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螃蟹波尔卡教案

螃蟹波尔卡教案

时间:2022-04-20 16:54:2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螃蟹波尔卡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螃蟹波尔卡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螃蟹波尔卡教案

螃蟹波尔卡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运用图谱以及肢体动作等,区分A段B段音乐的不同性质。

  2、通过肢体动作的创编,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动作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图谱、CD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你有没有吃过大螃蟹呀?螃蟹长什么样?

  身体圆圆的,有四只脚,一对大钳子。(教师可以即兴画一只螃蟹)

  你能用手来做一只螃蟹吗?(手部动作的创意)

  二、倾听音乐(结合图谱)

  (1)出示图谱:“请你边听音乐,边看图谱,看看螃蟹在干吗?”

  (2)结合图谱,初步感受音乐。

  教师指着图谱,倾听乐曲AB两段(不要都听完,听两段即可)。

  提问:螃蟹在干嘛?(A段:排队走路,B段:吹泡泡比赛)

  三、肢体律动。

  (1)动作的创编。

  螃蟹怎么走路?用手部的动作模拟螃蟹走路。拟声词:“格矶”(一拍一下),一定要突出拍子,手部指关节要用力。

  螃蟹怎么吹泡泡?是一个还是一串?幼儿自主想象吹出一串泡泡的动作。

  (2)倾听音乐,跟老师做肢体动作:ABABABAB

  A:螃蟹走(手的动作,表现拍子,乐句)

  B:螃蟹吹泡泡(手的动作,一个乐句吹出一串泡泡)

  (3)创编吹泡泡动作。

  我吹出了一串漂亮的泡泡,你能不能也吹出一串不一样的泡泡?

  A:螃蟹走(集体做一致的.动作)

  B:螃蟹吹泡泡(用孩子的创编的动作或者留一个乐段让孩子即兴创编动作)

  (4)创编螃蟹走的动作。

  刚刚我们用手做了一只小螃蟹,还能用身体做一只大螃蟹吗?

  大螃蟹怎么走路?(孩子要站着做动作,注意引导孩子,螃蟹是横着走的,走动时候,钳子可以有各种舞动方式,朝上、朝下……合拢、分开……)

  听音乐集体站着做动作。

  A段:幼儿创编螃蟹走的动作。(围着圈,朝一个方向,横着走,但是每个乐段中,钳子的舞动动作可以不同)

  B段:跟老师一起做吹大泡泡的动作。(按乐句吹大泡泡,第8拍的时候拍破)

  (5)集体舞:我们一起来吹一个泡泡。

  所有孩子围成圈。演练吹大泡泡,小泡泡。如小泡泡小碎步往内聚拢,第八拍的时候跺一下脚表示破了。吹大泡泡则往后退。

  跟音乐做动作。

  A段:第一次音乐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动作,第二次音乐可以让孩子轮流进行即兴创编(一个乐段换一个孩子带领做动作)。

  B段:在老师的带领下所有的幼儿手拉手,按乐句吹大泡泡,小泡泡(也就是大圆和小圆,往内聚拢和向后散开,要提醒大家,不能拥挤,不能摔地上,否则泡泡吹不起来的。)

  四、活动结束。

螃蟹波尔卡教案2

  设计意图:

  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是参与的主体,因此选择适合幼儿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音乐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小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不强,对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都上停留在音乐的表面,要深入其内部,听辩音乐中有趣的变化,有待于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培养。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奥地利音乐作品《螃蟹波尔卡》。

  该作品基本为AB结构。A段明朗顿挫富有节奏感,B段的节奏欢快流畅,乐曲ABABABAB回旋,富有童趣别具特色。因此,在目标的设计上力求做到两点:

  (一)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二)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

  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三种策略来达成目标:

  (一)视听结合策略:诱发幼儿喜欢小螃蟹的形象,进而喜欢螃蟹波尔卡这首乐曲。建立螃蟹形象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食堂应结合包括课件与音乐的.结合,图谱与音乐的结合。

  (二)肢体参与策略:这个策略主要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问题。但这不仅仅是认知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乐于用肢体区表达音乐形象,提升幼儿喜欢音乐作品的情感。

  (三)游戏策略:一方面保持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孩子们对音乐形象、音乐作品以及参与其中乐意表达的情绪推向高潮,这也是一种积极地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2.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基本情况;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主题:

  1.教师引出话题:在池塘里生活这一群小螃蟹,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及时幼儿共同倾听乐曲第一遍。

  ①幼儿和老师共同欣赏课件一遍。

  ②幼儿和教师交流欣赏后的感觉。

  2.教师幼儿共同倾听乐曲二遍。

  ①教师幼儿交流:小朋友觉得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教师幼儿交流听了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动作匹配--感受乐曲

  1.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视听结合,分段欣赏乐曲。

  2.感受A段:教师播放乐曲的A段。

  ①教师提问:小螃蟹们是怎么跳舞的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A段,幼儿用动作表达小螃蟹的跳舞,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小螃蟹的动作。

  2.感受B段:教师播放乐曲的B段。

  ①教师提问:现在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B段,教师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小螃蟹吹泡泡。

  ③重点引导幼儿把握最后一拍,先引导幼儿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再引导幼儿配合着吹泡泡的动作,心里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最后让幼儿听乐句进行表达B段乐句。

  3.完整感受AB段乐曲:教师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用动作进行表达乐曲。

  三、游戏匹配--表达乐曲

  1.教师撤回节奏图谱,利用游戏提升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与表达。

  ①教师提问:螃蟹妈妈来数一数,小螃蟹都回来了吗?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螃蟹妈妈带小螃蟹做一个圆圈游戏,妈妈点到的小螃蟹跟着妈妈……妈妈和小螃蟹再见,小螃蟹就回家。教师在A段第一个乐句按着节拍一一点数幼儿围成圆圈,第二个乐曲围成圆圈;在B段以大圆圈和小圆圈收放的方式,表达B段的乐句,并在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以拍手的动作表达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拍(即泡泡破了),引导幼儿重点感受B段的最后一个节拍。

  ②教师带着幼儿合着节拍,做圆圈游戏2遍。

  2.互动游戏

  教师语言引导:请上小螃蟹的大朋友(客人老师)一起做圆圈游戏,教师AB音乐结构循环三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