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2-02-18 13:00:17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1、出示小黑板: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2、导入:

  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

  3、认读生字词:

  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

  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 gēng,不要读成 gèng。弦,读 xián,不要读成 xuán,笔画是8画。“愈”读“yù”,不要读成“yuè”;“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全班交流。

  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

  ⑴ 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⑵ 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

  1、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

  ⑴ 指名读1~4自然段:

  ⑵ 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

  ⑶ 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

  ⑷ 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

  ⑸ 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

  ⑹ 齐读1~4自然段。

  2、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

  ⑴ 齐读5、6段。

  ⑵ 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

  句子对比:

  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

  (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⑶ 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

  3、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⑴ 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

  ⑵ 同桌交流。

  ⑶ 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⑷ 语言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

  ⑸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总结课文

  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我们家乡有着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看课件说说景区的名字。(南雁荡山、北雁荡山、敖江南几、温州楠溪江、温州中山公园、金乡海口、文成铜铃山、泰顺原始森林、瑞安玉海楼、洞头的海霞女子民兵营……)

  家乡的一山一水总关情。比如小河、小溪、小山、小岭等。你想讲讲哪座山,哪条河呢?

  家乡的大街小巷一定是咱们生活和休闲的好地方。你想讲讲哪条街道呢?

  你也可以介绍家乡一年四季的变化。

  你知道哪些在你看来很有特点,很吸引你的地方景物?如果有人请你当导游,你最想介绍哪一处呢?

  二、明确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打算从几个方面介绍,怎么介绍?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口头填空:我介绍的是(),那里()。我打算从()、()、()、()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要用()的顺序把它们串联起来。

  3.指名学生说说填空,老师引导。注意倾听,构思。

  4、指名个别上台介绍。要求: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介绍。

  1.小组互相介绍,提问,解答。

  2.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介绍。

  四、全班交流。

  1.学生介绍时,其他人点评或提问。学生介绍后,其他同学可以点评。点评从几个方面进行:是否按照填空的几个方面来讲。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连贯,特点是否讲清楚,段落是否有序。

  2.评出最佳口才奖、最佳风度奖、最具吸引力的风景奖。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自己向父母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要求:

  1.语言完整、通顺、尽量做到生动。

  2.讲得有一定顺序。

  3.重点段落要讲具体,讲明白。

  教学过程(第2.3课时)

  习作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家乡的一草一木无不洋溢着我们的自豪和对家乡深深的爱。在和同学互相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你一定也得到了一些启发,你打算怎样介绍呢?

  生:要把家乡介绍得吸引人。

  生:要充满感情,让别人也喜欢我们的家乡。

  生:还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让他们印象深刻。

  二、指导写法

  那怎样才能把景物介绍得吸引人呢?老师有几个小小的秘诀。

  1.寻找景物的特点。

  (1)先想一想准备介绍哪些景物。

  学生互相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校园里的.奇形怪状的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说说你要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完成表格。

  什么地方什么景物景物特点

  (把介绍的目标锁定。为以后的作文做好提纲。)

  2.展开想象的翅膀。

  出示例句:

  (1)读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妙处。

  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

  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你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

  生:我好象看到了水的美丽。

  生:句子写得很美,把我吸引住了。

  生:他们都写进自己的想象。

  师:是啊,想象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其实你也能做到。咱们来试一试。师:是啊,想象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其实你也能做到。咱们来试一试。

  (2)小片段仿写:出示一棵大树的照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大树写具体。

  (在具体的一项事物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3)评议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写法。

  三、学生写作

  掌握了这么多的本领,我们能写好我们的家乡。我们先

  网

  想好写哪几处景物,再想一想景物的特点,然后展开想象把景物写具体写清楚。别忘了还要取个好题目呢!

  四、交流评议。

  1.学生上台读作文,师生共同评议。在交流中渗透按一定的顺序写,有条理地表达。

  2.同学们,在交流中大家一定又有一些新的想法了,现在老师还要告诉你们第三个秘诀,那就是多修改。一会儿就请大家互相来修改修改作文。我们要颁发“火眼金睛奖”。课件演示孙悟空翻着筋斗云颁发“火眼金睛奖”。

  3.在修改以后颁发“火眼金睛奖”。

  4.学生誊写习作,请大家评出最佳创作奖,最佳文才奖、和进步奖。

  (用评奖的形式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在快乐进取的氛围中学习。)

  五、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

  寻找景物的特点

  展开想象的翅膀

  按照一定的顺序

  教学过程(第4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教学过程(第5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

  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

  字形:“绒” “耍”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

  4.抽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

  归纳总结: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

  2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四、理解课文

  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

  2、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

  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

  2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3.汇报表演.

  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

  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

  早上:绿色白天:金色晚上:绿色

  2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汇报:

  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

  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

  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五,完成课后练习二:回顾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可爱。

  六,有感情地朗读。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5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

  学习冒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教学目标:

  1.学会l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会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言激趣

  1.播放课件,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教师范读第1节:“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题:大地巨人读题

  二、自主阅读

  1、提出学习要求

  (1)播放课件: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1、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

  (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

  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

  1.指导读第2、3节。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样和声音,大地巨人是什么样儿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地想象成巨人的?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读完这两节诗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①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画简笔画,相机指导。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这里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它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2节第1句。

  ②指名读第1节第2句。说说“盖满”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老师指导学生读出大地满眼都是绿色的感觉。

  ③听,这是什么声音?点击课件,播放风吹过山谷的声音。那是大地在呼吸呢!

  ④指名读第3节。说说读后自己的感受,相机读词语:胡须茂密

  ⑤课件出示茂密的森林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⑥点多名同学赛读。

  评价语:“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大地多么宽广!…”“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

  ⑦配乐朗读第2、3节。

  2.指导读第4节

  (1)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似乎看到了这位和蔼的巨人,他也做游戏呢!

  (1)指名读第4节。说说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大地巨人的游戏是什么?(日升日落)

  (3)指名运用手势表演巨人手拿红气球,让它升起下沉,诵读。

  (4)看教师手势,全班一齐表演诵读第4节。

  3.把第2、3、4节连起来读,读出对大地巨人的赞美之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熟读背诵

  1.自主选样认为最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互相交流背诵,同桌互背互评,然后班上比赛背诵。

  指导朗读,每一节最后一个字均押韵,前4节第3行以相同的韵脚结尾。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赞叹地背诵,教师相机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予表扬。

  五、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完这首诗,大家一定了解了为什么说大地像巨人了。你还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大地这位和蔼的巨人博大、宽广。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让我们用的热情去赞颂他吧!配乐朗读全文。

  六、动手实践,扩展学习

  1.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想象大地巨人的模样,试着为大地巨人画一张像。

  2.学做小诗人,仿照第2、3、4节,再为大地巨人编几行诗,读给大家听或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大地巨人

  和蔼 博大 宽广

  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感受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

  预习题纲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搜集荷花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喜欢猜谜语吗?请听好了: 一个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粉红袍,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

  2.说说你了解到的荷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荷花的资料)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组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A.挨挨挤挤、翩翩起舞、随风飘动(读了这些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B.荷花、莲蓬、饱胀、衣裳、仿佛、舞蹈、蜻蜒、

  3.接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这一池荷花?

  三、读议结合,体会情感

  “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一)品读二、三段。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

  边读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理解并读好重点句。

  (1)“荷叶挨挨挤挤的……”

  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词体会到的?[课件演示: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你们看,这就是一池挨挨挤挤的荷叶,这就是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呢!看了画面,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C.表演体会“冒”:荷花是怎样冒出水面的?谁能来表演一下。

  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

  (3)“有的……有的……有的……”

  a.[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么?)e.指名朗读。

  小结:[课件演示:一池荷花]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板书:千姿百态)

  作者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了什么?

  a.质疑探究:读了这句话、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b.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正象你们说的那样,这一池荷花不仅仅很美,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板书:一幅活画)而正是美妙的大自然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创造了这样的杰作,才让作者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同学们,让我们也走入画中,一块来回味课文的二、三段。

  (二)巧读四、五段。

  1.指名朗读四、五段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新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齐读全文。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本文的?

  (板书:闻到──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板书:细致观察、丰富想象)

  三、拓展练笔

  1.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2.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3.师引导依照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

  4.交流习作,讲评后,学生修改小练笔。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五、作业布置

  抄写文中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闻

  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 看 活的画

  花:才开 全开 将开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7

  一、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三、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四.教法设计:

  边读边想法。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边读边想,说出“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生朗读课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

  3.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读读议议,释疑。

  a.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三、总结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2、朗读第1、2自然段。

  3、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朗读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9

  出示其中的另一幅插图,屏幕显示故事《农夫和蛇》的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板书

  《农夫和蛇》)

  一个农夫干完农活,看见一条蛇冻僵了,就把它放到自己怀里,用身体温暖着它。那蛇渐渐

  恢复了,它彻底苏醒过来后,便狠狠地咬了农夫,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

  “我好心救你,结果却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恶报,我真是活该!”

  预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蛇的本性狠毒凶残,我们不该怜悯像蛇一样的坏人。对待恶者要多

  加提防,学会保护自己。

  5、教师小结:《伊索寓言》里的故事简单,但寓意丰富,它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漫步其中,

  我们会看到吃不到葡萄反而说葡萄酸的狐狸,还会遇到咬死救命恩人的蛇……

  (二)《克雷洛夫寓言》。

  (板书其他国家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

  1、出示《克雷洛夫寓言》的多幅图片。

  2、引导学生思考:由图片内容能想到哪些故事?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进行交流,简述相关的寓言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借助课件进行小结。

  (1)出示其中的一幅插图,屏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曾经三番五次警告世人,阿谀奉承卑鄙害人;但一切都归徒劳,马屁精总能在人们心里找到一个空档。上帝忽然赏给乌鸦一小块乳酪,乌鸦高高躲到枞树树梢,摆好架势准备享用这顿早餐。但是嘴里衔着乳酪,还得思量一番。可倒霉得很,有只狐狸路过近旁。乳酪的香味突然让狐狸停止奔跑:狐狸看到乳酪,乳酪把狐狸迷上,狡猾的骗子踮起脚尖走近枞树。摇晃尾巴,一眼不

  眨盯着乌鸦瞧,轻声细气、甜言蜜语地说道:“心肝宝贝,你长得多么美妙!多美的脖子,多

  美的眼睛!简直就像童话梦境!多好的羽毛,多好的嘴巴!一定还有天使般的声

  调!唱吧,可爱的乌鸦,别害羞,小妹妹,你长得这样美丽,如果还是歌唱的行家,那你就是我们的鸟中之王!”

  乌鸦被赞美得晕头转向,嗉囊里高兴得透不过气来,它听从了狐狸讨好奉承的话,张开喉咙大

  声哑哑地喊叫:乳酪掉落到地上,骗子衔起它就跑了。

  (有删改)

  预设:《乌鸦和狐狸》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别人的阿谀奉承、花言巧语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冷静地思考,不要轻易相信,不可盲目行动。否则吃亏上当,中了别人的圈套,就后悔莫及了。

  (板书《狐狸和乌鸦》)

  (2)出示其中的另一幅插图,屏幕显示故事内容,学生配乐朗读。

  大热天一只小羊来到河边把水饮,它偏偏碰到了灾星,一只饿狼正在这一带东找西寻,饿狼见到小羊,一心想把猎物抓住。可是事情最好做得合法又得体,它吆喝道:“死不要脸的东西,

  你怎么胆敢拿肮脏的鬼脸,把我的饮水同沙子泥浆搅在一起?我要摘下你的脑袋,因为你这样

  的放肆无礼。”“如果狼大王允准,敢斗胆向您报告,我就在离大王您一百步,河的下游把水饮;

  您千万不要生气,我绝对不会把大王的饮水弄脏搅浑。”“这么说倒是我扯了谎!恶棍!世界

  上还没听说过像你这样的大胆狂妄!我记起来啦,前年夏天你在这儿还对我说过许多粗话,这事我永远不会忘记!”“请原谅,我出生到如今还不满一岁。”小羊说。“那么是你的哥哥!”“我

  没有哥哥。”“那么是你的干亲和姻亲,总之,是你们家族里的.一个什么东西。你们的牧人,牧狗,还有你们自己。大家都对我抱着敌意,只要一有机会,你们总想把我谋害,因为它们的罪过我

  要找你来顶账。”

  “啊?我有什么罪?”“闭嘴!我听腻啦,我没有时间细细分析你的罪。你之所以有罪,就是

  因为我要吃你。”狼说完话,就把小羊拖进了密林里。

  (有删改)

  预设:《狼和小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坏人无论找多少个借口,最终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坏人是不会和你讲道理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板书

  《狼和小羊》)

  5、教师小结:《克雷洛夫寓言》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把简单的含有训诫意义的寓言变成了雅俗共赏的讽刺文学作品。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克雷洛夫的寓言——不是简单的寓言,

  而是小说,是喜剧,是幽默的特写,是辛辣的讽刺文学作品,总之,怎么说都可以,就不是简单的寓言。”

  四、交流感受,指导阅读

  1、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阅读寓言故事的收获和感受。

  2、教师小结,指导阅读。

  (1)我们应该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还应边读边想,联系我们生活中的人和事,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我们要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本书。首先思考,想想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去想,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之后,在脑子里继续品味这个故事,找寻自己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然后再读一遍,从中找到自己之前忽视了的东西。做完这些,再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想象书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以他写书的方式去判断他。

  板书

  中国

  小故事大道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曲突徙薪》

  伊索《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农夫和蛇》

  其他国家

  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小萝卜头虽身陷困境,但是对自由生活有着无限的追求和向往。解析小萝卜头对小虫子“一捉一放”的心理变化。

  3、由“骄傲”(例中学)“若有所思”(实践悟)两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难点:

  由“骄傲”、“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吃着霉米饭长大,不知糖是什么味儿的小朋友,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萝卜头。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关注小萝卜头,感受他那不一般的生活!

  2、谁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以情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思路。

  二、品读文章,例中学

  1、找学生读学案第一部分的要求。

  2、学生默读,师巡视并提出默读要求。

  设计意图;默读是三年级学生的起始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默读习惯。

  3、汇报展示:

  预设:

  (1)小虫子外形的描写读中悟,指导朗读。

  (2)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小心翼翼。)

  (3)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失去了自由的人们看到飞来的小虫很亲切,小虫们似乎也很懂事,知道来陪伴这些禁锢已久的人们。)

  (4)又飞来一只,他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面前骄傲地爬着。

  抓“骄傲”“并排在一起”两个词,体会小虫子可能在想什么?

  小虫可能在想: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我可以(),你不可以()。

  师小结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支架填补课文空白,降低了难度,多样选择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填补空白,实践悟

  1、小萝卜头这么喜欢小虫,为什么又把它放了呢?

  预设:

  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学生也可用自己的话说)

  2、“若有所思”这个词语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空白。

  3、学生练写

  4、展现学生作品

  5、师小结

  设计意图:体验情感,由动嘴说到动笔写,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四、布置作业,迁移用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小萝卜头可能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动笔写一写。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1

  《“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2、你第一次读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解答。

  3、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彭德怀?

  二、初步感知

  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作人员说这句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3、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能读准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学生开火车读。

  重点提示:“德”不要丢掉中间一横,点击横变红;“鬼”注意字形,点击“”变红,指导书写。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情感体会

  1、再读读课文,你认为“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全班集体交流)

  2、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学生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理解、体会。

  (1)“……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彭总’。”

  (彭德怀担任国家的多种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很多人却亲切的称他为“彭总”,这说明他与大家的关系很好。)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出示句子)

  (彭总穿着便衣,还在离公园比较远的地方就下车了,这说明他不想搞特殊。)读一读,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3)根据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彭总说话时语气怎样?为什么生气?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4)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彭总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态度?(十分坚定)他为什么走出了公园?(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彭总的表情)

  谁能读出彭总坚定的语气?(练习朗读)

  3、彭德怀就是这么一个以身作则,一切都与民群众平等的好领导。我们再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先同桌,或小组合作朗读,在进行全班朗读汇报。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深化感情

  彭德怀同志这种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这只是咱们同家领导人的一件很普通的小事,还有许许多多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感人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阅读、上网、询问等多种渠道进行民解。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四、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五、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习作训练

  主题:编故事——假如我会变

  一、明确要求:

  围绕“假如我会变”这个话题,进行大胆的想象,如果你会变,你会变成什么?把自己的想象变成一个故事。

  二、习作指导:

  1、展开想象的翅膀,围绕“假如我会变”,大胆想象。

  2、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想象讲给同学听。

  三、自由习作:把自己的想象编成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写下来。

  四、例文欣赏,吸取营养。

  五、修改初稿。

  六、课外拓展。把写好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例文1:假如我是善良女神

  假如我是一位善良女神,我会让世界充满爱。我会让盲人们重新看到这美丽新世界,看到红的花,绿的草,看到他们从未看到的景象;我会让没有小伙伴的孩子变的快乐,我愿陪在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起嬉戏、玩耍;我会让伤心的人们,变得快乐、幸福,让他们忘记昨天的悲伤,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我的邻居就是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他的父亲去世了,只有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又得了重病。家庭的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他那双稚嫩的肩膀上,他只能凭着打工挣钱,成天是早出晚归,才能勉强维持下去,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上学,玩耍。整天累得筋疲力尽,可是见到妈妈还要装出一副快乐的样子,他多么希望妈妈的病快些好啊,自己也可以像同龄人那样生活……这孩子真可怜,如果我是善良女神,我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母子俩。让他的妈妈快点好起来,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幸福起来……

  假如我是一位善良女神,我会让这世界变得更加温馨、可爱;我会让所有的人都健康快乐地生活;让人间充满真、善、美!

  思路剖析: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小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位有超凡能力的善良女神,帮助盲人、孩子、身边的一切有困难的人,特别是举例来反映自己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语言优美,情真义切!

  例文2:我变成了一只小蝴蝶

  一天早上醒来,我发现我长了两对翅膀。我好奇地挥动着翅膀,咦?我的脚怎么离开了地面,而且越升越高,我再一使劲,啊!我飞起来了!

  我飞到一个大海边,从平静的海面上看到了自己的倒影,我变成了一只蝴蝶。我飞呀飞,飞到了一朵洁白的小花上。我正要采花粉,忽然,一群淘气的`孩子跑过来,他们想要抓住我,我左躲右藏,可还是被一颗小石子打中,从空中掉了下来。他们把我关在一个冰冷的瓶子里,那里没有新鲜的空气,没有美丽的花。我在里面拼命地挣扎着,呼喊着,但是没有用,没有人理我……

  我想对人类说,请不要伤害我们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啊!

  思路剖析:《我变成了一只蝴蝶》的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被孩子们捉到的蝴蝶,表达了人与动物要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例文3:假如我是孙悟空

  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去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变出一些书和文具,建设更多的学校,让没钱上学的孩子都能上学。我还会去干旱地区,叫来龙王,让他下点雨浇灌庄稼,再去边防,造些先进武器,防止敌人侵略。变出更多的高楼大厦,把城市打扮的更美。让森林更多,草原更绿,河水更清,动物生活的环境更美……然后我还要去各个煤矿都装上灾害防御系统,让矿难不再发生。

  办完正事我也要去逍遥一下了,先去天上,在月亮床上睡一大觉,再去好莱坞拍电影,展示一下我的七十二变。然后,变点俗的,那就是钱,去肯德基大吃一顿。

  我想成为孙悟空,让这些美梦成真。

  思路剖析:这是一篇想象作文,想象丰富,写出了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不失儿童情趣。

  例文4:假如我是小鸟

  我是小鸟,名字叫海扬,我还有个最好的同伴叫绚丽。我们原本是两只快乐的小鸟,在森林中飞翔歌唱。可是我现在并不快乐,我失去了同伴,被关在一个笼子里,有了观赏和伺候我的主人。

  那天我们在森林里快乐地玩耍,忽然我听见了可怕的声音“沙沙”,我熟悉那是猎人的脚步声。我们飞到很远的树上,但我们没想到我们已经是猎人追踪的目标了,一张大网罩住了我们,我们被关到笼子里了,然后被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个瘦子买了我,今天我就住在这里了,绚丽去了哪里我就不知道了。我住在新主人家里不愁吃不愁喝,可是天天只能在笼子里跳来跳去,失去了自由。

  我多么希望自由啊,多么希望能再见绚丽啊!如果不能飞翔,我们还算是鸟吗?

  思路剖析:作者以小鸟的视角描写了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呼吁人类保护动物,爱护小鸟,选材比较独特,描写也很生动。

  ●写作知识

  怎么写出“新”故事?

  故事之“新”其根本不在于创作技巧的新和选材的新。这两者固然也很重要,但故事作品要“新”,最重要的是观念的新、内涵的新。就是要体现一种时代的精神。有些故事从材料上看写的是过去时代的事,但从中传递的观念和精神却是与时代合拍的。这样的故事就是“新”故事。反之,一些故事虽然以当代为背景,甚至很多情节都涉及了当下流行的一些话题和热点,但由于观念陈旧,仍然只是“旧”故事。因此大家在思考一个故事的主题和切入点时,要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想提供给读者一种怎样的观念和导向?这种观念和内涵是否具有时代意义,而不是新瓶装旧酒。

  在故事创作问题上,再和大家交流一个不算新,但很实用的技巧:换位思考。当别人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时,我们往往很快就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新鲜还是老套,有趣还是乏味,符合逻辑还是胡编乱造。但当我们作为作者在构思故事、创作故事时,却往往丧失了一个普通读者具有的识别能力,编造出很多毫无意义的生硬可笑的情节。所以在创作时,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跳出创作思维,站在读者立场上看问题。有时当你陷入构思较深无法自拔时,不妨把自己的构思说给身边朋友听。他们会帮你指出故事中最大的问题。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3

  知识与能力

  1、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3、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朗读中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培养识字及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课备搜集图片谜语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齐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教你学一招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学生完成补充练习。

  三、读读背背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1、学生自读词语。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3、学生对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质疑。4、读读背背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4

  1、教学要求

  一、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起门生对生存的酷爱之情。

  二、在指点察看丹青时,培育门生察看和想象本领。

  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阵势”“小心”“索性”“聚精会神”等词语。能用“赏识”与“津津有味”造句。

  四、实习有情感地诵读课文。

  2、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即文中对小守门员的描述。

  二、培育门生的察看与想象力。

  3、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

  4、教学时候:

  3课时。

  5、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1、揭露课题

  一、开导发言:班上哪些同砚爱看足球赛?哪些同砚爱踢足球?你准当的守门员?

  二、今日,咱们学习第一课《小足球赛》。

  2、指点察看丹青

  一、出示挂图,请同砚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瞩目火线,1些小观众和一名叔叔在看球赛。)

  二、指点察看次序。依据这幅图的特色,咱们可按甚么次序来察看呢?(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次序来察看,而入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次序来察看。)

  三、指点观事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

  ①对小守门员咱们可从哪些方面来察看?(可从他的穿着、神志。动作等方面来察看。)

  ②请同砚们从衣看、动作、神志等方面过细察看,说说小守门员的模样。

  (在察看进程中引诱门生注重小守门员严阵以侍的神志,聚精会神盯着火线的眼神,前倾的身子,下垂的双臂,手上戴着的皮手套及膝盖上的纱布等。)

  ③察看并说说小守门员后面的小男孩的动作、神志。

  四、指点察看观众。

  ①在赛场一侧旁观竞赛的共有几个人?(共有八人)

  ②先察看图上左边5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他们的模样有甚么差别。

  ③再察看图上右边三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那位叔叔与边上的两位小观众有甚么差别。

  五、指点察看配景。从图上四周的景物看,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进行足球比赛?

  (从野花、青草、堆置的物品可看出这是一块闲置的平地。)

  六、小结。

  适才咱们依照从总体到部份、从人物到景物、从首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次序察看丹青,认识了图意。

  3、范读课文

  适才,咱们同砚察看并说了图意,那末课文又是怎么样描写丹青的呢?情同砚看着图听教师把课文诵读1遍。

  4、指点分段,概括段落主旨

  一、请同砚门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一个自然段讲了甚么。

  二、看看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守门员?哪些自然段写观众?想一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怎样分?

  商讨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吸引了很多观众。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模样。

  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讲小观众和大个子叔叔旁观球赛的情况。

  三、指名分段诵读。

  5、学习生字。

  注重提示门生“欣”是前鼻音,注重指点“磕”和"套”的写法,区分“惕”与”赐”字音和字形的异同点。

  6、功课

  誊写词语i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指名分段诵读课文

  2、看图,学习第一段

  一、看看第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甚么?

  二、看图,说说为何课文中说“这块旷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处所”?“又”字说明晰甚么?(申明孩子们常来这儿踢球,他们爱好踢球这项活。)

  三、看图思索:从球赛吸引了这么多的小弟弟、小mm和途经的大个子叔叔,可以看出这场球赛得怎么样?(竞赛必定严重、剧烈、出色。)

  四、齐读第一段。

  3、看图,学习第二段

  一、指名读第二段。

  二、比照课文看图,看看这一段描述了图中的哪两小我,他们各有甚么特色?重点写了谁?

  三、学习写小守门员的两句话。

  ①这两句离别从哪些方面写了小守门员?(从神志、动作两方面来写的,〕

  ②哪些词语写了小守门员的神志,比照图,说说“小心”‘瞩目”“绝不在乎”是什么意思?(“小心”指对可能发生的伤害情形维持敏锐的感觉,时候注重着。“瞩目”就是注重地看。”绝不在乎”就是涓滴不放在心上j从这里咱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守门员?(警惕性高、意志刚强的守门员,)

  ③小守门员的动作是怎么样的?如许的姿式说明晰甚么?(说明晰小守门员是一名合格的守门员。)作者为何要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如许的'”?(这是对小守门员的称颂。)

  ④看着图用自己的后描写小守门员的动作、神志。

  四、学习写候补守门员的两句活。

  比照图读第二段的后两句,说说候补守门员有甚么特色?(摩拳擦掌,急切地想上场一显身手。)

  五、齐读第二段。

  4、看图,学习第三段

  一、指名诵读三至五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第三自然段,离别用“——”和”…”画出写到的观众和描述他们动作、神志的词语。

  ②结合图文,理解有关词语。

  “索性”要是换个词可用甚么?(爽性)看图中谁人搂着小弟弟的红领中,说说“聚精会神”的意思?(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势”在这里指甚么?(措球赛情形)察看图上白狗的模样,说说“闭目养神”是一种甚么模样?(闭着眼睛,疗养精神)

  ③从观众的动作,神志咱们可以看出甚么?(竞赛很剧烈,观众对赛场上的情形特别很是关切。)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画出写到的观众及描述他们神志的同语,“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不要紧)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默读画出描述大个子叔叔神志的同语,看图说说“律津有味。的意思?(很感兴趣,看着孩子们出色的竞赛,大个予叔叔会想些甚么呢?(回想自己小时候踢球的情形,想到来日诰日的足球运动等)

  五、齐读三至五自然段。

  第三课时

  1、实习诵读课文

  2、学习写作法子

  一、文中描述了画面上这么多人,但有没有给人相通的感觉以没有相通感?

  二、又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是写的画面自身,哪些是写的作者的遐想?如许将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有甚么优点?

  三.小结,课文作者在对画面进行过细察看的基础上,按从主到次的次序,捉住人物特色,同时又适量开展遐想,将画面上的人物写活了。

  3、完成“思索·实习”三

  4、创设情境,进行片断实习

  一、下面咱们学习课文描述人物动作,神志的法子写教师的动作、神志,要求写出特色。

  二、老师演出进教室上课或解说某一题目的情境让门生察看。

  三、商讨描写次序。

  四、分步演出并描写。

  五、已将描写内容写下来。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组织专题,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单元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感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表达思想感情。

  3、认识本组汉字,学会田字格内生字,正确读写每课新词。能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4、学会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关爱,表达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教教、流探究、共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感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表达思想感情。

  2、认识本组汉字,学会田字格内生字,正确读写每课新词。能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学会用具体的事例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关爱,表达真情实感。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读中感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的寓言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学导入新课

  1、(课件及各种物件)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看,它们上面都有什么?

  2、出示生字词"窟窿",指导读准字音。

  所以这两个字都是穴字头。注意:"窿"字在书写时,这里的一小横可不能忘记。

  3、当出现了窟窿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学习课文

  1、(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并划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性?)

  (4)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词语("亡羊补牢"暂时不考虑解释)

  "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2、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3、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4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给课文配音。

  齐读全文。

  2、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四、技能训练题:

  小辩论我喜欢养羊人我不喜欢养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喜欢或不喜欢),并说清楚理由。

  第二课时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②自由读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下册教案12-29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28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7-16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下册《望月》教案02-16

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1-06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3-29

三年级语文下册授课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