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练习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练习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练习课教案1
教学内容:
方向与位置,课本第65~66页。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2、经历探究辨别方向与确定位置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合情感。
教学重点:
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任意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教学难点: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加强学生练习的活动性,让学生面向给定的方向站好,再说出其他三个方向。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分别面向不同的反响,确定其他三个方向,巩固辨认方法。
2、自主练习2.3。
这是实践性的题目。练习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与实践开展必要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辨认方向。
3、自主练习4。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5。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巩固看路线图的方法。
5、自主练习6。
先让学生描述路线,然后再计算路程。
6、小资料。
学生自己了解。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数学练习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做练习十第3题
2、做练习十第4题
3、做练习十第5题
4、做练习十第6题
5、做练习十第7题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这单一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那些知识?请吧你的认识和大家说说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认识。
2、引入课题
小朋友真棒!为了巩固和应用小朋友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再现就知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口答
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板书:1元=10角)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
3、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4、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提问:计算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室板书。
提问:小宁买了什么?就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练习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3、布置课后实践
四、练习小结
练习十第8题。
数学练习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和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
2.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千米?什么情况下使用吨?
3.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精明约好上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就冲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的牙膏开始刷牙,并洗了脸。妈妈给我准备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个400 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来到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见一辆满载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2题。
(1)说一说: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师归纳: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板书: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吨
(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依次解决教材上的问题。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4题。
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7题。
先让学生读题,重点理解动车从上海出发经过南京开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4.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5.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三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数学练习课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18-19页练习四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计算退位减法的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计算方法,能直接说出得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练习口算减法,出示教科书P18第3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8页的第4题。
[可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并记录捉小鸡的过程,逐一写出相应的算式,再观察算式中的变量与不变量,你发现了什么?]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2、完成P18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9页的第6题:[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练习课是为了巩固所学,熟练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为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注重了学生数学思考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理解了题意,快速地口算解答。
数学练习课教案5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五1~7题。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所学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二、练习:
1、第1题: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订正答案。
3、第3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4、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5、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
(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6、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口头列算式解答。
(4)写在书上。
7、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数学练习课教案6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9~1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对这类应用题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
6.4+3.60.48÷166.3+2.45+3.7
32×2.57.3-0.982.5×6-2.5
7.5÷153.6÷1.80.15×7×4
二、课堂练习
1、揭示课题:相遇问题练习课
(1)出示: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指名读题
指导画线段图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思考方法
(2)议题:甲车先开出1小时后乙车才开出,再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该怎样画线段图
怎样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两辆汽车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相背开出,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画线段图
要求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
(4)把题1改成已知两车速度和两地距离,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学生列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5)把题4改成两地相距450千米,两辆汽车从两地相向开出,甲开出1小时后,乙才开出,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2、练习(做在作业本上)
(1)改编P62第10题
(2)条件稍有变化P63第11题
(3)行程方向变化,实质一样P62第12题
(4)行程方向一致,速度不同,需作图帮助理解P64第13题
以上四题,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如有困难可先作提示,再按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画一下图,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辅导差生。
3、综合练习
P64第14、15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辅导
三、
今天我们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大家要注意,无论是解答什么样的应用题,一定要在弄清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解答。当题目比较复杂,可以画出线段图思考。
四、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9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感:
数学练习课教案7
教学内容:
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1.口算:
78-1745+5471-3435+24
6l-4529+5629+4191-45
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
(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
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黄
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
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
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
7.1996年和0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
1996年162212
0年281615
(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2)0年共获奖牌多少块?
(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教学反思:
2、乘加、乘减应用题
数学练习课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至16页“练一练”第1至5题。对称图形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对称图形。
2、能画出所给图形的对称图形,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根据镜面对称的特性,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按要求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1、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方格纸、点子图、积木和各种树叶。
练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图形--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不但生活物品、建筑、动植物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
二、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1至5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对称的字,在它下面画上“一”。
再围绕“怎么找”进行小组交流,互相检查找得对不对,全不全。
根据找出的对称的.字思考它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
2、第2、3题:
画出和摆出对称图形。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三个)这两题要关注学生的创意与想像力,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评价。
3、第4、5题: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补充练习。下列那些字是对称的?
美林来田
()()()()
(三)数学游戏:
1、看一看找来的各种树叶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办法吗?
2、自己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和你的同桌一起欣赏。
三、拓展练习
找一找哪些银行的图标是对称图形?电脑出图。
找一找哪些国家的国旗是对称图形?电脑出图。
四、全课总结
你都学过哪些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你用这些知识都解决过哪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在点子图上画出对称图形,至少画出2个。
2、在方格纸上设计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谁设计的很有创意。
六、板书设计
数学练习课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
教学目标:
1、熟记1-4的乘法口诀。
2、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做乘法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诵1-4的.乘法口诀。
2、做第6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二、重点练习
1、做第7题
学生做完认真比较加法和乘法的不同点,错误的说出原因。
2、做第8题
教师读题,学生填出符号,教师讲解。
3、做第9题
学生自己填写,并说出乘法口诀。
4、做第10题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用乘法算式做。
2×3=6(人)
3×3=9(人)
4×2=8(人)
教师强调如何列乘法算式。
三、
请学生再次背诵乘法口诀。
四、作业
第6题。
数学练习课教案10
教学目标:
加深学生对10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加减法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二、练习。
算一算。(书P26第1题)
此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去算,算完后订正。并请有错的学生汇报一下,大家帮他们找找问题。
书P26第2题。你们看过天气预报吗?谁能说说图中的“5~15°C”是什么意思?(小的这个数表示的是最低温度,大的这个数表示的是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相差几度?怎么算?15-5=10师介绍:用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得到的就是就是这一天的温差。你能算出上海一天的温差吗?学生独立计算。
3、书P26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不讲方法。学生填完后,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出来的。
注意要引导学生说说,如果不算能不能判断出大小,如:20+3○2+30,右边的30比左边的20多了10个,而左边的3只比右边的'2大1,所以2+30要比20+3大。
P26第4题。教师可以先出示几种玩具的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说说:如果让你去选两种你喜欢的玩具买,你会选哪两种?算一算:买你说的两样玩具一共需要多少钱呢?在书上列出算式。
如果给你50元钱,你可以买哪两种玩具?可以让学生在全班说,然后马上反馈。
三、实践作业:回家听天气预报,了解深圳明天的天气,并算出温差。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解决问题。书P27第6题
1、观察书上的图,数数唱歌的有几个人,跳舞的有几个人,弹琴的有几个人。2、引导学生读懂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集体订正,教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提问题。书P27第7题。观察第7题的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图的内容提出哪些问题?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哪些?请列出算式。集体讨论。
三、游戏:信鸽送信。
数学练习课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练习课教案12
复习内容:
教材练习九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
1.巩固乘法的意义,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2.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方法,让学生感知一个乘法算式在脱离情境支撑的前提下,可以表示两种含义。
3.培养孩子独立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在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知识梳理
我们已经认识了乘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关于乘法的知识。
1.乘法的意义。
2.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在小组内回顾、交流后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补充完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相乘的`两个数叫做乘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师:通过前两节课对乘法的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完成练习吧!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再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教材练习九第9题。引导学生看清题中的条件,再独立列式,同桌互相读一读。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分析题目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0题。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结果。对于“3+2+1+3”引导学生明白:可以把“2+1”看成“3”,即原式可以看成“3+3+3”。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2题。学生自主连线,指名展示。并说说自己的理由。3.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3题。教师引导:3×2既可以画成3个2,也可以画成2个3。5×4既可以画成5个4,也可以画成4个5。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检查。教师有选择性地展示,集体进行评价。4.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4题。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把乘法算式转化成加法算式并计算,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简便性。
四、拓展延伸把下面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4+8=4×6
5+5+5+10=5×57+7+7+7+7-7=4×7
2+2+2+2+2-4=2×3五、课堂总结这几节课我们都在学习乘法,对于乘法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重在复习乘法的意义。通过练习,再次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练习中,始终抓住乘法的意义教学,不脱离乘法的本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练习始终结合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感知乘法的简便性。不足之处: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少。
教学建议:适时丰富学生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学模型的意义。
数学练习课教案13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表,折线统计图表及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讲述练习
上几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统计图表,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要求大家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制作步骤,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表的适用范围,并能正确制作它们。
二、复习提问
1、统计图表有几种?绘制统计图表前必须先做哪些工作?(搜集资料、整理数据)
2、统计图表的纵栏目和横栏目怎样确定?怎样画才能做到美观大方?
3、制作统计图表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应注意些什么?
4、统计图有哪几种?积肥什么特点和作用?
5、统计图纵轴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如何确定单位长度?绘制轴时应注意些什么?
6、制作统计图一般分几个步骤?
三、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经过整理,总结归纳如下:
1、意义:把搜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填在一定格式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
2、统计图 意义:把统计资料中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达出来
3、条形统计图 容易看出图中数量的多少
4、折线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5、扇形统计图 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
完成教材71页练习十四的第6题。
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绘制统计表,再绘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强调栏目的分项及统计图的纵轴比例尺的画法。
总结各种统计图应用的不同范围。
数学练习课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根据实际问题,利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并能提高统计图的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交流、辨析,迁移等活动,学生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建设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
3. 创设多种练习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整理复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合理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运用折线统计图进行统计。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近视是困扰我们同学的眼科疾病,在班级中有近视的同学有多少?
[说明] :此情境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关,可以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探究新知
小丁丁读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最多?一共有几人?
小丁丁读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最少?一共有几人?
小丁丁读几年级至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人数大幅上升?
小丁丁读几年级至几年级时,班里患近视的同学人数没有变化?
小结:通过统计你得到哪些信息?怎么保护我们的双眼?
[说明] :通过小结,让学生警觉视力随着年级的提高而下降了,并分享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做到学习和保护视力两不误。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讨论复习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2)画出折线统计图
(3)回答问题
a、小亚和小巧这段时间最高体温分别是多少度?
b、根据小巧和小亚的体温,你认为她俩这一天的身体健康吗?
c、你从以上图表中还获得哪些信息?
[说明] :通过巩固练习,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练习课教案15
一、教学内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编排在第三单元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之后的练习课,在练习内容上,做到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并且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是一所县直小学,学生大部分是县直各单位的子弟,具有较好的家庭环境;学校是全省一流的名校,教学条件优越,教室内微机、多媒体、电视样样俱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学段的学生都是8~9岁的孩子,在这节课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协作学习,去探究数学规律。
四、课堂实录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的智慧做一次快乐的闯关寻宝旅游活动。有兴趣吗?老师为大家设计了5关。下面我们一起来闯第一关。
(一)抢牌游戏
1玩扑克牌游戏。
每组4个学生配有8道乘法口算题的扑克牌。在玩时要求4人合作,同时拿出1张扑克牌,用乘法计算,看谁的动作最快,算得快的人赢得1张牌,每获得一张牌,将得到10分。看谁获得第一关的胜利。
206352023302018
31305080 50202560
2小组合作活动。
3小组汇报。
师:谁来说一下第一关的得与失?
生1:在计算5080时,我先做了58=40,但最后丢了一个0,结果成了400。以后再算的时候一定要细心。
生2:最后一道2560,我进错位了。
4教师小结。
师:大家反应真快,口算得又对又快。祝贺大家通过第一关!下面请继续闯第二关。
(二)第二关,对号入座 (课件演示)
10 20 3040 50 6070 80
( )( ) = 800( )( )=1200
( )( ) = 3500 ( )( )=4200
( )( ) = 2800 ( )( )=2400
(学生独立做,寻找规律。)
师:现在细心观察,谁有好的方法呢,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规律?
生1:我发现先将0暂时去掉,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将0补上,就行了。
生2:我发现答案不是唯一的,第一个可以填1080也可以填20xx。
生:我还发现第二个和最后一个也可以填两个不同的答案。
师:刚才第一小组的同学真聪明,不仅能添上正确的答案,而且还能用不同的方法选数填空,真让人羡慕。其他组可要努力追赶呀!你会填了吗?
(三)第三关 (课件出示)
师:谁能利用我们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万宝箱呢?
(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发现规律。汇报成果。)
生1:我是用竖式计算,花了将近3分的时间。答案是2819。
生2:我用的估算,只有2819的计算结果在500和600之间,所以只有它能打开万宝箱。我用了3分多的时间。
生3:我是利用哪个算式积的个位数是2,也就是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的个位相乘的积的`个位是否等于2。我用了2分的时间,我相信自己的方法比较简便。我建议大家用这种方法来解答比较好。
师:刚才是这些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这个万宝箱的钥匙,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同学鼓掌,为他们加油!
师: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了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数学门诊,这里有4道计算题,不知大家能否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对错。(课件出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乘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乘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数学门诊
5424=4526 ( ) 3784=318 ( )
1235=442 ( ) 3570=2450 ( )
师:下面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的估算过程?
生1:第一个小题我把乘数54和24分别看成了50和30,那么他们的乘积估算结果应该在1500左右。所以结果4526是错误的。
生2:第二个题目3784=318也是错误的。因为乘数37和84的乘积的位数应该是4位。
生3:1235=442这道计算题也是错误的,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20。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其实在生活中估算的用处很大,课下你还可以翻一翻语文课本,估计一下一页有多少字,再算一算。另外,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估算都用在哪些方面,做一下调查好吗?
(四)第四关 (教材第33页3~5题)
师:我们闯过三关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下面的两关,可要抓住机会呀!现在这一关有点难度了,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的第33页独立把3~5题完成。
(学生独立做,然后反馈。)
生1:第3题要想解决每时飞行多少千米,只要把1时转化成分就可以了。因为1时=60分,所以正确答案是2160=1260(千米)。
生2:第4题和第3题解决方法相似,因为每张门票60元,有28人参加,所以要买28张门票,应付28个60元钱,用我们学的乘法来算很简单。6028=1680(元)。
第5题(略)。
(五)第五关 (教材34页第8,9题)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我们刚刚学习的乘法很顺利地通过了第四关,解决了3~5题。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最后一关的争夺。看一看哪个小组将成为今天的最佳组合!有两道题目。一起来看大屏幕,先来看第一题:
师:先看清楚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淘气的问题,先解决什么问题,仔细考虑,相信自己!
生1:图中告诉我们司机叔叔拉来了一车水果饮料,其中有10箱苹果汁和12箱橘子汁。并且每箱水果饮料24瓶,淘气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生2:我是这样想的,先算出苹果汁和橘子汁一共有几箱,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10+12=22(箱) ; 2422=528(瓶)。
生3:还可以先算出苹果汁和橘子汁分别有多少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2410=240(瓶) ; 2412=288(瓶) ; 240+288=528(瓶)。
生4:还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
(10+12)24
=2224
=528(瓶)。
师:刚才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你用了哪种方法,做对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可以互相说一说,交流一下。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最后一道题,请看大屏幕。
师: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这个旅游团一共有46人,其中36人是儿童,还有儿童票和成人票价格不同,儿童票15元,成人票30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我想知道成人有多少?
生2:我想知道儿童票一共花多少钱?
生3:这次旅行一共花多少元?
生4:买成人票需要花多少钱?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可见,大家都动脑筋了,下面我们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反馈订正。)
生5:成人的人数就是用总的人数减去儿童的人数。算式是46-36=10(人)。
生6:儿童票每人15元,36人就是36个15元。算式是3615=540(元)。
生7:刚才已经得出成人有10人,所以购买成人票需要3010=300(元)。
生8:要想求一共花了多少元,就是把买儿童票的钱和买成人票的钱合起来。540+300=840(元)。
师:如果只让大家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应该怎样求?
生:应该细心地看清题意,一步一步地求。
师小结: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在不觉间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自我评价一下,好吗?
(学生自我评价。)
五、教学反思
练习课相对新授课来说,要枯燥些,特别是计算题的练习,如何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解决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发挥学习主体最大的效率,才能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也才能最好地进行素质教育。游戏活动符合儿童的好动、好玩、天真活泼的特点,适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使知识教学融于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本节设计中,根据儿童求胜欲望强、不服输的心理特点,设计智力闯关寻宝的活动。根据由易到难的顺序,把练习一的10个题目设计为五关,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
其次,注重解题后进行反思与小结。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还不能算结束,要牢固地掌握解题的方法,融会贯通,必须进行反思与小结。设计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估计学生思考问题时会遇到的障碍;精心设疑,巧妙引导,恰到好处地点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在解决第8,9题的实际应用题中,更是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技巧。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关键是如何设计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有趣的情境及开放性题目的设计使本课更具迷人的魅力。在本节课中,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布局,设计了闯关比赛的形式,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在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在有趣的游戏比赛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感受中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本节的第二关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开放性的题目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竞赛,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中体验到成功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本课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数学练习课教案】相关文章:
《练习课》数学教案04-12
《练习课五》数学教案04-10
《练习课》教案12-27
练习课教案08-04
计算练习课教案04-07
计算练习课教案09-22
一年级数学《练习课》教案04-09
计算练习课教案7篇10-01
《单元练习课》教案 15篇09-12
数学教案练习一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