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散步莫怀戚教案

散步莫怀戚教案

时间:2023-02-27 13:14:20 教案 我要投稿

散步莫怀戚教案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步莫怀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步莫怀戚教案10篇

散步莫怀戚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阅读方法:圈划。

  2、通过圈划、朗读,品味文章,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体会家庭中的亲情,领悟到爱、尊重、责任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

  学习圈划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人物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的过程

  1、 课文导入:引导学生回味春的美丽,走进课文的境界。

  2、 教师范读课文,完成填空。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3、提炼文章中出现的分歧,并请同学们说说,面对这个分歧时,他们的选择。(与文中的选择形成对比)

  4、讨论“我”的选择。通过圈划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联系上下文的`感情基调:一个是自己的母亲,一个是可爱的儿子,此时“我”的选择意义确实非同一般。这样的看似“小题大做”的表达方法正新颖确切地表达出“我”当时的处境和心情,突出了“我”极富责任感的性格特征。

  此处请家长代表发言,说说他们是如何理解“我”的选择的。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父辈的强烈责任感。

  5、讨论母亲的选择。通过圈划体会母亲的思想感情。抓住母亲由原来的不愿出来到出来了,由本想走大路到愿意陪着孙子走小路的一个转变过程,写出了母亲明理,爱小孙子性格特征展现了出来。

  最后总结出:这一家里,最终是由“爱”做主的,因为爱一家人才是其乐融融的。

  6、品味在爱的滋润下,春天里最美丽的图画。

  学生个别读、老师读、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大家一起说说最打动你的一句话。

  如“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好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慢慢”、“仔细”等刻画出“我们”的认真,“我们”强烈的使命感。

  7、作业:1)文中这其乐融融的一家子也感染了你吧,请你回家以后也与你的家人一起深情地朗读这篇课文,体会文章的美,爱的美,分享一下这份幸福。

  2)作者动情的笔触也勾起了你不少甜蜜的回忆吧?何不展纸执笔,就一杯清茶,记下那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温馨的时刻”。

  四、设计说明

  1、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所以我将圈划字、词、句来作为一个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作为进入文章,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契入口。

  2、 整篇文章都是以一个大人的视角来观察、体会这个世界,体会一个成年人的责任。要让小孩子体会到这点,并让他们理解作为一个成员,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此负责任,就很困难了,所以我请了一些家长来参与我们的讨论。希望他们的话能让我们的孩子有所感触。

  3、最后这篇文章给我们意犹未尽的感觉,所以我们可以和家人一起来品读这篇文章,并回忆、记录家中的这些温馨时刻。

  五、教后记

  感情的交流是很重要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和作者作品交流的场所。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也是要把握好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文学说到底是人学。所以,我在这堂课里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圈划的方法来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我认为,这堂课的问题过渡不够自然。分析几个选择时父亲的选择应该是最重要的。但在分析的过程中还是没能体现出来。所以在最后理解文章中责任感时,学生还只是在表面的理解,未能深入灵魂,变为自己的想法。这是我将更深入地思考的问题。

散步莫怀戚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

  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

  生:爱幼。(板书)

  三、深入探究,挖掘“尊老”内涵

  过渡: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注意:至少让两名学生回答。

  师:我先不评判大家的回答,请大家听培根怎么说的,“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文明之举。”谁能给我们解释一下?

  生解释。

  师总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同学们,你们知道“孝”字的最初写法吗?它是一个会意字,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古人解释“孝”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义,把中华民族“善事父母”这一美德传承下去!

  四、揣摩词句,体味语言

  过渡: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请大家速读课文,与人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们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如能说出你们的理由,我将洗耳恭听。

  师注意: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但要注意时间,适时的打住。如学生在这一环节打住,则教师可以提示下面语句引导学生来体会课文语言妙处,之后归纳。

散步莫怀戚教案3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一、预习

  试朗读课文。

  二、导人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

  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时要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

  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

  ②提问:怎么朗读第1~3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母亲的孝心。

  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讨论并归纳: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自然段)

  ①提问: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样描写?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3)人题(第5段)

  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②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昂,如有新发现。

  ①提问: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讨论并归纳: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提问: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③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几个层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①提问: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

  ②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

  讨论并归纳: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③提问: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

  讨论并归纳: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④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摸摸”、“变了”、“还是”、“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那里”、“我走…·,·”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母亲慈爱、体谅孙子的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6)收结(第8段)

  ①提问:怎样以散步收结全文?

  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

  ②提问: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③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朗读时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散步莫怀戚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幻灯片出示一组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师述: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这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板书课题)散步

  二、检查预习状况:

  幻灯片1、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熬nèn芽咕咕(叫

  分歧shà(时水波línlín(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那里表现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宜的安顿。所,位置。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听读课文,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让我们把自己融入这个和谐的家庭用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想象一家散步的过程,然后抢答下面的问题。多媒体显示抢答题

  a、散步的时间(初春)

  b、散步的地点(田野)

  c、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我妻子母亲儿子;我

  d、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散步分歧产生分歧解决

  4、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资料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发生了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

  5、你喜欢文中哪些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研读入境

  1、分歧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解决的在解决分歧中,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

  老师: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权利是没有大小的,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

  2活动探究:

  、(1)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分组讨论进行)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选读课文,结合文中描述人物的言行和心里活动的句子,说说你鲜花给他(她)的理由。

  (2)请用一句话或词语概括一家四口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有职责心强)我的母亲:(宽容体谅)

  我的妻子:(贤良孝顺)儿子;(活泼可爱)

  (3)假如是你,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4)、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在一齐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青春偶像剧,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样办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完善,并期望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5)、透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同学们,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思考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就应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必须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五、重点研读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提示: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合作,最终挖掘文章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用心引导,适时启发,尽可能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过渡语: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期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最后一句话表现出作为中年人的重大职责感,他们既要好好承担老人的幸福,赡养老人,还要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抚养下一代,绝不能有什么闪失,这正是他们就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板书:使命感承前启后

  六、亲情行动

  (1)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能够是自己的也能够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此刻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能够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职责,让父母快乐简单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亲人说些什么呢

  七、课堂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让我们随着《家和万事兴》的曲子,沿着心灵的轨迹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就应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期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这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没有终极-----

  结束曲:《家和万事兴》

  板书设计:

  散母亲承前

  分歧“我”、妻子使命感

  步儿子启后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承担职责。

散步莫怀戚教案5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莫怀戚教案6

  教学目的:解剖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篇章安排,为作文基础做铺垫;品读、美读莫怀戚《散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怎样的结构?美在那里?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情景设计

  师:大家有没有散步的习惯?

  生:(有、没有)

  师:有的同学告诉我,你在散步中曾经发现什么吗?

  生:(各式各样:诸如,春天田野很美,夏天很艳丽,秋天很萧瑟,冬天很清冷等)

  师:有个叫莫怀戚的作家和大家一样,也有散步的习惯,但他在散步中却发现了跟大家不一样的东西。

  板书:《散步》莫怀戚,黑板中央,初号字体

  二、学习过程

  1、师带感情朗读(用多媒体朗读亦可),让学生边听边把不懂的字、词圈起来。

  有可能不懂的如:信服、随意、一霎时、水波粼粼(首先解决学生的字词问题目的在于为后面学生理解作者结构,文章美的特点中降低难度)

  (作合理合情合境的解释)

  2、学生齐朗读,师作巡视

  3、提问题思考:

  (1) 作者文章中的四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师:谁能举手告诉我,文中的四要都交待了吗?是哪些?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可作多次提问)

  生:(回答各式各样)

  师:(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逐步被全自己的答案)

  板书: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时间:初春

  地点:散步途中

  事情:散步、分歧、解决(三号,标题左下)

  总结:我们在写作文时可以如何处理文章的四要素?

  稍作小讨论

  关注重点:在情节展开中逐步穿插交待四要素(大意对即可,有创新意见更可)

  (2) 全文线索

  师:谁能说说,作者散步的全过程?尽量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下。

  生:答案各式各样

  师:(例:散步→分歧→分歧解决→散步)(对学生答案引导进行压缩,裁剪,取其中心词等,使其大意符合即可)

  板书学生所说内容,三号字,标题右下

  总结:这就是作者行文时的总纲领,作者在这样的纲领下组织全文,使全文有条不紊地进行。

  师:这对我们作文有何提示?

  生:(各式各样)

  关注点:学会列提纲、围绕中心罗织情节(有道理即可)

  (3) 美的赏读

  让学生自行默读,并将其中感动的情节或句子划出。

  齐读,感觉文章语言的流畅。

  让学生起身并带感情朗读使他感动的片断,并询问为什么?并对学生所读片断提问。

  (以下是各段提问设计)

  ① 体会“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为什么母亲不愿出来,而最后又出来呢?

  (身体不好、怕给影响儿子散步)

  ② 第2段在文中有什么具体的作用?/体现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承上启下,承上说母亲身体不好,表现作者希望身体不好的.母亲的关心;启下说明春天到了。)

  (注意“太迟了,太迟了”这一心理时间的分析)

  ③ 第4段看似于情节无关,是否可以删去?

  (不可以,注意“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句,与后“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呼应,实际上是作者在看到春天生机勃勃时对母亲时日不多形成强烈对比的一种微妙的感情触动)(本题难度太高,亦可不采用)

  ④ 第7段,“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大路了?/“母亲”的改变主意说明了什么?

  (疼爱小孙子的心情)

  ⑤ 第8段,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

  (亲情无价)

  注:本环节,理论上讲,由学生回答,而教师只做点拨、启发,使其逐步补全,但其中部分问题难度较高,学生无法给出比较合理答案时,亦可由教师说明。

  总结:细腻表达你所捕捉生活中的感人片断的途径是什么?

  关注点:心理:如上题①②③⑤

  细节表现:如上题④(亦可由学生自由发挥)

  三、结尾部分

  1、让学生再次带感情朗读全文。

  2、作业:上面我们提到的四要素中的人物一项,文中主要表现的人物有谁?他(她)有什么特点。把你自己所读到的写下来。

散步莫怀戚教案7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揣摩字里行间体现出家的温暖和浓浓亲情。

  2、品味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体会整齐复沓、音韵和谐之美。

  3、围绕对“家”的理解进行说、写训练,使学生受到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等传统美德的熏陶。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歌曲《我爱我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大意。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怀戚的《散步》一文,请大家回顾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学生概括大意。

  二、品味语言,感悟亲情。

  1、散布途中面对分歧,一家人的想法不大相同。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绘人物言谈举止语句,同桌讨论,说说鲜花给他的理由。

  2、学生讨论后交流。引导学生朗读句子,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提出“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的揣摩方法。

  3、大家的发言很精彩。那么,你觉得文中的这个“家”美吗?美在什么地方?请以“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家,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一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从主旨的角度另起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如:分歧、温馨的一家、吉祥“四宝”、相亲相爱一家人)

  5、 一个散布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相互体谅、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向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闪着粼粼波光的幸福小路走去。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分享这一家人的和美幸福吧!

  (1)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这段中有一句话老师很喜欢,“我的母亲老了,——;——,——父亲。”你发现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句子有对称美,整齐复沓,有音韵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相互映衬,富有情趣。)

  (3)找找文中类似的句子。朗读这些句子。(师生对读)

  6、我们再来读最后一句话。指名读。听了这句话,有不懂的问题吗?

  (1)“我”和妻子为何慢慢地、稳稳地走?(体会温暖的'亲情)

  (2)“我”和妻子背负的仅仅是“母亲”和“儿子”吗?

  (更是一种责任,中年人肩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重任。可否这样说,正是我们有尊老爱幼、母慈子孝的传统美德,才有了像文中这样和美的家庭。)

  (3)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为什么是整个世界?家与国、世界有何联系?

  (家和万事兴,一个个家庭都和美幸福,那么国家就会富强兴旺,世界不也如此吗?)

  三、联系生活,抒写亲情。

  1、听歌曲《我爱我家》。

  同学们,家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多年以前,老师也写了几句对家的感受。读诗。

  家

  ——赤子

  都说男儿不恋家,

  其实在梦中偷偷想着她。

  风在吹拂,

  裙在飞扬。

  瘦小的妹妹

  踮着脚尖

  在门前的石头上

  颤微微地叫一声:“哥——”

  醒时已泪湿枕巾。

  家

  不一定都温暖。

  但饱满的记忆,

  如同家乡的烧酒,

  时时想起,

  时时暖在心头。

  学生以“家是________________”或“家是_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写话。

  2、学生交流。

  四、延伸思考,小结升华。

  1、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应弘扬的传统美德。可是,我们的家及周围的家庭,都像文中的家那样和美吗?是否还存在令人忧虑的问题?

  (“孝道”的失落;婆媳关系的紧张;单亲家庭的增加等)

  2、小结。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爱心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只有如此,才能营造一个和美温馨的家园。最后,请齐读对联来结束这节课吧。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体谅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靠

  横批:相亲相爱

  3、 作业布置。

  阅读课本第三题《三代》,比较和本文的异同。

散步莫怀戚教案8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散步》的写作契机(莫怀成)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的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而对孝却大加赞扬,说中国人的尊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的最好,云云。他还同我一起看我国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的召集,全国像一家人来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家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分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三、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xìn fú   nèn yá   shà shí   chāi sǎn   wěi qu   shuǐ bō lín lín

  信 服   嫩 芽   霎 时   拆 散   委 屈   水 波 粼 粼

  ɡè dé qí suǒ

  各 得 其 所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六要素连缀法概括文章内容,

  公式:何时、何地、谁+做什么事+结果怎样

  小组轮读,说说下列要素。

  散步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不同表述)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怎样解决的?

  答案: 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发生分歧,结果我的母亲顺从我的儿子走小路,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结构(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四、再读探究 赏析文章的美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问:《散步》中有几处的景色描写。它们起什么作用?

  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作用:语句的形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如果我们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亮色)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整个世界” 是否大词小用? 表现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

  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

  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在这两难的情况下,“我”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2、当“我”决定走大路时自然委屈了儿子,但文中没有写儿子的反应。你认为当时儿子会有什么反应?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答案与提示:1.顺从母亲“走大路”。因为儿子还小,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而母亲风烛残年,孝敬时间不可多得。应该将有限的孝敬时间留给母亲,这样也是对儿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2.合理即可。

  五、听歌曲 感悟亲情

  《常回家看看》学生跟着一起唱

  此时借这个机会你最想对父母亲说一句话是什么

  师:我为大家有这样的懂事而高兴,希望你们将自己对亲情的理解付诸于行动。

  六、教师心语 结束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七、课后作业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散步莫怀戚教案9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预习

  试朗读课文。

  二、导人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时要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

  ②提问: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母亲的孝心。

  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顿挫。讨论并归纳: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自然段)

  ①提问:这段写什么来过渡?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样描写?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3)人题(第5段)

  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②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昂,如有新发现。

  (4)(仪)波澜(第6段)

  ①提问: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讨论并归纳: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提问: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什么性格?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③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几个层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①提问: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讨论并归纳: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

  ②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讨论并归纳: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③提问: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讨论并归纳: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④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摸摸”、“变了”、“还是”、“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那里”、“我走…·,·”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母亲慈爱、体谅孙子的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6)收结(第8段)

  ①提问:怎样以散步收结全文?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

  ②提问: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③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朗读时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散步莫怀戚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职责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潜力。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伴随着轻悠的钢琴曲《爱的协奏曲》(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背景音乐),在春光烂漫的田野上,一家人在高兴地散步(背景画面)。

  教师朗诵:诗歌《散步》(多媒体显示)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

  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

  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自己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2―3名学生回答)

  “这天,我们一齐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他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作者)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用心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听读后,请几位学生谈谈个人的感受)如幸福、温馨、和谐、和美等。

  2、学生有选取地朗读课文语句,教师指导。

  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3、复述资料

  请一二名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来复述课文资料,其他学生点评。

  4、师生共同理清文章的基本线索。(以小男孩的身份)

  爸爸劝奶奶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奶奶依从了“我”→在不好走的地方,爸爸背起奶奶,妈妈背起“我”。

  三、探讨质疑,感受亲情

  1、“在散步的时候,小男孩一家发生了什么事儿”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合作探究问题。

  (1)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能够看出谁的权力最大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来,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能够说每个人都做得好,因为爸爸孝顺奶奶,奶奶慈爱亲切,妈妈温柔贤惠,“我”聪明乖巧。)

  (“我”家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我”听爸爸的,爸爸听奶奶的,奶奶听“我”的,妈妈听爸爸的,大家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互亲互爱。)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晚辈来说,是“尊老”;对长辈来说,是“爱幼”。

  (2)在应对分歧时,爸爸为什么“一霎时”“感到了职责的重大”

  (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此刻“我”与奶奶发生了“歧路之争”,大家都听爸爸的,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还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所以爸爸会“一霎时”“感到了职责的重大”。)

  (3)文中说“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爸爸不在乎“我”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证明爸爸不爱儿子,只是拿奶奶和“我”比较来看,奶奶年事已高。可见,爸爸十分孝敬奶奶,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奶奶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4)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爸爸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我”走小路,那么,奶奶会怎样想

  (5)第七段描述奶奶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它写出了春的气息,是春天在召唤我们,生命在呼唤我们,证明了“我”走小路的原因。)

  2、学生群众朗读第八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述得那么郑重其事呢文章最后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留意,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个性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它实际含蓄地写出了在一个家庭中我们父母的职责,他们特有的心理感受,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世界”,很有象征和比喻好处,突出了我们父母那种深沉、庄严的感觉,生活的使命感,表现了一家的和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3、教师小结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必须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伦理道德就会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四、品赏语言,学习写法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优美的语言为什么(学生分小组学习、自由讨论,教师从旁指导)

  (教师个性提示)课文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对称美。

  (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

  有的浓,有的淡。

  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师生共同品赏“她此刻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你能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吗

  (学生交流、回答)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霎时,我感到了职责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教师阐释)

  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取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完美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3、为了反映这样一个主题,用“散步”为题好不好你还能够用其他的题目吗

  学生交流、讨论,相互评判,鼓励创意。如职责、深沉的爱、和美的一家等。

  教师小结:

  同一篇文章,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拟定标题。只要标题贴合文章资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本文用“散步”作标题很好,一是朴实,二是题目不太大,三是但是于直白地点明中心。

  五、联系实际,提升亲情

  1、生活中亲情的体现,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般悄悄滋润着我们的生命。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故事(某个细节)。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谈。

  2、假如有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此刻你的家里,想一想,你该怎样办

  吃完晚饭,全家人聚在一齐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剧,父亲想看新闻,母亲想看连续剧,而你想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的手中,而全家人都听你的。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播放背景歌曲《人间第一情》)

  1、教师总结

  世间有爱,家中有情。亲情是人间第一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成为避风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成为幸福的摇篮。这天,我们一齐用心灵陪同莫怀戚先生一家三代做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散步,他们一家使我们懂得了,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就应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职责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