话,你在哪里知道?我就是在桥上知道的。很明显,庄子在这儿偷换了概念。他靠耍小聪明,偷换概念取得了胜利。

  (四)假如你是庄子,你如何取胜?用逻辑推理。

  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五)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你觉得这么说有没有道理?

  境由心生。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境由心生:意思是,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人的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

  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这和庄子超然的'思想境界有关。因为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所以他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本来就是快乐的,所以他觉得鱼也很快乐。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庄子觉得天地与我同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四、归纳

  本文是一篇寓言,下面我们来说一说本文的寓意。

  师:请同学们用这样一个开头写一句话或一段话揭示本文的寓意。

  例1:事物的本身是捉摸不透的,我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心来看待事物呢?

  例2:其实有时候并不一定要从严密的科学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

  例3:世界上处处都是美,只是你没有用心感受,只要你用心感受,世界会用心回报。

  例4:我们要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我们就会从世界中感受到许多美好的东西。

  例5:鱼就是我,我就是鱼。

  例6:事物本来没有好与坏,是用我们的情绪去决定的。

  例7:用心去品味自然,自然的外物似乎与我的心情融为一体。

  例8:为什么会不快乐呢?你看看青山,你看看绿水,你听听蝉鸣,你听听风声,我们本来就是这大自然的一物,闭上眼睛感受吧。

  例9:追求快乐自由,追求诗意地生活。

  五、课堂小结

  看来我们的感受的和北师大教授于丹老师的感受是一样的她曾经在《庄子心得》一书中这样说道:

  “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得更通透。”

  在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我们视线的时代,让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生活多一些诗意吧。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安”、“固”、“全”等常用文言实词的意思,能准确翻译全文。

  2、学习移情于物的写法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师生以读解文,落实“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和惠子的认知、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重点

  文言词语积累,准确翻译课文。

  难点

  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和惠子的认知、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对庄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一课里,庄子狠狠地嘲讽了惠子一番,相信大家的印象一定还非常深刻,这篇文章里,他们两个人又怎么了?现在,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答案。(全班齐读课文)

  二、

  (一)、翻译课文(学生)

  (二)、整体翻译课文后再阅读课文,通过提问感知文意(教师提问、学生探讨)

  读过课文,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用最简短的话说一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和惠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学生:他们之间进行了一场辩论)

  说到辩论,相信同学们对上学期年级的辩论赛还记忆犹新,在辩论赛上,双方辩手雄辩生风的英姿让大家倾倒,而千年前的这一场被后人誉为“史上最著名辩论”更有着说不尽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研究一下这一场辩论。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句子中有哪些关键字词要提醒大家注意?(子,第二人称代词;安知,怎么知道,疑问词)

  那惠子如何反击?(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这一句有个一词多义的词,是哪个?(固,固然、本来;)这一句该如何理解

  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问答提问中落实重点字词,理清文意)

  三、深入理解双方观点。

  相信大家现在对文意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作为一篇文言文,我们当然不甘心于只是把文意搞懂,还想要对文章有更深刻了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再次分析一下课文。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请注意语气。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

  2、六人小组讨论双方观点,最后定出小组支持庄子和惠子哪一方的观点。

  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

  4、正反双方自由辩论。

  5、总结,初步归纳庄子的思想。(庄子崇尚自然,板书:庄子乐=鱼乐=万物乐——天人合一)

  五、通过讨论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到底谁是赢家得出两人的思想差异。

  1、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庄子在回答惠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从濠桥上知道”,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板书:我知之濠上(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庄子——诡辩。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 。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不过,我们先把这场千古争辩放一放,来关注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课后练习: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来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4、提问: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你更欣赏哪一种思想?为什么?

  六、总结全文,(教师)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祸福、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读来,也犹如扑面而来的清风一般,清爽怡人。

  1、整体感知环节,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分角色朗读,可以体会人物内心情态。

  3、讨论辨析环节,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生平、思想。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

  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领略故事中的旨趣。

  教学难点: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双方的辩论思维。

  2、庄子和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动画片《庄周梦蝶》,学生指手画脚说庄子,教师补充。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

  (1)学生试读;

  (2)学生齐读;

  (3)听读课文;

  (4)分角色读。

  2.演绎课文内容。由两名学生用现代汉语演绎文章精彩对白。

  3.整理文言现象。

  A、重点字词;

  B、古今异义;

  C、一词多义;

  D、特殊句式。

  4.问题探讨。

  ①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②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③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峰呢?

  ④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⑤比较《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的庄子与惠子。

  三、课外延伸。阅读《庄子送葬》。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四、小结和作业。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4

  教学目标:

  了解庄子与惠子的思想背景及他们在濠梁之上的对话。

  掌握“庄子式思维”及其应用方法。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庄子与惠子的思想背景及他们在濠梁之上的对话。

  掌握“庄子式思维”及其应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庄子和惠子的图片。

  问:庄子和惠子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学生讨论,归纳出他们的故事和思想背景。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读文,解释濠梁的意思及惠子对庄子的指责。

  思考庄子的回答及其意义。

  讨论庄子式思维的应用方法及其优点。

  三、分析庄子与惠子的对话

  读文,解释庄子和惠子的`观点及其意义。

  思考庄子和惠子的思想差异,并比较其优劣。

  讨论庄子和惠子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四、拓展阅读

  阅读相关庄子文章。

  讨论庄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

  五、作业

  撰写一篇关于庄子和惠子的对话的文章。

  思考庄子式思维的应用方法及其实践价值。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庄子和惠子的思想背景及他们在濠梁之上的对话。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们掌握了庄子式思维的应用方法及其优点,并对庄子的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们在作业中对庄子的思想表述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 5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庄子》中的相关文字;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道”的概念,明白“道”是指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运行的基本规律;

  学生能够通过《庄子》中的寓言故事,认识到生命的无常和世间的虚妄,理解“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运用“道”的概念;

  难点:通过寓言故事理解“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入话题,介绍庄子和惠子的背景;

  简要介绍《庄子》这本书的内容和意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二、课文讲解

  分析《庄子》中关于“道”的描述,介绍“道”的概念;

  通过讲解“道”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庄子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三、寓言故事分析

  分析《庄子》中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从中领悟“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庄子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的.观点;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庄子思想中的“超越自我”的哲学思想。

  四、作业布置

  阅读《庄子》相关文章,进一步理解“道”和“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分析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遵循了“无为而治”的原则,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庄子思想中的“道”和“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些思想。同时,学生也可以进一步探究庄子思想中的其他哲学观点,比如“自然无为”、“逍遥自在”等,以此深化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从庄子的思想中汲取启示,以更加淡泊、超脱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达到心灵的平衡和宁静。最后,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庄子思想的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庄子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以此激发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相关文章:

庄子惠子相梁教案04-23

《惠子相梁》教案02-18

《庄子》教案01-26

《庄子故事》教案06-15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03-20

《小鱼游游》教案06-20

大班教案小鱼游游07-04

小班教案《小鱼游游》08-25

小鱼游啊游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