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

时间:2022-07-03 10:46:0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包身工》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包身工》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的《包身工》教案四篇

《包身工》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

  2初步学习综合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触发学生的真实感受以思考这一事件

  教学难点:

  讲解时不失时机地触发学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

  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板书设计:

  10包身工

  夏衍

  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清晨四点一刻:起床

  四点半后:吃饭

  五点钟:上工

  下午五点(可能):收工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及活动:

  一

  1板书课题和作者,进而指出课文的作者夏衍

  2在新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曾经有三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板书: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徐迟《哥德巴赫的猜想》

  注:简介这两篇作品的内容。

  二在考虑本文的导语的时候,我想到了心理震撼这个词汇。

  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语言给学生以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以促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其实,这里,学生有的已经不仅仅是兴趣了,可能吸引他们的是那种具有震撼色彩的'画面以及动情的讲解。

  因此,本文的前四自然段将是最好的导语。

  三在结束了作为导语的前四段的讲解之后,学生的状态可能已经比较激愤。这时,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

  这些都是什么人呀?她们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如此的恶劣?(以上问题可以先让学生提出。教师可以引导以及启发。目的是为了引起下文)

  四(一)学生自渎5-8自然段。思考:

  1这几个自然段跟前四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

  2试概括这几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设计小题目:选择5-8自然段的正确结构示意图

  A5/6/78

  B5/67/8

  C56/78

  (二)针对5-8段中的重要内容作针对性的讲解。主要是围绕学生对段意的概括的基础之上的。

  可讲内容:

  1关于包身工的居住环境,联系前四段中的住宿条件。

  2关于带工如何到乡下去骗小姑娘的情形。

  3关于带工赚钱的血腥,昧良心。

  五弹性安排:

  1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讲9-11段。

  2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布置作业。

  A写出你对包身工的感受及思考。深入分析一下产生这一情形的原因。(字数不少于800)

  B概括各段段落大意,有些特殊段可以合并处理。交上来。

  六在以上基础上,如时间尚有剩余,则安排一个小结。(可以让学生来)

  学生活动:

  一在听讲的同时作一些必要的摘记

  二接受情感的震动,促发进一步的思考

  三思索,提出问题,说出讲前四段的直接感受。

  四自读5-8自然段,思考问题。

  五完成小练习。

  六听讲。随兴的课堂交流。

  七学生的小结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活动。

《包身工》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检查生字新词

  (一)注音

  抹( )桌子 抹( )眼泪 抹( )石灰

  猜着( )了 着( )力 我没着( )了

  (二)解释(带点的字要单独解释)。

  一听天命 生杀予夺 施与 着力

  (三)听写。

  殴打 怜悯 气烘烘 惩戒

  二、解题

  (一)时代背景(着重引导学生用《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的材料概述作者写《包身工》的时间、意图和调查搜集材料经过。)

  《包身工》1935年写成,1936年发表。

  1927年,作者在上海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了解了一些纱厂工人的情况;1929年,从做工人运动工作的同志那里知道了一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情况。“一·二八”战事后,为了写《女性的呐喊》电影剧本,又搜集了一些包身工材料,对二十世纪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还公然保存封建奴隶制度非常愤怒,决心深入调查,打算彻抵揭露。由于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作者深入工厂实地观察调查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具体时代背景从略。

  (二)题目的意思。

  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以“包身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

  三、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选择成为阅读障碍的问题,作扼要回答。多数问题可随分析课文逐步解决。

  四、分析文章的构思

  (一)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以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线索。掌握中心可以了解写作意图,掌握线索可以了解如何选材、组材。

  (二)已经讲过,作者搜集的素材很多,关于包身工生活的素材一定也不少,不可能都写进去,需要加以选择。

  看课文,作者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选取了哪些材料?(议论)

  明确: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工上班劳动的情景。

  不是说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吗?怎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课文,还有没有了?(议论)

  明确:还写了十二小时劳动后,抄身情景;黑夜里。这样,从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到黑夜睡觉,一天的劳动生活十分完整。不过前后两部分写法大不一样。前者写得详,后者写得略:写抄身,没有明写时间,又不是正面写搜身情景;黑夜的休息情景也没有写出来。显然,作者把前三个生活图景作为重点。起身和吃饭,表现包身工恶劣的住宿、饮食条件,上班劳动,表现恶劣的劳动条件,是写劳动。两方面合在一起,已经构成了包身工地狱生活的全貌。至于写“黑夜”,没有写什么生活图景,却写“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这是和结尾放在一起加以考虑的,有利于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作品不仅选取了几个反映包身工悲惨生活的生活场景,还有别的内容,都是些什么呢?(议论) 明确:还有与描写记叙生活场景相应的说明和议论。说明包身工是怎么来的;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说明包身工给帝国主义“”制造”了惊人的利润;说明“包身工”制度是最野蛮最残酷的`制度。

  为什么描写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还要议论“包身工”制度?(议论)

  明确:运用了描写、记叙和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两者结合,互相补充。描写记叙部分好象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说明议论部分好象是特写镜头的解说词。特写使人获得形象认识,解说使人获得本质认识。随着时间推移,包身工的生活图景越来越清楚,对包身工制度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最后写“黑夜”归到结尾,有力的揭示了中心思想。 五、划分段落(运用上面“板书”)

  第一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生活实况,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原因。

  第二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的劳动实况。揭露帝国主义靠包身工获取惊人利润。

  第三部分: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

《包身工》教案 篇3

  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

  2.初步学习综合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触发学生的真实感受以思考这一事件

  教学难点:讲解时不失时机地触发学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板书设计:

  10.包身工

  夏衍

  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清晨四点一刻:起床

  四点半后:吃饭

  五点钟:上工

  下午五点(可能):收工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活动:一.1.板书课题和作者,进而指出课文的作者――夏衍

  2.在新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曾经有三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板书: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徐迟《哥德巴赫的猜想》

  注:简介这两篇作品的内容。

  二.在考虑本文的导语的时候,我想到了心理震撼这个词汇.

  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语言给学生以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以促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其实,这里,学生有的已经不仅仅是兴趣了,可能吸引他们的是那种具有震撼色彩的画面以及动情的讲解.

  因此,本文的前四自然段将是最好的导语.

  三.在结束了作为导语的前四段的讲解之后,学生的状态可能已经比较激愤.这时,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

  这些都是什么人呀?她们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如此的恶劣?(以上问题可以先让学生提出.教师可以引导以及启发.目的是为了引起下文)

  四.(一)学生自渎5-8自然段.思考:

  1.这几个自然段跟前四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

  2.试概括这几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设计小题目:选择5-8自然段的正确结构示意图

  (二)针对5-8段中的重要内容作针对性的讲解.主要是围绕学生对段意的概括的基础之上的.

  可讲内容:

  1.关于包身工的居住环境,联系前四段中的住宿条件.

  2.关于带工如何到乡下去骗小姑娘的情形.

  3.关于带工赚钱的血腥,昧良心.

  五.弹性安排:

  1.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讲9-11段.

  2.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布置作业.

  A.写出你对包身工的感受及思考.深入分析一下产生这一情形的原因.(字数不少于800)

  B.概括各段段落大意,有些特殊段可以合并处理.交上来.

  六.在以上基础上,如时间尚有剩余,则安排一个小结.(可以让学生来)

  学生活动:

  一.在听讲的同时作一些必要的摘记

  二.接受情感的震动,促发进一步的思考

  三.思索,提出问题,说出讲前四段的直接感受.

  四.自读5-8自然段,思考问题.

  五.完成小练习.

  六.听讲.随兴的课堂交流.

  七.学生的小结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活动.

《包身工》教案 篇4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2、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3、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想】

  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宜设计启发性强的思考序列题,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线索顺序,逐步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2、内容方面,要紧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难的原因。

  3、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然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4、教法方面,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发)──质疑问难(解答)──研究讨论(点拨)──综合练习(巩固)的顺序进行教学。

  【授课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

  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

  二、与课文有关的材料

  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指导学生自学。

  要求:

  1、了解作者写作时间;

  2、了解写作意图;

  3、了解作者深入纱厂亲自观察体验生活,调查搜集材料的情况,为学习课文、理解报告文学特点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文

  1、运用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下列字词必须注音解释。

  ⑴ 注音:

  游说 抹桌子 着力 骷髅 锭壳 拎

  ⑵ 解释:

  一听天命 生杀予夺 强化 优惠 施与

  2、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书面完成,课后交教师检查):

  ⑴ 为什么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

  ⑵ 文章以记叙为主,记叙了一些什么材料?中间又穿插写了一些什么材料?为什么记叙之中又穿插这些材料?

  ⑶ 找出议论和说明部分列举了哪些数字(在书上用横线画出来)?说明它们的作用。

  ⑷ 记下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读一遍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新词

  1、注音:

  抹( )桌子 抹( )眼泪 抹( )石灰

  猜着( )了 着( )力 我没着( )了

  2、解释(加粗的'字要单独解释):

  一听天命 生杀予夺 施与 着力

  3、听写:

  殴打 怜悯 气烘烘 惩戒

  二、解题

  1、时代背景(着重引导学生用《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的材料概述作者写《包身工》的时间、意图和调查搜集材料经过。):

  《包身工》1935年写成,1936年发表。

  1927年,作者在上海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了解了一些纱厂工人的情况;1929年,从做工人运动工作的同志那里知道了一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情况。一·二八战事后,为了写《女性的呐喊》电影剧本,又搜集了一些包身工材料,对二十世纪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还公然保存封建奴隶制度非常愤怒,决心深入调查,打算彻抵揭露。由于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作者深入工厂实地观察调查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具体时代背景从略。

  2、题目的意思:

  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以包身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

  三、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选择成为阅读障碍的问题,作扼要回答。多数问题可随分析课文逐步解决。

  四、分析文章的构思

  1、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以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线索。掌握中心可以了解写作意图,掌握线索可以了解如何选材、组材。

  2、已经讲过,作者搜集的素材很多,关于包身工生活的素材一定也不少,不可能都写进去,需要加以选择。

  3、看课文,作者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选取了哪些材料?

  (学生议论。)

  明确: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工上班劳动的情景。

  4、不是说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吗?怎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课文,还有没有了?

  (学生议论。)

  明确:还写了十二小时劳动后,抄身情景;黑夜里。这样,从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到黑夜睡觉,一天的劳动生活十分完整。不过前后两部分写法大不一样。前者写得详,后者写得略:写抄身,没有明写时间,又不是正面写搜身情景;黑夜的休息情景也没有写出来。显然,作者把前三个生活图景作为重点。起身和吃饭,表现包身工恶劣的住宿、饮食条件,上班劳动,表现恶劣的劳动条件,是写劳动。两方面合在一起,已经构成了包身工地狱生活的全貌。至于写黑夜,没有写什么生活图景,却写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这是和结尾放在一起加以考虑的,有利于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

  5、这篇作品不仅选取了几个反映包身工悲惨生活的生活场景,还有别的内容,都是些什么呢?

  (学生议论。)

  明确:还有与描写记叙生活场景相应的说明和议论。说明包身工是怎么来的;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说明包身工给帝国主义制造了惊人的利润;说明包身工制度是最野蛮最残酷的制度。

  6、为什么描写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还要议论包身工制度?(议论)

  明确:运用了描写、记叙和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两者结合,互相补充。描写记叙部分好象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说明议论部分好象是特写镜头的解说词。特写使人获得形象认识,解说使人获得本质认识。随着时间推移,包身工的生活图景越来越清楚,对包身工制度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最后写黑夜归到结尾,有力的揭示了中心思想。

  五、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生活实况,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原因。

  第二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的劳动实况。揭露帝国主义靠包身工获取惊人利润。

  第三部分: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

  六、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二、三。

【《包身工》教案】相关文章:

包身工教案01-24

《包身工》教案11-25

《包身工》教案5篇04-15

精选《包身工》教案3篇05-04

《包身工》教案三篇03-05

《包身工》教案4篇03-29

《包身工》教案3篇04-04

《包身工》教案6篇04-04

《包身工》教案13篇03-17

《包身工》教案14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