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的流动。
2、通过操作,知道风能产生动力、风的大小能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这些特性。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乐于尝试。
二、活动准备
1、牛奶纸盒和泥工板人手一份。
2、风车、自制彩带、纸制青蛙若干。
3、事先对于空气的知识有一些了解相关视频。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感受扇子扇在脸上的感觉了解风的形成
T: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现在我用扇子对着你们周围的空气扇一扇,你有什么感觉呢?
T:为什么你会觉得身上凉凉的呢?风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空气动起来了,风就来了。
T:现在,我再用扇子扇一扇你们,看看,有了风,把你身上的什么地方吹的动起来了?
2、了解风的特性
(1)风能产生动力(出示风车、纸制青蛙、彩带)
T: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空气动起来?(出示辅助材料)先请个别幼儿尝试。
T:我这里有一些玩具,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玩具?现在他们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们怎么样想办法请风来帮忙让他们动起来?(提示幼儿可以交换玩)
T:你是怎么让他们动起来的?
小结:跑一跑,扇一扇,吹一吹都能变出风来,有了风,就能让一些东西动起来。
(2)风的大小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出示牛奶盒子、泥工板)
T:跟风玩游戏开心吗?还想不想继续来跟风玩一玩游戏?(出示泥工板和牛奶盒子)我这里有泥工板和牛奶盒子,谁来试一试,用泥工板让牛奶盒跑起来。
小结:我们可以用泥工板靠近牛奶盒子的底部朝着一个方向扇一扇,牛奶盒子就能向前跑了。(两人一组找空地方比一比)
T:(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比一比)刚刚谁的牛奶盒先到达,谁的晚到,为什么会这样的?
小结:原来风大,东西就跑的快,风小,东西就跑的慢。
3、延伸
T:那到底风大好呢,还是风小点好呢?(观看视频)
教学反思
1、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5、提醒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及时总结,帮助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一现象,如果重新上,我会多准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讨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实验结论清楚地记住。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活动记录单(见附表)人手一张。
3.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让幼儿猜测:哪种纸船沉得快。
1.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得快?(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用数字表示并记录在记录单中。最快的记做“1”,最慢的记做“3”)
2.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试验,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2.小实验“吸水性试验”。
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蜡光纸、普通纸、皱纹纸上,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沉船实验结果相对应,寻找原因。
3.: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下沉得快。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己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自由折折玩玩,进一步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特征。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是幼儿在玩水过程中了解物质沉浮现象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因此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能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难点是:学习合作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动手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玻璃球浮起来,进一步感知沉浮。
2、初步尝试小组合作记录实验结果。
3、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玻璃球、一次性盘子、一次性杯子、牛奶盒、篮子、小方砖、一次性碗、套筒、鲍鱼壳、橡皮擦,它们有的会浮在水面,有的会下沉。
2、大脸盆、钢化玻璃缸、干毛巾、笔。
3、幼儿记录表(小)、教师记录表范例(大)。
活动过程:
1、出示玻璃球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设想。
师(出示玻璃球):“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个玻璃球放进水缸里,它会怎么样?是沉下去呢?还是会浮上来?”
(幼儿讨论)
师:有人说浮起来,有人说沉下去,到底是怎么样呢?请一个小朋友来将它放下去,大家来看一看。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会沉下去吗?
2、抛出问题,引发讨论。
师:小朋友看到,玻璃球一下就沉下去了,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浮起来呢?(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并给予他们时间和机会)
3、幼儿进行实验
第一次操作,初步感知
⑴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大家可以试一试,在试之前,老师有提几点要求:
①同一张桌子的小朋友为一组,轻声说话,材料轮着试一试。
② 玩的时候,小心别把水洒到地上。
③ 多用几种材料试试看,记住哪些方法可以使玻璃球浮起来。
⑵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与指导
放手让幼儿进行尝试。发现好的方法的给予肯定,实验失败的幼儿适时进行干预引导。
第二次操作,尝试记录
①出示记录表,并讲解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让玻璃
球浮起来了,用什么方法记录呢。老师设计
了一张记录表,小朋友一起看看里面有哪些_ 儿童网
符号,记录什么。
②幼儿第二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重点观察幼儿的小组合作记录情况及是否真实的记录。
4、小组介绍记录情况并验证
①请一组的幼儿介绍本组的记录情况,并当场进行验证,从中表扬小组幼儿的
团结协作和真实的记录。
②教师作简要小结。
5、张贴记录表互相交流,收拾材料。
附: 玻璃球沉与浮记录表
〇
√ 或 ×
教研组课评:
教师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认识和探究欲望。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环节紧凑、清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在活动中采取的'小组记录方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幼儿认真投入,积极探索,发现各种不同的方法,并能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发现。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引导还不够明确、指令不够清晰,帮助幼儿提升和归纳的经验不足。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简单的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
活动准备:
企鹅视频一个、企鹅图片、《小企鹅之歌》视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企鹅图片,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企鹅图片)看看,我们的企鹅客人长什么样子呢?(幼儿自由讲述)
二、引导幼儿观察企鹅的外形特征。
1、引导观察企鹅的头部。
(1)、企鹅的头长的什么样呢?(圆圆的)企鹅长了一个圆圆的头。企鹅圆圆的头上有什么呢?(两只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巴)老师边做相应的动作。
(2)、小结:企鹅圆圆的头上有尖尖的嘴巴和两只眼睛。
(3)、谁来把企鹅圆圆的头上有什么连起来说一遍?
2、引导观察企鹅的身子。
(1)、我们再来看看企鹅的身子是怎么样的?(胖胖的,圆圆的)身子两边有什么?(一对翅膀)企鹅的身体下面有什么?(一双脚)脚上有蹼。企鹅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呢?(一条尾巴)
(2)、小结:企鹅的圆圆、胖胖的身体两边有一对翅膀,身体下面有一双脚,脚上有蹼,身体后面有尾巴。
(3)、集体、个别讲述小结语言。
我们一起把企鹅的身子两边,下面和后面有什么连起来说一遍:企鹅圆圆、胖胖的身体有一对翅膀,身体下面有一双脚,脚上有蹼,身体后面有尾巴。
3、引导观察企鹅的羽毛。
(1)、我们再来看看企鹅全身长满了什么呢?(羽毛)企鹅身上的羽毛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有的黑、有的白)企鹅身上哪里的羽毛是白色的,哪里的羽毛是黑色的?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2)、小结:企鹅肚子上的羽毛是白白的,其他地方的羽毛是黑黑的`,就像穿了一件黑大衣,也叫黑袍。
(3)、集体讲述。
4、完整讲述企鹅的基本特征。
(1)、老师讲述。
听老师把企鹅是什么样子连起来说一遍。
(2)、带领幼儿一起讲述。
我们一起来说说企鹅的样子吧,先说企鹅的头,再说企鹅的身子,最后说企鹅的羽毛。
三、观看录像,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不怕冷的原因。
1、我们知道了企鹅的样子,那谁知道企鹅生活在哪里呢?
2、观看录像。
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企鹅的录像,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企鹅在干什么呢?
3、对幼儿提出要求。
在观看的时候小朋友要保持安静,认真地倾听,等下把你听到的告诉老师。
4、提问,帮助幼儿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不怕冷的原因。
(1)、企鹅生活在哪里?(南极,有些很冷的地方也有企鹅)
(2)、你看到了多少企鹅?(许多)对了,企鹅总是和它的好伙伴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
(3)、这么多企鹅生活在一起吃些什么呢?(鱼、虾、贝壳等)
(4)、企鹅生活在那么冷的南极,它怕冷吗?(不怕)你知道企鹅为什么不怕冷吗?(全身长满了厚厚的羽毛)
(5)、小结:企鹅全身长满了又厚又密的羽毛,就像穿了厚厚的羽绒大衣,又防水,又保暖。企鹅身上还有厚厚的脂肪,并且企鹅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也可以预防寒冷。所以企鹅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
(6)、刚才你们看到企鹅在干什么呢?(游泳、滑雪)
(7)、企鹅是用什么滑雪和游泳的呢?(翅膀)对了企鹅有翅膀,它会飞吗?(不会)企鹅是一种不会飞鸟。
(8)、企鹅的翅膀有什么作用呢?(游泳、滑雪、走路时保持平衡)
(9)、教师小结:企鹅的翅膀可以用来游泳、滑雪、可以在走路时保持平衡,在潜水时紧缩不动。
(10)、企鹅出了会游泳,会滑雪,企鹅还会干什么呢?(跳水、潜水)出示相应的图片。
(11)、企鹅的本领可多了,会游泳、滑雪、潜水、跳水。它的游泳本领特别强,许多会游泳的动物都比不过它呢?
四、激发幼儿热爱保护企鹅的情感。
企鹅生活在那么冷的南极,可是它一点都不怕冷,真是勇敢的企鹅,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不可以伤害它。
五、表演“小企鹅之歌”
1、老师带来了智慧树里表演企鹅的歌,我们一起跟着绿泡泡一起表演吧。
2、播放视频音乐。
请幼儿一个跟走一个学小企鹅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教材简解】
点心时间,孩子们洗完手开始吃点心,今天的点心是香喷喷的馒头,彤彤拿着馒头怎么也不肯动嘴,我问道:彤彤怎么不吃呀?“老师,我不喜欢吃馒头。”小女孩委屈的看着我,我笑着说:馒头里面有丰富的淀粉哦,多吃淀粉才能让身体长得棒棒的。”“老师什么是淀粉呀?”彤彤疑惑地的看着我。旁边的小朋友也瞪着大大的眼睛好奇的看着我,“等彤彤把馒头吃完,我告诉你哦。”我故作神秘,事后,我查阅了很多资料,虽然孩子对淀粉碘酒这些生硬的名词不能理解,但是通过观察变色这一特别的现象,孩子们对生活中的科学也能有了进一步的接触。于是我尝试设计了《神奇的藏宝图》这个活动。
【目标预设】
1、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色,学习用碘酒寻找常见实物中有淀粉。
2、激发探索的欲望,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3 初步的学习使用记录表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色
【难点】学习用碘酒寻找常见实物中有淀粉,能初步学习使用记录表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活动中,我多采用实验的方式,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同时感受到科学实验活动的有趣。
【设计思路】
活动开始,我用魔术的形式展开,孩子在观看魔术的同时,对活动兴趣也充分被调动起来,简单的介绍了淀粉和碘酒,我通过小实验:将淀粉碘酒混合。让幼儿初步了解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色,最后通过操作让幼儿自己根据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色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并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记录实验的结果。
【活动准备】
1、一幅用淀粉水画成的画 画纸若干
2、淀粉水、碘酒、清水、米饭(或面包)土豆,茭白,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由神秘的藏宝图,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
幼: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老师刚才啊收到一封神秘的藏宝图,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幼:想
师(出示藏宝图):你们看到宝物藏在哪里了么?
幼:空白的,没有东西
师:啊,空白的?没关系,老师这里有一罐神奇的药水,我们来看一看这神奇的药水能不能把藏宝图变出来好不好?
幼:好
师(将碘酒喷在藏宝图上):变出来了没有?
幼:变出来了
师:老师是怎么把它变出来的?
2 小实验引出淀粉和碘酒得概念
幼:用小瓶子喷一喷
师:喔,老师用了这瓶神奇的药水喷一喷,藏宝图就出现了,那你们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幼:不知道
师:老师偷偷告诉你,其实啊,这副藏宝图都是老师画出来的,而且啊不是用油画棒也不是用水彩笔画出来的是用 这个(出示淀粉水)画出来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幼:不知道啊
师:这个啊,是淀粉水。跟我念一遍
幼:淀粉水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淀粉吗?
幼:不知道
师:老师告诉你,淀粉啊,吃起来甜甜的,对人的身体有好处的,你看,这就是淀粉水(出示淀粉水)是什么颜色啊?
幼:白色
师:哦,淀粉是白色的,所以涂在白白的纸上怎么样?
幼:就看不见了
师:我请小朋友跟我再念一遍(重复一次)
师:那你们知道这神奇的药水是什么?
幼:不知道
师:这个神奇的药水啊其实是碘酒,(出示碘酒)碘酒就是我们小朋友不小心摔倒的时候医生为我们涂上消毒的药水,碘酒是什么颜色啊?
幼:黄色
师:对,碘酒是黄黄的
师:欸,当我们的白白的淀粉水和黄黄的碘酒相遇会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幼:变成黄色。
师:有的小朋友说会变成黄色,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幼:好
(将碘酒淀粉同时倒入一个烧杯中,淀粉变颜色)
师:颜色变了没有?
幼:变了。
师:什么颜色
幼:蓝色
师:喔,淀粉水和碘酒相遇变成了什么颜色?
幼:蓝色
师:我喜欢挺好听的话,完整的告诉我淀粉水和碘酒相遇变成了蓝色
幼:淀粉水和碘酒相遇变成了蓝色
3、小朋友们猜一猜哪些东西里面有淀粉,认识记录表。
师:我们今天知道了,淀粉和碘酒相遇就会变色,那到底哪些吃的东西里面有淀粉呢?
幼:包子,香蕉,米饭......
师:这么多的吃的东西,每一样都有淀粉吗?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检测一下有没有淀粉呢?
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幼:(幼儿自由阐述)
师:我们刚才那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幼:淀粉遇到碘酒变色
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查出有没有淀粉呢?
幼:用碘酒
师:对,我们可以碘酒滴在这些食物上,变色的就是有点淀粉的,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一一介绍盘中的食物)每个小朋友发一份,小朋友分自己来探查一下,好不好?
幼:好
3.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了吗?我请小朋友举手告诉我哪些东西有淀粉。
幼:(幼儿自由阐述)
幼:黄瓜、冬瓜
师:黄瓜变成什么颜色?
幼:黄色
师:黄瓜变成黄黄的,是不是含有淀粉呢?
幼:是的/不是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黄瓜上面的黄色是谁的颜色?(举起碘酒)
幼:碘酒
师:对,是碘酒的颜色,他变成深蓝色了吗?
幼:没有
师:所以它有淀粉吗?
幼:没有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还有那些食物含有淀粉呢?
幼::(幼儿自由阐述)
师:诶,小朋友们讲的太快了,老师一个都记不住,我们用一张表格来记录一下好不好?
幼:好
(出示记录表)
师:你看这是一张记录表,第一行是什么东西啊?
幼:吃的东西
师:对,第一行是我们刚才用来操作的食材,第二行啊,小朋友不认识字,是淀粉两个字主要是记录这些食材中有没有淀粉,有的打勾,没有的打叉,明白了吗?
幼:明白了
师:好,我们来看看第一样食物,谁来告诉我,他有没有淀粉?(重复)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哪些食物含有淀粉
幼:(幼儿自由阐述)
师:那哪些食物里面没有淀粉
幼:(幼儿自由阐述)
师:喔,原来土豆,山芋。中含有淀粉,而萝卜、冬瓜。是没有淀粉的
师:现在你们知道怎么样能找到食物中的淀粉了吗?
幼:用碘酒,变颜色的就是含有淀粉的
4、幼儿自己尝试画一画淀粉画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好,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用淀粉画一张藏宝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幼:想
师:那我们就快开始吧
(幼儿动手操作)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会用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不同的组合方法拼图。
活动准备:
图形车(有4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4个三角形组成的正方形的图形车;由2个三角形、3个三角形、4个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的图形车;由半圆、扇形、四分之一圆组成的圆形的图形车)、汽车形状的插板、数字卡片若干、图形车库。
活动过程:
1、找差异,引导活动的兴趣:
出示各种空的图形车,请幼儿观察,发现它们与其他车的不同之处。
装积木:“请你把这些积木装上车,每辆车都要装满,每一块积木都要装上去。”
2、幼儿操作,尝试图形的拼拆:
幼儿将积木都装上图形车。
用数字卡表示每节车厢积木的块数,并插在插板上。
将车送入相应标记的车库内。
结合插板,交流操作的'结果。
3、再次操作,巩固经验:
幼儿互相交换插板,去车库取车。
互相检查取车的正确程度,如有错误,按插板上的数字纠正。
检查正确后,开车离开活动的场地。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让幼儿知道风、雨、雷、电是自然现象,不必恐惧和害怕。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准备
1.事先让家长带幼儿观察有关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2.录有刮风、下雨、打雷声音的录音带《奇妙的声音》及《电闪雷鸣》录像带。
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听录音《奇妙的声音》。幼儿闭上眼睛,认真听录音,并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看录像,了解刮风、下雨。闪电、打雷是自然现象。
3.幼儿两人一组,分别讨论和分享:刚才看到了什么?喜不喜欢?
4.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在我们的生活里,天气经常变化,有时会刮风,有时会闪电和打雷,有时会下雨,雨后还会有彩虹,有时还会下雪。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不要害怕,要想知道为什么,长大了可以去探索这个奥秘。
建议提供一些有关自然界其他现象的图片,如雾、霜、冰等,放在自然角,供幼儿自由观察。
反思
对于雷雨天孩子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关于雷电形成的过程不知道,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我将重点放在雨点的形成上,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护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经验。目标1、2大成效果较好。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
3、引导幼儿通过摸摸、玩玩,感知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若干,如卡纸、宣纸、绘画纸、皱纹纸、牛皮纸等。多媒体课件、即时贴、每组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欣赏手工制品,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这里举办了手工作品展,我们一块去看看吧。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使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虽然都是纸,让我们来找找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幼儿自由玩纸,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引导幼儿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听一听,放到眼睛上看一看等方式来发现纸的不同。
三、和幼儿一起做实验,了解纸的特性。(易撕碎、揉皱;怕水、吸水性强;怕火、易燃烧)
四、请幼儿说出生活中那些东西使用纸做成的,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纸。(不要把纸弄湿、不在火旁看书)
五、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特殊功用的纸。
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生活中用处特别大,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发明出更多特殊作用的纸。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利用小篮子里的纸进行手工制作。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类型的纸,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受纸的.特性。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幼儿在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听一听、做实验等过程,使幼儿发现了纸的特性。活动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索表现得非常明显。幼儿明白纸的用途非常广泛,接下来让幼儿看录像,激发了幼儿对科学家的崇敬。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空气有压力。
2.在自由操作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探索的愿望。
3.知道实验的成败与操作方法的正确与否有关。
经验准备:知道空气无处不在。
物质准备:1.水盆、玻璃杯、乒乓球、泡沫小船人手一份。2.报纸人手多份。3.擦手布每组两条。
活动过程:
一、实验一:不怕湿的报纸。
1.幼儿认识材料:水盆、玻璃杯、报纸。
2.引题。教师问:“玻璃杯里有什么?”
教师将报纸塞入杯底,倒扣入水盆里,问:“报纸会怎么样?”
3.教师提出实验任务:“报纸到底有没有湿?请你们自己试试看”(提醒幼儿回忆刚才教师的操作方法,杯底朝上,杯口向下)。
4.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5.集中讨论:
(1)“在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最后得出结论:杯子歪了,水中出现泡泡,报纸湿了;杯子笔直的,没有出现泡泡,报纸是干的。
(2)“为什么杯子笔直放入水中,没有出现泡泡,报纸是干的.?杯子有点歪了,冒了泡泡,报纸就湿了?”
(3)教师小结:当杯子斜着放下去或斜着拿上来时,杯子里的空气就跑到外面去了,水面上出现了泡泡,空气的力气变小了,当不住水的力气,水就到杯子里了,报纸就湿了。
6.幼儿再次操作,加深幼儿的理解
二、实验二:会升降的乒乓球。
1.认识材料:乒乓球。
2.将乒乓球放在水中,让幼儿看看乒乓球在水的什么位置上。
3.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如果你们象刚才那样将玻璃杯口对准乒乓球笔直的倒扣进水里,乒乓球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呢?
4.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5.集中讨论:你刚才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乒乓球会沉到水底?
6.教师操作。
7.总结:空气有压力。
延伸活动:
建造“海底船舶基地”。(解决实际问题)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14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9-05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1
中班科学教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