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音乐教育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教育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教育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掌握节奏×× ×× | ×× ×||感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稳定的节拍。
2、 掌握儿歌《苹果树》,进行动作模仿和简单的角色扮演。
3、结合打击乐器,学会演奏简单的打击乐。
二、活动准备:
儿歌《苹果树》 双响筒和三角铁
三、活动过程:
(一)趣念儿歌,唤起幼儿兴趣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念到“小猴爬上苹果树”时双手做小猴向上爬的样子,一直到头顶上。“所有苹果吞下肚”时两手作抱状,并伴随一声响亮的饱嗝,“苹果布丁苹果派,什么水果你最爱”时,用手指逐个点幼儿,最后指到哪个幼儿,就让他说出他最喜欢的水果,然后继续念儿歌,只不过儿歌中的水果则变成幼儿所说的水果。)
(二)让幼儿倾听儿歌,激发参与感受节奏:
1、老师念一句儿歌,幼儿用手拍一句节奏,儿歌共四句,每句的节奏都是×× ×× | ×× ×|的节奏。
2、让幼儿用手拍出八分音符的节奏,而在四分音符时用拍腿来表现,也就是每句儿歌的最后一个音用拍腿来表现。
3、完整地边念边把儿歌的节奏打出。
(三)节奏训练,互动反馈
1、教师写出×× ×× | ×× ×|的节奏型,让幼儿尝试打出节奏。
2、引导幼儿找出所打节奏与刚才儿歌的联系,同时完整地把节奏打出。
3、教师可以用口型来表现儿歌的内容,而幼儿在心里念儿歌,把注意力集中在打节奏上。
(四)尝试用双响筒和三角铁合作演奏节奏
1、讲解双响筒和三角铁的'演奏方法,让幼儿区别,并自行尝试。
2、出示节奏演奏图片,教师进行示范演奏。
3、让幼儿分组,一组使用双响筒,一组使用三角铁进行演奏,教师在一旁边念儿歌边进行指导。
4、每个组选出一个做的比较好的小朋友在前面带领自己组的小朋友完整演奏×× ×× | ×× ×|的节奏型。
(五)展示激励
1、小朋友们一起上台结合儿歌用双响筒或三角铁展示表演节奏型。
2、教师适时点拨表演、点评态度, 激励小朋友大胆表现。
音乐教育教案2
活动名称:
会跳舞的小柿子
活动目标:
(1)乐于想象不同动物的造型,体验游戏的乐趣;
(2)能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做相应律动动作。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圈上反向追跑
材料准备
A式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安排角色及角色动作创编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我们摘的小柿子都会跳舞。他们可厉害了,他们跟谁一起跳舞,就能学会谁的样子”。(备注:老师可以举例说,跟小兔子一起跳舞,就竖起耳朵。)
二、展开
1、教师展示一遍。(备注:一共八个八拍。前四个八拍是固定不变的,后四个八拍根据不同动物或人的造型改变不同动作)。
2、请幼儿思考动物或人的'造型,并大胆想象动作,将其加进律动中。(备注:教师可根据幼儿提供的动作造型,重复四到五遍律动)。
师:某小朋友想和小猫一起跳舞,那我们现在来学学小猫。
3、游戏环节:教师将结尾处加一个大锤捶下的动作,并与幼儿讨论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刚才跳完舞,你们有没有看见老师做什么了?…对了,有一个大锤子捶了下来。原来,这个大锤子是来把小柿子捶成柿饼的,我们这些小柿子可不想被捶成柿饼,那样我们就不能开心地跳舞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要营救我们的好朋友。
(备注:游戏规则:在律动结尾处锤音响后,教师先作锤子向任意一个幼儿做敲打的动作,这时被“打”到的幼儿便任意做一个被打扁的动作,然后,该幼儿左右两边的两名幼儿迅速反向跑,先回到原位的幼儿则成功营救第一位幼儿,后回到原位的幼儿则在下一次律动中作为锤子)
三、结束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音乐教育教案3
音乐材料主要是指“曲、词”。音乐的节奏、强弱等存在着量的差异。而音乐的乐曲中蕴含着一定的包含关系。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它们之间是从属关系,即每一首完整的音乐与乐段、乐句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包含关系。音乐中的节奏让幼儿感受到一种时间量的关系,如"1"拍1/2拍。有些歌曲的的歌词也蕴含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如:歌曲《苹果》歌词为:“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苹果,多吃苹果身体好。”其中就蕴含了“1”和“许多”的关系。
歌曲《大皮球》歌词为:“大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我的皮球接住了”,其中就蕴含了“轻—低”、“重—高”的对应关系以及“轻、重”、“高、低”等量的关系。歌曲《十个小矮人》则比较好地体现了数的实际意义和数的顺序关系。诸如此类的歌曲,在引导幼儿玩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更加直观地引导幼儿体验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
2.通过音乐游戏帮助幼儿感受数学关系。
有些音乐材料本身就蕴含了较为明显的数学关系,如上面所举到的'一些例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幼儿感受到一定的数学关系。如:《找朋友》这首歌曲很简单,可以反复唱很多遍,幼儿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每唱一遍就交换一次朋友,这样就能充分体现一一对应关系、互换的关系。
再如:《逛公园》和《拔萝卜》音乐游戏中都存在着按高矮差异排序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按照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的顺序分配角色,或者引导幼儿在组合玩游戏的过程中兼顾到按一定顺序排序的因素,这样能充分体现互逆关系。韵律活动中队形的变化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守恒关系。如:韵律活动中需要队伍从圆形变成方形,幼儿的站立位置变化了,也许空间变小了,但是幼儿的总人数是不变的。另外,韵律活动中幼儿的站位等也充分体现了空间关系。
在音乐教育中,可以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体验数学关系。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对数学关系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充分利用音乐教育中显性的数学因素,充分挖掘出音乐教育中隐性的数学因素,借助于外在的表现形式:如音乐游戏、律动、打击乐等方式,将其有机地融进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化抽象的数学关系为具体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在生动、活泼、感兴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关系,实现音乐教育与数学教育的有机融合,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音乐教育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感知《懒惰虫》这首歌曲中的节奏
2.乐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3.能跟着身体的节奏歌唱《懒惰虫》
二、教学活动
1.导入:用已经学过的《咚咚锵》作为律动,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歌唱并做动作,这样能够迅速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律动完了,就进入主题。教师:“今天啊,老师请来了一只大虫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只大虫子长什么样啊?大虫子说正哭着说,它的眼睛痛,肚子痛,它的全身都在痛,它的哪里还在痛啊?头,鼻子,耳朵,嘴巴,脖子,肩膀,腰,屁股,腿,手脚……它的全身都是痛。”
教师:“为什么它全身都在痛啊?是因为它太懒惰了,不爱运动,总是坐在凳子上,也不起来做游戏。”
2.教师通过激发好奇心,引入歌曲和节奏动作的`教学。
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这只懒惰虫长什么样子啊?老师给你们模仿一下。”教师唱《懒惰虫》并做节奏动作,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节奏,知道身体的一个个动作可以表现歌曲中的节奏。幼儿看教师多次表演后,能主动站起来模仿教师。
3.做游戏,学唱歌与能做节奏动作。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把懒惰虫子请出来,让它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刚才说,还有头痛,所以你来做我们懒惰虫的头,好吧?你现在是头宝宝”把第一个小朋友请出来做游戏,“现在,大虫子的头出来,就是我们这个头宝宝,他排在第一个,还有眼睛宝宝,鼻子宝宝……都快出来吧”依次把幼儿请上来做游戏。“我们一起让懒惰虫动起来,这样它就不会全身都痛了”,幼儿扮演大虫子,教师指导幼儿的动作,多次游戏后,幼儿能学会歌曲的节奏和动作。
4.结束游戏,慢慢地调节速度,声音和速度都变弱变慢。“懒惰虫和我们做游戏,带给小朋友们好听的歌曲,它现在已经不懒惰了,我们谢谢它并请它回到小凳子上吧。我们先和头宝宝说再见,再见……”,依次把幼儿请到座位上,结束教学活动。
三、活动评价
教学活动中,幼儿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主动自愿地参加游戏。
音乐教育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感受音乐节奏等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入领会歌曲情感,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领会歌曲情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三、 教法、学法
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以启发、点拨、引导为主,辅以示范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讲解法:介绍歌曲作者和创作背景。
示范法:用自己的演唱来表现音乐,来感染学生。
多媒体辅助法:展示以体现歌曲内涵为主题的图片、诗词,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还有: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 自己选择 编排哈)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方法的选择 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演唱的技巧。
尝试法:指导学生自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 板书设计
自己编了 一般就写下教课标题或者下面的小标题 比如 我喜欢大海啊 故乡在大海啊故乡外面画个心形框起
五、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多媒体教学课 所采用的`的教具有 钢琴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等
(1)、 导入 (5分钟)
一般采用情景的方式导入(欣赏形式的课程多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导入) 也可以采用复习上节所学的方式导入自己编入一段 课程导入词 (根据课程)
(2)、 新课(20分钟)
(如果是欣赏性质的课程 新课设计多采用多听 让学生多讨论 小组讨论啊 教师引导提问 学生多听 多想 多回答 然后再总结的方式去设计 目的 一个要让学生 了解 体会到歌曲情感)
比如 1、讲解歌曲时代背景
2、讲解歌曲作者
3、学生初次聆听 体会歌曲情感
4、学生再次聆听 感受歌曲旋律情感走向 画出歌曲旋律线
(小组合作方式进行)
5、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带着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次深入聆听歌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果是教学新歌之类的课程 新课设计还是以学生为主导 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新课教学)
比如
1、聆听歌曲
2、讲解歌曲节奏 强弱规律 重难点不好唱的地方
3、设计发声练习曲 (可以板书到黑板上)
4、学唱歌曲 示范演奏 教唱 跟琴学唱 跟录音学唱 分小组讨论歌曲情感 找同学示范唱 抽唱
5、互动环节划出2 3 4拍子 适合歌曲的指挥手势图,教同学指挥,抽同学演唱,抽同学指挥 这样全班互动下
(3)、 课堂小结 (5分钟)
自己总结整个课堂教学 再次阐述歌曲 旋律 作者 情感等 肯定下学生
(4)、 课后作业
同学们将自己所学歌曲演唱展示给自己的父母或者亲戚朋友下去聆听与本课作者有关的歌曲 体验歌曲表达什么情感
六、 教学反思
(空在那儿 这个学生学习了这课后 存在的问题的反思 不用写 空着就行)
在教案中体现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辅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四多“多听 多想 多体会 多创作”等方式深入了解歌曲情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重视整个的创作过程,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性是本节课的宗旨。
音乐教育教案6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转 载 于:wWw.HnnsCY.cOM :幼儿园音乐教育教案)案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摘自百度百科]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师课堂全套教案,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
教育原理对小朋友进行的潜能开发课程。其中包括:音乐聆听游戏、音乐语言游戏、音乐节奏快车、音乐小舞曲、音乐热身游戏、音乐歌唱游戏、乐器玩玩看、音乐律动游戏、音乐回声游戏等众多奥尔夫音乐经典内容。幼师们再也不用担心如何去上奥尔夫课了。
教案具体活动样本如下:
小班音乐活动一 《粉刷匠》
? 老师接待工作:
课前两分钟接待小朋友进入活动室,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及家长。配课教师负责接待,主课教师引导小朋友进入活动室做准备活动。 ? 音乐活动环节:
一.音乐活动名称:《粉刷匠》
二.音乐教学目标:
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三.音乐教学重点:
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四.音乐教具准备:
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再见歌》
2.乐器:节奏棒
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
五.音乐教学内容:
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
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
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
B.音乐聆听游戏(10分)
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应 例如:(老师)×× ××│×× ×(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
贝贝 贝贝 在哪里?
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例如:(老师)唱:1 23 4︱5-︱5 43 2︱1-‖
小朋友们 好小朋友们 好
(小朋友)唱:1 23 4︱5-︱5 43 2︱1-‖
老 师好老 师好
3.听《粉刷匠》伴奏音乐
①师:老师的手真灵巧,喜欢跟着音乐跳。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手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手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手有节奏的做动作
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手的动作
④老师鼓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
附手的律动:
第一个乐句:胸前拍手
第二个乐句:前平举左右晃手
第三个乐句:前平举双手交替上下做刷墙动作
第四个乐句:伸出食指,双手分别交替点自己的鼻子
C.音乐语言游戏(10分)
1.猜谜语:
①师:喜欢猜谜吗?我说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手)
②师: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2.能干的小手:
①师: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
(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
②师:小朋友真聪明,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3.音乐语词节奏
①师: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动听的儿歌,你们仔细听(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语词节奏型)×× ××│×× ×│×× ××│×-‖
②老师说一句,小朋友模仿说一句(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③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乐语词
D.音乐节奏快车(20分)
1.动作节奏配音
(教师用旧报纸折成刷子在墙壁上做粉刷的'动作)
①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粉刷房子时的动作请你们给我的刷子配上声音,先瞧瞧Ⅹ老师(配班)是怎么给我的刷子配声音的?(刷的长,配上唰-的节奏;刷的短,配上唰的;总的节奏型: ×× ××│×× ×│×× ××│×-‖)
唰唰 唰唰 唰唰 唰 唰唰 唰唰唰
②请小朋友一起给我的刷子配上更好听的声音(还可以用嚓、沙沙替换)
③老师给粉刷时配上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和老师边手做粉刷地面动作边跟唱歌词(双跪坐,双手随音乐节拍前后刷动)
2.老师介绍乐器节奏棒,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
3.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节奏棒为音乐配上好听的伴奏(重复2遍) E.音乐小舞曲(10分)
1.音乐律动表演(重复4遍)
第一个乐句:双手伸直于胸前做上下交替粉刷动作
第二个乐句:双手叉腰,双肩做上下耸动动作
第三个乐句:双手叉腰,屁股左右扭动动作
第四个乐句:双手并拢,手心朝向脸部,做画圆式动作;最后双手于胸前摊开(变呀变了样时)
2.身体不同部位创编粉刷律动
①师:“小朋友,你们用什么粉刷啊?”(手)
“大家想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部位粉刷呢?(胳膊、肩膀、后背、腿等)我们跟着粉刷音乐都试一试吧!“
②小朋友模仿老师分别随音乐做不同部位粉刷的动作
F.爱的叮咛(4分):老师表扬每位小朋友的表现,并亲手为小朋友贴上代表荣誉的
彩色贴纸
G.再见歌(1分):
1.音乐中老师和大家一起唱再见歌.
2..送园环节:两位老师面带微笑向每位家长和小朋友说再见
六.帮帮宝提示:
1.音乐语言游戏环节老师要求小朋友一定要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2.节奏棒敲奏时注意节奏棒的演奏方法,避免伤害幼儿
音乐教育教案7
第一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3、学习和遵守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第一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歌舞的产生
2、音乐对人的性格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3、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为幼儿完善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4、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幼儿对自我、他人和自然环境的基本认识和体验,初步学会通过音乐舞蹈的审美手段对这些认识的体验进行表达、交流和分享,进而逐步学会认识人生、把握人生,养成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二、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殊性
1、审美性
2、整体性
①学习对象的整体性
②学习氛围的整体性
3、游戏性
①内容中的游戏性
②形式中的游戏性
③方法中的游戏性
4、综合性
①形式上的综合性
②过程上的综合性
③目的上的综合性
5、技能性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1、实践原则
2、和谐原则
3、低耗高效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小结
本章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并从音乐教育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两个角度出发,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性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 幼儿园的歌唱教学
教学目的:
1、了解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习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怎样选择教学内容和材料。
3、培养学生用有趣的方式和幼儿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在歌唱教学中培养
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用有趣的方式和幼儿共享歌唱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嗓音的艺术表现力
1、共鸣位置与的美好音色
① 教师和同伴的正确榜样——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
② 轻声入手和有控制地进行情感表达
③ 从较高音区开始逐渐向下唱
2、吐字、吐字、气息与歌唱的情感表达
① 咬字、吐字的情感表达
② 气息与情感表达
③ 咬字、吐字、气息与情感表达
二、 第二节歌唱活动的教学内容
1、歌曲
2、歌唱的'表演形式
3、歌唱的简单知识技能
4、嗓音保护的知识技能
三、 第三节歌唱活动材料的选择
1、歌词的选择
① 内容与文字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
② 歌词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益
③ 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合用动作表现
2、曲调的选择
① 音域较狭窄
② 节奏较简单
③ 旋律较平稳
④ 结构较短小工整
⑤ 词曲关系较单纯
3、歌曲的总体选择
教师在选择歌曲时,应注意接受性、教育性下、内容、形式、风格、丰富性、多样性,并且注意多选择我国具有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同时兼顾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作品。
第2课时
一、 第四节新歌教学导入
1、从动作开始的设计
① 教师提出并直接展示一种或一套简单有趣的动作或动作游戏,在幼儿对
教师提供的动作进行模仿或者游戏的时候,老师开始演唱或者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
②教师提出某种形象或活动,邀请并指导幼儿用自己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表现。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对创编好的成套动作进行模仿或练习时,教师同时开始演唱或者播放新歌,为幼儿的活动伴唱。
2、从歌词创编开始的设计
①教师直接提供新歌的第一段歌词,并用边演唱边做动作表演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 ,记忆“歌词的表述结构”。然后紧接着邀请幼儿创造性地提出另外的新形象,由教师将幼儿提出的新形象填入歌曲“替换”掉原歌词中的相应部分并演唱出来。如此反复,逐步邀请幼儿尝试进行新词的直接填唱。
②教师提供某种情境,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述这种情境,然后紧接着再由教师将幼儿提出的语言组织成歌词并演唱出来。
3、从情境表演开始的设计
① 教师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全部的歌词内容
② 教师邀请本班或其他班级的个别幼儿事先准备好表演,或教师临时邀请个别幼儿配合教师进行表演。该表演象征性地表述全部歌词内容或只是提示了歌词的主要内容。
4、从故事讲述开始的设计
①教师讲故事时,需要经常使用对话的方式而不是独白的方式,以更好地调动幼儿倾听和理解的积极性。
②教师与幼儿一起讲故事,激励幼儿仔细观察,调动幼儿原有经验帮助理解。
5、从歌词朗诵开始的设计
6、从游戏开始的设计
7、从填充式参与开始的设计
8、从副歌开始的设计
9、从无意义章节玩唱开始的设计
①这种处理可以为较小年龄幼儿设计,作为歌曲学习的导入步骤把这个程序安排在幼儿第一次接触新歌的时候。
②这种处理也可以为较大年龄的幼儿设计,作为对歌曲新的表演处理,可以把这个程序安排在比较靠后的部位。
10、 从直观形象开始的设计
① 突出顺序法
② 突出重点法
③ 突出关系法
④ 突出结构法
⑤ 突出情节法
a) 第五节歌唱活动和游戏的结合
1、从开始处进入的游戏
2、从中间处插入的游戏
3、在结束处插入的游戏
4、贯穿始终的游戏
三、第六节创造性歌唱教学
1、创编新歌词
① 一般教学步骤(学习范例2-20;21)
② 一般注意事项(分大、中、小班)
2、创编表演动作
① 一般教学步骤(学习范例2——22;23)
② 一般注意事项(分大、中、小班)
3、处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
① 教师提供的“感知体验处理模样”的活动在前,引导幼儿进行“榜样经
验迁移”的活动在后。
② 教师应尽量参幼儿的各种独特处理作出积极的,建设
4、即兴歌唱说话
① 近似旋律的歌唱
② 同音歌唱
③ 模音歌唱
④ 转换词曲
⑤ 即兴歌唱
四、总结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斩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从幼儿歌唱时的发声方式入手,阐述了幼儿园歌唱教学中怎样发展幼儿嗓音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怎样选择教学内容和材料,并得用实际教学案例对于新歌教学的十种导入方法进行说明。
第三章 幼儿园的韵律活动
教学目的:
学习韵律活动的主要教学内容,掌握从动作、音乐、道具三个方面来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及在律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挖掘集体舞的教育价值。
教学重、难点:
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第一节怎样发展幼儿身体的艺术表现力
1、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①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②选择安排循序渐进的动作学习序列
③从较慢的开始,采用幼儿最舒适的进度逐步加快速度
④从幼儿的自然动作开始过渡
⑤不适宜分解学习的动作可以采用“拖”的方法
2、发展动作的随乐性
①让幼儿有机会自己边唱边做动作
②教师自己哼唱或弹奏曲调跟随伴和幼儿的动作过程
③让幼儿有较多机会跟随比较熟悉的音乐做动作
④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动作如何与音乐的情绪、风格
结构相协调
⑤动作组合应该是简单多重复且有整体美感的
3、发展动作的表现性
①让幼儿有机会观察更多由幼儿和教师提供的动作表现范例
②让幼儿有机会在同伴和教师的态度和行动鼓励下,观察和用动作模仿各种真实的、运动着的事物。
③让幼儿有机会在美术、文学作品的激发下进行动作表现
二、第二节韵律活动教学的内容
1、韵律动作及其组合
①韵律动作
一般韵律动作可分为: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
②韵律动作组合
韵律动作组合一般可分为:身体节奏动作组合、律动模仿动作组合、表演舞、集体舞、自娱舞等
2、韵律活动类型和表演形式
①韵律活动类型
②韵律活动表演形式
3、韵律活动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①掌握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②变化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③组织动作的知识和技能
④使用道具的知识和技能
4、韵律活动的常规
①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②活动进行的常规
第2课时
一、第三节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
1、动作
①动作的类别: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
②动作的难度
幼儿动作发展主要有三条规律:从在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2、音乐
①节奏清晰、结构工整
②旋律优美、形象鲜明
3、道具(选择具有以下特点)
①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扩大动作的表现力,但又不会妨碍幼儿做动作或移动,不会使幼儿因过度兴奋而游离于活动之处又不存在潜在的人身伤害的危险。
②能增强幼儿的美感,引发各丰富幼儿的想象、联想。
③不宜在经济或者教师的精力上做过多的投入,尽量使用周围的物品甚至废旧的物品,让幼儿自已决定怎样利用它们来进行舞蹈表演,会有利于幼儿的审美敏感性,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第四节韵律活动教学的导入
1、从观察开如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1)
2、从回忆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2)
3、从基本动作复习或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3)
4、从队形复习或队形新授开始的活动设计(学习范例3-4)
音乐教育教案8
一、 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欣赏"摇篮曲",这首歌曲有三段,这是一首东北民歌,曲调优美,节奏缓慢,歌曲有三段歌词其中渗透着妈妈对宝宝的无限疼爱和殷切希望,音乐教案-音乐欣赏。教材所含的知识点是:摇篮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色彩。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能完全较为正确的来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及节奏特点。因此只有掌握了摇篮曲具有的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才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为教学地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准备。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音乐教学的意义中所提到的: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的意义决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它同时也要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力,陶冶幼儿的情感、品格,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2、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想象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3、引导幼儿了解摇篮曲的性质特点,知道这是一首东北民歌,启发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制订的依据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是通过各种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等而塑造出来的。而音乐又是一门时间艺术,是在时间中流动的,稍不注意就会流失过去,作为歌曲的欣赏幼儿可以借助于歌词来理解歌曲内容。大班幼儿注意力的发展比较好,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只有聚精会神地倾听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才能使幼儿与歌曲产生共鸣。
教学中的难点是: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情感体验与联想。难点制定的依据是: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幼儿的认知程度具有感性大大超过理性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情感体验及联想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对幼儿来说及具挑战性,就象一个跳一跳就够得到的果实,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启发联想法和情绪感染法进行教学。
第一种欣赏法,这是音乐欣赏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在欣赏法中又分为完整欣赏和分段欣赏两个层次。整首欣赏,其目的就是保持作品的完整不割裂,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的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摇篮曲的性质。因此教学中的第一遍欣赏是完整欣赏,给幼儿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再分段欣赏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再完整欣赏,这是幼儿对摇篮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赏析。在运用欣赏法时为幼儿创设安静温馨、有利于倾听的教学环境,借助于动感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声情并茂的的演唱。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幼儿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有充分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美好情感。
第二种启发联想法,音乐是表现人们的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在美的享受中能使听众产生联想与想象。这首摇篮曲表现出的优美、温柔的情绪,妈妈对宝宝无限的疼爱与期望都会引发起幼儿的联想,幼儿教案《音乐教案-音乐欣赏》。比如在完整欣赏后启发幼儿:"你想想妈妈在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启发幼儿联想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从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爱妈妈的情感。在引导幼儿开展联想时我注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语言和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第三种情绪感染法,因为音乐是一种表情的艺术,很容易使幼儿受到情绪的感染,它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在活动中除了欣赏录音外,我特别注重让幼儿欣赏我的演唱,因为通过声情并茂,面带微笑的演唱,和幼儿面对面能将歌曲柔美的情感和妈妈对宝宝的爱传递给每个幼儿,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在孩子安静欣赏录音时,我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幼儿,用轻柔的动作适时给予提示,与幼儿之间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音乐是时间艺术,要想获得良好的音乐欣赏效果,注意力集中是先决条件,只有认真地去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帮助:1、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活动中特别注意了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比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夜空"为背景,运用大型软积木搭出颜色鲜艳的'房子、花朵、月亮船,引导幼儿在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没有任何压力的去欣赏。2、在重复倾听的时候,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妈妈在摇篮曲中唱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怎样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首先,我采用了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视听欣赏的形式能调动起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境界之中。其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欣赏过程也在不断地暗示幼儿,应从哪里入手,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一首音乐作品。另外,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的方法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作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这样,幼儿初步学习了欣赏的方法还会激发幼儿再次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促进了其情感的发展,陶冶了性情。为幼儿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会一样。在学法指导中我注意了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富于音乐作品更丰富更丰满的思想内涵。这也符合了纲要中"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音乐情景表演"小白船"导入课题。在这里用了多媒体课件和软积木两种教具。教师制作出动感的夜空美景课件作为背景,再用大型软积木摆成各种可爱的房子、花朵、弯月亮的造型,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进行表演唱,引导幼儿进入夜晚的美好情景。教师同时运用描述性语言引起幼儿的注意:"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你听--。"然后请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这样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以便进入摇篮曲的欣赏过程。第二部分全面展开欣赏,包含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完整欣赏,运用引导语:"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优美的歌声,仔细听--。"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窗子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放录音伴奏教师进行演唱引导幼儿进行第一边完整欣赏(教师演唱),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缓慢轻柔的节奏特点和优美抒情的情绪色彩。接下来运用提问:"这首摇篮曲有几段?妈妈都唱了些什么?"进行第二遍完整欣赏,运用了课件演示。第二个环节分段欣赏,这一环节要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根据歌词将歌曲分为三段每一段都分别欣赏两遍。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在提问上下功夫,力求问得巧、问得妙。设计了两种提问,第一种是再现性提问,如:"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小宝宝做了一个什么梦?"一种是启发联想式提问,如:"你想想妈妈会怎样哄宝宝睡觉?""宝宝为什么会在梦中露出微笑?"用这样的提问激发幼儿的想象,帮助幼儿理解三段歌词反应的三层意思。除了用语言表述外,每一段都引导幼儿进行动作表演。比如第一段妈妈是抱着小宝宝轻轻的摇;第二段为了表达妈妈对宝宝的殷切希望会轻轻的拍拍宝宝,抚摩宝宝;第三段看到宝宝睡梦中都露出了笑容,妈妈会情不自禁的亲亲小宝宝。层层深入引导幼儿体会歌曲中那浓浓的母爱。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德育的影响功能,自然的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第三个环节是情境表演,孩子们每人抱一个宝宝通过扮演妈妈或爸爸,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第三部分结束,让幼儿在摇篮曲宁静温馨的意境中,教师引导幼儿:"看宝宝睡的多香啊,让我们一起轻轻的把宝宝放到床上去吧。"教师和幼儿轻轻的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活动。
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组织美术活动为妈妈亲手制作"爱心卡"表达对妈妈的爱。体现了各课教学的整和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音乐教育教案9
一、设计思路: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幼儿个人的意志,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大班幼儿节奏感较强,而《萝卜谣》让幼儿自选乐器伴奏和自由创编节奏词,充分给了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这首节奏儿歌简单、明快,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自由选择节奏乐器,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
二、活动目标:
1. 感受节奏儿歌的韵律之美,尝试自编相应节奏动作及儿歌伴奏有趣、诙谐的特点,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能力。
2. 学习自编节奏词,体验创编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 打击乐器若干。
2. 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难点分析:学习自由创编节奏词。
四、活动过程:
一、课件引出节奏儿歌。
故事:有一只兔子叫跳跳,它呀最爱吃萝卜了,中午到了跳跳该吃中饭了,它来到菜地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回到家打开水龙头,跳跳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洗干净了,就把萝卜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然后放在锅里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不一会儿,萝卜就炒好了,跳跳就美美地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二、请幼儿一起说儿歌,并配上自编的动作。
1. 这个故事有趣吗?哪些地方有趣?
拔萝卜|拔萝卜|拔拔|拔0|
洗萝卜|洗萝卜|洗洗|洗0|
切萝卜|切萝卜|切切|切0|
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0|
吃萝卜|吃萝卜|吃吃|吃0|
2. 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是“拔、洗、切、炒”最后大家一起说“吃萝卜”,边说边做相应动作,教师指挥幼儿练习2遍。
三、用打击乐器为儿歌伴奏。
1.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边说儿歌,边按节奏齐奏。
2. 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按“拔、切、洗、炒”打节奏一次,最后一句“吃萝卜”一起打节奏。
四、自编儿歌节奏词。
1. 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编哪些有节奏又有趣的词?
2. 幼儿自编节奏词如:
踩高跷|踩高跷|踩踩|踩0|
蹦蹦床|蹦蹦床|蹦蹦|蹦0|
拍皮球|拍皮球|拍拍|拍0|
敲小铃|敲小铃|敲敲|敲0|等
幼儿齐说并配上乐器伴奏。
3. 快乐大比拼活动:自编节奏词串联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快乐大比拼活动,比一比谁能得冠军。
请小朋友把自编的节奏词串联成句,如:
刷牙齿|刷牙齿|刷刷|刷0|
背书包|背书包|背背|背0|
乘汽车|乘汽车|乘乘|乘0|
看谁编的多,就能夺得冠军。
五、活动延伸:
提供给幼儿一个新节奏, 请幼儿自己创编节奏词,下次再参加快乐大比拼。
音乐教育教案10
设计思路:近段时间,班级幼儿欣赏了大量的乐曲。孩子们对音乐欣赏感兴趣,并喜欢用语言、动作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他们对音乐作品中音乐形象的理解,合作意识日益增强。《拨弦》是一首轻快、诙谐的乐曲,它形象鲜明,节奏感强,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因此,我们在设计此活动方案时,如何让幼儿愉快地感受和体验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让幼儿始终对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成了贯穿整个活动的主线。由于音乐结构较松散,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捉老鼠"的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用各自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乐曲中的重音,感受该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
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 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及表现音乐形象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节奏感。
3、 引导幼儿了解乐曲中重音出现的规律,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表现音乐形象。
活动准备:1、 猫和老鼠布偶。
2、 打击乐器:鼓、沙锤、双响筒、铃鼓等。
3、 道具:报纸棒、塑料玩具、苍蝇拍、蛋糕盒、帽子等。
4、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1、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捉老鼠"。讨论:这段音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猫是怎样捉老鼠的?
2、 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讨论:追老鼠和打老鼠时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3、 教师与幼儿共同听音乐用手指玩游戏,引导幼儿了解重音出现的规律,熟悉音乐形象。
4、 为幼儿提供游戏道具,引导幼儿再次玩游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捉老鼠?你准备怎么打老鼠呢?一个人去还是和朋友一起去?
5、 教师出示打击乐器,鼓励幼儿用打击乐器来表现音乐形象。
6、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音乐作品--"拨弦"。
音乐教育教案11
幼儿园音乐教育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原则
(一)《纲要》中的艺术领域目标及解读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纲要》的这种表述使我们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幼儿音乐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音乐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音乐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改变使音乐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这是必须深入领会并在实施中进行贯彻的基本理念。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目标:
第一层次目标——艺术教育终极目标
第二层次目标——音乐教育总目标
第三层次目标——各年龄段音乐教育目标
第四层次目标——具体音乐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1、“以美感人”——以“审美”为核心的幼儿音乐教育
用美好的音乐感召幼儿,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生活环境和音乐中蕴含的美,熏陶自己心灵世界的美,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音乐美妙的境界。
2、“以乐施教”——以游戏为手段的“愉悦性”的幼儿音乐教育
让幼儿与音乐一起玩,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探索音乐的奥秘,学习并大胆尝试用个人喜爱的方式来抒发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动人”——以幼儿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音乐教育
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智慧与灵感,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儿的人格,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歌唱活动
2、韵律活动
3、音乐欣赏活动
4、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
1、“三段式”结构:即把音乐活动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这种组织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所普遍采纳,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音乐活动组织结构。一般在开始和结束部分通常是安排复习性质的活动内容。开始部分最常见的程序是律动进教室-练声-复习歌曲或韵律动作,结束部分最常见的程序是复习韵律活动、歌表演或音乐游戏。基本部分就是安排新授活动。
2、“一杆子式”结构:既没有明显的三部分划分界限,而是围绕新内容来组织安排活动结构。突出主题,激发儿童兴趣为导入目的,递进式的进入到新作品的感受和学习活动。这种组织结构目前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运用得较多。
四、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及教学方法
※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
(一)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幼儿园歌唱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幼儿学习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正确演唱歌曲,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情感体验。歌唱活动中幼儿的自主表现、情感体验的抒发与正确歌唱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二)有关歌唱的简单知识和技能
1、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指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唱歌,都应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嘴唇的动作要求自然,正确的歌唱姿势,可以使幼儿在歌唱时保持最佳的气息通道状态,有利于用美好自然的声音唱歌。
2、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时有气息的支持,才能保持或延长歌声,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应该是自然地吸气,均匀的用气。
3、发声: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使歌声优美、动听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儿童学会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来唱歌就必须用一定的发声技巧。对于幼儿来说,首先要告诉幼儿的`是用自然的声音歌唱——下巴放松、嘴巴自然打开、不大声喊叫,也不过分的克制音量。
(三)新授歌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模式一: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
1、引出主题。
2、范唱新歌。
3、帮助幼儿分析理解和记忆歌词。
4、用全曲带唱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时用教唱的方法帮助儿童掌握新歌中的难点。
6、采用各种不同的演唱组织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在反复练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歌。 模式二:先分解后累加的模式 (案例分析)
1、教师将歌曲中的节奏、歌词、曲调分解出来,作为节奏活动、语言文学活动、节奏朗诵活动、韵律活动等材料分别加以使用,使幼儿初步掌握歌词或旋律。
2、采用按节奏朗诵歌词并同时倾听曲调的过渡方法,最终由幼儿自己将歌词填入曲调唱出。
●从动作开始的设计:
范例:小班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1、教师提出游戏的方式:教师说出身体某一部分的名称时,全体幼儿以最快的速度将双手放到该部位上去。
2、教师以随意的顺序说,有时快,有时慢,使幼儿感到紧张有趣。
3、教师改用歌词中的顺序说,并逐步加快,让幼儿逐步发现其中重复的规律。
4、教师改用歌唱的方式发出指令,让幼儿逐步熟悉歌曲的整体形象。
●从情景表演开始的设计:
范例:小班歌曲《谁饿了》
1、教师表演,用动作象征性地表述全部歌词内容。如“一直大猫出来了”(模仿动物走路的样子)“肚子饿的咕咕叫”(做出表现肚子难受的样子),“看见了小老鼠”(做出看见食物很惊喜的样子),“啊呜啊呜吃完了”(先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再做出吃饱后很满足的样子)。
2、教师邀请幼儿猜想教师的表演所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一开始是谁来了?他怎么了?后来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它又怎么了?
3、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组织歌词演唱给幼儿听。
4、教师邀请幼儿一起随歌声边唱边做动作。
●从故事讲述开始的设计:
范例:中班歌曲《迷路的小花鸭》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一个池塘,池塘边有一棵柳树,柳树下有一只小小的花鸭子,小花鸭正在伤心地哭。接着,教师请幼儿猜想:小花鸭为什么要伤心地哭?最后,教师完整地讲述第一段歌词中的故事。
音乐教育教案12
案例背景:《纲要》指出:以儿童发展为本为主旨,服从于使每个幼儿全面地、和谐的地、富有个性地发展的学前教育总目标,并将这一目标蕴含于实现幼儿园课程的一切活动之中。音乐活动《鼓上的小米粒》是大班建构式课程《动感天地》主题中的一个教学活动,细细分析以后,我把目标定位为科学领域通过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第二目标定位在艺术领域感知音乐中强弱、快慢的变化并用肢体表现,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本活动倾向于让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而非被动灌输接受;倾向于建构重组织经验而非机械记忆,也就是使幼儿的学习由记忆向理解转化,由日常概念向科学概念提升。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从兴趣入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从旋律入手,从歌曲的重点入手组织教学,使孩子们学得轻松而有趣,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整个活动重视智力的开发、身心的健康、情绪的发展、合作的精神、创造的萌发,体现了和谐发展的目标。
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视听唱、整首教唱法、游戏法三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为了使振动的物理现象与歌曲的演唱有机结合,我先进行了一边敲鼓一边唱歌的演练。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小鼓和米粒的游戏,让幼儿直观感受感知振动与发声的关系,任何发声物体都在振动着。鼓靠鼓面的振动发声;唱歌、说话靠咽喉声带的振动发声。力不断地作用于鼓面就产生振动,米粒跳起来的高度直观地显现出振幅,米粒跳动的频率显现出振动的频率。鼓敲击的轻重不一样,鼓的振动幅度也不一样,米粒跳动的高低也发生相应变化。孩子们看到了这种物理现象也就很容易、自然而然地理解歌词内容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小鼓休息了,米粒不动了。
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一物理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目标也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同时通过图谱的演示,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这种整合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能引导幼儿积极地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互动、合作,使他们建构自己丰富多彩的经验。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通过游戏《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生生互动,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进一步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也体验到了扮演小米粒的乐趣。
建构式课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动静交替,层层递进。活动中,注重以游戏形式贯穿始终,在师幼平等、尊重和合作的条件下,师幼间建立交互主体的关系,使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幼儿的主动建构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共同建构成长的经验,在玩的同时体验了敲鼓的轻重与小米粒的动态变化关系。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
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更好的课程。在这个活动的构想和设计仍有不尽完善之处,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但我相信,经过所思所悟反思、分析、总结,一定能使更好的活动变得最好。
音乐教育教案13
音符宝宝的家
活动由来: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记录乐曲的方法,让幼儿从小正确认识五线谱,也是为他们日后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做准备。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就会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变成知识的灌输。所以,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给音符宝宝起房子的游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师幼互动,促使幼儿对五线谱的认识。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五线谱,知道构成五线谱的元素线、间、小节线以及高音谱号的名称。
2、让幼儿自由在五线谱上建构的乐谱,并能说出自己在五线谱的位置。
3、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乐趣,培养幼儿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音符头饰。
2、五线谱图示。
3、制作五线谱的毛线,将若干小节线、高音谱号放在教室周围。
活动过程:
1、合作游戏:与幼儿一起建构小音符的房子。
音符妈妈:我想给音符宝宝建一座房子,你们说起什么样的呀?需要什么材料呀?
幼儿讨论后出示五线谱图示,征得幼儿同意后,对照图示开始与大音符宝宝一起拉线建构,要求 幼儿合作完成。
音符妈妈:让我们对照设计图,看看还缺少什么材料。请小音符宝宝去找来。
2、认识“五线谱”。
音符妈妈:房子起好了,我们来给它安个名字吧,叫“五线谱”。五线谱上有一间一间的房间,这是五线谱的第一线,这是第一间……还有房子的大门“高音谱号”。我们知道了这些知识以后,住到里面就不会乱了。
3、游戏:住房子。
幼儿听教师的指令分别站到五线谱的相应位置,巩固对线与间的认识。
音符妈妈:音符宝宝一定很想住新房子吧,为了不拥挤,一个大宝宝带一个小宝宝住一个房间。音符妈妈:大宝宝站第三线,小宝宝站第一间。
音符妈妈:请宝宝自由选择,并说出你站的位置。
音符妈妈:小音符的房子真有趣,到下次,我们还可以邀请不同的朋友来做客,小音符回去想一想,可以邀请谁?
可爱的音符
一、 活动目标:
1、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休止符,知道它们的名称、符号和特点
2、能根据音符的符号拍出节奏,并创作节奏乐。
3、复习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二、 活动准备:
1、教学卡片(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休止符)、小猫、喜羊羊 小鱼玩教具。
2、小星星若干个、音乐磁带、录音机一台
三、 活动过程:
(一) 律动:小朋友跟随老师一起节奏律动
“小朋友,你们想听着音乐跟老师做游戏吗?那请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拍打节奏,有音乐就拍,没有音乐就不动。”(边听音乐,边拍手拍腿)
(二)认识休止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根据音符拍出节奏。
(出示高音符号和低音符号).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图片吗?
这是高音妈 妈和低音爸爸。
看看这里还有三个玩具(小猫、喜羊羊、小鱼),
它们都很喜欢音乐,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它们的音符宝宝都是高音妈 妈和低音爸爸的孩子,
(出示二分音符),
喜羊羊喜欢叫两声,它的名字叫二分音符,我们拍两下手;
(出示四分音符)
小猫喜欢叫一声,我们拍一下手;
(出示休止符),
小鱼不喜欢出声、只睡觉,它的名字叫休止符,
我们也休息不拍手.
幼儿拍节奏
这些音符宝宝都能拍出好听的节奏,现在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老师拍一拍好吗?
1我看看哪个小朋友拍得好,请小朋友来表演(给予表扬)
2(出示所有符号)
高音妈 妈和低音爸爸要带着音符宝宝回家了,我们来跟它们说再见
(高音妈 妈再见、低音爸爸再见、二分音符宝宝再见、四分音符宝宝再见、休止符宝宝再见)。
(三)游戏:摘星星
小朋友们听听这是什么歌呀?
幼:《小星星》,小朋友们想不想摘星星啊?
小朋友们,高音妈 妈和低音爸爸给我们留下了一副小星星图,小朋友想看看上面有什么秘密吗? 那把星星翻过来看看,请小朋友来摘星星,
看看藏了些什么?
(教师示范游戏玩法,再请幼儿进行游戏)
游戏玩法:听音乐,《小星星》做动作,伸手摘星星,读出星星 背后音符的名字并知道它的节奏。
(四)幼儿操作:好听的节奏
每人一件乐器,幼儿任意选择喜欢的小动物,跟它一起参加聚会,要求是会打小动物喜欢的节奏。 幼儿一一选择小动物并拍打节奏。
大家参加聚会我们总要表演个节目吧!
幼儿随音乐一起打击节奏乐《喜洋洋》。
活动结束)。
四、 活动延伸:幼儿回活动室在音乐区域自创节奏乐。
活动目标:
1、学会看谱合奏,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2、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感受生活中的音乐。
活动准备:
1、创设厨房场景;事先拍摄录像:教师打击乐(两段);
2、厨房用具实物挂在kt板后;
3、录音机、伴奏音乐磁带、节奏图形卡。
活动目标:
1、学习听辩音的高低。
2、初步感受音乐中的高音和低音。
3、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高人、矮人图片,《小手爬》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视觉形象,引导幼儿感知听觉形象,听辩一个八度以上的音。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高人、矮人的形象。
2、听高人、矮人唱歌(琴声),问:你能听出那句是高人在唱?那句是矮人在唱?高人和矮人唱歌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声音的高低。
二、练习听辩音高相差较小的音。
1、听歌曲《青蛙唱歌》,
问:大青蛙和小青蛙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
2、用身体动作表现。
三、练习听辩不同音色的音的高低。
1、引导幼儿倾听碰铃和大鼓的声音,问:应该用哪种乐器为大青蛙伴奏,用哪种乐器为小青蛙伴奏?为什么?
2、表演唱《碰铃和大鼓的歌》,并用动作表现声音的高低。
四、音乐游戏《小手爬》,辨别音的高低,初步感知音的上行与下行。
1、边唱歌词边做动作。
2、用“啦”音演唱,并随音高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
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逐一认识厨房用品。
我们到厨房去看看,厨房里有些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呢?
2、观看录像,欣赏厨房交响曲。
(1)欣赏录像
看录像里的这些厨房用品有什么用呢?
这些好听的音乐是用哪些东西演奏的呢?
(2)教师按幼儿说的出示实物。
3、教师小结。
原来这些厨房用品还能敲出这么好听的音乐。
二、自由敲击
1、教师录音
幼儿自由选择用具敲击。
2、幼儿听录音
你们觉得好听吗?你们用了哪些用品演奏的?为什么相同的用品,敲出的声音却不一样呢?
3、对比听
老师为什么敲得好听呢?
4、教师小结。
演奏时要一起整齐地开始和结束,还要有节奏地敲,不能敲得很响。
三、学习合奏
1、介绍节奏谱,幼儿拍击节奏。
这是什么节奏?
2、学习轮流演奏。
出示图片节奏谱——这是谁敲的节奏?
3、听音乐看节奏谱学习合奏。
现在我们能听着音乐看着指挥合起来试试吗?
四、延伸活动
1、老师表演:锅碗瓢盆交响曲。
老师还用哪些厨房用品演奏?是怎么演奏的?
2、教师小结。下次我们可以试试用这些厨房用具来演奏更好听的音乐。
辨长短
活动目标:
⒈乐于倾听乐曲,感受乐曲中长短音的变化。
⒉用线条、撕纸和身体动作表现乐曲中的长短音。
活动准备:幼儿有玩过慢动作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它有一个特别的音,请你仔细地听一听,找一找!
二、倾听音乐,感受乐曲中的长、短音
⒈欣赏音乐
提问:你找到这个特别的音了吗?你来学一学。
⒉师:那这个“嘀”到底特别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音乐。
⒊再次欣赏音乐
提问:这个“嘀”到底特别在哪里呀?
小结:原来这个“嘀”的特别之处就是有长音、有短音。那我们用线段把这些长长短短的“嘀”画下来好吗?
三、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长、短音
⒈用画线条的方式表现
⑴师示范讲解:一个“嘀”画一条线,听好音乐,“嘀”的时间长,线条就画得长,“嘀”的时间短,线条就画得短。
⑵幼儿听音乐画线条
(幼儿在报纸上画,教师示范画。提醒幼儿:“嘀”没有停,线条不断。)
交流:你们有没有听音乐表现出这些长音和短音呀?长有短是这首乐曲的特别之处,所以这首乐曲的的名字就叫《长短音协奏曲》。这些长长短短的音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呢!你发现了吗?
⒉用撕报纸的形式表现
⑴师:你们想不想做一回演奏家?来演奏一下乐曲中的长短音?听一听哦,报纸小乐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仔细听哦,嘶——
⑵幼儿听音乐撕报纸
交流:检查一下,你是不是一个称职的演奏家?有没有演奏出乐曲中的长音和短音?
⒊用身体动作表现
⑴师:刚才我们用报纸演奏了乐曲中的长短音,如果用一个身体动作来表现的话,你会选择什么动作?你来做做看。
小结:“嘀”的时间长,你的动作就要一直保持、延续。
⑵师: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听音乐集体学)
⑶师:你有没有不同的想法?你呢?那你在心里面想好做一件好玩的事情,小耳朵听清楚音乐,“嘀”有多长,你的动作就要一直保持、延续多长。
⑷听音乐自由做动作
⒋合作表现
⑴师:好玩吗?这么好玩的事当然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呀!等一会请你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表现一件好玩的事情,想一想这个动作要适合两个人一起表现的,我给你们一小段音乐的时间,快速地找到朋友商量好!
⑵幼儿找朋友商量动作。
音乐教育教案14
一、设计意图:
我们新贝艺术幼儿园,是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除了与其它幼儿园一样对新课程新教材进行学习、实践、研讨外,在园中开设了乐器、合唱、舞蹈、美术为主的艺术教育特色项目,而我们规范加特色的办园宗旨也一直让我们寻求着现在的主题活动怎样与二期课改大环境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指向“即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已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创造和快乐的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在幼儿园的孩子中几乎有四分之一幼儿在学习乐器,在一年多时间培训下,许多幼儿从不认识乐器,到现在能弹奏多首乐曲,从而在孩子们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幼儿园又十分重视幼儿对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每学期都会进行艺术专场活动,这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那些学乐器的的幼儿,总在其他幼儿们面前骄傲的说,我会弹琴。从中,不少幼儿在学乐器的过程中产生了自信。而我们在平时的艺术熏陶中,使许多孩子会在平时的自由活动中,相互讨论着学习的内容,唱着歌谱.模仿着演奏的方法。看孩子们对乐器这么感兴趣,结合中班及本班实际,于是我进行了在主题活动中进行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旨在让幼儿借助探索主题活动,自主探索,获得艺术经验,萌发审美情趣。“我身边的民族乐器”活动,就是这样一种形式的活动。正如《纲要》所说“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活动内容与要求:
1、通过经验分享,初步感知民族乐器的种类、演奏方法、演奏风格。
2、体验摆弄乐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学习一段时间的民族乐器
2、欣赏过一些民乐
材料准备:
1、各类民族乐器的图片
2、幼儿的表征记录图
3、幼儿收集一些民乐的'有关信息
4、磁带、VCD
四、活动过程:
1、自由摆弄民族乐器
师:小舞台上有好多民族乐器,让我们一起去弹一弹,拉一拉,听听它们能发出什么样的动听声音。
幼儿自由摆弄,教师随机丰富一些简单的演奏方法。
2、经验分享
师:刚才你们弹的这些民族乐器都是我们幼儿园里有的。我们身边的民族乐器可真多呀,那么你还看见过什么民族乐器呢?(幼儿自由回答)
﹡幼儿介绍民族乐器的种类:
弹奏类、吹奏类、拉奏类、击奏类(拓展提升经验:什么是民族乐器)
师小结: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民族,有许多民族乐器,除了今天我们所说的,以后大家再发现其它的民族乐器,我们再一起介绍给大家听。
﹡体验演奏方法:
幼儿根据自已的观察记录表征本进行介绍民族乐器演奏的方法
重点:逐一请学乐器的小朋友进行演奏二胡《小星星》(总结:二胡的声音非常悠扬)、演奏扬琴《外婆的澎湖湾》(总结:扬琴的声音非常清脆动听)、演奏古筝《花非花》(总结:古筝的声音是很婉转很清丽)
师小结:乐器演奏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拉,有的弹,有的敲击,有的用弓,有的用琴竹,有的戴假指甲。
3欣赏民乐:
﹡民乐独奏
笛子:让幼儿感受意境
二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片段
琵琶:欣赏名曲《汉宫秋月》片段
古筝:古筝的基本演奏方法刮奏
民乐合奏
介绍国内最近比较有名的民乐合奏队:女子十二乐坊
整合幼儿的经验:可以模仿演奏动作,并选取择民族乐器听音乐进行合奏。
3、活动延伸:
在自由舞台和音乐角中,开设民乐活动,通过欣赏及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表演,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同时锻炼幼儿的胆量和荣誉感。
音乐教育教案15
活动目标:
1、尝试和着音乐节奏,用动作表现敲锣、打鼓、放鞭炮。
2、 体验乐曲欢快、热闹的情绪。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锣一面、乐曲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 出示挂图,和幼儿一起谈论过新年的愉悦,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过年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些什么事情?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尝试用动作和声音模仿敲锣:
老师介绍它的名称和演奏的方法:怎样敲锣才能发出好
听的声音呢?
幼儿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模仿敲锣的'动作和声音。
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带幼儿均匀有节奏的表现敲锣的
动作和声音。
3、表现放鞭炮的声音和动作 :
启发幼儿回忆放鞭炮时的声音,并尝试用自己的嗓音模仿。并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鞭炮爆炸时先低后高的运动状态。
4、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仔细分辨音乐中什么地方敲锣、打鼓、放鞭炮。
表演时加入儿歌作为前奏:新年到,新年到,敲锣打鼓真热闹!
【音乐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反思(精选7篇)02-13
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计划04-05
中学音乐教育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02-13
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5-03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5-01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总结4篇01-20
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心得体会(通用15篇)06-21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