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

时间:2023-03-16 15:22:12 教案 我要投稿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折线统计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

《折线统计图》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及其变化,

  2、能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3、能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体会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

  1、复习条形统计图

  我们以前学过统计中的哪些内容?

  条形统计图的横轴代表什么?纵轴代表什么?每个项目相应的直条的长度是怎样确定的?

  2、引入新课

  有时候,我们还用与条形统计图类似的一种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情况。

  问:你能说出这张统计图表示的意思吗?

  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各表示数量怎样的变化情况?

  1、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问: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折线统计图的基本形状吗?

  指出: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成为折线的统计图。

  问:与条形统计图相比,你认为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指出: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它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要求制作折线统计图

  问:你能想出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吗?

  指出:折线统计图底制作步骤与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表示数量的方法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折线统计图是按照数量的多少描点连线。

  (2)制作折线统计图

  说明:先要表示出什么统计图和制作日期

  提问:按照例题统计表里的数据,先画什么?横轴上要有几个月份的位置,纵轴上至少要表示出多少毫米?

  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统计图

  (3)分析统计图

  问:你从这个折线统计图里看到了哪些情况?

  指出:折线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做练一练

  让学生说说统计表里的数据。

  让学生说一说图里已有的意思。

  让学生描点、连线,老师巡视辅导

  问:你从统计图里看出了哪些情况?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的统计图?它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课后感受

  统计的内容学生已经哟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所以学得非常轻松。

《折线统计图》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并借助此情景让学生认识了解什么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数和人口负增长这些专业词语。

  (2)、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人口老龄化情景教学以及联系设计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并关注国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经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

  学习难点:

  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先后认识了那几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中你认识了哪几种?

  师:如果把我们所学的相关知识梳理一下,这个位置可能是什么?(师指ppt)

  生: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有单式折线统计图,它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它自身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喜欢看摄影展吗?

  (喜欢)老师也特别的喜欢,有一组图片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们一起看……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老人)

  师:因为我们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次摄影展的主题就是关于老年人。你知道什么是人口老龄化吗?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00

  师: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生: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师:我们怎么知道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数据变化呢?

  生:做调查

  师:上海的小朋友就搜集到了一些数据并把它们进行了整理,(PPT)你认识这两幅图吗?(板书:搜集

  整理)

  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这两幅图有什么异同之处呢?

  生:看标题知内容不同

  生:出生人口数增长幅度大

  死亡人口数增长幅度小

  生: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都呈上升趋势

  生:两幅图的横轴和纵轴相同

  师:你能观图快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20xx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是多少?20xx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是多少?(这两问题学生很快都回答出来而且答案一致)

  哪一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最大?(学生回答的慢也不一致)

  师:怎么不一致了呢?这个问题你回答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需要上看一眼下看一下对比数据,有些麻烦。(引起认识上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找方法)

  师:有什么解决办法让我们看起来简便吗?

  生:可以合并

  师:以前有过这样的学习经验吗?通过回忆旧知探索新知找出类似的方法叫做类推。它满足合并的条件吗?

  生:满足,横轴和纵轴一样

  师:同学们会自己合并吗?请同学们同位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收集原始数据,一位同学负责画图。

  同位合作画图

  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幅图进行展示

  A没有标题

  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B没有图例

  师:你能看清楚这幅图表示的信息吗?

  生:缺少图例

  师:如果想要清楚的表示两种不同的信息,我们该如何选择图例呢?

  生:用不同线段区分

  生: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C

  出示一幅完整的统计图

  有标题

  有图例

  师总结:我们合并出的这幅图就叫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PPT演示)若想画一幅完整的统计图我们首先标题完整

  标清图例……

  师:现在再看哪一年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差距最大?(20xx年)你有什么感觉?(方便,快)

  师:(出示复式

  和两幅单式)那对比一下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生:便于比较两组数据

  师总结并板书:并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

  师:仔细观图,你能回答这几个问题吗?(PPT)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发言卡的方式讨论

  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整体都呈上升趋势

  出生人口数上升明显,死亡人口数上升不明显

  从部分看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数据是不稳定的

  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都小于死亡人口数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数据差距逐渐缩小

  师:从专业的角度讲,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差距叫做人口自然增长数,图中出生人口数比死亡人口数少时,这是人口负增长现象,所以上海的老龄化现象尤为严重,从19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了。

  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发现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越来越小,这样的信息我们在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能发现吗?

  师: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就是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距和变化趋势(板书邮电,再次强化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再结合全国的数据统计表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生:差距都是越来越小

  师:那我们预测一下未来几十年中,我们全国也有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

  通过分析判断

  推断结论(板书)我们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达到未雨绸缪。(回顾整个制作到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图预测未来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收获提升

  师:关于复试折线统计图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啊?

  1,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服务与我们的生产,方便我们的生活。

  2.标题可能是什么,会分析。

  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有什么打算?

  少进日产或不进日产的,发扬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谈收获

  实践作业

  把自己的语数英成绩做成复试折线统计图,方便今后的学习。

《折线统计图》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讨论问题。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1、阅读第27页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2、收集从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情况,并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

  教学反思:

《折线统计图》教案4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例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最近,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旱灾,已经连续几个月不怎么降水了,旱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们每个同学都为灾区人民捐了款,是吗。看来,降水量、气温等自然现象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我们镇江市的降水量统计图,就是这个数据有点久了,是20xx年的。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图1。

  (1)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

  (2)提问: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mm是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3)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我们镇江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2、出示例图2。

  (1)这里还有一张著名的海滨城市-青岛的统计图,(出示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

  (2)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青岛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通过对刚才2幅统计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

  4、比较:你能快速地比较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不能,如果能则通过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

  5、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比较出来吗? (生:合在一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问:就这样一合吗?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小组交流,指名汇报,相机出示:①标题;②实线和虚线;③统计图右上角的“镇江和青岛区别图例”。

  (3)出示修改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完成板书)

  6、分别出示教材上的三个问题:班内交流,

  ①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是知道的)

  提示:可以比较相应月份的点,根据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大小作出判断。

  (必要时,还需计算一下)

  ②从图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可从各月降水量变化情况以及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7、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你觉得这样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方便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板书)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统计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下面请同学们来看这幅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5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6~118页上的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做简单分析。

  2.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

  教具准备

  各类统计图表,有关非典的统计图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03年春,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在抗击"非典"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数。

  2.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

  师: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能很直接地看出"非典"病人数量的哪些变化?

  生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113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122人;5月6日新增"非典"病人70人;5月11日新增"非典"病人42人;5月16日新增"非典"病人28人;5月21日新增"非典"病人8人;5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5人;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1人。

  生2:其实,从统计表上可以直接看出当天新增"非典"病人的人数。

  师:总结得很好。

  生3: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多,5月3日新增"非典"病人最少。

  师:统计表能很快了解到具体数据,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病人数量的多与少。

  3.揭示课题。

  师:如果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板书:折线统计图,并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折线统计图)

  二、分析研究,探寻特点

  1.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师:仔细观察北京地区2003年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项目?

  生1:我发现折线统计图上有名称、时间。

  生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横向表示日期,纵向表示人数。

  师:你从折线统计图中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1:折线统计图上还有许多的小点,这些小点都用折线连起来。

  生2: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他们的倾斜程度还不一样。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不但看到折线统计图有点,有折线,还看到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们的倾斜程度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围绕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折线上升和下降、折线的倾斜程度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师课件出示)

  (1)从图中的各个点,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从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从折线倾斜的程度又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指名回答。

  生1:图中的第一个点表示的是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后面每个格点上的点,表示的`是相应时间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

  师:你从哪儿知道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生1:5月1日的点最高,所以那天新增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的点最低,新增病人的数量就最少。

  师: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

  生2: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折线。折线上升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还在增多,折线下降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在减少。

  生3:折线上升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速度快;倾斜程度小,说明"非典"病人的数量增加慢。

  生4:还有,折线下降时倾斜的程度大,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快;程度小,说明新增"非典"病人减少的速度慢。

  师: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呢?

  生5: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是从5月1日到5月6日。

  师:你能用手势比划并简单说明一下"非典"病人数量变化的情况吗?根据变化情况,你估计6月份"非典"病人会怎样变化?

  (抽生回答,全班进行评价。)

  师:正像大家所估计的那样,6月份新增"非典"病人数量越来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协力和正确认识,防治非典,才让新增病人减少。请大家根据刚才交流的信息,独立完成书上第117页(1),(2),(3)题。

  (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议一议

  师:根据刚才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请大家小组讨论,说说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条形统计图比,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生1:折线统计图很容易看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生2:它还能够看出一件事情的变化趋势。

  师: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相比,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与少,而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它们的倾斜程度,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有很多数据的时候,折线统计图更简洁。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师:生活中,有许多的现象都有上升与下降的变化情况。比如我们城市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老师边说边用手势比划)让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书中描述的生活现象。

  (1)从春天到秋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

  教师逐条出示,学生思考后,进行比划,抽一生边比划边进行解释。

  师: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现象有数量的上升或下降的情况?把你想到的比划给同桌看,并解释给同桌听。

  2.第2题。

  (1)出示第2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评价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结合第3个问题,思考:这些折线统计图有用吗?它在生活中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小结: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帮助销售经理及时调整进货,可以让消费者把握消费的时机。

  四、总结反思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

  根据交流情况,师生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折线统计图》教案6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2.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教师指出,从条形统计图里只是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折线统计图。教师指出:这种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顺次连接起来。(上面内容,教师指着图说明。)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提问: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其特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的地方都是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表示多少的是用直条的长短,折线统计图是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图中描出各个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

  因此,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从折线的起伏,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教学例3。

  出示例3:(课本第62页)

  理解题意后,教师提问: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确定水平射线的长度和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都是用

  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都要写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和单位。)

  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要画直条,折线统计图先根据数量描点,并依次把相邻两点连接成一条折线,再在各点旁注明数字。)

  学生弄清楚上面的问题后,教师介绍具体制法。

  ①描点。

  教师先描一月2C的一个点,再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试着描点。

  ②连线。

  教师指导学生顺次连线。并提醒要写上标题、单位和制图时间。

  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谁能说说,制作折线统计图和制作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

  四、全课(略)

《折线统计图》教案7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

  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数据。

  20xx年:426支;20xx年:394支;20xx年:468支;20xx年:454支;20xx年:489支;20xx年:499支;20xx年:519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20xx~20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xx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xx年呢?

  2、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 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 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

  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

  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

  三、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课本105页"做一做")

  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调查自己0-10岁的身高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四、课堂作业

  完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结起来。

《折线统计图》教案8

  【练习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2页。自主学习天地P55的练习题。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练习重点】

  进一步练习复式折线图的'意义与统计图。

  【练习难点】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说明

  一.课本练习

  谈话导入

  师:P62中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表里的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生: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这说明要从表里了解和收集数学信息。

  回顾旧知

  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能说一说一吗?

  小结学习

  同学们,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4、集体订正

  二.自主学习天地

  P55第1、2题

  下面的统计图是一个什么统计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完成。

  2、智慧树第1题。

  实线表示的是什么?虚线呢?

  3、实践大本营

  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体解决的。

  集体订正。

  三、拓展

  生活中有什么需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

  自由叙述。

  四、小结:

  1、完成自主学习天地P55-56。

  2、小结:

  与同学们一起说一说,你今天的收获和你的疑惑。

  重点让学生就解题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进一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会作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折线统计图》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3.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小亚生病了,小胖和小丁丁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了描述小亚体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P45/小胖和小丁丁画的折线统计图。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与生活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统计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探究新知

  1.用你的已有知识来分析、评判一下这两张折线统计图。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1)这两张折线统计图画出的小亚体温变化是一样的,但是小丁丁画得更直观,更容易看出。

  (2)小丁丁画出的折线统计图中有。

  表示什么?

  用表示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省略不重要的数据,能更清晰地反映小亚体温变化的情况。)

  2.观察两幅统计图,说说使用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体现在哪里?说出你的理由。

  小丁丁的图更精确更清晰。

  3.你能否预测以下小亚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重。

  4.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去空白部分。

  [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好处并根据体温变化的特点,对小亚的病情进行合理的推测。

  三、巩固练习

  1.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病人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

  (3)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4)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5)从体温上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好转?

  2.某地区1991年~20xx年每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1)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多?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少?

  (2)13年来沙尘暴总天数的整体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3)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3.某地区1997~20xx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如下图:

  (1)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多少台?

  (2)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小?

  (3)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说明]:通过几天的学习,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较好的了解。通过独立完成练习,让学生对自己这几天的学习作出一个自我评价。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教案10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复习导入】

  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见课本图形)

  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

  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新课讲授】

  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

  教师用电脑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

  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

  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

  【课堂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

  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

  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许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xx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xx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xx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xx-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折线统计图》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折线统计图》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书本例题图片。谈话:你知道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吗?(观测气温)我们学校气象小组的同学将他们在5月21日这一天观测到的气温情况记录成表。屏示统计表:深圳市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略)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对学生意见的预设:早上7。点到晚上7点,每2小时观测一次,共7次;各个时间的气温情况;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深圳地区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谈话.刚才我僻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气温的变化情况)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温度变化情况、最高最低气温、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各时间段内温度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气温上升(下降1)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或下降幅度。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气温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2.联系生活举例。.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教师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5)填写制表日期。

  三、制作统计图

  谈话:事先我们一起收集了这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谁来介绍一下。(学生利用事先制成的统计表介绍数据)如果将它制作成折线统计图,你有信心完成吗?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尝试练习。、教师指名展示制成的统计图,同学互相并改正,重点关注所描的点的位置与纵轴上的标尺是否对应。,统计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的预设:每年度的数据;变化情况;哪两年间上升得最快等等。谈话:你能预测今后几年中我们班同学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情况吗?(可能逐渐稳定,也可能还有上升空间,但上升的空间不是非常大)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本班同学家庭计算机拥有量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1.统计心跳情况。谈话:同学们都喜欢运动吧,你有没有注意过运动前后咱们的心跳情况?谁能说说?这里有一幅折线统计图,反映了一个小朋友在跳绳前后的心跳统计情况,我们一看。出示下图,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吗?(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或相互问答)你能预测再往后几分钟小红的心跳情况吗?(趋于稳定,不会一直下降,因为小朋友的心跳稳定在每分80~90次左右)

  2.统计身高。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3.分析判断。我市人民商场服装部就去年衬衫和毛衣的销售情况作了一些统计,你能从中知道这两张图各表示什么服装的销售情况吗谈话:两种衣服销售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有什么不同?你会作出怎样的判断?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上图为衬衫销售情况,下图为毛衣销售情况)教师:有了形象直观的折线统计图,更便于我们对一些情况的分析和了解。

  4.教学“你知道吗”。让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的内容提问: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这幅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既是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又有折线统计图的成分)它有什么优点?(简明、生动、形象,给人的印象深刻)

  五、课堂提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折线统计图》教案14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08页第七单元《统计》

  教学背景: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教材提供了很多富有现实意义的现实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方法目标: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趣促学

  大家都知道去年是我们中国的奥运年,那么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呢?(51枚)对,我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成为百年奥运史上最强东道主。那么你们知道我国在前几届的奥运会中各获得多少枚金牌吗?

  1、老师课前进行了调查整理,仔细看(课件出示中国代表团历届奥运会金牌获奖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2、提问: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师:看来大家已经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读出数学信息。那谁能说说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学信息有什么特点?

  生:很容易看出哪个数量多,哪个数量少。

  师: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直观,也很形象,还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体育部的叔叔阿姨也对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的金牌获奖情况制作了一幅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3、(教师演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教师:这还是刚才的条形统计图么?它又该叫什么名字呢?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选用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

  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强化技能

  1、观察

  老师投影出示××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老师:通过观察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甲:我知道了,1998年参观人数为3万人。

  学生乙:我知道了,1998年到2003年每年参观的人数。

  学生丙:我可以知道,2003年参观的人数最多,1998年参观的人数最少。 学生:2003年比1998年参观的人数多多少???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2、自主探究。

  老师:除了我们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其实统计图我们还可以这样画。(老师出示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大家请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老师: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你们从这个统计图上还能获得哪些在条形统计图上不能获得的'信息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能看出从1998年到2001年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加,而2001年和2002年人数是一样的。

  老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学生:折线从下往上就是增加,折线是水平线,就是不变。

  老师:对,你观察得真仔细,折线上升也就表示人数增加,折线是水平线,也就表示保持不变,那如果是下降呢?

  学生:就是减少。

  老师:很好,也就是从这条折线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我们再来观察折线统计图,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学生:标题、横轴、纵轴、点和连接的线段。(老师板书)

  老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统计图(课件出示上面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是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主要方法。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了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讨中会很快比较出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对比中让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与人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意义,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还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尝试制图,看图分析

  明确制图步骤:

  教师:这是陈东妈妈为他记录的0~10岁的身高统计表,如果要清晰地呈现在折线统计图上要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预设: 生:先描点,再标上数据,然后连线。

  师强调:找准点,标准数,线要直。并按顺序连接。

《折线统计图》教案15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晰呈现数量的多少,还清晰地表现数量变化的情况,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预测。折线统计图的制图原理与条形统计图是一样的,都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是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大小,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位置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还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清楚、直观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绘制统计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小学生一般不易把握。而小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渗透统计思想,增强统计意识,学会一定的画统计图的方法,培养简单分析数据或作出判断的能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降低了绘制统计图的要求。在设计例题教学时,课前先画好统计图中的横轴纵轴的位置数据,让学生在这幅没有画完的统计图上补充完成,然后出示教材p47页的例1,带有变式的半成品统计图,让学生体会到横轴必须是等间隔的标时刻。掌握统计图的画法后,紧接着让学生试着根据给出的例题自己来确定纵轴的数据,从而来判定所画出的统计图是否合理。整堂课不要求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而是通过小组讨论,团结协作来共同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负担。

  扩展阅读

  制作折线统计图

  课题制作折线统计图

  课时1班级四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书114—116页

  2.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制图能力较差,本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绘制统计图,提高制图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引入

  1、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2、小结: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二、生活中折线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师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2、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3、制作折线统计图

  4、学生讨论收集一些折线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2、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3、北京20xx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预测:从20xx年和20xx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xx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评价

  收集了许多资料,例降水量统计表,旅游人数统计图

  四、小结师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制作折线统计图

  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一、说教学内容

  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

  二、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

  以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xx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为材料引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有效教学资源。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教师叙述:为了清晰地表示出每个月平均气温变化的情况。他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们又了解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折线的上升说明什么?折线的下降又说明什么?从而突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这一特点。

  (三)强化应用

  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P38 A级部分内容来加深对折现统计图的认识,并进一初步做出预测。巩固练习中尝试独立思考交流。此题检验学生是否看懂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分析;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思维的能力。

  三、说目标达成

  折线统计图从学生观测气温这个生活情境中来,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看懂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

  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学生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后,教学观察折线统计图时,我分了二个层次让学生思考。第一,让学生观察表格,能得到哪些直接信息。学生能看出图上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这是表面的信息。第二,让学生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月到几月?降得最快呢?这些问题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演示展示知识的生长过程。一开始出现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又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这些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然后将条形统计图进行变魔术,让一个个的长条隐去,只剩下最上面的一横,后来索性缩成一个小点。最后再将这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变成了一幅折线统计图。用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特点这一教学难点。

  五、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着重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统计图,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我通过气象小组测得的20xx年上海市气温情况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粉笔字写的不好,需要加强。

【《折线统计图》教案】相关文章:

《折线统计图》教案03-12

折线统计图教案02-02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3-16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3-30

折线统计图教学教案07-29

《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22篇)04-15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2-15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3-21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