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统计》的教案

《统计》的教案

时间:2023-03-05 08:03:13 教案 我要投稿

《统计》的教案1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统计》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统计》的教案14篇

  《统计》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活动重点】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活动难点】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活动准备】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在舞会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四种面具(教师出示四种动物面具,分别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们喜欢哪一种?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统计》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

  教材第96~9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扇形统计图,会看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3.通过对相关素材的整理与分析,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教材第96页上面的情景图。

  老师提问:这是六(1)班同学进行课外活动的情况,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哪些运动项目吗?

  二教学实施

  1.投影出示统计表。

  六(1)班同学喜欢运动项目的情况统计表

  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128569

  百分比

  你能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吗?

  (1)从投影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六(1)班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是12人。

  六(1)班最喜欢足球的人数是8人。

  六(1)班最喜欢跳绳的人数是5人。

  六(1)班最喜欢踢毽的人数是6人。

  六(1)班最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人数是9人。

  (2)提问:你还想了解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是从统计表中没能够很清楚地反映出来的?

  学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

  老师归纳:如果要更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2.投影出示扇形统计图。

  六(1)班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20xx年10月制

  (1)老师讲解: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各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数。在这个扇形统计图里,用整个圆表示的是六(1)班同学的总人数。

  (2)看图回答问题。

  ①最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3.投影出示例2。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绿荫小学20xx—20xx年校园内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表。

  (2)20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所占百分比情况统计表。

  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

  百分比/%2520151525

  (3)20xx年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数量统计表。

  树种杨树柳树松树槐树其他

  总量/棵5040303050

  理解题意:题中给出了绿荫小学校园内各种树木的统计表,要求根据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把它们表示出来。

  老师: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应各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体之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

  ①给出了绿荫小学5年中每年的树木数量,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变化。

  绿荫小学20xx—20xx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

  绿荫小学20xx—20xx年校园内

  树木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小结: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②给出了绿荫小学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这些信息。小结: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③给出了各种树木的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4.完成教材第97页的“做一做”。

  (1)读题,理解题意。

  (2)说出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3)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怎样求?

  学生要明确这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指名板演:

  250×87%水分

  250×3.3%蛋白质

  250×4%脂肪

  250×5%乳糖

  250×0.7%其他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根据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填空。

  五(3)班图书角各类图书数量统计图

  (1)在这幅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 )。

  (2)四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分别表示:文艺书占图书总数的( );科技书占图书总数的( );画报占图书总数的( );其他书占图书总数的( )。各种图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百分数相加的和是( )%。

  (3)( )数量最多,( )数量最少。

  (4)如果共有500本图书,则文艺书有( )本,科技书有( )本,画报有( )本,其他书有( )本。

  四思维训练

  自己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先制成统计表,再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五(3)班图书总数 (2)40%30%10%100

  (3)文艺书其他书 (4)20010015050

  思维训练

  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97页做一做

  水分:250×87%=217.5(g)其他:250×0.7%=1.75(g)乳糖:250×5%=12.5(g)

  脂肪:250×4%=10(g)蛋白质:250×3.3%=8.25(g)

  教材第99页做一做

  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但扇形统计图更为直观,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数。

  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备课参考教材与学情分析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在一至五年级已分别安排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课堂设计说明

  1.课前收集数据并制成的相应统计图表。

  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数据并制成的相应统计图表,收集能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的生活问题,并在全班中交流,使学生复习了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2.充分利用对比学习的方法。

  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三种统计图的异同点,让他们在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探讨中初步体会出扇形统计图与其他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使他们的倾听能力、合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统计》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同学们,校园花坛里的花开了,五颜六色真漂亮,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去看看好吗?(出示第93页主题图)看了这副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想知道校园里开了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

  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

  你们提的问题非常好,能一眼看出每种花各有多少朵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请小组讨论讨论。

  2.小组交流。

  生1: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数一数。

  生2:排成一排,一个对一个。

  师:这样排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排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3.进行活动体会过程。

  红花、黄花、蓝花、玫瑰红花各有多少朵呢?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教师注意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有的是从下往上涂,有的是从上往下涂。

  那种涂法好?你喜欢那种方法?

  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告诉学生,像这样方法叫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这个图叫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说的同时,教师绘制统计表,学生独立解决第93页下面的问题。

  5.小组内再交流。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涂色时每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比较它们的多少?

  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同学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我想等你过生日时,老师送你一枝,但我不知道你们的生日,请你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是哪月出生的,放在桌子上。

  2.我想让你们帮我统计一下好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页第1题的统计图。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4.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小组内同学得花的朵数统计表”,“小组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统计表”,“小组同学上学方式的统计表”等等,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专家评析

  “统计”是课程标准中加强的内容,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李老师设计的这节课能始终以统计的全过程为主线,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本节课有两点比较突出。

  1.引导学生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设计中,李老师注意把握统计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地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课一开始,李老师用校园花坛里的花为背景,问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再以“校园里开了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为引子,展开关于统计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一改传统教学中“唯教材”的做法,把学生带到校园的花坛边,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接下来的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使学生体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然后让学生“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这一具体的操作活动,给了学生以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有深刻地体验。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来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比较多少”使学生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来加深对对统计的理解,使学生对统计的概念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整个统计过程中,不论是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还是对数据的描述和分析,学生始终都处于主动地位,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统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和谐氛围中体验统计过程,在不断地观察、操作、思考中学习统计知识,掌握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感受数学知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讨论、使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注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也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基本特点。李老师在设计本节课时这一点体现的比较好。既依照教材中的“花”和“生日”,又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校园花坛里的花”“全班同学的生日”“小组内各个同学获得小红花的朵数”“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等问题,由于这些事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件件都发生在学生们身边、件件对学生来说都是他们日常生动有趣的活动,所以使他们听起来非常亲切,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统计》的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教学教具

  相关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今天,老师带来了光明小学三年级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图片。一起来看一下。从这些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吗?(课件展示有四个组,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为了能更清楚地看出各组的情况,通常我们把这些数据填人统计表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探究

  (一)感受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师:老师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四个组的信息填人相应的统计表中吗?

  生打开学习单,填在学习单上。(学生独立填写)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张统计表,回答老师的问题: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有女生多少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师:反应真快!为什么回答地这么快?那下面这几个问题你能很快回答出来吗?请听题,哪个组男生最多?哪个组女生最少?四个组里面男生一共有多少人?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

  人?你能很快说出来吗?

  生:有困难。表格里没有,要在四张表中找一找,再通过计算才能得到。

  师:是呀,这四张统计表都是单一的反映了一个组的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或者了解四个组总的情况,这4张统计表就显得不太方便了,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一下子既能看出每个组的情况又能看出四个组总的情况呢,有没有办法?

  生:可以把四张表重新安排制作成一张新的统计表。

  师:嗯,办法不错。把这四个小组的信息都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上了。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新的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或这样的一张统计表里应该设置哪些项目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

  师: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首先要有性别,可以分为男、女两栏,还要把每个组都列出来,最好要有总的情况,所以可以加上合计、总计,然后加上表格线、表头,我们再给它添上一个名称,最后加上日期,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课件逐一展示)。出示统计表。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复式统计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格(师指)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称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表头,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所以一个表头可分为三部分,横栏类别、竖栏类别、表中数据。课件展示并板书:横栏类别、竖栏类别、表中数据。在这张统计表中,“性别”是对横栏内容的概括,它包括男、女这两个栏目,“组别”是对竖栏内容的概括,它包括四个兴趣小组。那么“人数”指的就是表格中填的数据,清楚了吗?

  师:好,表格制作好了,你会把相关的数据填进去吗?

  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填写。

  师:请同学们看统计表,在填数据的过程中,你先填了哪些数据。是这一块吗?

  你们也是先填了这些数据吗?为什么?

  接下来,你填了哪些数据呢?

  (课件逐一展示)

  师:现在,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能不能很快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呢?我们来试一试,哪个组男生最多?哪个组

  女生最少?这四个组男生一共多少人?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答案都可以从表中直接找到,方便吗?

  师:嗯,的确很方便。那么你觉得这张复式统计表和前面匹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课件)

  学生回答。

  师:说得很好!这张统计表能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前面四张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反映了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而且便于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

  板书: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师: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复式统计表”。比如:开学时,老师要统计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的人数以及

  整个学校的总人数,就要用到复式统计表。学校对面的如海超市统计饮料销售情况也要用到复式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活动,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感受复式统计表产生的必要性,认识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巩固拓展

  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体育盛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吗?在这一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获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取得优异的成绩。请看一组信息。(出示课件)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独立完成这张统计表吗?拿出作业纸,完成这一题。学生回答。

  (2)那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

  你能预测一下,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呢?

  师:请各小组长下去统计一下各小组同学家拥有固定移动电话的情况。

  (1)小组长汇报后,教师填在表格中,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一起校对。

  (2)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活动,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利用学生比较熟悉、与自己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现实,让学生在轻松的'、完全没有老师的束缚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来,这样既尊重生活现实,又开发教学资源。正可谓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既巩固了本节课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6页,课下完成例1的内容。将你统计的结果直接填写在书上。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说说看,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填写复式统计表要注意些什么?

  生1:写表头的时候要注意不丢项目,并且填写的数字和每个项目一一对应。

  生2: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时候要认真,看清哪个项目对应的哪些数,不要看串了。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大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你们表现很棒!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表头

  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教案点评

  在课堂设计和教授上,本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时,创设了情境,合表让学生自己完成,而且效果相当显着,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主课堂的趣味。复式统计表头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来设计表头,虽然没有得到理想效果,但是在适当的引导下,也得到了不错的结果。

  2、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课上合表时小组合作商讨完成,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教师牵引过多,学生自主探究时间不够充分。

  2、学生在总结方法时,语言有些啰嗦,教师应该及时指导。

  再教设计

  1、教师在备课时,把课堂教学的探究时间预设充分,使学生能够充分思考。

  2、处理多种方法时,教师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及时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点拨。

  《统计》的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统计(一)。

  [教学设想]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引入对条形统计图系统的学习,并且会看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长大去航天等各种活动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巧妙地结合活动、实践操作、分工合作、快乐评价等几个环节做到了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以"问题为先导"构建开放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作、分析数据的能力,处处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学会整理数据的不同方法,能把得到的信息填在条形统计图上,知道横轴与纵轴表示什么和一个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2、感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看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从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操作与合作能力,体验数学的魅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合作的愉快,培养创新探索精神。

  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

  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各种统计的资料、"神舟"六号飞天录象和宇航员训练录象、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形式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引入

  1、引出课题

  情境谈话: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经常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谁能说说你都知道哪些国家大事?回顾“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壮观场面。

  以放录象的形式提供"神舟" 六号飞天的情境。看完录象,启发学生畅谈感想,引出课题--长大我也去航天。

  2、活动导入

  情境谈话:要当一名宇航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要经受许多特殊的训练。

  播放宇航员进行身体素质多方面的训练的录象情境,引出宇航员需要进行挑战人体极限的平衡能力训练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能转几圈呢?"从而激发学生急于亲自体会一下,调动参与转圈平衡试验统计活动的积极性。

  3、收集数据

  按小组分头进行转圈平衡试验活动,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做好记录。

  二、合作探索 操作感悟

  1、 展示交流

  实物投影展示交流各小组记录的原始数据资料。

  2、 整理数据

  小组合作把刚才活动中所收集的数据稍做整理(如下图)。

  同学转圈平衡试验情况统计表

  圈数 圈4圈及4圈以下 5圈 6圈 7圈 8圈 9圈及9圈以上

  人数

  到实物投影上交流各小组统计情况,互相评价整理的情况。想知道全班的转圈平衡情况,怎么办?启发学生想出合计的办法。并在实物投影上汇总全班的数据信息。

  3、探求新知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不但可以整理成这样的统计表,有时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统计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半成品的条形统计图)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图,你发现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们进行探究:图上有的箭头、分别是它的纵轴、横轴、一般表示什么?每个小格子都各表示什么、数据怎么表示?注意它的一个格代表多少。

  4、动手操作

  你能根据刚才全班同学转圈平衡情况的数据把它整理成漂亮的条形统计图吗?

  给学生们纵轴、横轴表示不同的半成品图纸,同桌俩合作探究,制出统计图。然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统计的结果。引导学生了解这样的统计图就是--条形统计图。

  5、分析获取信息

  学会看、会分析条形统计图。启发学生会看图中的信息,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评价一下这个条形统计图:更形象,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6、统计的作用

  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统计知识的地方,通过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三、自主练习 拓展延伸

  1、 分析条形统计图

  谈话:通过上面的统计,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很具备了宇航员的身体素质,有的同学转的不多也不要紧,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训练也能如愿以尝。可以讲讲杨利伟苦练长跑最后取得优异成绩的小故事。教育学生要有奥林匹克的拼搏精神。(出示课件:我国历届奥运会得金数的条形统计图)

  分析:这个统计图是统计的什么呢?一个小格代表什么呢?你还能从中得出哪些信息?分析图中信息的发展趋势,预测下一届北京奥运会我国会取得多少枚金牌?发展学生们的预测能力,并预祝2008奥运会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2、 综合练习制图、分析图

  谈话:我们要练就宇航员的身体素质,就应该学习奥运健儿们的拼搏精神,多加强体育锻炼才是。不知同学们平时都参加了哪些体育锻炼?

  (多媒体课件显示随机输入的调查单)项目有:跳绳、跑步、球类、其它

  要想统计全班同学经常参加这几项体育锻炼的人数,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用同学们喜欢的办法,举手统计各项的人数,填表。独立整理成条形统计图。

  交流展示。读信息,谈点对咱班同学体育锻炼情况的适当建议。

  四、总结收获 快乐评价

  请同学们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亲情激励:做一个宇航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有健康的体魄,还需要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及很多专业知识,象天文学、力学、心理学、外语、数学等等。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发扬优点,改进缺点,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统计》的教案 篇6

  一、课题:

  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xx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 九、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 数量的多少 线 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 水平——不变 下降——减少

  九、课后反思:

  略

  《统计》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1格代表2个单位),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兴趣的事例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准备:统计表,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图.

  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统计的一些知识,今天农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谁记得最好?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农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出示)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农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最好?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

  师:刚才记录喜欢画人物情况的程就叫“统计”(板书课题)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作统计图。

  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

  4.根据画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从这个统计,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假如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

  四、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①从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经理,你打算怎样进货?

  《统计》的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P39、40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明确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收集数据,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经历计数的过程。

  3、了解统计表的组成,能根据统计结果正确地填写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调查统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合作、实践及初步统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seewo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今天是喜羊羊的生日,他想为小伙伴们准备一些水果。

  2、提出问题:小伙伴们喜欢哪些水果呢?最受欢迎的又是哪一种呢?

  二、经历统计过程

  1、尝试用各种方法收集数据

  (1)你有哪些记录的好方法?

  (2)“正”字和小棒该怎么记录呢?自学课本P39。

  (3)小游戏:①请你看图想想它是几?

  ②将下列各数用“正”字和小棒表示?4、6、9

  (4)请你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方法,记录在学习任务二上,看看哪种水果最受欢迎?

  2、交流结果,比较各种符号

  3、跟进练习

  能不能用这两种方法记录一下小动物喜欢的游戏情况,完成学习任务三。

  三、认识统计表

  1、了解统计表的结构

  (1)现在,你知道每种游戏分别有几个小动物参加了吗?

  (2)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把游戏和小动物的只数对应好,就形成了这样一张表格。想一想,第一行表示什么?第二行呢?

  (3)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就能知道小动物喜欢的游戏项目情况。这就是这张表格的.标题。

  (4)像这样的一张表格就叫做统计表。有了刚才收集的数据,我们就可以把“正”字或小棒转化为数记录在表格中,制作完成这张统计表。

  (5)谁能说说看,统计表中有什么?

  2、根据统计表分析数据

  (1)统计表有什么用呢?我们继续来研究。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你看懂了什么?

  (2)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格中的数,我们还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3)你能像这样再提一些问题吗?

  (4)有了统计表,我们不仅很清楚地看出喜欢每种游戏的小动物的只数,还能进一步分析这些数,解决其它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喜羊羊和我们一起学习了新本领后,也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了每个小动物喜欢的运动项目情况,你能将这些结果整理成右面的那张统计表吗?。

  小结:为了保证统计的完整,我们必须把每个项目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没人喜欢就用0来表示。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统计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统计》的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体会用扇性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既清楚又形象。

  2、让学生经历制作扇形统计图的过程,自主探索出制定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准备:扇形统计图的图片。

  课时分配:共3课时。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以前我们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大家还记得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以及条形统计图表达的含义吗?

  2、出示一幅扇形统计图(教材第66页的放大图)。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

  二、认识扇形统计图。

  1、出示例1中扇形统计图,说明:这是一幅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仔细观察扇形统计图,小组讨论,汇报:

  (1)可以看出A牌的时常占有率是20%,B牌的市场占有率是15%,C牌的市场占有率是10%,D牌的市场占有率是8%。

  (2)A牌的市场占有率比B牌、C牌的市场率大。

  2、其他代表什么意思呢?

  3、A牌彩电是不是最畅销的品牌?为什么?

  说明: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全,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

  3、请学生用量角器在教材66页的扇形图中量每个扇形的圆心角各是多少度。

  提问:每个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度数的多少?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积极动手,测量扇形的角度,汇报所量得的度数。

  每个扇形的面积占整个圆面积的百分之几,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就占整个周角的百分之几。

  三、探究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习绘制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是体现个体在整体中所占百分数的统计图。在扇形统计图中,用什么来表示整体呢?而它又是怎样体现这个百分数的呢?

  2、引导学生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小组讨论,汇报:

  (1) 扇形统计图都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也就是100%。

  (2) 扇形统计图用圆内各个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

  (3) 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占总体之间的关系。

  (4) 从扇形统计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大小关系。

  4、出示例题:六一班共有40人,有人对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了调查,发现有5人喜欢篮球,8人喜欢足球,10人喜欢羽毛球,15人喜欢乒乓球,2人喜欢排球。请将这个情况绘制扇形统计图。

  放手让学生自学,巡视,参与并指导小组活动。

  引导学生概括出绘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结合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提出方案。

  5、同学们回想一下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与扇形统计图相比较,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1)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各部分的数量,但不能看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2) 扇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但不能看出各部分的数量。

  四、实践与应用

  1、请同学们对教材第67页第1题,看看自己刚才画的统计图是不是跟书上一样。

  2、让学生完成第一题的两个题: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量多吗?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提出修改建议:可以加强调查的深度,对学生喜欢的文艺节目的类型再分细一些。

  3、提问:如果喜欢歌曲的人数所占比例为30%,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为25%,可以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认输最多吗?

  喜欢歌曲的人数最多。为什么?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学生口述画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各部分的数量,但不能看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扇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但不能看出各部分的数量。

  课后反思:

  《统计》的教案 篇10

  一、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36—37页例1及相关内容。

  二、教材简析:

  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例如:例1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是统计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练习中安排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等。这些内容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

  本课时教学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出新知。先引导学生讨论统计的方法,意识到男女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会不同,应分开呈现。让学生自主根据已有经验收集、记录、整理及分析数据。将重点放在寻找“共同点”、制造认知冲突,思考怎样将两个表合成一个表,自主探索,经历过程。突破表头的构成这一难点时,让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带着同学们“指一指”、“圈一圈”、“说一说”,从表格内容、三栏构成、填写文字这三点重点突破。学生经历本节课的学习后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构成,能正确填写表格,并能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数据收集整理”,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的价值。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进一步体会统计表的意义,能正确的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与方法:经历统计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经历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复式统计表的过程,更加深刻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难点:理解表头的意义及构成。

  七、教学准备:

  两张空白单式统计表、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3分钟)

  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师:课余时间你最喜欢什么活动?(每人限说一种)

  生1: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的活动是画画。

  生2:课余时间我最喜欢的活动是跳绳。

  师:哇,大家的课余活动真丰富!老师在课前收集了6个同学们课余时间比较喜欢的活动,快来一起认一认吧!

  出示例1情景图。

  生:看书、看电视、踢足球、打游戏、画画、跳绳。

  师:这6项中你最喜欢哪一项?和同桌说一说。

  生生之间相互交流。

  师:我们班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项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

  师:那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我们可以调查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那我们通过调查来统计人数,再把人数整理到统计表里。

  引出主题——用统计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统计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问“课余时间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猜一猜男、女生喜欢的活动一样吗?”引出本节课内容——统计表,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男女生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也会不同,应该分开调查统计。)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15—20分钟)

  1、复习与统计

  (1)确定统计表中的内容

  师:想一想,统计表里应该都写些什么呢?

  生:应该有这6项活动。

  师:对,这是活动项目,还要统计人数。老师按你们的要求准备了一张表,快看看,是你们想要的吗?

  出示统计表。

  师:(手指6个项目)实际上这6个项目的顺序是可以调整调换的。

  (2)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调查统计呢?每位同学只能选一项活动。

  生1:全班一同举手表决。

  生2:可以采用投票的方式来调查。

  生3:还可以起立。

  师:今天我们就采用起立这种简捷、快速的方式,分别对男、女生进行调查。

  (3)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师:先来统计男生最喜欢的活动,请一个女助手来帮忙统计。男生先考虑10秒,想好了就点点头。

  学生思考,点头示意。

  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吧。

  女生组织统计,完成表格。(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统计完后,还应该把人数加一加。

  (如果出现数据错误,从小数据查起较快速。)

  男生组织统计,完成表格。(请一名男生小帮手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4)分析数据

  师:观察这两张统计表,你们的猜测得到验证了吗?

  师:从这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还获得了那些信息?

  学生根据表中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

  2、比较与体验

  (1)发现共同点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必要时老师用手指一指给出提示)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张统计表的统计项目是相同的,但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冲突

  出示两张统计表并排放置,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师:女生喜欢看书的人数和男生相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

  师:男生喜欢踢球的人数比女生多多少?

  学生回答。

  师:你们觉得统计表这样放置比较起来方便吗?(最好让学生提出这一想法)

  生:两张统计表这样放置,数据比较起来有点麻烦,要是能放在一张表上就好了。

  师:像这样调查内容相同的两张统计表可以合成一个表,那怎么样把两张表合成一张表呢?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和小组成员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合成”统计表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想法?

  生1:将女生的表格第一行隐藏到男生的表格下面,并对齐,相同的项目只用写一次,将“人数”改为男生和女生。

  生2;表的名称应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师:合好了吗?还有需要调整的吗?(用手指一指表头)

  生:左上角的格子应该分三栏。

  师:这个格子叫“表头”,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到讲台上来,并用手分别指出项目、人数、性别。

  师:一起跟着他圈一圈。

  学生一起用手圈,并说这里是活动、人数、性别。

  师:那表头还能不能只写活动?

  学生齐声回答,应该分三栏。

  师:怎么分配,分别应该写什么?猜一猜。

  学生代表上讲台指并说出,老师写。

  师:像这样合起来的表叫做“复式统计表”,分开的叫做“单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

  3、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出示数学书第37页统计表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师:一起用手指一指,这个表包含哪几项内容?

  学生指并回答,活动、人数、性别三项内容。

  师:思考这三个问题,选择你愿意的来回答。

  学生思考,积极回答。(回答“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这一问题时,引导学生说出“横着看”男生这一行。)

  师:还有一个问题谁能解答?喜欢画画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是怎么发现的?

  引导学生说出“竖着看”画画这一列。

  小结:看来,这张复式统计表不仅能看出男、女生最喜欢活动的情况,还能对喜欢同一项目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我们已经会看统计表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建议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

  4、拓展延伸,体会变换

  师:老师现在想调查三年级各班最喜欢的活动,哪些地方需要做出调整?

  生1:表的名称应改为“三年级最喜欢的活动”。

  生2:表头中的“性别”应改成“年级”,“男、女生”应改为“三(1)班、三(2)班、三(3)班……”。

  师:老师现在想调查全校各年级最喜欢的'活动。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经验,经历收集、记录、整理以及分析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共同点”、制造认知冲突,引出“合”的思想,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共同探究“合”的方法以及需要调整的地方。在突破“表头”这一难点时,让已经会的学生引导其他学生,通过“指”、“圈”、“说”,深刻体会表格由三项内容组成。最后拓展思维,不仅可以统计不同的性别,还可以统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级等等。)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5—10分钟)

  1、第37页“做一做”。

  (1)现场统计: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做助手统计,全班记录数据。

  (2)选择喜欢的问题回答、交流。

  2、观察与比较。

  师:观察37页上下两个表,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调查项目不同。

  小结:复式统计表今天统计的是最喜欢的活动,电视节目,将来还可以统计最喜欢的食物、图书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复习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最后发散思维,复式统计表不仅可以统计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将来还可以统计最喜欢的食物、完成作业的时间等等。)

  (四)回顾所学,课堂小结(2—3分钟)

  1、谈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作用:我们既学习了单式统计表,又学习了复式统计表,那么什么时候用单式统计表,什么时候用复式统计表呢?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谈自己收获的同时,也是在回忆、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本节课不仅需要学会看复式统计表,更重要的是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能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及做出正确的决策。)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先制成两个单式统计表,再根据两个单式统计表的观察与对比,将其“合”成复式统计表。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同桌交流、组内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了解统计的方法,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掌握表头的构成与意义。

  《统计》的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4、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垃圾分类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猜一猜

  1.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二、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一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一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三、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一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一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统计》的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3页及自主学习天地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全班交流

  1、 P63第1题

  鼓励学生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2、 P63第2题

  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看看我们国家每天创造多少财富,又消耗多少财富。首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根据数据的特点,应选择画复式折线统计图。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苑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等。

  二、自主学习天地

  1、练功房。

  基础练习,了解统计图的.种类。分辨什么数据用什么统计图描述更清楚更直观。

  2、智慧树

  (1) 这是什么统计图?

  (2) 分析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3) 第3题,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实践大本营

  提高练习。

  让学生选择一题来绘制统计图

  (1) 绘制统计图需要哪些数据?

  (2) 绘制统计图你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

  通过这次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结复式统计图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 让学生自主选择。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统计》的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小管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能力,并通过让学生试着理财,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学生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并把每一笔开支记录下来,算一算每天花了多少钱,然后算一算一周一共花了多少钱(记录在课本p124的表格中)

  二、新授:

  1、当了一星期的家庭小管家,你有什么感受?汇报一下

  2、根据统计表绘制出这一周开支的`折线统计图

  3、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各家一周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

  4、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5、根据这一周的开支估算本月的总支出,然后告诉爸爸妈妈。

  6、对于本月的开支你有什么好建议,向爸爸妈妈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感受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四、巩固练习

  完成作业

  《统计》的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分别进行统计,再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本单元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学生观察统计表

  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新知

  1、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103—104页3、4、5学生展示统计图。

【《统计》的教案】相关文章:

《统计》教案04-01

《统计》的教案03-04

有趣的统计教案01-10

有用的统计教案04-22

《简单的统计》教案08-25

《统计》单元教案11-09

《统计》大班教案04-24

《统计与概率》教案07-21

《统计》数学教案03-19

《统计》教案15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