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的人》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的人》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的人》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深入思考诗歌的深刻内涵;
2、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3、诵读作品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性思考。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体会诗歌中多重对比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建议:
《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这首诗不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在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对比中,阐扬了某种人生哲理。诗歌融情于理,并采用了多重对比的方法,颇具意味。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诗歌的特点加以点拨,并在诵读的基础上领会。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阅读巴金的作品:《忆鲁迅先生》(《1949—1979散文特写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熟读臧克家的诗《有的人》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他曾以不可遏制的激情,投身于抗日战争,他的作品像火焰一样点燃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政治讽刺诗,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
二、导读
1、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2、教师配乐朗诵全诗(要求学生标出诗中对比句)。
3、明确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全体学生齐读诗歌。
三、导学
1、这首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看一看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
2、同桌互相交流、相互补充。
3、有感情朗读。(注意爱憎情感的表达)
4、讨论以下问题: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义有何不同?
点拨: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
2)“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点拨:“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当牛马”,使读者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话,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爱的执着。
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点拨:“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能唤起我们读鲁迅《野草题辞》时的`激动。“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会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
5、上面提到的那些诗句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吗?诗中为何要给我们刻画另一类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6、这首诗是从哪几方面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7、分组朗读(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前两行,另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后两行),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8、讨论: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或《纪念鲁迅》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以《有的人》为题更含蓄,更为重要的是以《有的人》为题,大大扩大的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
四、小结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的人永生,压迫人民的人速朽。这种人生观念在诗人心底是深刻的,早在1936年鲁迅逝世时,他就写过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并自制录音带,条件允许的话,尽可能采用配乐朗诵的形式。
《有的人》优秀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
课件: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同学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珍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xx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倒霉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 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有的人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同学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择自身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
(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示手法 。)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同学勇于发表自身的见解。
4、引导同学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身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五、安排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有的人》优秀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指导朗读,体会该诗强烈鲜明的爱憎之情,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二)能力训练点
1.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该涛融情于诗、融理于诗的特点,说一说该诗的情与理。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四)美育渗透点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永生的道理,塑造自已美好的人生。
二、学法引导
1。标题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
2。分句读,分段读、对照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讲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对比的手法及前后对照的结构。
(二)难点
深刻理解诗歌丰富的思想性。
(三)疑点
诗歌未三节能否去掉?这三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四)解决办法
重点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思考、讨论解决,对于难点和疑点,在学习时教师应进行方法的引导与适当的点拨。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学用具
录音机、朗读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没计
1.教师分层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正反复朗读的训练中读出诗歌的情。
1.教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明确诗歌中的理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反复朗渎,体会诗歌爱憎分明的感情。
2.学习对比手法,体会对比的好处。
3.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中所寓含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但这首涛又非一般的悼卓念性文章,文中运用对比手法,将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进行对比,歌颂了鲁迅先生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三)教学过程
1.以介绍诗歌的般特点导入本文学习。
诗歌作为文学的一大样式,其特点有:高度集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感情,想象丰富,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新诗般分行排列:这是诗歌的一般特点。具体到某一诗歌里,其特点又是:丰富多彩的,各不相同。
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看第一段作者介绍,要抓住姓名、出生时间、什么地方人、评价、作品五个方面去了解作者。看其他各段,主要了解本诗的特点、背景。提示概括本诗特点有四:(1)富有哲理性。(2)语言凝练有力。(3)采用对比手法。(4)用形象的语言发议论讲道理。
2.学习正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和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和特点。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体会诗歌朗诵的轻重、缓急、分节、节奏处理及本文思想内容。范渎后,要求学生将诗中八处有的人分别改换成具体的某种人、某类人,提醒改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尽量准确。
明确:改换要具体、明确,注意措词,有定的概括性;可改成: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残酷剥削人民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妄想流芳千古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鱼肉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等。
学生改后,抽学生根据自己所改朗诵全涛,朗诵后学生一起评议。然后,再分组齐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分析对比写法,引导更深入地钻研课文。
提问:文中八处有的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明确:两种人,对人民有利的人和对人民有害的人;
提问并引入讨论:①前四节是从哪四个方面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②后三节与前四节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后三节对全诗起什么作用?③为了说明两种人的不同通篇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对比)④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句是什么意思?⑤最后句中抬举一词是什么意思?⑥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明确:①从生死、言行、追求、作用四个方面。②因果关系,不但呼应前文,形象地反出两种人截然不同的结局,而且使全诗内涵升华到赞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尚的人生观的高度,诗的内涵容量增大了。
③这里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指的是像鲁迅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将会得到人民广泛的纪念,
④抬举表示称赞和提拔的意思。
⑤主题思想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歌颂鲁迅先生以及像先生一样的人,号召我们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虽然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便没有停留于一般的纪念性文章,而是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观念。英语里有这么一句名言: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意思是: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另外我们读过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保尔的名言,思考他们每个时代的人生价值,那么,在今天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八、布置作业
1.熟读并理解鲁迅的《自嘲》。
2.唐代涛人杜甫有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只有10个字,但它通过对比手法把不平等社会现象揭露得人木三分,同学课外查阅这首诗,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有的人》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有的人》教案通用03-25
有的人教学反思[优秀]07-10
《有的人》教案(14篇)08-14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02-19
有的人教学反思06-20
[精选]《有的人》教学反思07-08
有的人的教学反思05-21
有的人教学反思05-16
《有的人》教学反思09-30
有的人说课稿(精选10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