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2-01-29 09:37:11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语文教案范文八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的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 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

  教学重难点

  1、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感情的。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齐读单元导语。

  2、释题。 泊: 停船

  3、知诗人:王安石,北宋诗人,祖籍江西临川县,因父亲在江苏南京担任官职,后死于南京,因此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据说这首诗是诗人从南京赶往北京做官上任的途中写的。

  4、读题。

  二、学习古诗

  1、齐读古诗

  2、生根据注释理解整首诗的大意。

  3、前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理解诗句:京口到瓜洲只有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体会诗情:

  人在途中,心系家乡

  我从故乡南京出发去北京,途中将船停靠瓜洲,看见江苏的镇江到瓜洲只有一水只隔,镇江离我的家乡南京只隔着几座山而已。

  (1)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出门主要靠的是?走习惯了,"一水之间""重山之隔"已经算是很近了,虽然我现在离家只有"一水之间""重山之隔",但是我是在赶路啊,在慢慢地远离家乡啊。(板书:人在途中,心系家乡)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是(后两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天过去了,又有再来的时候,你瞧,他把江南大地吹绿了,那么团圆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乡。)

  (2)朗读体味情感

  这种还没走远就想回家的心情,你有吗? 送进去 读!

  心在家乡,人却离家越来越远,这是一种南辕北辙的矛盾。 你边读边体会!

  就把这种想重返家乡的感情寄托给象征着团圆的明月吧! 你读吧!

  三、背诵并默写。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事课文,主要讲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到湖里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格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课文语言浅显,层次分明,叙事清楚。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就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

  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反复的读书,要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要用心体会,读出感情,读出味道,在朗读中让人感受到那种喜出望外的神态和心情。同时要认识到:虽然汤姆感到很遗憾,但他并不后悔,爸爸坚定的话语给他以深刻的教育。

  教学目的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

  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四、读课文,提出问题。

  五、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题设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板书: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惊喜→不情愿

  爸爸:赞赏→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森态环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去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简析:

  重点:

  学习本文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难点:

  学习本文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讨论公益广告: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明确: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

  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

  二、授新课

  1、 播放投影,谈谈我对雨林知多少?

  (世界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物种将濒临灭绝,全世界每年约有1130万顷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联合环境规划署文件指出,全世界1/4的陆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每24小时有150-200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由于环境进一步的恶化,森林耕地面积锐减,淡水匮乏,生态系统大量破坏,导致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栖息地丧失,物种大量灭绝,最终危及人类的生存)

  (雨林拥有地球上最复杂的生物系统,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调节器。可是今天它却以惊人的速度被毁灭,雨林的'毁灭就是世界性的灾难。

  2、 五分钟内读完全文,说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并用树形图来表示。抽学生板演。(这是一张画不完的图)(投影:课题)

  珍贵植物物种濒临灭绝:水果品种,蔬菜品种,植物药源。

  动物物种濒临灭绝: 猩猩类 昆虫 植物药源 雨林毁灭

  破坏大气:冰川融解 气候变化 。

  水土流失:全球气温升高 一轮雨林毁灭 洪水泛滥。

  3、 再读课文,看投影,分小组讨论,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世界性的灾难?你怎么看待环保与发展?

  摧毁珍贵的“雨林”滥伐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兴建农场是短视行为。

  盲目砍伐,生态破坏严重,造成负面生态效应和无休止的恶性循环。

  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发展经济。

  启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衣食住行健康要得到保障,没有一项能脱离生物的多样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这五大危机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关系,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也是目前必须首先解决并纳入实施的长远决策。

  4、 你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有什么新的认识?

  (开展环境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提高国土环境质量,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要过有节制,有远见的生活,不可滥砍滥伐,不可过度放牧,一时的快意带来的将是难以吞咽的哭果)

  5、 根据说明文的特点三读课文,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讨论回答)

  说明方法:列数据(可以使说明事理更严密,更科学。)作比较。举例子。

  议论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增加一种理性的思考,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

  6、读附文(投影:长江三峡的画面及音乐)

  说说如何改善长江三峡流域的生态环境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湖,以工代赈,移民见镇,家固干堤,疏浚河道。

  7、结合课文和你所了解的地理知识,拟一条公益广告并把它做成海报。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二、检查预习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琥珀 蝇 脂 掸 拭 辣 渗 澎湃 黏 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出示板书:

  黄河象

  按一定顺序写: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化石的形成: 200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⑴ 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

  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

  ⑵ 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

  学生归纳出:炎热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⑶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慢慢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 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

  ⑸ 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对比

  《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似,但叙述顺序有所不同)

  顺序:

  《黄河象》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黄河象》 200万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琥珀》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评读

  板书设计

  琥珀

  顺序: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语文教案 篇5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应是执行教案的过程,不应把课堂变成演出“教案剧”的“舞台”。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的仍然只是教师的“教路”而不是学生的“学路”。

  《燕子》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现在请大家读第四小节,这小节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一节有三句话,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

  师:对,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这种燕子课文中说像什么?

  生: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师:为什么说这很像曲谱呢?你们知道什么叫曲谱吗?

  生:就是歌曲的谱。

  师:你们知道歌曲有哪两种谱吗?

  生:……

  师:歌曲有两种谱,一种叫“简谱”,一种叫“五线谱”。(出示表示两种谱的图片)那么课文中说的“曲谱”应该是哪一种?

  生:(齐)是五线谱。

  师:对,那么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为什么会像五线谱呢?我们先来理解“嫩蓝的天空”,什么叫“嫩蓝”?“嫩蓝”与“深蓝”、“蔚蓝”有什么区别?

  生:嫩蓝就是蓝得很淡。

  师:很好,就是淡蓝,因为远远望去,天空是淡蓝的。这“几痕细线”又是指什么?为什么用“痕”而不用“根”?

  生:“几痕细线”指的`是电线,“痕”就是很细,因为远远望去看不清。

  师:这“细线”就像五线谱上的什么,停在细线上的燕子又像五线谱上的什么?聪明的孩子一定能回答。

  生:这“细线”就像五线谱上的五条线,停在细线上的燕子像五线谱上的……

  师:音符。说得真好。燕子正准备演奏一首歌颂美好春天的曲子呢!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这个环节的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师生一问一答,可谓是配合默契。然而,如果我们对照新的课程理念,认真反思,不难看出一些问题:

  一、烦琐的提问设计使学生学得被动

  这里,教师根据主观的思路提出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范围都很小,解答距离很短。缺少思维强度的问题,固然能使学生易于应答,紧跟教师的“教路”走,可以保证按时完成教案,但因此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掩盖了学习过程中应有的矛盾和思维碰撞,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面面俱到的分析使学生学得呆板

  这里,教师把课文分析得很细,短短的一个片断的教学,看似“教给”了学生不少的知识,但却造成了诸多失落,如丰富的想像、会心的鉴赏、逆向的批判、不可言传的意会,等等,严重冲淡了语文教学的情意性特点,使学生学得呆板。我想,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提一个问题“你觉得哪一句写得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去理解、感悟课文,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引发讨论的机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主体地位也才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语文教案 篇6

  课题:学会宽容

  教学目的:引导孩子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教学重点:明确宽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宽容。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想拥有朋友吗?

  你想拥有一个和谐,良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吗?

  你想拥有温馨,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吗?

  你想将来学业有成吗?

  那么请你学会宽容。

  二:什么是宽容:(你是怎样理解宽容的?)

  1.几个同学发言,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略)

  2.师总结宽容的.定义:宽容就是指人的度量大,心胸开阔,待人宽厚。

  3.师读:《大英百科全书》对宽容的解释: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观点的见解,应耐心公正地容忍。

  爱因斯坦: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无论哪种可能的信念。

  有人赞美说:宽容是在荆棘中生长出来的谷粒。

  4.孩子读楚庄王宽宏大量的故事。

  5.孩子谈听完故事的想法,谈楚庄王此事处理得如何。

  6.孩子举例:历史上宽宏大量的故事。

  7.两个同学表演:“一同学撞了对方”。

  8.同学谈上述表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9.看大屏谈如果实际生活中出现以下类似情况,将如何处理。

  三: 宽容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会宽容)

  1.几个同学谈宽容的意义。

  2.总结宽容的意义:

  1)`宽容不仅是检验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尺度,而且是关系到能否搞好人际关系,能否搞好工作,能否搞好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

  2)一个人如果能体谅别人,理解别人,不苛求人,不算计人,他就会被看作与人为善,品德高尚的人。

  3)宽容是交友之桥。人们总是爱和厚道的人交朋友。人们常说:“腹中天地阔,常有渡船人.”

  4) 宽容有助于人际关系和谐。它能给人以温暖,感化和醒悟,它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化干戈为玉帛。四:宽容的原则:

  1) 两个同学表演“考试作弊”

  2) 同学谈对一同学允许另一同学抄的看法。

  3) 师总结:俗话说得好,“大度弥勒佛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但是弥勒佛也是逞恶扬善的。也就是说宽容一定要适度,宽容要有一定的原则。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厚,也不是姑息养奸,更不是助纣为虐。因此,我们“对君子要宽,防小人要严”,并且同损人利己者进行斗争。 五:自省自查:通过这节德育课,你有了哪些认识。(几个同学发言略)

  四:孩子读《你想拥有朋友吗——请宽容》

  七:教师总结: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宽容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豁达大度,广阔胸怀的人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朗读,体会文本语言之美。

  2、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五花山颜色丰富之美。

  【教学重难点】

  品读关键词句,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你所见到过的山是怎样的

  (高大的,绿绿的,雄伟的,险峻的……)

  2、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浏览一座非常美丽奇妙的山,它叫五花山。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浏览之前,你想知道些什么?

  (位置?名字的由来?长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碰到喜欢的句子多读几次。(2)边读边感受,五花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五花山是座怎样的山?你用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印象吗?

  三、字词引入句子篇章

  1、冒、嫩嫩的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嫩字?什么东西可以说是嫩嫩的?

  2)词语放入句子,出示春天的句子

  文中说什么是嫩嫩的?芽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嫩嫩的冒感受芽儿的鲜嫩可爱,不知不觉地探出了脑袋)

  春天的五花山有怎样的色彩?板书:淡绿嫩黄

  3)指导朗读,女孩子齐读(轻轻地,温柔的)

  2、绿油彩、染

  1)提示:染读第三声。绿油彩是什么?

  2)词语放入句子,出示夏天的句子

  如果是春天是淡淡的绿,那夏天的绿应该是怎么样的?板书:浓浓绿意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浓浓的绿意?雨点儿真的能被染绿吗?

  3)指导朗读,男孩子齐读(绿的气势逼人)

  4)师总结:不管是春天淡淡的绿,还是夏天浓浓的绿,都让人赏心悦目,这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3、杏黄、熟透、紫绒幕布

  1)提示:以杏黄巩固园地知识(鹅黄、湖蓝、火红等)。

  熟是一个多音字,在口语中念(shou),在这里念(shu)。

  紫绒幕布这个词语的`确很难读,因为它由好几部分组成。意思是紫色的,用绒布做成的布帘

  2)词语放入句子,出示秋天的句子

  3)秋天的五花山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四、细读秋色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边读边用横线划出文中描写秋天五花山颜色的词语,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颜色句子仔细读一读

  2、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一: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东西的颜色是杏黄色?

  看到杏黄色,就想到了——(丰收)作者用到了联想

  引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丰收的喜悦)

  预设二: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它的美?作者为什么要把树林比作火苗呢?

  写树林跳舞非常活泼、轻快。谁能读出这种感觉?

  预设三:翠绿——写出松柏不畏严寒。能读出坚定的语气吗?

  紫红紫红——注意重复紫红这个词,颜色浓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朗读展示

  3、运用朗读方法,自学其他几句并交流

  4、如此多的颜色,用文中的一个词说是“五颜六色”

  5、如此令人陶醉,读第六自然段,揭示五花山的名字由来。拓展延伸作者及其家乡的五花山。

  五、拓展

  1、五花山拥有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和色彩,粗心的作者忘记写上冬天,你能替作者写写冬天的五花山景象吗?

  2、面对四季风景各异的五花山,浏览于其间的你,想说什么呢?想怎样赞一赞这眼前的景呢?板书学生用到的好词

  六、结课

  五花山的宜人景致让我们流连忘返,希望五花山的美留在你的心里,生活中处处点点的美也伴随你的周围。

  七、板书(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

  春来 淡绿嫩黄

  夏至 绿意浓浓 五彩缤纷

  秋到 五彩缤纷 绚丽多彩

  冬临 冰天雪地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用字词句,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的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自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开火车检查读词,并说说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自然风光)

  4、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请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

  (1)在想像情境感知词义时,可以根据词语中的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景,也可以结合下一题中的画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作适当解释。

  5、情景交融,朗读词语。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分别出示六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3、将词语与之匹配的画面连线。

  4、情景交融,朗读词语。

  5、看到这些画面,你还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大雨如注瓢泼大雨夕阳西沉连绵不绝山清水秀

  6、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

  三、教学第三部分

  1、审题,读题。

  2、指导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1)要求仔细而有顺序?

  (2)图中描绘了夏季的小河边,环境非常优美。一位小朋友钓到了一条小鱼,他高兴地笑了。

  3、小组活动收集有关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词语。

  4、描述图中景物,比一比哪组的'词汇丰富,运用恰当。

  四、小结解词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练习1的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回忆一下,同学们用了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些描写自然风光的词语的?

  1、根据词语中个别认识的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景。

  2、结合书中的画面,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其实,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同学们今后要多中积累,大胆运用。

  作业设计:

  1、收集描写自然风光的四字词语,写在好词佳句本上。

  2、把练习中用“钓鱼图”的一段文字描述出来,并努力用上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写好钢笔字,学写毛笔字,积累成语和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钢笔字要求正确、规范,掌握毛笔字的基本运笔方法。

  2、理解成语和古诗。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审题,读题。

  2、观察三个字的间架结构及书写要求。

  (1)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左窄右宽。

  (2)左部收,右部放,彼此照应,收放自如。

  (3)结合具体字具体分析。

  3、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在田字格里正确描红、仿影和临写。

  4、练习、反馈。

  二、教学第三题

  1、读题,审题。

  2、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理解成语,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教师做适当的点拨、提示及讲解。

  4、观察插图,联系旧知,揣摩含义,帮助记忆。

  5、自由读,集体读,熟读成诵。

  三、教学第四题

  1、读是,解题,简介作者。

  2、这首诗主要写晚秋之夜,诗人的所见所感。

  3、诗意:晚秋的风打着梧桐的叶子沙沙作响,使人感到天气就要凉了,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动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深夜难眠,只见篱笆边有一盏灯亮着,便知道孩子们正在捕捉蟋蟀玩呢。

  4、指导感情吟诵,注意重音和停顿。

  5、熟读成诵。

  四、教学第五题

  1、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在世界上众多的文字中,惟有汉字的书写成为一门艺术。从本学期开始,我们要学写毛笔字。

  2、看图,观察,认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学习基本笔画——横。

  4、先书空,体会运笔方法,再练习。

  作业设计:

  1、组词。

  愉()秧()绵()浇()

  偷()英()棉()绕()

  2、背熟成语、古诗。

  3、练习写毛笔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小小读书交流会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通顺的语言将读书的乐趣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和图案装饰一个主题黑板报报头。

  教学过程

  一、读题,揭示审题。

  1、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什么?(读书交流)

  2、交流什么内容?

  3、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语句)

  4、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也可简要地谈谈自己的感受等。

  二、揭示目的。

  1、质疑:读书交流的目的是什么?

  2、介绍书实际上就是在和他人交流,心中要想着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别人,这样才能达到吸引别人也来读你介绍的这本书,这是最终目的。

  三、指导练说。

  1、小组展示自己带来的书,再全面展示。

  2、请一位学生介绍,同学评议,教师小结。

  3、小组交流,巡视检查。

  4、全班交流,尽量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能大胆表达,相机指导。

  四、通过小组及全班的交流,进行读书交流。

  五、教师总结。

  与他人分享读书的乐趣,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今天的“小小读书交流会”是我们同学攀登书籍高峰的开端。多读书,多读好书,多与家人、同学、教师等人交流,你将成为一名知识丰富、充满智慧的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影子》教案12-09

语文《跳水》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