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我看》教案

《我看》教案

时间:2024-11-14 19:27:2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看》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看》教案

《我看》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学会揣摩诗歌语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语言揣摩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诗人穆旦的一首诗——《我看》。

  二、展示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难点)

  三、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四、背景资料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五、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丰润(rùn)沉醉(zuì)忧戚(qī)

  勃发(bó)飘逸(yì)漫游(màn)

  流盼(pàn)摇曳(yè)枉然(wǎng)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íng(凝)望yǒng(咏)赞

  流pàn(盼)màn(漫)游

  3、解释词语

  1、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2、枉然:白白地。

  3、飘逸:漂浮,飘散。

  4、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6、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六、指导朗读

  七、感知课文

  1、题目为《我看》,那诗人“看”到了什么?

  2:诗歌主要借助于哪些意象来抒发感情?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一下。

  八、品读课文。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答案】本题运用诗歌画面描绘法。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本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看到“流云”“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4、这里的“你”指谁?

  【答案】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案】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答案】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九、难点探究

  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

  【答案】第③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第④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第⑤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希望将生命融人自然,让“我”的爱回归大自然之中去,真正获得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最后一节,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十、课堂小结。

  本课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思想感情。

  十一、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春风春草

  所看飞鸟流云

  我合而为一

  看生命的勃发热爱自然

  所思静流的飘逸

  生命的飞奔

  与自然合流

  教学反思:

  《我看》这首诗发现作者不仅写了春天,更写了青春。朦朦胧胧地感觉到读这首诗的时候有一种复杂的心情,有快乐、有渴望、有热烈,也有压抑、有痛苦、有迷茫、有反抗、有等待。这两点给我感触最深,因此讲课时也是围绕这两点展开的。之后又查阅了其他人对这首诗的解析,作者的生平,诗的创作背景,九叶诗派诗人的诗歌特点,就这样,由整体感知到细细揣摩,在一遍遍的背诵中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备课的第一阶段主要理解文本,对于如何展开教学并没有思路。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想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这首诗的结构是怎样的?如何描绘春天的?写到了哪些意象,运用了怎样的修辞……等等。不过更多的是根据自己在阅读文本时的感受及想到的问题来设计的。关于作者穆旦的介绍处理的不太好,只让同学们自己看了看,没有统一说,总之,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成与败。提问之后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如何有效的进行评价与总结也需要好好琢磨。中间部分处理的还是有点快,整堂课的节奏快了,主体部分结尾处没有过渡好,结尾结的有点突然。布置了作业,以“写在青春的时刻”为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之前再加一个小小的总结,整堂课会显得完整流畅些。另外,最后也可以推荐学生看穆旦的其他诗,比如《冬》,通过《春》与《冬》的比较,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看》教案2

  一、教学内容:四川少儿出版社小学生信息技术4年级上册第二课《从“我的电脑”看文件和它的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文件夹在“我的电脑”中的存放情况 学会从“我的电脑”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打开、浏览等操作 学会在“我的电脑”中新建文件夹以及对文件、文件夹重命名 过程和方法:通过“想一想、试一试” 让学生体会一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用演示法和讲授法讲解本课。

  3、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公用机房上机习惯 (不乱改别人的文件和文件夹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我的电脑”中对文件、文件夹的浏览、新建、重命名

  教学难点:新建文件、文件夹的名称输入

  四、教学准备: “我的电脑”图标、多媒体广播系统或投影系统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

  引入

  ① 任务1:试一试、找一找,我们以前所做的作品有哪些?它们放在你所用计算机的哪个磁盘?哪个文件夹?里面的(找到后结果请写在纸上)并说说你的操作方法

  ② 观察、记录学生的操作情况,小结

  ③ 引入课题:板书《从“我的电脑”看文件和它的家》

  试操作并写出结果

  说出自己的操作方法

  倾听思考

  设置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自然引入本课学习的课题

  在“我的电脑”中对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

  ① 任务2:同学们试试从“我的电脑”去完成任务1(通过看书或提示简单的操作步骤)

  ② 观察、帮助、指导学生的操作、评价

  ③ 任务3:通过自己或合作的方法完成书上的“想一想、试一试”

  ④ 观察、帮助、指导,根据情况作讲解

  看书、或按提示尝试操作

  自己尝试或合作完成任务3

  完成任务并提出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的实践探究并解决问题

  在“我的电脑”中新建文件夹及对文件文件夹的重命名

  ① 过渡:我们的文件都是存放在已有的文件夹里面的,能不能在磁盘上建立自己的文件夹,给自己的文件安个新的“家”呢?

  ② 讲解:在“我的电脑”中新建文件夹的方法,强调名称输入时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况

  ③ 引入文件、文件夹的重命名知识(注意不要随意改动他人的文件、文件夹名称)

  ④ 任务4:完成书上的“想一想、练一练”

  ⑤ 观察、帮助、指导

  倾听、思考

  倾听

  倾听

  完成任务4

  激趣

  大多数学生没有新建文件夹的知识,直接讲述效果会更好些

  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

  ① 在“我的电脑”中对文件、文件夹的浏览、新建、重命名

  ② 不随意更改他人的文件、文件夹名称

  学生倾听

  知识再现

《我看》教案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

  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这就是人类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诗人穆旦在《我看》一诗中写到:“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将人的喜怒哀乐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怎样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穆旦,去读一读这首诗吧!

  环节二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著名诗人和翻译家。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著文。1949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主要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

  枉然(wǎng)飘逸(yì)摇曳(yè)

  2.理解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丰润:指丰茂滋润。

  环节二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情感。

  2.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环节三

  一、朗读诗歌,感悟诗境。

  1.诗歌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请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

  我所看:大自然的美

  我所思:人生的意义

  2.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怎样的图景?

  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3.第三、四节诗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折?有什么作用?

  眼前美好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忧思,不由心生感叹:大自然的美好枉然在眼前掠过,鲜活、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如何不叫人悲哀?

  作用:即景生情,是作者诗情的缓冲,也为下文浪漫、潇洒的抒情蓄势。

  4.最后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感悟、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既有“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那样自由、潇洒、快乐,又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忧戚。

  二、再读诗歌,赏析语言。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揉”字得妙,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吸入”写出平展翅翼的静鸟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景象。

  3.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欢笑是生命的永恒旋律,如同大自然的美好。

  4.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熄灭”也是一种自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盛开一样)。

  三、归纳写作特点。

  这是一首优美、流畅又略带伤感的生命之歌。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体现无遗。

  1.意象大气而深远。

  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第一节写风、草地,从面前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大地。第二节与天空、晚霞、飞鸟,由天空到大地,用词典雅高明。

  2.抒情明快而酣畅。

  在美好自然面前,诗人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抒情明快,不见一丝悲伤。激情与理性的融合,不仅增加了诗的韵律和美感,而且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更真切的体验。

  环节四

  文章主旨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对美好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由衷的咏赞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索。

  板书我看:自然之美

  我看欢乐与哀愁是永恒的旋律

  穆旦我思:人生意义

  环节五

  阅读穆旦的《春》《诗八首》《青春》,感受其诗的特点。

  教学反思

  本课注重了诗歌的朗读训练,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扮演的是知识的拥有者,而不是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利,使学生失去了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看》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你看》。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背景资料

  《我看》是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ǎng)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ǎn)摇曳(yè)

  (2)词语释义

  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部分(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图景。

  第三部分(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四部分(第五、六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答案示例: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填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2)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答案示例: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3)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答案示例:《我看》中诗人通过自然风景表达出了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河流!”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早已有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恰恰与穆旦的生命与自然的合流不谋而合。

  2.主题理解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示例:这首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3.写法探究

  这首诗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答案示例:(1)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

  (2)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这首诗虽然是写实,但由于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大概不是多数人能想到的。“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来之笔——流云通常不会红晕,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度隐喻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写实: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四、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

《我看》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二、教学重点:

  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

  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语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诗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又或者,会发出另一种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设计意图】

  同为1938创作的诗歌,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诗境上有所差异。艾青与穆旦分别作为“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诗也恰巧体现出两种诗派的差别,在比较阅读的同时,也可借此让学生对诗派有所认识。

  (二)诗歌感受及层次划分

  教师语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

  【课件出示】

  ①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

  ②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

  学生活动:朗读,完成任务。

  明确:

  ①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

  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教师语言:请在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分尝试进行朗诵,可以在课本上标注好重音、停连和语气,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朗诵。

  学生活动:朗诵,分享。

  明确:(示例)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

  【设计意图】

  诗歌的篇幅较长,且有一定的层次,可以进行分节的研读,在此之前先以朗诵来带动理解。

  (三)根据旁批讨论思考

  首先让学生根据旁批的阅读指导进行讨论和思考,再由教师进行引导分享。

  品读1-2节

  教师语言:“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提示:从意象、修饰词和动词着手分析)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分享。

  明确:

  ①画面: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②意象: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和大地。

  ③修饰词和动词:“丰润”的青草、“深远”的晴空,给人安宁与浪漫的感受;“揉过”“吸入”形象生动,丰沛与辽远之感;“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品读3-5节

  教师语言:

  问题一:品读第三节,这里的“你”指什么?“你”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分享。

  明确: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问题二: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分享。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等。

  问题三:品读第五节,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分享。

  明确:作者萌发出想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的愿望。可以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等词语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借助旁批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的讨论,剖析诗歌的意境与艺术特色。

  (四)主旨探究

  教师语言:我们已经知道本诗写作于1938年,①你是否能从诗中读到一些时代的影子呢?②穆旦是否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呢?

  学生活动:思考,分享。

  明确:①作者心中的“忧戚”与“哀愁”。②抒发了热烈的情感,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

  (课件补充:艾青和穆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诗歌流派,具有不同的特色。七月诗派:现实战斗性,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以及对侵略者、统治者的恨的时代内容;对历史、人生的思索,以及对理想、光明的追求。九叶诗派:内容上既坚持了30年代新诗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传统,又保留了抒发个人心绪波澜的自由,而且力求个人感受与大众心态相通,力求智性与感性的融合,把思想、感情寄托于活泼的想象和新颖的意象。)

  【设计意图】

  置于时代背景下,看待穆旦的这首诗歌,同时将其与其他两首同期诗歌进行一定的对比,认识到整个时期诗歌发展的多种色彩。

  (五)课后活动

  选择本单元认识的五位诗人中最喜欢的一位,找到他/她的另一首诗,自主进行批注和赏读(200字以上)。

  【设计意图】

  落实自主品读诗歌这一目标能力,能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赏析陌生诗歌,并阐述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我看》教案】相关文章:

看大戏教案09-09

《看浪花》教案03-02

《看冰灯》教案05-27

看菊花教案09-27

看雪的教案01-31

看菊花的教案02-25

《看月食》教案07-10

看瓜的教案08-19

《看瓜》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