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16 15:19:53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 ,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1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迟到》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本文及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不但要让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实践。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经历及她后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懂得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时,除了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帮助,还要有个人主观的努力。基于以上目的,在学文前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有关林海音的作者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及创作成就等,针对资源有限的农村学校,教师可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教学内容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分析:

  1.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8.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 很严

  深沉的爱

  自我问答: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经历,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本文中的父亲对作者认识和改正错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这一中心,教师采用了直接插入重点部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使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充分的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大胆放手,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读文、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同时还注意把“语文天地”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到了课文的教学中。此外,北师大版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充分的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唤醒了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五年级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会写14个生字,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和讲述,了解“幔子、调度、水寨、擂鼓、呐喊、丞相、都督、军令状、翎毛、胶漆”等名词术语,结合课文,采用推测、换词等方式,了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支援、自有妙用”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才干、妒忌、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2、练习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特征(反应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主要情节)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结合全文内容和词语之间的联系,来深刻理解“才干、嫉妒、神机妙算”几个词语并体会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诸葛亮敬仰、赞美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处处伏笔照应”、“人物对比”“诸事情发展一切由诸葛亮自己掌控的特殊顺序”的表达方法和思路对表现诸葛亮“计谋神妙”的作用,深入体会“神机妙算”的含义和作者对诸葛亮敬仰赞美的情感。

  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认准读音;找到文中的一些介绍古代官职、器物名称的词语,通过询问、揣摩、结合影视剧回忆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意思;读课文,尝试着通过结合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来理解文中一些其他读不懂的词语的字面意思。

  2、反复讲课文读几遍,力争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跟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不一样,除了小说内容是古代故事,文章一些言语也还带有古代的文言文的痕迹,我们先来认真读懂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文字。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纠正易错读音。(强调擂鼓助威的“擂”字读音,区分多音字。)

  2、让学生介绍自己课下了解到的课文中写古代官职、器物词语的意思。在学生不能介绍清楚的情况下,教师介绍“丞相、都督”,顺便向学生交代清楚“三国魏蜀吴、曹操的丞相、诸葛亮这个丞相、周瑜这个都督”的官职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3、请学生介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情况,结合“才干、妒忌”的理解,介绍小说第四十五回周瑜设计杀曹操水军头领被诸葛亮看破而生嫉妒之心,要杀害诸葛亮的缘由,结合理解“神机妙算”的字面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写周瑜要害诸葛亮,最终没害了,周瑜不得不服了诸葛亮。

  4、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分段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汇报自己对课文的了解:草船借箭讲了怎样的故事?要求抓住主要情节来介绍。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周瑜做事的目的(前因)、诸葛亮的应对、诸葛亮的作法及做法的特点、结果(包括周瑜长叹)”,用简单但是能明白把主要情节、做法主要特征介绍清楚的话,表述主要内容。

  指导要点:看看学生是否把上面的要点介绍清楚;语言是否简练。针对存在问题,让学生跟重复说,一直到说清楚,符合要求(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能说清楚)。

  (意图,通过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表述,基本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知道了诸葛亮用怎样巧妙的方式来“造出”了十万支箭。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回忆神机妙算的意思: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推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在本文,诸葛亮的什么计策是巧妙地?那些机智是惊人的?(回忆课文内容)

  好,那么,我们换个词:说,诸葛亮“足智多谋”,我这比不上他。这样换行不行?

  (可能有结果。如果有结果,就是:足智多谋,没有高明、神奇、巧妙的意思,表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的程度不如神机妙算高。如果学生有结果,那就顺着学生的结果往下进行:好,那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高明、神奇、巧妙的程度写出来的。

  如果没结果:好,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神机妙算”的特点表达出来的,看看换了到底行不行。)

  一、研读本文相互照应的特点,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体会诸葛亮的计谋的“神妙”所在。

  1、教师布置任务:本文写作上很有特点,那就是我们读文章的时候,一边读一边会产生一些疑惑,一直读下去,疑惑解开,一直读到事情做完,疑惑才全部解开。

  请同学们读课文,用笔勾画出那些让我们疑惑的地方,表上序号,再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出疑惑解开了的地方,标上上同样的序号,看看我们能够找出多少这样的.地方。

  2、学生自己读书,做对应性勾画。

  3、学生相互交流。(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不采用)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读书,感受文章伏笔照应的地方,初步感受伏笔照应)。

  相关要点:

  (1)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并且说只要三天,还立了军令状(——为什么答应人们都做不了的事情?而且立了军令状?能完成吗?为诸葛亮担忧),结果:草船借箭,借来了十万多支。

  (2)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只要船只、草把、军士,能够造箭吗?(——莫名其妙)去“草船借箭”才明白。

  (3)鲁肃是周瑜的人,诸葛亮不让鲁肃告诉周瑜准备船只草把军士的事情。(万一告诉了怎么办?)鲁肃果然“没提”。

  (4)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白天,都没动静。诸葛亮不用做准备(因为开始我们并不知道他要草船借箭)。到了出发才明白,诸葛亮要等大雾。

  (5)到曹营阵前擂鼓呐喊,(曹兵出来怎么办——才二十条船,六百军士啊,鲁肃替我们提出了担忧),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出来,(真的吗?)曹操果然没出来,只是射箭。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提出来:为什么不到这里不明白了,困惑了,甚至担忧了。

  3、讨论,认识诸葛亮对所有事情都“胸有成竹”

  我们不明白的这些事情,鲁肃明白吗?周瑜明白吗?曹操明白吗?他们分别不明白什么?

  但是,诸葛亮明白吗?他都明白什么?(对应上面所有的疑惑,一条一条的体会)

  周瑜肯定不会给他造箭的材料,他必须另想办法(教师总结:知道周瑜的害人之心);明白三天后有大雾,可以去草船借箭,曹操多疑不敢出兵(教师总结:知曹操、知天文);明白鲁肃这次一定不告诉他借船的事情(教师总结:知鲁肃)。

  教师引导思考:这么多事情,文中的其他人物不明白,只有诸葛亮自己明白,所以,一些事情都按照诸葛亮的设计,顺利发展、实施,最终成功。你们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谋”怎么样?

  神机妙算!

  用足智多谋行不行?

  不行!

  诸葛亮太神奇了,说是什么事情都聊得到——这叫料事如神!

  正因为诸葛亮知道一切,所以,“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事情吗,对诸葛亮来讲,可以立军令状吗?既然可以,说明诸葛亮觉得这事情怎么样(提示:他是刘备的丞相,军师,还得帮助刘备打天下呢!)?(非常容易,很有把握!)

  所以,诸葛亮在整个过程中,他都表现得非常轻松,用一个词语来讲叫举重若轻。

  读课文,看看诸葛亮的言行、语言中,哪些词语突出了诸葛亮的举重若轻。

  学生读书,再勾画。

  (只要三天!原立军令状。甘愿受罚。自有妙用。保管。曹操一定不敢出来,只管饮酒作乐!),指导学生朗读有关部分,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4、认识对比写法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回忆第一课时,文中人物的官职:(顺便介绍鲁肃的官职:参军校尉,相当于部队的参谋长),想象:这些人都是傻瓜吗?

  但是,在诸葛亮面前,他们显得怎么样?(弱智一般)

  介绍小说的特点:很多情节为想象出来的,而不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在《三国志》(介绍《三国志》),其实是没有“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情节是虚构(介绍虚构的概念)出来的。作者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将周瑜、曹操、鲁肃这些政治家、军事家写成这个样子呢?(为了表现诸葛亮,诸葛亮做事,这些人都被蒙在鼓里,而诸葛亮却知道他们所思所想,实在太神奇了!)

  老师总结:这就叫做对比衬托,是为了更好的突出诸葛亮的神奇啊!

  5、研究开头结尾的特点:首尾照应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文章开头写了周瑜,结尾又写了周瑜。我们看结尾: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结合全文来思考,这一叹,叹出了周瑜当时怎样的情感态度?

  佩服、恼怒、心有不甘、无可奈何!朗读这段话!读出周瑜的感叹中的“无奈、佩服、恼怒、心有不甘”来!

  二、布置拓展阅读

  本次诸葛亮给了要加害诸葛亮的周瑜不小的教训,此后的教训还多着呢。《三国演义》中,有的情节“诸葛亮三气周瑜”,怎么气的?气到什么程度?请同学们去读三国演义,找到有关章节,一睹为快!

五年级语文教案 3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巨变。如,环境、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什么变化。首先要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然后进行梳理,列习作提纲;再根据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写具体;最后互换习作,提出修改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环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2、梳理想象到的场景或事件,仿照例子列习作提纲。(重点)

  3、按照提纲,分段叙述,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点)

  4、互相提出修改意见,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范文。

  学生准备:采访了解家乡二十年来的历史和变化,思考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旧对比,激发兴趣

  1、激趣: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照片,请看——(课件出示二十年前的家乡照片。)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老师二十年前的家乡。那时候,房子是土坯房,路是烂泥路,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课件出示现在的家乡照片。)这是现在的我的家乡,看,变化多大啊!

  2、过渡:你的家乡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采访活动谈谈自己家乡的变化。

  3、导入: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也在变,瞧,我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漂亮了,现在的楼房也越来越高了。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未普及呢,而现在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二十年的变化可真大啊!(课件出示问题。)再过二十年呢?我们的家乡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习作。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将二十年来家乡的变化资料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角色,同时逐步、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启心路,大胆想象。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引导学生审题,从题目中的“二十年后”,知道这次要写的是一篇想象作文。

  2、过渡:同学们,《二十年后的家乡》究竟应该写些什么呢?(板书:写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习作要求。

  3、学生自读,梳理这篇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家乡的变化环境人们的工作、生活

  设计意图:小学生写想象作文往往感到茫然,要么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要么是想象不合情理、不切实际。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选材,并且使学生明白要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而不是胡编乱造。

  三、举例指导,启发想象

  1、教师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可以写些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街道公园、住宅广场、科技交通……

  2、教师以“街道”的变化为例,指导学生展开想象。

  (1)现在的街道给你什么感觉?怎么形容?

  (2)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通过街道的样子、街道的栏杆、街道边的植物、街道边的建筑、街道的夜景等方面说。

  3、继续启发,拓宽学生思维:还有哪些变化呢?

  (1)小组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变化。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通过“追问”“补充”的形式,引导学生围绕情节说具体,使自己的想象更丰满。(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具体”的`想象。)

  设计意图:教学这篇作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务。本环节着重从此入手,通过举例引导,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后面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四、列出提纲,理清思路

  1、课件出示教材上的提纲,引导学生读一读,并仔细观察,交流思考:列习作提纲有什么好处?

  2、讨论交流:如何列好提纲。

  3、交流总结,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仿照编写提纲。

  4、集体交流,适当修改,教师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之前列提纲具有重要作用。“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提纲,就好比盖房子有了一个框架,墙怎么砌都不会歪倒了。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以便能写出好的文章。

  五、动笔写作,完成初稿

  1、根据编写的提纲,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

  2、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做个别辅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教师的巡视就是要对遇到困难的同学进行启发指导,帮助他们遣词用句,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

  六、展示作文,交流评点

  1、自查自改:文章写完后,朗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得更完美。

  2、邻座交流:与同桌或邻座交流作文,提出建议。

  3、小组评议:大家把作文交流一下,看看谁的习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谁的习作富有个性,推荐优秀习作在全班交流。

  4、全班点评:小组评议,每组都评出优秀习作。展示佳作,共同评析,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在交流中聆听,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分享。通过交流,提修改建议,思考如何写作,如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另外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写作能力。

  范文引路

  二十年后的家乡

  有一天,我开着太阳能时空车,穿越到了我一直想去看看的二十年后的家乡。

  ①我的太阳能时空车非常先进,因为它只需吸收阳光就有动能,输入目的地后就能自动驾驶,直接把人送到想要去的地方。我还以为只有我拥有这样神奇的汽车,结果发现,在未来的家乡,这种智能汽车已经遍布大街小巷,人们都在使用它。

  ②我开车来到中山路上,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过去这里又窄又脏,可是现在,这里的街道却变宽了,宽度足足是过去的三倍。

  ③路两旁的绿化带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一棵棵茂密的大树,像撑开的阳伞一样挺立在那里。打开车窗,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

  ④街道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但均遵守交通规则,井然有序。啊!街道的变化可真大呀!

  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我家附近的那条环城河。过去的环城河,废水染脏了她的脸庞,污泥抹黑了她的肌肤,垃圾熏臭了她的身躯,简直是“死气沉沉”的世界。我驱车来到环城河,下车一看,呀!小河变了,变得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小河波光粼粼,就像一条晶莹透亮的水晶腰带。河堤上,也是绿树成荫,花草芬芳,小鸟、蝴蝶、蜻蜓来来往往,男女老少沿着河堤散步,有说有笑,这里不再死气沉沉。

  ⑤未来的家乡变美了!我爱我的家乡!

  行文写法赏析

  1、开头直接交代来到二十年后的家乡,自然引出下文。

  2、内容设置巧妙,用小作者的“出乎意料”从侧面说明了未来家乡的发展。

  3、对比写法的运用,突显未来家乡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

  4、描写“切身感受”,增添了习作内容的真实感。

  5、细节描写让人充分感受到未来家乡环境的美好。

  总评:

  1、习作语言描述生动形象,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将想象中家乡的景物写得很美。

  2、通过将二十年后的家乡与过去进行对比,充分、有力地展现出家乡变化的巨大,构思巧妙。

  3、想象大胆合理,既引人阅读,又巧妙地突出了家乡的变化。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篇习作是想象作文,而且时间跨度大——二十年后。对于学生来说,入境想象是比较有难度的。所以课堂导入不仅要直奔课堂的主题,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兴趣。所以设计了课前准备活动——采访了解家乡二十年来的历史和变化,思考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对写好作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并非易事,尤其是岁月沧桑对小学生来说是很难体会到的。所以,教学这篇作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是首要任务。本设计着重从此入手,运用多媒体、各种资料,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后面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不足之处:

  学生赏评的方法较为单一,而我没能及时地洞察到这一点,及时地教给学生多角度赏评的方法,学生只是主观地评赏,需要反思和改进。

五年级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难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2.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一些资料,说说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说,教师及时评价。

  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4.播放歌曲《天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两种感受可以调换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进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风情。课文向我们详细地描述了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A.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B.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以及草原上的热闹场面。)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C.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D.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A.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B.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C.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D.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A.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B.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A.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B.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队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五年级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⑵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⑶ 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情感与体验: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性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的意思,积累课文优美的语言。

  3、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下笔赞美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草原的风光图片和重点句的投影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美景,品味、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吗?

  板书:

  草原

  二、看图说感受

  1、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出示草原的`风光图片──老师简单解说。

  2、草原给你怎样的感觉?

  大、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知道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吗?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那个同学有信心读准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

  景美 人美

  五、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之美

  1、老舍先生初到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美丽的景色,还与内蒙古人民欢聚一堂,由衷写下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

  (出示句子投影)

  2、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草原的美景呢?谁想读读这一段?要求:

  边听读边画出描写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读:

  “那里的天比边处的天……轻轻留入云际。”

  4、在这段话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写?

  板书:

  空气(清鲜)

  天

  天空(明朗)

  小丘 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5、小结:

  不愧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还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草原的美。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特别美?美在哪?

  6、小组交流、汇报(相机出示句子投影──品读句子):

  “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绿的。”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静态”描写。

  “羊群一会儿……白色的大花。”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动态描写。

  “那些小丘的线条……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与“勾勒”的区别。

  7、小结:

  作者笔下光辉,一会儿把草原写成一幅画,一会儿把草原的“动”写出来,动静结合,真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8、师生合作读:

  师领读:“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生跟读:“四面都有……流入云际。”

  9、过渡:

  草原这么美,难怪作者“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一首小诗”呢!知道为什么吗?

  (抒发自己的情感:愉快、赞美……)

  10、导读:

  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感情发挥出来呢?

  出示句子投影: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

  11、过渡:

  草原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其中,看!“在这种境界里……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真的写骏马和大牛在回味吗?

  (理解这个拟人句)

  12、小结:

  这种境界正是人们所说的景由心生,情境交融。草原这么美,多令人往啊!让我们一同回味草原的美景吧!

  13、配乐朗读第一段,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六、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这么美,何止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要赞美草原,连著名歌声蒋大为也要用自己优美的歌声去抒发自己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呢!想听吗?

  播放乐曲。

  七、拓展

  1、听到这么美的歌声,老师也写了一首赞美草原的诗呢!

  出示投影──自创诗:

  草 原

  草原,我梦中的草原。

  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

  清风轻拂绿色的梦谣;

  阳光唤醒绚丽的花朵;

  雁儿归,蝶儿舞

  千里碧波如画卷。

  草原,我向往的草原。

  蒙古包里孕育勤劳善良的人们,

  小伙子策马扬鞭显英姿;

  姑娘们放声高歌满天涯;

  牛儿壮,羊儿肥

  牧民描绘幸福景。

  2、你们也想赞美草原吗?用你们精彩的文笔赞美草原吧呢?

  八、作业

  抄生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板书设计

  草 原

  地

  景美 小丘、平地 (一碧千里)

  羊群 (白色的大花)

  空气 (清鲜)

  天

  天空 (明朗)

五年级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学习莫泊桑前两次拜师,弄明白莫泊桑的疑惑所在,读懂福楼拜的话,知道福楼拜是个怎么样的老师。

  3、明白要想写出好作品来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4、让学生感受到莫泊桑的勤学好问,并能自觉以漠泊桑为榜样,做一个勤学好问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弄明白莫泊桑的的疑惑所在,读懂福楼拜的话,知道福楼拜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

  2、明白要想写出好的作品,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本课采用开门见山导课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0课《莫泊桑拜师》,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的预习。听写由本课生字组成的四个词语。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此举意在检查同学们的独立识字能力如何,同时也在督促独能识字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概括主要内容。先出示以下词语:

  孜孜孜不倦、焦急万分、一无所获、万般无奈、全神贯注、勤奋努力。

  先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语是写谁的。然后让学生选用这些词语说一说《莫泊桑拜师》这个故事。这样做的意图是既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让学生明白抓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2)理清文章脉络。

  A、读最后一自然段,板书“名著”。

  过渡: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写了莫泊桑几次拜师(三次)这三次拜师的结果是(大屏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全班齐读。)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生读完后师边总结边板书“名著”二字。

  B、请同学们再看看莫泊桑第一次拜师时带去的是什么,第三次拜师时带去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在“名著”二字前面板书“文章、作品”,最后形成这么一行板书:文章→作品→名著。

  C、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三个词语,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莫泊桑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是啊,莫泊桑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他的拜师经历,离不开老师福楼拜的悉心指导。

  三、精读莫泊桑前两次拜师的内容。

  (一)走进莫泊桑第一次拜师。

  1、哪里写的是莫泊桑第一次拜师的内容,请找出来。(2——5自然段)

  2、默读这一部分文字,思考:莫泊桑是带着怎样的困惑去拜师的

  3、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出示莫泊桑的话,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4、仔细琢磨这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莫泊桑的困惑到底是什么(先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如果学生说的不太准确,就用以下填空的方式帮其梳理清楚:老师,都说读书破万卷,我已经读了很多书,按理说我应该,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5、聆听大师的教诲。

  听了莫泊桑的疑惑,福楼拜是怎么说的呢

  (1)根据学生回答,大屏出示福楼拜的话。“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2)琢磨福楼拜的这句话。然后用自己话说说你的理解。(老师说莫泊桑虽然在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功夫,但功夫还不够。学生能理解到上面这层意思就行。)

  (3)福楼拜老师承认莫泊桑在写作方面已经下了一定的功夫了,那么就请同学们联系前文想一想,莫泊桑在哪些方面下了功夫了。

  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他已经读了很多书,学生会从前文读到这些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多读勤写。

  (4)读了许多书,写了很多文章,福楼拜老师说,只有这些功夫还不够,那么,还要做些什么呢默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福楼拜老师告诉莫泊桑了些什么。

  (告诉莫泊桑要肯吃苦,勤练习;要天天站在家门口看马车;要把看到的情况都记下来;要记详细,还要坚持长时间记下去。)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总结边板书:要天天看,也就是要天天观察(板书观察)原来,要想写出生动的文章,不仅要在读书、写作方面肯吃苦,勤练习,还要在观察方面肯吃苦,勤练习啊。

  (二)走进莫泊桑第二次拜师。

  莫泊桑得到老师的真传,兴冲冲地回到家,老老实实在按老师说的去做。

  1、指名读莫泊桑怎么做的句子,感受莫泊桑的肯吃苦、勤练习的精神,体会他一无所获的莫泊桑万般无奈的心情。

  2、莫泊桑第二次拜师又是带着怎样的疑惑去的呢?

  (1)读莫泊桑的话。万般无奈的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的家,一进门就说(生一齐读莫泊桑说的话:我按照您的教导,看了几天马画,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

  (2)理解莫泊桑的困惑。

  认真读读莫泊桑的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马车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很单调,没什么好看的,也没什么好写的。)(看马车太没意思了,太无聊了,您为什么要让我看马车呢?)

  (3)针对莫泊桑这样的困惑,福楼拜老师又是如何指导的呢(指名读福楼拜老师的话,学生读完后大屏出示这段话。)

  (4)品味这段话。

  A、用心读一读这番话,细细品一品,想一想,福楼拜老师想通过这番话告诉莫泊桑什么。这里要放开让学生畅所欲言。(告诉莫泊桑马车不单调,很有看头)(告诉莫泊桑看马车不是无聊的事,看马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想告诉莫泊桑马车里也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的马车富丽堂皇,有的马车装饰简陋。)(告诉莫泊桑即使是同一辆马车在不同的路上走表现也不一样,上坡时跟下坡时不一样,在马路上走跟在土路上走不一样。)(想告诉莫泊桑即使是同一辆马车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表现也不一样,烈日炎炎下一个样,狂风暴雨中一个样。)

  B、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好福楼拜老师的话。听了福楼拜老师的话,我们才发现,原来马车有这么多值得看的地方!福楼拜老师让莫泊桑看什么,写什么呢让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福楼拜老师的话吧!

  C、注意这段话的形式。再用心看看福楼拜老师的话你会发现,这段话很特别。(老师的话全是问句!)

  数一数一连用了几个问号(九个)

  D、体会这种形式的好处。

  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老师问,学生才会动脑想。老师这样说是为了让莫泊桑好好想一想。)

  (5)走进莫泊桑的内心。

  A、是啊,老师的每一问,都在莫泊桑的心里激起了很大的波澜,那么,他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B、师生对读,体会福楼拜的话对莫泊桑产生的巨大影响。

  不,不不!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呢(那么单调的马车,就是没什么好写的嘛。)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我还真没注意)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真不好意思,没太仔细看,我还真说不出来。)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我刚看了三天,还没遇上刮风下雨天呢)上坡时,马怎样用力(不知道)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我以为只用眼看就行了呢,怎么吆喝根本没听。)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我只顾傻瓜兮兮的看马车了,没看人。)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您说的这些我都没看到,怎么能写清楚呢)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现在我知道了。马车竟然有那么丰富的内容,有那么多可看的,可写的。以后,我一定按您的教导去做,用心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我就一定会有东西可写了。)

  (6)你们看,听了福楼拜这样一指点,莫泊桑恍然大悟。请你说说,福楼拜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很会教育学生。教育有方。循循善诱……)

  (7)理解“滔滔不绝”的意思,读出滔滔不绝的感觉。

  这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口气说出了九个问题,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滔滔不绝。请同学们滔滔不绝地再读一读福楼拜老师的话,让他的教诲也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四、课堂小结。

  老师的这次教诲莫泊桑铭记在心,回去后他在观察方面更加肯吃苦,勤练习了。于是他写出来的东西终于可以称为“作品”了。那么,要想写出“名著”来,还需要有哪方面的功夫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板书设计:

  20、莫泊桑拜师

  多读文章。

  勤写↓

  观察作品

  ↓

  名著。

五年级语文教案 7

  学习目标:

  1、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灵活运用。

  2、认记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字。

  3、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4、续编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随文识字,自主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6、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陶冶情操,升华感情。

  7、培养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题激趣。

  1、导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首首古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三尽浪,入竹万竿斜。(出示课件引入)

  设计理念:运用动画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一开课就感到课的新颖,有趣,从面投入十分的学习热情。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3、读题后(点击课件“图片”) 引入本课教学。

  过渡语:风常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风?有过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课件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风吹叶动水波荡”,这时课件的出现既再现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与课文内容相联系,配以轻风拂过声,营造出浓浓的诗 情画意。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出示“课文”课件,看、听诗歌。(要求学生标清小节,勾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识字(点击“生字”课件 )

  a. 学生利用自制的字卡,与同学互帮互助。

  b.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c. 集体齐读字词。

  d、把字宝宝送回句子中读一读。

  设计理念:“生字”课件的及时出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灵活的识记字词。学生动手动脑,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再读全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议一议:诗中的哪些词句能发现风的踪迹?(板书略)

  设计理念: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感知文本。体味中华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点词句,精读感悟。

  1、过渡:

  风就像一位淘气的娃娃,是那样的活泼可爱。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细读品味。

  设计理念: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分别指名赏读。 (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随机精读感悟三个小节。

  a、指名读,集体评议。

  b、抓重点词读读感悟微风轻拂的.意境:颤动-抖动; 林木点头;起波-荡起波纹。

  c、指导赏读。(读出对风的喜爱,语气轻柔、愉悦的语调)个别范读、齐读、小组赛读。

  d、画一画风(分小组画)、展示评比。

  设计理念:三节课件都可以分别点击出重点词语,帮助学生体验情境。同时伴着轻柔的音乐,徐徐送来的微风,在充分的诵读中,让课堂诗意流淌,诗意浓浓,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

  3、想一想,这三节诗所描写的是一样的,如果说不一样,请具体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理念:体会三节诗所描写的风力的大小不同,感悟诗人精巧的行诗设计与安排。

  四、拓展练习

  写一写风,积累背诵我能行。

  1、当个小诗人,同桌互说。

  2、(出示课件)完整地编一小节,集体交流。

  设计理念:此处课件及时出现,可以积极地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积累背诵。(将续写的小诗和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创作成功的喜悦)

  4、选读精美的小诗。

  A、课件出示。

  B、课外自读。

  设计理念: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把学校小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才是我们教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不能局限于三尺讲台、一本教育科书,把学习的语文学习引领入生活,培养会终生学习的学习型学生。

  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是重要的。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要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跳一跳,摘得苹果。

  五、小结。

  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风就在我们身边。大自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细心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更多的“自然朋友”。

  教后反思:

  由于教学准备充分,教学中感觉得心应手。学生读得有感情,大多数能背诵。识字方法交流时,虽然,发言的孩子不多,但是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好,特别是记“游”的方法:一片水域方方正正,一名男子卧在水面上,有趣又巧妙,学生记忆深刻。

  不足之处是:课件的设计有一点问题,动画态的画面运用过多,影响了学生注意力的指向性,冲淡了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后的课件应多以文本的形式,突出语文的特性。

五年级语文教案 8

  【教学目的】

  1、学习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学习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

  3、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4、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

  【教学重点】

  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

  1.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

  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相关资料】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副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绍荔枝知识的文章。教学内容不太难,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对荔枝有直观上的了解,比如树行团团如惟盖,更重要的是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帮助学生的'记忆。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色香味尽去,也可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

  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

  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二. 整体感知

  1. 解题

  ⑴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

  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

  ⑵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 检查预习

  ⑴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帷wéi 枇杷pī pa 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 醴lǐ酪lào

  ⑵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老师巡视

  辅导。

  华:huá 花

  叶如桂,冬青:叶子好象桂树的叶子,冬天也绿。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西。

  3. 齐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讨论出说明顺序。

  (明确: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及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荔枝的保鲜)

  顺序:由外到内,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由整体到句,从树的形状。

  4. 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明确: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突出重点,

  且可以层次清楚的介绍荔枝)

  5.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语言生动形象,这是为什么呢?举例说说。

  (明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6. 小结课文。

  三. 拓展训练

  1. 全班齐读课文打比方的句子,并展现其它常见水果,利用课文句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尽量形象逼真。

  2.交流作品。

  3.学生散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产地、形状、叶、花 (略)

  果实:朵、核、壳、膜 (详) 由外到内

  保鲜: (详)

五年级语文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书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鲸)

  3、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二、自由朗读,自主学习

  1、按要求自读、自学:

  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2、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

  (教师巡视点拨,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⑴ 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垂直 捕获 宽敞 倾斜 适应 比较 胎生哺乳动物 鳍 吞进)

  ⑶ 朗读课文:

  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⑷ 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⑸ 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教师小结,完成作业

  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鲸》这一课,并在课外搜集了有关鲸的资料。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讲一个小故事,你们猜猜其中的谜,好吗?

  师:海中之王鲨鱼的生日快到了,它邀请海洋中各种各样的鱼来参加它的生日宴会,可是鲸却没有收到请贴,它跑去质问鲨鱼夫人:为什么不请我参加海中之王的生日宴会呢?鲨鱼夫人不慌不忙的告诉了它,鲸一听。确实有道理,就回家了。孩子们,鲨鱼夫人会说什么呢?

  生:你不属于鱼类,当然不给你发请贴啦!

  生:你太庞大了,如果你来了,我们坐哪儿呢?

  生:

  师:鲸到底是怎样一种动物呢?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师板书课题:鲸)

  师:对于鲸,课文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0页,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

  二、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1、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看大屏幕思考问题:

  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

  师: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

  生说。

  师板书:

  形体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师:请你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同学交流,交流后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中交流,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表格,请你们认真填写,会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生汇报。

  生:我们研究的是鲸的体形,他的体形特点是大,

  师: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它的体型大的,请为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我来评价一下,你读的很流利,但你读的鲸好像没达到这个重量,怎样才能读出来呢,谁再来读一遍?

  生读,生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吗?男生读十六万公斤,我读四万公斤,女生读后面的,我们都争取读到十八万公斤,有没有信心?

  师:在介绍鲸形体这一方面中,作者用怎样的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很大呢?有什么好处?

  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生接着汇报。

  (师做出评价,指导学生明确说明方法。并指导朗读。)

  师: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师: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师:请你联系上下文,从哪还可以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用肺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师:你们选的是种类,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齿鲸:有锋利的牙齿;须鲸:没有牙齿 。)

  师:文章中介绍了鲸的哪些生活习性?

  (食物、呼吸、睡觉、生长。)

  师:请你们给大家介绍吧。

  (呼吸出的水柱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鲸睡觉的方式也可以用图画表示。)

  师: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

  (列数字、打比方)

  2、师小结:

  同学们的介绍都令老师耳目一新,没想到你们小小的脑袋里竟然装了这么多的创意,真是棒极了,把掌声送给自己。老师在课下也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资料和图片,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看完了这么美的图片,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如果你是一头鲸,你最希望自己是什么鲸?听完你们很有特色的介绍,老师是更加喜欢鲸了,可现在地球上鲸的数量是越来越少,请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然后看老师搜集的这两张图片,想一想,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绿色小使者,在你们的保护和呼吁下,地球上的环境会更好,各种生物也会得到更好的生长。

  三、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形体 大 做比较 列数字

  进化 哺乳动物 陆地 浅海 海洋

  鲸 种类 须鲸 齿鲸

  食物 列数字

  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列数字

五年级语文教案 10

  一、学习目标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按照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用归并法把文章分成两大段。

  第一大段(第1----3自然段)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采用对比的方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三次用“可是”作转折,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虽胆小却勇猛的性格特点。第二自然段中,“这可都凭它的高兴。”一句,一个“可”字,形象地写出了猫的古怪,同时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二大段(第4自然段)以“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样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猫的淘气。

  ①“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②“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撞疼了也不哭”

  ③“所过之处,枝折花落。”写出了小猫的“更可爱”,在于更淘气,更天真,更生气勃勃。作者喜爱之情更深了一步。

  二、学习重点:

  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易学的方法。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一般这种文章的段落里都有总起句或中心句。如《猫》,几乎每个自然段开头都有一个总起句。但第2、3自然段总起句只是概括第2、3自然段内容,只有“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概括全大段的`主要内容,可作为第一大段的段落大意。同样第4自然段总起句的前半部份“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可作为第二大段的段落大意。

  三、难点分析: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指的是猫的脚印。因为梅花有五个花瓣,猫有五个脚趾,它的脚印和梅花的形状很相似。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十分喜爱猫,由于喜欢就不会嫌它脏,就不讨厌它,所以把猫的脚印比喻成美丽的小梅花。这表达了作家老舍爷爷喜爱猫的思想感情。

  四、参考资料:

  作者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他的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四世同堂》等。

五年级语文教案 11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2 三亚落日(板 书)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 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 么不同呢?

  二、范读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美妙绝伦 硕大无朋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朋:硕,大;无朋,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4、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第3~5自然段)

  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在三亚看落酬艮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学生划分段落。

  四、精读训练

  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

  讨论交流。(板书:真右诗意)

  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有涛情画意,能止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指导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句,(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范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

  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

  芒:亡下结构,“亡”不要漏掉点。

  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词:

  2、齐读第一段。

  二、精讲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力?

  1、(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

  交流:

  ①“蓝透子”、“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① “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②“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③“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齐读第二段,读出喜爱之情。

  (5)指导背诵。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

  (板书:像孩童)

  投影映示: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

  (红扑扑、抖落、溅出)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④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映示: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

  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

  ②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映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

  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

  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

  B、第二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 者仿佛身临其境)

  (板书:像跳水员)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e、齐读第二句话。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 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3、通读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指名读,再抄下来。

  4、 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

  播放课文录音。

五年级语文教案 12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同学们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同学们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者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的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的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 )有个诗人叫( ),早年因( ),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

  第二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卡片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同学们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同学们交流。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同学们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同学们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同学们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同学们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段。

  三、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同学们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同学们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四、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同学们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同学们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 )推敲( )或许( )吟哦( )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 11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五年级语文教案 13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对夕阳西下整个过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的热爱、赞美的思想感情。(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2、感受夕照日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夕照的奇丽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悟情悟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大家看过夕照的景象吗?交流。

  2、小结:日出的景象是壮观的,夕照的景象也是如诗如画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描写夕照美景的文章。

  [意图:将学生的生活与课堂紧密相连,交流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突出教学的开放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2、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容易出错误的读音。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象?分别是在哪些自然段中描写的?(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5.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

  (估计学生可能产生以下疑问:为什么作者说是"如诗的夕照"?

  夕阳为什么会是调皮的?为什么把它比作石榴?"我"为什么会有一种感概和激动?等等。简单问题随时解决,如果是教学的重点问题留在后面教学中解决。)

  [意图:这个大环节中,学生第一遍读课文,重点是解决字音问题,把课文读通顺;第二遍读课文并交流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初步的阅读感受,这时的感受一般是浅显的;第三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以学定教。]

  三、细读课文,感受夕照的奇丽,解决学生疑问。

  1.让我们再来认真地读课文,相信大家能在读中自己解决疑问。请学生自由朗读,可以把最喜欢的夕照的景象多读几遍,等一会儿把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请学生朗读最喜欢的景象,其他学生仔细听并展开想象。在听完以后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由于作者是按照夕阳落下去的经过来描写景象的,所以在引导学生交流中,应该在尊重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可以考虑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交流,以便让学生有顺序地想象夕照景象。

  当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说夕阳调皮,"当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说夕阳像熟透了的石榴,"当学生朗读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39;我#39;为什么会有一种感慨和激动;"其他问题也可以在学生交流想像到的景象时相机解决。

  3、你们想像的夕照景象多美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夕照的录像片断)看完后你想说什么?

  [意图:运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夕照的美景,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四、品读,升发情感。

  1、小结:通过刚才的朗读和想象,听得出大家庭已经读懂了课文,并且都有很喜欢夕照的景象,下面再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次请小组合作选择各小组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齐读、分自然段读等),把你们眼里的夕照美丽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交流汇报,大家评议。(各小组朗读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配乐。)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交流。

  4、课文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说这是"如诗的夕照",你们能不能写几句诗来赞美一下夕照的景象?

  5、学生交流所写的诗句。

  [学生通过写诗,可以尽情表达对夕照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在练笔中明白"如诗的夕照"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夕照》,课文时的生字掌握得怎样呢?请学生看拼音写汉字(投影出示)将错误较多的生字重点纠正。

  2、请掌握好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记住课文中的生字的。

  二、读课文,感悟作者恰当的.比喻手法。

  1、作者把夕照的景色写得如诗如画,让我们感受致函夕照的奇丽景色。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把夕照都有比了什么,画出来并小组时交流。

  2、全班交流。

  3、小结: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这些比喻的语句,把夕照的景色描写得这么逼真、奇丽。让我们再次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这些句吧。

  [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课文中的比喻句,感悟作者的描写手法。]

  三、背诵课文。

  1、作者描写了这么美的夕照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请学生自由练习背诵课文。

  2、在小组里背诵给大家听,互相评议。

  3、把你背诵得最好的段落背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边听边想象。

  4、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夕照的景象,请学生配音解说。

  [意图:用小组时背诵、给画面配音解说等到形式,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在背诵中再次感悟、想像夕照奇丽。]

  四、讨论。

  1、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在小组时交流一下。

  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的感受可以是对景色的感受,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方法的感受,还可以是其他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

  [意图: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鼓励学生阅读时有不同的读感受。]

  五、练笔。

  1、你观察的夕照景象是怎样的呢?请你们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也可以像作者一样,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写出自己的观察。

  2、全班交流,建议教师要注意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教学小结:

  本文行文条理清楚,用词贴切,比喻逼真,写出了夕照如诗如画的景观。希望同学们在了解课文怎样写夕照变化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五年级语文教案 14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时间的意义。

  ★交流展示并编创有关时间的名言(故事),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的含义,明确“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的道理。

  ★从学习中获得启示,感受时间的意义,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自主读文,读中感悟;

  ★结合实际,谈感受;

  ★收集展示资料。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展台)

  ★学生:搜集和理解有关时间的名言、名人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据老师了解你们都很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不长脚,只见它过去,不见它回头。)大家猜猜是什么?——生答(师板书)。

  2、师:看来大家果真厉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时间赛跑》一文(板书),了解文中的谜,看能否帮作者解开他的谜底。(生齐读课题)。

  3、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看来大家想了解的问题还不少,现在就请你们根据自学要求去试着解决吧!(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画出让自己特别感动的语句并写下感受。

  (3)探讨:为什么和时间赛跑?怎样和时间赛跑?结果怎样?感受如何?找出相应的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师:(1)哪位同学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能用“首先……接着……然后……”这样的句式来说吗?(生自练,抽生说)

  师:(2)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呢?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继续学文。

  三、质疑定向,朗读领悟

  1、师:此时,我很想问大写一个问题,文中的谜是什么?

  (生答:师展示句子)

  师:这段话告诉我们……(生答:师勾画)

  师:爸爸说到了哪些事物过去了不再回来?(昨天、童年、外祖母)

  师:你从爸爸的这些话体会到什么?(生:时间过得快,不再回头……)

  2、师: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质疑:为什么给我“这个谜?”“我”的反应如何?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把老师想问的问题都提出来了。

  师:爸爸为什么给我这个谜呢?

  生快速浏览,找答案。

  师:爸爸说这话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期望、无奈、伤心……

  师:看来这段话凝聚了爸爸太多的感情,这么多的感情融在一块,你能读出来吗?(抽生读→学生评价读→指名读)

  3、师:爸爸给了“我”这个谜,“我”的反应如何?

  生:(难过,着急,可怕……)

  师:“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

  生:因为(快、宝贵、一去不复返)

  师:是啊,如此宝贵的时间,却飞逝得如此之快,我心里怎么会不难过,不着急……?

  这段话充分地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害怕。

  师:大家想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和作者一样感到时间飞逝,一去不回头呢?举举例子。

  请你举例——

  师小结:的确,当我们洗手时……时间真的是太匆匆,面对这些,你会觉得?

  生:难过、着急、可怕……

  师:看来孩子们也和作者一样,面对时光的飞逝,大家的心里充满了着急、可怕和无奈。请大家带着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4、师:作者除了从爸爸的话中了解到时间里的事物过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他还发现了什么?

  生反馈,师小结并出示句子朗读。

  5、师:时间过得是那么快,引读:我的心里不只是——于是我便做出了什么举动?

  生答(板书)。

  (1)师:作者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呢?结果怎样呢?感受如何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最后几个段落,用“”画出具体的做法,用“”画出作者感受的句子。

  生反馈做法,

  师相机板书。

  (2)师引读:每次比赛胜过了时间,我就——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高兴、自豪),再读这句话。

  (3)那作者林清玄与时间赛跑有收获吗?

  生:(有),理解“受益无穷”。

  师:得到的好处多到什么程度,请你发现他的收获。

  生:(虽然……)

  师:他明知道跑不过,为什么还是要这样做?

  生:节约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更多的事;抓紧时间……

  师:在他看来,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等于延长了时间,这就是在和时间赛跑。

  师:这小小的几步,真的用途很大很大,你信吗?别急,让我们来看看林清玄的资料。(师展示林清玄的生平资料。)

  师:现在你信了吧!事实上,像林清玄这样与时间赛跑的人还很多,请你展示名人故事。(生展示搜集的名人故事)。

  师:是啊,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事业,时间就是生命,对不同的来说,时间具有不同的.重要价值。(对医生、学生、运动员、考生……),我相信,要是你再读这段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生再读这段话)。

  师:时间是每个人的财富,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林清玄用他生平的事例告诉我们:(生:假若……),老师板书。

  (1)比较句子——读句子。这句话在文中是一个什么句?

  (2)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起什么作用?

  (3)再读这句话。

  四、编创名言,深入感悟

  1、师:今天我们了解了林清玄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他在爸爸的提醒下,认识到所有时间里的事物永远不会回来,于是一直和时间赛跑。那么你们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呢?(生:)

  2、师:古往今来,我们有很多名人用他自己的生活事例告诫过我们:应该把握现在,珍惜时间。(生展示名人名言)

  3、师:那你们想不想给自己或别人留下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呢?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把你珍惜时间的想法或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并署上你的姓名。(生完成——交流)。

  五、课堂小结

  1、师:看来大家学了这一课,从事获得了很多的启迪,(让我们为自己成为小名人鼓掌吧!)

  2、师:说实在的,老师看见孩子们意犹未尽,我真有些不忍心,课后请大家以《时间,你是我的亲密伙伴》为题继续练笔,写写你的感受。

  3、师:人生短暂,时光飞逝,将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和作者一样长大、变老,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告诉他—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师:此时时刻,我想请你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你会握紧拳头在心里暗暗地说——

  假若我一直和时间赛跑,我就可以成功!

  师:最后,请全体同学起立,转过身去,把这句话用最洪亮的声音送给我们在场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

  假若我们一直和时间赛跑,我们就可以成功!

  附板书

  与时间赛跑

  一直与时间赛跑可以成功

五年级语文教案 15

  学习目标

  1.我能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我能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学提示

  (四个明确)1.学习《看海》2.自学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3.能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会拼读会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4.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预设1.“隙”“澎”易写错2.“卷”“号”易读错3.文章的结构方式

  解决办法预设1.“兵教兵”的.方法,反复教读,或者教师适当引导2.借用工具书

  3.读课文,找关键语句,小组交流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见上)

  生默记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一)自由读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勾画生字,有不认识的字词借用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二)同桌互读,把语句读通顺,比谁读得流利。

  (三)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看海?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心情又是怎样的?

  (12分钟后比谁会写、会读、会说,抓住机会哟,看谁最棒)

  四先学

  1.学生自学,读书思考问题

  教学流程集体备课流程个人二次备课

  2.教师巡视,监督每位学生都投入学习。

  五后教

  (一)比读生字词语。师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后进生)

  奔赴间隙澎湃潮汐遐想前仆后继……

  1.不会认读的兵教兵2.齐读

  (二)比写生字

  1.交流怎样记住它们

  2.随机抽取易错字词进行听写,如有错在组长处再听写

  (三)比读课文

  小组赛读,生评价读的情况

  (四)比谁能说

  1.指明反馈,其他可补充

  2.齐读板书

  五当堂训练

  1.写小字,比谁写得又准确又规范

  2.评价书写

  板书设计

  1.看海

  奔赴间隙澎湃潮汐遐想前仆后继

  山上

  山下(沙滩上)

  高潮

  教学反思

  备课组成员签字

  组长签字

  分管领导签字

【五年级语文教案 】相关文章:

语文五年级教案03-27

五年级语文《神鸟》教案01-23

五年级语文教案04-29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3-16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8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教案12-27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02-07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01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