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练习十三》教案

《练习十三》教案

时间:2022-02-15 18:33:0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练习十三》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练习十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练习十三》教案

《练习十三》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3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具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一说,量角的工具是什么?量角器中心一点叫什么?

  它有几圈刻度?

  2.怎样量角?

  3.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

  教师小黑板出示锐角钝角直角

  二:指导练习

  1.第4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看书上量角器上的刻度,说出每个角是多少度?

  (3)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4)提问:仔细观察这几个角?它们的位置一样吗?对这样不同位置的角,我们怎样用量角器来量角?我们都应该注意点什么?

  (5)小结:不论角的位置如何,量角时要注意“两重合,一看数”,角的一条边和量角器哪一边o‘刻度线重合,就看哪一圈的刻度,要分清是外圈的刻度,还是内圈的刻度。

  2.第5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照着图示模仿着量出书上这几个角的.度数。

  (3)指名回答,并分别说说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刻度。

  (4)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放量角器?

  3.第6题。

  (1)请学生判断一下,下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不是正确?

  (2)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3)请用正确的方法再量一次,强调“两重合,一看数”。

  4.第7题。

  (1)指名读题,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请学生用手中的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标出的每个角的度数。

  (3)集体订正。

  5.第8-12题。

  (1)集体读题,明确要求。

  (2)你认识这些图形吗?谁来说一说?

  (3)请学生量一量图中每个角的度数。

  (4)指名口答。

  (5)看看自己量的角的度数,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6.第13题。

  (1)出示队旗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2)请学生在小组里估计一下图中的三个角各有多少度?并把估计的结果填在书上表格里。

  (3)请学生用量角器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对不对,看看跟你估计的结果相差多少?

  三、完成思考题

  1.默读题目。

  2.自己先按要求画一画,再数一数,然后将自己的结果填在书上。

  3.指名口答。

  4.看表格,找一找规律?

  四、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五、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练习十三》教案2

  课题:练习十三第3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通过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完成下面的板书:

  锐角三角形:3个角都是锐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1个角是直角

  (按角分)钝角三角形:1个角是钝角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6~87页“练习十三”。

  1.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180-90-45=45

  解法二:90-45=45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和优化,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第5题。

  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懂得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对称轴上,并掌握对称轴的画法。

  先让学生独立操作,交流时教师强调对称轴的画法。

  3.第8题。

  课件出示习题中被遮住一部分的三个三角形。

  先让学生量一量露在外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提问:你能根据露在外面的角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小组交流讨论。

  组织汇报交流得出:第一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第二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个三角形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三、综合练习

  1.第9题。

  这道题是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通过操作和交流找出规律,分成的`两个三角形有两种情况:一是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二是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2.第11题。

  这道题是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四边形的内角和。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时,内角和是180,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四边形时,内角和是360。

  3.第13题。

  由于题目中没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具体有多长,因此需要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得出只能用20米作为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园的三条边长就是:10米、20米、20米。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进行解答。

  4.第14题。

  (1)让学生取出小棒摆一摆。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摆法。

  (3)全班交流。

  师提醒学生注意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要大于第三边,所以“3、3、8”这种情况不能摆成三角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教案3

  教学内容:

  第91---93页。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防范出现进位处理出错及加错位。

  2、学习用加法求合并两部分的应用题。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精神和合作意识,加强合作交流能力。

  4、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加强估算。

  教学重难点:进位处理,按位加,应用题的理解。

  教学准备:挂图、奖品。

  教学建议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根据学生好动特点,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意比较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无进位、进位刚满十、进位超十的三种情况,理解计算方法。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喜不喜欢到仙湖去玩呀?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仙湖玩,好不好呀?如果遇到了困难,你们怕不怕呀?如果有数学问题,你们能不能解决呀?

  多媒体:播放配乐的美丽的.仙湖景色。

  二、 应用拓展

  1、多媒体显示仙湖大门口,游人凭红星可免费进门。旁边有三棵树,如第一题,等号右边得数处各有一颗大红星。问:谁能取得红星进仙湖呀?(小组比赛进行,做对奖红星。做完后让学生思考、讨论,①同组三道题算式及结果的异同。②比较三组加数与得数变化的规律。

  ③第二组加数位置的不同之处。先小组内交流,

  熟悉方法,熟练计算。

  练习估算,

  总结常见出错类型,漏进位,多进位,加错位

  通过手势让学生加深理解并记忆把两部分合并要用加法。

  进一步认识按位加与是否进位。

  再全班反馈,说得好也奖红星)小结:同学们真厉害,都取到了大红星,第一关你们都顺利通过了。

  2、第2题:进了大门坐交通车,每组同学分别领号码是78-84的车票,四组同学分别上9、8、7、6号车,车票号码加车号,对了才可以上车。

  3、第3题,在仙湖里面小店里,搭配所买的东西。如风筝(算式)配两线轮(两得数),泡泡枪配两瓶泡泡水等。并要说出错误产生的原因。

  4、第4题。草地玩游戏,一个圈内原站有37人(举左手),再进去3人就站满了(举右手),一共可以站几人?(两手合起来)教师先示范,学生模仿,并用不同的情景进行练习,列算式。

  5、第5题。分小组进行游戏,完成后让学生比较上下两题算式、计算方法、结果各有什么区别,奖励回答好的学生。

  三、 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谁能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教学后记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防范出现进位处理出错及加错位。学习用加法求合并两部分的应用题。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精神和合作意识,加强合作交流能力。

  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加强估算。

【《练习十三》教案】相关文章:

练习的教案02-24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03-28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01-19

凑数练习教案04-19

整理与练习教案03-29

练习课教案03-29

《练习四》教案03-13

《整理与练习》教案09-21

练习九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