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大班语言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幼儿了解、感知、体验松江的过去与现在,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在多种互动中(师生、生生、亲子),培养幼儿大胆交流,敢于提问的能力。
3、通过亲子互动,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为创建学习型家庭奠定基础。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幼儿大胆交流,大胆提问的能力。
2、难点:通过亲子互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近阶段开展的探索型活动主题并与幼儿共同收集相关资料,参与并支持幼儿的活动。
2、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环境,幼儿相互自由介绍,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以家庭为单位制作幻灯,摄像参与本次活动。
4、在本次活动中提供电脑、投影仪。
5、准备一些松江的特产:马弄口豆腐干、红菱、山芋、羊肉。
教学理论依据:
松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不但有众多的文物古建筑和旅游景点,而且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世纪之交的松江到处都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众多的外资企业纷纷进入松江工业区,产品外销各个国家,大学城、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各种公园等构成了美丽的松江新城区,老城新貌尤为突出,逐渐成为黄浦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大班的幼儿对松江已有初浅的感知经验,对松江的风景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松江悠久的文化历史及新城巨大的变化了解甚浅。但这些内容对幼儿爱家乡情感方面的培养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利用。鉴于以上分析,我们以"我爱松江"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
活动的前期阶段,我们选择了以松江工业区为切入点,通过幼儿收集资料了解工业区的发展从而将幼儿的视点引向了解松江的老城区、旅游景点、建筑、历史文化等。但是在活动中我们发现虽然工业区与松江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但是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活动不容易引发幼儿的兴趣,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工业区大多是外资企业,管理严格,收集资料很困难,给活动的深入开展带来困难。为此我们重新调整计划,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抓住三个点,即:松江最好玩的地方,松江最好吃的东西,松江的变化,从而让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松江。我们把调整的计划通过召开家长会,发通知,个别联系等形式及时地告知家长,让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时,幼儿可以三方面的内容同时收集,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有选择地收集,形式也是丰富多样,可以是照片、图片、幼儿的记录,也可以是幻灯、摄像、实物等,既满足了幼儿收集资料,探索了解松江的愿望又为创设学习型家庭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通过收集资料初步了解松江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手段并请家长作为客座老师参与幼儿的活动,以亲子互动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松江,同时增进幼儿与家长的情感,培养幼儿大胆提问,大胆质疑的能力,更激发了幼儿把松江建设得更美好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这几天我们小朋友找到了许多关于松江的资料,了解了松江的许多事情,请小朋友来说说自己找到的资料。(简单说说收集的资料内容)
2、张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资料看看对你们有没有帮助。
3、幼儿观看教师制作的VCD。
根据VCD内容,师生、生生讨论交流。
4、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5、你还了解松江的哪些事?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介绍。
说明:形式为集体讨论。
二、亲子互动
1、幼儿自由向家长提问。
提问要求:幼儿在收集资料中遇到的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引导幼儿大胆提问,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明:问题是幼儿自发生成的。形式为自由分组。
2、家长向幼儿提问。
提问要求:松江的变化和新貌。
说明:家长制作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幼儿提问,从多种角度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松江的过去与现在,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1)幻灯:老城区(2)图片:桥,佘山(3)摄像:新城区
三、活动延伸
1、品尝交流。
2、抓住幼儿活动中的热点鼓励幼儿继续收集资料,自主探索。
教学反思:
课程追随幼儿是我们二期课改对课程的内涵给予的新的'诠释,也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本次活动中,尤其是设计思路中,我们看到教师较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教师能根据幼儿的经验与生活及时调整、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次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表达交流的舞台,小朋友在活动中展开了激烈的交流,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如:相互提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亲子互动。在多种互动中,提升了小朋友的经验,获得了发展。
在总结了前几次的家长客做老师的经验后,活动中家长参与的形式有了新的转变,以多媒体的手段引导幼儿,既能进一步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对家长的参与产生亲切感,又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进行了指导。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进入大班后,幼儿的学习欲望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凸显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新经验,我关注到大班《学习活动》“我们的城市”主题中“寄信”的素材点。通过分析,我发现虽然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多元,但是“信”作为传统的交流工具却有它特有的内涵,其中包含了许多可供挖掘的教育元素,可以帮助幼儿提升阅读、思维、交往等多种能力。经过对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现状的梳理后,我借助前期绘本《寄给蛤蟆的信》的教学,引申出“好朋友的来信”这一学习活动,让幼儿利用原有生活经验,尝试阅读三封不同类型的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信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
1.尝试阅读三封不同类型(文字、图夹文、图片和数字)的信,发现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感受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同伴间写信和读信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前听过故事《寄给蛤蟆的信》、课件、用A3纸塑封好的三封展开的信(文字、图夹文、图片和数字)。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引出话题
1.(出示故事课件,见图1,帮助幼儿回忆情节)我们曾经听过一个关于“信”的故事,还记得吗?故事里谁给蛤蟆写信?信里青蛙对蛤蟆说了
2.小结:青蛙用写信的方式向蛤蟆传递了一份真情,蛤蟆读了信以后感到有朋友关心自己真是太幸福啦!
3.过渡:瞧,这是谁的信?青蛙收到的三封信里分别会写些什么呢?
二、分组读信,理解内容
1.出示三封信(见图2),提出分组读信的要求:四人一组合作读信。
2.思考:青蛙收到谁写来的信,信里说了什么?
3.幼儿分组合作阅读理解信的内容,教师巡视引导。
三、分享交流,集体读信(根据幼儿的选择确定先读哪封信)
1.出示文字的信(见图3):
(1)关键提问:好久不见是什么意思?蛤蟆在信中告诉青蛙一些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到哪里去,怎么样去?公园里除了可以放风筝,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亲爱的青蛙:
好久不见,我很想你。
6月1日儿童节的上午,我们乘地铁到公园去放风筝……
你的朋友蛤蟆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读信。
重点关注:好久不见、乘地铁、放风筝。
2.出示图夹文的信(见图4):
(1)关键提问:这封信里说了什么?蛤蟆和青蛙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去的?除了去东方明珠、中国馆,还可以去哪里玩?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和表达。
重点关注: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3.出示图片和数字组成的信(见图5):
关键提问:图片和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根据这些提示你能读懂信吗?蛤蟆想用这封信告诉青蛙什么事情?什么是化装舞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蛤蟆准备化装成谁?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是青蛙你会带什么呢?
重点关注:什么是化装舞会,问号表示什么意思。
4.总结归纳:
(1)关键提问:这三封信之间有关系吗?信的内容之间有联系吗?信中说哪件事情要先做呢?你会写信吗?你觉得写哪封信最难?
(2)小结:蛤蟆写了三封不同内容的信,有的用文字,有的用图片和文字,还有的用图片和数字。
(3)能不能把三封信的内容组合写成一封信?
四、延伸
1.出示三封信组合后写成的一封信,教师示范读信。
2.小结:蛤蟆期盼着过“六一儿童节”,他想邀请好朋友青蛙一起过节,所以他写信把儿童节一整天的安排告诉青蛙。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打电话、通过网络沟通,还可以用写信的方法传递心意。
3.幼儿人手一份由三封信组合后写成的信,尝试看信、读信,巩固读信的相关经验。
反思
这是一个原创的教材内容,在前期反复分析和调整中不断完善,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一、选准素材点,合理创编,贴近幼儿生活
选择这一素材点是因为《学习活动》中“我们的城市”主题下有关于“寄信”的相关认知点,因此借助了绘本《寄给蛤蟆的信》开展教学。虽然现在网络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发达,但是“信”作为传统的交流工具有其特殊的内涵,因此在大班幼儿临近毕业前以“好朋友的来信”为题开展学习活动,目的是引发幼儿对信的'关注,对用不同形式写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写信的愿望。活动开始部分师幼共同回忆,让幼儿再次巩固了对信的认知,为接下来的读信活动作好了铺垫。由于幼儿有前期对信的简单经验,因此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表现积极。活动中三封信展现的预设内容“去公园放风筝”“游东方明珠、中国馆”和“参加化装舞会”也都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幼儿在读信中能更好地结合自身感受表达想法。
二、目标具体明确,过程落实积极有效
本次活动目标直接指向尝试阅读三封不同类型的信,引导幼儿发现三封信的不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绘本故事导入到分组读信,再到集体阅读理解,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在彼此互动交流(个别读信、小组读信、集体读信)中更好地理解信的内容,过程中还注重渗透“幼小衔接”的相关内容。如提问中不断出现“你能读懂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等开放性的问题,以教会幼儿正确观察、描述的学习方法,通过不同的读信方式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好积极准备。
三、关注幼儿的表现,随机调控把握分寸
活动中我通过提问和追问帮助幼儿理解信的内容,并随机做好调整。如幼儿分组阅读三封信的时候,我在第一时间发现幼儿在阅读文字的信时并没有感觉很难,幼儿的阅读能力比我想象得好很多。倒是幼儿阅读“图夹文”的信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及时调整集体读信的环节,调整提问顺序,将幼儿阅读较困难的图夹文的信留到最后一起讨论,这样的调整使课堂中教师推进的“序”更为清晰,在递进中逐渐给幼儿搭建学习的平台,使他们能获得能力的提升。另外,幼儿读信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幼儿不会准确用“你、我”来称呼蛤蟆和青蛙,我立刻调整方法,用表演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人称代词。整个活动中我既关注全体幼儿,还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及时给予回应并做好归纳和提升。
四、多媒体利用恰到好处,使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活动中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增色不少。多媒体能及时放大信,使幼儿更清晰地观察画面,表达各自的想法。如点击放大“好久不见”四个字,让幼儿在认字的同时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对他们以后学习写信有一定的帮助。另外,用多媒体呈现不同类型的信,使信富有色彩和动感,能有效支持幼儿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给幼儿以新鲜感。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⒈能认真地观察画面,大胆地讲述画面内容。
⒉知道不能在河边玩,了解救助落水者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火帽子落水了
⒈(观察火帽子落水的图)一天,火帽子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觉得它怎么会掉进河里的?(幼儿讲述)
⒉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火帽子是怎么会落水的。(听故事开头~落汤鸡)
⒊火帽子怎么会掉进河里的?
⒋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掉进河里?(教育幼儿不能在河边玩)
二、好朋友救助
⒈火帽子掉进了河里,这可怎么办呀?火帽子应该怎么做?(喊救命)
⒉你看,谁来了?它是怎么做的?它救起火帽子了吗?为什么?教师讲述故事跳跳蛙~喊救命。
⒊听到跳跳蛙喊救命,红袋鼠跑过来了,它会想什么办法救火帽子呢?(幼儿猜一猜)
⒋那我们来看看红袋鼠是想什么办法来救火帽子的?(幼儿讲述图片中的'内容)
⒌它救起火帽子了吗?那我们继续看红袋鼠把火帽子救上岸后又是怎么做的呢?(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⒍我们来完整的听一听、看一看故事《落汤鸡》。
三、学会自我保护
⒈火帽子怎么会掉进河里的?(到河边玩,不小心滑进去的)现在请你们来告诉火帽子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掉到河里?(教育幼儿不能在河边玩)
⒉红袋鼠想了什么办法救火帽子的?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因为红袋鼠自己也不会游泳,假如不用绳子绑住的话不但救不了火帽子,自己也会淹死)对啊,红袋鼠这样做保护了自己的安全,又救了别人,红袋鼠真聪明,想的这个办法真好。
⒊如果你看见小朋友落水后该怎么做?(根据显示生活中的情况引导幼儿讲述:首先要大声的呼救,边跑边找周围的人来帮忙,身边有手机的马上打110)
你自己能不能跳到水里去救人?为什么?(落水者在水里会使尽全身力气拼命的挣扎,我们的力气不够,让幼儿懂得首先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才想办法救别人)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按各种动物的特点编出合理的情节并画下来。
2.注意绘画中动物所处的环境,能够画出主次,前后。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片,幼儿画过其中的.几种动物,纸,记号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 学习故事
1. 教师讲述故事《猫医生过河》
2. 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图片,观察故事所处的背景。
3)猫医生怎么过河的呢?
二. 幼儿续编故事并绘画
1.你认为猫医生会怎么过河。
2.请你将猫医生过河的情景画下来。
3.请注意猫医生过河时河边是什么样的,河对岸是什么样的?
4.辅导个别幼儿想象绘画。
三. 讲述续编故事,介绍作品
1.你画的猫医生是怎么过河的?你来介绍一下你的画。
2.你喜欢谁的主意?谁的画?为什么?
活动反思
《猫医生过河》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幼儿知道故事又开头、中间和结尾,引导幼儿依据故事的前丰部分内容,续编完整的故事,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抽象思维的能力有所提高,对词汇的理解及掌握有一定的积累。组织他们对故事进行续编不仅仅能训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事情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创造力。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儿歌的基础,尝试认识其中简单的字。
2、尝试着用动作表现树叶飘落的情景,进一步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
教学重难点:
理解儿歌并认识儿歌中的一些字
教学准备:
1、大的主题墙面环境创设《秋天到了》2、fiash制作树叶飘落的场景
3、幼儿已经会唱《秋天》的歌曲;幼儿已经熟悉了诗歌《树叶》
4、根据诗歌内容创设的情景卡(教师大的一份,幼儿人手一份小的字卡、如小蚂蚁、小老鼠、小刺猬、梅花鹿和渡船、雨伞、扇子、饼干等
教学课时:
教育理论依据(设计思路):
现阶段我们正在开展主题活动《在秋天里》,来园时好多小朋友都纷纷告诉我,有的说“我发现了马路上有许多的树叶,飘来飘去的”有的小朋友说“我家门前我也有许多树叶,我爷爷每天早上都要扫树叶的。我们的孩子将家里的或来园时捡的树叶都带到了幼儿园里,树叶引起了幼儿关注的兴趣,在一次的运动活动中,我班小朋友都在玩大型器械,一位小朋友大声叫起来“看呀,树上的叶子掉下来了,象只蝴蝶”她的叫声引来了全班小朋友的关注,都围上来看个究竟,他们有的用自己的身体在表现着树叶飞下来飞上去的情景。教师应关注偶发事件中有教育价值的现象,于是,预设了一次树叶的活动,《纲要》指出“接触、了解周围生活环境人、物、事,感受身边熟悉的科技成果对生活的影响,理解并遵守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树叶是幼儿身边熟悉的材料,前期已有树叶飘落的经验。所以我选择了树叶的一次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小树叶飘落的的主线,提升幼儿前期一些零碎的经验,同时将个体经验转变成全班小朋友的经验,从本班幼儿的实际出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渗透的一些字兴趣教高,而且对字都很敏感,五到六岁的年龄又是认字的敏感期,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渗透一些文字的认识。所以想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感知秋天树叶飘落的情景,加深幼儿对秋季树的季节特征,同时提高幼儿的表达表现能力,让幼儿在说说、做做、找找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记忆能力及认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发幼儿感受秋天树叶飘落的兴趣
1、情景导入放映fiash制作树叶飘落,带幼儿进入场景
2、提问:树叶都怎么了?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3、唱唱树叶:秋天的树叶飘落的样子是怎么样的?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它唱出来
4、动作表现树叶:我们用好看的.动作把树叶飘落的样子表现出来。
5、捕捉个别幼儿的动作:“我发现这片树叶飘下来的时候她的动作真美,我们一起看看”是
怎样的?”我们也来学一学
6、幼儿集体表现《树叶》鼓励幼儿的不同动作的创作表现
二、引发幼儿联想到小动物捡树叶的情景
1、师:树叶飘下来了,小动物们都去捡树叶,我们上次还把他们捡树叶的事情编成了一首诗歌《树叶》我们一起来念念
2、幼儿回忆诗歌《树叶》的内容
3、针对幼儿不熟悉的部分重点引导
三、引发幼儿学习诗歌中配对的游戏
1、师:刚刚这首诗歌你们念得真好,他们第一个来捡树叶的是谁呢?说了什么话呢?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捡小树叶的小动物请出来再给我们表演一遍
2、师生共同操作,先出示文字,让幼儿猜猜,猜对后再出示相应的图片
3、师:小蚂蚁、小老鼠、小刺猬、梅花鹿他们说了什么话?
4、幼儿说出以后文字逐一放在旁边(渡船、雨伞、花帽、饼干)
5、师幼一起边念儿歌边寻找相应的文字
四、游戏体验
1、幼儿人手一份小字卡,边念儿歌边操作,师巡视指导
2、教师出示图片,幼儿寻找出相匹配的字卡,游戏可反复进行几次
3、可在区角活动中投放,进行延伸活动
教学评析:
1、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是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认字兴趣。不是让孩子纯碎的去认字,而是培养他们认字的兴趣,从孩子们已经熟悉的儿歌入手,儿歌中的小动物又是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一部分孩子已经认识了部分的字,所以,激发他们想学乐学的愿望,本次活动很适合大班的孩子,符合孩子的当前兴趣和孩子的兴趣需要,对孩子来说也有一定的挑战。
2、通过本次活动给孩子搭建充分操作的平台,在操作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一套操作材料,示范演示有集体操作的,给不同能力的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平时认字能力弱的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兴趣也激发了,都大胆的边念儿歌边操作,并对照前面的调整着自己的材料,讲孩子们被动的局面变成了幼儿积极主动的操作。
大班语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花(花籽、花粉)的传播道理。
2、体验儿童文学作品中优美的意境。
活动重点: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了解花(花籽、花粉)的传播道理。
活动准备:故事录音《送你一顶小黄帽》、幼儿用书B《送你一顶小黄帽》。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听赏故事
(1)教师播放故事录音给幼儿欣赏
“有个故事名字叫《送你一顶小黄帽》,它是一位叫李想的叔叔写的,我们一起来听听。”
(2)幼儿欣赏故事录音
2、理解故事内容
(1)观看幼儿用书,理解故事内容
“蒲公英看见小鸟飞过来,对小鸟说了什么?”
“小鸟为什么说它戴不了小黄帽?”
“蒲公英看见小小鸡走过来,对小小鸡说了些什么?”
“小小鸡是怎样回答蒲公英的?”
“最后,蒲公英将小黄帽给了谁?”
“为什么小蚂蚁再也拿不起地上的小黄帽了?”
“为什么第二年小蚂蚁放小黄帽的.地方长出了一大片蒲公英?”
(2)幼儿阅读幼儿用书
(3)教师:原来蒲公英开出的花便是它的花籽,小黄花随风飘扬,一旦落在哪儿,哪儿便是它扎根的地方。
3、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故事图书。
“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大班语言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充分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二、活动准备:
1、展现温馨的春天景色的背景音乐。
2、幼儿每人一张纸、水彩笔。
3、幼儿用书14~15页。
4、挂图《春》。
5、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感受散文中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能够安静地倾听文学作品以及同伴的的介绍。
四、活动难点: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五、活动过程:
1、聆听音乐,欣赏散文《春》,感受春天的温馨和美好。
(1)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
(3)提问:春天美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4)大家再仔细听听。
2、结合挂图,再次欣赏散文,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描述春天。
(1)为什么说春雨像绿丝线,从地上牵起麦苗?
(2)小羊说春雨是什么味道的?你们觉得它说得对吗?
(3)你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
3、播放录音,幼儿边听边画散文所表达的意境。
鼓励幼儿除了画出散文中描述的景物外,继续添画春天其它景色。
4、展示幼儿作品,交流各自的'感受。
(1)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内容。
(2)幼儿相互欣赏点评。
六、活动反思:
这首散文诗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
本活动采用挂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配合音乐、美术作品丰富孩子们对春天的感性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幼儿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再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表达的意境,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语言的教案06-27
大班语言春雨教案02-02
花的语言大班教案01-30
语言比尾巴大班教案02-01
大班语言童话教案02-18
大班语言春教案02-15
语言大班故事教案04-24
大班语言讲述教案11-11
神奇的语言大班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