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瀑布》教案

《瀑布》教案

时间:2022-08-25 08:09:37 教案 我要投稿

《瀑布》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瀑布》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瀑布》教案

《瀑布》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和课文的第一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1、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

  sī xiao liao ling tang di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谛听

  (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

  第一段(1 ):具体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超过一般的作品)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比一比,再组词。

  谛()嘶()聆()膛()

  啼()撕()玲()堂()

  3、造句。

  (1)……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宛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第二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谈话:课文的第二段具体写了作者在黄果树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逐句朗读体会。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理解“人喧马嘶”、“喧嚣”。

  3、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朗读出来吗?其他同学闭目侧耳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种声响。

  4、小结学法:整体感受——逐句朗读体会——感情朗读,想象。

  二、用上述的方法学习第3、4两段的内容

  1、各自读书,勾画。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第3自然段: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悬挂……好像一匹宽幅白练……。”“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大合奏”。

  第4自然段:“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银雨撒金街”是怎样的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三、学习课文的第5-7自然段

  轻声朗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脚下感觉如何?

  学生自学,朗读体会。

  1、各自谈谈自己的最大感受。

  汇报程序:读相关的句子——说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读。

  着重理解下面的句子:

  “中间直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撒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这种舒服你体会过吗?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3、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齐读第5-7自然段,读出这种感受。

  四、学习课文的第8段

  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简介徐霞客。

  3、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这句话。

《瀑布》教案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语言实践活动,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回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庐山的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3、揭示课题,出示瀑布录象或投影,激发学生阅读需求。

  二、初读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诵,交流听后感受。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3、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小组长在组内主持评议、改进)

  4、点名分自然段朗读,读后评议。

  5、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效果。

  (1)出示,点名认读。

  (2)理解:人喧马嘶、喧嚣、凝神谛听等词语的意思。

  (3)点名说字形特点及书写注意点。

  (4)教师范写、讲解,学生描红、临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说话提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强调关键词语:总起、所见、所闻、所感。

  3、学生在组内讨论练说。

  4、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四、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练习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自读课文,再现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

  (2)指导朗读,突出“真是”和“杰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声音)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自读揣摩。

  (3)理解“从远处飘来”和“像潮水般”分别是怎样的声音,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学习方法:整体自读感受—逐句朗读体会—感情朗读想象

  3、用上述方法自学3、4两个自然段。

  (1)小组读书,做记号。

  (2)全班交流。

  (3)理解这部分的几个比喻句,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4)引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图象、声音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受。

  4、学习5—7自然段。

  (1)学生自学,朗读进入情境。

  (2)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下列句子:

  “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5、学习第8自然段。

  (1)登上平台,你看见了什么?

  (2)学生介绍徐霞客。

  (3)通过朗读,体会“谛听、沉醉”。

  三、学生美读体味。

  黄果树瀑布的哪一点最让你难忘,把这一段美美的读出来或背出来。

  四、课后拓展练习。

  画一幅《黄果树瀑布图》,配上有关文字,制作成书签。

《瀑布》教案3

  教学目标

  ①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②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③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

  ④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①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②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朗读课文,获取足量信息。

  ②整体感知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威灵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整体感知

  ①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②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思考题: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①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淡化结论(结论可以是多样的)。

  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研读与赏析(上)

  ①教师导学

  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②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调动语文学习的经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的感受,提出最有价值、最深刻、最喜欢的问题。

  ③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确定思考题

  小组交流,对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教师引导学生课堂交流,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方面: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④全班讨论、明确: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布置作业

  ①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②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③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④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了解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领会修辞的作用。

  ③自我反思,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研读与赏析(下)

  ①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主要就课文思想内容方面进行了研讨。这节课我们就写作方面再进行分析。本文在写法上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借景抒情大家是知道的。所谓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再加以精要的抒情和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来,才是好文章。同学们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看看本文在写作方面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②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a.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b.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c.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d.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e.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a.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c.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__”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e.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a.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b.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②经验反馈

  a.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b.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c.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②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紫藤萝瀑布》知识点

  1.文学常识

  《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是宗璞,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

  2.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3.重点词语

  挑逗(tiǎodòu):撩拨;逗引。

  枯槐(kūhuái):槐树意思:枯了的槐树。

  终极(zhōngjí):最后,这里指的是(生命)最后的终点。

  迸溅(bèngjiàn):向外四溅。

  繁密(fánmì):繁多,密集,繁茂。

  伫立(zhùlì):长时间地站着。

  凝望(níngwàng):目不注目远望。

  伶仃(língdīng):孤独,没有依靠。

  稀零(xīlíng):稀少,零星,形容稀疏的样子。

  忍俊不禁(rěnjùnbùjīn):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xiānlùqióngjiāng):神仙所喝的饮料和美酒,多喻美酒。后比喻酒非常鲜美。

  蜂围蝶阵(fēngwéidiézhèn):指成群的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

  盘虬卧龙(pánqiúwòlóng):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如龙一般。

  发端(fāduān):开始,起头。

  依傍(yībàng):依靠。

  4.重点句子

  (1)从三个方面写紫藤萝花

  答:A、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B、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

  C、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的轻轻笼罩着我。”作者为什么写气味还带着颜色,是梦幻吗?

  答:作者将香气写成浅紫色,写成梦幻,是为了突出紫藤萝的茂盛,进而引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与思索。

  (3)怎样理解:“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的眼前,也在我的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

  答:作者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动,紫藤萝花那么繁茂的气势,灿烂的色彩,欢乐的情态,和蓬勃的无限生机,震撼了作者的心灵,所以作者觉得这流动着的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5.重要问题

  故事情节脉络梳理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和层次描写的.?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的?主要用了些什么方法?

  答:按花瀑--花穗--花朵,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再到个体的顺序和层次来写的。主要抓住色彩、形象、情态几个方面来写。

  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

  比喻: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拟人: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

  “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无论是比喻还是拟人都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花的美丽与生机的赞美之情。

  (2)作者生动形象地给我们描绘出紫藤萝花的一些什么特点?

  答:写花瀑,突出其繁盛;

  写花穗,表现其活泼热闹;

  写花朵,描绘出它们的美丽娇媚的特征。让人感到这一树紫藤萝花,是那么繁茂,那么热烈,那么欢乐,那么活泼,那么妩媚,那么充满了无限生机。

  (3)这时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答:看花前,作者因她的弟弟身患绝症,心上压着“焦虑和悲痛”;看花后,“我沉浸在这繁茂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心情慢慢地感到愉悦了。

  (4)过去紫藤萝为什么会遭劫难呢?从哪些词语可以反映出来?

  答:因为__遭的劫难。从“十多年前”说明正好是那个年代,从“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

  (5)怎样理解后两段的一连串比喻句和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呢?

  答:“花舱”的比喻引出其中装的是“生命的酒酿”比喻,正是这“生命的酒酿”让花儿张满了帆,航行在这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不幸算不了什么,于是作者“加快了脚步”,融入了这永无止境的生命长河之中,去创造更加灿烂的人生。

  (6)文中表现认识升华和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7)本文的第二部分的倒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这些花也正如人,人类社会也正如花一样由每一个个组成,虽然某些花或某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8)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答: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用十多年前花的不幸遭遇,与人的不幸遭遇形成对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9)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通过描写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想告诉人们什么?

  答:作者借描写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赞美生命的顽强美好,表现对生命的永恒的感悟。告诉人们,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自己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本课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基本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老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选出同学们最认可的答案作为最后答案。这样,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从哪几方面描写紫藤萝花?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顺序怎样?哪些写景的语句精妙?在随后的质疑问难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面对小弟的绝症而有“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有些不合情理,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有个女生说:“我会非常沉痛。”另一女生说:“赏花时可能轻松,过后又会非常难过。”这时有个同学说:“你们的境界太低了。”于是有了一番“高谈阔论”,是关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至此,学生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在自然明确了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后,又有一番对'无止境'的质疑。为了化解难度,我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有个同学想起了他的哥哥的一篇作文《假如我还有十天生命》,也有的同学自然地想到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有的发言很有创意。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形成这样的意识:哦,这些答案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并不难呀!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这一点,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

《瀑布》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掌握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教学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紫藤架上的紫藤萝花正开得旺,请你说说你对它的印象。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紫藤萝瀑布 宗璞

  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3.学习并运用观察、感受、联想、思考的学习方法。

  4.掌握迸溅、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等词语。

  (以上内容用多媒体大屏幕出示)学生朗读目标内容。

  二、学习导航

  a、作者简介(多媒体大屏幕出示作者的画像):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b、了解紫藤(多媒体大屏幕出示藤萝花的`画面):

  “紫藤”简介:亦称“朱藤”、“藤萝”,豆科,高大木质藤本。奇数羽状复叶,成熟后无毛。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含芳香油;茎皮纤维可织物;果实、根入药医用。

  c、学习疑难字词:

  注音练习:

  迸溅(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

  词语解释

  ⑴迸溅;⑵繁密;⑶稀落;⑷伶仃;⑸酒酿;⑹挑逗;⑺忍俊不禁;⑻仙露琼浆;⑼盘虬卧龙。

  学生查字典,教师正音,学生认读两遍。

  d、诵读欣赏(学生听多媒体课文朗读)。

  三、朗读比赛;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朗读指导;

  1)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注意句子的重读;

  5)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四、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

  ①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析。)

  五、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思考;

  ①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② 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③ 找出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其好处?

《瀑布》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感受作者写作特色。

  2、了解写作特点,掌握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解析文章,学习作者由景入情的写作手法。

  4、通过文章的阅读、分析理解,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分析文章由景入情的写作特点,学习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并能分析运用由景入情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

  1、复习上堂课中语句的分析理解,感受文章的主题思想。

  学生回顾,教师考查并归纳主题:生命永恒

  2、表现手法:文章中作者借助自然界中的事物并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叙事或抒情。这种表现手法称为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板书:紫藤萝瀑布借物抒情

  二、根据主题,理清文章的结构。(教师提示,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归纳:板书

  一、(1——6)赏花————感受:繁花似锦(叙事)

  生

  命二、(7——9)忆花————感受:思绪万千(议论)

  永

  恒三、(10—11)思花————感受:精神倍增(抒情)

  三、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紫藤萝的?按怎样的顺序来描述盛开的紫藤萝的?

  2、文章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是由景入情的?简要分析两句。

  3、文章用了哪些修辞?并作简要分析其作用。

  4、文章开头用来“我不觉得停住了脚步”与结尾的“我不由的加快了脚步”这是不是有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提示:要注意在阅读时把握语句中的关键词和句并结合有关的.材料和背景补充。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1、作者从三方面来介绍:板书:花瀑——花穗——花朵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顺序。

  2、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的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通过眼前花的描述来紫藤萝花的美)

  2)、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此句通过对紫藤萝形状的描述,流露出较强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紫藤萝生命的顽强,流露出赞美之情。

  3、1)、“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紫藤萝花的美而且在阳光充满了活力。)

  2)、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了花朵的饱满,富有活力。

  4、文章这样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上能做到首尾呼应、点明主题的作用。

  5、总结:通过整堂课的分析理解使得我们在写作上有了进一的了解。我们要在实际的写作中能够应用。

  四、作业布置:

  要求:

  一、结合课文要有景入情的写作方法。

  二、在结构上要注意前后呼应。

  三、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课后反思:

  这是第三课时,前两课时主要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字词的认识以及课文的内容、重点语句的分析上来讲解。前两课时的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语句分析,从而来解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而第三课时的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结构、写作特色、写作方法上进行讲解。因为作为七年级学生即将面临着作文的挑战。虽然小学的作文有一定的基础,但初中的作文却在量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因此,在开学初就应加强这方面的知道。这样就可以结合课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来为学生找到一条写作的路径。

  一、写作结构:

  这部分主要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条理性而言可以规范学生的写作。因此我根据《紫藤萝瀑布》的写作方法入手然后再从作者看到盛开的藤萝花引出对文章结构的分析。通过赏花——忆花——思花的过程来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写作顺序。在这方面我重点对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指导性的分析,主要让学生知道每一段落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自己在写作中应怎样安排自己的文章段落。

  二、在写作特色上重点对文章的写作方法以及语言特色上进行分析。通过讲解借物抒情这一表现手法以及让学生找出由景入情的语句的分析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的写作可以通过眼前的物或景铺开场面的。可以丰富他们的写作技巧。

  三、修辞方法:

  这篇文章在修辞的运用方面也比较有特色。是初中学生转变写作技巧的最好的教材。我就利用它的分析来扩展他们的练句水平。可以丰富语句的生动性。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结合三方面的分析即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又把学生的写作结合。这样为他们的文章的写作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瀑布》教案6

  专题:《紫》一文中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你是如何让学生领悟其中深刻的象征意义的?

  《紫藤萝瀑布》一文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属于阅读课文中的精品课文,体现这一单元“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

  这篇状物抒情散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情不自禁的驻足观赏,花儿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花儿由衰到盛的经历,使作者体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永恒的哲理。

  通过“观花---忆花-----悟花-”的写作思路,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这小小的生命去发掘人性中许多美好的品性,赞美了生命的永恒和美好,并借此激发学生关注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含蓄而富有哲理。

  按教学进度而言,这是面对刚入学的初一新生,此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交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散文的方法,帮助学生体味深刻的人生哲理。而初一新生尚不具备散文的概念,同时,从心智成熟度来讲,初一学生还缺乏对人生深入思考的能力,不能对“景------情------理”三者做出必然的联系。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领悟紫藤萝深刻的象征意义,考虑采用以下“四读”教学法,循序渐进,化难为易,以期让学生变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一、 引导学生,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体悟生活,自然界的花鸟鱼虫皆可悟出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利用多媒体展示“昙花一现”、“枯木逢春”,激发学生以原有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做出解释。那么,作者在一树茂盛灿烂的紫藤萝花前,又会产生怎样的人生感悟呢?

  二、 初读,描绘花容

  要求学生从2--6节中找出相关语句,来想象紫藤萝花的模样。

  特别关注:1、作者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到个体,提醒学生搜索关键量词(一片、一穗、一朵)

  2、作者不仅有对景物静态的描写,也对景物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提醒学生品味关键动词,如流动、欢笑、生长,如挨着、挤着、推着,让学生想象的画面活起来,并体悟到花儿所蕴含的生命活力,从而了解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时,与其所表达的情感相联系。

  3、恰当的品读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并通过朗读欣赏。

  4、也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紫藤萝花的美丽姿态,让学生的'想象更具体、清晰、丰富,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

  三、再读,解读花情

  但是,紫藤萝花是不是时时刻刻都给作者这样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的感觉?要求同学们在7----12节中圈画出表现紫藤萝不幸遭遇的词语,如“稀落、伶仃”,展现紫藤萝昔日衰败的惨景,让学生认识到今昔的鲜明对比旨在凸现花儿“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

  特别关注:1、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所带给作者的深沉的痛苦,是难以理解的。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课文的背景资料,勾勒花儿的变迁历史,了解作者的情况,将花儿的不幸与“我”的不幸相联系。

  2、为什么“我”会产生精神上的“宁静和喜悦”?让学生懂得:只有经历过不幸的人,才会如此珍视生活中新的浪花,在历史新的转折时期产生如此深沉的欢乐,获得精神上的巨大的启示。

  四、三读,体味哲思

  经过前面的教学环节,学生一般能找到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能理解“不幸”的含义,但容易忽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等词语的深刻含义。

  特别关注:1、思考问题:生命是有限的,但作者却说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二者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找出“一朵”与“万花”的关系,“一朵”代表个人命运,“万花”代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作者将个体的生命升华为对整个社会,乃至对人类发展命运的理性思考。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不幸而止步不前,而应该积极投身于生命的长河中,帮助学生反观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带领学生朗读富有哲理的句段,体会作者顿悟后的振奋精神。

  五、四读,探究疑难

  “但是,我没有摘,因为我没有摘花的习惯。”对于这句话中,我为何未摘,是摘好,还是不摘好?

  由此,体会作者构思上的匠心独运。

  六、教师小结

  反观全文,“我”从驻足观赏到加快前进的脚步,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心路历程,板书:

  停住 观花 欣喜

  忆花 遗憾

  加快 悟花 振奋

  (前后照应)

  七、教学反馈

  通过下面两项练习来检验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

  1、 请学生用一句话,借“花的话”来浓缩自己的感受。要求主体此为:进取、积极、乐观。这项练习旨在检验学生对本文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自然界中花鸟鱼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具体现象进行丝细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发挥联想,借鉴本文的“托物寓意”写作手法写成一篇400字的作文。这项练习旨在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并进行状物抒情记叙文的写作练习。

  3、让学生理解散文的题材特点往往是“一滴水里看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本文属于小题大做的。让学生初步掌握散文基本的阅读方法:“理线索-----找景物------抓特征-------析情理-----悟人生”,用以阅读其他同类散文,达到教学阅读能力拓展目标。

《瀑布》教案7

  一、 课题:《瀑布》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叠、涌、喻、尘、丈、仰”等生字,能用这些生字组词造句,同时认识“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体会到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并背诵全文;

  3.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

  5.让学生知道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自主的灵活运用;

  6.引导学生按照课后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瀑布的美,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成一篇文章。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读懂课文,了解瀑布的特点,做到感情朗读全诗,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掌握多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并通过朗读全诗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还包括了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陶冶法等。

  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配乐朗读音带、瀑布录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1.第一课时:

  ①.教学目标:

  A、认识并会写“叠、涌、喻、尘、丈、仰”等生字,能用这些生字组词造句,同时认识“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B、理清写作顺序,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

  C、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体会到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并背诵全文;

  ②.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认识并会写生字词语,读出诗的韵律美;

  B、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把握全文总体意思。 ③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配乐朗读音带)

  2.第二课时:

  ①.教学目标:

  A、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B、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C、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D、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E、引导学生按照课后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瀑布的美。

  ②.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情朗读全文,并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

  思,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教学难点: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话再现瀑布之美。

  ③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配乐朗读音带)

  七、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

  (1)、预习安排:请同学们课前自己先按照拼音认识生字生词,读熟文章,再根据自己的所知找到一些有关瀑布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有关瀑布的诗词文章。

  (2)、导入课文:

  ①、板书课题――《瀑布》,提问:什么是瀑布?同学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抽两至三名学生回答,把他们形容瀑布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②、课件PPT上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一条银河)

  (抽三名学生回答,并出示多种瀑布的图片)

  ③、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样的。现在请大家一起读一读,并找出诗

  中描写瀑布样子的诗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在心中大概勾勒出瀑布的样子,老师待会要抽同学起来回答的哦。(接下来就让学生自由读)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①、检查自学预习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看看大家是不是都认识了;

  B、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带大家多读多认几遍;

  C、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再把生字新词带读几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好结构复杂的字;

  D、抽学生起来读那些难读的字(如:尘、丈、仰等有前后鼻音区别的字),在黑板上书写结构复杂的字(如:叠、涌、喻),并巡视检查读写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及写法。

  ②、让学生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如果有不懂的词语先自己想想意思,实在不懂的画上重点符号,听老师讲解;

  ③、先抽几名学生起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新词的意思,老师再给出正确的解释;

  ④、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好句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4)、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①、老师先示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②、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这次读的时候要划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再一一给以解答;

  (5)、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①、老师播放配乐朗读音带,让学生认真听,并体会诗句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然后再带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读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节奏、韵律及感情;

  ②、指名读诗:抽几名学生起来朗读,读得好的给以夸奖,不好的及时指导纠正;

  ③、小结:大家把诗读熟,并试着背一背。

  (6)、作业安排:

  ①、抄写生字,把每个生字写一排,并组词;

《瀑布》教案8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及黄果树瀑布相关资料。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

  3.了解本文的写作手法。

  评价任务:

  1.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获得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3.诵读,与开初的朗读比比,哪一次更读出了雄壮的感觉?

  4.作者的独特用的感受有哪些?

  5.品味美妙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临水骋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面对自然的山水,古今中外的许多仁人志士,不由自主地敞开了自己生命的情怀。自然界中的山水给了作家们无穷无尽的灵感。《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了小石潭的清澈,表达了心中的凄苦、悲凉、忧伤。自然的山水,除了给予作家排遣忧愁的灵感,还会给作家们对于壮美生命的感叹。因为自然之水不仅有静静的潭水的姿态,还有壮阔的瀑布、汹涌的潮头,同样给予作家们深刻的生命的启示。

  本文中诗人于坚面对奔流而下的瀑布,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图片中的瀑布

  用多媒体展示瀑布的图片,增强学生对瀑布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感知瀑布的形象。

  简介有关黄果树瀑布的知识。

  三、走近作家

  由学生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学生相互补充。

  教师补充:

  于坚-----1954年生于昆明,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1994的长诗《0档案》被誉为当代汉语诗歌的一座“里程碑”。著名诗集有《空地》、《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忆没穿过天空的钉子》、《作为事件的诗歌》《飞行》,文集《棕皮手记》、《云南这边》等十余种。于坚开拓了诗坛口语写作的风气,他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

  四、丰富自己的词语库

  1.给加点字注音或填字:

  无聊 耳膜 弥漫 合拢 崩裂 干瘪 倒tā ( )

  zhèn( )耳欲聋 陈腔làn ( )调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无二致:

  震耳欲聋:

  陈腔滥调:

  学生自做,并相互检查,师补充修改。

  五、声音的吟唱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章,并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段落,同位之间互读。

  注意诵读的抑扬顿挫。并相互评价。

  教师指导朗读,要有激情、热情,读出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六、思路的流淌

  本文是一篇游记,属于写景散文。常用的顺序就是浏览顺序。课文是如何按游览的顺序进行行文的?

  自主思考

  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

  (一)、初识:老师的讲解(不激动)

  (二)、初见:实地观察(无聊)

  (三)、初闻:瀑布的声音(激动)

  (四、接触:概念的复活(湿透)

  七、组材的奥妙

  1、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采用了什么顺序?

  (入口处看瀑布----逐渐靠近瀑布----绕过瀑布抵达后面)

  (由远及近,按照游览的顺序,展现黄果树瀑布,移步换景)

  2、浏览全文,思考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认识有哪些变化?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句。

  (不激动-----无聊------激动了-----复活了------湿透的话要说)

  (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通过前后的对比,赞美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丽。)

  3、文章开头两段写对黄果树瀑布的一般感觉甚至是无聊之感,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在表现手法上叫做什么?

  (欲扬先抑---先表达对黄果树图片的不激动以及产生的无聊之感,然后突然转变看法,与后面作者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体验的瀑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好地衬托出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

  八、思想的力量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把自己的灵魂融入对黄果树瀑布的描写之中,从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中透露出对人生的深刻见解:美感是充满生机的,需要用心灵进行透彻地感悟。

  九、同类的相比

  欣赏一首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诗歌。

  翟培基先生为黄果树瀑布写的一首诗:

  白水浩荡群山中,骤止断崖跌九重。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万里晴空抛碧纱,飞雪喷珠耀彩虹。

  水帘洞内观日落,云蒸霞蔚沐苍生。

  第二课时

  一、踏上探索之旅

  回忆上节课讲的写法,并猜测如果让你具体生动地写瀑布,你会从哪些方面写?

  学生可以试想。(学完文后,对比自己想法,可以找到差距,有较大的进步。)

  二 、享受诵读之美

  熟读课文的三、四段,体会作者对瀑布的描写。

  指导学生用感情地读文章。要求读出瀑布的特点。并标出对于瀑布描写的句子。

  可以自己读和小组内互读相结合。注意诵读的抑扬顿挫。并相互评价。

  (从诵读中感知作品对于瀑布的生动描绘。)

  三、感受形象之美

  思考:作者描写了瀑布的哪些特点?

  1、学生自主思考,并小组内讨论交流。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文中相关句子,并结合图片,深入理解瀑布的特点。

  2、教师采用词语填空的方式总结(一方面可以理解瀑布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声音的巨大:它先是____我的耳朵,然后____了我的耳朵,最后是,————。

  水气的潮湿:与此同时,我的开始____潮湿,我的____开始潮湿;再走近些,

  我的____开始潮湿,我的____开始潮湿,我的____开始潮湿,我全身湿透,就像____。

  气势的宏大:我感受着我的生命在巨大 的水声中的____、____ ,在潮湿中的 ____、____ 。

  动态的壮美:我看见水柱像____ ,轰隆倒塌, ____倒在水里,把水____出了大坑。水在____ ,在____ ,在 ____ ,在____ ,在____ 。

  四、感悟思想之美

  1、作者为什么说“一个早已干瘪的概念,顷刻间灰飞烟灭。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

  (一个“灰飞烟灭”了,是指图片上的那个黄果树瀑布。那个缺少生机,缺少活力,没有生命的黄果树瀑布在这一刻消失了。而“另一个瀑布在我的生命里复活了”是指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内心感受的黄果树瀑布。它是真实的,“活的”黄果树瀑布。它让作者真正体味到的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这里是瀑布的声带,惟一发言者是瀑布,除此之外,任何话都听不见,哪怕你在赞美……

  (想象奇特,比喻传神。瀑布的声音是从这里发出的,在这里声音比在外头更加强烈,这里加上“哪怕你在赞美……”更突出了瀑布天籁之音的宏大和美妙,同时,还赋予瀑布一个鲜明的“个性”:狂野任性,目中无人,纵情地唱着自己的歌。)

  3、最后一段中两个“湿透”,如何理解?

  (前一个“湿透”是通常意义的,物理性的,是指被水汔湿透身体,后一个“湿透”以形象夸张的比喻,形容自己的生命和情感完全被瀑布所浸染,是心理性的,有强烈的抒情性。写了瀑布对自己生命情感的影响。)

  五、品味语言之美

  再读课文三、四段,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标画下来,认真品读,并做好批注,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

  提示:可以从以下角度品析

  运用何种修辞手法。②调动了何种感官。③字、词运用的精妙之处。④写了瀑布的何种特点。⑤作者的内心感受、情感。

  指导学生运用品析模式:运用……(手法),表现……(特点),表达……(情感)。

  示例:

  1、“那悬挂在高原上的大瀑布,犹如一只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巨手,从高处向我合拢来,它抚摸我,亲近我,拍打我,刺激我,使我的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呼吸着水声,呼吸着潮湿。”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带给我的'感受,使读者如见其景。

  2、“于此同时,我的头发开始潮湿,我的外衣开始潮湿,我的内衣开始潮湿,我的皮肤开始潮湿,我是全身湿透,我像落汤鸡一样里里外外彻底湿透。”

  这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水气的潮湿,表达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无比喜爱。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示了黄果树瀑布的状美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今后在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

  六、昭示个性光彩

  课文写作者对黄果树瀑布以前间接地印象和后来身临其境的观感,会给我们对游记类的习作有何启发?

  不能仅写那些走马观花所见的众所周知的东西,而是要亲近大自然,用心去观察、体验,抓住景物的特点,更要贴近自己的内心,写常人未能发现的,能真正引起自己内心激动或感动的独特体验,还要写的细致生动,富有感情。

  作业设计:

  写一篇游记,写出自己的个性感受,并注意运用本文学到的写作手法。

  教后记:

  1、本文是篇散文,想尽量教出散文的美感,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设计了大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吟诵的美感中领悟作品的语言之美。

  2、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有两个层次,一是对于字面的表层意义的理解,另一种是对字面以下的深层的隐含的意义的理解。对于第一种,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基础,很容易把握。而对于第二种,大多数学生因没有丰富的积累和敏锐的语感,所以难于准确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这也是许多学生语文水平区别所在。许多学生认为语文不用学,也能考好,这只是对于第一层面的理解,而学好语文的最要本所在,应在于第二层,即对于文字隐含义的敏锐察觉与理解,而这也是语文难学好的原因所在。语文的易与难区分就在于处在何种层次。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深层的语文能力,在课文中不仅着眼于语文的一般能力即工具性的方面,更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语句内部的隐含义,这也是语文学科的独特的特点,也是语文的美感所在。因此,本课中,第一课时设计对于文章表面的一般性理解,而第二课时则从词句入手,训练学生对于语句隐含义的把握。让学生自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加以适时的指导。效果较好。

  3、本文内容较为简单,因此设计的题目虽多,但多是搜寻性问题,是对学生一般能力的锻炼。但对于作者的思想把握,即本文的核心价值,学生很难理解。本文实际是讲生命要有独特的、真实的感受。因此,在第二课时,对于这方面用图片进行了较多的引导。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瀑布》教案9

  1935年,一位名叫吉米·安赫尔的飞行员为了寻找黄金,驾机飞越了委内瑞拉高地。当飞越德弗尔山(魔鬼山--译注)时,他发现了一些瀑布。两年后,吉米·安赫尔又飞回来,作一次更接近瀑布的观察,但他的飞机不幸坠毁,陷入了一片沼泽地。他和他的同伴花了11天时间奋力穿过热带丛林到达瀑布处。吉米·安赫尔没有找到黄金,却发现了世界上最高的瀑布,这个瀑布后来即用安赫尔的名字来命名。

  安赫尔瀑布从德弗尔山上满青草的平坦山顶向下跌落979米,大约是尼亚加拉瀑布高度的18倍。瀑布先泻下807米,落在一个岩架上,然后再跌落172米,落在山脚下一个宽152米的大水池内。

  这个地区的热带雨林非常茂密,不可能步行抵达瀑布的底部。雨季时,河流因多雨而变深,人们可以乘船去那里。在一年的.其他时间里,只能从空中观赏瀑布。

  德弗尔(山地人命名为奥扬特曾伊山)是一座平顶山或台地,可能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地壳上升运动。山顶因风化作用而被侵蚀出许多深坑。雨水集聚在这些裂隙和深坑内,然后漫过山腰涌出。

  人们仍然来到委内瑞拉的这个地区,沿着河流淘金。那里的小城镇上只居住着钻石搜寻者及其供应商。该地区还富含铁和其他矿藏。委内瑞拉第五大城市---圭亚那城是钢铁业重要生产中心。

《瀑布》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

  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

  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目标导学三: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小组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

  明确:语气应该由平缓渐渐提速,带着惊叹、赞美的语气朗读。

  2.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小结: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体会了黄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黄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请学生发言)。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1.在写雨季的壶口时,作者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一感受,有何用意?

  明确: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2.你还能找到运用侧面描写的例子吗?

  明确: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4.作者的重点是要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明确: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目标导学二:品味本文语言特色及效果

  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雨季瀑布的特点的?

  明确:①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②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2.作者描绘雨季壶口瀑布时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找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一句具体分析。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本句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3.作者描写了壶口上游的河水和脚下的深沟,找出相应的语段,仔细品味其语言特色,体会其意境。

  (1)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2)龙槽壶口:

  ①“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明确:运用“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充满灵性与生命力量。

  备课笔记

  【学法指导】

  分析描写壶口瀑布的语言特点,应该从多种角度入手,修辞手法、用词角度、句式特点等。 ②“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时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③“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明确: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长短句结合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目标导学三:学习本文写景的语言特点

  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一系列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结合自身的感受,描写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请你选取生活中的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结合内心感受,写一个描写景物的片段。不少于200字。

  示例:站在湖岸的观景台上,我激奋的心情几乎跃出胸腔。试想,面对这一湖蓝得“晕”人的碧水,扑面的芳香水汽,哪有生命不振奋呢?哪有意兴不飞扬呢?我尽全力把身子往前倾,脖子向前伸,瞪大眼睛向湖中望去。湖中间的水域,似乎有一台一刻不停运转着的机器,生产出粼粼清波,后头的清波驱赶着前面的,一齐向四面递进,奔向湖岸;阳光照在清波上,粼粼闪动,有些晃眼,像薄薄的金片铺于太阳底下;清波一波连着一波,波波相依,蔚为壮观,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布满无数皱褶的绿色大布;蓝色的湖面映托着湛蓝的天空,天空高远,朵朵白云如只只绵羊,悠闲自得,似乎是不愿意离开这人间美景;湖面上水雾氤氲,缭绕着弯扭着盘旋着往天空升腾,但到了一定高度就不见了踪影。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有层次性。另一方面,注重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特点。注重教师指引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思考。真正满足学生对语文的需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由于按照知识点来划分课时内容,导致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把握不够。将语言特点分析和景物特征分开,不利于学生掌握通过分析语言来总结景物特点的能力。

《瀑布》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人喧马嘶、喧嚣、訇然作响、宽幅白练、凝神谛听、沉醉等词语的意思;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色。

  2.技能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欣赏等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难点:让学生通过黄果树瀑布感受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录像,揭题课题

  1.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录像。(课前)

  2.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并给每个自然段标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人喧马嘶喧嚣雷声轰鸣訇然作响

  宽幅白练直泻而下

  聆听凝神谛听沉醉

  (2)指名读,学生跟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黄果树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意

  1.再默读课文,具体从哪里体会出它的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反馈

  预设板块一:学习声音的语句

  句段一:交流第2节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2.反馈:

  重点理解感受“哗哗、人喧马嘶、喧嚣、潮水般涌上来”等

  3.感情朗读

  4、抓词语指导赏读

  (1)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想作者哪些动词用的特别精彩,为什么?

  (2)交流品读“飘”、“拂”、“涌”、“盖”

  5.齐读

  句段二:交流“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指导朗读

  句段三:交流第6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出示句子

  (2)与庐山瀑布比较,从而感受黄果山瀑布的.非凡气势

  (3)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4)通过想象指导赏读:黄果树的瀑布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气势非凡、雄伟壮丽,字里行间还充满了如诗如画的美感。具体又从哪些词中体会出来——在这乐池里,你聆听到哪些曲子呢?

  (5)指名读

  (6)师生引读第6节

  句段四:交流第7节“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或在学习“感受时”交流)

  ①指名读

  ②理解“訇然作响”

  ③指导朗读

  预设板块二:学习形态的语句

  句段一: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泻下来。

  ①指名读

  ②通过图片、欣赏瀑布理解比喻句的意思。

  ③指导读好句子。

  ④齐读整段话

  句段二:交流第4节

  ①指名读

  ②想象画面

  ③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画面

  ④感情朗读

  预设板块三.学习“作者感受”的语句----(机动)

  (随机再深入体会第6小节: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都充满了活力;第7小节: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1)师:我现在有一种冲动,想亲手触摸一下,你们想不想?快速地阅读课文第5、6、7小节。

  告诉我你的感受?(板书)

  (2)“凉丝丝的,舒服极了!”想想,你什么时候有过这种感觉?

  带着这种感觉读课文第5节。

  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作者的感觉(第6节,最后两句)。

  (3)指导朗读第6节中的句子。(是啊,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又是一种境界)

  (4)指导读第7节中的句子。(随机:可能安排在学习声音的地方:理解“訇然作响”的意思,初步朗读感悟。)

  深层体会。师:原来在大自然面前十分渺小的我们,现在在它神奇魅力熏陶之下,无意中“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此时此刻的我们胸襟开阔了,人与景合而为一,这正是大自然勃勃生机对人心灵陶冶的结果,也是大自然伟大的具体体现。

  A、请你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感受?

  B、齐读5—7小节(机动)

  4.以读代讲第8节

  (1)师:聆听着这无籁般的声音,欣赏着这如画般的美景,游历过祖国许多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沉醉了,他挥笔而下:“上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之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描写得如此准确形象,令人以服。

  (2)师生接读第8节。师:于是在绿树掩映间,多了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此时此刻,他——(生)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四、总结回顾,升华体验

  1.小结、点题:齐读: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五、课外实践活动

  请你选择下面的内容,练一练:

  1.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摘抄在本子上。

  2.你喜欢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请你有感情地朗读或试着背下来。

  3.通过写诗或作画的方法,把你学了课文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板书:

  黄果树瀑布

  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大自然的杰作)

  声音形态感受

《瀑布》教案12

  师: 刚刚跑来,喘过气没有? 开始上课.

  师: 同学们好!

  生: 老师,您好!

  师: 同学真精神!

  生: 老师真精神!

  师: 同学们真可爱!

  生: 老师真可爱啊!

  师: 说老师可爱确切吗?

  生: 和蔼!

  师: 说和蔼不合适我, 我是个直性子,脾气也不好.

  师: 你说快到七十岁的老人, 最盼望什么?

  生:年轻。

  引导学生说出: 健康。

  师: 同学们请坐下。

  生: 老师请站着。

  师:上课害怕吧?

  师: 我要提一个问题,谁敢来回答?举手发言都是锻炼的好机会,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稍一迟疑,你就会后悔,你第一个争取到发言的机会,你来说说今天上什么?

  生: 黄果树瀑布。

  师: 谁还要机会?这会可没那么容易了,谁来写课题?

  指名1人上来板写课题。

  齐读课题。

  师: 怎么读得不像瀑布? 要读得像瀑布。

  师: 读过课文吗?

  师: 用你喜欢,习惯的方式把课文读一次。

  学生自由朗读。

  刚才我说读几遍?

  师: ,我看看谁会抓机会,谁想读就站起来。

  当站到有7人时,说“停”

  师:站着的同学读第一段,坐着的同学就没机会读第一段了,只能听了。如果想读的,这7个同学读完第一段,马上站起来读第二段。

  生读课文。

  师:谁敢说我是全班读书最好的,请举手。

  没人举手。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让老师指导一下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能不能推荐一位比你读得好一点的?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得不错,你再推荐一位比你读得好一点点的。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师:他读得有一个特点,他的声音能激起人的想象,没感觉到?那就请他再来读一次。

  生读。

  师:他用他的声音激起了我们的想象,你再推荐一位胆子最小,读书最少的。

  学生推荐了一位同学,这位同学站起来。

  师:你怪不怪那位同学?

  生:不怪。

  师:给了你一次机会,你要谢谢他。

  生读最后一段。

  师:读得还是很流利,胆子还是有点小的。他需要大家的……

  学生拍手鼓励。生再读,师帮助指导读:师读一句生跟一句。

  师:你要推荐一位比你还胆小,读书还少的人。

  一位同学站起来。

  师:你看来胆子并不小。

  生:读书比较少。

  生读最后一段。

  师:加上读的这两遍,这文章好读不好读?哪一段最不好读?

  生:第二段。

  师:把笔拿出,一边读书,一边把四个字的词语、不懂的划出来。

  生自由读,划。

  师:这一段之所以难读,第一:段落比较长;第二:有较多难懂的词语;第三:句与句之间的层次没有弄清楚。标出有几句

  生:有7句。

  分配7人朗读这7句

  师: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生讲主要意思。

  师:读时要有磅礴气势。

  生分组读。

  师:谁敢自己读?

  指名两位同学读(其中一位是刚才胆小的)。

  师:比一比谁读得更气势磅礴。

  生对读。

  师:读熟了没有?还有哪一位敢读?

  指名读。

  师:看出分号两边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一一相对应。

  师:知道这种句子叫什么吗?叫对偶句,这段里还有一句对偶句,请大家读出来。

  学生齐读

  师:我要提一个问题:你们有50多位同学,能不能回答好,你们能不能猜出我的问题?

  生:是不是讲中心思想?

  师:没有猜对,但问题提得不错。写在黑板上。

  生:为什么黄果树瀑布会如此壮观?

  师:提得不错,没有猜对,写在黑板上。

  生:写黄果树瀑布,为什么要写它的上游?

  师:问题提得非常好,写在黑板上。

  生:为什么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献给我们的一副惊人的杰作?

  师:我要提我的问题了:一看题目就是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和一般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一段一段地去读,从内容上,从写法上看……

  学生读课文

  师:不要东张西望,要静下心来……

  现在有点象读书的样子,六年级了,应该自己会研究点学问了。

  (给学生自由默读的时间很充裕)

  师:有所发现的同学请举手,举手的同学先放下,等他们几分钟。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其他写景文章全文都写景,这篇文章有两段写景,还写了形成,告诉了我们道理。

  师写在黑板上:写了景还写了道理。

  生:表面上是写景,却喻含了一种精神。

  师写在黑板上:不但写了景,还含了一种精神。

  生:用一种对比来写。

  师:还看出了一种对比。

  生:只有一段写黄果树。

  师:那老师给你一个人一个作业,给改改只有一段写景的.课题

  生:……

  师:哪儿写有人物啦?

  生读读有关内容。

  师:这是写景中的人物,别的文章也有。

  生:表面上读上去,却写着一种精神。

  师:你跟黑板上写得一样。一般写景文章,写完景色后都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生:讲了一个道理,一种精神。

  师:借景喻理,对着黑板上刚才学生板书:①对比②喻理精神

  师: 你们说说这两个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对比就是说明一种道理。

  师:既然对比的写是说明一种道理,那从对比入手来找找,我们来读读第二段和第四段。

  指名两位同学读第二段、第四段。

  师:一个要读得柔,一个要读得有力,从这两个学生的朗读中想象到两种不同的状况,再请男女两位同学读读,男同学读得磅礴,女同学要读得温柔。读第二段的先读三句停下,读第四段的先读一句,再读两句对一句,接下去读完。

  两位同学对读。

  师:但是我有了问题,刚才对比读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不同的水流,作者也看到不同的水流,作者做了什么? 作者在思考,哪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思考?

  生:第三段。

  师:读出来。

  师:这是不是第一次思考,作者思考了马上行动,两种景象都看到了,他又一次思考了没有?谁来读读第二次思考。

  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对,他思考了,他就解决了“黄果树瀑布为什么这么壮观?”“为什么是大自然献给我们的一幅惊人的杰作?”请刚才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同学读读这段话。

  两生读。

  师: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句?把它读出来。

  指名多位读读“谁能想到,……世界奇观!”

  师:大家看黑板,正是作者看到这两种对比,才会有思考。最后他想出了道理没有?哪里写出了?一起读读。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句话我不太明白,“前进路上的伟大献身”什么意思?仅仅是说瀑布吗?还说了什么?

  生:有了献身,就有回报。

  师:他跳出了瀑布,在人生道路……你还有什么理解吗?

  生:每一个伟大的人背后,都有默默奉献的人。

  师:有点意思。

  生:没有小河就没有黄果树瀑布。

  师:看黑板上,黑板上的问题都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都解决了。那就下课。

《瀑布》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并训练用独立识字的方法认识字及写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学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瀑布图片、瀑布网络视频资源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新课。

  2、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也特别喜欢旅游,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一张照片呢,你们看,猜猜这是在什么地方照的?——瀑布前,这是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那里景色可美了,使我至今难忘。你们喜欢瀑布吗?今天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一起去观赏瀑布,好吗?

  【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瀑布的雄伟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3、配画朗读课文。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让学生边欣赏图片,边朗读课文】

  师:多美的小诗啊!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你们非常喜欢这首小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瀑布》。【屏幕出现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板书“瀑布”。

  请同学们 和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出来。(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师:谁能来说说这个字怎么写?是什么结构?要不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师:你们也试着写一个“瀑”字,好吗? 刚才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自己也要注意别写错了。(学生书写“瀑”)

  2、小组学习,认识生字。

  师:这么美的小诗,想不想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在小组里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给你们提一个小建议,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教学建议】

  学习小建议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词,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小组学习,互相帮助,学会生字。(学生小组学习生字)

  师:你们小组学习得真好,生字都学会了吗?那看看这些词是不是都认识了,自己小声地读一读,一会儿我们做抢读的游戏。(抢读词语)

  3、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师:你们抢读得真快,生字同学们都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读得更棒了,请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吧。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愿意读的同学就一起站起来读吧!【出示课件:课文】

  三、理解诗歌,有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真流利!现在请你们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读不懂的句子,如果有,就把它画下来,一会儿咱们一起讨论。

  师:同学们,哪句话没有读懂,咱们一起讨论讨论吧,谁愿意先说说?(根据学生质疑的问题确定先学哪个小节)

  第一节理解后两句:“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出示句子)

  师:什么是“叠叠的浪”?

  师:同学们,作者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什么,又像什么?(板书:声音、叠叠、阵阵)谁来模仿一下“浪涛声和松涛声”,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多媒体播放瀑布的视频资源】

  师:听了瀑布的声音,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多媒体播放瀑布的视频资源,让学生看着视频资源,听着瀑布的声音,在具体情景中朗读课文】

  师:你们还有哪些句子没有读懂?咱们接着讨论。

  第二节理解后两句:“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出示句子)

  师:“为什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板书:一道白银)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理解跟大家说说?(学生谈理解)

  师:瀑布在青山的衬托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白耀眼的光芒。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出示瀑布图片】

  师:大家看,绿色的山,白色的水,青山衬着白色的瀑布,使瀑布更雄伟、更壮观了!

  师: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这一情景。谁愿意读读这一句?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我们在山路上走着走着,山路忽然一转,我们就看见了这么美的瀑布,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惊讶的的语气)先自己读一读这一句,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指名读“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谁能读得更好?

  师:你读得真有感情,让我们一起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师:你们还有哪些句子没有读懂?咱们接着讨论。

  第三节理解后两句:“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出示句子,板书: 珍珠的屏)

  师:什么是“珍珠的屏”?老师先给你们看几张图片,同学们边看边想象一下什么是“珍珠的屏”?小组里讨论,然后把你的理解在小组里说一说,交流交流好吗?

  (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说是“珍珠的屏”?观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理解“珍珠的屏”。)

  师:“屏”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珍珠的屏”?(生交流)

  师:瀑布从高高的悬崖倾泻而下,水花四射,那一粒粒水珠晶莹、透明,多像珍珠啊!

  师:同学们,此时我们就站在瀑布脚下,快起来,仰望瀑布,做一个“仰望”的动作。快看呀,【课件出示瀑布的仰望图片】齐读“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师:瀑布多么壮观啊!让我们一起赞美瀑布,再读一次。让我们充满激情地再一次赞美瀑布吧,再读。

  师:“一阵风吹来,把它吹得——”(板书:如烟如雾如尘)同学们,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壮美景观,让我们发自内心地赞美大自然吧!齐读第三小节。

  师:课文都理解了吗?带着你的感受再把课文读读,你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

  师:这么雄伟壮丽的瀑布,你愿意把它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吗?(板书:雄伟壮丽)现在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互相学习学习。(同桌互读)

  师:谁喜欢读第一小节?(指名读)谁喜欢读第二小节?(部分同学读)谁喜欢读第三小节?(全体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你们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读。我读每小节的第一行,大家读每小节的后三行。

  师:这就是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瀑布,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诗人李白描写瀑布的那首诗吗?【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学生齐读。】诗人李白描写的瀑布是那么气势雄伟,而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瀑布是那么秀美,可见瀑布是千姿百态的。在我们祖国,在世界各地,还有着许许多多的瀑布,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欣赏瀑布】

  四、拓展漫谈

  师:看到这么雄伟、这么壮观的瀑布,你们最想说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像诗人一样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瀑布,赞美瀑布吧,齐读课文。

  【播放瀑布的视频图片,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瀑布的美,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跟随叶圣陶爷爷观赏了瀑布,还欣赏了各种各样的.瀑布,这是神奇的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壮美景观,让我们敞开心扉,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吧!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连续出现多幅瀑布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瀑布的样子,形成学生对瀑布的初步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师以瀑布的图片为背静,出示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图片,作到了图文并貌,诗歌的语言描述是学生认识瀑布的向导,瀑布的图片是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的补充,使图、文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认识瀑布。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揭示课题,把课题与教学内容相统一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里,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建议展示出来,为学生提出自学的目标,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它的使用,也有效提高了教学的密度,把课堂40分钟充分利用。

  结合图片读课文,把学生带到瀑布的旁边,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体验瀑布的美和大自然的美,让学生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件的演示,相当于把学生带到瀑布旁,让学生看瀑布的样子,听瀑布的声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优美自然的环境中学习课文,,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直观展示“瀑布在青山的衬托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白耀眼的光芒”的样子,更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让学生看这“绿色的山,白色的水,青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图片,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结合课文描绘的内容,适时展示仰望瀑布的图片,看到瀑布的雄伟和水珠飞溅的场景,把“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体会瀑布的雄伟、壮丽。

  《望庐山瀑布》与本课的内容都是描写瀑布的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反复播放瀑布的有关图片和视频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课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看和听的过程中不断感知,为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供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想感受不断得到提升。

  五、板书设计

  瀑布

  叠叠

  声音 { 阵阵

  一道白银 }雄伟壮丽

  样子 { 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

《瀑布》教案14

  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学会诗中的生字新词。

  3、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

  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

  3、出示图片,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

  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⑴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

  ⑵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⑶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2、学生自学。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四、师生共同学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

  ⑶“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读得那么美吗?

  ⑷学生有感情到朗读。

  遥看瀑布挂前川: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理解:川,河流。

  ⑶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

  飞流直下三千尺: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学生体会“飞流”“直下”。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疑是银河落九天:

  ⑴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⑵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⑶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生质疑:

  ⑴“生”为什么不用“升”?

  ①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②生,产生而后升起。

  ⑵“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①学生交流。

  ②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

  1、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

  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2、配乐朗读。

  五、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秋浦歌》

  六、拓展延伸

  1、学生汇报自己所知道的李白的其它诗。(学生自备投影片,把诗中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2、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背下了。

  七、作业

  1、预习《绝句》,了解杜甫的有关情况,并搜集杜甫的诗。

  2、选择作业:

  ⑴把今天学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上。

  ⑵请你用一段文字描述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

  〖板书设计〗

  红日紫烟瀑布挂前川

  美

  飞流直下银河落九天

《瀑布》教案15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游山玩水,来,咱们跟着画面好好地去游一游,看一看。(课件播放庐山风光)

  1、理解瀑布

  这是什么?(板书:瀑布)“瀑”是生字,把字音读准。

  你知道什么是瀑布吗?(指看图,像这样水流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多像一匹布啊)

  2、了解庐山

  这是哪里的瀑布?(庐山)你从哪里知道的?(你真细心,学习就得这样,细心观察)(板书庐山,这是生字,咱们齐读两遍,把字音读准啰)庐山离我们很近,它就在江西省的九江市,坐车几个小时就到了。欣赏了庐山的风光,觉得真么样,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说)

  3、导入课题

  是啊,庐山的风光这么迷人,吸引了很多游客,还为它题诗作画了呢。我们熟悉的一位唐代大诗人李白游览庐山后,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板书:望)(生齐读课题)

  今天咱们来好好学习这首诗。老师把这首诗也带来了,请同学们看屏幕。

  二、初读古诗,自学生字

  1、(出示古诗)同学们试着自己读一读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眉头皱起来了,孩子你遇到什么困难吗?

  平时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时,有什么好办法?(请求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借助课外资源也是一种非常棒的学习方法)

  2、(出示带拼音的诗句)识记生字

  请你选择一种喜欢的学习方式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板书:读正确)

  3、检查。老师要来检查了,看看哪些同学把字音读正确了?(评价语:字正腔圆、很正确、声音洪亮)

  学生评,你很会倾听,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4、理解香炉峰,学写“炉”字。

  你们知道什么是香炉吗?(出示图片)就是焚香的炉子。这边的山峰像不像一个香炉?(像)峰头烟雾弥漫就像香炉里生出的香烟,这就是庐山有名的香炉峰。“炉”字是要学写的生字,跟着老师一起写。(指导写)指名上台写。

  三、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过渡:同学们,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已经能把诗读正确、读流利了。古诗啊,像音乐一样,有它的节奏和韵律呢,如果能读出节奏就更美了。(板书:读出节奏)(出示:画出节奏的诗句)

  1、老师用斜线给你们标出了停顿的记号

  2、范读: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3、谁想来试试(生读)谁来评评?)

  个人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1、小朋友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这里有一篇根据这首诗改写成的小短文(出示短文)

  2、谁最会读书,帮同学们读读(你来推荐一下,谁最会读书)

  3、咱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读短文中的句子,你们来猜猜老师读的是哪句诗的意思。(指名说)

  下面咱们换一种方式继续玩游戏,老师读诗句,你们一起读诗句的意思(第一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二句)

  还想玩吗?男生读诗句,女生读诗句的意思。

  五、想象画面,读出韵味

  1、逐句指导读出韵味

  游戏玩完了,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生答……为什么呀?)

  预设:第一句 读出它的美; 你读得有点美了,谁能读得更美?真棒,你读出了他的韵味。(板书:读出韵味)

  第二句(瀑布很美)是啊,这瀑布像一条河流挂在山前,飞溅下来的小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串闪 亮的珍珠,多美呀!

  第三句(根据回答板书三千尺)这是些瀑布的什么?(高)真的不多不少有三千尺,你量过吗?诗人李白量过没有?我想,也没有。噢,这是把它夸大了的。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板书夸张)这样一写,瀑布就更有气势了。请你把这种气势读出来(比它更有气势点……)

  第四句(瀑布好像银河从高高的天上落下来,真壮观啦)

  2、总结瀑布特点

  喜欢这庐山的瀑布吗?为什么?板书:美、壮观

  3、配乐读

  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把这首诗美美地有滋有味地读一遍。

  六、熟读成诵,总结学法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会背了吗?(生背)板书:熟读成诵

  今天咋们不仅学会了这首《望庐山瀑布》,还知道了学习古诗这几个步骤,你们真了不起。

【《瀑布》教案】相关文章:

《瀑布》的教案09-19

壶口瀑布教案03-22

课文瀑布教案12-17

壶口瀑布教案02-28

《壶口瀑布》教案01-26

《瀑布》教案11篇09-07

《瀑布》的教案9篇09-20

《瀑布》的教案14篇03-08

《大瀑布的葬礼》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