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时间:2024-10-28 22:02:29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讲课文。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本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在有了对第一课时的(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时间背景、环境渲染、小女孩的外貌描写)了解,为本课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所以我采用第一次点燃火柴的部分,由师生共学。而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点燃火柴自学的方法,这样就降低了难度。

  设计理念: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经典之作,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一种悲悯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其命运的悲惨;

  教学难点:感悟含义深刻语句的思想感情;

  教法:“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通过朗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

  学法:自主读悟,合作交流,学生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的她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5-10自然段,画出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一)品读幻象中的“幸福”

  1、学生读文,画句子。

  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课件展示5次幻象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设计理念:所体会的幻象越美好,与幻象消失一旦联系,则更凄然,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3、多美好的幻象,但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

  4、教师根据反馈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读课文,找出火柴灭了有关句子。

  (二)品读现实中的“痛苦”

  1、学生找句子。

  2、学生反馈。

  (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

  4、再次品读奶奶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和现实的痛苦。

  过渡:

  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①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6767就会不见的!”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③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

  5、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比较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运用句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6、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

  1、配乐,师深情朗读。

  2、质疑:

  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②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3、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5、教师引导。

  (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6、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7、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体会小女孩面对寒冷、饥饿,面对痛苦的美好幻象,深层次衬托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设计理念: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幸福自己比较撞击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六、课堂总结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他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希望同学们用心去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七、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2、朗读课后习题习4《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景

  (残酷、悲惨)———————(美好、幸福)

  寒冷 (温暖) 火炉

  饥饿 (食物) 烤鹅

  痛苦 (欢乐) 圣诞树

  孤独 (疼爱) 奶奶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围绕“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质疑,然后教师将其归纳为几个问题: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从课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别引导学生汇报能说明小女孩是“幸福”或“不幸”的语句,并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品味到小女孩的命运其实是不幸的,她所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她的“幸福”只是在幻象中才能得到,从而更加感受到小女孩在现实中的不幸。至此,学生对文章最后一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的理解也便迎刃而解了,使教学达到水到渠成之功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课文有关。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由朗读课文,圈划出不懂的字、词或喜欢的词、句子,小组讨论解决不懂字词。

  2、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课的作者是( )国作家( ),他的作品还有( )等。

  (2)小女孩共几次擦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种事物?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鸭、鱼、虾等好菜,大家生活在这里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只要你认真学习,就知道小女孩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

  2、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3、大家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完后完成一个练习:课文先写了小女孩_______,再写小女孩________,最后写小女孩_____。

  课文就写了这样三部分内容,下面我请大家把课文分成三段,看谁分的又快又准确。

  (1)悲惨生活(2)美好幻象(3)冻死街头

  三、重点研读课文第一段。

  1、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课文第一段,下面我们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读后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

  2、我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第一大段,边读边思考,你是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并说说理由,前后桌之间可以讨论。

  讨论交流:主要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同情、受人欺负、家穷等几个角度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例如:在学生体会又冷又饿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本来应该是在家中围着温暖的火炉,吃着丰盛的晚餐幸福的度过,可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流落街头,真是太可怜了!在学生体会了小女孩无人同情 、受人欺负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忍冻挨饿一整天,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半点怜悯,甚至还有受别人的欺负,真是太可怜了!

  重点句学习:

  (1)“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从三个“一”你体会到什么?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这些指那些?她为什么没注意这些?小结,谁不爱美丽?可此时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根本无法顾及外表的美丽,她想要的只是能让她吃饱穿暖,可就是这样小小的要求都是无法实现的,小女孩真实太可怜了!

  (3)“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个指哪个?她为什么忘不了这个?大年夜本该一家人团聚一起幸福的度过,可小女孩却只能踏着冰雪流落街头,有家不能回,真是太可怜了!

  四、朗读指导。

  1、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句话,细细品位,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小女孩的可怜。

  2、指导交流,主要通过重音、语速、表情的指导读出小女孩的可怜。指导方式先个别指导,同学交流、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3、下面大家选择自己最想读的句子,我们一起自由把它读出来。

  五、讨论。

  同学们听了大家刚才的朗读,我不仅深深同情小女孩悲惨的遭遇,与此同时我的心中也不由的涌起一股强烈的怒火,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愤怒吗?你们现在也开始为小女孩的遭遇感到不平了吗?俗话说不平则鸣,今天我们就要在这儿为小女孩鸣不平!我们要控诉那些导致小女孩悲惨命运的人,下面大家想一想,你要控诉谁,要控诉他什么?(控诉没有同情心的行人,欺负穷人为乐的坐马车的有钱人,欺负同龄人的小男孩,不疼爱孩子、不称职的父亲,罪恶的根源万恶的社会制度)

  六、总结,设置悬念。

  同学们,在小女孩生活的时代,是没有人为她鸣不平的。小女孩最终活活的冻死在街头,但她却是带着微笑离开这个没有幸福的世界的',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那么,应该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却在这样一段话(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过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二、品读,感悟。

  1、听老师读第二段,(读时演示)学生思考: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么?

  2、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最重要的是,她还见到了亲爱的奶奶。

  3、(出示)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的?请大家轻声读第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5、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抓住重点句,进行感悟:

  ①“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含义:因为她寒冷难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热看得非常温暖。

  ②“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含义: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温暖,但是回到现实中,包围她的只是这寒冷、漆黑的夜晚。

  ③“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来明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含义:火柴是用来维持生计的,平日肯定舍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实在是被冻死了,课文有一句:“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说明了这一点。

  6、由于难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炉,那么她为什么会幻想到喷香的烤鹅呢?(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一人朗读,其他同学先听,然后联系实际说说体验,讨论从这段话中,你又领悟到了什么?你能不能补充板书呢?

  ①富人和穷人的生活差别是那么大,当穷人还在忍饥挨饿时,富人却能在布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

  ②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冷酷的现实,隔绝了她和美好的幻想,当小女孩回到现实中来时,只会更加痛苦。

  7、虽然幻想消失后,现实只会让人更加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无法抑制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段剩下的部分,再仔细想想:这四次幻想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三、反复引读,细细品味。

  四、作业布置。

  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二)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设计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

  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幼儿运用形容词(例: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衣衫褴褛的),把自己的感受连贯、完整地述说出来,借助幼儿思维的跨跃性,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求异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悲惨的经历,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标

  通过幼儿自由想像,并鼓励他们将发生的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培养幼儿的'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感知圣诞节是开心、快乐的节日。

  (二)环境准备 布置有圣诞气氛的环境。

  (三)物质准备 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电视机、VCD机、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1.师:圣诞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书面汉字: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等形容词,营造气氛,帮助幼儿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师: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赏,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1.师: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让你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你会怎样帮她呢?

  2.师: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会怎样帮助她呢?

  3.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

  4.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

  (三)整体欣赏,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师:小女孩这么可怜,如果你能帮助她,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

  让幼儿在欣赏这一童话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对小女孩的祝福与希望画出来。

  五、生活中渗透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培养丰富的情感。

  六、环境中渗透

  1.将故事制成图片,让幼儿进行排图讲述。

  2.设置小小舞台,放置道具,让幼儿尝试表演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渗透 建议家长让幼儿多欣赏同一体裁的童话故事,深化幼儿对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懂得珍惜。

  八、活动评价

  略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假期过后,许多幼儿都带来了旅游照片,兴高采烈地向同伴讲述自己外出的经历。我做了统计,在暑假与国庆长假两个时段中,班中有90%的幼儿都外出旅游过。幼儿对各地的自然风光、特产风味有了深刻的印象,并积累了许多相关的经验。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该如何选取旅游点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呢?从多方面考虑:我决定选取北京和新疆。一是北京与新疆离上海较远,能激发幼儿浓厚的旅游愿望。二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又恰逢国庆六十华诞、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独特的自然资源都很吸引幼儿。若能将这些信息契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予以教学,一定对激发幼儿的情感和挑战幼儿的认知有较大的价值。“嘿,跟我一起去旅行"就这样诞生了。

  进入大班以后,幼儿在交往、协作能力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本次活动设计我就采用了自由结伴、分组协作的方法,以挑战与推动幼儿间的友好交往与交流。“旅游”话题相对于其他教学内容有其独特之处,素材丰实、信息量大、且容易情景再现。在活动中我设计了“情境模拟”的方法,全景式呈现当地真实的画面、配以生动的讲解,带领幼儿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模拟旅游,给予幼儿强烈的视觉感受与快乐的情绪体验,努力体现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感受北京和新疆都有好玩、好看和好吃的特点,进一步激发旅游的愿望。

  2.幼儿在与同伴的模拟游戏中,尝试协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验友好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四台电脑:北京、新疆等城市的旅游宣传片(教师自制);模拟旅游课件(包括模拟客舱、模拟起飞等内容);部分旅游景点照片;新疆特产(葡萄干)。

  2.经验准备:幼儿有旅游经验,收集一些自己及家人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和画片;幼儿会通过电脑查看简单的信息。

  活动过程:

  一、观察地图——交流旅游经验

  1.你去哪里旅游过?

  2.旅游开心吗?

  3.你还想到哪里去旅游?

  教师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景点吸引我们去旅游。有些地方特别值得我们去,今天我就向你们推荐两个许多孩子都没去过,但又是特别热门的旅游景点。一个是北京、一个是新疆。待会儿,我们先看旅游广告,再决定你想到哪个地方去旅游。

  二、观看视频——了解景点特点(推荐两条旅游线路)

  1.分小组观看介绍北京、新疆的旅游景点宣传片,了解这些地方的特点。

  教师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仔细观看景点宣传片、并选择和确定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

  (2)鼓励幼儿与同伴协作学习,参与商量讨论。

  2.幼儿分队讨论(幼儿根据意愿选择不同旅游方队——北京队、新疆队):

  (1)你最想去哪里?

  (2)这个景点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地方?

  教师指导要点:

  (1)为幼儿创设比一比和说服对方的游戏氛围。

  (2)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同伴的交流,并帮助幼儿梳理线索,尝试有目的的讨论(如比比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

  3.教师适时推荐几个旅游特色:

  (1)北京故宫中数字“9”的秘密(数数神兽、猜猜石龙壁、发现故宫门上有趣的铜钉排列)。

  故宫里不仅有好看的,还有好玩的。用你的眼睛一起来找找。发现什么有趣的秘密了?

  (2)新疆呜沙山的玩沙乐趣(观察照片,倾听滑沙声音,发现有趣的滑沙项目)。

  他们在玩什么?从上面滑下来会有什么感觉?你听过沙子唱歌的声音吗?

  教师小结:看来每个地方都有不同,都有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它们不相上下。那今天我们就组成一个“北京——新疆”联合旅游团,去两个地方旅游。准备出发!

  三、模拟游戏——体验“旅游”的快乐

  1.教师担任导游带领幼儿模拟机舱飞行,模拟行程。集中感受旅游景点好玩、好吃、好看的特点。

  教师指导要点:

  尽量为幼儿创设生动、饱满、立体的情绪体验氛围。注意旁白的情绪渲染,以及模拟行程中的动静交替。例如模拟飞行、阅兵走步、学习新疆舞蹈、观看升旗仪式等。

  2.模拟旅游,模拟行程(录像片)的内容有:

  (1)新疆:少数民族的歌舞表演、少数民族的服装、大草原的景色、沙漠的景色、天池的风光、丰富的水果、当地小吃等。

  (2)北京:著名的建筑(长城、故宫、天安门广场、鸟巢、水立方等),观看阅兵式、升旗仪式,当地小吃等。

  四、延伸活动:景点模拟导游

  教室里还有许多小朋友带来的景点照片和特产,你愿意去哪个景点担任小导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有两大亮点,第一: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建构经验,体验情感。例如多媒体影像的画质感、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的模拟飞行体验、符合当地特色的音乐背景烘托、新鲜的水果实物。第二: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幼儿当前经验、兴趣、认知非常契合。教师从幼儿已有经验中链接旅游资源:从好玩、好吃、好看等具体形象化的角度筛选旅游资源;从幼儿的情趣切入旅游的新元素。整个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情绪情感,更对幼儿的认知形成了适当的挑战。

  本次活动内容丰实,活动中开放性提问较多,活动形式也有分组和集中等细节处理,因此现场教学时间略长。由此,我认为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信息的取舍,活动中要注意:1.第一部分引发幼儿交流旅游经验,可以加快师生的互动节奏,紧凑环节。或者在主题活动前期、或个别活动中提前进行经验交流。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直接导入新的旅游景点,切入主题。 2.多媒体材料的制作上要精选组合,增强细节意识。如可将好吃的食品一起呈现出来,减少单幅图片的呈现时间。通过技术手段处理,使素材呈现更有目标。 3.由于幼儿旅游经验的不同,有些幼儿的表达超越了图片资料所提供的信息,现场教师要根据大多数幼儿的经验,学会取舍和判断,使活动内容更聚焦,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达到预期目标。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集锦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相关文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案01-17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06-22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07-07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11-23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03-02

大班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03-13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06-25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5篇)01-20

【精选】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四篇09-01

精选《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4篇07-25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讲课文。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本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学情分析:

  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在有了对第一课时的(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时间背景、环境渲染、小女孩的外貌描写)了解,为本课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所以我采用第一次点燃火柴的部分,由师生共学。而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点燃火柴自学的方法,这样就降低了难度。

  设计理念: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安徒生童话经典之作,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一种悲悯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其命运的悲惨;

  教学难点:感悟含义深刻语句的思想感情;

  教法:“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通过朗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内涵。

  学法:自主读悟,合作交流,学生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着寒冷、饥饿在街上卖火柴。没有欢乐,没有人关爱的她痛苦地坐在墙角里。她觉得很冷很冷。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5-10自然段,画出幻象的句子大声地读出来。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一)品读幻象中的“幸福”

  1、学生读文,画句子。

  2、学生反馈,品读感悟。(课件展示5次幻象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设计理念:所体会的幻象越美好,与幻象消失一旦联系,则更凄然,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3、多美好的幻象,但同学们想想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

  4、教师根据反馈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暖、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过渡: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读课文,找出火柴灭了有关句子。

  (二)品读现实中的“痛苦”

  1、学生找句子。

  2、学生反馈。

  (1)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2)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墙。

  (3)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3、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伤心和现实的痛苦。

  4、再次品读奶奶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心情和现实的痛苦。

  过渡:

  美好的时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当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出现时她急迫地叫了起来。

  ①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6767就会不见的!”

  ②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见到奶奶迫切、激动、祈求等心情。

  ③每句话都用上了感叹号,表达了什么?

  5、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

  比较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1)读读前后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指导朗读。

  【设计理念:运用句子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6、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费“一大把”火柴,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1)出示句子: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深化课文主题。

  1、配乐,师深情朗读。

  2、质疑:

  ①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②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3、出示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5、教师引导。

  (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6、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社会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7、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理念:通过强烈的对比,体会小女孩面对寒冷、饥饿,面对痛苦的美好幻象,深层次衬托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社会的冷漠。】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他是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对比,这种表达方法是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样的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惨。)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怎样?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设计理念: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幸福自己比较撞击了学生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六、课堂总结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他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希望同学们用心去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七、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2、朗读课后习题习4《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景

  (残酷、悲惨)———————(美好、幸福)

  寒冷 (温暖) 火炉

  饥饿 (食物) 烤鹅

  痛苦 (欢乐) 圣诞树

  孤独 (疼爱) 奶奶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围绕“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质疑,然后教师将其归纳为几个问题: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从课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别引导学生汇报能说明小女孩是“幸福”或“不幸”的语句,并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品味到小女孩的命运其实是不幸的,她所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她的“幸福”只是在幻象中才能得到,从而更加感受到小女孩在现实中的不幸。至此,学生对文章最后一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的理解也便迎刃而解了,使教学达到水到渠成之功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课文有关。

  导学过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由朗读课文,圈划出不懂的字、词或喜欢的词、句子,小组讨论解决不懂字词。

  2、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课的作者是( )国作家( ),他的作品还有( )等。

  (2)小女孩共几次擦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种事物?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鸭、鱼、虾等好菜,大家生活在这里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只要你认真学习,就知道小女孩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

  2、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3、大家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完后完成一个练习:课文先写了小女孩_______,再写小女孩________,最后写小女孩_____。

  课文就写了这样三部分内容,下面我请大家把课文分成三段,看谁分的又快又准确。

  (1)悲惨生活(2)美好幻象(3)冻死街头

  三、重点研读课文第一段。

  1、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课文第一段,下面我们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读后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

  2、我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第一大段,边读边思考,你是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并说说理由,前后桌之间可以讨论。

  讨论交流:主要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同情、受人欺负、家穷等几个角度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例如:在学生体会又冷又饿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本来应该是在家中围着温暖的火炉,吃着丰盛的晚餐幸福的度过,可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流落街头,真是太可怜了!在学生体会了小女孩无人同情 、受人欺负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忍冻挨饿一整天,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半点怜悯,甚至还有受别人的欺负,真是太可怜了!

  重点句学习:

  (1)“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从三个“一”你体会到什么?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这些指那些?她为什么没注意这些?小结,谁不爱美丽?可此时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根本无法顾及外表的美丽,她想要的只是能让她吃饱穿暖,可就是这样小小的要求都是无法实现的,小女孩真实太可怜了!

  (3)“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个指哪个?她为什么忘不了这个?大年夜本该一家人团聚一起幸福的度过,可小女孩却只能踏着冰雪流落街头,有家不能回,真是太可怜了!

  四、朗读指导。

  1、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句话,细细品位,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小女孩的可怜。

  2、指导交流,主要通过重音、语速、表情的指导读出小女孩的可怜。指导方式先个别指导,同学交流、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3、下面大家选择自己最想读的句子,我们一起自由把它读出来。

  五、讨论。

  同学们听了大家刚才的朗读,我不仅深深同情小女孩悲惨的遭遇,与此同时我的心中也不由的涌起一股强烈的怒火,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愤怒吗?你们现在也开始为小女孩的遭遇感到不平了吗?俗话说不平则鸣,今天我们就要在这儿为小女孩鸣不平!我们要控诉那些导致小女孩悲惨命运的人,下面大家想一想,你要控诉谁,要控诉他什么?(控诉没有同情心的行人,欺负穷人为乐的坐马车的有钱人,欺负同龄人的小男孩,不疼爱孩子、不称职的父亲,罪恶的根源万恶的社会制度)

  六、总结,设置悬念。

  同学们,在小女孩生活的时代,是没有人为她鸣不平的。小女孩最终活活的冻死在街头,但她却是带着微笑离开这个没有幸福的世界的',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那么,应该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却在这样一段话(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过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二、品读,感悟。

  1、听老师读第二段,(读时演示)学生思考: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么?

  2、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最重要的是,她还见到了亲爱的奶奶。

  3、(出示)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的?请大家轻声读第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5、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抓住重点句,进行感悟:

  ①“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含义:因为她寒冷难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热看得非常温暖。

  ②“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含义: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温暖,但是回到现实中,包围她的只是这寒冷、漆黑的夜晚。

  ③“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来明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含义:火柴是用来维持生计的,平日肯定舍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实在是被冻死了,课文有一句:“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说明了这一点。

  6、由于难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炉,那么她为什么会幻想到喷香的烤鹅呢?(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一人朗读,其他同学先听,然后联系实际说说体验,讨论从这段话中,你又领悟到了什么?你能不能补充板书呢?

  ①富人和穷人的生活差别是那么大,当穷人还在忍饥挨饿时,富人却能在布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

  ②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冷酷的现实,隔绝了她和美好的幻想,当小女孩回到现实中来时,只会更加痛苦。

  7、虽然幻想消失后,现实只会让人更加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无法抑制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段剩下的部分,再仔细想想:这四次幻想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三、反复引读,细细品味。

  四、作业布置。

  读一读安徒生的其他作品。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二)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优秀教案设计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

  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幼儿运用形容词(例: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衣衫褴褛的),把自己的感受连贯、完整地述说出来,借助幼儿思维的跨跃性,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求异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悲惨的经历,激发幼儿的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标

  通过幼儿自由想像,并鼓励他们将发生的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培养幼儿的'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 感知圣诞节是开心、快乐的节日。

  (二)环境准备 布置有圣诞气氛的环境。

  (三)物质准备 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电视机、VCD机、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1.师:圣诞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书面汉字: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等形容词,营造气氛,帮助幼儿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师: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赏,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1.师: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让你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你会怎样帮她呢?

  2.师: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会怎样帮助她呢?

  3.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

  4.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

  (三)整体欣赏,激发幼儿感情的升华。

  师:小女孩这么可怜,如果你能帮助她,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

  让幼儿在欣赏这一童话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对小女孩的祝福与希望画出来。

  五、生活中渗透 在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培养丰富的情感。

  六、环境中渗透

  1.将故事制成图片,让幼儿进行排图讲述。

  2.设置小小舞台,放置道具,让幼儿尝试表演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渗透 建议家长让幼儿多欣赏同一体裁的童话故事,深化幼儿对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懂得珍惜。

  八、活动评价

  略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假期过后,许多幼儿都带来了旅游照片,兴高采烈地向同伴讲述自己外出的经历。我做了统计,在暑假与国庆长假两个时段中,班中有90%的幼儿都外出旅游过。幼儿对各地的自然风光、特产风味有了深刻的印象,并积累了许多相关的经验。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该如何选取旅游点引导幼儿共同讨论呢?从多方面考虑:我决定选取北京和新疆。一是北京与新疆离上海较远,能激发幼儿浓厚的旅游愿望。二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又恰逢国庆六十华诞、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新疆美丽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独特的自然资源都很吸引幼儿。若能将这些信息契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予以教学,一定对激发幼儿的情感和挑战幼儿的认知有较大的价值。“嘿,跟我一起去旅行"就这样诞生了。

  进入大班以后,幼儿在交往、协作能力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本次活动设计我就采用了自由结伴、分组协作的方法,以挑战与推动幼儿间的友好交往与交流。“旅游”话题相对于其他教学内容有其独特之处,素材丰实、信息量大、且容易情景再现。在活动中我设计了“情境模拟”的方法,全景式呈现当地真实的画面、配以生动的讲解,带领幼儿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模拟旅游,给予幼儿强烈的视觉感受与快乐的情绪体验,努力体现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感受北京和新疆都有好玩、好看和好吃的特点,进一步激发旅游的愿望。

  2.幼儿在与同伴的模拟游戏中,尝试协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验友好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四台电脑:北京、新疆等城市的旅游宣传片(教师自制);模拟旅游课件(包括模拟客舱、模拟起飞等内容);部分旅游景点照片;新疆特产(葡萄干)。

  2.经验准备:幼儿有旅游经验,收集一些自己及家人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和画片;幼儿会通过电脑查看简单的信息。

  活动过程:

  一、观察地图——交流旅游经验

  1.你去哪里旅游过?

  2.旅游开心吗?

  3.你还想到哪里去旅游?

  教师小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景点吸引我们去旅游。有些地方特别值得我们去,今天我就向你们推荐两个许多孩子都没去过,但又是特别热门的旅游景点。一个是北京、一个是新疆。待会儿,我们先看旅游广告,再决定你想到哪个地方去旅游。

  二、观看视频——了解景点特点(推荐两条旅游线路)

  1.分小组观看介绍北京、新疆的旅游景点宣传片,了解这些地方的特点。

  教师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仔细观看景点宣传片、并选择和确定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

  (2)鼓励幼儿与同伴协作学习,参与商量讨论。

  2.幼儿分队讨论(幼儿根据意愿选择不同旅游方队——北京队、新疆队):

  (1)你最想去哪里?

  (2)这个景点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地方?

  教师指导要点:

  (1)为幼儿创设比一比和说服对方的游戏氛围。

  (2)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同伴的交流,并帮助幼儿梳理线索,尝试有目的的讨论(如比比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

  3.教师适时推荐几个旅游特色:

  (1)北京故宫中数字“9”的秘密(数数神兽、猜猜石龙壁、发现故宫门上有趣的铜钉排列)。

  故宫里不仅有好看的,还有好玩的。用你的眼睛一起来找找。发现什么有趣的秘密了?

  (2)新疆呜沙山的玩沙乐趣(观察照片,倾听滑沙声音,发现有趣的滑沙项目)。

  他们在玩什么?从上面滑下来会有什么感觉?你听过沙子唱歌的声音吗?

  教师小结:看来每个地方都有不同,都有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它们不相上下。那今天我们就组成一个“北京——新疆”联合旅游团,去两个地方旅游。准备出发!

  三、模拟游戏——体验“旅游”的快乐

  1.教师担任导游带领幼儿模拟机舱飞行,模拟行程。集中感受旅游景点好玩、好吃、好看的特点。

  教师指导要点:

  尽量为幼儿创设生动、饱满、立体的情绪体验氛围。注意旁白的情绪渲染,以及模拟行程中的动静交替。例如模拟飞行、阅兵走步、学习新疆舞蹈、观看升旗仪式等。

  2.模拟旅游,模拟行程(录像片)的内容有:

  (1)新疆:少数民族的歌舞表演、少数民族的服装、大草原的景色、沙漠的景色、天池的风光、丰富的水果、当地小吃等。

  (2)北京:著名的建筑(长城、故宫、天安门广场、鸟巢、水立方等),观看阅兵式、升旗仪式,当地小吃等。

  四、延伸活动:景点模拟导游

  教室里还有许多小朋友带来的景点照片和特产,你愿意去哪个景点担任小导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有两大亮点,第一: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建构经验,体验情感。例如多媒体影像的画质感、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的模拟飞行体验、符合当地特色的音乐背景烘托、新鲜的水果实物。第二: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幼儿当前经验、兴趣、认知非常契合。教师从幼儿已有经验中链接旅游资源:从好玩、好吃、好看等具体形象化的角度筛选旅游资源;从幼儿的情趣切入旅游的新元素。整个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的情绪情感,更对幼儿的认知形成了适当的挑战。

  本次活动内容丰实,活动中开放性提问较多,活动形式也有分组和集中等细节处理,因此现场教学时间略长。由此,我认为要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信息的取舍,活动中要注意:1.第一部分引发幼儿交流旅游经验,可以加快师生的互动节奏,紧凑环节。或者在主题活动前期、或个别活动中提前进行经验交流。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直接导入新的旅游景点,切入主题。 2.多媒体材料的制作上要精选组合,增强细节意识。如可将好吃的食品一起呈现出来,减少单幅图片的呈现时间。通过技术手段处理,使素材呈现更有目标。 3.由于幼儿旅游经验的不同,有些幼儿的表达超越了图片资料所提供的信息,现场教师要根据大多数幼儿的经验,学会取舍和判断,使活动内容更聚焦,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