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班教案范文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认真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喜欢听故事,能够记忆并讲述其中个别情节。
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故事中相关形象的图片,房屋内部陈设的图片,故事形象中小动物的头饰。食物:蛋糕、巧克力、糖果、香蕉。
活动过程:
①老师展示故事中相关形象的图片,请幼儿仔细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这些小动物都特别爱吃,小朋友是不是也喜欢吃呀?是。好,老师现在带上这些小动物和小朋友们去一个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想不想知道呀?想。
②展示房间内部陈设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
教师:刚刚老师给你们看到的房间里东西能不能吃呀?不能。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发生在屋子里的'故事,这个屋子好神奇的呀?里面的东西还可以吃的哦,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一间什么样的屋子呀?想。
③向幼儿展示多媒体课件,为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请幼儿说一说。
教师:好,今天的故事讲完了,那你们知道下次小精灵还会变什么出来呢?你们又想小精灵变什么出来呢?想不想要小精灵的魔法礼物呀?想。
④教师结合着故事内容向幼儿提问,并说一说。
好,只要你们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小精灵的魔法礼物哦!
提问:故事中有谁?谁请大家到屋子里做客?小精灵的屋子都有什么小动物?小动物们肚子饿了,它们吃了什么?
⑤请幼儿上前进行故事表演。
⑥活动结束,引导幼儿离开课室。
刚刚小朋友们都看到了小精灵的屋子里有许多许多好吃的,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呀?好,那我们出发吧。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达:是你咬了我的饼吗?
2、通过对比,知道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并能大胆的用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谁咬了我的大饼》PPT、小动物图片(小猪、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有牙印的大饼每人一个、饼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一起做律动《饼干歌》。
2、出示PPT,你们知道这块大饼是谁做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猪和大饼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基本部分
(一)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小猪做了块好大的饼,累得睡着了。等它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2、教师走到幼儿身边问幼儿:“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初步感知句型)
3、请幼儿猜猜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4、小猪决定去问它的朋友们,那我们一起跟着去问一问是谁咬了它的大饼。小猪碰到了小鸟,小猪问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你们觉得是小鸟咬的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一”小鸟咬了一口大饼,它的牙印是什么样的?是小猪要找的那个半圆形的牙印吗?小猪对比了一下说:“嗯,果然不一样。”
5、引导幼儿学说小猪与其他动物(兔子、狐狸、鳄鱼、河马)的对话(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结:小鸟的嘴巴咬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两颗大大的门牙,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
6、小猪的肚子饿的“咕咕”叫,“啊呜”它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吧唧吧唧,它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你们说小猪的大饼不是这些小动物咬的,那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猪呀!
(二)完整欣赏绘本
1、欣赏PPT,教师生动讲述故事。
2、请幼儿说说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3、教师小结: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不同小动物的牙齿就会咬出不同的牙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谁的饼干
幼儿将自己手中的缺口饼干卡片,按缺口的特点为小动物送饼干,巩固对动物咬痕的认知。
2、品尝饼干
小猪也给你们送来了好吃的饼干,让我们一起来尝尝吧!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作品中的事情和人物形象,学习作品的语言。
2、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体会母子之间的爱和默契感。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头饰若干。
2、小熊、小鸟、老鼠、小狗、小鹿、大象等动物图片教具。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睡觉图,引导幼儿观察:这幅图上有谁呀?它在干什么?
你们喜欢小熊吗?想不想跟它做游戏?我们来叫醒它吧!它没有醒究竟谁能把它叫醒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熊醒来吧》。
2、讲述故事的前半段并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习作品中的语言。
(讲述故事的上半段):哪些小动物要叫醒小熊?它们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幼儿回答时出示相应动物图片,并引导幼儿学习小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森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吵醒小熊?
师:这么多小动物都没能叫醒小熊,那你们猜谁能叫醒它呢?我们继续往下听故事。
(讲述下半段故事):是谁把小熊叫醒了呀?
(和幼儿分别扮演熊妈妈和小熊,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师:真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小动物都没能把小熊叫醒,而熊妈妈只轻轻说了一句话,小熊就醒了?这是为什么呢?
3、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师:请全体小朋友扮演小熊,老师来做熊妈妈,集体表演一遍。并说出小熊醒来说的那句话“妈妈,我睡得多香啊!”
再次游戏:请老师扮演熊妈妈,三个小朋友扮演小熊,其他小朋友做小动物,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并学说故事里的话。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浅显易懂,比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动形象的活动教具很好地吸引了每个幼儿,让他们始终保持聆听、观看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在活动过程中,将故事分为两部分出现,一方面设置了悬念,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避免了因提问、思考集中出现而导致幼儿出现视觉和精神疲劳。在游戏表演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分角色表演,而是以集体表演的形式出现,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充分体现出以“幼儿为活动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在活动中我发现在出示图片讲述故事的环节过程中如果能把图片做成课件或者小动物的形象更清晰一些在讲完提问就不会出现冷场的情况了。(——陈皆佳)附故事:小熊快醒来吧熊妈妈很早就起来干活了。小熊还在睡觉。
鸟儿唱:“嘀哩哩!嘀哩哩!”
公鸡叫:“喔喔喔,喔喔喔!”
小狗喊:“汪汪汪,汪汪汪!”小熊睡得很香,什么也听不见。
“咚咚!咚咚!”是大象来了,地都震动了,小熊还在睡觉。
“得得!得得!”是小羊来了,小熊还在睡觉。
熊妈妈回来了,轻轻地对他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听得很清楚,回答说:“噢,妈妈!我睡得多香呀!”小熊醒来了。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 能把同类的玩具放在一起;
2、 培养观察力和初步归纳能力;
3、 对整理玩具有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二、活动准备
1、两种积木、雪花片宝宝的图片;
2、积木、雪花片若干,塑料筐三个。
三、活动过程
1、导入师:今天有三位玩具宝宝来到了我们班,现在我们就把他们请出来,看看他们都是谁。(拿出玩具宝宝的图片)现在请玩具宝宝来自我介绍一下。雪花片宝宝:嘿,小朋友好,我是雪花片宝宝。积木宝宝1:大家好我是积木宝宝。
2:大家好,我也是积木宝宝,不过你们可别弄错了,我和他可一点都不一样。师:有两个积木宝宝,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赶紧帮他们取个名字吧!(请小朋友取名字)师:现在好了,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位宝宝,赶紧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欢迎三位宝宝)2、认识三种玩具的特征师:刚才三位宝宝跟老师说了,他们的好朋友不见了,想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小朋友愿意帮忙吗?三位玩具宝宝的朋友和他们很像,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三位玩具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呀?(请小朋友描述三种玩具的.特征,进一步认识玩具)。
3、帮玩具宝宝找朋友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到三种玩具。师:老师也找到了玩具宝宝的朋友,不过他们都混在一个筐里了,请小朋友把他们送回自己的家,好吗?请小朋友将打乱的玩具放到相应的筐里。
4、请小朋友玩玩具。师:玩具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和玩具宝宝一起玩吧(分组玩玩具)。
5、整理。
小班教案 篇5
幼儿园小班智力游戏:钟表、钟表几点了。
游戏目的:经过让幼儿扮演时针来掌握句子"It's_",使他们掌握英文数字1-12。
材料准备:数字卡片1-12,时针一个。
游戏过程:
请12名幼儿分演12个钟点,围站成一圈。请一名幼儿扮演时针。游戏开始,教师说"钟表、钟表几点了?"幼儿说:"1点"或"2点","时针"要用英语讲"It'sOne……"并伸直左臂顺时针方向开始原地转,转到1时停止,手指尖指向1点,扮演钟点的幼儿举起卡片one,此后游戏继续进行。要求扮演时针的幼儿要手口一致。
看谁算得快游戏种类:计算游戏。
游戏目的:训练幼儿的快速反应本事,复习巩固一些英语单词(如1-12,加,减)(Plus、minus)。
准备:写有加减法计算题的'数字卡片若干。
游戏过程:
教师手拿数字卡片用英语出题,让幼儿观察后立刻回答得数,然后,用英语把整个算式叙述一遍。为了增加游戏的难度,能够把幼儿分成两组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游戏,最终看哪组取胜。
小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幼儿学说完整话及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体验和教师、同伴一起为“春游”做准备的快乐,从而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故事“小动物春游”
教学过程:
1、引出春游①幼儿自选动物头饰,说出自己表演的角色名称。
②语言引导:你们想干什么?到哪里去?怎么去?
③游戏活动:小动物上公共汽车。
2、春游途中①游戏“点名”,要求被喊到的小动物用叫声回答。
②设置情景:小猫、小狗想上车。
③幼儿交往:
a)招呼小猫小狗;b)给小猫小狗让座。
3、解决问题①老师扮演熊婆婆的角色,提出问题:熊婆婆不想去春游,她要去看病。
②幼儿讨论:
a)熊婆婆上医院和小动物春游哪件事情重要?为什么?
b)怎么帮助熊婆婆?
③角色交往:
a)安慰熊婆婆;b)送熊婆婆上医院。
4、引导讲评①帮助别人是件最快乐的事,夸奖各位小朋友。
②回家告诉父母:春游途中做了哪些好事?
2、小朋友春游活动⑴组织幼儿到野外看蝴蝶跳舞,蜜蜂采蜜,小鸟唱歌,小朋友玩游戏。
⑵观看大班朋友画“我们的春天”或观看“春天”的.歌舞活动。
附儿歌: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春天说了些什么?
花儿那么听话,都开了;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燕子那么听话,都飞回来了;春天说了些什么?
小朋友那么高兴,都去春游了。
附歌曲:春天盛璐德词1=e2∕4马革顺曲3523|15|6161|5-|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翁叫,6716|5135|32|1-||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
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
附故事:小动物春游小动物幼儿园去春游了,小白兔在绿绿的草地上,看到了牵牛花、蝴蝶花、桃花全都露出笑脸,小鸟在树枝上唱起动听的歌,好象在说:“欢迎小动物们来春游!”小猫、小狗、小羊、小兔高兴地玩呀、唱呀、跳呀,春天真好!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不同物体的触觉感受。(软、硬,光滑、粗糙,冷、热)
2、知道用手触摸是感知物体的一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
3、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积木块、海绵、锯沫板等。
2、两杯水(热水,凉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小蜗牛吗?我们学小蜗牛爬一爬好吗?
在木地板、海绵垫上爬,让幼儿用手触摸、按压,感知并说出这两种物体的硬、软。
2、教师:哦,我们的小手能摸出硬的和软的东西,我们的小手真棒!
当看见一个东西,我们不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时,可以用手摸一摸,这是一个好办法!
二、在触摸中感知物体特性,并表述出来。
1、摸一摸
(1)请幼儿听口令从小筐中拿出硬的东西。(木积木)使劲捏捏、按按。
教师:你捏得动积木吗?(捏不动的东西是硬的。)
(2)同样拿出软的东西。(海绵)
摸一摸,捏一捏,还可以拧几圈,海绵是柔软的。
(3)幼儿摸摸锯沫板,感受正反两面的不同。(粗糙和平滑)
能说出一面扎手,摸起来不舒服,是粗糙的。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4)伸出双手分别握住热、冷水杯,并说出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小结:我们的`手不仅能摸出硬的、软的东西,还能摸出冷的、热的、粗造的、光滑的东西。
2、选一选
请几名幼儿上来,任选一件喜欢的物品。
告诉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还是热的、冷的。
3、找一找
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里边摸边问哪些物品是硬的、软的、冷的、光滑的等,让幼儿逐一说出感觉。
4、说一说
平常还摸过什么东西,是粗糙的、柔软的、热的?
5、小结:手能摸出硬的、软的,冷的、热的、粗糙的、光滑的东西。
但是有些东西不能摸:如电源插座、开水、旋转的电风扇叶等,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三、游戏:《我能干》
听口令把小筐中软的东西送过来,或把硬的东西送过来。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东西,说出自己的感觉。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棉签蘸上颜料给太阳涂色。
2.对涂色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画有太阳轮廓的白纸人手一份。
2.红色颜料、抹布、棉签若干。
3.已涂色的太阳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太阳,引入活动。
1.小朋友你们瞧,谁来了呀?(太阳)
2.太阳是什么样的呀?(圆圆的、红红的)
3.那你们喜欢太阳吗?
4.那你们想不想帮太阳打扮得更漂亮点呢?
(二)教师示范涂画涂色。
示范用棉签蘸红色颜料涂色,引导孩子观看“太阳”的.脸变红的过程。
(三)幼儿涂画涂色。
请孩子用棉签涂画太阳。
(四)作品展示。
将孩子的画一一张贴起来,请孩子说说哪个“太阳”是自己画的,哪个“太阳”脸最红。
活动反思与建议:
在这次活动中整体来看,这次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幼儿的兴趣很好的激发,在活动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操作的乐趣。但是欠缺在涂画中没有跟小朋友讲解注意事项,导致有个别幼儿把红色颜料涂在外面,望再接再励。
小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可以让孩子感兴趣的活动课题。孩子对自己的小手充满了好奇,本次活动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表演等,让孩子感知小手的本领,对自己的肢体有所了解,从而达到认识自己。这样的课题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孩子,可以有效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活动目标:
1. 认识自己的双手,了解小手的用处。
2. 常识用手的触觉感知物体的大小、软硬、粗细等特征。
3. 体验“我的小手真有用”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手的图片,装橡皮泥,石头,积木等魔术袋;装糖果的魔术袋。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双手,知道手有手指、指甲、手心、手背等。
嘿!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我是谁啊?
哈哈,我的名字叫手!你们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我吗?我要和找到我的小朋友握握手!你们真能干!
哈哈,小朋友们可真厉害,都找到我了,那你们知道我身上都有些什么吗?请你仔细看看自己的小手,告诉我好吗?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自由回答,教师最后介绍:
1) 每只小手上都有许多长长的.柱子,它的名字叫——手指,我们一起数数,一制小手上有几个手指。
2) 每个手指上都有一个窗户,它的名字叫——指甲。我们摸摸看,指甲摸起来上什么感觉(硬)?一只小手上有几个指甲。
3) 小手有几张脸?有指甲的这张脸叫手背,没有指甲的这张脸叫手心。
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我的身上有什么东西了吗?老师现在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
二、启发幼儿讨论:小手能做什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
谁知道小手还有什么本领?(画画,吃饭,玩积木,跳舞,拉拉手···)
请幼儿逐一练习小手本领。
小手的本领可真大!老师还知道,小手还可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唱歌对不对?我们一起来唱唱《小手拍拍》,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三、鼓励幼儿通过手的触摸判断魔术袋里的物体。猜中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带领集体幼儿说:“xx的小手真有用!”
刚才我发现xx小朋友的小手最能干,唱歌的时候动作做的最好看,我现在要请这双能干的小手来寻宝。请你把小手伸到这个洞里,看看里面有什么!
你摸到东西了吗?摸起来什么感觉?请你拿出来看一看。
引导集体幼儿表扬寻宝的小朋友:“你的小手真有用!”
请数名幼儿来寻宝!
刚才很多小朋友的小手很能干,找到了很多宝贝,,现在老师又有一个魔术袋,我要请小朋友摸摸里面是什么,猜对了,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好不好?
请幼儿逐个摸摸,自由谈论里面是什么东西,摸起来怎么样,猜猜可能是什么?
教师揭示谜底——糖果!请幼儿吃糖果,体验小手带来的成就感!
小班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当我看到《收集东收集西》这篇有趣又富有幻想的散文诗时,就迫不及待地把它讲给班上的孩子们听。诗歌从自己的收集延伸到他人的收集.进而延伸到自然界,以妈妈的收集为结尾,既渗透着母爱,又拉近了文学作品与幼儿生活体验之间的距离,为幼儿的理解、模仿及创造提供了空间。
正值秋季,户外活动时孩子们经常捡拾院子里掉落的小叶子、小花瓣、花种子、树根,甚至小石子。像找到宝贝似的攥在手里。这些在成人看来毫不起眼的东两却分外吸引孩子,他们还套用了散文诗中的句子——这是他们的收集。我想,既然孩子们那么喜欢捡拾自然物,何不满足他们,让他们把自己捡拾的自然物收集起来呢?在捡拾和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点数及类概念还不太清楚,因此,幼儿的收集正是积累分类经验的好机会,还能发展他们的点数能力。
活动目标
1.利用文学作品激发幼儿收集的兴趣。
2.利用幼儿收集的自然物.发展幼儿点数及分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欣赏散文涛《收集东收集西》。
2.秋天的自然物,信封、大白纸、小筐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捡拾多种自然物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每天都能在院子里收集到许多大自然送给我们的宝贝.尹老师发给每个人一个小信封。请你们把宝贝装在信封中,看谁收集到的宝贝多,而且它们的样子还不一样。幼儿自选信封。
2.到户外指导幼儿捡拾多种自然物。
老师:你都收集到什么了?哪种最多?还能收集到其他东西么?
老师:你捡到的树叶真多呀.还能收集到什么其他的宝贝吗?
老师:你都有什么宝贝?是从哪捡到的?
3.回教室指导幼儿把收集的宝贝进行分类。
老师:你们收集的东西真是太丰富了.尹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大大的白纸,把你们收集的宝贝都倒在大白纸上,看看你收集的宝贝有没有长得一样的,我们把它放在一起。
老师:你收集到什么了?
幼儿:我收集到了好多种树叶。
老师:它们都是树叶.都有什么样子的树叶呢?
幼儿:有杨树叶、小扇子叶、像小手的叶子,好多种呢。
老师:这是什么叶子呢?
幼儿:杨树叶。
老师:你能挑出和这片叶子一样的树叶放在一起吗?
幼儿:我捡到的`东两名字都不一样。
老师:都有什么?
幼儿:小花瓣、小草,还有树叶,还有……都数不出来了,我先把一样的放在一块儿再数就行了。
老师:对,那我们把一样的放在一起,然后再数数。
幼儿:我找到了5样宝贝呢。
幼儿:老师,我自己分了11种。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分分好么?
幼儿:花种子放在一起,小树枝放在一起……原来我捡到了4类东西呀,我捡到了11片核桃叶,还以为是11种东西呢。
幼儿:我收集到8种东西,树枝是一种,但是有杨树枝和泡桐树枝,树叶是一种,也有很多种树叶..
老师:一种东两也可以分很多,对么?
幼儿:因为它们都不是一种树上的树枝和树叶……
4.利用集体分类帮助幼儿更加明确类的概念。
老师把幼儿收集的每类中取出一个,放在不同的大筐中。小朋友们带着自己分好类的宝贝去给它们找家。
老师:请小朋友把自己分好类的收集分别放在属于它的家叶,看看我们全
班小朋友共收集到几类宝贝。
5.我们今天收集了许多宝贝.小朋友们平时在回家的路上、小公园中发现了什么新鲜的东两还可以收集起来,和大家一起用这些宝贝玩游戏。
活动延伸
1.鼓恸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游戏的玩法,如,比比谁的树叶项链长、树叶拼摆画、树枝长短的排列、装饰画等。
2.家园配合激发孩子收集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兴趣,如各种各样的书等。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11-30
小班教案11-30
小班教案12-01
小班教案12-01
小班教案11-28
小班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