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利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利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及储蓄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理解储蓄的意义。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使学生明白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了解税率有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既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对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的解读顺利地解决问题,使得问题解决和概念理解相辅相成,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理解“利率”的含义。
(1)除了税收,人们把有结余又暂时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银行里,这也是支持国家建设的行为。你对储蓄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了解说一说)
(2)自学教材第11页内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
(3)结合实例理解信息。
①(实物投影出示存单的凭证)这里哪个是本金,哪个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这是20xx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什么?
③小结: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设计意图」虽然对于储蓄这件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在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很有必要。
4、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到期后,王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到期后王奶奶能取回的钱应该包括哪几部分?我们可以先算出什么?试着先算一算王奶奶能拿到多少利息。
②反馈交流。
预设1:5000×3%×2=300(元);
预设2:5000×3、75%=187、5(元);
预设3:5000×3、75%×2=375(元)。
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呢?
④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关?该如何计算?讨论得出如下关系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小结:存期不同,利率也不相同,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对应。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时还要考虑存款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自行计算利息,探讨利息的计算方法,在反馈中进行辨析答疑,从而得出利息的正确计算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会更巩固。
⑥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⑦口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王奶奶到期拿到的钱应该包括利息和本金两部分。
(2)尝试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0xx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解答。
②交流反馈。
重点对比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方法二:8000×(1+4、75%×5)=9900(元)
说说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3)教师:我们是如何计算利息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将例题及尝试练习略作调整,使得教学更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下面是张叔叔20xx年8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①要知道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得知道什么?(根据回答出示银行存款利率表)
②存期半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③集体交流反馈。
2、实际运用
在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压岁钱吗?如果把这些压岁钱存起来,你打算怎么存,到时会得到多少利息?你准备怎么使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用生活中的实例设计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把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选做):
(1)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2)了解家里的储蓄情况,了解我国最新的储蓄利率的信息。
「设计意图」课后调查,让课堂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成功之处:
1、明晰概念,理解概念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出现的概念比较多,例如: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这些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另外,对于拓展知识成数也要让学生认真理解,这个概念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必须要求掌握和理解的。
2、灵活掌握计算公式,正确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应纳税额、各种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本金、利息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掌握其中一个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就可想到另外两个除法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注重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关于如何根据不同的存款特点选择储蓄。例如练习二十三中第7题:在学生独立设计不同的储蓄方案后,没有让学生评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利与弊,教给学生简单的生活知识。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
再教设计:
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利率》教案2
活动内容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29页实践活动“调查利率,计算利息”,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活动目的:
1、结合百分数的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储蓄知识,认识储蓄的重要意义。
活动准备:
1、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
2、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
3、结合自已所调查的,总结收获、提出质疑。
4、每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通过预习,交流收获
1、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收获?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2、出示整存整取,国债年利率。(结合学生回答出示)
二、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出示例题:
小东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币,请大家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相差多少元?
(1) 估算
师:先请同学们猜一猜,买哪一种收益大呢?为什么?
(2) 论证
师: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究竟是哪种收益大?
(3)交流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种收益大?大多少?
整存整取 5000×2.54%×3×80%=302.4(元)
国 债 5000×2.54%×3=2348(元)
348-302.4=45.6(元)
(4)讨论
师:相对来说,国债的利益比较大,请同学们说说国债和整存整取各自有什么优点?
2、出示情境题
王刚的爸爸说:“我在国外辛辛苦苦地挣到了20000元,现在这笔钱该用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四人一组帮五刚的爸爸设计一个方案,小学数学教案《调查利率,计算利息》。
(1) 小组合作,讨论方案
(2) 小组交流,共同探讨
师:小组内选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帮王刚的爸爸设计了什么方案?
(3) 选择方案,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作为王刚的爸爸,你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议一议
(1) 联系实际,说出想法
师:如果作为你自已有1000元,根据你及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2) 小结:我们实际存钱时,不一定看收益,哪一种适合就选哪种,即标准不同,选择也不同。
2、问一问
(1) 联系实际,提出质疑。
师:在生活中,存钱取钱时,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你家遇到过什么特殊情况?或者,你有什么新问题?
(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你知道怎么办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总结本课
师: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设想:
本次活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大众数学”思想。
为了体现活动的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调查利率,计算利息”这个主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上网或阅读书刊)查找资料,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
2、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大量搜集的材料、数据,得到了展现,形成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设计方案中,小组的合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动手又动脑,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求知、探索、自主发展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其次,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将数学知识溶入社会这个大课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学生质疑,引起全地班的交流及各抒己见的争论、辩解,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思维,使得整节课兴趣盎然。
《利率》教案3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折扣和纳税之后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本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和纳税这两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2、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障碍点应该在于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
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2、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过程:
一、课内交流、探究
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创设情景、体验储蓄
1、创设情景
2、体验储蓄。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4)保管好存折或存单。
师:储蓄完成以后,银行要给我们一个存单或存折,我们要牢记密码,妥善保管好存单或存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交流讨论,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知识,如果告诉你两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够求出张大爷储蓄到期时能获得多少利息吗?(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汇报情况)
2、学习利息税知识。
师:大家都算出了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张大爷他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这些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99页最下面的一句话:“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就是银行多给的那部分钱的5%要上交给国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师:储蓄到期时,张大爷实际领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师总结利息的利息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练习(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
(1)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个人汇报
四、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9题。
《利率》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等过程,让学生
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结合百分率的知识,运用调查、观察、讨论、分析数量关系等方式,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设计理念:本课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结合百分率的知识,通过策划理财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从小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1. 提问:你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课前布置同学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家中暂时用不到的钱怎么处理的)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积余下来的钱存到银行里吗?(明确:人们把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这叫做存款或者储蓄。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2. 关于储蓄方面地知识你还了解多少?(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信息)
根据学生交流地情况摘其要点板书:
利息 本金 利率
多媒体出示告诉你: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了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出示利率表。(略,同书上第5页利率表)
师:你从这张利率表上能获得哪些信息?说说年利率2.52%的`含义。你认为利息与什么有关?怎样求利息?(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读题后明确,二年期的利率应该就是表格中对应的二年存期的利率,不是一年期的利率2。
师:要求利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列式求利息吗?(试着做一做,集体订正)
2.教学试一试
(1)亮亮实际能拿到这么多利息吗?为什么?(请了解利息税的同学解释)
教师再说明:这里求得的利息是税前利息,也叫应得利息。但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从1999年11月开始,储蓄所得的利息应缴纳20%的利息税,由储蓄机构代扣。税前利息中扣掉利息税后余下的部分即是自己实际得到的利息,即税后利息,也叫实得利息。购买国家债券、教育储蓄不缴纳利息税。
这里的20%是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税后利息呢?可以先算什么?用计算器计算亮亮实得利息是多少元?(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小结:一般我们从银行取出来的都是税后利息,所以在多数计算中最后要将利息税减掉。
(3)引申:如果问题问亮亮到期一共可取出多少元?这里的一共是什么意思,包含哪些内容。(明确可取出多少元:本金+税后利息)
这个问题由你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应得利息怎样求?实得利息怎样求?(学生列式解答)
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实得利息是应得利息的百分之几?(组织学生讨论)
2.做练习二的第5题。
提醒学生教育储蓄不需缴纳营业税。这里的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3.理财我能行
谈话:你们对家中的存款情况了解多少?能说给大家听听吗?当然该保密的就不要说了。(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题目(同时出示利率表)
(1)张明家有5000元计划存入银行三年,张明的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还是存定期一年,然后连本带息再转存合算呢?(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你有1000元,根据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请你设计一个理财方案。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意识地养成勤俭节约,计划消费的习惯,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其价值。
五、布置作业(两道实践题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银行去储蓄,从实践中认识储蓄)
1.到银行存压岁钱;
2.找一份存折或存单,看懂上面的每一栏,并从上面找到本金、利率、时间,能计算到期后这份存折(存单)一共可取出多少元?
《利率》教案5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色。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基于以上理论,上课伊始,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有关储蓄知识的讨论中,使学生在初步了解储蓄好处的同时,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2.从已有经验出发,完善知识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逐步理解相关知识的含义,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3.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在本节教学中,引导学生先结合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利率问题的解法,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利率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过年吧,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得到不少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是谁在保管着呢?(学生说压岁钱自己花了一小部分,其余的都是妈妈在保管或者存入银行了。引导学生想到储蓄比较安全,并且能够得到利息)
2.导入新课。
储蓄的方法很好,不过,同学们,你们了解储蓄吗?关于储蓄有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11页,让我们了解一下储蓄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地引入今天的新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有关储蓄知识的热情。
⊙学习探索
1.自学谈收获。
(1)仔细读一读教材11页关于储蓄这部分的`内容。
(2)说一说,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
(学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回答: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加储蓄的人可以使钱更加安全,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3)关于储蓄方面的知识,你还了解多少?
(全班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介绍)
明确:
①什么是利息?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②什么是本金?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③什么是利率?
单位时间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
④怎样计算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常见的储蓄方式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2.用储蓄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4。
【《利率》教案】相关文章:
《利率》教案5篇04-07
《利率》教案15篇04-06
《利率》教案14篇04-05
《利率》教案(14篇)04-05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04-05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7篇04-05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通用14篇)03-04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