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思政课教案

思政课教案

时间:2024-04-07 08:55:58 王娟 教案 我要投稿

思政课教案(精选1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思政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政课教案(精选17篇)

  思政课教案 1

  一、教育目的:

  1、回顾历史,牢记中华民族曾经承受过的深重灾难,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2、正视当前现实,反对霸权,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发的坚定信念。

  3、培养学生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的爱国守法观念。

  4、展望未来,要高瞻远瞩,以民族发展大计为重,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报效祖国。

  二、程序:

  1、学习相关材料,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

  2、学生发言讨论“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去爱国?”

  3、总结,并温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

  4、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三、具体步骤:

  1、学生通过读材料学习和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

  2、提问:什么是爱国?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去爱国?

  A: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B: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前辈的精神。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贡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同时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所以我国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把我国的科技实力搞上去,我们是在校学生,应该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这才是爱国的真正表现。

  C: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冷静、理智。中国现阶段正处在发展战略机遇期,安定团结是中国的大方向。我们要把爱国的热情升华为学习的动力,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要靠国力的强盛。”

  3、总结:爱国主义教育是今天我们教育的.主题,回顾历史是为了通过纪念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我们班召开这次主题班会的动因。

  小学生要真正爱国,弘扬民族精神,就要好好学习,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国,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要坚持科学理性的思维,表达情绪要“冷静、理智、合法、有序”,要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要有大国的胸襟,正确认识日本,学习他们的长处,并为我所用。应将爱国热情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抓住当前宝贵的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我认为作为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用正确的方式去热爱祖国,要增强法制观念。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4、齐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

  5、共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思政课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己,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

  (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

  (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

  (1)什么是友谊。

  (2)友谊的作用。

  (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

  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思政课教案 3

  一、活动主题:

  欣赏自己,欣赏他人,走向成功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对自己特长的小结和肯定,以及通过同伴的积极评价,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通过同伴的积极评价、学会欣赏他人,同时也感受被同伴欣赏的快乐。

  三、活动方法:

  讨论,交流,学生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

  四、活动过程:

  1、请几位学生准备一小段“表现自己”的现场演示(至少用十句话赞扬自己的长处)

  2、投影机,幻灯片,录音机(多媒体)

  辅导时间:

  1课时。

  辅导过程

  1、引入课题

  师:

  ①介绍名人轶事(打幻灯片)

  索菲亚罗兰初入影视业时,几次试镜,化妆师说她的鼻子太长,身体某些部位不太理想,劝她做适当整形。但她拒绝改变自己的容貌。虽落了几次榜,但终于靠她自身的演技赢得了众人的青睐,以自己特有的面目获得演出成功,成为名演员。

  ②名人名言(幻灯片)

  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托尔斯泰

  你应该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的面目,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卡耐基

  引出主题

  自信是成就大事最重要的条件。——撒弥儿詹森。

  在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中,没有自信心就等于自己放弃自己,要想获得成功,自信心相当重要。

  自信心来源于两个方面:

  ①对自己的肯定和欣赏。

  ②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和欣赏。

  引出“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活动。

  2、欣赏自己活动

  ①几位同学“表现自己”,特别请有特长的学生演示自己的特长爱好,其他同学对其作肯定评议。

  目的:树立榜样,抛砖引玉。

  ②鼓励各个同学争先恐后表现自己(各人说出赞美自己的5-10句话)

  (打幻灯片)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大仲马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高尔基

  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如下表,填出自己的长处进行自我欣赏。

  活动注意事项:

  ①可分组进行欣赏自己的活动,多鼓励学生参加。

  ②指导学生实事求是的欣赏自己,不能名不符实,或夸大其词。

  师:同学们进行了“欣赏自己”的活动,大家积极参加,态度认真,很好。我们不仅会自我欣赏,还要学会欣赏他人。赞扬——是一种美德表现。

  3、欣赏他人活动

  ①学生将自我欣赏公布于众,让同学倾听及评价,尽量带肯定、欣赏、高兴,与人为善的神情,多表扬,赞美他(她)。

  目的:同学们在积极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也感受到被同学欣赏的快乐,并学会与人相处,发现他人优点,学习他人优点的技巧。

  ②教师指导学生评价要具体、明确、用词要适当,多用褒义词,如下表:(打幻灯片)

  精力旺盛、热情、沉着冷静、求知欲强、遵守纪律、善于思考、细心、大度、爽朗、谨慎、想象力丰富、独立、随机应变、诚实、乐于助人、拥有多方面的才能、父母关心体贴、拥有自己珍爱的物品,喜欢音乐、美丽、艺术等。(可展示)

  班会反馈

  同学们在积极评价中,学会欣赏他人,也感受到被同学欣赏的快乐,并学会与人相处,发现他人优点,学习他人优点的技巧。

  思政课教案 4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与同学合作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

  3、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

  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了解别人是怎样成长的。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周恩来同志生平的资料。

  2、师生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第一课时

  了解周恩来同志的生平事迹

  1、出示周恩来同志的照片,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周恩来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作适当补充。

  2、周恩来同志能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息息相关的。周恩来同志从小就心系民族振兴,立下从危难之中拯救国家的远大志向,刻苦学习。

  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周恩来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解题:“中华”在这里指中国,“崛起”就是兴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了中国的振兴而读书。

  3、教师范读课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练习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用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办法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说课文写了哪三件事。

  分段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a、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课文,想想周恩来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题应该怎样读。

  b、同座位的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a、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

  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子洋人以及围观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

  学生分小组说一说,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的。

  b、联系全文的内容,想想周恩来一个人沉思时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来,互相交流。

  c、思考:课文在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a、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b、利用教室的环境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

  c、分析一下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d、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在写周恩来的读书志向之前先写了同学们的回答,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周恩来的`回答之后的反映。

  4、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联系全文,深入思考

  1、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的三件事情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

  积累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写一写。

  第三课时

  拓展阅读,理解诗句

  1、教师出示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的图片。

  2、学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

  3、教师提供“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注释,请学生试着说说诗意。

  4、联系课文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自主习作,小组交流

  1、自拟题目,把自己阅读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材料想到的写下来。

  2、把自己写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布置综合性学习

  1、我们已经了解总理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成长的故事吧。

  2、分小组,说说你想了解那些人成长的故事,你打算用什么渠道去了解。说说你想用什么方式来展示你了解的故事。

  思政课教案 5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如何讲礼貌》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站内容。学会如何讲礼貌是文明交往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基本要求。如今中学生在文明礼貌上存在很大欠缺,本课学习会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形成具有正确引导作用,这将为学生今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一课在全书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讲礼貌》上一站内容主要向学生说明了礼貌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貌?这一站内容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做到讲礼貌,承接了上一站内容。同时,讲礼貌也是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前提与基础。因此,该课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从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要求,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礼貌在人际交往中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文明礼貌意识,养成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内容学习及学校、家庭教育,学生对礼貌知识有一定认识基础;随着年龄和知识增长,七年级学生也具有了一定分析辨别能力;另外,七年级同学正处在身心发展过渡时期,思想行为方面具有极大可塑性。为此,根据七年级同学还具有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特点,我将采用合适教学方法让同学较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而七年级同学又存在不定性,所谓不定性包括两方面:

  ①七年级同学还未深刻意识到学习重要性,导致上课时定力不足,容易开小差、走神;

  ②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现象,加上家长对礼貌教育忽视,致使一些同学受到不良环境影响,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同学知道如何在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

  确立依据:语言和行为是同学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易受影响,也是能最快从课堂教学上得到实效方面。

  教学难点:针对同学在生活中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习惯情况,我本节课教学难点就确定为:如何让同学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文明礼貌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将对同学身边不礼貌案例进行分析,加强教学针对性;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并通过课后作业,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自觉养成文明礼貌习惯。以此争取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1、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具有很强实践性,为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讲解为辅”教学原则,结合学情,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法:

  ①案例分析法

  ②情境教学法

  ③直观教学法。

  2、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

  ①自主探究法;

  ②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3—4分钟)

  课堂讨论《“变质”牛奶》

  一名客户来到餐饮店,要了一杯热牛奶、一杯柠檬汁。他在热牛奶中加进柠檬汁,发现牛奶结了块。他大发雷霆,责问服务员:“怎么是变质牛奶?”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变质”牛奶端走,微笑着送上一杯新奶。她对客人说:“热奶加柠檬会起反应,您最好分开喝。”客人听了,面露愧色,连声道歉。

  提问:

  ①这位客人为什么会面露愧色,连声道歉呢?

  ②你喜欢这位服务员吗?为什么?

  ③这位服务员从哪几个方面做到了讲礼貌?

  设计意图:运用有趣故事导入,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也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礼貌魅力;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得出结论:要从态度、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锻炼了学生分析能力,也为后面知识点具体展开做了铺垫。

  (二)讲授新课(约35分钟)

  态度应诚恳(板书)

  案例分析――《志强与志辉故事》

  志辉因为别人误解而郁郁寡欢,为了排解心中烦恼,他向好朋友志强诉说自己苦闷,希望能得到志强帮助,可是志强却态度冷漠,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帮助志辉解决问题,还不如对他敷衍了事。志辉见他如此态度,只好黯然离去。以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志强无话不说了。志强也觉得很委屈。

  提问:

  ①志强与志辉两人渐渐疏远,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②如果你是志辉,你能接受志强态度吗?志强应该是什么态度?

  设计意图: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找到问题根源,从而明白态度诚恳重要性,达到对这个知识点理解和掌握。

  语言应文明(板书)(重点)

  1、漫画欣赏《买书》

  提问:

  ①为什么李明先到书店买不到书,而后到那位同学先买到了书呢?

  ②李明和后面那位同学用称呼有什么不一样?听人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车上芳芳同学踩到另一位乘客脚?

  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出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漫画很形象、直观,符合七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漫画中故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设计问题可以让学生马上意识到语言文明重要性。再用小品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及我点拨,达到对知识点巩固与强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为应得体(板书)(重点)

  1、视频观看你有过这样行为吗?

  提问:

  ①平时生活中,你是否看到过或自己也有过类似行为?

  ②这些行为对吗?它们会造成什么样影响?

  ③我们应该怎样改正?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办?

  ①遇见同学时,应该?

  ②回答老师问题时,应该?

  ③进入别人房间时,应该?

  ④家中来了客人时,应该?

  ⑤同学走上颁奖台领取奖品时,应该?

  ⑥上课迟到了,进教室前,应该?

  ⑦在图书馆看书时,应该?

  ⑧立正时,应该?

  ⑨坐时,应该?

  ⑩行走时,应该?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体行为造成不良影响,从而意识到行为得体重要性;情境演示中通过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将意识转化为行动,从而规范自己行为。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仪表应大方(板书)

  1、案例分析《有个性》

  初一学生小强自认为有个性,长时间不理发,不洗澡,牛仔裤穿三个月不洗,甚至连每天刷牙洗脸都嫌麻烦,他认为这才是男子汉象征。可是正当他洋洋得意于自己与众不同时,却发现周围朋友开始远离他,班里没人愿意和他同桌。

  提问:

  ①故事中小强是真有个性吗?

  ②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

  2、大家来找茬:错在哪?

  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仪表规范和不规范图片,让学生对比找出错误,再由学生对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仪表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这两个步骤通过一个简单案例分析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也能从中能得出仪表要大方知识结论;第二个步骤则是对这个知识运用,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找出图片中错误,并引起反思看看自身仪表是否符合规范,不符合要怎么改正,从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课堂小结:(2—3分钟)

  以学生为主角,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堂课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最后,以一首歌曲《我们从小讲礼貌》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同时在总结感悟中使知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四)作业布置:(1—2分)

  ①请自己爸爸妈妈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礼貌地方,把它们记下来,并思考自己将怎样改正?

  ②观察生活,分别举出两个你所看到讲礼貌例子和不讲礼貌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课后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对别人观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礼貌习惯。也有利于突破本课难点。

  思政课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难点

  履行责任的代价、回报和冲突。(应通过讨论、例举等形式来解决层次和角度问题,并获得某些经验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一)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作出决定。同时指出,这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

  (二)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注意: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三)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

  二、我的承担我无悔

  (一)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

  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二)相关链接

  (三)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在社会上,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地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多数学生的答案指向第一种人,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我们学习了责任的含义和来源,我们回顾一下什么是责任?

  [师]承担责任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同时,承担责任也往往付出一定的代价,如何在承担责任时少一些盲目和冲动,多一些理性和勇气,从而更好的承担责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代价与回报。

  二、新授:

  【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一)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二)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等。

  代价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三)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我的承担我无悔】

  (一)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

  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二)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苏珊不喜欢的工作也干得出色)

  由此看来: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三)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思政课教案 7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自觉向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奋斗精神。

  2、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行和必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难点:解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愚公移山》寓言故事,设计问题:这则寓言故事赞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导入新课题: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二、新课探究学习

  (一)代代相传的精神

  活动一:展示本课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初步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

  展示搜集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格言警句。除了课前显示的故事和教材列出名言警句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0----122页,讨论如何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精神。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精神,从古代到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艰苦奋斗得到了发扬光大。

  2、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不同时期中有那些具体表现

  (1)古代:愚公移山、大禹精神等

  (2)战争年代: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3)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哪些目标没有完成呢?

  (多媒体显示)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活动二:关于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有这样的两种观点。(讨论)

  设问: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学生讨论发言。

  (多媒体显示观点内容)。

  (二)艰苦创业与时俱进

  活动三探讨两代“铁人”精神的内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3页,王启民的事迹。

  提出问题:从两代铁人身上,我们能看到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发言,老师点拨。

  活动四: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如:在井冈山时期表现为井冈山精神,延安大生产时期的延安精神。那么艰苦创业还有哪些表现?

  学生思考并发言,老师点拨。

  活动五自我反思

  1、说一说:在青少年中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现有哪些?举例说明。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加以举例分析,老师点拨。

  2、我们应该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老师点拨。

  课后小结

  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代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青少年应该从现在开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要努力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开拓创新的能力。

  思政课教案 8

  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价值观

  形成公德意识,关注社会公共福利。

  2、能力目标

  掌握最基本的社会生活规范;学会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3、知识目标

  了解基本的社会生活规范;懂得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呈现目标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图片,你知道他们分别从事什么职业?他们的责任是什么吗?

  (预设学生回答)请你说,你说,你呢?

  师:回答得很好。警察——维护治安;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板书:每个人的责任)

  师:首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来,读一读。

  二、自由交流,探究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分内职责

  师:俗话说“人生如戏”,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你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哪些角色?

  (小组内交流)

  师:好!请小组代表汇报交流。你们在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预设小组代表发言)第一小组代表、第三小组代表、第五小组代表,还有什么补充的?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很积极。在家里,你们是爸爸妈妈的儿女,爷爷奶奶的孙子、孙女,哥哥姐姐的弟弟、妹妹;在班级里,有的是班干部;在学校里,你们是学生,我是你们的老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角色。每种社会角色都与一定的责任相对应。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第50页“红其拉甫边防哨所”的故事。说说官兵们是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的?

  (预设学生回答)请你来回答,你呢?

  师:是呀!他们不顾环境的恶劣,戍守边关,保卫着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红其拉甫边防哨所”,那里海拔4300米,“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那里被视为“生命禁区”,但是,哨所的官兵们却毫不畏惧,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履行着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这些官兵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预设学生回答)你说,你说,你呢?

  师:是呀!如果边防哨所的官兵们不履行分内职责,会造成边疆不宁,国家不安,民心不定等后果,大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换句话说:官兵们履行了分内职责,他们为维护公共利益出了力。所以,履行分内职责=维护公共利益。

  (板书:履行分内职责=维护公共利益)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你身边还有哪些因为履行了分内职责,促进了社会和谐、美好的例子?

  (预设学生回答)你说,你来。

  师: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呀!老师教书育人,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心灵;医生救死扶伤,给病人以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人生;警察维护治安,给人们以和平的环境和安宁的生活!只有每种职业角色所要求的分内责任都得到履行,社会才能和谐有序地运转。那么,要维护公共利益,是不是仅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

  (预设学生回答)你说?

  师:对,在公共生活中,我们还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板书: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

  三、小组合作,探究“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

  师:请小组合作,阅读课本P50-54的内容,探究:我们应如何履行公共生活中的社会责任?

  (生反馈,师评议)第二小组、你们的意见是?

  (板书:形成公德意识,遵守社会规范)

  第四小组呢?(板书:培养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情怀)

  第六组请补充。(板书: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你们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履行公共生活中的责任应该做到上述三个方面。

  师: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就是社会公德。那到底什么是社会公德呢?请小组合作探究。

  (生合作探究反馈)第七小组,请汇报你们的探究成果。

  师:不错!你们探究了社会公德的含义,它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底线伦理。

  师:好,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议一议:为什么这名女子会成为大家都不欢迎的人?

  (车站里,旅客很多,大家都在排队买票。这时候,只看一个穿着打扮前卫的女子也走来买票,可是她却没像其他人一样排队,而是直接从最前面挤了进去,车站值班人员发现后,就请她排队,这名女子却非常大声的说道:“排队?排什么队,我要去青城山,车马上就要开了,时间很紧,排队来不急了。而且,本姑娘不喜欢排队。”结果,一句话激起了众怒,大家纷纷指责女子的行为。女子自己也弄得很不好意思。)

  (生交流反馈)你找到的原因是?你呢?

  师:是呀,如果大家都像她一样,不遵守公共秩序,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秩序的混乱。公共秩序混乱的后果表面上是破坏者得一时方便,遭人谴责,深层次来看是对大家利益的损害。所以,社会公德规范告诉我们“人无德不立”。而真正的有德之人,常常拥有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博大胸怀。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则资料,谈谈你的感想。

  (在岳池的大地上,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义工联合会”。长期以来,义工们携手并肩,走访资助贫困学生近2000人次送达助学款40余万元;资助贫困户、孤寡老人2500余人次,送达助困款16万余元,其中赠送粮油、衣物、棉被等生活日用品378户,物质折合人民币9万余元;开展了义演义卖活动,来募集善款,先后为重大疾病患者募集了救助款6万余元;每年冬天,他们还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让孩子们度过温暖的冬天;为空巢老人义务提供医疗保健、家庭清洁卫生、心理陪护等服务……多年来,义工足迹遍及全县40余个乡镇,把爱和温暖送进了千家万户。可是,所有活动的个人费用,都是义工们自己掏腰包,就连喝的每一瓶水都是自己买的。)

  (生交流反馈)来,你来说说你的感想?你呢?

  师:是呀,义工们如此辛苦地付出,完全是为了帮助弱势群体,为了贫困学生能上学,为了贫困群众有饭吃,为了孤寡老人有依靠。岳池义工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促进和构建和谐岳池作出了积极贡献。义工们这种“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作为,表现了人性真善美的一面,更是公共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力量之源。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人物或组织吗?

  (生反馈:志愿者)师:对,义工、志愿者,都是“关怀他人、心系社会”的最佳代言人。你还有哪些志愿者的感人故事,和小组成员分享分享吧。(生交流)

  师小结:好了,同学们,世界需要热心人。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对别人多一点关爱,对社会多一份责任,哪怕牺牲自己的一点小利益,世界都会因为你的付出变得更加美好。

  和谐的公共生活,还需要我们养成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公共利益呢?请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

  (预设4个学生回答)

  师逐一评议小结: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你们要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有爱心和正义感;

  第二小组呢?你们要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第五小组,你们要有服务社会的意愿,也要提高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

  第六小组代表,你们可以从我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是呀,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为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提炼检测,巩固提升

  1、好,同学们,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小练习吧。

  (1)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每一个成员都应该(C)

  ①履行自己的职责

  ②遵守社会公德

  ③心系社会、关爱他人

  ④珍爱生命、自尊自爱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2)下列同学的做法,对于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具有直接作用的是(D)

  ①节假日到小区敬老院为老人服务

  ②节假日参加社区义务宣传活动

  ③星期天到小区广场捡拾游客扔掉废弃物

  ④每天都上网了解当天的新闻报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3、很好,你们很有收获,请你们当一回法官,观察下列几组图片判断他们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师评价:很好,你们都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大。有句话说得好:态度改变,我们的习惯也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我们的人生也将跟着改变。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你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维护公共利益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切实地为维护公共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思政课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氛围,都需要人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责任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约定,每种社会角色都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是不能推卸的;未成年人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是美德的表现,是赢得他人信任、尊敬和赞赏的基础,本课力图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责任源于主体的成熟,基于主体的自立。中学生正是处于逐渐成熟,主体意识萌发,并开始承担责任的时期,因此,本课力图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

  本课也是全书的落脚点和理论升华。中学生步入青春期,面对着交往问题,面对着走进社会认识各种社会秩序与规则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靠学生主体意识的成长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公民,才能在交往中诚实守信,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本课从认识“我们的责任”和“做负责任的人”两个角度来说明承担责任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我做起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教学重难点

  1、对责任和责任意识的正确认识与了解。

  2、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我们的责任

  视频导入

  2012年5月,曾有这样的一个人感动了一座城。(请看视频)

  这就是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

  看完视频思考:是一种什么力量和精神、促使他在三根肋骨被砸断,肝脏爆裂生命危急的关头,还能这样平稳的完成停车一系列动作?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无论是你的私人生活还是社会公共生活,负责任的人都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尊敬和赞赏。所以,我们也要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就要明确一下自己的责任。(板书课题:第十课勇于承担责任的第一站--我们的责任)

  活动2【导入】师生共学

  1、法国的一位思想家曾经这样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最渺小的人与最伟大的人同样有一种责任。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社会也需要我们每个人这种责任意识。

  责任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社会生活为什么需要责任?

  个人意义:负责任的人都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尊敬和赞赏。

  社会意义:责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氛围,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

  请举学生例说明

  二、责任是怎样产生的

  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1、说说在事件中下列人物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

  应该做的事

  不应该做的事

  司机、路人、妈妈

  2、你认为责任是什么:

  责任是怎样产生的?(P103①、P104②)

  ①是人们之间的相互约定

  约定的形式:口头书面约定的范畴:道德法律

  遵守约定,养成守约的习惯,是责任意识强的重要表现。

  3、小悦悦事件中的这些人或部门各自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父母:医生:

  政府部门:记者、媒体:

  可见责任还产生于:

  ②不同的社会角色承责担着不同的责任。

  说说下列社会角色的主要责任

  教师、军人、司机、农民、医生、警察

  正是有着千千万万不同身份和角色的人们在生活中担负起各自的责任,我们的社会生活井然有序,生机勃勃。

  三、我们的责任

  1、有同学认为,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年龄还小,稚嫩的肩膀还承担不起责任,也没有从事社会上的职业,所以谈不上责任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2、在不同的人面前,你又承担着哪些角色?不同角色的你有哪些不同的责任呢?

  思政课教案 10

  教学目标

  树立时间观念,学会初步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时间,珍惜时间,学会制定自己有效的学习计划。

  重点:

  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时间,珍惜时间。

  难点:

  制定自己有效的学习计划。

  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引入:

  乞丐不要金子要秘诀的故事,说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三、新授

  1、学习方法的含义

  学习方法分为多种类型,有针对不同科目的、不同环节的学习方法,也有普遍适用的`方法。

  2、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

  (无偿的、无价的、公正的)

  3、怎样珍惜时间(珍惜时间的体现)

  ①珍惜每一个今天;

  ②珍惜和充分利用零星的时间;

  ③合理安排时间;

  ④分出轻重缓急,排好先后顺序。

  4、怎样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①学习时间的安排要结合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并考虑自己的各种实际情况。

  ②合理安排时间也包括科学地安排学习、劳动、休息、健身、娱乐的时间。

  5、课文中出现的几则名言及古诗文的含义及分别告诉我们什么。

  四、回忆本节内容

  五、讨论练习

  思政课教案 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

  教学过程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

  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由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做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做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新授: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板书)

  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板书)

  (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

  2、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明确责任的含义: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4、分析责任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统一的,一个人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自由。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4、让学生说说其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并说出自己所了解的这个事件中出现的人及其各自承担的责任。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让学生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相互承诺。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个活动:角色扮演:《我是谁?》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小纸片,在每张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如“学生”、“子女”、“朋友”、“同桌”、“姐妹(兄弟)”。

  (2)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6人。要求每个学生依次出示五张纸片,说出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小组活动结束后,在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同学分析自己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的体会,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扮演哪些角色,知道不同的角色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责任。要扮演好各种角色,必须尽到自己的责任。

  注意点:

  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在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总结:

  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思政课教案 12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我的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欣赏好《我的祖国》,简要地分析歌曲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A、B两部分的对比。

  重、难点:

  学生对乐曲结构的聆听与分辨以及学唱歌曲的A部分,注意情绪、速度。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舞扇

  教学过程:

  一、全体学生有感情演唱《彩色的中国》。

  二、师:刚才我们演唱的这首歌曲叫做《彩色的中国》。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我们的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坚定。下面我们来聆听一首经典歌曲,半个世纪以来,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共和国年轻人,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

  初听全曲(师1、3段加扇舞)。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略。

  师:你们想知道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吗?

  师:这是一部描写我国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支援朝鲜人民打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的电影《上甘岭》的插曲。当时我志愿军战士与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反攻,坚守着阵地,缺水、断粮、忍着伤痛,在女卫生员的带领下,唱起了这首优美的,荡气回肠的《我的祖国》。

  师:下面我们再次聆听第一段,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扇子,把你对这段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

  听完,请做得好的学生代表上台示范,谈感受。

  生:略。

  师:乐曲分为A、B两部分(点击课件出示A:优美抒情),除了情绪,A部分的演唱形式、速度又是怎样呢?

  师有感情弹唱A部分。

  生谈感受。师点击课件显示结果(稍慢、领唱).(师补充:开头之处加了一段童声的村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优美的A部分。出示A部分曲谱,生跟琴先用;啊;轻声唱旋律。

  师清唱A部分的四个乐句的谱子,并画出旋律线,让学生说出几个乐句,找出乐句与乐句之间的特点。

  生:略。

  师总结:这四个乐句旋律舒展、宽广,句与句之间连接紧凑,旋律美妙、动听。

  生跟师清唱谱,并用手划出旋律线。

  生跟琴唱谱。

  随伴奏有感情朗读歌词。

  唱词(轻唱).

  (让学生自己找出不足之处)再唱。

  师:A部分的旋律适合男生还是女生唱呢?

  女生唱一段,男生用;啊;伴唱,第二段交换,三段全班唱,师;啊;伴唱。

  师:A部分是那么的优美抒情,让人久久不能忘怀,B部分又是怎样一种气势呢?

  聆听B部分。

  生:略。师点击课件出示结果(雄壮、有力;稍快;合唱)。

  师:B部分的`旋律与A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生感受)如果你用动作来表现这段旋律,应该怎样表现?

  全班再次聆听并表演。

  师:下面再一次聆听全曲,把你对音乐的感受、理解用你的歌声、动作表现出来。

  生表演。

  三、拓展

  1、师:我们欣赏的师、是领唱与合唱的《我的祖国》,那同学们自己用竖笛吹奏的《我的祖国》又是怎样一种韵味呢?我们也来感受一下。

  播放竖笛曲《我的祖国》。

  生:略。

  师总结:竖笛吹奏的这首乐曲又多了一份欢乐,预示着少年儿童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快乐。

  2、师:想不想再感受一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出现的这首优美的、荡气回肠的《我的祖国》呀?

  播放电影《上甘岭》片段插曲。

  3、师:看了这个片段,老师也想和你们共同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你们做小编导来安排一下,怎样设计才能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呢?

  4、师生共同表演。

  四、结语

  师:通过听、唱、演《我的祖国》,这节课你们收获到了什么?

  生:略。

  师:我们把对祖国无限热爱之情融入到了音乐之中,在我们祖国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充满和平的阳光,我们和祖国永远紧密相连。

  播放《我和我的祖国》歌曲,全班哼唱结束。

  思政课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外汇和汇率的含义及换算公式。

  2.理解国际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3.能正确把握外汇与外币的关系。

  4.知道保持人民币稳定的原因与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教师演绎汇票的使用,学生感受现代国际经济生活中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提高积极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外汇的含义与主要类型。

  【难点】

  汇率的兑换及其变动所带来的相关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夏威夷风光以及中国人到国外购物场景的图片和视频,激趣置疑,导入新课。

  问题:同学们,若是我暑假计划去夏威夷度假,到法国购买奢侈品,请问我能直接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

  去国外度假,必须使用外汇消费,由此引出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对什么是外汇及汇率展开讨论,并回答问题。

  1.外汇

  教师总结: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需要使用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不等于外币,外币并非都是外汇。

  2.汇率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同外国人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需要使用外汇,必须把人民币先换成其他国家的本币。那么货币间的兑换比率都是1:1这样的吗?根据上节课的安排,请同学们下来搜集世界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资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若是你有一百万,你希望这是哪个国家的货币,为什么?

  学生展开讨论,适当发言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国货币的图片以及介绍世界主要币种及购买力最强和最不强的币种。

  教师总结:国际间结算需要货币的换算,由于每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存在差异,因此就涉及到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教师演绎汇率的变动带来的影响。为了方便运算,我们假设100单位外币为标准,原始折算为100单位人民币。随着汇率的变动,现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200单位人民币。这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带来的影响是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外国商品出口到我们国家,有利于本国商品出口到他国,同时人民币主要呈流出趋向。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大家知道,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我国仍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坚持人民币不升值,大家知道原因吗?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外汇,重点是把握理解外汇的含义与主要类型,知道国家间做生意,出国旅游、购物,需要使用外汇;难点是掌握汇率的兑换及其变动所带来的相关影响,由于各国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存在差异,就需要对货币进行换算——汇率,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作业:搜集各国货币与人民币的汇率,下节课分享交流。

  四、板书设计

  外汇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与外币:

  1.外汇不等于外币

  2.外币并非都是外汇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思政课教案 14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前一课时讲述了面对挫折,人们的不同态度。初步认识到应该具有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的品质。那么如何培养这种优秀的品质,掌握一些合理的方法,是本单元学习的目的与落脚点。因此,经受挫折的考验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知道: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可以在学习及生活中培养,并初步掌握培养这种品质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将学习的这些锻炼方法转化成一种观念并付诸于实践,从这些方面努力,实现“知”向“行”的转变。在生活、学习中,逐渐形成这种优秀的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认识在不畏挫折,开拓进取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勇敢迎接挫折的不期而至,战胜挫折后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并意识到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极为重要。

  教学重点掌握锻炼方法:正确认识挫折,敢为天下先,培养高尚志趣,适当转移目标。

  教学难点

  1、敢为天下先

  2、情境结合,情感渲染,学生能产生共鸣教学方法榜样教育、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赏识教育、合作式

  教学课型

  讲授新课

  课时

  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素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处理:设问:贝多芬一生遭遇哪些挫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效果:通过榜样教学,感受贝多芬战胜重大挫折的坚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培养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宝贵品质。

  2、讲授新课

  (1)、培养高尚的志趣

  素材:贝多芬一生遭遇的重大挫折。

  处理:学生找出支撑贝多芬战胜挫折的原因。(师归纳:兴趣、志向)并引导学生讲出做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事再苦也觉甜的经历。

  效果:认识到培养高尚的志趣,从心理上给了我们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

  (2)、正确认识挫折

  素材:周南中学身患癌症的高考学生颜艳录像(5分钟)

  处理:颜艳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病魔、贫困、高考的压力)

  效果: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平时遇到的挫折,比较起颜艳所受的'挫折是微不足道,而我们平时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挫折呢?

  活动设计:《实话实说》栏目现场采访

  道具:一个无线话筒,一台学生自制的摄像机(材料:纸盒)

  处理:设计平时在学习生活常遇到易产生挫折感的典型事例。请学生做小记者采访(采访6个同学),一个同学扛摄像机。最后教师灵活归纳。

  效果:让学生深层次的领悟,正确认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同时正确认识挫折又需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

  (3)、敢为天下先

  活动设计一:试一试:把鸡蛋竖起来

  处理:多媒体打出画面示意,让几个学生亲自试一试,想办法把鸡蛋竖起来。教师进行赏识教育。

  效果:让学生体会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敢为天下先,敢有奇思妙想,这也是战胜挫折的重要手段。

  活动设计二:议一议:把木梳卖给和尚有可能吗?

  处理:打出直观的画面,以讨论的方式,为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想出招数。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教师在此活动中赏识教育与层层启发式教育相结合。鼓励创新意识。(讨论3分钟)

  效果:让学生领略到合作、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走出困境、解决难题既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需要有创新精神。

  三、结课

  人生中总会遭遇挫折,能不能战胜挫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找到正确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面对挫折能从容应对。

  思政课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的基本概念,明白报效祖国不仅要有报国之志,还要有报国之行;教育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方法:

  “五让”教学法(让学生提问、让学生讲解、让学生争论、让学生精练、让学生实践本课略去精练),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思想。

  三、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面包、印有国徽的硬币

  四、教学过程:

  1、小组赛歌,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祖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学们都很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下面来个小组赛歌。四个小组每组各有一次机会,每人三四句。(过程略)

  同学们的歌声或慷慨激昂,或婉转动听,表露了对祖国的满腔赤诚。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三十五课:情系祖国报效祖国。(板书)

  2、出示事例,提问解答

  现在请听一个真实的故事:(课件:孙天帅不下跪的配音材料)

  孙天帅好样的!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敢不敢象孙天帅那样做?

  你们也好样的!我们来个与孙天帅的零距离交流,怎么样?选一个同学代表孙天帅来答记者问。

  (找一人代表孙,并面向全体同学)现在坐着的同学和我代表来自四面八方的记者,有很多话想对孙天帅讲,也有不少问题想问问孙天帅.我先来提问,大家不介意吧?

  (用一书做话筒状。)设问:我是南通日报社的记者,你知道当时这么做可能会丢了饭碗,请问,在现在工作这么难找的情况下,你为什么还那么做呢?----自己的工作与民族的尊严相比,民族的尊严更重要。我的工作丢了可以再找,可民族的尊严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现在你后悔吗?

  当时是什么力量驱使你这么做的?----我是自发的。内心深处对祖国的一种爱,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

  你对那些下跪的人有什么看法?----他们也是迫于生计,可以理解。但我很遗憾他们为了保住工作而牺牲人格和国格的做法。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人信念迷茫,思想失衡,凡事用金钱来衡量,有时做出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事,对此我们应坚决反对。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情况有多特殊,我们都要时刻谨记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为什么不以其他更委婉的方式,如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呢?----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面前,容不得谈判。

  你能对那些在华投资的外商说几句话吗?----你们到中国来投资办厂,用的是中国工人,请尊重中国工人的人格,否则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双方的关系!)

  一个人有了尊严,就有了支撑生命灵魂的骨架。一个民族有了尊严,这个民族就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不可战胜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高度自尊心的民族,正因为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高昂着头颅,挺直着脊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为我们属于这个民族感到骄傲自豪!因此,作为一个情系祖国的人,作为一个有爱国情操的人,首先必须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按键)

  我们来细味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大家到课文中找一下。找到了吗?齐声朗读一下,好不好?(按键)(生读时板书: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尊心----一个民族自己尊重自己、保持和维护民族尊严的心理。民族自豪感----一个民族由于自己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所具有的高尚品质而感到光荣的情感。)我们同学的知识面都挺广,想想我们历史上有哪些值得怀念的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人?

  正因为有无数这样具有爱国情操的好儿女,所以我们的国家建设才取得很大成就,但目前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我们来看一幅图:

  3、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这幅图是1997-2000年我国东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较示意图:(图略)

  通过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总体上我国在不断进步,东部和西部的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但由于起点不一样,东西部的实际差距比较大,发展不平衡,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为此国家正进行西部大开发;其实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面临的困难还有不少:资源短缺,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人口过多,就业压力大。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首刘欢为下岗工人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从头再来》,听听这首歌对你有何启迪?(放歌)

  《从头再来》这首歌欣赏完了,使你想起或想到了什么吗?

  启示我们,对祖国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

  正视困难,不逃避困难,增强忧患意识;乐观对待前进中的困难,有信心战胜困难。

  4、上网查询,发表见解

  我们对祖国不仅要有满腔的热爱,更重要的是要把对祖国的热爱化做实实在在的行动。孙天帅是这么做的,另有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叫李向群,你知道他是怎么用行动报效祖国的'吗?不太清楚的没关系。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你们会上网吗?谁愿意到网上来为我们查找李向群的资料?(上网)

  资料太丰富了,我来简要介绍一下。李向群的家在海南经济特区。他家有两个服装加工厂,两个服装批发店,两辆汽车。他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95年体检时由于体重不够未能如愿,第二年才如愿以偿。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他参加了湖北荆江段的抗洪抢险,在抢险中他非常积极主动。我们主要来看这几段:由于字比较小,请个同学上台来看着电脑读一下。

  李向群家有百万,能做老板,可他选择了当兵,他傻不傻?为抗洪牺牲了年仅20岁的生命,他值不值?我们来个小型讨论会:怎样处理祖国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由李向群说开去(让同学们稍作准备)讨论中可以争论。

  好,我们四个小组的对抗赛继续进行。看看在这轮自由讨论中哪一组同学思维最活跃?表现最出色?哪一组先来?

  98年的洪水人们记忆犹新,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件画面)大家设想一下:滔滔洪水倾泻而下,眼看即将冲毁堤坝,吞噬家园,危及数以万计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一名军人,李向群能坐视这一切发生吗?还来得及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吗?他唯一想做的就是毫不犹豫地冲向滚滚波涛,与洪魔展开殊死搏斗,以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这是一种自然的又伟大的选择。你能说他不值得吗?

  在同学们争论声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个人利益与祖国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祖国的独立与尊严,就没有个人的地位和自由;没有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就没有自己的幸福欢乐。因此,报效祖国首先要把个人理想和什么----祖国命运联系起来。

  (板书: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

  5、设置情境,指点迷津

  有的人也想把个人理想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可有个疑惑难以解开。请看大屏幕:"我很想报效祖国,可报国欲死无战场,我没赶上那轰轰烈烈的战争年代,纵有为国献身的理想抱负,也难以实现啊!"谁能为他指点迷津?

  爱国并不一定就要效命疆场,在日常生活中脚踏实地地从身边事情做起,这也是爱国的具体表现。(板书:做好身边事)

  说的不错,我们还想看看做得怎么样?这天一个白人青年在一家中国商店买了一块面包,营业员找给他两个硬币。这位白人青年看着手中的两个硬币边走边自言自语:“Ha ha!Two coins,they are worthless,and it is not easy to carry with them.Oh!Just throw the maway."(翻译一下)于是,他就随手一扔,一个印有国徽的硬币滚落地上……假如这时你正好路过,会怎么办?推举三个擅长表演的同学到台上来,将故事进行下去。(道具:面包、两枚硬币)

  真想不到同学们能表演得这么好,谢谢你们三个。你们对这个中学生的行为怎么看?

  这个中学生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尊严,体现了爱国情怀。但如果碰到突发事件,如:有人落水,歹徒抢劫等,你们会怎么办?作为未成年人的你们要勇于,更要善于维护国

  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有能力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无实际能力的情况下多动动脑子,既保护自己又使国家集体他人利益免受或少受损失。

  有报国之志就一定能报效祖国了吗?(板书:练就硬本领)

  时间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你觉得为了报效祖国,你们最想掌握哪些硬本领?怎样才能掌握这些硬本领?

  大家都知道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又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因此,在新世纪同学们尤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想知道,自进入初中以来,你们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有什么收获?参加过哪些小发明或小制作?

  (如没有没关系,从现在开始也不晚啊。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感兴趣的课题,找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观察、实践,必要时找老师指导、上网查询等。总之,只要你开始做了,并坚持下去,我相信凭你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能有新发现、新收获的!)

  (真不错!我很赏识你们,虽然你们的成就还不一定明显,但毕竟已经开始做了,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你们学习的渴望,证明了你们的报国情怀。我期待着你们今后有更多的发明和制作!)

  这堂课我们主要谈了两个问题,请看黑板:情系祖国、报效祖国即如何培养爱国情操?如何做一个坚贞不渝的爱国者?现在这两个问题能回答了吧?那你们有没有发现情系祖国、报效祖国之间有某种关系?(情不系祖国就不能报效祖国,情系祖国才能报效祖国;反过来,报效祖国了,我们对祖国的感情会更深,这有会促使我们更好地报效祖国)

  这节课马上就结束了,请说出你最想对祖国说的一句话:

  下面是我最想对你们说的:爱国不仅包括奔赴疆场、马革裹尸的英雄壮举,也包括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的平常义举;爱国不仅体现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也体现在风平浪静的和平年代。让我们每个人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做起,做一个真正的情系祖国,报效祖国的好公民!

  思政课教案 1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概念。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提升对比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

  2.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升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对世界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并能指导正确的认识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质的概念。

  【难点】

  物质概念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盘古开天地图片及简单文字介绍,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世界是否真的是由盘古或者上帝创造的,世界的本原又是什么。结合前面所学哲学基本问题,进而导入本课:物质的概念。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物质及其唯一特性

  活动一:教师多媒体展示日月星辰、山川树木、世界上其他国家、史前巨兽化石等图片,并口述桌椅板凳、学习用具等常见物品。

  请学生找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点,并结合教材找出物质的概念,最后学生代表进行作答,并说明自己的理解,其他学生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活动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两个问题:1.物质的概念和前面所列举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有何区别。2.物质的唯一特性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作答,其他小组点评补充。共同认识到,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不生不灭的;不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过渡:在理解了物质是什么的基础上,我们看一下唯物主义是如何看待这个物质的世界的`。

  (二)世界的物质性

  活动三:同桌二人为一小组,每人任选一个方向,但不得重合: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结合教材自学5分钟后互相给同桌讲解这两方面的内容,在互相借鉴和评价的基础上,学生自愿作答,其他同学点评和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出示观点:有人认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对于物质已经有了科学理解。请学生思考该观点的正确性。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进一步让学生能够区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差别。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请学生代表结合教师板书及自己的笔记,对本课所学进行总结,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作业:1.搜集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相关案例,并在下节课的时候分享并说出自己的理解;

  2.预习下节课,物质的存在状态——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思政课教案 17

  教学目标

  1、学会确立新目标、制定新计划;

  2、懂得珍惜新的学习机会,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和计划。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新的学习,新的规则,新的角色,我们又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始新的努力。但是,我们必须先确立新的目标,制定新的计划,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2、放飞理想

  教师: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们呢?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理想(愿望)

  教师总结:个人理想不但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还应与祖国的未来相互关联,制定目标、树立理想既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考虑社会环境、国家利益等方面。

  3、第二、第三框题

  1)制定计划的注意事项,如何制定计划

  2)理想如何成为现实?

  3)教材第21页:埃米的故事。说明:光有理想没有行动,理想就是幻想、空想。

  教材第22页:双面神寓言。说明: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必须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计划必须落实到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教师:我们对自己的理想、目标有了大概的认识,但是,理想只是我们对未来发展目标的一个设想,要实现它,还要把它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付诸行动,点点滴滴累积,这样,理想才有变成现实的可能。

  4、总结

  理想是导航灯,计划是航线,而光有导航灯和航线是不够,还需要动力。那么,什么是动力呢?就是行动。同学们,不要以为理想离我们很遥远,只要你们愿意从生活中的每一点细节做起,理想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如果我们只有理想、计划而没有行动,那别人将会对你产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疑问,你们愿意自己的才能、自己的能力被人怀疑吗?相信在座的哪一位同学都不愿意。

【思政课教案】相关文章:

思政课教案06-16

小学红色教育思政课教案02-25

小学六年级思政课教案11-22

爱国主题思政课教案范文(通用20篇)04-08

有关爱国主题的思政课教案范文(通用13篇)09-21

思政课个人教学工作总结08-29

思品课教学反思02-24

静夜思教案10-27

《静夜思》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