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21 12:47:00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9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9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2、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重点:

  通过掰蚕豆,让幼儿感知蚕豆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难点:

  产生操作探索蚕豆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1-2粒蚕豆荚,各种蚕豆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蚕豆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蚕豆娃娃的指偶:

  你们认识我吗?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蚕豆娃娃。

  与小朋友们互相问好。

  二、认识蚕豆荚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认识蚕豆荚的的形状和颜色。

  2、让幼儿摸一摸,体会摸上去的感觉。

  3、你觉得它像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叫蚕豆荚,蚕豆荚是绿色的,长长的`,两头尖;摸上去有点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认识蚕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蚕豆的形状、颜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4、想一想:蚕豆与蚕豆荚的关系。

  四、幼儿操作:掰开蚕豆皮,观察蚕豆瓣。

  教师小结:蚕豆荚里面有蚕豆,蚕豆是扁扁的椭圆形,淡绿色,掰开皮,里面有两片豆

  五、通过品尝,了解蚕豆的作用。

  1、品尝蚕豆食品,知道蚕豆的多种吃法。

  2、启发幼儿说说还吃过哪些用蚕豆制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用蚕豆娃娃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分步进行探索,先从外面的蚕豆荚开始,到蚕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观察蚕豆瓣,让幼儿有层次的探索理解。

  通过品尝,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并扩散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特别是象小金鱼这样的小动物对于小班幼儿尤其喜欢。本节活动通过观察、喂养、表演模仿、画等环节,让幼儿在各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通过本活动,使幼儿产生对动物的兴趣,了解小动物的基本特征与习性,并愿意亲近小动物,加深了对小动物的关爱。

  【活动目标】

  1、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2、愿意喂养金鱼

  3、练习画金鱼。

  【活动准备】

  1、在班中养几条小金鱼(最少三种颜色的)。

  2、画好小金鱼的背景图、彩笔。

  3、《小鱼游》的录音带。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猜猜看它是谁?幼儿:小猫、小鸡……

  教师:小朋友猜的到底对不对呢?现在老师就把这位动物朋友请出来吧!(小金鱼)幼儿:高兴地喊出来是小鱼、小鱼。

  2、组织幼儿观察小金鱼的外形特征

  (1)请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金鱼。

  师:小金鱼是什么颜色的?幼儿:黑色的`、黄色的、红色的……

  师:小金鱼长着什么?幼儿:头 、尾巴、身体。

  师:那头上长者什么?幼儿:眼睛、嘴巴

  师:小金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圆的、长的……

  师:小金鱼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幼儿:分开的、分叉的……

  教师:小朋友最喜欢小金鱼的什么地方?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小金鱼的外形特征、)

  (2)自由观察、交谈、 (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金鱼是哪条?为什么喜欢它?

  幼儿自由回答、

  (3)学习喂金鱼,感知金鱼的生活习性、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金鱼饿了吃什么吗?幼儿:吃虫子、吃菜、吃鱼食……

  师:那小朋友为过小金鱼吗?幼儿:没有。

  师:小朋友可知道小金鱼喜欢什么样的水呢?幼儿:清水、凉水、甜水……

  师:什么时候给小金鱼换水?怎样才知道水脏了?幼儿:水脏了变颜色了就要给小金鱼换水,

  师:现在小金鱼饿了,请小朋友喂食了,幼儿到台前面那鱼食开始喂鱼。(教师小结小金鱼的生活习性。)

  3、观察小金鱼吐泡泡,练习画小圆。

  (1)观察小金鱼是怎样游的,请幼儿听着小鱼游的录音带,学习摆百尾巴游呀游。

  (2)教师示范画: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画大大小小的泡泡。

  (3)幼儿添画泡泡,教师巡回指导。

  4、活动结束:

  教师:孩子们幼儿学小鱼游的样子,出活动室。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在“美丽的伞”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下雨,联想到下雨的季节。众所周知每个季节的特征。而“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初夏季节的一个明显的气候特征。本活动以引导幼儿了解雨是怎样产生的开始,逐步迁移到对我国气候中“梅雨季节”来历的探究。活动中力求变枯燥的灌输、被动的`接受为幼儿主动实验、大胆推测、迁移地学习,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做小实验,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

  2、通过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节”的来历。

  3、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火柴等实验工具。

  2、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边看情景表演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允许幼儿充分想像和猜测。

  2、幼儿做实验。但要注意安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总结:水热了就会有蒸汽,许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3)讨论:你平时看过“蒸发”的现象吗?

  3、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1)幼儿观察:热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发现什么?

  (2)幼儿思考: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水珠?

  4、幼儿看幻灯听故事,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

  教师提问: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奇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到哪里去了?

  5、引导幼儿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雨对人的好处与危害。

  6、启发幼儿用所掌握的经验解释“梅雨季节”。幼儿思考: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总是下雨?引导幼儿知道梅雨季节是海洋空气与海洋冷空气相遇形成了一段时间里雨水十分多的现象。

  活动延伸

  梅雨季节时,请家长与幼儿一同观察和记录雨水、潮湿、物体发霉的情况。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

  1.在操作活动中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中能发现问题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重点及难点:

  通过操作和记录,发现、总结“最少用三根棒就能稳稳地支撑起物体” 的科学规律。

  活动准备:

  1.学具:棒子有PPR管、筷子、铅笔、吸管;球类有乒乓球、海洋球、丁丁球、玻璃球;线有金丝线、牛筋、毛茛、松紧带等。

  2.教具:大记录纸一张、PPT。幼儿记录用的铅笔和记录纸。

  3.音乐、字卡“三脚架”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 用几根彩棒能把橡皮泥顶起来

  1.师:“今天叶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两样东西,是什么?”(彩棒和橡皮泥)

  2.教师顶球,激发幼儿兴趣。“我想把彩球顶起来,怎么都不行。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

  3.幼儿操作记录,教师指导。 “请小朋友分别用不同根数彩棒去试一试,看看可以用几根彩棒将彩球牢牢的撑在桌子上,并把操作结果记录在表格上。(出示记录纸)上面一行是你用了彩棒根数,你觉得可以用1根彩棒可以将彩球牢牢的撑在桌子上,你就在上面写上“1",再试一试,如果成功了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可以打“∨”也可以画笑脸。试一次,记一个,这样小朋友就不会漏记了。看看可以用几根彩棒将彩球牢牢的撑在桌子上)(放音乐)

  你的彩棒的根数

  根

  根

  根

  根

  根

  彩

  泥

  顶

  起

  来

  了

  幼儿实验的结果

  4.展示记录纸

  5.师:“你是用几根彩棒把橡泥顶起来的.?”分别请幼儿试一试。

  ( 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你是怎么橡泥顶起来的?)

  二、寻找最方便最稳固的方法三根彩棒去把球顶起来。

  1.请小朋友观察演示桌上不同将球顶起来的方法,问“小朋友真棒,用了不同的方法把球顶起来。看了这些方法后,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用最少根数的是最科学、最方便的)

  2.幼儿一起尝试用三根彩棒顶起球的方法。(放音乐)

  3.小结:都成功了吗?你们都用了又方便又稳固有科学的3根彩棒把橡皮泥牢牢的撑在桌子上。其实我们只要把彩棒围绕一个中心,然后将彩棒下面分分开,围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撑起东西了。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们觉得这样的架子可以叫什么名字?(引导幼儿为这样的架子起名字)(孩子的想象都很丰富,他们为架子取了很多名字,而且都很贴切,能与它的特征相吻合,其中就不乏叫它“三脚架”或“三角架”的,这使得“三脚架”这个名字的出现也很自然。)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

  1.“我们生活中还有好多三角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PPT)

  2.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四、做一做三脚架,把各种球顶起来

  1.“这些三脚架真神奇。你们想自己动手做个三脚架吗?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棒子有PPR管、筷子、铅笔、吸管,和金丝线、牛筋、松紧带,想办法做一个三脚架将乒乓球、海洋球、羊角球、丁丁球、玻璃球顶起来。”“有信心吗?”

  2.幼儿操作再次尝试,教师指导。(放音乐)

  “你成功了吗?你在做三角架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3.展示三脚架

  小结:“今天小朋友都自己做了三脚架,回家我们再找找用其他材料来做有用的三角架,好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了解猕猴桃的主要特征。

  2、能运用多种方法去找寻观察水果的特征,提高观察感知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力。

  3、愿意参与感知活动,并乐意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活动准备:

  感官标记、特征标记若干,香蕉、橘子、猕猴桃、苹果图片、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引出观察任务。

  PPT:你们看,这是谁呀?(苹果)是的,苹果宝宝今天要过生日了。她要请很多宝宝一起去和他过生日,谁想去?(我想去)你们都想去对吧。

  二、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水果特征。

  1、摸一摸,猜一猜。

  师:那苹果宝宝还想请你们带一样礼物去,就藏在小布袋里,你先摸一摸,猜猜看里面是什么宝宝?(苹果、香蕉……幼儿自由猜测)出示“手”标记师:请你们把一只小手悄悄地伸进去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毛毛的、光光的)出示“毛毛的”“光光的”图片。

  2、看一看。

  师:到底是什么,我们打开来看一看?

  出示“眼睛”图片师:呀,你们手上的这些宝宝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啊?(我长的是圆圆的、长长的……)师:是什么颜色的'呢?

  出示颜色图片小结:原来这些宝宝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长长的,有黄色、有红色、有橘色,还有的……这个宝宝是什么颜色的?

  3、认识猕猴桃出示猕猴桃。

  师:棕褐色的宝宝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

  师:猕猴桃摸上去……?(毛毛的)师:谁的摸上去粗糙的?把摸上去毛毛的宝宝举起来。

  师:谁的摸上去光光的?光光的把宝宝举起来。(错控,纠正幼儿的错误感觉,让幼儿比较摸光光的和粗糙的水果)粗糙的现在不举起来。

  三、分类、点数,揭示共有名称“水果”

  师:这些宝宝啊,他们都要带到苹果宝宝家去了,那他们去的时候我们让他们排排队好吗?(好)

  1、排排队师:排排队,来橘子先来排队。

  2、数一数。

  师:数一数,来了几只橘子宝宝。

  苹果排队,数一数香蕉排队,数

  3、揭示水果名称。

  师:好,我们来看看,苹果宝宝要请这些宝宝一起去。(逐一出示水果图片)有的是苹果宝宝,有的是香蕉宝宝,还有是橘子宝宝,最后有猕猴桃宝宝,小结:老师告诉你们,苹果宝宝和香蕉宝宝、橘子宝宝、还有猕猴桃宝宝,这些宝宝,他们合起来,合在一起有一个大家都可以叫的名字,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四、给苹果宝宝过生日、品尝。

  师:今天是哪个水果宝宝过生日啊?(苹果)那你们会唱生日歌吗?我们一起来给苹果宝宝过生日!

  1、唱生日歌。

  2、品尝:猕猴桃。

  师:你们吃过这个嘛?(吃过)他里面有什么?(黑黑的籽)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

  切猕猴桃观察小结:用手摸摸猕猴桃外面是粗糙的,切开看看里面是绿绿的,那我们再用小嘴尝一尝,猕猴桃是什么味道的?尝完去告诉后面的爸爸妈妈 和客人 老师,也可以请他们尝一尝。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夏天来到了,各种各样的小虫子经常出现在角角落落、树林、草丛里,这些地方也是孩子愿意去的地方,所以他们经常把发现的小虫子带回来,于是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小虫子的活动。

  活动一:

  寻找虫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虫子的家,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2、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

  3、引导幼儿了解虫子的居住地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归类。

  活动准备:

  1、记录纸、笔、

  2、透明的小瓶子、塑料带、篓空塑料筐、纸袋等。

  3、蔬菜叶、面包、飞虫、瓜皮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种植园、小花园寻找小虫子。对虫子的生活环境进行记录。

  二、引导幼儿讨论虫子的家在哪里?(你在哪里发现的虫子?)

  1、幼儿之间相互介绍自己发现和记录的虫子的家。

  2、集体讨论虫子的家在哪里?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总结:(蚯蚓生活在土壤里、蝴蝶生活在花丛中……)

  4、开阔幼儿思维,“除了今天发现的小虫子,你在哪里还见过虫子?”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个别幼儿讲给大家听。

  三、给虫子安新家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物品养虫子。

  2、选择食物放入虫子的新家里。

  3、鼓励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对自己饲养的`小虫子进行细心观察,教师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发现新的问题。一段时间后,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效果评析:

  此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充分享受到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我把认识虫子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虫子的时候,有个孩子捉了一只蝈蝈,但是关于放在什么里面?怎么不让蝈蝈跑出来?小朋友怎么又看的清楚?的问题,孩子们争论起来,这时有个孩子提出用两个镂空塑料筐对着扣起来,这个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有个孩子还找来胶带把接口粘住。当发现孩子们能主动的解决一些问题时,我由衷的高兴,即便是我本来预设的效果没达到,但我欣慰这份意外的惊喜。

  活动二:虫子的特殊本领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虫子特殊本领的关注。

  2、引导幼儿了解虫子的保护色、预测天气、再生的本领。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虫子特殊本领的资料,在饲养区中饲养断体的蚯蚓,观察蚯蚓的再生。

  2、进行表演游戏的材料若干。

  3、关于动物保护色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故事《蚯蚓再生》,了解虫子再生的本领。

  1、故事结尾蚯蚓妈妈的话可先不讲,留下悬念,幼儿讨论、了解蚯蚓再生的特殊本领。

  2、看蚯蚓再生的录象资料,进一步了解蚯蚓再生的过程和原因。

  3、讨论其他虫子的再生:如壁虎等。

  二、幼儿讨论并向同伴介绍虫子的其他特殊本领如预报天气等。

  三、教师出示挂图,让幼儿寻找隐藏的虫子,发现虫子保护色的秘密。如:蝴蝶、蚱蜢等。

  活动延伸:

  幼儿分组表演游戏《侦察兵》,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工具和场景。如:树枝、树叶、皱纹纸、牛皮纸、颜料、绘画用具等。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扮演侦察兵,进行自我伪装。

  效果评析:幼儿的好奇心很强,总喜欢问个为什么,正是这份好奇才使孩子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知识经验也会有一定的增长。作为教师应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做好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使幼儿对声音产生探究的欲望。

  2.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发展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对科学活动的喜爱。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 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将相同声音的响罐配对。

  活动准备:

  1.装饰成各种卡通娃娃的空八宝粥罐子、盘装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等若干。

  2.按人数将幼儿分成3―4组。

  3.录音机、舞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直观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出示罐宝宝──介绍给幼儿的新朋友。

  2.出示并认识罐宝宝的“食物”──沙子、黄豆、小石子、小铁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动引发幼儿探究。

  1.喂一喂──指导幼儿随意给每个罐宝宝喂一样食物并提醒幼儿盖严盖子。

  2.跳一跳──引导幼儿上下左右摇一摇罐宝宝,让他们自由地跳起来。

  3.找一找──启发幼儿相互猜测罐宝宝吃的是什么,并将相同声音的罐宝宝配对成舞伴,在舞曲中快乐地舞蹈。(幼儿亦可共同跳舞)

  三、结束部分:帮罐宝宝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动:将幼儿制作的罐宝宝摆放到“科学操作区”,让幼儿自由摆弄、玩耍。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他们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儿认为罐宝宝吃饱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引导幼儿听一听罐宝宝肚里的水声,拓展了幼儿的视野与经验。

  这次活动的不足是:师幼互动少了一些,在活动中可以在游戏中穿插一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活动过程

  1.猜猜宝贝。

  ――教师出示神奇的百宝箱。这是一个神奇百宝箱,里面有许多宝贝,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2.摸摸百宝箱。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4-19

科学活动教案11-04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01-2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04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4-14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3-23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9篇03-24

科学活动教案八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