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练习书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完成“我的词语库”。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3.练习默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教学准备
搜集玻璃的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一天,玻璃公公收到家乡的一份电报,家乡的亲人希望他回去欢度今年的“玻璃节”,还说去接他的泡沫玻璃已经启程了。泡沫玻璃是玻璃家族的后代,他是什么样子呢?玻璃公公真想马上见到他……同学们,你们想见识泡沫玻璃的样子吗?你们知道吗,还有很多的惊喜在等着玻璃公公呢!
板书课题:玻璃公公一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
读书要求: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
②想一想课文介绍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查。
同桌分段接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读完之后分别用“☆☆☆”“☆☆”“☆”对对方进行评价。
(2)集体检查。
①指名若干名学生分段接读课文,读完后集体评价;
②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3.生字教学。
(1)同桌对照生字表互学生字。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3)针对检查中出现的和学生提出的疑难生字进行重点教学。
如:读准“猛”字的音:读准第三声而非第四声;
记清“沫”“恭”字的形:“沫”字右边为“末”而非“未”,“恭”字的下面不是“小”字;
理解“恭”字的义:通过组词理解,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
(4)指导写字。
指导写字:“沫”“敬”“弱”。
①学生观察发现这三个字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占格上却各不相同。
②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③写字评价。
先同桌互评,再集体评价两三份作业。
4.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①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②将自己直接的读书感受写在相应的.文段旁边。
③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你的读书感受。
三、作业。
1.练习写一写生字表中的生字(以词语的形式抄写)。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邀请家长对你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认读词卡。
二、精读课文,认识各种新型玻璃。
1.指名分段轮读课文,众生评价。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课文介绍了玻璃公公的哪些子孙?你喜欢哪些玻璃子孙?为什么?
3.学习汇报,教师引导。
名称特点泡沫玻璃夹丝玻璃隔热玻璃变色玻璃吃音玻璃4.学生质疑问难。
5.指导学生朗读部分对话。
6.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7.指名一两个小组上台分角色表演朗读,众生评价。
三、拓展与延伸。
你能设想一下,玻璃公公家的“玻璃节”上还会有哪些子孙呢?它们又有什么奇异的本领呢?
四、作业。
1.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写:将你设想的“玻璃节”上的新型玻璃写下来。
3.编一编:仿照课文,和你的伙伴一起编童话故事:《纸奶奶的生日》(纸奶奶就要过生日了,请你设计一下她的生日会上会有哪些特别的子孙出现呢?)
《家》教案2
重点:
1.体味理解“散”的材料通过“线”(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题)有机组合的方法,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
2.认真把握本文的线索。
3.学习本文生动、风趣、口语化的语言。
难点:
本文“人称错位”的写法和作用。
教学过程: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并概括回答:本文共写了几件事?(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概括)
2.讨论哪些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
提示:(1)妈妈坐月子;(2)熄灯前与熄灯后;(3)“学玩”;(4)爸爸的鼾声是详写。这些之所以详写,是因为最能突出表现主题。
3.速读课文(两分钟)回答:
(1)写的是哪一类的事?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来?请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说明。
提示:本文写的都是家庭生活琐事。这些事的共同特点是:充满情趣。反映了“我”的
家庭生活和谐的情趣。(具体事例略。)
(2) 由(1)可以看出,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过一个什么线索贯患起来的?(参见教材分析~文章思路)
(3) 想一想,除了“情趣”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没有另外一条线索,这篇文章记述的事件是谁观察到的?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条线索?
提示: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我”的亲闻亲见。所以“所闻所见”应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正是由于我的亲闻亲见,才使事件那样生动,真实可信。
(4)“所闻所见”这条线索对于有机地组织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辑”了十多个家庭生活“镜头”这些镜头都相对独立,作者在写作时有时,有时也没有着意安排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但我们读来并无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顺畅。这除了“情趣”主线的贯串作用外,“所闻所见”这条线索也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每件事都是通过“我”发生的,我是第一“证人”,所以真实可售,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无论讲哪一件事,都无需着意过渡。
4.这篇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结合课文举例,并稍加分析说明。
提示:因为文章以一个五岁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写的,所以口语化,天真、生动、活泼、新颖是其重要特点。这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当然这个世界就是清新的',美好的,纯真无邪的,而又天真有趣的。(具体事例略)
5.文章作者是舒婷,儿子却成了第一人称,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教学难点:人称错位) 如果把人称改一改,让作者(文中的妈妈)做第一人称,儿子做第二人称,效果会如何?试改文章第3段,把改前与改后的表达效果比较一下,看哪一个更好。(让学生改写第三段,然后进行比较)
提示:这样安排便于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因为孩子的眼光和笔法与成年人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和优势,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和优势,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天真、风趣。
6.归纳总结。
①文章线索 ②文章主题 ③文章语言特点 ④文章人称的妙换。
提示:让学生归纳,不再赘述。
手段
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朗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可将下列13件事情用糖葫芦形状的图标串起来,如图示意。
线索:情趣
1. 妈妈坐月子:①妈妈好胃口 ②“胎”教 ③爸爸“嫌”我是男孩儿 ④起名字。
2. 妈妈是灯泡厂的
3. 背作家姓名能得大奖
4. 爸爸的鼾声
5. 家中来客
6. 妈妈的“三怕”
7. 脑袋与板车把手
8. 熄灯前与熄灯后
9. 妈妈“怕”爸爸
10. 一个孩子和五个孩子
11. 唐阿姨的猫死了
12. “学玩”
长大不讨老婆了
《家》教案3
教学目的:
1、学习利用儿歌绘画熊的特征。
2、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激发幼儿爱自然、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画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熊猫课件,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有只小动物要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愿意吗?(愿意)
播放课件,引导讨论。
2、教师小结:小熊有一个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体。
二、基本部分
1、结合儿歌观察小熊的外形特征。
(1)师:老师把小熊的样子编成了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啊?
妈妈给我一粒豆,我用小盆装。
爸爸给我两粒枣,我用大盆装。
左看看,右看看。围上围兜好吃饭,妈妈奖我大红花。
(2)教师分句讲解儿歌。
2、交待作业要求
(1)老师示范小熊的画法。
你们想不想学呀?现在请你们一边念儿歌一边伸出手指一起画好吗?
师:小熊的家里还有 呢?(爸爸妈妈)出示课件。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一边轻轻地念儿歌,一边把小熊的一家画下来好吗。画好了要把小熊的家打扮的漂亮一点。
三、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作品,表扬画的好有进步的小朋友。
《家》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使他们的课外阅读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
2.明白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课前预习
1.帮助学生了解《家》这部作品的主要情节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2.指导诵读《家》中的片段《鸣风之死》。
3.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质疑,为课堂议读做好准备。
(二)、课堂学习
创设情景
1.导入
给学生创设情境,带领他们走进巴金的《家》。
2.多媒体朗读片段《鸣风之死》。
质疑解难(点)
3.分析“鸣凤之死”的必然性。
组织讨论:假如我是鸣凤……
结论:性格、教养和环境引诱着鸣凤在湖水中找到了归宿。
总结:鉴赏小说要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分析比较(线)
4、与《家》中其他女性对比分析鸣凤之死的意义。
5.分析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6.从《家》或另外的文学作品中寻找其他封建制度迫害人的例子。
迁移拓展(面)
简要介绍《家》这部名著其他方面的特色,引导学生走进名著。
(三)作业
阅读原著或原著片断,在积累本上完成读书笔记。
附:教案解读
这次作课我选择的是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中名著导读《家》。作为导读我选择了一个切入点《鸣凤之死》,以此掀开整部小说的一角,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女性群像,探寻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把学生带入这部充满苦难与激情的作品中,引发学生走近名著,读懂名著。
这节课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鸣风之死》这一片段的阅读指导学生如何去读名著,如何在作品的背景之下去理解作品,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行为与结果。以此纠正学生的阅读观,将学生引入作品的背景与环境中去,加深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
遵循这个原则,我确立了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认识封建社会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教学难点是总结学生阅读的误区,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名著,如何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主体思维法,合作探究法和浅议联想法进行教学。
《家》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的含义和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对家人产生敬爱之情。
3、为自己的家人感到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
2、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照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大家你的家里都有谁?请哪位同学介绍,就把事先收上来的照片放在投影上,全班都能看到。(如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把临时居住在自己家的亲戚也算作自己的家人,教师要及时给与指导,从而明确家庭的含义。)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投影出示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
1、介绍:“这是老师和你们一样大时,和我的家人一起照的照片,大家猜一猜,哪个是老师?”“猜一猜其他几个人是谁?”
2、老师介绍:你们想了解照片上这些人的情况吗?那老师来为你们介绍一下。教师指着照片介绍“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特别会种庄稼……工作之余,爸爸喜欢坐在树荫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却喜欢看电视剧,有时还会跟着电视一起哭、一起笑……姐姐上小学四年级,她学习非常好,姐姐喜欢读课外书……妈妈怀里抱着的小朋友是我的小妹妹,那时她刚刚会走路……
3、老师一边介绍一边把画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爸爸妈妈种田,爸爸在树下和别人下棋,妈妈在看电视,姐姐在读书,妹妹在玩耍等)
4、小结:刚才老师都向大家介绍了哪些内容?
板书:工作 爱好 习惯
(学生对老师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既了解了老师的童年生活,熟悉了老师的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学会了介绍家人的方法。)
(二)介绍自己的家人
1、谈话:你们愿不愿意把你的家人介绍给同学们?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家人的`情况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告诉大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了解什么,也可以请她给介绍一下。
2、小组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就像听故事一样,了解到小伙伴的家人情况;同时在语言表述上,互相指导,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提高。)
3、小组选举一位介绍最好的同学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老师对介绍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能走上讲台给全班同学介绍就已经是很出色的了,如果再能语言流畅的进行介绍,这更是高水平的展现。教师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获得的将是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题目为我的一家人。一个题目就能引起大家的思考。介绍我的家人对于小朋友来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孩子们都想让别人更多的了解自己,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展示给大家。所以,课堂教学气氛很活跃。但对一年级同学来说有条理的讲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的讲述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另外,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述的指导也很重要。上好这节课,不仅能达到品德与生活方面的训练,也能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不同的亲人有不同的称呼方式。
2、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进一步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点:知道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如全家旅游、过生日、爷爷教自己种花;特别要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2、有条件的可以把家庭生活录像带来。
3、水彩笔
老师准备:
1、画图纸若干。
2、老师准备一个家庭生活录音故事
教学设计:
表格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 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了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
3、 讲家庭故事
1、小组间互相说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儿歌练习、补充内容后,小组抢答练习
2、 请老家在外地的同学说说地方称呼。
3、 请同学讲家庭故事。看同学带来的录像带,把自己带来的照片贴在书上,小组间讲讲照片或画片后面的故事。
1、教师出示家庭成员表对同学的回答进行指导
2、和大家一起学习,并进行小结
3、听同学讲故事,看看录像,对讲的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我们的家人,谁还愿意告诉大家,你的家里还有哪些亲人?(请一个三代人同住的同学来介绍)
2、问:你们家有这么多人,你能说出家人之间的关系吗?(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迅速的进入到新的学习内容,而且减少理解的难度。)
3、揭示课题:我的一家人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展示有长辈头像的家庭成员表。看图,自己小声说说家人之间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最有礼貌?小组间互相说一说。
2、出示儿歌,大家回答。“爷爷是爸爸的爸爸,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姥爷是妈妈的爸爸,姑姑是爸爸的姐妹……“进行抢答练习后,发散学生的思维,补充练习“叔叔是爸爸的什么?舅舅是妈妈的什么?……
3、把学生提到的内容,合在一起,小组间进行抢答练习。通过小组间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4、老师知道我们班许多同学老家都在外省市,谁能用老家话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称呼家里的亲人的?
5、老师小结:不同地区,又不同的称呼方式,或同一个称呼,发音却不相同,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嘲笑那些使用与自己习惯称呼不同的同学。
6、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都会发生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人难忘的故事。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家的故事?请同学到前边讲自己家的故事。
7、老师播放班上某位同学带来的家庭生活录像带,全班同学欣赏。
8、放《可爱的家庭》歌曲,把自己准备的和家人一起活动的照片贴在书上。
9、在小组间讲讲自家的故事,同时放轻音乐
三、小结:进行爱家庭教育。
教学反思:
本课以我的一家人为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熟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进家人的亲切感;通过讲家人的故事,拉进了孩子与家人之间的距离,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本课在教学形式上也采用了多样教学。小组讨论、小组抢答、地方称呼、看家庭录像、讲家庭故事等,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使其充分感受家庭中浓浓的亲情。
《家》教案6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上浏览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下载信息。
(2)掌握文字、图片、网页下载的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基本操作“下载”,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什么是下载,而是重点通过图片的下载和文字的下载的基本操作来了解“下载”这个过程,掌握下载图片、文字的基本操作。对于图片的下载,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动态图片的下载。对素质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其下载感兴趣的软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文字、图片下载的基本操作
(2)难点:涉及到学过的'知识比较及下载的基本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已经浏览过了我们学校自己制作的“海
底探秘”专题,你们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海底是一个奇妙的地方,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信息技术来向大家介绍宣传呢?怎样介绍?(用Wrd制作小报、用制作演示文稿)
3、在电脑制作小报、演示文稿需要用来介绍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从哪儿可以收集到这些文字、图片呢?
4、像这样从因特网上把有关的信息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的过程就叫信息的下载(大屏幕出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了制作小报从Internet上下载信息的方法。
二、新授
1、制作小报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先新建一个Wrd文件,保存,文件命名为小报,保存位置在各自的文件夹中。这个内容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请同学们自己完成新建“小报”文件的任务。(教师示范,学生随后完成。)
2、接下来,我们就要到网上去找资料了。打开IE浏览器,进入“海洋世界”专题,假如我们需要这一段文字,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一段文字放到“小报”文件中呢?(选择需要的文字复制,然后到“小报”文件中粘贴。学生如果不能发现这一办法,可以让学生先看书上写保存文字一段的内容)这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内容相似?
3、教师按照学生讲述的方法操作,复制网上的文字到“小报”文件中。(教师适当点明网页中选择文字的技巧和菜单命令复制和快捷菜单命令复制)
4、学生练习复制文字到各自的“小报”文件中,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根据当时学习的情况进行小结和鼓励。
6、你们是不是想过要把这张图片也下载到“小报”文件中呢?能不能按照下载文字的方法来下载图片呢?(学生猜想和争论)
7、学生尝试练习,证实猜想。(估计部分学生不能及时选中图片)
8、教师请学生讲讲各自不同的、成功的下载图片的方法。(选择图片然后复制、在图片上右击后选择复制菜单命令)
9、接下来看谁先把*页的*图片下载到自己的“小报”文件中。(学生再次练习下载图片)
10、小结下载图片和文字的情况。
11、有时候,为了快速地将需要的图片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往往采用书上介绍的另一种下载图片的方法。接下来我们举行一个小组下载图片竞赛。
要求如下:
(1)看哪一小组最先用书上介绍的下载图片的方法 从“海洋世界”网上把图片4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文件夹中。
(2)在学习时,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必须保证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已经把指定的图片4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3)书上第189至190页介绍了图片下载的办法,请认真看书。边看书边操作,遇到困难再相互帮助。
12、学生自学书本,按照竞赛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13、转播某一学生正确的下载图片的方法,边演示,边解说,然后说说怎样检查自己的图片已经下载到了?最后讨论是不是还有其它下载图片的方法。(用“目标另存为”命令)
14、同学们真聪明,已经学会了几种不同的下载图片的方法,不知这几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15、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练习探索首页Gif动画的下载。
三、结语
1、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如何下载录像、动画、软件等更多的资源,以便使小报更具有吸引力,我们下一节上机课再学习。
《家》教案7
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对小动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平时他们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因此我选择这节课让幼儿在听故事、说故事、表演中了解大公鸡、小母鸡、鸡宝宝的不同叫声以及一个家庭里的成员,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鸡的一家》,理解故事内容。
2、愿意模仿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叫声。
3、尝试角色的扮演,并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感受家的温暖。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重点难点
重点:喜欢听故事《鸡的一家》,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尝试角色的扮演,并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1、图片:公鸡、母鸡、鸡宝宝;故事桌面教具一套
2、幼儿用书《鸡的'一家》;故事《鸡的一家》录音带
3、角色胸饰:公鸡、母鸡、鸡宝宝
活动过程
一、 欣赏故事《鸡的一家》
1、教师模仿公鸡、母鸡的叫声,分别引出公鸡、母鸡及公鸡、母鸡图片,吸引幼儿并引出故事名称。
2、教师利用桌面教具,播放故事录音讲述故事《鸡的一家》。
3、提问:故事里有谁?
他们怎样说话?请幼儿模仿大公鸡、小母鸡、鸡宝宝的叫声。
小鸡从哪里来?
二、阅读故事《鸡的一家》
1、让幼儿翻开书本《鸡的一家》,用手指着图片跟教师讲述故事。
2、提问:大公鸡对小母鸡说了什么?
小母鸡是怎么说的?
3、幼儿学说大公鸡小母鸡的对话。
三、角色扮演
1、出示角色胸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挂上胸饰,让幼儿向同伴说说自己选的是什么。
2、请出大公鸡、小母鸡、鸡宝宝分别站好,和老师一起分角色表演故事。
3、请幼儿分别由大公鸡、小母鸡、鸡宝宝组成一家,让幼儿用动作表示温馨的一家。(抱一抱、亲一亲等)
4、让每个家庭到草地上找虫子吃,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这次活动中选择的故事非常精炼,语言非常简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需要,因此,为幼儿所喜爱。在讲故事时用上了幼儿的书,老师和幼儿一起看书、讲故事,让幼儿知道好听的故事是可以记在书上的,培养了幼儿早期阅读习惯。活动中教学的进程能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出发,设计用学角色的叫声介绍故事中的角色,从而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接着,由浅入深地设计欣赏故事、阅读故事、学说故事、表演故事等几个环节,听讲结合、动静交替,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活动注重了情感表达,强调幼儿的心理体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与教师、同伴、材料的互动较好,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的。在角色扮演的环节,有的幼儿被教具所吸引,所以没有好好的表演,但大部分幼儿还是陶醉在角色中,表演的比较投入,在下次的活动组织中应注意材料的呈现时机,让幼儿的注意力投入到表演中。
《家》教案8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几种不同动物的生活环境,发现动物的习性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2、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背景图两幅、动物卡片若干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启发幼儿讲出对家的感觉。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你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2、给动物找家,理解动物习性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1)认识小动物和背景图,请几名幼儿为动物找家。
(2)结合儿歌总结找家的结果。
(3)发现、理解动物习性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如:小鱼为什么住在清清的河水里?小鸟为什么喜欢在树林里安家?它们在家里过得怎么样?
师幼小结: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它们在家里过得很幸福、快乐。感谢小朋友送动物回家。
3、鼓励幼儿发散思维,练习分类。进一步理解动物习性与环境的依存关系。
(1)、还有哪些动物也住在这些地方?
(2)、请把小动物送回家。
如:谁的家在小河里?离开家会怎么样?……。。树林没有了,树林里的动物会怎么样?蚯蚓离开土地会发生什么事情?
师幼小结:动物家里有吃的、玩的,它们离不开自己的家,离开家会发生危险或不能生活
4、鼓励幼儿继续发散思维:你还知道什么动物?它的家在哪里?
看课件,带问题看:你看到什么动物?它的家在哪里?
讨论:我们住在大海边,还有哪些动物住在大海里?
5、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1)小鸟、小鱼为什么哭了?(图片)发生什么事情?是怎么造成的?我们该怎么办?
(2)启发幼儿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6、活动延伸:请幼儿告诉身边的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动物的家。
《家》教案9
活动目标:
1、欣赏线描画建筑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巩固学习人物画,表现人物在家里的活动。
2、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建构房子的造型,并尝试大胆地表现房子里的设施和简单的人物形象。
3、大胆地表现房子侧面的结构,乐意与同伴分享《我的家》。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每组提供彩色纸若干,黑色勾线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 音乐活动《家》,引出主题。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家》。
——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家,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2、 幼儿观察阅读幼儿用书《我的家》,感知房子的结构、房子里的陈设和人物的姿态。
——教师:画面上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屋顶是什么样子的?门是什么样子的?房子里面有什么?
——教师:房子里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3、 让幼儿了解绘画的重难点。
——教师:小朋友,你的家是怎样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用粉笔在黑板上快速地画出一位小朋友的.家。
——教师:你们家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可请小朋友上来做动作,教师快速地在房子里画出人物站立和侧面的姿态,巩固学习人物画的技法。
4、 幼儿线描画创作《我的家》。
——引导幼儿在桌子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纸,启发幼儿先用勾线笔画出房子的外形结构,再在房子上进行装饰,最后,画出房子里的人物和设施。
——幼儿操作好活动,教师进行巡回观察,并给予语言指导和帮助。
5、展示幼儿的作品,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家,讲述家里的设施和家人的活动,共同分享家庭的快乐。
《家》教案10
活动目标:
1、在欣赏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歌中情绪的变化。
2、能在同伴面前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歌中情绪的变化。
活动难点:
能在同伴面前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活动准备:
图片《风儿也想有个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大风和小风》
小朋友们,我们来玩《大风和小风》的游戏。
二、欣赏诗歌。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关于风的诗歌,一起来听听吧。
1、欣赏诗歌《风儿也想有个家》。
2、风娃娃在干什么?他找到家了吗?
三、分段观看图片,理解内容。
1、风到哪里找家了?(小河边)还到哪里找家了?(树上)
出示图片树上小结:对了到树上,因为风把树叶吹得沙沙沙的响,树上有风,所以树上是风娃娃的家。
2、风儿还到哪里去找家?(草地上)它在草地上找到家了吗?(找到了)你怎么知道?(提问几个小朋友)
出示图片草地小结:风娃娃在草地上找到了它的家,风吹到草地上,吹动小草,小草就弯弯腰了,头低下了,草地那里有风,所以草地是风娃娃的.家。
3、风儿还到哪里去找家了?(小河边)它在小河边找到家了吗?(找到了)你怎么知道?(因为小河起浪花了)(提问几个小朋友)
出示图片小河小结:对了小河起浪花了,风吹到河边把河水吹起了浪花,小河边有风,所以河边是风娃娃的家。
总结:原来风娃娃的家在河边,树林里,草地上,还有很多地方,风每吹到一个地方,都是它的家。所以到处都是风的家。
四、学习诗歌《风儿也想有个家》
1、一句一句教读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歌《风儿也想有个家》,小朋友一句一句地跟老师读。
2、有感情的完整读一遍诗歌。
诗歌里风娃娃没找到家的时候心情是怎么样的?(难过的)那这一句"风儿也想有个家"我们就用难过的心情读,那风娃娃找到家了以后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开心的,高兴的)那这句"找着啦!找着啦!"我们就用高兴的心情读。
好,我们一起完整地读一遍,老师大声点,小朋友小声点。
3、带上动作读一遍诗歌。
好,我们给诗歌加上动作读一遍,一起跟老师做。
4、带上动作再读一遍诗歌。
五、仿编诗歌。
1、到处都是风的家,刚才诗歌里风娃娃找到了3个家,她还会到哪里找家呢?大家想一想。
2、提问幼儿。
3、出示到( )找,( )把幼儿讲的话编成一首诗歌大家一起读一读。
刚才小朋友帮风娃娃找了很多家,老师挑了几个编到诗歌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小朋友说到花园里找,(出示花园图片)花儿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后半句)到白云上找,(出示白云图片)白云怎么样?到国旗上找,国旗怎么样?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新编的诗歌。
六、结束活动。
总结:风儿说:"谢谢小朋友,帮我找到那么多家",还有许多地方也是风儿的家,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家》教案1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按简单的节奏型为乐曲作即兴伴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现节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创设森林情境,音乐磁带,打击乐器:蛙鸣筒、沙蛋、响板、撞钟、三角铁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伴随优美的音乐,教师与幼儿一同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
二、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做模仿动作,引出节奏型:X X | XX X | XX XX | X X X||,
并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练习。
三、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1、鼓励幼儿利用身体创编出不同声势来表现节奏。
(1)“小朋友可以通过拍手来打节奏,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打节奏呢?”
(2)引导幼儿用不同声势为乐曲伴奏。
2、随音乐有节奏地敲击物品,进行伴奏。
(1)引导幼儿自由选择瓶、罐、木棒等物品进行敲击,听它们所发出的声音,体验其中的乐趣。
(2)幼儿分组为乐曲伴奏。
3、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1)教师鼓励幼儿尝试按节奏型敲击打击乐器。
(2)幼儿运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小小演奏家”活动反思
本班幼儿正处于4—5岁年龄阶段,他们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音响和舞蹈律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主要的音乐活动,而这一阶段也正是发展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为了他们在今后的活动中能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自己的情绪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于是我结合《纲要》以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设计了“小小演奏家”这一音乐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1、引导幼儿能按一定的节奏型为乐曲作即兴伴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2、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现节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在此次活动的设计上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引出节奏型,使活动更加顺畅。
为了让活动看起来不生硬,我带着孩子学小鸟飞到大森林里,又在森林里做早操这两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并将创编好的儿歌运用到这里。引导幼儿通过边做早操边有节奏地说儿歌,随之转化为节奏图谱,又以给兔子命名的方式说出节奏型,引导他们感知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这一过程,使孩子很自然的就熟悉了这一节奏型的节奏特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活动游戏化。
活动中能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让孩子情绪高涨,积极、主动、专注地投入到活动中也是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整个活动都是在游戏化的环境中开展的。我所创设的森林背景,为的是在与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入森林中时,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模仿小鸟的许多动作、与森林中的大树做游戏等活动,来引发幼儿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得更主动、更专注。之后又以游戏的口吻和他们一起锻炼身体做早操,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向孩子们展示小兔节奏图谱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等等。
三、运用多种感官使幼儿逐步掌握节奏型。
幼儿需要在听觉、视觉、肢体运动及言语的充分协调下,获得艺术体验。我通过让幼儿反复听音乐,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敲击物品、敲击乐器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节奏,调动了多个感官,通过不断变换幼儿手中的物品,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反复练习节奏型,不仅让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情感,更让他们从中获得了艺术体验。
三、还有一点是我在活动中随时进行了调整。
在用不同声势打节奏的环节中,设计活动时,我本想让每一组的幼儿用不同的声势来为乐曲配伴奏,如:一组跺脚、一组拍腿、一组拍手等,一边打节奏一边来体验这种合声所带来的快乐。活动进行到这时我感觉他们对节奏型的掌握还不够好,分开打节奏更易受到别组的影响,同时音乐又很长,一种声势打下来孩子会很累,于是我调整为在整个乐曲中带孩子变换不同的声势来配伴奏,也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家》教案12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动物生存的环境。
2、认识陆、海、空的动物。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动物图卡。
2、绘有底图的纸。
3、动物园门票。
4、白色、色纸、胶带。
活动过程:
1、想想:
(1)老师拿出动物的图卡,然后请小朋友想想它们的家在哪里?
(2)老师展示动物生活环境的书或图片,加深孩子的.印象。
2、拿出一张已画好底图的纸,画有陆地、天空与海洋。
3、拿出几张动物图卡,如:老鹰、青蛙、小白兔、鱼,请小朋友放在其生长、生活的地方。
4、老师再拿出一些动物,问小朋友它们的家在哪里?
5、因为有些小动物的家太远了,有些家被破坏了,所以请小朋友来为这些动物设计一个大的“家”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对小动物特别感兴趣,经常在图书屋看书的时候选择有关动物的图书观看,有时甚至两个小朋友为争一本书会争吵起来。于是我想和小朋友进行一次和动物有关的活动来提升幼儿对动物认识的相关经验。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在动口、动脑和动手的过程中不仅能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始终围绕主题进行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提升了有关动物的相关经验。就是在活动中老师应注意个别环节对幼儿情绪的调动的技巧。
《家》教案1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
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 ):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 ):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 n):打呼啃的声音。
索嘘(XT XO):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又干又涩。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 u):用手来回擦或搓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 ZI):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
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蹭路(ceng ceng):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守株待兔: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
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的免于。比
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导人
作者简介:舒好,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1969年到
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双
桅船》、《会唱歌的鸢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
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废俄诗"的身份人主诗坛的地位。
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近年来,她的散文
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正课
1.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让
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率,并说说
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并归纳: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它不像《散步》
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
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从而
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
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
第一部分(1-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 11- 13):"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睦关系。
第四部分(14-18):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
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提问: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
《家》教案14
【活动目标】
1、模拟在黑暗中绘画、粘贴,体验在黑暗中游戏的新奇感。
2、感受蒙眼绘画作品的滑稽有趣。
【活动准备】
1.纸、画笔、蒙眼布条等。
2.教师的蒙眼绘画作品一幅。
【活动过程】
一、奇怪的图画。
1.教师运用夸张说法引发幼儿的好奇心。示范蒙眼的绘画作品。谈话:“这张画上画的什么?看上去和老师以前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2.幼儿猜测画面内容。
3.教师介绍自己画面的内容。我们在画画时,是睁着眼睛的,想一想如果我们把眼睛蒙起来会怎样?老师用布条蒙着眼睛画画,就像在黑夜里画画一样,你们想试试吗?
二、蒙眼小画家。
1.请幼儿都来做蒙眼小画家,你们一定会画出比老师这张画更加有趣的画出来。
2.幼儿蒙上双眼按自己的意愿自由作画。
三、滑稽的.作品。
1.老师喊“1、2、3!”孩子们一起把蒙眼布条拿下,仔细观察自己的作品!
2.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幼儿之间相互的欣赏。
3.引导幼儿互相猜猜画的是什么,看上去什么地方很有趣,然后请同伴揭示原来设想绘画的内容,感受设想与蒙眼绘画作品之间的差别,体验蒙眼绘画作品的滑稽有趣。
4.让幼儿谈谈蒙着眼睛画画时,心里有什么感觉?
四、结束部分,
出活动室,把作品放到美工区展示,幼儿利用区域活动时间相互交流欣赏。对于兴趣浓厚的幼儿,可给予布条,让其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感受作画乐趣。
《家》教案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练说一句话,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培养了我们,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家)
2.请小朋友想想自己的家,说说你觉得家怎么样?请读好它
二。指导看图
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指导学生由远及近,由上而下说说图上有什么)
三。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1.轻声读课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四。细读课文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要求学生用“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句式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相应语句
(一)蓝天
1.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
2.朗读
3.师讲述:一朵朵白云飘浮在蓝天上,蓝天衬着白云,白云离不开蓝天,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
(二)树林
1.出示:树林是小鸟的家
2.朗读
3.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小鸟在树林会做些什么?)
(小鸟在树林里搭窝,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小鸟离不开树林,所以说树林是小鸟的家)
(三)小河
1.出示:小河是鱼儿的`家
2.朗读
3.你能用上“离不开”说说为什么“小河是鱼儿的家”
(鱼儿离不开河水,如果没有河水,鱼儿就无法生存,所以说小河是鱼儿的家)
(四)泥土
1.出示:泥土是种子的家
2.朗读
3.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都离不开泥土,泥土中有许多营养可以让种子吸收,所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四)祖国
1.出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朗读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师讲述:祖国是我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我们的国家象个大花园,我们就是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祖国的哺育、培养,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歌唱《娃哈哈》
五。齐读全文
六。说话练习
1.除课文里说的这些,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吗?
2.黑板出示:(什么)是(谁)的家。
3.启发学生:小河里有什么?森林、大海里有什么?
4.黑板出示:(什么)是(谁)、(谁)、(谁)的家。
5.根据此句式说话
七。画——寓教于乐妙在其中
请生绘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家
设计意图:
教案主要通过学生议一议、读一读,让学生体会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这些事物与大自然密不可分;通过唱一唱突破课文的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画一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机联系。
【《家》教案】相关文章:
《家》的教案02-22
大班教案:家04-19
《我的家》教案04-11
《家》中班教案12-07
《家》大班教案11-11
《文具的家》教案03-10
《幸福的家》教案03-20
《家》的优秀教案02-25
《共同的家》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