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时间:2024-09-21 17:34:38 晶敏 教案 我要投稿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通用11篇)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1

  一、教材简介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册中的一篇选学课文。内容比较简单。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难点: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3、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3、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

  5、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

  (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

  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10、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11、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12、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1、引言: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

  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总结道理:

  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2

  【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骆驼画得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

  2.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12*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引导读课文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根据要求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三个徒弟的画各是什么样子的?画师分别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原因是什么?

  3.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分组讨论: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句子。

  (2)三个徒弟都画了什么?

  (3)画师对三个徒弟的画都作出了什么反应?

  (4)为什么画师看了第三个徒弟的画会有那样的反应?

  3.集体交流。

  出示课本的插图。师:这三幅画,从数量上看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骆驼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

  (1)出示画师的话。

  A.读一读画师的话。理解“连绵起伏”“若隐若现”。

  B.看图找一找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C.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2)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大徒弟和二徒弟悟出了什么?

  (3)我们从三徒弟的身上学习到什么?

  4.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四、总结道理,拓展延伸

  1.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2.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说一说。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更多

  小徒弟   两只

  以少代多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3

  教学说明: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收了三个徒弟,他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文章告诉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召集、骆驼、得意、禁不住、恰好”等词语;正确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难点: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准备:

  收集一些 “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引出课题。

  这里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作为这节课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有进一步回顾。并且因此引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1.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熟悉故事,并加深对生词的印象。

  这样的环节设计,是要让学生养成快速默读的习惯,并能准确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朗读生词,并运用词语简单地讲述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后进生,因为生词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认真就不难,所以我选择几位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也有一次表现的机会;而简单讲述故事,则是考虑到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能够锻炼口才,学会复述课文。

  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抓住三个徒弟画画结果的句子。 (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2.学生针对上面两句话,自由提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学生要自己去发现问题。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①了解大徒弟和二徒弟分别怎么画?

  ②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画的?

  这是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4.重点知道画师的话。

  三、结合生活,拓展延伸。

  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吗?有想别人没想到的吗?

  2.师: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师讲述《踏花归去马蹄香》故事,请学生选择。

  四、总结道理。

  师: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画满 二徒弟 许多

  小徒弟 两只——以少代多(妙)!

  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必做)

  2.请你以“我想设计一种新的”为开头写一段话。

  3.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二选一)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向别人没想到的”这样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 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教学评价方案】

  1 达标测评

  参评人数( )

  注:表内【人数】为达标人数。

  2 教学反思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写有生字词、自学提示的小黑板。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3.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 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3

  教学难点:

  2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许多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5、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分角色表演。

  四、小结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巩固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今天又带来了一个,想听吗?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非常喜欢画画。每当选拔人才的时候,他常常会让前来考试的人根据他所出的一句诗画一幅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皇帝没有一个满意的。但是,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同学们,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又连声叫好呢?

  师:对,因为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画法,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板题)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参照课文前面的提示语首先进行三读:(读准确、读流利、读感情)

  大屏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师:老师看大家已经把生词画出来了,请同学们看大屏上的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大屏出示:召集 连绵不断 连绵起伏 半截

  恰好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称赞

  师: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

  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读了课文,有谁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老师根据大家刚才讲的归纳整理了一下(大屏出示),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三、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师: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多。那么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呢?倒底是谁画的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完成这个表格。

  1.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考题:

  徒 弟

  画 了什么

  自我感觉

  画师评价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2.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呢?

  师: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这不恰恰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变换句式)

  师:谁知道“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扮演画师,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个徒弟的`画好不好?

  师: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师: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师:如果你是大徒弟或二徒弟,你会对小徒弟说什么呢?谁来表演一下。

  3.你们还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师:同学们,课文中作者不急于告诉我们该怎样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让人迫不急待地往下读,最后揭开奥秘,说明小徒弟画的是最好的,这种写法是: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四、感悟道理、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把你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后,其实大徒弟和二徒弟并不服气,纷纷要求师傅再出一道题,于是画师又出了这样一道题——深山藏古寺。假如是你你准备怎么画这幅画?可以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出示三个徒弟的画,分小组讨论点评,再指名点评。

  大徒弟:一座茂密的森林里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

  二徒弟: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

  小徒弟::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师:画师的小徒弟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事,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呢?或者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是写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师:其实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也收集一些创新故事,和同学们交流好吗?

  五、全文总结

  师:同学们,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2.搜集具有创新思维精神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不满意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不满意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称 赞(妙在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8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读书经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 ,看谁 。大徒弟 ,二徒弟 ,而三徒弟 ,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 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 一只 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你还有什么好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多。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3、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六、板书设计: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画师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以少代多(妙)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1、同桌互读。

  2、抽生读,检测读音。

  3、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许多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所以受到赞扬。)

  5、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分角色表演。

  四、小结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10

  一、教材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想别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的内容。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根据这样的教材理解,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与理解“密密麻麻、连绵不断、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我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巧妙之处。

  二、教学方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故事导入、图文、读想结合、朗读训练等方法。

  三、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先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有一次,他要考考他的三个徒弟,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课件演示]结果,小徒弟只画了两只骆驼就胜出了,受到画师的称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想知道吗?……

  [故事导入,采用悬念的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因此引出课题。]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词。交流理解生词后,在借助课件朗读生词。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读与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扫清课文障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能够锻炼口才,学会概括课文内容。]

  (三)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三个徒弟分别画了哪些内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抓住重点句子。]

  2、了解大徒弟、二徒弟各画了什么? 理解他们是怎么构思的?

  [利用课件,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无论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出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都没脱出俗套。是最简单的,常人一般的画法。]

  3、知道小徒弟是怎么画的?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画师的话。

  [利用课文插图和画师的话,图文结合,知道小徒弟的画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别人不一样,是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事,这就是课文题目《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有创新。]

  4、如果让你画,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四)广泛思考,课外延伸。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有创新意识,想别人没想到的。其实,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和听过的故事及日常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你还记得吗?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课下作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小骆驼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小徒弟 群山

  两只骆驼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 11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要求:

  (1)正确: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流利:不唱读、不顿读,不读破句。

  2、用直线划出写三个徒弟分别画了什么,又是怎么画的句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重点关注读准“召”、“幅”的读音;复习多音字“只、禁”的读音;正确书写“截”字;理解“召集、连绵起伏、若隐若现、恍然大悟”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能联系文章内容,理解并用对话形式说清大徒弟、二徒弟“奇怪”和“恍然大悟”的具体内容。

  3、能理解小徒弟与其他两个徒弟想法的不同之处,初步感受小徒弟那幅画的独特创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事先板书课题“30、想别人没想到的”)揭示课题,指导读清课题。

  2、整体了解文章主要人物。

  师:昨天读过课文了,课文里讲到了哪几个人物?

  出示:四幅人物图片

  3、故事导入,理解“召集”,了解起因。

  (1)故事导入,理解“召集”。出示:召集、画一幅画

  (2)读准“召”、“幅”的读音。

  (3)听录音,了解画师提出的作画要求。

  师:关于画这一幅画,师傅可是有要求的,仔细听,看谁能听清有什么要求?

  (4)学生复述作画要求。

  (画师要三个徒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板书上贴出:一张纸板书:最多

  (5)齐读第2节,了解事情起因。

  出示:文章第2小节

  (二)借助课题,了解故事主要人物。

  师:昨天读过课文了,你一定知道课题中的别人指的是谁和谁,那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是谁想到了谁和谁没想到的。

  出示词卡:大徒弟、二徒弟、小徒弟

  二、反馈预习,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师过渡:看来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要知道小徒弟到底想到了前两个人没想到的什么呢?我们就一定先得来了解一下,他们三个人各自画了什么?

  (一)反馈预习情况,了解三个徒弟所画的内容。

  1、交流,逐步出示句子: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2、朗读三句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2)指名朗读句子,正确朗读长句,读准多音字“只”的读音。

  (二)了解三幅画的内容,指导“截”字的书写,理解“连绵起伏”的意思。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们知道这三个徒弟分别画的是什么?

  1、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贴出图片:骆驼、骆驼头、

  2、请学生在黑板上的一张纸上画山,理解“连绵不断”的意思。

  3、指导“截”字的书写。

  三、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并说清两个徒弟“奇怪”的内容,初步了解第4、5节写法上的不同。

  师过渡:三个徒弟画了什么,我们都了解了。他们画的骆驼多不多?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抓住其中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一)了解大徒弟、二徒弟是怎么作画的,初步感受4、5小节写法上的变化。

  1、学生交流“大徒弟是如何作画的”。

  出示词卡:密密麻麻、很小很小板书:满

  2、师引读句子,了解大徒弟是怎么作画的。

  3、生继续交流,板书:许许多多

  4、初步感受4、5两节写法上的变化。

  (1)联系上下文,用一句话说清二徒弟是怎样作画的。

  (2)出示:第4、5两节,初步感受写法上的`变化。

  (3)师引读4、5两节。

  (二)理解并说清两个徒弟“奇怪”的内容。

  师过渡:两个徒弟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在同样大小的纸上都画了很多很多。可画师看了并不满意。但当他看到小徒弟的这幅画时却禁不止点头称赞。

  1、借助黑板上的画,说清小徒弟画的那幅画的内容。

  2、创设情境,用对话形式说清大徒弟、二徒弟“奇怪”的内容,理解他们的疑惑。

  小结:从刚才你们的问话中我听出了你们的想法,你们都以为自己已经想尽办法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得很多很多了,(板书:多)而你们的小师弟仅仅画了两只,这么少,(板书:少)似乎离这个要求还远得很呢,怎么师傅还要表扬他呢?

  四、创设情境,以大徒弟、二徒弟的口吻说清“恍然大悟”的内容。

  (一)读懂第7小节,初步感受小徒弟的独特创意。

  1、出示:图片师讲述画师的一番话。

  2、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出示词卡:恍然大悟

  3、出示句子:

  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4、读准并理解词语“若隐若现”。媒体泛红:若隐若现

  5、联系“连绵起伏”,理解“若隐若现”的原因,初步感受小徒弟的独特创意。

  (1)出示:连绵起伏(2)引读句子:看来谁也说不清——?这——?

  (3)板书:数不尽、数不清

  (二)以大徒弟、二徒弟的口吻说清“恍然大悟”的内容。

  师:读到这里,你们一定知道他们明白了什么?能不能用“我们只想到——没想到——”这样的句式来说说?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三)师总结。

  板书:

  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意)

  最多

  大徒弟满图(骆驼)

  密密麻麻很小很小多数得清

  二徒弟许许多多图(骆驼头)

  三徒弟图“少”数不尽

  【作业设计】

  1、抄写板书,借助板书,把故事说给父母听。

  2、用两种对话形式把大徒弟、二徒弟“恍然大悟”的内容写下来。

【《想别人没想到的》优秀的教案】相关文章: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优秀12-26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03-09

《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教案03-05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03-07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3篇03-31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3篇)03-31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2篇03-31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2篇03-31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14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