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课题:淅沥的小雨
课时:一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重难点:
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2)发展阶段:
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
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
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札记:
在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人们的反应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学学下雨刮风时的各种声音,另一位学生拿着雨伞配合着声音表演风雨中行走的困难。学生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发现了在雨中走路的样子与平时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自觉地将之表现了出来。回忆以往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却不能准确表现人物动态的情况,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带来的好处。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的引入
背一背5以内数的合成与分成。
二、美的发现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把3只红汽球与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
(2)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 3只红汽球和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汽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看图说算式的意思。
观察24页做一做的`三幅图,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分别表示的意思。
4.观察25页上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原来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松鼠,现在有几只了?把3只和2只合起来,用加法算式怎么写?3+2。
想想,合起来是多少?
汇报:
(1)数数的方法,1、2、3、4、5,共5只。
从3接着数,4、5。
(2)利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了5。
三、美的升华
1.看图,填得数。
2.看图摆一摆,填一填。
投影出示25页做一做的第2、3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中了解动词,能正确地使用动词。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0)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请小朋友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名回答:顽皮的阳光都跑到哪儿去了?
5.你们觉得它还会去哪儿呢?
6.教师设疑导入:这个太阳可真调皮,它跑到这些地方去干什么呢?想知道吗?
二、继续学文,体会动词妙用,加深理解(15)
1.出示:清晨,它爬上树梢,跳上窗台,探着脑袋看看谁家的'孩子在睡懒觉。
2.读一读,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3.反馈。
4.全班小朋友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5.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演一演,然后学生配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
6.太阳干什么去了?
7.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太阳会和睡懒学觉的小朋友说什么呢?
8.再次带感情朗读这句话,体会文中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9.引导学生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教师小结。
三、总结,整体感悟(10)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家为什么称太阳为顽皮的小弟弟了吗?
2.说说阳光不容地去哪呢?它去干什么?
四、布置作业(10)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3.顽皮的阳光
树梢窗前
太阳花园小河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的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材分析:
1、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诱发数学意识,产生数学问题,迸发出解决问题的激情和欲望,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营造氛围。
2、在合作中迸发出新知慧,建立十几减9的多种算法,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案和计算策略,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借助游戏的形式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素材,克服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兴趣的维持程度弱等缺陷。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悟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一二种不同的算法。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和解答相关的实际事例。
2、方法与过程:通过看看、想想、摆摆、画画、圈圈、算算等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视图能力、初步的抽象能力,培养学生用摆实物或图片的方法解释算理和算法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实际应用等活动,体验20以内退位减法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生活美。通过对不同算法的理解、比较 ,感悟数学计算的多样性和异曲同工之妙。
教学重点:
1、 初步掌握射界十及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2 、理解破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花、黄花、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5分钟)
(一)学前准备
1、口算(填未知加数)
9+( )=11 9+( )=13
9+( )=17 9+( )=16
让学生说出填未知加数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
感知十几减9的生活原型、根据课本演示图中的情节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感悟十几减9的算理和算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算法。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预设问题
(1)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有几道?
(2)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怎样口算?
(3)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有几种口算方法?
(三)自探提示
1、请你用三句话说出图意?
2、跟据图意怎样列出算式?
3、怎样算出得数?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4、说一说你有几种求得数的方法?
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2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一是点数结果;二是想加算减。
板书例1如下
例1、 12-9=3 想: 9+( )=12
也可以想: 10-9=1 1+(2)=3
4、 做一做的第1题可以用多种学具摆,可以多出几道题摆摆。也可以同桌互相命题摆摆算算。讲清算法,尽可能地演练多种算法。
5、做一做的第2题,圈实物图要让学生独立进行,然后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完成从实物图抽象出十几减9的第一次抽象。
6、做一做的第3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直接算出得数。脱离实物和图形利用先前建立的表象来支持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塑造的程度。完成十几减9的二次抽象。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十几减9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十几减9计算方法哪种最方便?
3、十几减8、7怎样算?
四、拓展运用。(8分钟)
1、可以适当加入同桌互相编题练习。说一说计算方法。
13-9=( )
15-9=( )
2、练习二第1、计算方法2题。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学生做完后说说计算方法。
3、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4、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例1、 12-9=3 想: 9+( )=12
也可以想: 10-9=1 1+(2)=3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学校的新同学,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2、引导学生用绘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为新同学画一幅肖像。
3、通过绘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同学的特征。
课前准备:
师:课件(图片、画像)生:纸、彩笔、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
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的朋友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新朋友"。
(二)发现方法
1、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你的新朋友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画,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新朋友?
生:用名字、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同学,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表现自己
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你的新朋友(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
生:观察同学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朋友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五)介绍新朋友
(六)讲评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教案02-23
小学一年级教案05-29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11-11
数学小学一年级的教案12-21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06-26
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8-31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案02-09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08-05
小学一年级《比尾巴》教案10-09
小学一年级教案模板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