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6 08:33:46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集锦10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出示沉↓、浮↑卡片)2、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扔进去看看呢?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幼儿: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四、经验迁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五、结束小结。

  科学家很聪明的,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设计思路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猜想和发现中,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活动目标

  1.在探索物体沉与浮的过程中,体验操作与探索的乐趣。

  2.感知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能对其分类;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3.初步尝试记录猜想与发现,学习预测和验证的科学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积累有关水的经验,初步感知过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材料准备:枣、铁夹子、塑料瓶、积木、石头、泡沫、沙子,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1.观察树叶和钥匙放进水缸的现象,简单了解物体的沉与浮。

  (1)教师分别将两样东西放入水缸中,请幼儿观察。

  指导语:这两样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

  2.观察材料,猜测物体的沉浮现象。

  (1)逐一观察材料。

  指导语:你的篮子里有什么?

  (2)玩游戏"猜一猜"并记录。

  指导语:如果把这些材料放在水里会怎样?我们来统计一下人数。

  3.动手操作并记录,验证物体的沉浮现象。

  (1)观察记录纸,讨论记录方法。

  (2)自由探索物体的沉与浮,并记录操作结果。

  4.交流操作结果,对沉浮物体进行分类。

  (1)分别展示记录结果,验证猜想。

  (2)共同小结。

  指导语:这些材料在水里有的沉有的浮。有的东西很大,一开始很多人猜它会沉下去,可是一试却发现不是这样。所以任何事情都要试一试才知道。

  (3)根据沉浮现象进行分类。

  指导语:现在我们给这些东西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

  5.动手制作潜水艇,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1)讨论方法。

  指导语: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请你们用塑料瓶来做潜水艇,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浮起来的塑料瓶沉到水底。

  (2)动手制作潜水艇,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

  (3)个别介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4)共同小结。

  指导语:瓶子就好比是一艘潜水艇,石头和水等就好比是潜水艇的压舱物。当瓶子充满水时,压舱物就有足够的重量,潜水艇便潜入水中。如果我们把潜水艇内的水等排出舱外,随着压舱物的减少,潜水艇就浮了起来。

  6.播放潜水艇视频,扩展经验。

  指导语:小朋友都很聪明,科学家也很聪明,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自我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2. 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吸水的。

  3. 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的准备。

  (1) 教师应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2) 幼儿已认识一些常见的操作材料。

  2. 物质材料的准备。

  (1) 八宝粥瓶子人手一个(里面装有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杯子人手一个。

  (2) 每组一盆水,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活动过程:

  1.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将一杯水倒入八宝粥瓶子里,请幼儿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实验证明.

  (2) 出示另一个瓶子(里面装有毛巾),猜猜看结果是否一样,并验证.

  (3) 集体讨论水到那里去了?

  2. 引导幼儿自己变魔术,寻找原因.

  (1) 鼓励幼儿像教师一样变魔术.

  (2) 打开瓶盖,发现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 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可以吸水.

  3.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一至两种,再次实验.

  4. 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结果记录在图表上.

  5. 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让我们在外面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吸水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继续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的含义,能找出对称的图形。

  2、通过画对称,学习验证对称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猫,小狗图卡一张,一半猫脸和一半狐狸脸拼成的怪物图卡一张

  2、左右对称的手掌印一张,两个相同左手手掌印的图卡一张。

  3、夹克上衣一件,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观察小动物的图卡。

  ——教师把小猫的图卡从中间折叠,那其中的一半给幼儿看,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教师出示小狗正面的图卡的一半,请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故意将一半熊猫图卡和一半狐狸图卡拼在一起,折叠后请幼儿一半一半的欣赏。

  ——教师:为什么你们觉得这是个怪物?它哪里比较奇怪?

  ——出示完整的小猫和小狗的图片。

  ——介绍对称这一名词:我们把这样左右两边的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的情况叫做对称。

  2、学习检验物体是否对称的.方法。

  ——教师出示一件夹克:你们觉得这件衣服是对称的吗?衣服上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呢?

  ——学习区分对称与相同:

  (1) 这俩个手印掌是对称的吗?为什么?

  (2) 请比一比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教师:我们如何判断物品是不是对称呢?

  3、找一找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引导幼儿找找自己身上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引导幼儿找找教室里有什么物品是对称的?

  4、打开幼儿用书,找一找,画一画。

  ——引导幼儿找找图中两个小朋友的身上有哪些对称的地方。

  ——引导幼儿把对称的部分画出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纳入到学前教育幼儿园的课程中,往往看似常见、简单的小事,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教育价值。“糖不见了”这种现象在幼儿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但是幼儿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这种现象后的科学道理。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提供一次实践操作的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得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先通过游戏法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紧着,由教师示范溶解这一科学活动的操作过程,让幼儿掌握搅一搅的方法,并在搅一搅的过程中去观察物体的溶解;最后,让每个孩子操作,在操作中去观察溶解这一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观察溶解

  活动准备

  透明的塑料杯100个、勺子40个

  方糖、果珍、盐、砂糖、奶粉

  黄豆、大米、绿豆

  塑料框16个、温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今天,吴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来看看,是什么吧!(一遍说一遍揭开罩布)

  对,是一杯水!不过,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哟!(故弄玄虚)那是什么水呢?(稍作停顿,让幼儿猜想片刻)我请一个乖宝宝来尝尝吧。

  (请幼儿尝一尝)

  某某小朋友,你来尝一尝吧!好喝吗?(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会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吴老师怎么没有看见呢?小朋友们看见了吗?(没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

  (站位:回到桌子前面了)刚才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宝宝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真的是这样的吗?(做疑问状)要不,我们把糖宝宝和水宝宝请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

  (二)教师示范

  1.教师示范,幼儿观看

  (教师坐下,从桌子下面端出水和糖)一边端一边说,这是水宝宝,这是糖宝宝。不过这个糖宝宝可有点不一样哟!(用勺子舀起方糖),这个糖宝宝是什么形状的啊?(幼:正方形的.)对,方形的,所以它叫做方糖。叫什么呀?(幼:方糖)对,它叫方糖。

  小朋友们看好了哟,吴老师要开始变魔术了!一边说,一边操作,把水端到前面放好,然后再端起方糖,把方糖倒进水里,再拿一个魔法棒。对,把我们的勺子这样子用就变成了魔法棒,把魔法棒放进杯子,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注意看,有什么变化呀?(方糖变大还是变小了呀?)(幼:变小了)再搅一搅,搅一搅,搅一搅......(搅到方糖不见了为止)咦?方糖呢?(幼:不见了)对,方糖不见了,去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小朋友,你知道这种现象叫什么吗?(幼:......)其实呀,这种想象叫做溶解。叫什么呀?(幼:溶解)对,方糖在水里不见了,和水宝宝做朋友去了,我们就说方糖宝宝怎么了(师幼同说:溶解了)。

  2.个别幼儿操作

  刚才,方糖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那么,它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这是什么呀?你们小时候都喝过的?对了,是奶粉。

  那奶粉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幼:......)请小朋友上来变魔术,看奶粉到底溶解没有,好吗?

  请幼儿1名。

  某某小朋友,你来变魔术吧!先把水端到面前,然后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用魔术棒去搅一搅、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们仔细看哟,看奶粉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有没有溶解。搅一搅、搅一搅.....,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因为,奶粉在水里怎么样了呀?溶解了(师幼同说)

  刚才,某某小朋友变魔术的时候,发现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吴老师,还有点不相信,我要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变魔术。某某小朋友,你来。

  对,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仔细看哟,看看这一次奶粉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搅一搅、搅一搅.....奶粉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看来奶粉真能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面怎么样啊?(师幼同说:溶解)

  还有没有,想玩这个魔术的,你来吧。

  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奶粉不见了,在水里溶解了。

  (三)集体操作,教师指导

  1.操作可溶解的材料

  (1)认识材料及讲解操作步骤

  刚才,我们通过变魔术指导方糖和奶粉都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小朋友想一想,让幼儿自由充分的表达。教师回应幼儿答案。

  小朋友们,都开动脑筋了,吴老师很高兴,所以邀请每个小朋友都去做魔术。开心吗?那好,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要去变魔术的材料吧!(教师端出材料)

  这是方糖,这是奶粉,这是砂糖,这是盐,这是什么呀?(幼:.....)是果珍,是什么呀?果珍。对,这是果珍。

  等会一张小桌子上都会有一筐变魔术的材料,还会有一筐水,和一旁魔术法棒。我们变魔法的时候要先怎么样,对先把水端在我们面前,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材料,然后把材料倒进水杯里,然后拿起魔法棒,怎样,对搅一搅、搅一搅,小朋友要一边搅,一边看哟,看看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好吗?

  好了,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把小椅子抬到空位置上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始变魔术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搅一搅,观察有没有溶解。

  (3)幼儿分享(5个)

  好了,请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子上,转过来看着吴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去变魔术了。我要请小朋友告诉我,你选了什么材料变魔术,它有没有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

  某某小朋友,你来,(端着你的杯子走到前面来)你选了什么材料变魔术?它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吗?因为它在水里溶解了。

  2.操作不可溶解的材料

  (四)集体记录

  请小朋友把杯子轻轻地放回塑料(示意保育员收材料)。然后转过来,看着吴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变魔术了,都知道了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非常的棒!哎呀!可是,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变过魔术,不知道那些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怎么办呀?

  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

  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有的说......,有的说.....,吴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小朋友们不变魔术也知道那些材料是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那些材料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不会在水里溶解。

  (五)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好吧,吴老师告诉你们吧,就是用记录表。用什么办法?

  对,用记录表。(一遍说,一遍翻出记录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记录表上吧。这是....,这是....,这是....,这是....,这是....,刚才我们变魔术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所以在这里画一个勾,

  (同理,记录其他材料溶解与否)

  小朋友一看到这里画个勾,就知道方糖可以和水宝宝朋友,在水里怎么样?(师幼同说:溶解)

  小朋友一看到这里画个叉,就知道沙可不以和水宝宝朋友,不能在水里怎么样?(师幼同说:溶解)

  结束:中四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能干了,今天下午学会了做魔术,还学会了用记录表,真是太能干了,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拍拍小肚皮呀,顶呱呱!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强调:“尝试使用工具的经验将对幼儿终身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益。”《小手请谁来帮忙》通过加工食物的实际操作,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探索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改变菜的形状,从而让孩子体验到工具的不同功能和使用工具的便捷,从而获得使用工具的经验。另外,在活动中也渗透了情感、数学等方面的内容,如,通过加工食物场景,孩子体验做父母的辛苦并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小工具改变食物形状的正确方法,体验使用工具的方便。

  2.引发对生活中常则小工具的关注。

  3.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经验。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运用小工具将食物变小的正确方法,引发对生活中常见小工具的关注。

  活动难点:探索用适宜的工具把菜变小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几样厨房小工具,背景音乐。

  2.菜若干(南瓜、芹菜、黄瓜、百叶),工具若干(剪刀、汤匙、小刀),塑料小碗,托盘,湿巾纸等。

  活动过程

  1.说一说:今天买了什么菜?

  (1)教师拿出菜篮子。

  “看看今天老师买了什么菜?你们认识吗?”

  “一起数数一共买了几样菜?”(一一点数。)

  师:这是什么?看看这根黄瓜长的什么样?

  幼:长长的,细细的,绿绿的……

  师:又粗又长的黄瓜看起来真新鲜!

  师:这根芹菜呢?

  幼:也是长长的……

  师:细细长长的芹菜一定很好吃!

  师:四四方方的百叶你们吃过吗?

  幼1:吃过。

  师:好吃吗?

  幼2:没有。

  师:百叶包肉吃过吗?以后吃饭的时候仔细留意一下有没有百叶包肉这道菜?

  师:这个南瓜看上去怎么样?

  幼:很大,圆圆的。

  师:可以用什么好听的词来说说?

  评析:这个“说一说:今天买了什么菜?”环节的设置,既唤起了孩子的B有生活经验,又渗透了数学元素,帮助孩子梳理出有关大小、长短和粗细的概念。

  (2)讨论:“菜买回来了,就这样能吃吗?该怎么办?”

  幼:烧一烧。

  师:在烧之前,我们要做什么?

  幼:洗一洗。

  师:把菜洗一洗,然后怎么样?

  幼:切一切。

  师:是啊!黄瓜一般要切成一片片,芹菜要切成一段段的才能做菜,平时爸爸妈妈就是这样做的。用什么切呢?

  评析:继续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孩子回忆起家里爸爸妈妈做饭做菜的情景,为认识工具环节做铺垫。

  2.认一认:请谁来帮忙?

  (1)认识刀。

  “我这里有一把刀,你会用吗?谁来试一试?”(请一名幼儿上前尝试使用。)

  师:看看他的一只手抓在哪里?(想一想手应该抓哪里?)

  幼:刀把。

  师:另一只手做什么?

  幼:按住菜。

  师:按住菜,不让菜滚来滚去。

  师:快快的'刀口朝哪边?

  幼:下面。

  师:快快的刀口要朝下。小刀很危险,你要小心啊!

  “除了刀,还可以请什么工具来帮忙把食物变小呢?”(看看今天谁也来帮忙了?)

  (2)认识剪刀。

  “这是什么?你会用吗?看看这把剪刀哪里最危险?”

  幼:剪刀头、里面……

  师:是这里吗?张开的大嘴巴是很危险的地方,你的手可不能伸进去啊!小朋友们刚开始用剪刀,所以要加倍小心啊。

  (3)认识勺子。

  师:“我们平时用勺子来做什么?”

  幼:吃饭,吃菜……

  师:现在我们不吃饭,也不喝汤,勺子会帮谁的忙,让它变小呢?待会儿试试看!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除了勺子是孩子们会用的,像剪刀、小刀,特别是小刀,出于安全角受考虑,我们通常不太会让小班孩子尝试。其实只要教给孩子正确的使甬方法(当然也要考虑这种工具是否适合孩子,孩子小叽肉是否发展勤司以掌握这种工具的程度),告诉他们哪里比较危险,让孩子试着去剪一剪,切一切,对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3.试一试:哪种工具更方便?

  (1)了解操作要求

  ①现在请大家转过身来,桌子上有已经洗干净的黄瓜、芹菜、百叶,还有南瓜。按顺序指,让幼儿说出名称。

  ②交代任务:南瓜组,请选择合适的工具把南瓜肉放到小碗里;黄瓜组、芹菜组、百叶组请试试用哪个工具帮忙可以把它变小。

  ③提出要求:每组的桌子上都有剪刀、刀和勺子。你们都去选一选,试一试,看看哪种工具用起来更方便!用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轻轻地拿轻轻地放,保护好自己,也不要伤害到其他小朋友。在开始之前可别忘记用纸巾把小手擦擦干净,注意卫生啊!

  (2)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评析:在“试一试”环节,孩子亲自操作,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使用工具的方便,发现小手和工具的关系,在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身边的科学。

  (3)交流。

  ①黄瓜

  师:你请谁来帮忙把黄瓜变小的?

  幼:小刀。

  师:怎么用的?

  师:你觉得用小刀切黄瓜方便吗?还有谁也把黄瓜变小了,但用了不同的工具?

  幼:剪刀。

  师:你觉得用剪刀把黄瓜变小方便吗?

  梳理经验:让黄瓜变小用小刀比较方便。

  ②芹菜

  师:把芹菜变小你们是请谁来帮忙的?

  幼:刀,剪刀。

  师:你们觉得哪个更加方便?

  梳理经验:用刀和剪刀都可以把芹菜变小,用剪刀会更快更方便一些!

  ③百叶

  师:谁把百叶变小了?用了什么工具?

  幼:剪刀。

  梳理经验:看来用剪刀做事还真方便!

  ④南瓜

  师:南瓜肉都放到小碗里了吗?

  幼:还有一点没有挖完。

  师:你是请谁帮忙的?怎么做到的?

  幼:用勺子挖的。

  梳理经验:原来勺子除了可以用来吃饭,喝汤,还能挖南瓜肉呢,真方便!以后有什么需要挖的,可以请勺子来帮忙哦!

  (4)小结:刚才我们的小手请了刀、剪刀帮忙,切一切,剪一剪,把黄瓜、芹菜和百叶变小;请了勺子来帮忙,把南瓜肉挖出来了,等会儿厨师就可以做菜啦!这些小工具的用处还真大,谢谢你们帮忙!

  评析:在交流环节,主要帮助孩子梳理出选择合适小工具的经验,如,黄瓜用小刀切比较方便。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工具

  (1)出示开瓶器、饺子器等,了解用处。

  师:我在厨房还找到了几样小工具,看看是什么?

  ①开瓶器:这个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领?

  ②饺子器: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可以做什么?

  ③刨丝器和打蛋器一起出示:这两个你们认识吗?

  师:不认识没关系,可能你家的厨房里就有哦,回家可以找一找,问问大人是什么工具?

  (2)引发幼儿寻找生活中常用小工具的兴趣。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请小工具来帮忙做事。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来说一说好吗?

  评析: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出示了更多小工具,引发孩子对工具的关注。

  活动反思

  1.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性高,通过情景设疑、探索操作和交流分享等环节,孩子尝试运用各种小工具将食物变小,并从中体验到每种工具的方便之处。另外,小班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在活动中,教师创造了一个家庭式的温馨活动氛围,引导、启发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2.活动环节层层递进,重点突出。从“买菜”情节到引出生活中的几种常见小工具,过渡自然并贴近孩子的生活。在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安全教育、常规教育等内容,特别是在认识小工具的环节,重点强调了刀和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

  3.比较注重活动中的一些细节。如,背景音乐的介入,既能调动气氛,又能控制时间。再如,提供的几种食材(芹菜、黄瓜、南瓜、百叶)既干净卫生,又利于孩子的操作和探索。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寻找起点和终点之间多条可行走的路线,发展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通过实践,让幼儿知道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乐于尝试。

  3、引导幼儿用别人能接受的方式与人交往。

  活动准备:

  1、相关教学ppt

  2、路线图(自制)

  活动过程:

  一、初步学会观察画面,感知"经过xx到达小熊家的路线"。

  1、故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直接出示ppt封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师:你从图片上发现了什么?

  2、小兔、公鸡、小鸡到小熊家做客。(出示路线图1)

  (1)观察小熊家的位置。

  (2)分别观察三条路旁的不同风景。

  (3)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说"经过…到达小熊家"。

  二、通过故事的发展,引导幼儿进入小动物追赶狐狸的故事情境。

  1、出示ppt,继续故事情节。(师:"狐狸抱着小鸡要从车站逃跑,我们赶快赶到车站去,咦!车站在哪里?")

  2、出示(路线图2)观察:

  (1)先观察路线图,找到小熊家和车站,认识起点和终点及街道上的建筑物名称。

  (2)引导幼儿说出要从三条不同的路分别去追赶狐狸。理解"从xx出发经过xx到达xx"的多条路线。

  (3)"动物们到达车站,但是狐狸已经逃走了,狐狸带着小鸡跑啊跑啊,跑到了…。(出示ppt3),小动物们紧追不放,为了看清楚狐狸逃跑的路线,它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它们怎么做的`啊?…"(重叠起来)(师: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结果它们看到狐狸跑到了哪里?出示ppt4,狐狸跑到了海边坐船逃走了,可是小动物没有船怎么办?

  三、观察(路线图3),引导幼儿知道要分别买不同的东西出海。

  1、引导幼儿看任务单,并示范一个走法。

  2、幼儿领任务单,说一说自己帮助谁买东西,用手指先走一走,再用水彩笔绘出路线图。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展示幼儿路线图,大家一起来验证对错。

  5、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走了不同的路成功的帮小动物买到了自己需要的动东西,它们终于划着船出发了(看ppt)来到了狐狸的家,小熊推开门打算把小鸡抢回来,可是小鸡说话了"朋友们,别伤害狐狸,其实它只是想请我到他家来做客,他想做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我们一起喝茶吧"小熊说:" 哦!原来是这样,狐狸!你应该早告诉我们就好了"于是朋友们高兴的在一起聊天喝茶了!

  6、进一步让幼儿明确要和别人交朋友应具备的交往礼仪。

  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找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小班的孩子怎样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呢?小班孩子的想像力极其丰富,所以,应为他们创造一个能激发情绪的情景,以青菜奶奶的生日为情景,引领孩子进入活动这里尽可能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自己感受蔬菜的特征。在选择蔬菜的种类和数量时,我就考虑让孩子积累一些数学经验。让孩子在感知数中学习算术。另外,品种多样的萝卜、番茄、茄子,以及"给蔬菜排队"的不同排列,都让孩子感受到:世界是丰富多样的。小班年龄是言语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而小班孩子的良好语言习惯就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所以,我设计了"青菜奶奶眼睛不好、耳朵不好"的情节,来养成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蔬菜的外形特征,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3、在给"青菜奶奶"过生日吃蛋糕时,体会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活动重点:

  幼儿能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活动难点:

  能正确说出蔬菜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新鲜蔬菜若干:各种大小不一的'番茄5只,长短不一的黄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细长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菜1棵,蔬菜分别放在小袋子里;相应的蔬菜图片。

  2、用硬纸做一个青菜老人。

  3、相应数字宝宝和字宝宝。

  活动过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过生日。

  师:(出示纸制青菜)这是什么?

  孩子:青菜。

  师:这是青菜奶奶还是青菜宝宝?

  孩子:青菜奶奶。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孩子:戴着老花眼镜……有一条一条线……有皱纹……师:青菜奶奶今天要过生日了。她要请客,客人在小布袋里,你摸摸,闻闻,猜猜青菜奶奶请了哪些客人?

  师:把你布袋里的小客人请出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我的茄子宝宝是弯弯的……我的茄子宝宝是紫色的……我的茄子宝宝摸上去是滑滑的……我的黄瓜宝宝也是弯弯的……是绿绿的……师:谁的宝宝摸上去也是滑滑的……哦,有的宝宝摸上去是滑滑的,有的是粗糙的……孩子:我的萝卜宝宝是长长的、红色的……我的萝卜宝宝圆圆的,是白色的……师:萝卜有长的圆的,还有不同的颜色……除了红色、白色,还有什么颜色的萝卜?

  孩子:我也是红的(举着胡萝卜)……师:这是红的(将红萝卜与胡萝卜作比较),胡萝卜的颜色和红的一样吗?这个颜色叫橘红色……——在引导孩子的认知过程中,尽可能地寻找时机,丰富孩子的知识。

  师:(小结)今天,青菜奶奶请的客人有萝卜宝宝、番茄宝宝、黄瓜宝宝、茄子宝宝。(边说边出示相对应的蔬菜图片)这些宝宝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的……——这里尽可能地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自己感受蔬菜的特征。

  2、"小客人"来排队。

  在活动中:

  师:把"小客人"放在一起,排排队,一起去青菜奶奶的家。

  孩子:……大的排第一个……黄瓜宝宝排在前面……长的茄子排在前面……——就谁排在第一个,孩子的视角是多元的,有时是大的排第一,有时是短的排师:我们来数数,有几只番茄宝宝……谁知道"5"……谁知道"4"是什么样子的……——让孩子感受到了物体的长短、大小、粗细等形状特征,也感受了数量和数字。

  二、去青菜奶奶家

  1、师:我们一起去青菜奶奶家……门关着……青菜奶奶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谁?

  孩子:我们说……告诉她……师:青菜奶奶耳朵不好,怎么办?

  孩子:我们说得响一点。

  师:好,我们去青菜奶奶家了。

  ……师:青菜奶奶家到了。谁先去敲敲门?

  教师扮青菜奶奶:谁呀……你是什么样的黄瓜宝宝……好,请进请进……

  2、师:(将贴在板上的蔬菜图片用笔圈起来)这些宝宝和青菜奶奶合在一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蔬菜。(出示汉字"蔬菜")

  三、和青菜奶奶过生日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设计理念

  大自然是孩子们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好场所。自然界里的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变化和各种动物及它们的生活习性都是孩子们值得探索的主题。其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动物,而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天气变化之前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预报天气的作用。为此,我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时机,设计了“小小气象员”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不仅能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难点:能运用新学的知识判断天气变化。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活动流程

  (一)引出课题

  1、师:孩子们昨天是晴天还是阴天?今天呢?(谈话引入)

  那么你们猜一猜明天会是什么天气呢?

幼:晴天、阴天、雨天都有可能。晴天,你门是怎么知道的?

  看天气预报、听广播。

  嗯!真不错,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人们啊是通过看天气预报,听广播提前知道天气情况的。

  2、农民伯伯不用看天气预报,也知道明后天的天气是怎样的。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有谁知道?请举手!

  (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老师可以引导说:哦这个问题有点难,还没有想好对么?那么现在王老师来告诉你们。)

  师:很多小动物他们是小小气象员,能预报天气。那我一起来看一看为什么老是说他们是小小气象员。一起听听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二)观看视频

  让幼儿观看视频,提问幼儿图片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幼;有小燕子、小青蛙、小鱼、小蚂蚁、鸡妈妈、小蜜蜂。

  师:那你们要先看哪一个小动物来预报天气呢?(点其中一个小动物)

  幼:小蜜蜂(观看视频)

  师:快要下雨的时候,小蜜蜂会怎么做?

  幼:因为快要下雨了,我们的翅膀要是沾上雨水就飞不动了,会有危险的,像这样的天气我们只在家里工作,从来不到外面去。

  师:鼓励幼儿(你听的真仔细、你听的真认真、嗯!不错。你真爱动脑筋等等鼓励性语言)

  师小结;哦!原来小蜜蜂是通过呆在家里工作的方式来提醒农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接下来呢?你们想看哪一个小动物预报天气?

  幼:小燕子。(观看视频)

  师:我们看一看下雨前,小燕子跟平时飞的有什么区别?

  幼:自由回答。

  原来是快要下雨了,小虫的翅膀上沾上了许多小水珠,飞不高,小燕子飞得低,是为了捉虫子吃。

  师小结:哦!原来小燕子飞的很低是想告诉农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师:我们再来听听鸡妈妈是怎么说的?

  幼:鸡妈妈。(观看视频)

  师:鸡妈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告诉农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幼:自由回答,可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小结:原来鸡妈妈是通过感觉气压很低来告诉农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师:上面还有谁?幼:小蚂蚁。我们一起来看看。(观看视频)

  师:下雨前下蚂蚁会有什么行动?

  幼:搬家。

  师小结:小蚂蚁也是小小气象员,它是用搬家的'方法来告诉农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师:上面还剩下谁了?

  幼:小鱼。

  师:我们来听听小鱼这么说的?幼(观看视频)

  师:小鱼是怎么快要下雨了?

  幼:自由回答

  快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气很少,憋得我实在难受,只好浮到水面上来吸几口气。

  师小结:原来小鱼是因为水里的空气很少,浮到水面上来。告诉农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师:小青蛙为什么高心地唱歌?

  幼:自由回答

  师小结:青蛙高兴地、大声地唱起歌来,农民伯伯一听就知道快要下雨了。

  最后让孩子用故事里小动物的话说一遍,(分别复述小动物们说的话)小动物们是用什么方式来提醒农民伯伯快要下雨了。

  (三)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气象员,动物们也想考考你们,看你们记住他们的本领没有?

  播放小测验游戏。

  师:可请幼儿上台来指指看。

  五、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这么棒的小动物气象员,也知道了他们是怎么向农民伯伯预报天气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小动物他们也是小小气象员,回家的时候可以问问爸爸妈妈,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上网找找看。下午来的时候告诉王老师和小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恐龙是远古时代的动物,现在已经灭绝。

  2、了解五种常见恐龙:三角龙、剑龙、霸王龙、长颈龙、翼龙以及它们的外形特征。

  3、对恐龙及恐龙的相关问题有浓厚的探究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符合活动内容的课件。

  2、恐龙玩具模型一个。

  3、供幼儿练习的恐龙图片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恐龙玩具模型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二、通过看课件内容让幼儿知道恐龙是远古时代的动物。

  1、边放录像边听解说。

  解说内容: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成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一个名字叫恐龙。

  2、提问:恐龙是什么时候的动物?它们长着什么样的皮肤?

  三、通过看课件知道恐龙已经灭绝。

  1、边看录像边听解说。

  2、提问:恐龙哪儿去了?它们为什么会灭绝?

  四、通过看课件了解五种常见的.恐龙。

  逐一出示三角龙、剑龙、霸王龙、长颈龙、翼龙图像。幼儿边看图像边听解说,认识这五种恐龙。

  五、幼儿操作,巩固对五种恐龙的认识。

  幼儿每人一张不同的恐龙图片,分别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恐龙,并说说它的特征。

  六、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知道了恐龙是远古时代的动物,现在已经灭绝,还认识了五种常见的恐龙。其实,恐龙的种类还有很多,也许在自然界还有更多已经灭绝的恐龙种类没有出现,需要小朋友长大以后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在组织本次活动时,我一改过去教师单方面收集、策划,让幼儿请进的做法,而是让幼儿共同参与,极大地引起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到活动中,各抒己见,兴趣高涨,通过活动幼儿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11-04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05-04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模板04-14

科学活动《蚂蚁》教案01-23

科学活动教案四篇06-30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4篇05-10

科学活动教案4篇06-08

科学活动教案10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