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23 19:02:2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了解快乐王子在小燕子的帮助下,牺牲自己帮助穷人的故事,感受快乐王子无私的爱心和小燕子心地的善良。

  [学习课文]

  《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含意深刻。文中对真、善、美的孜孜追求为人所乐道。快乐王子原是快乐的,一直到他被塑成雕像,站上了城市的高处,他用明亮的蓝宝石做成的双眼看见了“城市的一切丑恶和穷苦”。快乐王子为了帮助那些身处困苦的人们,先是奉上了自己剑柄上那颗闪光的红宝石,而后又献出了自己眼睛里的那对美丽的蓝宝石,最后,他将自己浑身上下的黄金叶片也一一送完了。一只无牵无挂、过路歇脚的小燕子,偶然地栖息在了快乐王子的脚下,王子悲悯的.泪水滴在了燕子的心里。于是,有着一颗善良心灵的小燕子为了替快乐王子实现愿望而改变了行程计划,最终下定决心与这位正在变得灰暗无光并且一无所有的王子做伴。尽管燕子的心装满了对埃及的向往,但他还是留下来陪伴快乐王子,做了王子最忠实的信使,就这样,秋去冬来,小小的燕子终于还是无法抵抗无情的严寒,他跌落在王子的脚下,死了,与此同时,快乐王子的用铅做成的心也破碎了……故事给我们讲述了这样几个情节:小燕子受快乐王子之托为女裁缝送去一枚红宝石,还用双翅替裁缝生病的女儿扇风;给穷困的学生送去一颗蓝宝石,好让他换钱来买食物、木柴;为了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王子又把另一颗蓝宝石取下送给她,并把身上的金叶子都送给了穷苦的人们。

  故事贯穿着一个主题,就是歌颂善良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了作者对受欺侮的弱者的同情。在淡淡的悲哀中我们能够看到小王子的善良、真诚、单纯。

  这是一篇选读文章,教学时,应尽量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重视学生的感受,遇到生僻或不理解的词语,学生可以借助字典解决问题。在读、悟的过程中,可以作适当的批注。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快乐王子都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帮助穷人的?哪些内容最能感动你?(复述故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故事中的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词句积累]

  可以让学生将一些自己感兴趣或备受感动的词句,添加在自己的词语库中。

  [教学设计]

  (课前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回顾以前的阅读欣赏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揭示课题《快乐王子》,根据你的预习情况,说一说,今天我们认识的快乐王子指的是谁?他生活得快乐吗?

  教师揭示《快乐王子》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篇充满辛酸的童话。

  学生简单介绍自己认识到的快乐王子。

  二、自读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把自己不熟悉、不认识的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加注拼音,重点读一读,然后再尝试着读通课文。(教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读书。)

  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力争自己解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来解决问题。如还有疑问,做出标记,待解决。

  三、了解内容,复述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名读文。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

  3.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并交流自己读书后所了解的内容。

  3.练习复述。

  四、阅读、欣赏、积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把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句段,勾一勾,画一画,可以做出批注。也可以把自己的读书体会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默读,做批注、勾画或摘抄。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

  二、感悟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你是怎样看待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读边议,相互交流。

  例:1.为快乐王子的无私爱心,小燕子的善良友爱所感动。

  2.为小燕子的死去而悲伤,快乐王子那颗破裂成两半的铅心让我们每一个人更是心痛不已。

  ……

  三、课本剧表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带着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着表演课本剧。

  学生分组表演。

  四、师生总结。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毽子里的铜钱》是一篇风格隽永的散文,文章结构较为复杂,作者的写作风格唯美、富于个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所表达的情感是一种富于人性光辉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体谅,由于蕴涵在质朴的文字中,学生悟情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课文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之前,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旨在抓住教学重点,突破理解难点。

  学情分析:

  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的基础和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班级共有学生18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同学占到近一半,而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约为5人,大部分学生处在阅读的初始水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平时大部分同学喜欢读书,但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通过网络和图书查找资料的十分有限,多数情况都是教师查找和学生共同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课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

  1、自读课文,多种方式解决生字,读准字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2、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采用的倒叙的谋篇布局的方法。

  小组内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相互交流感受。

  (三)思考:课文中“二婶”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指导书写

  1、小组内分析字形,书写。

  2、着重指导“毽—健”,“薯—署”、“佝偻”等的写法。

  (五)总结评价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认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体会老人的纯朴、善良

  1、师:文中的老人,令作者至今难以忘怀,时时感到温暖在心中。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仔细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你从中体会到老人的生活状况可能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老人外貌、神态的词句“黑漆漆的手”、“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微微驼着的背脊”等词句,体会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

  4、引导学生通过相关词句理解老人的慈祥、善良。

  ①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②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③他“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

  ④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

  从以上语句中体会老人虽然做生意很辛苦,栉风沐雨,但是却很慈祥,很善良,有着纯朴、美好的心灵。

  5、指导朗读。指名读,相互评议。

  理解毽子里的铜钱对于“我”和老人的珍贵

  1、这样一个善良、纯朴,饱经风霜的老人,送给“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两块香喷喷的烤山薯,这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而“我”又将自己毽子里的两枚铜钱拆出来送他,你觉得这两枚铜钱对于两个人来讲,又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词句,结合“我”的心理活动,体会一下。

  抓住以下语句理解

  ①“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②“我心里说不出地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

  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

  ④“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2、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我”和老人来讲,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

  3、全班交流汇报。

  4、指导朗读。小组内相互评议。

  指导朗读

  1、带着自己的体会,自己试着练习朗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有感情。

  (三)品味赏读,积累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句子的意思。

  3、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读或者背诵,体会感情。

  (四)拓展延伸

  1、师:文中老人的两块烤山薯,使我温暖至今。我不仅得到了两块烤山薯,而且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关爱。确实,金钱有时能买到一些具体的物品,却买不到一些无形的东西,比如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钱能买到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请你想一想,钱还能买到什么却买不到什么?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然后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板书设计:毽子里的铜钱

  善良体谅

  老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原,贝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笔画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的家乡。

  【教学准备】

  课件(也可用挂图代替),学生准备画笔,生字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喜欢)

  你们喜欢画些什么

  (生说出自己喜欢画的东西)

  太好了,大家都喜欢画画,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几位朋友,他们也喜欢画画。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出示课件或挂图:你们好,我叫涛涛,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和同学们一样也喜欢画画,瞧,这就是我画的家乡,漂亮吗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我们应该怎么回答

  (谢谢涛涛)

  你们喜欢画家乡吗 我们今天一起来画家乡。

  (出示课题)

  二,新授课:

  1,看图学文:

  ⑴ 你们猜猜,涛涛的家在哪里呢 为什么

  ⑵ 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大家快速地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话有几句 哪一句告诉我们涛涛的家在哪里,涛涛的家乡是怎样的 涛涛在干什么

  ⑶ 考考你:

  刚才大家阅读了第二自然段,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出示生字卡片)

  谁会读又好又准,还会帮它找一个朋友

  宽 虾 脚 捡 贝 壳

  双胞胎兄弟站一块,我们大家来认一认。

  (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你是怎么记它们的 )

  贝见 捡脸 壳亮

  ⑷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课文中的句子。

  ② 你觉得这段写得美吗 请你把这段美美地读一读。(注意读句式那么那么应该重读,应读读出对大海的热爱。)

  ⑸ 假如你是涛涛,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乡。请你当导游,咱们一起去涛涛的家乡去玩一玩。

  (请生当导游,并给予优秀导游的称号)

  2,小组探讨学习:

  ⑴ 你们还想认识其它朋友们,你喜欢跟谁交朋友,你就选谁:

  (请生来点击课件或挂图)

  我们来看看他的家乡是怎样的

  ⑵ 根据老师的问题,请一位同学上台点击课件,小组讨论,说说这个自然段介绍了谁的家 在哪里 是怎样的 他(她)在干什么

  ⑶ 你喜欢他的家乡吗 为什么

  ⑷ 你能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先在小组里介绍,再在讲台上向大家介绍)

  三,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读:

  1,你还喜欢谁的家乡,那你就按着刚才的方法,把那个自然段读一读。

  2,看看谁最棒:

  你能读出这些词语吗

  原 奔 密 匹 市 楼

  3,同学交老师请你当个小小解说员,请你来介绍给大家。

  四,运用语言:

  大家看,这是我们这一节课出现最多的句式,也是最美的句子,我们来读读。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他画的山那么高,那么清。

  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你还能学着它的样子说几句话吗

  五,爱家乡,赞家乡朗诵会:

  选一段你喜欢的文字,参加你们小组中举行的朗诵会,再从你的小组当中选出一名同学来参加比赛,看看代表哪个小组的同学念得好。

  六,画一幅我爱故乡的画,然后夸夸自己的故乡:

  1,画家乡:

  今天,我们认识的五位朋友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这些小朋友通过画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你爱家乡吗 那就用你的五彩的色笔画出自己的家乡吧。

  在画的时候,请你画出家乡的特色,比如:家乡的毛竹,家乡的小河,家乡的田野把自己也画进去。

  2,夸家乡:

  先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 你的家乡是怎样的 自己在那儿干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想去梅花山看梅花吗?先来读一读该课的词语,读对了词语,咱们就去看梅花。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开火车”读生词,齐读生词。

  二、精读课文

  1、过渡:现在,就让咱们跟随小作者去看梅花吧。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

  红笔标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指名读句子。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想)

  评:在教学过程中教予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学生变机械的阅读为思考性的阅读

  ⑵小朋友,你们读了这句话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指名说。师生交流:(出示课件)

  ①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盛开”完全开放,“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是说花非常之多之密,“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是说花儿色彩绚丽,开遍山坡。

  ②“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晶莹透亮”写出梅花的光亮可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写出梅花的香味雅而不俗,沁人心脾。联想到那首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暗香有来。“暗香”就是指这淡淡的清香。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红笔标出“片片”、“清香”、“淡淡”、“彩云”、“晶莹特亮”、“挨着”。

  评: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学生生动化的语言,教师机智地引导,让学生从文本对话中再现生动形象的梅花山画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眼中构建了一个美丽的梅花山,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⑶指导朗读

  ①师:小朋友们想象中的梅花上可真是美不胜收阿!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配音录像)

  评:先在文本对话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行自我艺术世界的构建,再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完善艺术世界的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②“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出示课件)

  梅花多吗?美吗?

  自由读,指名读。

  教师范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③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评:教师范读,声情并茂,读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时深吸一口气,无形中使学生身临到花香环绕的`梅花山中,以读感人,由读悟情。恰当地配之以音乐,激发学生的感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课件)

  ⑴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

  师:“报春”就是报告春天到来的意思。人们为什么喜爱报春的梅花呢?答案就在第一自然段。

  指名回答。

  ⑵出示: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师:早春的天气怎么样?“春寒料峭”之时,梅花就开放了,是一朵梅花开了,是一株吗?是一片?是什么?“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你觉得这梅花怎样?

  指名回答。

  就像那首《梅花》中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⑶师:凌寒独放就是它!老师听出来你们对梅花精神的赞美,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再读读这一句:人们喜爱这报春的梅花。

  小结:读书,就应该这样,把上下文联系起来思考,才能读好书。

  评:知识之间融汇贯通,温故而知新,借古诗从单纯地感受梅花的外表,而转向体会梅花所体现出的内在精神,提升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师于该环节中也教予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⑷师:人们怎么喜爱梅花?人们对梅花的喜爱是一般的喜爱吗?不急着回答,好好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生:“非常”。

  ⑸你们是通过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涌动的人流”?看图,人多,。

  “欢乐的海洋”?看图,小朋友,在这梅花的世界里,人们边走边看,一路欢声笑语,他们会说些什么?

  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评:课文讲解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上下文相联系进行思考,于细微处理解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4、体会课文中主人公讲文明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关于做人的故事。

  直接出示课题“18、做人的故事”

  齐读课题。

  2、这两个故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检查预习情况)

  (1)为什么要说“谢谢”

  (2)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尤其是主人公的名字。

  (2)读通句子,不读破句。

  (3)想一想,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爷孙。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分别叫奥莉娅和莉达的小姑娘。

  学习生字:莉(形声字,组词:茉莉花。提醒:人名不能作为组词的内容出现)

  3、完成填空:

  谁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呢?你可以老师给的提醒,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故事一:爷爷和孩子口干舌燥,这时,()的河水()地流动。他们喝了起来。爷爷喝完后对小河说()。又告诉小男孩,( )喝了水是不说谢谢的,而( )是需要这个词的。

  故事二:奥莉娅把吃剩的东西( ),而莉达把吃剩的东西(),因为她当着( )。

  指名汇报。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思,让我们一个一个地来细细品味。

  故事一:

  1.出示故事的题目:为什么要说“谢谢”,质疑:

  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谁说“谢谢”?做了什么事后说“谢谢”?)

  2.学习描写小河的句子:

  因为天气炎热,所以爷爷和小男孩来到小河边喝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呢?请你划一划描写河水的句子。

  出示:清凉的河水缓缓地流动,发出轻轻地潺潺声。

  理解词语:缓缓、潺潺(翘舌音)

  3.理解小男孩的话。

  爷爷喝了这么清的河水后对小河说谢谢!小男孩听了,他笑了起来。

  出示:

  “您为什么要对小河说‘谢谢’?”他问爷爷,“要知道,小河不是活人,它听不到您的话,也不会接受您的感谢。”

  (1)指名读。找找提示语。说说如何读好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2)自由感悟。交流朗读。合作读。体会小男孩此刻的心理活动。

  4.理解爷爷的话。

  (1)读爷爷的话,想:人与狼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人要说谢谢呢?

  (2)平时你在什么情况下也说“谢谢”的?

  5.听了爷爷的话后,小男孩沉思

  起来,他会想些什么?(人应该讲礼貌,也可以说人懂得感恩。)

  6.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故事二:

  1.出示题目:面对小夜莺感到羞愧

  师述:有这样一个画面,两个小姑娘走了一段令人疲倦的路程后,坐在地上边听夜鹰唱歌,边吃东西,吃完东西后,他们各自怎么做的?用“ ”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后出示句子。

  学习生字:

  剩:给乘加个部首。

  撕:做个撕的动作。

  指导朗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体会两个小女孩说话时的语气。

  3.你能说说她们不同做法的原因吗?奥莉娅把垃圾扔进灌木丛是因为——,而莉达则是觉得——

  奥莉娅——谁也看不见。

  莉达——当着夜莺的面感到羞愧。

  4.想想:莉达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中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为什么当着夜莺的面羞愧?(人要讲卫生。)

  5.齐读第二个故事。想想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拓展:

  1、锻炼口头表达:你还知道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2、锻炼阅读能力:朗读《做人的`故事》中的另一个小故事。

  五、课文:

  受人帮助应适时表达谢意,而注意公共场所的卫生应该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行为,不能因为“谁也看不见”,就忘记做人的原则。这两则故事教会我们两个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描写和抄写本。

  2、熟读课文。

  3、和身边的同学演一演这两个故事。

  4、你能把你知道的做人的道理编成一个故事吗?试着写下来。

  板书设计

  18做人的道理

  讲礼貌

  讲卫生

  教学反思

  课文中的两个小故事浅显易懂,学生只需多读几遍就能理解意思,得出结论。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质疑,自己解答。虽然有些孩子问的问题比较幼稚简单,但学生之间的问与答的互动活动,使得课堂活力四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这样的课堂中,作为老师的我说的话还是多了点,也许是心中对学生的不信任造成的吧。以后,我要多放手,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展示出更多元化的个性。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自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准确读出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指名读,开火车读,正音。提醒注意“风”是后鼻音。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小朋友有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北风和小鱼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我的十分钟:

  1、小声读课文,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准确。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音。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和 颜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鹅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认读 ,正音 :前鼻音:颜;平舌音:色;翘舌音:出,水,知;后鼻音:桐。

  『出示』不带注音的生词。

  和 颜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鹅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四人小组学习,要求读准确。

  采用多种方法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4、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四人小组学习课文,数数课文共有几段。

  『出示』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提醒他们注意看看他们的神态是什么样的。

  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观察北风吹来,青草,梧桐,小鸟有什么变化。

  读第二、三小节,结合图想象一下北风和小鱼对话的情景。

  读第四、五小节,让学生观察大雪纷飞的景色和小鱼在水下嬉戏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们,冬天的风是怎么吹的?你能模仿冬天风的声音读一读第一句话吗?自己先试一试。

  指明读,指导读,集体读。

  北风呼呼地吹,被他吹到的`东西都起了变化。自己小声读第一小节,找找看,北风都吹到了哪些东西。(吹到了青草,梧桐,鸟儿)

  他们都有什么反映呢?有什么变化?再仔细读一读第一小节。

  分别指名回答。

  你们觉得现在的北风和第一句话中那么凛冽的北风一样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读好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北风只要轻轻地一吹,就可以让青草变了颜色,梧桐落了叶,就连小鸟都怕的躲进了窝,北风厉害不厉害啊?北风也是这么觉得,所以,他非常——得意。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

  谁能学学北风的语气,读一读这小节。想象一下,北风会是什么表情。(骄傲自大,目空一切)。

  指明读,指导读,集体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北风扬扬得意的时候,谁听到他的话。(小鱼)小鱼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三小节。

  你们觉得这个时候小鱼是什么样的感觉?(很不服气)

  自主练习

  同桌一个学北风,一个演小鱼。表演。

  4、学习第四小节

  听了小鱼的话,北风怎么样?(很生气)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北风气极了,猛吹一口气,”

  北风听了小鱼的话,可不是一般的生气,他——气极了,他要教训教训小鱼,所以,他猛吹一口气,你们能想象出北风这时候的心情吗?

  (气急败坏,不可一世)

  谁能模仿北风的表情,读一读这句话。指明读,指导读。

  北风生气地猛吹一口气,结果怎么样?

  『出示』“鹅毛大雪飘落在河面上,河水结冰了。”

  指导读第四小节。

  5、学习第五自然段。

  北风猛吹一口气,河水结了冰,这时候,北风有什么感觉?(很得意)他为什么这么得意?(因为他看不见小鱼了,他以为小鱼也怕他,所以躲起来了)

  事实上小鱼是不是躲起来拉?他们在干什么呢?

  『出示』第五小节。

  指导读。

  6、读全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不带注音的生词。

  和 颜色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 鹅毛大雪 河水 知道 梧桐

  复习字词,开火车读,正音。

  2、指导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指导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集体认读。

  我的十分钟:

  2、自己看笔顺,在红字中自己练写。

  3、四人一组检查,看有没有记住笔顺。

  书空“出”的笔顺。

  4、说说你是怎么记这些字的。四人小组讨论。

  5、师提醒:和:第一笔是短撇,第四笔是长撇,右边的“口”与“知”的“口”都要注意下面要收缩,呈倒梯形。

  自主练习

  6、描红,完成《习字》

  板书设计: 11 北风 和 小鱼

  呼呼地吹 水底游戏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1、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 释题,简介背景

  1、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 交流诗意。

  四、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五、 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六、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

  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拓展了另两首,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更深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在对话中巩固词义。 板书:独坐敬亭山:鸟飞云去;不厌敬亭山

  望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山水翠;一青螺。 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语文教案 篇8

  一、第一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为什么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客观)

  ⑵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主观)

  ⑶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⑷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小结: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提问:作者在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议?如何具体执行?

  4.小结: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三、第三、四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诸葛亮向刘禅举荐了哪些人?这些人具有怎样的特点?

  ⑵举荐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亲贤有什么好处?

  4.小结:诸葛亮向后主荐贤,考虑周密。

  四、第五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第1句

  ⑵“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代什么? 第1句

  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亲贤臣,远小人”

  4.小结:从总结历史教训中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反复叮咛,表明自己推举贤能,旨在兴复汉室。

  五、布置作业

  1.背诵1—5段,熟读第6段。

  2.归纳虚词“而”、“以”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词语分类并积累。

  2.了解认识我国的名人,并向名人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

  3.积累诗句。

  4.开一个“好习惯交流会”,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

  重点:积累词语、诗,自己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难点:开交流会。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名人卡片。

  3.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主教案

  教学步骤

  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我们学过很多的词语,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型,请你说说有哪些标准,可分哪些类别。今天的“万花筒”将告诉我们一个分类的标准。

  二、万花筒

  1、“我会分”。

  (1)出示“我会分”词语卡片。

  学生读词语,读要求。

  (2)可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如:聚精会神……

  还可分为贬义词,如:落荒而逃……

  (3)补充两类词语。

  2、“我知道”。

  (1)出示名人填卡片,明确要求。

  (2)学生填空,交流

  (3)选择其中一位,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三、百宝箱

  1.出示诗句卡片。

  2.学生读诗句。

  3.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感悟。

  4、学生背诵诗句。

  四、大舞台

  1.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分组交流、讲述。

  3.小组代表交流。

  4.。

  将学生的好习惯进行归纳,与同学们共享。

  五、课堂

  学生对本次语文活动从多方面进行、回顾,积累经验。

语文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阅读、分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注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穷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肯定小结

  3.思考问题:

  (1)

  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2.学习6、7段。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重点难点: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教具;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默写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写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1)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计日而待:良实: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问题2、3)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庶竭:希望竭尽尔来:从那时到现在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6.讨论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课后背诵课文3-7段;预习翻译8、9段

  B:默写课文3-7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8、9段。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2.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3.背诵,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四、布置作业

  A、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B、熟练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猫》教案04-24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氓》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