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2-06-27 11:00:16 教案 我要投稿

《千米的认识》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千米的认识》教案15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学生自己感受“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走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200米一圈),和同学说说你走了几圈。

《千米的认识》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

  3.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感受长度单位“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从图里收集数据信息。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距离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千米,体会1千米长度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你们掌握的怎么样呢?老师要考考你们。

  一、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双人书桌的长度是120( )。

  2.旗杆的高度是300( )。

  3.有一项田径比赛是200( )跑。

  二、填空。

  2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300厘米=( )米

  同学们掌握的都不错,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讲授新课

  1、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

  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1分钟走的路程和从学校到家用的'时间进行估算。

  学生展示:

  充分交流学生估算的方法和结果。教师选择典型数据

  65×20=1300(米)

  67×15=1005(米)

  ≈1000(米)

  介绍1000米可以写成1千米,千米用字母km表示。并板书:

  1000米=1千米或者1000m=1km

  2、说一说,算一算。

  你家到学校不到1千米,还是超过了1千米?

  根据估算的结果,用千米描述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

  学生交流:我家到学校860米不到1千米等等。

  教师介绍:标准操场1圈是400米。算一算几圈是1千米?

  师生共同计算出结果2圈半是1千米。

  3、师:千米(也叫公里)是一个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表示比较远的路程时,用千米作单位。

  马拉松赛跑全长约是42千米。万里长城全长约是6300千米。

  长城只有6300千米,为什么叫做万里长城呢?

  教师介绍“里”是我国以前用过的长度单位。1千米=2里

  想一想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师总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重难点精讲

  100米的跑道

  想一想:沿着跑道跑几次是1千米?

  10个100米是多少米?(1000米)

  1千米=1000米

  所以跑10次是1千米。

  归纳小结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测量的比较精确时,用毫米作单位;表示比较远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五)随堂检测

  1、填空

  2千米=()米

  2千米500米=()米

  2、口答:

  8千米=()米

  6千米=( )米

  4千米=()米

  5千米=()米

  3千米=()米

  3、选择

  (1)冰箱的高度是140()。

  A厘米 B米 C千米

  (2)世界上最大跨海大桥——宁波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将使慈溪到上海的路程缩短

  200( )。

  A厘米B米C千米

  4.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出行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800千米 60千米 4千米 15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七、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练习上的习题。

  2、预习课本40、41页。

  八、教学反思

  资源文件列表:

《千米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6、练一练。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间的变换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教师花费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少一些。]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四、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设计意图: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千米的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千米的认识》教案5

  设计说明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的“可视性”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千米”。

  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2.注重交流,概括换算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千米和米的进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法思考问题,使学生掌握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引出“千米”

  1.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教师伸出四根手指),猜一猜,这里住着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

  3.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分别有多长吗?(学生动手比划)

  4.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回想了长度单位中的四兄弟,那么拇指峰上住着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建立1千米的表象。

  (1)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

  预设 生1:用米尺要量1000次。

  生2:100米的路,要走10次。

  生3: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20xx步。

  生4:绕200米的操场走5圈。

  生5: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2.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的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想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3)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逐步加深学生对1千米的理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1.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符号km表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摩托车的表盘上等)

  2.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出示课件)

  (1)世界上最长的河——尼罗河全长约6671千米。

  (2)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是8844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引导学生小结: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的认识》教案6

  教学目标:

  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和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

  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 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

  (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千米的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 ) 门高2 ( )

  橡皮长40( ) 课桌长60( )

  二、探究新知

  1、 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 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 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千米=1000米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总结。

《千米的认识》教案8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千米的认识》教案9

  千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一共有学生52人。学生虽说在前面已经认识了米、厘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但是“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要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

  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量出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民勤到武威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民勤到武威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千米有什么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长 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xx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发走1千米,还可以到哪些地方

《千米的认识》教案10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x米x分米x 厘米x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4.师:如果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习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

  体会 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作业,揭示课题

  1、 交流预习作业

  2、 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二)目标驱动,分层探究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平方千米

  2、探究1平方千米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导学要点:

  猜一猜1平方千米和1公顷,哪个大?说说为什么?

  指出: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那么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学习材料自学.

  交流探究成果。

  板书: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导学单:

  (1)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你能用米作单位,来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合多少公顷?

  (2)1平方千米=( )平方米=( )公顷

  小结: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 ),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 )。

  3.完成书本P17练一练。

  自由读书本例9中的资料,了解平方千米的运用。

  补充: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我们的家乡海门的面积约有1002平方千米。

  介绍足球场面积。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1.单位换算

  30平方千米=( )公顷

  6000公顷=( )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400公顷=( )平方千米

  =( )平方米

  2.完成练习三第14、15题

  3.完成练习三第16、17题

  4、优生完成思考题

  5、课堂小结

  分层进行练习,然后全班校对,汇报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试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把学过的面积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并说出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 《补充习题》

  2、 每日一题:

  有两块地,面积都是0.64公顷,一块是长为100米的长方形,另一块是正方形.这两块地中哪块地的周长长些?多多少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练习以米为单位的路程相加,认识米和千米之间的转化,复习组合问题。

  2、在问题解决中养成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解决,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米和千米之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

  有序地设计出所有的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教学准备:地图练习纸、彩笔、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导入

  2、播放视频

  (二)探究新知

  任务卡1:说出从雷峰塔出发到博物馆,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1、出示任务卡

  1)找出数学信息

  2)学生绘图

  3)交流反馈

  2、探讨方案

  1)学生讨论

  2)交流反馈

  3)方案的比较

  4)讨论更简便的方法

  板书:3×2。

  板书:2+2+2

  5)延伸:再添上一条D路线

  6)小结

  (三)巩固练习

  任务卡2:请你搭乘出租车,快速到达博物馆,取得宝箱钥匙。车费共11元。

  1.起步价够不够

  1)出示出租车

  2)找出数学信息

  3)集体讨论

  4)师示范解答a1(板书)

  a1:810+700+660+500+790=3460(m) 或810+700+660+500+790=3460(m)

  3460m=3km460m,3km=3000m

  3km460m>3km ,3460m〉3000m

  答:这种方案坐出租车起步价不够。

  5)学生分组完成1条路线

  6)交流反馈

  7)小结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维延伸

  出示任务卡3:

  1、请你设计一条最佳路线。

  2、计算出租车费,越便宜越好。

  3、两人合作完成。

  祝你好运!

  1、同桌合作

  2、集体交流

《千米的认识》教案13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毫米”,对这些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将学习长度单位中的“千米”,通过学习,学生会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单元的知识:测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那你们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你们能从中选择一种长度单位,用你的手去比划一个这样的长度单位是多长吗?比如说,一毫米是……

  你们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那好,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书桌的高度为80()。

  (2)书桌的高度为8()。

  (3)数学书的厚度为8()。

  (4)我们学校的跑道是50()。

  (5)北中小学距太湖县城约88()。

  师:我们在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要看什么?

  师生一起总结方法:要看数字的大小,再结合物体的.实际长短判断选择大单位还是小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我们一般用米。

  师:那要测量更长的距离呢?比如从学校到我们的太湖县城,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合适吗?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就小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长度单位的出现,这就是千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一)发现生活中的千米

  1、师:在平时生活中,你若是一个善于发现和观察的人,你就已经留意到这个长度单位了。

  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指路标、里程碑、时速表等)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例子。你能说出每张图所表示的意思吗?

  图一:公路上的里程碑或里程牌

  图二:汽车的速度表盘

  图三:限速标志,理解时速不超过的意思。

  图四:安徽地图的线段比例尺。

  2、师:同学们继续往下看,读出下面的信息。

  马拉松比赛的全程长约为42千米;长江全长约为6300千米;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可达500千米以上;杭州湾跨海大桥长为36千米。

  总结:在测量道路、河流等比较长的距离或交通工具一小时行使的路程时,通常我们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二)感受1千米的长度,学习单位间的换算

  1、师:公里是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听到的长度单位,1公里就是1千米,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板书:1千米=1000米)虽然使用的长度单位不同,但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

  提醒: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分清读的是几千米还是几米。

  2、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千米的长度吗?(不能)但是我们能比划出1米的长度是……因为1千米就是1000米,所以我们需要量几个这样的长度才能量出1千米?(1000个)这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

  师: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课前量出的10米长度,用了8个人。如果用这样的长度去量需要几组这样的同学?(100组)那需要多少个同学张开双臂站成一排才是1000米呢?(800个)只是我们没有这么多三年级的同学啊。那我们还能用什么代替尺去量呢?有句话叫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我们还可以用脚步去量,这个办法一个人就能完成,相对还是较简单实用。这是我们之前走100米的视频片段,通过测量,走100米,需150步,用时1分半钟,要走1000米就是走几个100米?照这样计算,大约多少步?(1500步,用时15分钟)

  3、师:这是一条环形跑道,如果是一条200米的跑道,需要跑几圈才是1千米?为什么?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如果是250米跑道,跑1千米要跑几圈呢?400米跑道呢?思考:我们学校只有50米跑道,那要跑几个来回才有1千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走一走一千米,体会一千米的长度,课后请同学们真实地去走一走,看看你真实走的来回数和你刚刚在脑中走的数量是否相同。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了吗?(1千米=1000米)

  师:请换算下面的单位。

  小组内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1、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小学里的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谁能按一定的顺序给他们排排位,并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师: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3、小结

  五个基本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距离的估算

  师:学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说,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有多长,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师: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吧?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先小组讨论,估计教室的长和宽,互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全班交流汇报,再测量验证。

  三、巩固应用

  师:你已经掌握了这些长度单位了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六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用你的方法估一估,从学校大门口到你家大约有多远。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km、公里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教学反思: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处于学生安全,没有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让他们切身感受1千米的距离,只是用一般步行速度走100米所用时间,去想象10个100米有多远,需多长时间,学生对于千米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

《千米的认识》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km)。

  2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体验1 k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知道1 km=1000 m,知道1公里=1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量工具,调查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里程标志,并作记录;课前测一段距离,观察长度,并记录是多少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训练场景的录像)

  教师:这星期我们学校就要举行第16届运动会了,瞧,这些同学正在加紧训练,我们来看看他们在训练什么项目。

  (多媒体显示100 m赛跑录像)

  教师:他们在训练100 m赛跑,一组有10个运动员,请你算一算,他们一共跑了多少米?请把它写在作业本上,抽学生到黑板上写。学生可能有两种写法:

  学生1:1000米。

  学生2:1千米。

  教师:你们是怎样认识千米的?你对千米还了解些什么呢?生活中你见过它吗?在哪儿见过?

  多媒体课件显示重庆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图,指导学生想象重庆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长。

  提问: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为什么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恰当?

  学生:如果用米作长度单位来计量重庆到成都的公路长就是340000米,这个数字比较大,我们读和写都很不方便,因此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长,理解1000米=1千米

  (1)教师:(多媒体出示100米跑道)这是一个100米跑道,要多少个这样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

  学生:10个这样的跑道连起来是1000米。教师:对,1000米=1千米,1 km=1000 m。

  (2)回忆自己课前测的一段距离是多少米。

  小组内交流: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学生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学校小操场长40米,25个小操场那么长是1000米。

  学生2:学校的环形跑道长250米,4圈的长度是1000米。

  学生3:我们测得跑道长50米,20个跑道的长是1000米。

  (3)教师小结: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动感知,体验想象1千米的长度

  (1)活动1:组织全班学生到学校的操场上(或教室里),任选8位同学排成一横排。

  教师指出: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来大约有10米长。

  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长,使学生感受到1千米好长啊!在此基础上引出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动2: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有多长。教师先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组长做记录,分工合作,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分组体验1千米的长度。

  方案1:学生用卷尺测出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记录:我走了()米,走了()步,用了()分

  估计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计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计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分。

  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计跑1千米要()分。

  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分,跑5圈用()分。

  (3)学生汇报。先组内交流,再抽代表汇报。

  学生1:我走40米,走了96步,用了52秒。

  学生2:我走50米,走了106步,用了近1分,估计走1千米要20分左右。

  学生3:我走100米,走了220步,用了近2分,估计走1千米大约用20分左右。

  学生4:我跑100米用了48秒,估计跑了1千米大约用8分。

  学生5:我绕操场跑了5圈,跑了9分5秒,好累呀!

  学生6:我绕操场走了5圈,走了21分,1千米好长呀!

  3?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亲自体验了1千米的长度,感受到了1千米很长,所以我们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1千米=1000米。

  三、反思总结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千米的认识》教案15

  教材分析

  1.对千米的认识;本节学习对长度的客观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然后才是千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与前面的毫米、厘米、分米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不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认识难度较大。

  2.本节主要学习对千米长度的具体认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学情分析

  1. 通过作业练习和复习课对学生的了解表明学生对前面学习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已经完全掌握。

  2. 学生已经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和实际长度,但千米和前面所学的长度单位之间进率较大且不能直接拿出1千米的实物,所以要多借鉴现实中的具体情境认知千米的观念。

  3. 本节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是不能最直观的'认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是系统学习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习,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通过录象、照片,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较长的长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录象中1000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距离大约是1千米,怎么估计或是计算的,从而在学习4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新的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旧知的回顾中找到新理知识的连结点。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图片出示,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千米的空间认识。

  教学难点:千米的简单换算。

【《千米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千米的认识教案04-05

千米认识教案03-24

《千米的认识》教案04-06

《千米的认识》教案02-21

千米的认识教案02-09

《千米的认识》优秀教案02-17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02-02

千米认识教案15篇03-24

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5篇)03-31

《千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