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4-17 16:26:3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七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懒惰的积木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玩具积木(各种大小若干)、学生用尺(长10厘米)、塑料杯(杯高5厘米,杯口直径4厘米为宜)、卡纸(长约10厘米,宽约8厘米)。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一块长方形的硬卡纸盖住塑料杯口,再把一块积木放在硬卡纸中央,用一只手夹住卡纸的一边快速地把卡纸从杯口拉走,想一想卡纸上的.积木会怎样?

  幼儿讨论。

  (1)积木会飞出去。

  (2)积木会跟着卡纸一起飞出去。

  (3)积木掉到杯子里。

  试一试。

  说一说我的发现。

  把卡纸从杯口拉走(或用手迅速弹开卡纸),卡纸会立刻离开杯口,而卡纸上的小积木会掉入杯里。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把积木整齐地叠在一起,用塑料尺对准最下面的一块积木,猛地一击,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幼儿讨论。

  (1)所有积木都飞出去了。

  (2)只有被抽打的积木飞出去,而其余的积木则不动。

  (3)所有积木都不动。

  试一试,将几块大小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用木棒以水平方向对准最底下的一块用力一击。

  说一说我的发现。

  最底下的一块积木被打出,其余的积木仍旧保持原来的位置。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习性。

  2、有主动探究恐龙秘密的积极性,能大胆表达对恐龙的认识。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恐龙》图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用书2、在家和父母一起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尝试提出问题。

  活动过程:

  1、 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恐龙吗?现在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知道有哪些恐龙?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本领?

  ——幼儿交流讲述。

  2、 设疑:我还想知道什么。

  ——教师:小朋友真能干,已经知道了这么多恐龙的知识。那除了这些我们已经知道的,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恐龙的知识呢?你可以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大胆地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答。

  ——鼓励幼儿大胆提问,教师对幼儿的`提问用文字的形式及时地记录在大记录纸上。

  3、 观看《恐龙》flash,解答幼儿疑问。

  ——小朋友提了这么多恐龙的问题,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找一找有没有我们要的答案。

  ——幼儿观看录象后,教师针对记录纸上的问题让幼儿自己解答。

  4、阅读幼儿用书教师:我们知道了那么多恐龙的知识,现在请每个小朋友看一看画册,对你边上的小朋友说出三种恐龙的名字,一起进入时光隧道回到恐龙时代吧!(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鸭嘴龙)

  5、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可是,这样的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称霸了一亿七千万年以后却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你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

  ——幼儿自由讨论、猜测并交流。

  ——教师小结:就象你们的猜测一样,我们的科学家也作了各种猜测,但却都没有找到恐龙消失的原因,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小朋友,这就是我们神秘的恐龙。希望我们小朋友努力学习,不断地去探索、研究恐龙,早日找到答案。

  6、 结束活动:欣赏各种恐龙图片,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恐龙的秘密。

  ——小朋友,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的恐龙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小班科学:

  玩一玩,猜一猜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索感知沙子、石子、黄豆的不同特征。

  2.会用耳朵辨别三种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3.关注身边的自然物,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沙子、石子、黄豆,盆子、罐子、椅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观察自然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1).“我们身体有什么宝贝?他们各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知道我们要用6个宝贝:眼睛、鼻子、耳朵、嘴、手、脚进行探索活动。)

  (2).“小朋友们请看,椅子下面藏着什么好玩的东西?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沙子、石子、黄豆.)

  2.用手玩材料,感知他们的不同特征。

  (1).“你们想玩吗?想怎么玩?”(要求:蹲下来玩,轮流玩三种材料,注意不要把材料撒到盆子外面。)

  (2)“你怎么和他们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摸上去有不同的感觉,看上去也有不同的.感觉。

  3.用罐子玩材料,初步了解声音。

  (1).“欢迎罐子宝宝,请小朋友们想办法用罐子宝宝和三种材料制作一种乐器。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好听的声音?”

  (2).幼儿玩,教师引导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倒一倒。

  (3).反馈:“你是怎么让罐子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的?罐子是怎么会有声音的呀?(打开验证)谁能发出相同的声音?请相同声音的罐子宝宝来一起唱唱歌。”

  (4).思考:“你们的罐子宝宝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的东西发出来的声音不一样)

  4.通过听觉辨别沙子、石子、黄豆发出的不同声音。

  (1).出示三个罐子:“沙子、石子、黄豆玩捉迷藏躲进罐子里,你会把它们找出来吗?考考你们不打开盖子看,你有什么更聪明的好办法吗?原来听声音就能很快找出它们是谁?那我们仔细听听,这个罐子里是谁?”

  (2).再请几名幼儿上来辨别,教师引导:摇一摇、听一听、说一说(与它告别的话)。

  5.送沙子、石子、黄豆“回家”。

  (1).沙子、石子、黄豆都有自己的家,看一看,这是谁的家?(示范送罐子宝宝回家)

  (2).幼儿探索游戏:摇一摇、听一听、送一送、说一说。

  (3).检查验证:老师带领幼儿打开验证,发现错误及时随机应变作出处理。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2、对动物的过冬方式感兴趣。

  三、教学准备:

  1、归纳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制作成PPT课件。

  2、收集了解有关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进一步知道动物会采用不同的过冬方式(冬眠、南飞、储存食物、换皮毛等)保护自己。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讲述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兴趣。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的天气怎么样?那小朋友会怎样使自己不怕冷呢?

  2、总结:我们是穿棉衣、开空调、取暖器、加强锻炼让自己不怕冷的。

  讨论: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的呢?

  二、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1、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动物怎么过冬的资料。

  师:我们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也在书上呀、网上,找到了许多关于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资料,现在请你拿着你的资料介绍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好吗?说说什么动物,它是怎么过冬的?

  2、幼儿相互交流,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倾听幼儿的介绍,并适当的进行引导。

  3、请个别幼儿进行介绍。

  解释:

  (1)冬眠:比如小青蛙整个冬天都躲在洞里,不吃也不喝,一动不动地睡觉,到春天才苏醒,这样的过冬方式叫“冬眠”。

  (2)南飞过冬:北方的气候太冷了,小燕子们都是飞回南方过冬的,因为南方比北方更温暖。像小燕子这样南飞过冬的鸟类,我们把它们称作“候鸟”。

  (3)换毛过冬:小朋友冷了会穿上厚厚的衣服,小兔身上会换上一层厚厚的毛,就象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所以不怕冷,这就是换毛过冬。

  (4)贮食过冬:冬天的天气很冷,小动物是很难找到食物,所以它们在秋天里就找了许多食物贮存在自己的窝里,冬天就靠吃这些贮食过冬。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总结:小动物们有很多过冬的方法。靠冬眠过冬的有狗熊、蛇、乌龟、蜗牛;南飞过冬:大雁、天鹅、黄莺;换毛过冬的有兔子、狼、狐狸等;贮食过冬的有蚂蚁、松鼠;大雁、候鸟都是迁徙到南方过冬的等等。

  三、欣赏PPT课件,归纳。

  1、观看PPT课件。

  2、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

  提问:刚才,我们说的是生活在陆地上和天上的动物,谁能告诉我,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将怎样过冬呢?

  介绍鱼类过冬:冬天,河面上的水都结冰或是非常冷,但是河底的水更暖和,所以河里的鱼都游到河底去过冬。

  3、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提问: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

  总结:如果动物们不过冬很有可能会饿死会冷死。动物们过冬是为了保护自己生存。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2、在游戏中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有阳光的天气;报纸、雨伞等。

  活动过程:

  一、我和影子做游戏

  1、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有一面墙的'宽阔场地,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奇怪奇怪真奇观,我动它也动,我停它也停”,引导幼儿观察墙面影子的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2、鼓励幼儿对着墙做各种喜欢动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影子不见了

  1、带领幼儿回到活动室,提问:⑴我们刚才和谁做游戏的?它还在吗?

  ⑵为什么不见了?

  2、教师小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光和影的关系。

  三、找影子

  1、带领幼儿来到室外,找找自己的影子、同伴的影子和其他物体的影子。

  2、画一画:请幼儿在地面上画画自己找的影子。

  四、游戏:影子躲起来了

  请幼儿自选报纸、雨伞等材料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想想,影子除了太阳下有,还有什么时候会出现?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

  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

  (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

  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2)请幼儿想想,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4、总结,结实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和平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若干纸片、纸板。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平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 ,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回教室。

  活动反思: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这8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宣纸、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活动三、怎样制造一个放大镜。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放大镜观察得更细、更清晰。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学生说倒水,让学生做实验后发现:水倒多了扩散开来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仅滴一滴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便有了深刻认识。

  小百科:放大镜定义:放大镜(英文名称:magnifier):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教案04-19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01-23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04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4-14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4-15

科学活动“有趣的水”教案02-07

奇妙的影子科学活动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