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的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悯农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悯农的教案1
教案目的:
1、结合读本和幼儿自身经验,帮助幼儿丰富、深化有关影子的认识,特别是人物的活动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理解“也”字如何运用,学习运用句型—谁在做什么,谁也在做什么?
3、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讨论图画。
4、结合读本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光和影子的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人物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5、帮助幼儿熟悉书中的文字内容。
教案准备:
大书《影子和我》、幼儿人手一本小书
教案过程:
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陪着你,却是哑巴不开口。(影子)。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看到影子?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教师提出本次阅读的主题—影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很有趣的书。
2、教师出示大书:小朋友猜猜这本书在说一个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见解。
3、教师翻开大书的第一页,提问:
1)、你看到了图上有什么?
2)、为什么要有蜡烛?
4、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书上的人会和影子做什么?请幼儿看书的第二页。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小朋友和影子在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出示书的第三页,将人物遮住,教师提问:我看到了图上的影子了,但是我不知道书上的小朋友做了什么样的动作?你们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做做吧。请幼儿站起来模仿影子的动作。教师掀开遮住的纸张,并请几个模仿得比较象的幼儿站到前面做动作,和大书中的人物比较一下。教师提问:为什么
6、出示遮住人物的第四页,教师提问:请小朋友说说这个影子象什么?发散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吗?让幼儿比比动作,教师掀开纸张:原来是用手做出了影子的牙齿。
7、教师出示遮住影子的第五页,请幼儿说说:墙上的影子会和小朋友做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引用原句进行小结。
8、出示第六页,教师提问:图上的影子在做什么?小朋友也在做什么?
9、教师:我们看看小朋友怎么啦?影子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想象的情节。
10、出示第八页,教师提问:小朋友发现这页和前面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什么不见了?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影子不见了。原来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1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有趣的,现在我们完整的看一遍吧,教师指读大书上的文字,将完整的讲述一遍。教师:原来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可以和影子做各种好玩的,比如:手、脚、嘴等。是不是这个小姑娘做什么?影子也会同样跟着做什么?小姑娘和她的.影子有什么区别?(问题回答方向:影子永远是黑色的,只有轮廓,没有细节)。
12、教师: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吧。幼儿自己拿一本小书,跟着教师进行的指读,并注意引导幼儿:一个一个字进行指读。
13、教师:现在我们也要和影子做了。
1)、到操场上去找影子,并能告诉老师你在什么地方找到影子?
2)、同伴互相玩踩影子的
3)、幼儿组合影子游各种造型,请一个幼儿用粉笔将地上的影子画下来。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背诵古诗,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萌发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提前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水稻种植、种植过程等。
2、物质准备:PPT图片、米饭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朗诵故事,理解诗歌意境。
1、引导幼儿倾听诗歌朗读《悯农》,欣赏理解古诗。
2、讨论理解古诗的含义。
3、学习词语"辛苦",并用"辛苦"说一句话。
4、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美。
三、尝试背诵,加深理解。
在幼儿对古诗内容及含义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看图,尝试背诵。
四、交流讨论,了解农民种田劳作的艰辛。
1、提问:你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如何种田的?请你学一学。农民伯伯劳作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讨论表达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2、小结:《悯农》这首诗歌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费。
悯农的教案2
【教学设想】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会背诵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ú”,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地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悯农的教案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悯农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
2、通过看图和朗读,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3、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老师给他讲讲道理。(只要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就要给予表扬。)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好。)
2、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悯农。
二、指导学生自学:
1、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悯、夫、农、万、收”,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的不准的地方及时提醒和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粉笔标出来。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字义: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为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四海:指全国或全世界。
4、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到许多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很多农民因为吃不饱而饿死。
5、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6、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7、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能够不断地去学习思考,反复诵读古诗,表现真不错,农民们辛辛苦苦的劳动才换来珍贵的粮食,我们要
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六、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悯农的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故事中的韵律美。
2。培养幼儿从小懂得爱惜粮食,珍惜成人的劳动。
二、活动准备:
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观察图片,猜图意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请幼儿说说图上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师;这幅图可以用一幅图来表达,他的名字叫《悯农》。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太阳红红照在地上,农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2、教育幼儿要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提问;
听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进餐时该如何做?
我们今天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热爱农民伯伯。
3、学习依据对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朗诵古诗
1。根据图片,幼儿跟着教师朗诵。
2。幼儿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古诗。
3。请部分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为,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出示图片二,观察图上小朋友的行为,说一说她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
比一比以后谁吃饭最干净,不浪费粮食?比一比以后谁洗手不浪费水?
悯农的教案6
活动日标
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语言的精练及节奏之美。
能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理解诗歌寓意。
感受农民种粮的辛苦与不易,知道要爱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有关古诗《悯农》的图片或视频短片。
活动过程
出不图片或视频短片,欣赏古诗。
鼓励幼儿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及背景,并与同伴交流。
欣赏古诗。
①老师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②老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
老师鼓励幼儿针对古诗提出问题,进一步理解古诗内容。
老师:听了这首古诗,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伯伯还在地里松土,锄草。农民伯伯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种禾苗的土里,他们很辛苦。知道吗?我们吃的这些粮食,一粒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
了解古诗语言精练。
老师:你们来数数这首古诗一共有多少个字?这么少的字能表达这么多的意思,古诗的语言是很精练的。
学习朗诵古诗。
老师打拍子,幼儿跟着节奏朗诵,语速稍慢,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幼儿进一步感知诗歌的寓意。
老师:朗诵这首古诗时,你有什么想法?
老师:农民这么辛苦,我们要怎样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呢?
附:古诗《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的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
“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四、简要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本次活动由儿歌导入,引出主题,然后通过挂图,老师讲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最后通过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幼儿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辛苦”字,通过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幼儿情感的涟漪,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悯农的教案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家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学习古诗《悯农》
活动准备:
米饭、馒头、花卷等幼儿常见的食物;农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基本过程:
一、 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出示多种食物的图片引出活动的主题
出示图片后,教师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 关键步骤
1、教师请幼儿观看农民耕种的FLASH的动漫,告诉幼儿粮食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2、教师大志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3、幼儿学习朗诵古诗《悯农》
三、 结束活动
师生共同朗诵古诗,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泥塑区
在泥塑区投放采泥,指导幼儿学习团、搓、压、捏的技能,练习制作好吃的`面食
2、其他活动:比比谁最节约粮食
制作一张大表格,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谁吃的最干净就给谁盖上小印章
活动反思:
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的教案9
背景
在讨论食物的营养时,我们提出了“粮食有营养吗?”给幼儿讨论,在讨论中很多幼儿了解了粮食均为谷类,能帮助我们长身体、长力气,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逐渐改变了认为粮食仅供吃饱没有什么营养的错误看法。秋季到周边农家乐的劳动,更使幼儿增加了许多直观体验,此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将一首古诗《悯农》教给幼儿,古诗寥寥数语的诗句,再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境,深得幼儿喜爱。
但是,要画出农民在烈日下弯腰耕作的形象,对习惯于表现直立造型的幼儿具有很大的挑战。过去,我们采用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结果是幼儿只会画出和教师相同的图像。这种重复图像的画法,不但不可能形成幼儿自己的图式,反而会妨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疑问的能力。为此,我们一方面借助幼儿对农民耕作的直观体验和对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欣赏材料,给幼儿更多富有美感的直观感受。在讨论中,采取观察不同的人物造型,在分辨谁拾到了稻穗谁没有拾到的基础上纠错的方法,让幼儿用自己的图像进行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画得合理,而是鼓励幼儿自主地创造。
目标:
1、大胆表现农民收割的辛劳,表达个人对古诗《悯农》的感受。
2、尝试打破已有直立人物的造型习惯,初步把握低头弯腰的人物动态。
准备:
1、欣赏作品:书法作品、优秀绘画作品。
2、比较辨别人物动态画面数张。
3、印有稻穗的长条纸、打印的古诗《悯农》、勾线笔、白纸。
过程:
一、吟诵古诗,再现经验
1.出示书法作品,吟诵古诗。
2.谈论这首古诗的意思,逐句解释。
3.农民除了种大米还种些什么?(教师协助归类——粮食、水果和蔬菜)了解我们经常吃的水果、蔬菜和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二、欣赏艺术作品
1.欣赏画面一(拾穗者):收割的时候,农民怎样在田野的劳动?发现农民整天在田地里,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劳动,不丢弃一颗粮食,多辛苦啊1
2.欣赏画面二(田问儿童):画面上的小朋友也在田野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拾土豆的呢?小妹妹在干什么?了解小妹妹年纪小,不能干这样累的活,所以哥哥姐姐就让她帮着捧卜豆。
三、比较、判别——从四张相似的动作中判别IE确与错误,说出原因,设法纠正。
1、四个小朋友第一次到农村学做小农民,从动作上分辨谁干得好。
2、对不会干农活的小朋友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纠错。
四、操作表现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本画古诗《悯农》的书,了解老师已经把古诗打印在每一页上,由小朋友来画低头弯腰地辛占劳动的农民。
2、四位幼儿为一组,各用勾线笔将农民劳作的情境画在白纸上,并适当涂色。
3、依次粘贴在图画书的内页上。
五、观赏诵读
1、观赏每个小组的图画书,找一找哪几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勤劳。
2、用自制的图画书颂读占诗。
延伸:
开展庆丰收的运动游戏,学唱歌《悯农》。
纠错——儿童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教学活动时常会出现教师不教幼儿则学不会画,教师教了幼J乙又学死了的两难境地,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结合美术教学活动为古诗《悯农》画插图,尝试采取“纠错”这一教学方法,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悯农》是一首幼儿较易理解的古诗,但是在表现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中,必须把握低头弯腰的动态,这对习惯表现直立人物动态的幼儿来说有较大的挑战。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纠错的方法,通过观赏、分辨、解释、纠正等步骤,引导幼儿自己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自如地表现个人的感受。
一、观赏
选择众多农民劳作的实景照片和《拾穗者》和《拾土豆》两幅欣赏作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强化印象,发现问题:
在观赏实景照片,重现生活情景以后,首先出示了一幅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这是一幅非常经典的艺术作品,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农民们在烈日下收割粮食的情境,激发了幼儿对农民劳动的敬佩之情,体会到农民伯伯每天在田里长时间低着头弯着腰的辛苦,也强化了他们对弯腰这一动作的直觉印象。
接着又拿出第二幅画:《三个拾土豆的孩子》一。农村的孩子们也在帮助成人干活。在欣赏中提出:三个小朋友都在拾土豆吗,引导幼儿从人物弯腰和直腰两种不同的姿态中发现哥哥姐姐在忙着拾土豆,小妹妹年纪小,只能帮着捧3=-豆,将动作和内容建立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动作的意义。
二、分辨
在活动前,从幼儿日常作品中寻找表现弯腰的画面,发现一般都会出现以下图像: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尚未摆脱画直立人的习惯)。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尚未把握身体的倾斜与四肢弯曲)。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尚未把握人物动作时各部位活动的特点)。
我们将这些错误图像和许多其他正确图像放在一起,提出“这些第一次到田间的小朋友,他们都能拾到稻穗吗’’的疑问,引导幼儿一一对应地比较和判断,找出错误图像。有了比较,就降低了找出错误图像的难度,也使他们发现表现弯腰动作同样可以创造无限丰富的图像。
三、解释
在请幼儿谈论错误的原因时,却发现幼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解释: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
幼儿的解释:这是蹲着,没有弯腰,他一根麦穗也没拾着,倒马上要摔跤了。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
幼儿的解释:这是动物,添上耳朵和尾巴就可以画成小花猫、小狗,还有……,小动物怎么能当农民呢?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
幼儿的解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残疾人啊?
从以上解释中不难看出幼儿与成人不同的视点和思维方式,成人总是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寻找抽象的规律(例如:关节活动的特点),幼儿则是用直觉生活经验解释一切。由此领悟到以前在讨论后教师惯用的简短总结,自以为很清晰,实际上时常不自觉的拉大了和幼儿的距离,只有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才会让幼儿信服。
四、纠错
发现和解释错误以后,纠正错误就成了幼儿最关注的问题,于是,我们发动幼儿一起来想办法,由幼儿说方法教师操作,对以上三张错误作品逐一进行修改,帮助三位朋友一起参加劳动:
1、将“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修改为把身体垂直改为向下倾斜。
2、将“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修改为四肢弯曲或倾斜。
3、将“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修改为表现双腿的前后位置,并找出“找到身下的衣角画双腿”的办法。
师生的共同修改,使幼儿发现即便错误的图像,也不是全盘皆错,只要局部稍加修改,就能创造出另一个图像。也使我们发现,在操作讨论时,多听取幼儿的意见(而不是勉强幼儿顺从自己的做法),哪怕有些看法并不十分合理,只要有可取之处,教师也应加以考虑,努力创造平等对话的氛围,才能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因势利导。
纵观幼儿的绘画过程,面对这一极有挑战的尝试,竟然没有一位幼儿束手无策。幼儿笔下的拾穗者也立刻鲜活起来了,不再是千篇一律。幼儿作品中创造的众多拾稻穗的图像,虽然并不像成人那样结构合理,却多了几分大胆与自信,同时保持了儿童的稚拙。我体会到把主动权交给幼儿以后,他们所表现的惊人创造力,相信幼儿在今后观赏、比较、判断和纠错中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新发现。
悯农的教案10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 (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提问:大米和所有的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
悯农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认“农、午、汗、粒、辛”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字。
2.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古诗中的图片,教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教师范读古诗)
2.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3.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诵读感悟
1.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
(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民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诵读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
1.分小组演读。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4.(出示图片)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愿意一起来背一背吗?(全班齐背)
四、课外延伸
读一读,背一背。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栗,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古诗诵读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按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体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2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活动准备:古诗挂图,小朋友的书。
活动过程
一、分组引导幼儿讨论
1白米饭从哪里来的?2是怎么来的?容易吗?
二、教师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锄禾日当午”中的“锄”是锄草的意思;“禾”是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
2、“汗滴禾下土”是农民的汗水一滴滴地到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盘”指碗,“餐”指粮食,“皆”是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三指导幼儿朗诵:1韵律节奏为:每一句的前两字相连,后三字相连,中间略停顿。2重音字为: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四.结合学古诗,带幼儿去田间观察农民劳动的情景,从而帮助幼儿自然而然地习得古诗。
五、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悯农的教案13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及意境,并能大胆地随乐吟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幼共念《大馒头,哪里来》
师:孩子们,大大的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师:农民伯伯种地辛苦吗?那儿歌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变换方式诵读古诗
1、观察图片理解诗意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画面上有些什么?
师: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自主回答)
师: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农民伯伯在庄稼地里怎么劳动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天气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谁知道盘子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哪里来的'?
师:秋天到了,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粮食都丰收了。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2、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师:我们的唐代大诗人李绅写下了一首很好听的古诗《悯农》,就藏在这几幅画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诗句?
3、多种形式熟悉诗句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试着来念一念。
师:会了吗?接下来我领诵第一句,你们接下面几句,题目我们一起说。
师:你们念的真好听,下面我来请一位小诗人来领诵,谁愿意自告奋勇?
师:你们真像小诗人,下面,我们换种方式来试试看。杨老师念第一句,你们接第二句,杨老师念第三句,你们接第四句,我们轮流念,好吗?
师:接下来,我们男孩和女孩来PK下,看看谁念的又清楚又好听,好吗?谁先来?男女小诗人们表演的旗鼓相当,为你们精彩的朗诵鼓掌。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开火车的游戏,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诵读一句古诗,看看哪一组朗诵得又清楚又好听。
4、捡米粒游戏有节奏诵读
师:秋天,农民伯伯种的粮食丰收了,可是在收割的时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怎么办?那请你们看一看、听一听,我是怎么捡的?(教师示范有节奏边捡米粒边念古诗)
师:我是怎么捡米粒的?让我们跟着熟悉的音乐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这边有好多米粒,我们一起帮助农民伯伯捡米粒吧!天快黑了,我们得加快速度捡哦(速度放快)
三、吟唱古诗情感升华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还可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可以跟着这段熟悉的音乐配上我们新学的古诗一起轻声地唱一唱(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哼唱)
师:看来有的小朋友已经会唱了,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这次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吟唱古诗)
师:你们唱得很动听,那我们集体来表演这首古诗,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演一演,跟着音乐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
附:《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的馒头哪里来?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
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古诗《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的教案14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悯农》教学反思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二、三岁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学这首古诗,对于中班幼儿要求背诵并不难,能作过多的要求。于是,教学中关键重点引导小朋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为此,我从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感受“辛苦”来展开教学活动。
1、让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儿教学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不能凭空开展,一定要在幼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他们做弯腰姿势保持五分钟来感受“辛苦”,他们个个都觉得累。这种亲身体验比凭空解释效果好。另外,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粮食,特准备了水稻,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看到幼儿脸上摆出好奇和惊喜,我别提有多高兴。我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到收获,再到稻谷变成米饭的漫长经历以及期间的农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看图了解“辛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时,我不作任何要求,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再让他们举手发言。有个孩子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说:“我知道这是夏天,很热很热的,我外公去种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太阳的。”这时,妞妞也说是夏天,我也要她说明理由。她说:“那农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问:“农民伯伯这么热,还在干活。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太阳好一点?”这一问,激发了孩子热情,课堂就热闹了。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比春天与夏天的太阳。孩子们就更加了解了农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劳动的辛苦。
3、以朗读感受“辛苦”: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引读,范读等,让幼儿从朗读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种表示劳动艰辛的句子,我作了重点引导。更是提醒他们中午用餐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里面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孩子们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不足之处,在看图讨论和观察实物水稻的环节花得时间太多,留给朗读的时间就不够了。所以,朗读指导不很到位,应该分为两课时效果比较好。
悯农的教案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是“一颗星”的“颗”。
闲:里外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木”。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闲、夫、饿、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1悯农(二)
李绅
难字:颗闲饿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同桌之间互相听写词语,写完后,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3、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1、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提问:读懂了诗的意思,你有什么感受?
(1)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诗句的内容说明:农民在万物生长的春季撒下了种子,他们要为庄稼浇水﹑施肥﹑除杂草,每天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到了金色的秋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粮食的丰收,但是他们不能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乃至饿死﹑不能生存下去。)
(结合插图的内容说明:这农民一家人各个骨瘦如柴,穿着破旧的衣衫,那位妇人的怀里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农夫站在一边面露难色,无可奈何。)
3、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二十个字,就揭露了当时的社会,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那么多的社会财富,他们是值得歌颂的﹑赞扬的。但是他们没有权力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合理的社会使他们贫困无助、冻死饿死﹑不能生存下去。这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遭人痛恨的。
三、朗读古诗
1、配乐听老师范读并评议诵读情况。
2、伴着音乐自己练习朗读。
3、在小组内参与朗读,互相学习。
4、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练习巩固
完成书中的第4题。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检查第4
题,进行自评。
2、把《悯农二首》背给家人听。
【悯农的教案】相关文章:
《悯农》教案01-16
悯农教学教案06-13
中班教案《悯农》10-04
中班教案《悯农》04-19
大班语言悯农教案10-31
《悯农》语文教案04-08
《悯农》语文教案09-01
幼儿园悯农教案09-16
《悯农》教案【共15篇】07-03
中班教案《悯农》7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