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知道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及分布特点。
3、理解内、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逐步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中国河流的基本概况
2、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1、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运用资料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
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学生: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
教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阅读图2.28小资料,并将重要内容勾画出来)
(板书)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教学新课]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水资源,便于人们灌溉、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教师小结)教师补充: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提问)河湖给人类带来好处,有没有坏处呢?
(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 “水污染”等。不仅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教师小结)河湖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既可兴利,又可作害,而且许多灾害还是人为造成的。人类要想世世代代持续地发展下去,必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好地球上的河湖。
(板书)1、我国主要河流
(读图观察) 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水系图》找出我国主要河流。让学生上讲台在挂图上指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2、引导学生读《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图》,观察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注入什么大洋?(学生:太平洋)
(2)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学生:北冰洋、印度洋)
(3)塔里木河和弱水(黑河)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学生: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注入海洋)
(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归纳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的概念。
(读图思考)引导学生阅读外(内)流湖图后思考: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内流湖是咸水湖?
(学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输出,水中盐度大大降低,因而成为淡水湖;内流湖湖水靠蒸发输出,水中盐分较高,因而成为咸水湖。
(提问)什么是外流区、内流区?它们是如何划分和分布的呢?
(板书)2、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课堂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图”(图2.31)
(1)给图中的空白图例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2)判断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范围,并根据所选颜色进行填涂。
(3) 在完成以上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图2.28资料,进一步明确外流区与内流区的面积之比、水量之比,并用彩笔勾画。
(读图思考)引导学生对照《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2.6)和《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2.31),仔细观察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学生: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提问)西北地区有没有外流区,东部地区有没有内流区呢?(学生:西北地区有外流区,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东部地区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一小块地区为内流区。)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内、外流河(湖)的大致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这和地形(地势)、气候有没有关?
(学生回答)有。
(过渡)我国河流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势)、气候有什么关系呢?
(课堂活动)2.认识中国河流的空间分布及其地形、气候的关系。
(1)阅读《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图2.28),并对照《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图2.4)、《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图2.6)和《中国行政区划图》(图1.7)完成表内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答后,教师补充: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流经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注入太平洋边缘东海;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流经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注入我国最大的内海渤海;松花江发源于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流经3个省区: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向东向北注入太平洋。
(2)结合你了解的我国地形与气候的基本情况,分析它们对河流分布有什么影响。
(读图)引导学生对照阅读《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问)①联系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想一想我国绝大多数河流为何滚滚东流,注入太平洋?(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②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与我们曾学过的什么区域的分界线相一致?(学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③我国东部外流区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学生:季风气候;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水量就大,反之,河流水量就小;东部外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
④我国西北内陆河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学生:高山冰雪融水)
⑤我国西北内陆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对河流水量有何影响?(学生:夏季,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流水量就大;冬季,气温下降,高山冰雪融水消失,河水大大减少,河流结冰,甚至断流)
(教师小结)
(课堂活动)3.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上述四条河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学生:松花江在东北,湘江、西江分布在南方)
(2)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时期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学生:①北方河流汛期开始时间晚,结束时间早;南方河流情况正相反。②松花江汛期3个月;湘江汛期长达6个月;西江汛期长达7个月。我国东部河流的汛期由北向南越来越长)
(3)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学生:夏季)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学生:冬季)为什么?(学生: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4)东北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松花江位于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很低,降水很少,结冰期长,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上游地区蓄水多)
(5)以黄河花园口站和西江梧州站为例,说一说这两条河流流量年内变化有何不同?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及时肯定并鼓励学生。补充:①黄河(花园口站)流量年内变化不大,汛期短(仅将近3个月),不利于长期航运、捕鱼、灌溉、淡水供应,容易造成冬季水源供应紧张,冬季气温很低,容易结冰,产生凌汛,影响航运。②西江(梧州站)流量年内变化很大,汛期长达7个月,有利于长期航运、捕鱼、灌溉、淡水供应,夏季水位很高,水量很大,有可能发生洪水灾害,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阅读地图)引导学生阅读《塔里木河和罗布泊》(图2.3),观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河流有何特点?为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略
(读图)引导学生结合《京杭运河示意图》,重点阅读资料《京杭运河》,了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长度最长、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河流,全长1800千米,自北向南沟通了我国二市四省五大水系,在历史上和南水北调工程的作用。
(过渡)我国的外流河有些什么共同的水文特征?为何会形成这些共同的水文特征?
(板书)3、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河流的水量大小、水位高低、有无结冰期或结冰期长短等方面,分析讨论河流的水文特征。讨论后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
(过渡)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虽有共性,但各地也有很大差异。
(板书)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读图)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东部主要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比较各河流量的大小和汛期的长短。
(提问)①图中四条河流,哪条河流流量最大?哪两条河流流量较小?②珠江、长江、黄河的汛期分别从何月开始至何月结束?③我国东部河流(除东北河流外)的汛期变化自南向北有何规律?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归纳“四最”)
黑龙江。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流河(湖)、外流区、内流河(湖)、内流区的概念,认识了我国主要的内(外)流河,了解了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
一、 众多的河湖
1、我国主要河流
2、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3、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第二课时 黄河的治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2)技能目标
力求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爱国情感;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
(2)根治黄河的措施。
教学难点:分析下游“地上河”成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齐唱“黄河大合唱”歌曲。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导入新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就让我们来学习《黄河的治理》这部分内容。
(板 书)二 黄河的治理
1.源流概况
(过 渡)要了解黄河,必须先了解黄河概况,首先我们来看看黄河的形状。
(学生活动)照课本画出黄河干流图。并归纳黄河形状为“几”字型。
(提 问)黄河水真的是从天上来的吗?这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海”又指的是哪个海呢?
(学生阅读《黄河流域图》并回答,教师纠正)
(提 问)1、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谁能在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并按源头→下游方向说出来?
2、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学生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并标注在黄河干流图上,强调其位置特征;主要支流汾河、渭河;强调其流经省区,地形区。教师纠正。)
(承 转)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讲都有哪些贡献呢?
(学生在阅读书本之后,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回答)
(板 书)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教师小结)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上中游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建国前,黄河上没有一座大坝。新中国成立后,已陆续建成了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说明位置特点),并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开发。(板画示意梯级开发,并指出龙羊峡到青铜峡之间是梯级开发集中地段,建有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黑山峡、青铜峡等水电站,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市的特点。)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黄河流经地区,一般降水量都不足,黄河水使一块块的干涸土地展现了生机。早在二千多年前,宁夏人民就揭开了引黄灌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灌溉面积大大增加。也正是黄河水塑造了“塞上江南”。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承 转)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但是,历史上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直至今天,它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
(板 书)3、黄河水患
(读 图)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黄河下游河床一般都比两岸地面高出3—4米,有些地方甚至高出近 10米。因此,黄河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历史上黄河几次大决口都发生在下游地区,都与河床远远高出地面有直接的关系。
(展示资料)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时房倒屋塌,人们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
(提 问)高悬于空中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呢?
(提示学生结合图2.33,图2.34从黄河含沙量大,联想到泥沙来源,进而分析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来考虑。)
(教师小结)黄河下游地上河-------泥沙含量大(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①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
②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覆盖很差,加大了冲刷之便;
③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往往集中于7—8月份的几场暴雨,冲刷力强,加剧了冲刷程度;
④本区支流众多,冲刷量大。因此,一遇暴雨,黄土高原上泥沙俱下,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启发提问]携带了这么多泥沙的黄河,出黄土高原,浩浩荡荡地进入下游的华北平原。水流速度怎样变化?携带泥沙的能力又会怎样变化?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分析归纳)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地上河”
(提 问)我们分析了黄河带来的忧患以及形成的原因。那么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措施呢?(组织学生讨论完成活动1)。
(板 书) 症状 治理方案
上游: 荒漠化问题、凌汛 建设大型水库
中游: 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
(归纳小结)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治理措施: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库。加固堤防是权宜之计,根本问题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使治沙与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已建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在防洪和减淤方面就发挥了显著作用,现在另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正在建设之中。请看来自小浪底工地的报道。
(录 像)小浪底截流实况录像,小浪底工程模型及其防洪、减淤、防凌、供水、发电、灌溉功效介绍。
(课堂小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由于它饱含泥沙,下游成为“地上河”,始终有决口的危险,因此它也是中国的一大忧患。治理黄河,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各段治理措施不尽相同,其中中游保持水土是治黄的根本。黄河的问题,历来是指它的水患问题,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它面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水患问题了,近年来下游地区频繁发生的断流现象,局部地区的生态问题,以及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保护母亲河呢,刻不容缓!
六、板书设计
二 黄河的治理
1.源流概况
2.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3、黄河水患
症状 治理方案
上游: 荒漠化问题、凌汛 建设大型水库
中游: 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
第三课时《长江的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初步的感官认识;通过长江航运图认识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长江的基本概况;能初步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含义,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措施。
教学方法:
1、“问题解决式”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角色扮演。
4、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长江全貌的视频或图片(播放背景音乐《长江之歌》),激发学生兴趣。
[师语言过渡]吻别圣洁的唐古拉山,走过岁月的悠久绵长,牵手平原和高山,挽起东海的臂膀。它一路奔腾着,从我们门前经过,今天,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走近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新课展示]
一、 初识长江
[读图思考]读《中国地形图》,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母亲河”——长江,思考:根据中国的地形地势,长江的流向是什么呢?(西高东低,东流入海)
[读图思考]展示《长江流域图》,指导学生读图、思考,填注以下问题:
长江源头: 注入海洋:
流经省(区、市):
长江上、中、下游分界处:
主要支流: 沿途湖泊:
[讨论归纳]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教师纠正、归纳,强调四大支流及湘江、赣江通过湖泊注入长江,指出沿途重要的四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过 渡]长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河,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长度呢?它的“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回答]不是,“大”体现在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过 渡]同学们,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是世界最长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尼罗河世界最长,其次有亚马孙河、……,
[过 渡]同学们,长江是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是世界最大的吗?
[学生回答]:不是。有亚马孙河、刚果河……,
二、 水能宝库
[过 渡]长江从唐古拉山出发,流经我国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穿过二级阶梯中的(四川盆地),通过巫山,来到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我国的“水能宝库”。
[读图思考]展示“长江干流剖面图”,分析其丰富的水能资源。指导学生读图:
1、 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处。观察哪一段起伏最大?(上游)
2、 计算唐古拉山、宜昌两地的高差(6000多米),看看宜昌、湖口、上海的高差(小)。上、中、下游,哪段高差最大?(上游)说明什么资源丰富?(水能资源)
[归纳总结]教师归纳:长江落差最大的是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特别是源头至宜宾一段水能资源更是占到整个资源的百分之九十。这么丰富的水能资源,如何开发利用?(修水电站)最著名的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水电站(二滩、葛洲坝、三峡),教师指导学生在图2.36找出来。
[讲 解]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形象的说明了三峡工程的功效,而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三峡百万移民背井离乡。
[播放移民视频]
三、黄金水道
[过 渡]长江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航运价值。
[读图思考]阅读“长江航运图”,思考:
1、 长江的支流有多少?哪个城市以下可终年通航?(3600多条,宜宾)
2、 它的通航里程、货运量情况如何?(近8万千米,占全国三分之二,货运量占百分之六十,黄金水道)
[过 渡]长江是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巨大的航运能力?(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的许多河段进行了整治,如滩多流急的川江(炸礁),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
[讲 解]荆江河段的治理
[过 渡]即使这样,长江的航运依然还存在一些障碍,如何更好的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活动1),教师巡视,学生只要回答2-3点即可。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港口建设
2、疏通航道,消除浅滩
3、更新船舶设备,确保航行安全
4、干流修建水利设施,调节航道水位(三峡工程)
四、长江洪灾
[过 渡]就是这条亘古流淌的河流,就是这条赋予我们生命的河流。它养育着我们,可它在历史上也多次发生大洪水,吞灭我们的家园,吞噬我们的同胞。
[学生活动]阅读活动2,寻找长江洪水频发的原因。
思考:
1、长江洪水的主要来源?(宜昌以上干支流,鄱阳湖、洞庭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2、长江洪灾频发的自然原因?(流经地区降水丰富,遇暴雨同时涨水)
3、长江洪灾频发的社会原因?(中上游滥砍滥伐,植被破坏,湖泊面积缩小,生态环境恶化、围湖造田等)
4、如何解决?(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湖还田、平垸行洪、兴修水利等)
[教师小结]长江洪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长江生态已不堪重负!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和自然必须和谐相处。面对长江频发的洪灾,人类也明白:防止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长江资源,开发其潜能。就在10月27日,三峡工程成功实现156米蓄水目标,滚滚长江从此泽被天下,平静安澜。长江必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为子孙后代造福。
五、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收获。
板书设计
三、长江的开发
初识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
源头 注入海洋 流经省(区、市) 上、中、下游分界处 主要支流 沿途湖泊
水能宝库
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 三峡工程
黄金水道
通航里程 货运量
长江洪灾
长江洪灾的原因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2
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
通 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3
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1、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1)能够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概况。
(2)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用图和材料分析的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学会弄宏观的角度去学习地理,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
八年级有45位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且对地理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对地理课兴趣不大,学习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差。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料对学生进行地理兴趣教育和我国的国情教育是很好的题材,既能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情趣,又能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的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内、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4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由《话说长江》剪辑的《长江之歌》
每每听到这首深情的赞歌,我的心都如同长江水一样汹涌澎湃。长江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时至今日,长江依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长江,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出示板书课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44~49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长江行程万里,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景观图,行走长江,做一次考察旅行,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指导学生读图,明确长江的概况。
1.阅读教材45页2.34长江流域水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2.结合中国政区图,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所在的省份。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长江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干流的形状象大写的英文(V+W),干流全长6300千米,长度居我国第一。
投影“我国主要河流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比较表”,提问,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请学生结合投影资料说明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长江在这三个方面是全国之最,长度最长(6300千米),水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江流量为什么是全国第一?讨论得出结论:长江所流经的地区是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水量大。
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它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被誉为“黄金水道”。那么长江哪些河段的水能最为丰富呢?哪些河段适合开发航运?长江的开发需要我们按长江不同河段进行科学考察,合理开发。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各具特点,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要进行科学地分析,还需借助教材46页2.35“长江干流剖面图”。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目前开发建设了很多大型水电站,请学生阅读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继续读图,请同学们查找长江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电站的位置。
(在长江干流的.形状版图上强调两个水电站位于V和W之间)三峡工程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它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
长江航运(教材46页2.36长江航运图)主要集中在下游,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实现“铁水联运”,是当之无愧的“黄金水道”。“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除了使通航受阻外,还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讲解,荆江河段水位高出两岸的江汉平原,河道蜿蜒,水流不畅,容易积水,造成洪灾。荆江河段(教材47页2.37三峡工程和2.38荆江治理图)是长江洪灾最严重的河段,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与蓄水相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水区建库后,可以控制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长江各河段还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运用黄河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5
教学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等;害:洪水灾害等。
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在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出示板书课件第三节-河流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42~44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教材42页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结合教材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从源头到下游的方向指或观察。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为什么内、外流区的水量有这么大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因素带来了影响?
【学生回答】是降水。仔细读图,你会发现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哪条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我国东部外流河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气候的影响很大?为什么?它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我国西北内流河主要的.补给水源是什么?外流河受季风气候影响很大;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就小;东部外流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天然降水。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水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度,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河流在汛期容易泛滥成灾,在枯水期,水量减少,人们生活用水能以满足,轮船不能正常航行。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河流有无结冰期是以哪条线为界?主要影响结冰期的因素是什么?
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有冰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河流冬季无冰期。
以下面四条河为例,教材43页图2.31,注意这四条河的分布情况。我们把它们按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松花江、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长江、西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这幅图是什么图?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单位是什么?能用来分析哪些水文特征?怎样分析?水量、水位、汛期、结冰期。
1.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夏季盛行夏季风,降水多;冬季盛行冬季风,降水少。我国外流河大都流经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一般占全年径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黄河、松花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流量小,冬季出现枯水期,有结冰现象,甚至断流。)
3.从北到南,河流汛期开始和结束时间有何不同?汛期长短有何变化?(一般北方河流汛期开始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汛期较短;南方的河流汛期开始较早,结束时间较晚,汛期较长。)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从古至今,它们为我国的航运、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就是一个典型实例(教材44页阅读材料)。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水量
汛期
结冰期
含沙量
秦岭—淮河以北
较小
较短
有
大
秦岭—淮河以南
丰富
较长
无
小
外流河共性
大
夏季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6
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
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响?
(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
(提问)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
(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我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
(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
(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
(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
(学习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我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10月以后水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
(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学习南方大河——珠江)
(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
(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
(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
(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
(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
(学习京杭运河)
(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展示)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
(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
(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
(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
(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我国的湖泊。
(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
(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概况。
2.举例说出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特征。
3.概述我xx亲河——黄河的特点。
4.学习我国长江的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读图分析我国河流湖泊的概况。
2.了解我国我国黄河和长江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气势磅礴的黄河,风景秀丽的长江,这些河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河流,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它们的特征。
(黄河)(长江)讲授新课
1、河流湖泊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00多条。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约2300个。我国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冬季结冰,以南河流冬季不结冰。受地势西高东低影响,我国大江大河大部分流入太平洋,只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和怒江注入印度洋。我国河流大部分位于东部外流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夏季形成汛期,汛期径流量占到全年径流量的60%-80%。
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河湖地区分布不均,内外流区域兼备。中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大致是:北段大体沿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一线,南段比较接近于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的东南部是外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河流水量占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以上,内流区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但是河流总水量还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2、外流河和内流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内流河特点:内流河多分布在西北内陆区,这里降水稀少,其水源主要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受气温的影响,夏季河流进去汛期,冬季河流形成枯水期,甚至断流,即内流河流量小、长度较短、易蒸发中断。
外流河: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
外流河特点:外流河大多分布在季风区,河流水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到了夏季我国降水丰富,形成丰水期,由此可见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的影响,即外流河流量大、长度较长、易发生洪涝灾害。
(夏季的外流河)
(冬季的外流河)
(夏季的内流河)
(冬季的内流河)
3、黄河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主要支流:白河、黑河、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为黄河的最大支流。
黄河的忧患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
下游:形成“地上河”,造成洪水灾害。
地上河形成的流程图:
(地上河示意图)
分析黄河多泥沙的原因:
自然方面: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变缓,携带泥沙沉积下来。
人为方面:由于人们对植被的破坏导致黄河两岸水土流失更为严重,所以治理黄河关键是治沙。开发治理黄河的水患应采取的措施:
上游:上游植树造林,建水电站、水利枢纽,进行发电和修渠灌溉。中游:植树造林,重点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防止“地上河”泛滥。
4、长江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中国第一大河。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西南侧,向东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区、市,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主要支流:汉江、雅砻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乌江、沅江、湘江、汉江、赣江等。
(长江流域水系)
上游段:约长3500公里,楚玛尔河是长江的北源;木鲁乌苏河是长江的南源,流程较长,水量也较多,按照河源唯远的原则,其最长支流沱沱河应为长江的正源。自当曲河口到青海玉树一段称通天河,长813公里,河道较宽,水流舒缓。
中游段:约长1000公里,因流经四川盆地,故俗称川江。从宜宾到重庆,河道颇曲折。自奉节白帝山到宜昌南津关一段,江水穿过四川与湖北边境山区的大峡谷地带,自西至东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统称三峡,全长204公里,滩多流急,江水落差甚大,自古称为长江天险。
下游段:约长1850公里,江水落差甚小,水流缓慢,江面宽阔,一般都超过2公里,最窄处也有650米。
自四川省宜宾以下始称为长江。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中游段地势低平,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从湖口至入海口的下游段地势更趋低平,江面更为开阔。所以长江上游与中游划分界线是宜昌,中游与下游的划分界线是湖口。
(长江上游)
(长江中游)
(长江下游)
长江1998年洪灾的原因:
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经地区降水丰沛,水量大;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平原,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水流不畅。
人为原因: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大增;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减弱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
开发治理长江的.水灾应采取的措施:
上游: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兴修水利工程。中下游:退耕还湖,疏浚河道,加固大堤。
五、板书设计
1.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00多条,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约2300个。
2.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
3.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4.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中国第一大河。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了解黄河和长江的特点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河流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习题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填图的能力。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8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手段
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四、京杭运河
1、起止点、长度
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3、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
五、湖泊概况
1、湖泊的分类
2、湖泊的分布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板书〕第一节河流和湖泊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板书〕
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
2.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板书〕
3.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教师总结〕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转折过渡〕由于内流河、外流河所处的位置、气候条件、地面植被状况等不同,导致内流河、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变化规律不同,我们称其为水文特征不同。〔教师画板图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段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了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立方米/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外流河的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板书〕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出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年流量变化比较图”。〔启发提问〕
(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大、水位高?
(3)在什么季节外流河水量小、水位低?
(4)北方的松花江和黄河与南方的长江、西江相比,流量大小与季节分配有何差别?
〔教师总结〕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是:夏季水量大,水位高;冬季水量少,水位低。
〔转折过渡〕为什么我国外流河有这样共同的水文特征呢?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学生讨论分析我国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的成因。
〔教师总结〕我国外流河的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每当夏季风盛行时,雨季来临,河流水量大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夏季风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水位逐渐下降。当冬季风盛行时,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北方的一下中小河流甚至断流。
〔板书〕
1、我国外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教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量多,所以,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量少,因此,辽河、海河、黄河水量不太大,汛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由于有冬季积雪融水,蒸发量小,河流水量也较为丰富。
〔转折过渡〕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不仅在汛期长短、水量大小上有差别,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外流河的含沙量不同呢?
〔教师总结〕辽河、海河、黄河多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夏季多暴雨,且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淮河以南的河流流经气候湿润区,森林茂密区,因此含沙量小。但是如果这些地区的森林不加以保护,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增大。有人说长江要变成第二条黄河,我们绝不允许这一现象在我们这一代发生。
〔找学生讲解〕冬季去南方、东部和留在北京过年在气候上感觉有什么不同,河流有什么不同。
学生总结(教师提示):冬季秦岭-淮河以南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河流无结冰期;越往北越冷,辽河、海河、黄河冬季结冰期短,黑龙江及其支流冬季结冰期长。出示表4: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比较表。让学生填空。
学生总结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填表,教师补充。让学生总结影响外流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教师总结〕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文、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此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板书〕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我国内流河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出示中国水系图)。
〔启发提问〕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那里的自然条件如何?
〔教师总结〕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那里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河水主要来自哪里呢?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大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内流河的水主要来源?
(2)内流河的水量变化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内流河水主要来自高山积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内流河水量年变化大,水位高差悬殊。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多,河流水量较为丰富;夏季过后,气温降低,冰雪融水量减少,山地减少减少,河流的水量也逐渐减少;冬季气温低于零度,无冰雪融水,河水甚至断流。因此,大部分内流河是季节性河流。在地图上,季节性河流用虚线表示。
出示中国水系图,让学生找出两条季节性河流。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弱水以及孔雀河、和田河的某些河段都是季节性河流,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板书〕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出示塔里木河景观图、中国地形图。〔启发提问〕
(1)塔里木河所在的地形区是什么盆地?
(2)塔里木河水主要来自哪里?
〔教师总结〕塔里木河位于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
出示内流河、外流河示意图。
〔启发提问〕到此为止,我们学习了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表5:内流河、外流河比较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转折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我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河流。
〔板书〕
四、京杭运河
(活动)京杭运河北起什么地方?南到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8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板书〕1.起止点、长度
出示京杭运河图。〔启发提问〕
(1)京杭运河流经哪些省市?
(2)京杭运河沟通哪些水系?
〔教师总结〕京杭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板书〕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启发提问〕是什么时候、什么人修建了京杭运河呢?
〔教师讲解〕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
国,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85年,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开凿邗沟,使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得以沟通。到隋朝,隋炀帝征调民工数百万,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北京附近,最后又拓宽加深江南运河。隋代的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从杭州到北京,向西拐了一个大弯。元朝定都北京后,裁弯曲直,使它从江淮经山东直接向北,缩短航程800余千米。这就是如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启发提问〕除了青海湖外,大家还知道哪些湖泊?
〔转折过渡〕这些湖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各分布在哪里呢?下面文明就来学习湖泊概况。〔板书〕
五、湖泊概况
〔教师讲解〕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茶卡”等称呼。湖泊也有内流河区与外流河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河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河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
〔启发提问〕那么,我国的淡水湖主要分布在哪儿呢?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9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几千年来,黄河一直是孕育中华灿烂文化的母亲河,我们的祖先对其源头进行长期的探索,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后,人们猜测、考察,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到底从何而来,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对母亲河的源流概况也了如指掌。
出示板书课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49~53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
黄河干流很明显地呈巨大的“几”字形,像一条巨龙,从青藏高原越过青海省、甘肃省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3.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黄河发源于哪座山脉?黄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点是什么?(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流域以高原、平原为主。)
4.黄河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和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读“我国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年径流量对比表”,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800千米,年径流量却相差14倍。
黄河、长江的长度相差不多,年径流量却很悬殊,这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黄河的径流量受气候影响很大,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与长江比,黄河水文特征还有什么差异?
与长江比,黄河的年径流量集中在夏秋季节(7~9月),黄河的含沙量大,黄河在冬季会出现结冰现象。
黄河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利用多媒体适当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予以补充,主要体现灌溉、发电、旅游、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等方面。出示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景观图,在干旱的地区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出示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中国地形图。通过读图,我们知道黄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主要的水电站有刘家峡、龙羊峡、三门峡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这些水电站的建立,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电能和水能。壶口瀑布以其水势汹涌、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来此参观游览。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古老的黄河如母亲般哺育着她的儿女,但是历史上万古奔流的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0世纪,黄河陷入危机。黄河“忧患”在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有何表现?
出示源头、上游地区荒漠化图片资料,提问:黄河上游地区为何会出现荒漠化问题?与哪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呢?黄河上游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降水少,气候干旱),也有人为因素(人们过度放牧、滥垦草地等)黄河凌汛出现在黄河哪些河段?为什么会出现凌汛?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凌汛主要出现在黄河上游和下游。
②出现凌汛原因:由于黄河干流跨的纬度比较大,南北河段地区的.气温有明显的差异,造成河水封冻和解冻的时间不同。凌汛的河段大多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③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
黄河在流经哪个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是什么?想一想,下雨后千万条沟壑会是一种什么情形?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又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七八月份多暴雨,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就会一起汇入黄河。因而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
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①黄河下游的泥沙约90%来自于黄土高原。
②黄河流入下游,进入华北平原。
③此时黄河河道会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河水流速会变慢,携带的泥沙会越来越多;大量的泥沙日积月累,使黄河越“长”越高,成为“地上悬河”。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近年来,黄河又出现了缺水断流、水污染等新问题。
百病缠身的黄河需要她的儿女加倍地关爱与保卫,怎样才能根治黄河呢?
师生讨论,引导学生回答。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黄河的忧患(黄河的奉献)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4.通过对黄河水害成因及治理黄河措施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新中国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5.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方法。
6.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
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成以下示意图:
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
“根治黄河”是在上一个标题的基础上,介绍黄河的治理。从上图可以看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
教学重点
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黄河的治理及开发利用。
教学难点
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议
本节的第一框题“中国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即这部分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
关于黄河的“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没有黄河,中国将会怎样?”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黄河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
关于黄河的“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这样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黄河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黄河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则。
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黄河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黄河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用具】
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
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
【《河流》八年级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地理教案07-02
八年级地理教案优秀03-11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0-03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09-10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0-05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7-25
八年级地理教案15篇[实用]11-29
八年级地理教案14篇[优选]10-15
地理教案模板11-07
德国地理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