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刻度线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 认识厘米
认识1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1
认识几厘米
(2) 用厘米量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 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直尺、布尺、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用童话故事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问题
1、 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师:在桌上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把它举起来,用桌上的工具在四人小组里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2、 学生汇报。
3、 师:那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为什么会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为什么?
那如果我们要得出一个具体统一的答案,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大声告诉老师。
4、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尺。在你们抽屉里都有一把直尺,拿出来看一看,你们在直尺上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5、 根据学生的发现出示课件。自由的读一读数字。在尺子上最左端的数字是几?0我们以前学过,那你们现在知道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吗?总结:在尺子上0对准的这条刻度线叫做起点,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厘米》。板书,在尺子上你还发现了什么?CM表示什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你还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刚才有同学发现尺子上有厘米的标志CM,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数字、CM、长短不同的线)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出示课件,蚂蚁们为了使小桥变得更漂亮,他们给小桥涂上了五彩的颜色,大家猜猜看,绿色这一段可能是多长?到底是多长呢?咱们听听小精灵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这段有多长?那你们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厘米吗?行不行?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交流。那同学们在仔细看看,在尺子上还有哪段是一厘米长的呢?出示课件让学生指出。
指着课件提问: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啊?原来啊,尺子上的每一个大格啊就是一厘米。每一个小格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2、 找一找
(1) 刚才我们认识了一厘米有多长,那在我们身边或者在我们身上有哪些物体是大约一厘米长呢?找找看。也可以比一比,都行。那大家比一比,你哪根指拇的宽度最接近一厘米呢?那你们是这样比的吗?出示课件。那大家再观察一下,还有哪些物体长度大约是一厘米长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比画一下,一厘米大约是多长啊?比画一下。大家互相看一下。大家记住了吗?
(2)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一厘米有多长啊?
(3)好了,同学们,刚才咱们认识了一厘米,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有多长呢?
(4)出示课件,提问:这一段长几厘米?2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呢?(出示4厘米的长度),那你们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6厘米的长度吗?找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找的?那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比画一下,6厘米是多长呢?
(5)举起桌子上的兰色纸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根蓝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那么长呢?注意,先估计一下,现在不动尺子。究竟是几厘米那么长呢?大家用尺子验证一下。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量的?请一名量得最快的学生介绍经验。大家说他量的.好不好?那好在哪儿呢?大家既然都认可他量的好,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用掌声鼓励鼓励他?
(6)那课本上是怎么说的呢?请翻开课本,看完之后,把小纸条的长度填在括号里,你们都会量了吗?那咱们赶快帮小蚂蚁量出扶手的长度怎么样?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好呢,同学们大声告诉小蚂蚁,扶手到底有几厘米?
(7)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的做出一个新扶手来,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呀?咱们出发吧。出示课件
三、巩固
1、出示课件,学生判断,对的举对牌,错的举错牌。(看仔细了,请评委亮牌。,请人说为什么正确)
2、刚才蚂蚁王国的测量比赛结束了,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一个测量比赛呀?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量。(板书)同学们的表现啊都非常出色,那老师还想请你们帮一个忙,行不行啊?钱几天老师做衣服的时候啊,想知道手腕有多长。那我这样量可以吗?这样量呢?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啊?刚才同学们都大胆的展开了想象,正是有了这种想象啊,人们不仅发明了直尺,还发明了各种卷尺,那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子来进行测量。那今天下去后,请同学们量出自己的一柞和一步有多长,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0刻度线:起点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和学具
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
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
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
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学生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将你事先准备好的三张纸条拿出来,量一量,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条,把量得的结果写在上面。
2、看一看这支铅笔长________厘米。
从图中看出铅笔长8厘米,如果让我们去量削尖的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取整厘米数)
由学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铅笔,实际量一量,从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来量。
3、量一量
一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每人拿出一根绳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给相邻的同学看,把每次量出的绳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绳子一样长。
(2)量一量
①量一根没削过的铅笔,长( )厘米。
②量数学课本,长( )厘米,宽( )厘米。
③量装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厘米。
2、发展性练习
量一量下面两个图形每边的长度。
3、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由于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的数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实际需要用统一单位的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设计中,通过从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教师在尺子上画出1厘米的长度,图钉的长,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目的都是为了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体长度。
在指导学生量物体的长度时,除了老师示范外,充分让每个学生操作,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略)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4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观看视频,认识古代的长度单位
2.师生共同用“拃”测量课桌的长度,感受所选测量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3.小故事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演示:尺子上的这些竖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
(课件演示)教师小结揭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师:大家知道了从0刻度到刻度1是1厘米,那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刻度3是几厘米?(2)认识几厘米。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3)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4)画一画
3、用厘米量
(1)判断:哪种量法正确?(2)量一量:数学书有多长?(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
1、把物体放平,沿物体的直边来量,
2、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
3、物体的右边对准刻度几,就读出几厘米。(课件演示)
(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方法应用
1.当尺子不够长的时候怎么量?2.作业:画一条23厘米长的线段。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5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二节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主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米河镇东竹园小学曹喜辉目标制定的依据: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厘米的感知。然后例题分别教学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教量长度时,课本上呈现一幅直观图,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掌握量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画指定长线段时,则结合示范介绍了基本的画法。
3、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并且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尺子,知道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这些孩子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是不清晰的,表象也没有建立。学生不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厘米为单位)来测量。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3、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评价任务:
1、能用准确地表示出1厘米的实际长度,从刻度尺上找出指定的几厘米。
2、会用学生用尺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不想听一下。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裁缝师,他做出来的衣服既漂亮又得体,很多人都跑了找他做衣服,同样也有许多人找他拜师学艺。有一天,一位老人找他做衣服,于是他叫来一名徒弟帮忙记录,衣长5拃,袖长4拃??师傅怎么说徒弟就怎么记。过了几天衣服做好了,那位老人来取衣服,在试衣服的时候大家发现衣服短半截,这怎么回事?徒弟当时委屈极了,记录的数字没错呀,但衣服怎么会小了?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演示:尺子上的这些竖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
(课件演示)教师小结揭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师:大家知道了从0刻度到刻度1是1厘米,那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刻度3是几厘米?(3)认识几厘米。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三、方法应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4、判断题。(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向这些同学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好吗?
五、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
10厘米+8厘米= 53厘米-3厘米= 7厘米+40厘米= 27厘米-20厘米=
1、尺子上的一大格里有()个小格.
2、()个大格是1厘米?()个小格是1厘米.
3、橡皮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5,橡皮长度是()厘米?
4、粉笔左端对着尺子上的2,右端对的是9,粉笔长度是()厘米.辨一辨,这样测量铅笔的长度对不对?为什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页,练习一
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一厘米的理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单位。教学准备: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过了一个假期,在教家里做了哪些有益的活动,如果你们在家里有些物体是有长短的要知道有多长该怎么办(教师做示范)记录下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能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老师不作评价。老师:要想准确的答案该怎么办。
二、出示直尺
师: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直尺来量。
1、首先老师说明尺上“0”是表示起点,就象我们在赛跑时,从起点开始尺子上有竖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2、认识1厘米
问:一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上用手指一指,指名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有多长。
问:如果你能用手指比画出1厘米有多宽。问:在寻找1百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用手比画
用手指在尺上量一量感知1厘米有多长,在用学生在桌上或纸上画出1厘米长度。
4、认识几厘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3厘米又有多长呢?在用手指比一比,谁能上来试一试,有不同的方法吗?学生活动汇报从“0”刻度到刻度3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4也就是3厘米??
5、用厘米量
同学们都懂了1厘米有多,3厘米有多长,如果老师指数量你们能用尺量出它们有多长。
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在黑板上订正。
三、练习
练习一
第1—3题
1、填一填,第一题
2、量纸条,拿一张纸条,先估计3厘米大约多长,再用尺量出它的准确数。
3、量实物
如课本、练习本等。
四、布置作业: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大胆处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
首先,采用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从学生的实践活动入手,认识厘米到建立几厘米就几大格的抽象概念,通过指、认、量、说、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历了认识厘米,建立长度单位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的过渡,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乐趣。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7
课题
长度单位厘米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小棒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案
一、导入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小人国和巨人国两个国家之间。有一天,小人国和巨人国的人见面了,小人国的人说:我们那里有棵树特别高,有100个人那么高,巨人国的人一听,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树,就很想去看看,结果去了发现,这棵树只有巨人那么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在描述一个物品的长度时,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
二、新授
环节一:通过活动发现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认识“厘米”
1.师:同学们,你们说非常好,巨人想考考你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数学书有多宽吗?(教师示范对应边)
2.对比发现矛盾:没有统一的长度的单位无法准确的描述物体的长度。
3.引出:如果要准确描述一个物品的`长度,就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4.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长度单位厘米”
5.学写“厘”字,并了解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环节二:认识1厘米,并拓展到“几厘米”
1.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总结:从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一个大格就是1厘米。
3.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特别说明我们的一根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直尺上的0—2是几厘米?0—3呢?0—4呢?
直尺上的3—6厘米有多长呢?4—8呢?2—5呢?
5.引导学生发现: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环节三:学会用直尺量物品的长度
1.猜一猜小棒的长度。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他们谁说的是对的呢?
用直尺量。
2.怎样量
(1)请学生尝试自己量一量小棒的长度,并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
(2)教师引导并提问同学:为什么要从0刻度开始量?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测量方法:
第一步:小棒的一端要对准直尺的0刻度线
第二步:观察小棒的另一端对着几
(4)完成练习单第一题,并说说为什么。
环节四:通过练习巩固。
(1)完成作业单第二题,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完成作业单第三题
三、课堂总结
师:请你们在下课后估一估身边物品的长度,然后量一量,看看你估的对不对。
教学板书
长度单位
厘米cm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9
学习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进行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学案导案
知识梳理
一、复习导入。
老:请同学们用我们上节课用的.方法来量一下桌子的长?(请用拃来量)
学生量出来是拃,老师量出来是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老师的手大)
总结:因为长度单位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学习具体长度,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引入今天学习内容)
提示:(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
(2)注意总结
基础练习
二、新知探究
(1)观察尺子
(2)认识、感受1厘米(cm)
“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从起点开始跑,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
(4)认识几厘米
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
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
(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离(小组合作)
三、知识运用
看课件做题
四、总结
尺子上每邻相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1)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开始。
(2)让学生量自己指甲盖、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离。
(3)第5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课堂检测
一、课本上第8页练习一,第一题
二、 20厘米—5厘米=厘米
10厘米—3厘米=厘米
8厘米+6厘米=厘米
3厘米+4厘米=厘米
当堂检测
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正确填空。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0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10篇)03-08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反思03-07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反思06-24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反思02-12
用厘米量教学反思03-07
认识厘米的教案04-15
《认识厘米》说课稿11-27
《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