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1
教学目的:
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让学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4+5954-2316×5230×4
168÷830×20xx×1050×80
2.完成复习的第1题
提问:13×30,你是怎么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么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写上算式。
23×58
师:如果要估算这个算式,你可以怎么进行口算?
完成复习的第3题
要让学生说明是怎么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几十,然后口算出积即可。
三、笔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
并要求第一二小题进行验算。
集体反馈时,要注意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书写格式。
要注意强调,乘法的验算方法,可以调换两个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规律
完成复习的第3题
集体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通过引导与板书,让学生初步发展,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跟着扩大几倍。
五、解决问题。
通过条件与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感觉到图中的3个书架是个多余的条件,并没有用的。
六、课堂作业。
复习第2、4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2
复习内容:
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课本第113页的第5、第11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统计知识点
1、出示:某地区1994~20xx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20xx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
(3)指导画图。
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
20xx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读法
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
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
(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①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 0.12米
②四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
姓名王凤李娟刘丽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比较后的体会。
虽然学生根据小数的含义进行,但是也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简便的比较方法,比如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小的,这个小数就小。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5+4.3= 1.8+0.4= 1.1一0.4=
先计算,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一练:课本第115页的第9、10题。
2、课内外作业:课本第117页的第5、10、11、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
17 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 70
6330
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2332
4121
2223
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
3113
1212
2211
1125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4
教学目标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
教学重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1、哪种要便宜。
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500克,只需要除以4,价钱也除以4。
第二幅:判断哪种油便宜。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
二、计算。
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2号本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
三、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
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张圆桌,2张方桌;4张圆桌,7张方桌。
四、递等式计算。
也要求学生做在2号本上,独立完成。
五、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扫地5分
擦家具20分,晾衣服5分
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延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运用观察、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初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复习两位数的分成
2、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35+30= 64+5=
48+30= 79+4=
53+40= 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之和相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知识应用。
1、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 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6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汇报
(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22×13。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二、教师点评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课堂总结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学生的列式,要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1页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师板书:37×82 65×31 59×64 39×43
让学生先做题,并说一说这四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这四道题,请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巡视指导,让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意识到好的书写是正确计算的基础。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只不过进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进位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认真。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76×1845×3689×4638×21
可以让学生任选两题计算,计算完后同桌互相讲述计算过程,互相订正结果和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老师指名学生把练习本拿来集体订正,做得又对又好的同学将一枚小动物印章。
让学生在书中完成第51页第6题。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蜜蜂应该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请同学们赶快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
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励学生“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1页的第7、第8题)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
(3)通过集体订正,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解答方法或计算结果。
让学生看第50页的第4题。
(1)读题,并说明题意。
(2)说一说,这道题和刚才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但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钱?所以“每套12张”这个数据信息可以不用)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6×3568×5318×2448×7924×28
2、一种邮票每套14张,售价38元,今天上午卖出20套,下午卖出15套,这一天共卖了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说一说,下面各题错在哪里,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8 6 2 3 1 8
×7 8 ×1 7 ×2 5
6 4 8 1 6 1 9 0
6 0 2 2 3 2 6
6 6 6 8 1 8 4 3 5
2、菜园收了36筐白菜,连筐共重1728千克,每筐白菜重43千克,你知道这些筐有多重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和练习,学生学会利用估算、只计算个位的乘积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计算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答案
1710=答案
1330=答案
2130=答案
4320=答案
3240=答案
5170=答案
6330=答案
7210=答案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答案
3213=答案
4211=答案
2123=答案
2332=答案
4121=答案
2223=答案
3412=答案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答案
3131=答案
2333=答案
2224=答案
1241=答案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答案
3113=答案
1212=答案
2211=答案
1125=答案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xx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0×7= 8×0= 师小结:0和乘号在一起就是一颗炸弹,谁和他们遇上了谁就会等于0,因此我们这样说: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让学生说一遍给你的同桌听听
指名口答。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⑶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⑸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⑹试一试:104×4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展台展示书上习题中错误所在,分析错误成因然后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4、想想做做5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说你的估计理由。
5、想想做做6
谈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将学生提出问题板书出来,要求学生选择问题并解决。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问: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想想做做4
0乘任何数都得0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不是难题,可简化过程,强化结果让学生牢记。
关于0的乘法强调数位,那一位上乘的鸡写在哪一位上,有0一定要写,如进位要和这一位的积相加。
强化竖式的对齐,这样会有利于计算的正确。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10
学习目标
1、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复习年月日相关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会计算经过的时间。
3、明确时间的重要性,增强时间观念。
导学案
自主预习整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1、我们认识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学了24时计时法,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归纳:
年12个月 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月大月:( )( )( )( )( )( )( )31天
小月:( )( )( )( ) 30天
二月:平年( )天 闰年( )天
日1日=( )时
时1时=( )分
分1分=( )秒
3、做一做P114页第6题,说说怎样想的?
(1)、3年=( )个月 24个月=( )年
(2)、 7月有( )天 15时是下午( )时
(3)、 展览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从8:30到16:30,一天共开放( )小时。
交流合作
1、说一说时间单位的知识。
2、议一议有关时间知识的要点。
3、你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介绍一下你的'学习经验。
4、你会计算起止时间和经过的时间吗?怎么算?
展示提升小组抢答:
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忆?
2、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普通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说。
反馈测评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五第6 题:
小华每天早上7时30分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下午2时到校,16时放学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长时间?
(1)先求上午在校时间:
(2)再求下午在校时间:
(3)最后算出全天在校时间:
2、出示钟面:
(1)现在是几时几分?
(2)17:00开往长沙的火车现在开始检票了,还有多少分钟开车?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如果你耽误了时间,会怎样?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把握时间,时时处处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合理利用时间安排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11
课标分析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册乘法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相关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下基础,也是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前检测
2、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第页。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第页,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教学教科书第53页例4。
1.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3.分析与解答。
(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
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组,列式为:30÷3=10(人)。
方法二:
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组?列式为:2×3=6(组);再求每组多少人?列式为:60÷6=10(人)。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60÷2÷3=30÷3=10(人)。
方法二:60÷(2×3)=60÷6=10(人)。
答:每组10人。
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已知总数,如何求平均数?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验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
结果与已知相等,计算结果正确。
小结: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已知总数,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平均数的份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
2、预习新课,完成预习单页。
六、教学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60÷2=30(人) 2×3=6(组)
30÷3=10(人)60÷6=10(人)
60÷2÷3=30÷3=10(人)60÷(2×3)=60÷6=10(人)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12
复习内容
教材P2---12页位置与方向知识。
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在观察公园线路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复习重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认识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复习难点
能用四个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动手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手控一下,找出四个方向。
2、揭示课题:位置与方向与复习
(二)展示目标(见复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出示复习提纲:
(1)认识东、南、西、北方向,结合具体情境,辨认其余的四个方向。
(2)会找线路图,根据图,描述线路图。
2、围绕提纲,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自学教材P2页---14页中的`方向和线路。
3、对照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4、检测题:
(1)一幅地图人们通常是按上()下()、左()右()来绘制。
(2)站在操场中间,指明北边是(),南边是(),左边是(),右边是()。
(3)小明坐在教室的中间,他的北边是(),南边是(),左边是(),右边是()。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联系生活,强化方向和线路图的关系。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2、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学生回答学习效果。
3、我们的教学楼在北面,大门在(),东北是(),东南是(),西南是()。
四、达标训练
1、通常说的四面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
2、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更清楚、明白。
课堂: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五、堂清检测
1、《学习与巩固》P4页第2题。
2、《学习与巩固》P5页第1题。
3、看一看,填一填。
(1)小熊从家出发向()方向走()米,再向()走()米来到运动场,运动场在小熊家的()方向。
(2)小狗从家出发,向()方向走()米,再向()方向走()米到森林诊所,森林诊所在小狗家的()方向。
(3)小鹿家在运动场的()方向,两处相距()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13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中所展示的数学信息,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知识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动物园里有一场比赛,想请同学们当小裁判,愿意去吗?(出示情境图)看,比赛已经开始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1、2、3号海豚谁跳的最高?给他们排排名次。
(2)兔子和猴子的尾巴谁的短?短了多少?
(3)企鹅和鲸鱼比赛游泳,谁游得快?
……
教师有选择的把有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合作交流,梳理知识
1、回忆知识。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第六单元中学习的小数的知识来解决。回想一下,在这一单元中,你都学了哪些知识?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会所学的知识,可对照课本来梳理回顾。
2、梳理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梳理知识点(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
3、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络。
在全班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板书:小数的意义、比较大小、小数的加减法。
三、独立探索巩固知识
1、谈话: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你能充分利用好你的本领当一名合格的小裁判吗?解决黑板上的问题。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3、学生进行交流,评选合格的小裁判。(在学生进行交流时,都要说明自己的想法,是怎样想的`?利用到了哪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一)填一填。
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
读作:()()()
2、用小数表示。
(二)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谈话:看,表中呈现了第一小组同学的身高情况。
(1)最高的同学是谁?最矮的同学是谁呢?(学生比较口答,要说出比较的方法)(2)最高的同学与最矮的同学差了多少米?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引导学生说计算方法)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解答一下。
(学生提问题、解答问题)
(三)找一找
谈话: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小数的知识来解决?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讲)
五、
谈话: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表现得怎么样?你认为自己哪一方面做得好?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一涂“丰收园”篮子中的苹果,然后在小组内评一评,其他同学的表现。
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还想说点儿什么?
课堂练习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8页、第59页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复习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进一步巩固练习和综合运用。
2、通过分步、多层次练习,是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能运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种方法思考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书本第41-59页,看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看书后汇报,师生共建构知识结构图。
师:真不错,在同学中的共同梳理下,使我们这个单元的知识又一次有序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课件显示知识树,加深印象。
二、系统整理、梳理知识
课件出示书第58页第一题。
师:请认真观察表格,思考:
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师: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3分钟)
1、梳理口算方法
师: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口算得到的?
生:都有一个0.
师小结:两个因数的末尾至少有一个0的,都可以通过口算计算出它们的积。
师:你能结合这两道题说明是怎样口算的吗?生结合题目说口算过程。(课件演示)
师:你能总结下口算乘法的方法吗?
生小结汇报。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课件呈现)
2、梳理笔算方法
师:请你借助表格来说一说哪些积是笔算得到的?你能借助这一题来说明是怎样笔算的吗?
(生结合题目讲解,教师课件演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谁能帮助大家回忆一下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生小结汇报。(课件)
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①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将两次乘得的.数相加。
3、判断并改错(课件出示)。
师:这是冬冬同学做的两道题,同学们帮他检查,看看他做对了吗?错的请你在练习本上帮他改过来。
生在练习本上做,找生说明错误原因及正确答案。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的判断。你能具体说说他错误的地方吗?(课件演示)
师:笔算乘法要些注意什么?
提醒注意:笔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梳理解决问题方法
课件出示书本58页第2题。
师:冬冬家有一个果园,种了4行橘子树,每行8棵,今年平均每棵收获橘子25千克。请你帮冬冬算一算:今年冬冬家一共收获橘子多少千克?第一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请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
师:如果把800千克的橘子装箱运走,每箱8千克,5辆三轮车,平均每车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请独立完成。(找2名生板演,呈现两种不同的方法,并追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让生讲解解题思路)第二小题属于我们学过的哪种类型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
使:如果每千克橘子卖2元,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提问并解答。(师指名说一说)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面对问题,我们既可以从已知信息出发,边读边想: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与其他信息有什么关系?能求出什么?我们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要求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所需要的信息题目中能直接找到吗?如果没有可以通过哪些信息求出来?其实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0×23=13×20=
24×5=100×70=
22×40=60×70=
31×3=14×50=
17×400=
2、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ד。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三位数。()
12×4的积与16×3的积相等。()
两个数相乘,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没有0。()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出判断原因。
3、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3个蛋糕装一袋,6袋蛋糕装一盒,36盒有多少个蛋糕?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36÷(6×3)B.36÷6÷3C.36×6×3
将240本书分给2各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多少本书?下面算式错误的是()。
A.240÷2÷4B.240÷(2×4)C.2×4×240
4、教材第59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发现,集体订正,总结规律。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对个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大家在今天的学习中有这么多的收获啊!这些原本零散的知识好比一颗颗美丽的珍珠,我们通过整理和复习把它们串成了一串价值连城的项链!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计算中牢记算理,更加细心,都能成为计算的高手!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辛苦了!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15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结论:(6+4)×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习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是(2+1)x2=6(厘米)。学生要明白: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复习教案01-07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2-26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案03-14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04-07
数学期中复习教案02-25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01-17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07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02-21
小班数学复习图形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