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时间:2024-06-09 00:58:44 教案 我要投稿

《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爬山虎的脚》教案通用15篇

《爬山虎的脚》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1、2段。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教学重点

  学习1、2段。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不易懂的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爬山虎是动物还是植物呢?学习这篇课文后,你就明白了。

  大家看投影:

  爬山虎是什么样儿?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茎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它怎么会长脚呢?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学课文。

  1.读生字表,划出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个别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句;

  2.检查生字认读及部分词语理解情况。

  萎:干枯,衰落的意思。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3~5)

  2.第1、2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五)讲读第1段。

  1.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写什么?

  写作者在哪两处地方看到爬山虎。

  2.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都在墙上。

  3.你如果看到这两处景象你会怎么想?

  爬山虎大概是长在墙上吧,爬山虎大概是靠墙生长吧?……

  4.教师小结:

  作者这样写,也正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5.齐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这两处的爬山虎的。同时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这一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第三句讲叶子颜色美,排列整齐、均匀;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

  3.叶子颜色美表现在哪里?

  红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理解新鲜、舒服的词义。说爬山虎的叶子绿的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所以看上去让人觉得非常舒服。

  4.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整齐:“叶尖一顺儿朝下”。

  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5.导读。

  爬山虎叶子的颜色是这样变化的:

  ――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爬山虎的叶子长得很整齐。

  ――叶尖一顺儿朝下。

  爬山虎叶子长得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当风吹过时,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6.边读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拂:轻轻擦过

  漾:原指水面微微动荡,这里指墙上的爬山虎叶子轻轻波动。

  7.齐读课文,个别读。

  8.归纳段意:

  第二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七)布置作业。

  抄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3、4、5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二、教学重点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写清楚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上节课我们知道爬山虎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

  (二)讲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2.导读: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呢?(齐读)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齐读)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

  生长位置,边看图边说;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脚的颜色――嫩红的。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

  再读课文。

  5.教师指图,引导学生按课文叙述顺序独立练说。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7.导读: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呢?(齐读)

  8.写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中,作者通过观察,写出了爬山虎向上爬的哪几个动作?(触、巴、拉、贴)

  9.导读:

  “触着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齐读)

  是什么东西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齐读)

  细丝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以后,使什么紧贴在墙上呢?(齐读)

  10.教师边指图演示,边让学生用课文中语句练说。

  11.左右练说: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

  12.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讲什么?

  13.齐读第4自然段。

  14.默读第5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意思?三句话围绕哪一点写的?

  15.齐读第5自然段。

  16.归纳第3段段意:

  讲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总结全文。

  1.作者是怎样具体清楚地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先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再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写爬山虎脚的特点,写爬山虎脚的特点时,先写脚的样子,再写怎样爬,然后写脚的变

《爬山虎的脚》教案2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划、看、讨论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你们想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设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

  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我还为孩子准备了一张画纸,让他们亲手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边画边说出它的正确的位置。这样既调动了孩子的学习激情,又掌握了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小组合作讨论,划出相关的动词,然后汇报。(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

  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

  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25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新鲜 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爬山虎的脚》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区分“嫩”在不同的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4、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难点: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一、教学“虎”字,引导质疑

  1、写“虎”——今天的课上老师先教同学们一个字,请大家观察大背投上的字。学生试说“虎”字的写法,老师揭示“虎字头”的笔顺以及注意要点。老师按照学生说的正确笔顺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书写“虎”并教给学生记忆虎字的方法“虎字头下加个几”,学生仿写一个。

  2、组词——同学们在写“虎”字时想到了谁?(老虎)老虎是一种什么?(动物)

  3、逐层板书课题——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认识一种植物,它叫“爬山虎”(板书补充“爬山”)。“爬山虎”这种植物很有趣,它像动物一样有脚(板书“的脚”)。

  4、质疑课题——齐读课题,有什么问题吗?植物怎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的?课文还写了与脚相关的哪些内容?

  5、揭示读书方法——要想解答这些疑团,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一边读一边想象。

  二、学生自学课文

  1、要求:用以上读书方法阅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的同时,把课文中的字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选择合适的方式读书。

  三、检查读书

  1、我会读

  均匀

  重叠

  空隙

  引人注意叶柄触角

  蛟龙

  痕迹逐渐你能读懂这些词吗?

  2、检查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先写了爬山虎生长的(),接着写了爬山虎的(),然后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是怎样(

  )、(1)指名分节朗读

  (2)填空

  (3)齐读填空(告诉学生这就叫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习课文1—2节

  1、齐声朗读课文第一节:课文第一节除了给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你还能读出什么?(茂盛,生命力强)

  2、哪些词写出了爬山虎无论生长在哪,都长得很茂盛?(满、一大片)

  3、再次齐读第一节,读出你的体会。(茂盛,生命力强)

  4、接着叶圣陶先生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板书“叶”。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叶圣陶先生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爬山虎的叶子的?用笔画出有关的顺序词△以及变化词○。

  5、交流学习体会:(1)顺序:刚————不几天——长大了指导朗读,把这个

  (2)变化:嫩红——嫩绿————新鲜、舒服

  过程读出来

  6、看图,体会“长大了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那么舒服。”再读。

  7、究竟是怎样的舒服?课文做了详细的描写,继续往下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1)指导朗读,评价: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2)体会写法:静、动结合更体现了这种舒服感。

  8、引导质疑:看着这一墙你没有什么疑问吗?(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探讨的爬山虎脚与叶子的关系?(在叶与脚之间画上线打上问号)

  五、写生字板书:

  6爬山虎的脚

  刚

  嫩红

  叶

  不几天

  嫩绿

  长大了

  新鲜、舒服

《爬山虎的脚》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然后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然后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的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三、讲读课文。

  1、课文的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

  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2、讲读第2段、

  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然后每句话写什么?

  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

  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

  A、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

  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C、爬山虎的叶子长的很整齐。

  D、爬山虎的叶子的很均匀。

  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4、理解:拂漾

  5、齐读课文,个别读

  6、归纳短意。

  四、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小结,准备下课。

《爬山虎的脚》教案5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叶子、爬山虎“脚”的特点、爬山虎是怎样用“脚”来“爬行”。在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学会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学生第一次接触爬山虎,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活跃回答,积极动脑筋,但注意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本课教学内容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深入、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首先,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的命名会倍感兴趣,有助于调动学生观察的欲望;其次,在表达方式上,本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外,课文在描写上细致入微,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观察。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掌握会写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3、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重点语句品读法、表演法、画图法、课件演示法、朗读法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难点:

  1、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 、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动画效果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进入课文,引导质疑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读完这个题目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有谁知道爬山虎是什么?

  生:是一种植物!

  师:原来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啊!大家都知道人类是有脚的,那爬山虎属于植物为什么还会有脚呢?爬山虎的脚又是长得什么样子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今天的新课文《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老爷爷观察到的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的?

  二、交流预习,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①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生字的认识情况。(随机点学号读生字词)

  ②哪位同学来当当小老师领读一下生字词?(老虎、占领、铺平、均匀、重叠、茎叶、把柄、触角、痕迹、追逐、蛟龙)

  ③除了生字词以外,课文中还有哪些你认为写得好的字词?

  带领学生分析生字,掌握较难字的写法,解释学生不懂的词语。

  2、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自己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在讲什么。

  (3)你喜欢哪个自然段?选出来读一读,再说说这个自然段在讲什么。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划分段落

  一二三四自然段分组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

  根据段落大意进行课文的分段,并归纳大意。(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将课文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三、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课件展示爬山虎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四、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这是爬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指名答。(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

  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1、思考一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这一段共四句话:

  第一句写叶子颜色的变化。色美: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那么新鲜”。

  第二句写长大的叶子引人注意。

  第三句讲叶子形美,排列整齐、均匀。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从“均匀”“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体会到叶子的整齐美。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第四句讲风吹过时的景象,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这么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师生齐读)。

  2、“一顺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铺得很均匀并且没有重叠?(“一顺儿”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长得非常整齐。我们知道,爬山虎是靠着脚向上爬的,而与它的脚相反方向长的叶柄便向下垂,叶尖便自然也向下垂。叶子的生长要吸收阳光,如果重叠生长,那么有的叶子就不能吸收阳光了,所以叶子铺得均匀,没有重叠。)

  3、女生读第四句,体会“漾”字的生动之处。想象微风吹过,成片的叶子随风起伏,如绿色的海荡起的波纹,让人的心里不由得震撼。引导学生读出美感。

  4、从文中找出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5、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找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

  师:作者能够把叶子写的.这么美,是与作者的一种好习惯分不开的,你知道是什么好习惯吗?(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五、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的叶子:嫩红--→嫩绿

  长大了的叶子: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一课时结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预习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前两段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三四五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就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看一看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特点,以及它究竟是怎么爬上去的吧!边读边把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品味品味,还可以学着做做动作。

  一、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一)读文画句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过渡: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这一段,通过同学们认真读书,自己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第四自然段呢?也请同学们这样认真去读,看看这一段,你们能知道什么?

  (二)读文画“脚”

  1、教师板画,提出要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部分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2、学生读书思考。

  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①选颜色:老师这儿有红、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来画。

  方案一:学生选择的是红色

  说明这位学生认真读书了,而且读懂了书上写颜色的句子。教师可请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红色。(说课文依据)

  方案二:学生选的不是红色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把学生出现的这一偏差点作为有利的训练点在学生评议时进行强化训练,从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习惯。

  ②画“脚”。学生在老师画的茎、叶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③全班评议。学生再读书,以课文为依据,对照同学画的“脚”进行评议,纠正错误。

  重点理解以下几点: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方案一:学生画得不对

  请学生评议,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黑板上改正画错的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方案二:脚的位置画错了

  脚的“位置”是理解的难点,学生如果发现把脚的“位置”画错了,但又不知道画哪儿更准确,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写“脚的位置的句子”,对照图文评议、理解、感悟。

  教师最后可展示呈现爬山虎脚外貌细节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与自己的画的差别。

  二、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过渡:

  师:作者把爬山虎的脚描写得多么细致呀!是什么原因呢?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谁能独具慧眼找出来呢?

  对了,正是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形状、颜色了解得那么仔细。刚才同学们提出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问题,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4自然段。(板书:爬)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读有关句子。

  2、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把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词用“▲”标出来(触、变、巴、贴、爬)

  ①“巴住墙”是什么样子?(紧紧地贴、吸在墙上)为什么要“巴住墙”?(这样茎才不会掉下来?)这么细小的脚,怎么可能巴住墙的呢?(因为六七根细丝的头上都变成小圆片了)

  ②巴住墙了,再怎么往上爬?(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同学们,假如我们的手指就是爬山虎的脚,和你的同桌一起演示一下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

  4、指名读爬山虎往上爬的这一段,注意划线的词,要重读。

  5、体会朗读。注意:只要读好这些词,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教师指导重点词的读法。

  说话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二)看画面配解说

  教师可呈现幻灯片,展示爬山虎的脚是如何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着动画效果的变化读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直观的观察到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么爬的。

  (三)质疑问难

  学到这儿,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①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②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解决问题

  1.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方案一:可以用“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可以用“一步一步”,“一脚一脚”就是“一步一步”的意思。此时教师不动声色,请其他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方案二:理解“一脚一脚”和“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教师请学生动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是怎样爬的。

  2.教师板画描述启发: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3.在这儿,叶圣陶老爷爷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出什么?(叶圣陶老爷爷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用词非常恰当。)

  小结:体会叶圣陶老爷爷作了连续观察,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三、交流爬山虎脚的变化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墙和脚的关系)

  2、这是一天就观察到的么?是怎样观察的?(长期观察)

  3、叶爷爷还说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自己试过了)我们观察物体时,可以用眼、手、闻、触,这些都是观察的好方法,叶爷爷就是利用这些方法来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观察,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

  4、叶圣陶陶爷爷无论是写爬山虎的叶子,还是写它的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四、回归整体,领悟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课题,为什么这篇课文的标题是《爬山虎的脚》,现在你有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这脚在爬山虎身上可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脚爬山虎就没法往上爬了!)

  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4、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六、作业

  背诵三四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教案6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5个,积累有关的词组,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有关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知道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作用。初步了解叶圣陶其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名家,这就是他写的文章。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这是谁写的?你知道叶圣陶吗?

  2、这就是叶圣陶。(多媒体演示)

  二、新授。

  1、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在哪里见过?你注意过它的脚吗?

  2、看多媒体认识爬山虎的脚。

  3、你能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吗?交流。

  4、自读课文找到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

  5、分组读,找到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6、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多媒体演示)联系第三节交流。

  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细丝嫩红

  师:作者把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样子写清楚了。我们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有关句子。在观察的基础上,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初步的了解。

  7、那它是怎么爬的?叶圣陶先生用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字把爬山虎的攀爬写

  得活灵活现,尤其是这个“巴”字。

  8、谁能做一做“巴”这个动作吗?(学生演示)你体会到了什么?

  9、难怪课文最后描写到(引读)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要是……

  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生自由读。

  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使它紧贴在墙上。

  10、爬山虎的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自己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力度来!

  11、爬山虎的脚真奇妙。那么它的叶子又是怎样的呢?(多媒体感受)你觉得这些叶子怎样?请看第二节。

  12、爬山虎的叶子长得绿绿的、密密的,真美。谁能读好第二节?找一找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三、课堂拓展。

  叶圣陶先生还写了很多好文章。在我们的《十年后的礼物》这本书中有叶圣陶先生的《三棵银杏树》,请大家在课余去阅读它。

《爬山虎的脚》教案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3、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爬山虎的脚》,谁能够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

  (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通过对一、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叶圣陶爷爷描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很美。

  3、结合这张图片,文中描写叶子的美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谁能够挑战一下自己,背背有关颜色美、排列美、动态美的句子呢?

  (指名背)

  4、背得真好。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些优美的句子。

  5、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铺得那么美,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本文的重点──爬山虎的脚。

  二、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

  1、先默读三至五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颜色、怎么爬的。)

  2、投影爬山虎(实物),根据课文内容大家一齐边指边说,通过观察实物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3、作者是怎么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呢?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注意比喻句,作者把每根细丝比喻成蜗牛的触角,写得非常逼真。)

  4、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动画。

  (指名上台说。)

  5、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6、女生读第三自然段,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作者准确、生动地用词。

  7、那到底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呢?请男生读第四自然段,读的过程中想像一下,并且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的词语。

  8、指名读。

  9、师根据课文内容边说边演示。

  10、抓住这几个准确、生动的动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并用手演示。

  11、一起演示。

  12、就这样,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就这样,我们才会看到一大片的爬山虎。但是如果把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13、那作者又是怎么知道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爬的?(通过亲自观察)由此我们又可以看出作者怎么样啊?(观察认真、细致、有耐心)

  14、齐读。

  15、那是不是所有的爬山虎的脚都紧紧地巴住墙壁?(不是)那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一个小组读第五自然段)

  16、触着墙的爬山虎怎么样啊

  17、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脚很牢固的?(相当、休想)你能不能用另外的词语来代替它们?(非常、别想)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满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巴在墙上。此时此刻,你觉得爬山虎的脚怎样?你想用什么词语赞一赞它?(神奇)

  18、齐读。

  三、引导发现,发散思维,总结写法

  1、学了这课,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观察细致,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事物。)

  2、生活中,肯定也有你们喜欢的植物。那你发现哪些植物充满神奇呢?四人小组说说这些植物的特点。

  (学生说)

  3、既然我们想学习叶圣陶爷爷,那我们就拿出实际行动来,向他一样亲自去仔细地观察一种植物。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张登记表,请把我们每一次的观察都坚持登记好。相信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也可以象叶圣陶爷爷一样,有惊奇的发现。

《爬山虎的脚》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墙过程。

  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第二自然段,揭示目标。

  上节课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所写的

  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美极了,你们还记得吗?

  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出示课件),一边回忆课文是如何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边看录像,指名读课文)

  爬山虎爬满整整一墙,确实好看,它是靠什么爬的呢?(靠脚)

  爬山虎确实有脚,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是怎样靠着脚往上爬的,文章又是怎样围绕它的脚来写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内容。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打开书本,回忆课文哪几自然段讲爬山虎的脚?(3-5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的脚?

  (3-5句)

  2、指读这三句话,思考:这三句话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位置、样子、颜色)板书

  3、交流

  位置:A、看实物

  B、位置在哪儿?(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板书

  C、多媒体显示

  样子:A、看课件

  B、是什么样子的?(六七根丝构成的枝状的,每根细丝象蜗牛的触角。)

  C、这里用了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蜗牛的触角见过吗?有什么特点?(头上有两对触角,在长触角的尖端长着很小的眼)

  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的。(投影显示)

  颜色:嫩红色

  4、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说的呢?齐读课文3-5句。

  5、看着图,跟老师说。

  按课文顺序说说看。

  6、同桌独立练说,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指名说,齐说。

  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第六句话起了小结的作用。

  7、第三自然段的3-6句就写了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还有第一,二句呢?这两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指读)

  点拨:“今年我注意了”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因为不知道爬山虎怎样爬,今年特别留心观察,原来是有脚的,说明作者正是因为如此

  注意观察,才能把脚的形状、颜色写得生动。)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爬山虎的脚是这样的,那么爬山虎又是如何靠着它的脚往上爬的呢?

  (板书:爬墙)

  1、默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哪几句话具体写了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第一、二句)

  2、指读第1、2句,其余同学圈出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几个动作的词。

  (板书:触、巴、拉、贴)

  3、看爬山虎往上爬的动画。

  师讲解(为什么原来是直的,现在弯曲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

  拉力使爬山虎在墙上贴得更紧了。)

  原来爬山虎是这样爬的,一起有感情地读1、2句话。

  4、自己练说爬山虎靠脚往上爬的过程。

  指名说

  齐说

  5、如果仔细看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会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为什么?(看实物,颜色、有力、脚在墙上的样子)

  6、课件演示

  7、填空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第四自然段通过一些恰当的动词和丰富的联想,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那么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1、指读,思考: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

  (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变化。)

  (板书:变化

  萎了

  牢固)

  2、分读

  想想这两种情况下爬山虎的脚有哪两种不同的变化?

  3、怎样相当牢固?(齐读)

  4、从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结果,可以说明什么?(说明墙对爬山虎的作用多么重要,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回答爬山虎顺着墙往上爬的原因。)

  5、齐读

  五、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从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叙述。是哪三个方面呢?

  学生交流,后齐读。

  2、写爬山虎的脚,还有许多别的内容可写,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课文中的三方面内容向我们介绍呢?(最能说明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那么课后,我们就学习课文的写法来写片段。

  3、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叶圣陶爷爷无论写叶子,还是写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六、课后练习

  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围绕这种植物的某一特点,选取几个方面内容写一个片段,把这个特点写清楚。

  板书:

  位置

  样子

  形状

  颜色

  爬山虎的脚

  爬墙

  触、巴、拉、贴

  变化

  萎了

  牢固

《爬山虎的脚》教案9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爬山虎的实物。

  3、词语卡片,句子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认读了本课的生字、词,不知道你们记得怎么样了,这节课老师来报一下听写,大家说好不好啊!

  生:齐答(好)。

  师报听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师出示词语。同学们对照,做错了的下课改正。

  师:昨天,我们欣赏了爬山虎的叶子,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的?(出示挂图,生看图回答)

  生:叶子的顏色、叶子的'排序。

  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无论是叶子的顏色,还是静态的叶子、动态的叶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文章却不是以爬山虎的叶子为题,而是以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作为题目,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有什么更吸引我们的地方呢?下面老师想请三个同学起来读一下课文的3、4、5自然段。其它同学认真听。

  生读课文,其它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这几段写的是什么?

  读完后请同学评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一)研究第三自然段。

  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脚的句子。

  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生齐读句子。

  3、出示爬山虎的枝条——

  师:是啊,阳光晒不蔫它,风雨撼不动它,爬山虎以它那盎然的生机,给我们的城市、乡村增添了无数绿色,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心情。请看,这就是“爬山虎”,我们让它也长在我们教室的墙壁上(师请学生演示,学生发现它很难“长”在墙壁上,一脸的疑惑)

  师:(也一脸的疑惑)咦,爬山虎顾名思议会爬,而且它一旦爬了上去,就会很难把它扯下来,是什么东西帮了它的忙?

  生:爬山虎的脚。

  师:(拿着那根爬山虎)假如这根爬山虎没有被剪下来,它的脚一定能帮它爬上这块墙壁了。

  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上好几米的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在高墙上扎根。此时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你想用什么词赞一赞它?

  生:爬山虎的脚真厉害!

  生:爬山虎的脚真神奇!

  师:爬山虎的脚这么神奇,我们一起再来用神奇的语气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生齐读。

  (二)研讨第四自然段。

  1、师: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找出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汇报:爬山虎是这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质疑:“这样”究竟是怎样?

  4、出示句子,用“----”画出动词。

  5、谁来当爬山虎演一演?讨论,推荐一名代表上台表演,评议。

  6、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爬山虎吗?

  7、抓住动作词读好这两句。个别读,齐读。

  8、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一脚一脚”能换成别的词吗?

  讨论。小组汇报。

  9、这段话中,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10、齐读。

  (三)研读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用“如果——就——”说说你的发现。

《爬山虎的脚》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关于爬山虎的脚的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讨论和圈点批注等方式读懂课文,提取文章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疏通文章写作思路,通过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

  二、教学难点

  读懂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批注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观察了苏轼眼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庐山,也游赏了陆游笔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西村。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种植物,也就是爬山虎(板书“爬山虎的脚”)。这种植物很神奇,它有脚。大家也许觉得奇怪了,植物怎么会有脚呢?如果它真的有脚,它会走路吗?会爬行吗?学习过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答案啦!

  2.整体感知

  (1)读对字音。

  (3)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段落,思考课文都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第二段、脚:第三四五段)

  3.重点研读

  (1)为什么文章题目是爬山虎的脚,文章却先用了一段来写叶子呢?爬山虎的叶子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讨论回答。

  (3)接下来就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爬山虎的脚的?文章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哪些方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4. 小结作业

  总结:叶圣陶写出这篇文章非常用心,他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变化,说明他观察了很长时间,而且观察得非常细致;他还知道爬山虎的脚扒在墙上非常牢固,说明他还用手尝试拉一拉爬山虎的脚。叶圣陶不是植物学家,但是他经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这样一篇关于植物的好文章,我们也要学习叶圣陶先生这种仔细观察的科学精神,只有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才能写出有真实感的好文章。

《爬山虎的脚》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

  4、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爬山虎的脚。

  2、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叶子图片、爬山虎的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课题)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有许多同学都见过爬山虎,爬山虎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叶子)

  2、你能说说你见到的叶子是什么样的吗?

  (让学生谈谈自己以前观察到的叶子的样子。)

  3、我们看看叶圣陶老爷爷是怎么写的?

  (放录像,教师范读。)

  4、看了录像,你认为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个有什么特点。)

  那些句子体现了爬山虎叶子的美?

  (指导朗读)

  5、齐读第二段、放录像,学生试复述。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在这美丽的叶子下面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

  1、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平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内容,让学生抓重点词,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指名朗读,全班齐读,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过渡:它又是怎样向上爬的呢?

  四、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1、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用什么方法?

  (抓重点词:触、巴、拉、贴。教师板书)

  3、学生上黑板演示爬山虎怎样向上爬的。演示中理解词语“一脚一脚”:

  ⑴ 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让学生用手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⑵ 评议学生演示得对不对。

  ⑶ 教师小结:

  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多媒体演示爬山虎向上爬的动画,学生复述,指名背诵。

  5、过渡:

  那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2、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怎样?

  六、总结

  1、我们知道了在爬山虎美丽的叶子下面,爬山虎脚生长的位置、样子和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2、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的方值得我们学习。

  3、作者进行细心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是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

  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爬山虎的脚》教案12

  一、教材简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二、学情分析

  在我们农村生长的植物比较多,爬山虎也比较多见。学习了这片课文能有助于学生对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学习作者观察植物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观察更多身边植物(如:小麦,玉米,辣椒,蒜等)的观察。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对农村学生能提高他们更多观察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义。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5、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3.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写好一段话。

  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媒体资源、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方法:研读、讲读法

  学法指导:自主研读、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爬山虎的脚?

  二、自主研读:

  1、师述:叶圣陶先生用5个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你对爬山虎的那一个方面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2、学生分组研读,师分组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一):

  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1、师质疑:读了爬山虎叶子的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组织交流:(点拨导读)

  ⑴、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通过读来体会吗?(朝下、均匀、漾起波纹)

  ⑵、师:观察叶子,叶圣陶爷爷还观察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嫩红——嫩绿——绿的新鲜)

  ⑶、听录音: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墙上呢?(脚)本课那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节)

  2、师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些什么?

  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那儿的问题。

  ⑴、读第三自然段帮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同学们,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的叶子和茎的图画,学生观察画图说。

  4、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

  ⑴、自读课题,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通过媒体资源中的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颜色的段落,学生再读体会。

  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质疑: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来比喻细丝呢?)

  三)、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学第四自然段,学懂了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2、学生汇报:

  ⑴、找出与爬有关的词句。

  ⑵、用自己的话把爬山虎的`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动画。

  (4)、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⑴、指读第5节,边读边画出脚的不同变化。

  ⑵、对比交流: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

  ⑶、小结:爬山虎真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两天可以发现的,可见作者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可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呢?

  2、你从作者的观察中受到哪些启发?(仔细观察——连续观察)

  3、小结: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我们要向作者那样养成细心观察,不断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把事物介绍清楚。

  六、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 样子:……像……(细丝)

  颜色:嫩红(灰色)

  爬 触→巴→拉、贴

  没触着墙 萎

  触着墙 变 相当牢固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爬山虎的脚》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

  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

  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背诵

  3、4自然段。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像爬山虎一样的向上精神。

  三、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爬山虎的实物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八、作业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两个植物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大家都知道丝瓜藤和葡萄藤都是依附架

  子生长,否则无法向高处生长。而有一种植物,它不像丝瓜、葡萄依附架子往高处生长。它

  不用搭架子自己就能向高处生长。这是什么植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它,揭穿它自己

  就能向高处生长的秘密。同学们,请打开书本,大声地告诉老师,那种植物是什么?有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我们一起来看爬

  山虎是什么样的。我们观察到爬山虎有叶子,藤蔓??我国著名作家、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的笔下爬山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爬山虎的脚》。

  大家又发现课题有什么特点吗?

  介绍叶圣陶的生平。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

  生字和不懂的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叶柄引人注意

  多音字:占得铺空着曲

  带领学生分析生字,掌握较难字的写法。解释学生不懂的词语。

  2、再读课文,一二三四自然段分组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想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

  什么。抽学生回答,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段落大意的归纳。

  3、根据段落大意进行课文的分段,并归纳大意。课文分

  为三段:

  第一段: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第二段: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三、抄写词语,熟读课文,试着背

  诵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那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二、教学一二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

  一二大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大组的同学想一想,文中哪些词语说明爬山虎长的很茂盛。文中两次提到墙,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自然段

  1、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下面我们请三四大组的同学为我们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一二大组的同学思考一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2、文中那句话体现了叶子很美?

  3、齐读第三句,“一顺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

  下,铺得很均匀并且没有重叠?

  4、女生读第四句,体会“漾”字的生动之处。想象微风吹过,成片的叶子随风起伏,如绿色的海荡起的波纹,让人的心里不由得震撼。这是一种动态美。

  5、从文中找出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6、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

  三、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三四自然段,师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以下问题:

  1、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了哪些动词?

  3、最后一句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有什么作用?

  4、爬山虎的脚在生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5、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四、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观察细致。要抓住特点观察。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五、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背诵三四自然段,仿写一种植物。

《爬山虎的脚》教案14

  教材简析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爬山虎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墙壁上爬着的一种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吗?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二、初读感知3、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习本课生字。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爬山虎的脚》教案15

  一、教师导入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本课是围绕哪一个意思写的呢?(围绕爬山虎的脚写的)从哪儿看出来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几段是围绕爬山虎的脚的。(3~5自然段。)

  二、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1、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确定了“要写的是什么”。(板书)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满墙碧绿的叶子,从小到大,从红到绿,又从绿到红,最后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们为什么能那样牢固地铺在垂直的墙壁上,不管多大的暴风雨也不会把它们打落下来。但却很少有人扒开那密密的叶子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写出了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不光要想好自己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根据要写的意思选择好内容。(板书:选择好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要写爬山虎的脚,选择了哪些内容呢?

  请三个同学分别读3、4、5自然段,大家想:每段主要说了什么?

  ⑴ 分小组讨论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⑵ 请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

  第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什么样;第4自然段写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第5自然段写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⑶ 作者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还要安排好写的顺序,这样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本文的作者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6句)

  2、这6句话分别说了哪几个意思?

  (一、二句写了作者发现爬山虎有脚;三、四句写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和形状;第五句写了爬山虎脚的颜色。)

  3、指导朗读:

  当作者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知道了爬山虎之所以能在墙上爬的秘密后,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非常惊喜。)

  ⑴ 学生小声练习读出惊喜的语气。

  ⑵ 教师范读:

  第一句中“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要读出疑惑的'语气。第二句中“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尤其是“有脚的”三个字语气更要强烈。

  4、在书上画出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注意要画准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过看图或投影让学生清楚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弄清“茎”、“叶柄”、“反面”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要给学生直观印象。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加上手势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5、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在书上画下来。(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学生看图加深理解,产生直观印象。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个比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换句话说:爬山虎的脚就像六七根蜗牛的触角;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什么样。

  6、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的?

  (像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7、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8、再请两个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语气。

  (第二句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后面几句要读得像解说员一样,介绍要清楚。)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第4自然段,然后请其他同学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往墙上爬的。)

  2、读这段中的第三句话:“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中的“这样”指的是怎样爬?从上文找答案,划在书上。(前面的两句话。)全班一齐读一读。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请两个同学用动作演示:

  面向黑板站好,用手巴住黑板,然后十指弯曲,手臂和身子慢慢贴到黑板上。再用同样的动作一下一下往上爬。全班同学齐读(或背诵)这一部分。说说“手指、臂、身子、黑板”在演示中好比是什么。

  5、每个同学都要边背边演示动作。

  6、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为什么看到那些细小的脚就会使人想起蛟龙的爪子?(太像了。)当两种事物很相像的时候,就可以用比喻句来形容。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改成比喻句。(爬山虎那细小的脚就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把比喻句中的“就像”换一个词,句子内容不能变,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练习说句子。(“好像”、“像”、“犹如”、“如同”、“像……似的”)

  五、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一人读,其它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结果不同。)

  2、看投影:

  ⑴ 填空。

  ⑵ 回答问题:

  ① “灰色的脚”指什么?原来是什么颜色?

  ② 从哪儿能看出爬山虎的脚扒在墙上相当牢固?

  (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六、再读课文三、四、五段,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爬山虎的脚的

  七、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来写的,但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爬山虎的叶子(分小组讨论)

  原因有三:

  1、因为平时人们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叶子,课文就从人们的认识规律入手,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熟悉。

  2、爬山虎这种植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和对人类最有贡献的部分就是叶子。

  3、用叶子来衬托爬山虎脚的重要,如果没有爬山虎的脚,就不会有绿得那样新鲜,看着那样舒服,铺得那样均匀,荡漾得那样好看的绿叶。

【《爬山虎的脚》教案】相关文章:

爬山虎的脚教案09-16

《爬山虎的脚》教案12-21

爬山虎的脚教案06-09

《爬山虎的脚》的教案07-28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02-25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02-25

爬山虎的脚教案范文07-16

[必备]爬山虎的脚教案06-09

《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06-20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