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声和光教案

声和光教案

时间:2022-01-30 22:16:4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声和光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声和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声和光教案

声和光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2.使学生确认并会独立推导并联电阻与分各电阻定量关系。

  3.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并对并电阻随任一电阻增大而增大形成结论性的认识。

  二、重难点

  1、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得出。

  2、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和师生共同论证、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四、教具

  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五、师生活动

  1.提问在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是怎么得到的?

  要求学生答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串联的各导体的电阻之和.这个关系是通过实验探索和理论推导得到的.

  通过电阻串联的学习解决了用几个小电阻去替代一个大电阻的问题.现在提出一个相反的问题能不能用几个大电阻去替代一个小电阻?启发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在长度、材料一定的情况下,横截面积越大电阻就越小.如果将一5 的电阻与另一个电阻并联起来,就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它们的总电阻就应该小于5 了.这样的猜想对不对?本节课我们将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板书:〈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2.展示学习目标:

  ①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②并电阻随任一电阻增大而增大。

  ③使学生确认并会独立推导并联电阻与分各电阻定量关系

  3.出示自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习:

  ①如何利用设计实验来检验猜想?

  ②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③怎样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4.检查自习情况:

  ①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

  ②你是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的?

  (等效法、伏安法),设计电路图。

  并联电阻实验(测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具体做法:将 并联接在a、b两点间,如图,闭合开关前,提示学生,把已并联的电阻 当作一个整体(一个电阻看待).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读数为一便于计算

  的数(如 0.2A),电压表的.读数为 0.66V,根据伏安法测出总电阻R

  它小于10 也小于5 ,与我们事先的推测相符.可见 并联后的总电阻比 的任意一个电阻都要小.

  ③应用欧姆定律推导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关系

  分别以 支路和总电路为研究对象,利用欧姆定律得出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并联电路中并联后的电阻为( 3.3 )。

  这与实验结果一致. 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实质: 并联导体的电阻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总比其中任一导体横截面积要大,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小.

  5.当堂训练:

  运用公式计算

  [例1]将 和 的电阻并联起来.求并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未知量的符号,答出根据的公式.

  解题过程(略)

  5 与10 并联后的总电阻和6 与10 并联后的总电阻比较可得

  两个电阻并联,若将其中一个电阻增大,并联的总电阻也将增大,但总电阻总小于任何一个电阻.

  提问: 若将3个或多个电阻并联,如何计算总电阻呢?

  让学生按上面的思路练习计算,最后总结出

  若将多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将如何,启发学生答出

  提问:串联电路有分压作用,且U1/ U2 = R1 / R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即:I1/ I2 =R2 / R1。〉

  六、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七、布置作业

  1、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8。

  2、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声和光教案2

  第三章 声和光

  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一课时〗

  第二节执教者:

  教学目标

  1、 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

  2、 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空气中20℃时的声速。

  3、 解回声的概念。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的发生、传播及速度。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及速度。

  教学方法

  谈话法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

  音叉2只、小重锤1只、小乒乓球1只,电铃、玻璃罩、抽气机、橡皮筋、录音机1只,磁带1盒。

  教学过程

  引入: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曲,在学生的欣赏中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播到你耳中的吗?优美的画面又是怎样进入到你的眼中的呢?相信你学习了"声和光"的内容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引出课题。

  教师设疑: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紧靠音叉的小球的变化情况。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小球被持续弹起,说明音叉振动发出声音。(板书)

  学生实验:

  1、用手触摸喉部,发"Good morning","We are the best"的音,感觉声带的振动,教师板书:声带振动会发出声音。

  2、一人绷紧橡皮筋,另一人用手指弹拨,感觉橡皮筋的振动,教师板书:橡皮筋振动会发出声音。

  归纳上述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固体振动会发出声音。除固体外,其它物体振动时,是否也会发出声音呢?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固体、液体、气体振动时都会发出声音。也就是说: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板书)。

  教师设疑:声源发出的声音又是靠什么传到我们耳中的呢?

  (板书)二、声音的传播

  演示课本P48图3-3的实验,请同学们边观察实验现象边思考下列问题:

  声和光 —— 初中物理第三册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1、 随着抽气机的不断工作,玻璃罩内的空气的量发生怎样的变化?你听到的铃声又有什么变化?

  2、 你设想一下,假如玻璃罩内没有空气,也即处于真空状态,你还能听到铃声吗?说明: 不能传声。

  演示实验:两支固有频率相同的音叉,用小锤敲击一音叉的叉股,观察紧靠另一音叉的小球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能传声。

  教师提问:是否只有气体能作媒介传播声音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

  声音是靠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作媒介进行传播的。(板书)

  教师设疑;上述物质是如何传播声音的呢?

  教师出示投影片并讲解:一块石头扔进水中,会引起水的振动,形成水波。同样,声源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比如在空气中,物体不断振动时,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的变化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让学生接着回答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和光 —— 初中物理第三册教案

  教师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具有一定的速度。我们把声音传播的速度叫做声速。(板书)

  投影课本P49表3-1"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速度"。提问:

  1、 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哪些物质中声速较大?

  2、 2、在空气中,声速与温度有什么关系?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3、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得到:

  1、 声速:V固〉V液〉V气

  2、 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20℃时,空气中V声=344米/秒

  教师设疑:声波由声源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会怎样?学生自学P49"回声"一段,有疑难的地方向老师提出。

  巩固练习:

  1、月球表面上,非常寂静,两人无法直接对话,这是为什么?

  2、把一只耳朵贴在长50米的金属管的一端,让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能听到两次敲击声,这是为什么?

  课堂小结:依板书进行

  作业:作业本P28:1--7,精选P84:1--5

  教学心得:

  课前备课一定要充分,尤其是演示实验,应多动脑筋尽量使实验现象清晰、完美些。

【声和光教案】相关文章:

声的利用教案02-18

《光》教案04-15

说声对不起教案04-03

《脚步声》教案02-07

光的色散的教案02-26

《光的传播》教案03-05

光的色散教案04-04

《光的折射》教案03-21

《神奇的光》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