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时间:2024-08-06 17:29:36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汇编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优秀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汇编八篇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在多次探究验证中探索感知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与凸面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发现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细观察,会与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发现。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小鸡出壳》挂图;

  2、鸡蛋壳、削好的铅笔、针筒、装水的盆、托盘、积木、纸板若干;

  3、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鸡出壳"引发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鸡姐姐和鸡妹妹吵个不停,你们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先啄破了蛋壳?"

  (二)第一次探索:戳鸡蛋壳的凸面与凹面,哪个更容易破?

  1、与幼儿共同设计实验方法:

  提问:我们来做个实验吧,那要怎么做能比较出谁先啄破蛋壳的呢?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2、幼儿用铅笔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做自由落体,分别戳蛋壳的凸面、凹面,并记录探究的结果。教师关注幼儿探究的过程与困难,鼓励幼儿多次尝试验证。

  3、结合幼儿记录表,交流分享。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要花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为什么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设置疑问:鸡姐姐不服气,我也用了同样的力气,为什么啄不破蛋壳呢?我用的力气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出示针管,介绍操作的方法。

  3、幼儿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流下的情况。

  4、交流分享探究的结果。

  师:针管里的水落在蛋壳凸面时就散开了,就像铅笔戳在蛋壳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壳不容易破;当水落在蛋壳的凹面时,会集中在蛋壳里,就像是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桥承载的重量更大吗?

  1、教师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用纸板搭两座"桥"(一座平面桥、一座拱桥),然后轻轻地往上面摆放积木,比一比哪座桥承载的积木更多,并以小组记录的方式记录结果。

  2、幼儿操作探究,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结果。

  3、结合记录表分享交流:

  "哪座桥承受的积木多?""有不同意见的吗?"

  (五)引发问题,拓展活动。

  师:"拱形的力气更大吗?在我们的'生活里,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拱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带到班上和大家分享吧。"

  【活动反思】

  《鸡蛋里的秘密》是一次科学活动,活动以故事“鸡妈妈和她的宝宝”作为引子,让幼儿产生探索的兴趣。了解鸡蛋的外形特征和内部构造,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本来是想把故事完整的说一遍,结果孩子们在讲述中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没有嘴巴,没有手,是一个怪物!我决定把故事一分为二,让孩子们先讨论,也是对已有经验的一种表达。我问,这个宝宝是鸡妈妈的孩子吗?孩子回答后,我马上接着说;鸡蛋真神奇,它的里面会钻出小鸡,我们来看看它的秘密吧!互动较为自然。

  在让幼儿摸摸感受蛋的外形时,滑滑的,凉凉的,后面的孩子都是照搬前面的几个孩子,我没有及时的引导幼儿用光溜溜,圆圆的,白的,黄的等词语描述鸡蛋的特征。有几个孩子观察的很仔细:上面有一个个小的洞洞。通过鸡蛋的图片孩子们认识了蛋白,蛋黄和蛋清,我又给每一组都准备了一个打开的鸡蛋,让他们去观察这三部分都在哪里,蛋白在哪里呀?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就上来了,我也给了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的机会,最后我总结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不一样的地方,虽然并没有讲的很深入但是也让孩子们有了两者不同区分的初步印象。

  我想,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注意随机教育,适当保留一些有难度的内容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这点很重要。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装有水的脸盆、小水杯;

  2.记录表格、记号笔、报纸、抹布、视频课件、表演绸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欣赏喷泉

  1.师:我们已经用磁铁做了一些小实验,有打电话、钓鱼等。今天有两位叔叔他们也来做小实验,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用了哪些材料?做了什么实验?

  2.幼儿欣赏《可乐喷泉实验》,问:“你看到了什么?叔叔用什么材料制作喷泉的?”

  3.喷泉真好玩,我们也来做喷泉吧!

  二、指导幼儿制作喷泉。

  1.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喷泉。

  (1)在密封的塑料瓶里扎两个洞,灌上水,插上两根吸管。

  (2)用力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气,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里喷出来。

  3.教师介绍喷泉实验原理:

  我们向一根吸管吹气,吹入的空气会变成气泡,对水施加压力,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中被推挤上来,形成喷泉。只要不断吹气,水就会不断喷出来。

  4.幼儿制作喷泉,教师随堂指导。

  5.幼儿玩喷泉,提醒幼儿不要弄湿衣服。

  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

  1.问: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3.预想与对策: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讨论结果: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相关经验。

  如:孔打得高,喷泉喷得高;用力吹,喷泉喷得高。

  四、游戏表演:

  1.幼儿分组竞赛,比比谁的喷泉喷得更远?

  2.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3.欣赏音乐喷泉,幼儿表演:我们一起来当喷泉,跟随音乐一起表演吧!

  五、总结延伸:

  1.我们欣赏了神奇的喷泉,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在大海深处,蓝猫又有神奇的发现了,我们快点跟随蓝猫去海底探险吧!

  2.欣赏视频《蓝猫淘气3000问》之《海底喷泉》

  3.总结活动:大自然真神奇,我们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了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玩棒的过程种尝试用“三角撑”的方法架起筷子。

  2、初步引导幼儿用统计的方法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筷子若干、台布5块。

  2、统计表5张。

  【活动过程】一、自由玩筷子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筷子,看谁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儿自由玩筷子,教师参与)

  2、提问:刚才你是怎样玩筷子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儿讲述)

  二、想办法把筷子竖起来,并记录(统计表附后) 1、导语:小朋友玩筷子的方法可真多,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东西帮助,筷子能够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那你们就去试一试,然后把你尝试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3、分组汇报。

  导语:你们让筷子站起来了吗?用了几根筷子?

  三、再次尝试,启发幼儿用“三角撑”方法架起筷子。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三根筷子互搭竖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撑物,把筷子竖起来。

  师:请你们试着用三根筷子架起来的方法,让它们站起来,并把这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

  四、展示记录表,讨论活动结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组记录表,(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分组汇报。

  2、小结,引出其生活用途。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城市交通中现代的桥:立交桥、天桥,了解它们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合作并采用多种方法制作立交桥模型。

  3、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课件“立交桥”欣赏。

  2、故事图片“马路上面的桥:天桥”、“交叉的桥:立交桥”

  3、积木,各类废旧纸盒、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故事“交叉的.桥”,引出活动,了解立交桥给人类交通带来的便利:

  提问:狗熊司机为什么急得满头大汗?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2、欣赏立交桥,进一步了解立交桥。

  (1)幼儿小组交流:

  提问:你见过立交桥吗?在哪里见过的,是什么样的?

  (2)欣赏课件

  教师引导幼儿主要从造型上欣赏。

  你喜欢立交桥吗?为什么?(教案来源:) 你喜欢晚上的立交桥还是白天的立交桥,为什么?

  3、教师介绍天桥。

  故事“马路上面的桥”。

  4、幼儿分组讨论合作制作立交桥或天桥。

  (1)介绍材料。

  (2)小组讨论,并把打算和想法介绍听。

  (3)幼儿分组制作。

  5、作品介绍参观。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时在学习同伴作品基础上再次创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提高对5以内加减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2.学习运用简便口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普通“密码条”每人两张(源包),如31562437、13746583271,可以把里面的几个数字改成算式。

  2.特殊的“密码条”每人两张(见幼儿活动资源包),如64354823、15435743126。教师可以将3、4、5等几个数字换成算式,数字3的地方,可以设计1+2和2+1两种算式,方便教师引导幼儿寻找加法的交换律;数字4的地方,可以设计两个相同的算式,如2+2.。

  3.幼儿学习资源第10~11页。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当“小小数学家”破译一份密码,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

  请幼儿当“小小数学家”,每人选择一个“密码条”(活动准备中的第一种),试着破译密码(将算式算出得数写在算式下)。幼儿“破译”完毕后,根据教师提供的答案检验自己破译的密码是否正确,正确的就是班级的“破译专家”。

  2.请幼儿尝试破译又一份更难的“密码条”(活动准备中的第二种,全体幼儿的密码条一样),帮助幼儿复习梳理、归纳并发现简便快速的运算方法。

  (1)提出要求:任务紧急,请“破译专家”尽快破译出这份密码。谁先破译完成,就先举手示意。

  幼儿“破译”完成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检验“破译”结果是否正确。请做得又对又快的幼儿说一说,自己为什么“破译”得这么快。

  与幼儿一起找一找,这份密码里,有没有相同的算式。总结:算式相同不用重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就行。这样就会“破译”得快一些。

  与幼儿一起找一找,这份密码里,还有没有两组特别的算式,这两组算式只是加号前后两数的.位置交换了一下,得数不变。(www.www.dakao8.com)总结:遇到这样的问题,也不用重复计算,可以直接写出得数,这样“破译”得也会快一些。

  组织全体幼儿一起评选本次的“破译高手”—又对又快的幼儿班级“破译高手”。

  (2)请幼儿再次破译一份密码,运用刚才的经验,争取又快又正确,争当班级的破译高手。

  3.请幼儿自编“密码”。

  可以让幼儿根据自身情况自编5位数、6位数甚至7位数的密码

  活动延伸:

  1.可以请幼儿在幼儿学习资源第10~11页上继续做5以内加减法的练习。

  2.可以把幼儿自编的密码投放到数学区,请幼儿继续破译密码。

  活动反思:

  《破译高手》是我在前年的国培活动中观摩过的一节教育活动。当时刚过“国庆节”,人家的这节活动就是根据时节的变化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的,一方面教育幼儿热爱祖国,另一方面学习5的分解组成。而我的这节活动是在原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我是将大班幼儿好思、好问、好解决问题的年龄特点和他们所看动画片《赛尔号》战胜怪兽的生活经验,以及数学领域的目标相结合来设计的这节活动。我觉得 我设计的这节活动符合《纲要》精神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愉快的情境游戏中不知不觉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8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是大班下学期末的教学内容,是加减复习运算,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所以我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注重了内容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又少到多。而且通过这个解密码的办法培养了孩子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品质。所以我认为,我设计的这次活动适合我们大班幼儿,而且所有孩子都乐意参加。因为它趣味性强,富有儿童情趣;目标合理,适合幼儿的发展;接近幼儿生活,幼儿易于接受;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乐于参与。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独立设计记录符号在记录表中记录,尝试统计的方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2、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猜想并尝试,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体验思考、发现、探索与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1、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并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

  2、核桃肉若干,放在一个方盘里;核桃若干;记录表;笔;纸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集体品尝,激发幼儿砸开核桃的欲望

  (1)出示核桃,幼儿品尝核桃仁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小伙伴,快来看看它是谁?”(出示核桃)

  核桃:“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核桃,我有一件硬壳做的外衣,肚子里有香香的`果肉,你们吃了我的果肉,会变得更聪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请你们来品尝我的果肉,好吗?”(请幼儿品尝核桃仁,每人一块)

  核桃:“小朋友,你们一定没吃够吧,那好,我把伙伴们请来,让你们吃个够!但是,这次你们要自己想办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们能做到吗?”

  (2)出现核桃的伙伴们(完整核桃),幼儿讨论怎样吃到核桃仁?(充分讨论、争议、辩论,漫画演示各种办法的结果)

  师:“快来说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用脚踩”、“用牙咬”、“用拳头砸”、“用锤子(或其他工具)砸”……(根据幼儿的回答内容请幼儿分别示范不同的办法)。

  2、说工具

  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

  师:“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呢?”

  二、猜想与尝试

  1、成功的设想

  (1)示范讲解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栏填预想哪种工具会成功,第二栏记录实践后的结果。)

  师:“这是核桃带来的记录卡,记录卡第一行画的都是什么呀?”

  师:“第二行的前面有一个问号,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开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把结果记在这里。”

  (表格中选择了八种工具,分别是剪刀、锤子、钳子、镊子、螺丝刀、木棒、扳子、锁头。)

  (2)幼儿设计记录符号,记录猜想结果。

  师:“在记录之前,你要先选择一种符号,然后在第二行认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画上符号。”

  2、实验与验证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记录结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实验边记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幼儿间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三、探索与发现

  1、统计与排除

  经过小组统计与集中统计,确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师:“现在我给每组发一张大统计卡,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尝试结果记在上面,你使用哪种工具成功了,就在这种工具的下面画个1,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要记录。”(各组统计)

  师:“现在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把你们的统计结果说一说。”

  2、交流新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发现哪种工具怎样使用容易成功?”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师:“砸核桃的哪个地方容易成功呢?”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师:“我们要怎样砸容易砸开核桃?”

  四、激励与创造

  欣赏成型的艺术作品,激发幼儿用核桃壳创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壳的同时整理活动室)

  师:“核桃肉可以吃,核桃壳能干什么呢?小朋友快来看一看吧!”(展示核桃壳制作的作品)

  师:“我们回去后,也用核桃壳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活动室整理干净吧!”

  活动反思:

  对于这节活动,我想先从活动的亮点来说。一是整个活动就是一个探索用不同的工具砸开核桃的活动,同时含有教师预设的活动任务——用表格记录子自己的探索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性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二是活动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精神,活动前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核桃夹、扳手、钳子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并了解这些工具的作用,我这节活动只是作为整个大活动的一个环节,幼儿对此充满了期待,积极性很高。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生长变化感兴趣。

  2、观察感知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了解向日葵种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对身边的动植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了解平时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

  2、物质准备:有关向日葵的视频3、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向日葵》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谜语: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像太阳,籽香又香。(谜底:向日葵)

  二、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图片(用葵花籽制作的食品和工艺品等)引:看看这些是什么?你见过吗?猜一猜这些食品和工艺品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引导幼儿观看有关向日葵的视频,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1、出示教育挂图《向日葵》,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和朝阳的特性。

  2、出示《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A、引: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你认为这些图怎样排列更合适,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B、提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向日葵是怎样长大的呢?

  四、品尝用向日葵种子制作的食品,感知向日葵与人们的.关系。

  1、引:你们尝过葵花籽吗?好吃吗?

  2、幼儿与教师一起品尝用葵花子制作的食品,边品尝边交流食品的味道。

  3、讨论:向日葵种子做得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种子还能做什么?

  五、种植与记录引:春天到了,我们有这么多向日葵的种子,大家一起来种一种,看看到底是不是按照我们知道的过程长大的。大家要细致地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做一个很棒的小小记录员。

  六、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种植葵花籽。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熟悉的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2.懂得关心小动物,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搜集有关冬天里动物生存方式的知识。

  2.小动物图片课件。

  3.《冬天里的动物》教学挂图。

  4.《动物过冬方式》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季,天气很冷)

  师:这么冷的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各抒己见)

  小结: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用暖气、开空调;做运动,比如跳绳、跑步、拍球等。表扬小朋友想出的这么多的过冬方法。

  (二)过程

  1.播放小动物课件,请幼儿介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师:人们有这么多好的过冬办法,那你们知道小动物们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是怎样过冬的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吧。(播放课件,幼儿根据日常观察和搜集的知识进行自由回答)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讲述故事《动物怎样过冬》,让幼儿了解动物们其他的过冬方式。

  师:说一说故事中的集中小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师:青蛙怎样过冬?还有谁也采用这种冬眠的方法过冬?小燕子怎样过冬?兔子呢?松鼠呢?螳螂呢?蚊子、苍蝇呢?还有哪些动物的过冬方式和它们一样?

  3.点播教学资源《动物的过冬方式》,总结小动物过冬的方法,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冬眠:蛇、青蛙、乌龟等。

  迁移住的地方:大雁、燕子等。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

  让卵过冬:螳螂、蝗虫等。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蚊子、苍蝇等。

  4.游戏:小动物过冬。

  介绍玩法:把6种过冬方式的图片贴在6位幼儿身上。幼儿每人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然后和贴有相应过冬方式的幼儿拉手,看谁做得又快又对。互换图片,继续游戏。

  5.结束部分:动物们还有不同的过冬方式吗?让我们一起去阅览室找找吧。(播放《小动物怎样过冬》音乐,带幼儿离开)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09-15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07-21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07-22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07-27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08-04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08-11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08-16

大班科学教案【优秀】08-04

(优秀)大班科学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