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6-06 10:18:4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7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区分干泥和湿泥,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他们的不同特性。

  2、增强幼儿玩土的安全和卫生意识。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玩过挖土:寻找过泥土里有什么。

  2、玩土区;塑料小铲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动背景:轻音乐。

  4、手机电话一部,老师佩带的小型麦克风一部。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任务,引出活动。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后,带入场地--玩土区。

  1、引入活动:通过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交待今天的任务:找泥土的秘密。

  2、讨论:"我们在找泥土秘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交待规则:看谁先找到泥土的秘密,听到电话铃响后,快点回来告诉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评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由找秘密引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活动一开始我以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内容,为幼儿布置任务,开始了今天的活动。因为幼儿在玩土时常常处于无休止的状态,所以我通过以蚯蚓先生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来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收放各环节的衔接。)

  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征。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带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泥土有什么秘密?"

  (1)为什么用玩具小熊做出来的小熊一碰就没有了呢?

  (2)两处的(翻过的泥土和没有翻的)泥土有什么不同?(软、硬)

  (3)泥块为什么用手拿就没有了?(易碎、松)(评价: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细心地观察,根据幼儿的操作及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从无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决问题,由此,幼儿对泥土的"硬、软、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亲身感知后也有了基本的理解。)

  2、幼儿讲述。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先生。引导幼儿集中。)我发现干的泥土很松。

  我发现泥土很软。

  我发现那边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铲子轻轻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湿泥的特性。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往干的泥土里加一点水,你会发现什么?水到哪里去了呢?我问:加了水的泥土怎么样了?为什么会粘在手上?你继续加水,再试试看,泥土又是怎样呢?

  (评价:本环节主要引导感知湿泥的特征,由干泥到湿泥的变化,诱发幼儿去探索。在我一边和幼儿玩一边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儿的紧张和顾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探索,寻找秘密,正如《纲要》中所说"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氛围",同时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也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2、幼儿讲述。

  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先生,加水后泥土的秘密吧。引导幼儿集中。)泥土会吸水。

  泥土中加水后会变的软软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后,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来,螃蟹还是好好的,泥土没有松。

  加水后,泥土会变形,想做成什么形状的都可以。

  四、了解泥土的作用。

  1、讨论:小朋友在生活中见过泥土有什么用吗?

  2、请幼儿讲述。

  可以泥土种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种树。

  泥土可以种庄稼。

  泥土可以可烧成砖瓦盖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还可以做玩具,我们家有的。

  泥土还是小虫子的家。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清洗玩土时用的工具。

  活动总评:

  本活动在选材上,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改变了以往玩土时缺乏目的性的状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时间、空间大量的留给幼儿,让幼儿通过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们在相互交流、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构建积累经验,完成了活动目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瓢虫的命名方式。

  2、学习用目测撕的方法撕出瓢虫的外形特征,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色手工纸,糨糊,抹布,瓢虫图片若干。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瓢虫。

  活动难点:瓢虫的命名方式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图片

  1、提问:你们看,今天老师请来了谁(瓢虫,先出示7星,介绍完之后再引出它还有很多朋友,我们来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2、你们仔细看看,他们长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形状一样,背上的花纹不一样)

  3、小结: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

  4、逐一介绍瓢虫:这只背上的花纹是怎么样的——它叫XX瓢虫(7星是益虫,其它都是害虫)。

  5、教师小结:我们见到或捉到瓢虫时,往往会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数,随后会说几星瓢虫,有时这种方法真的管用。因为瓢虫的种类很多,不易记住名字。一般只要数一数鞘翅上的斑点或条纹,说几星或几条瓢虫就可以对69。2%。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瓢虫时,还是要数一数它的星点数。

  (二)制作瓢虫

  1、讲解方法:

  (1)教师出示范例作品:

  “看看这只是什么瓢虫?”

  “这张作品看上去和平时的剪纸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议论,教师告诉答案是用目测徒手撕的作品,所以瓢虫的边线不像用剪刀剪出那样光滑。

  2、尝试新方法:

  (1)教师讲解目测徒手撕瓢虫的方法:

  可以将纸对折撕出完整瓢虫身体。

  可以将瓢虫的身体分开表示在飞。

  撕贴完成后,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触角。

  (在粘贴瓢虫时,要呈现瓢虫的不同方向,使画面生动。为表示瓢虫在飞时,可以粘住瓢虫一半的翅膀,另一半翅膀向外翻折。)

  (2)幼儿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欣赏

  幼儿介绍自己作品,欣赏同伴作品。

  (这只是谁做的,这叫什么瓢虫,哪里最可爱,我们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见闻。在活动中幼儿不光积极思考和还踊跃回答老师的问题,充分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这是一门很有创意的课。在教学类容来看我也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安排的。在上课过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氛围汇总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习到了知识。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很有帮助。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背景: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每学期的种植活动又要开始了,这次我们可以种些什么,既可以增加一点生机、增添一点绿色,而且又有教育价值呢?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种红豆”、“种绿豆”、“种黄瓜”……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以为小朋友举起小手说:“老师,我想种向日葵。”咦,这个想法很特别,我突然有了灵感,“那你们知道向日葵是用什么种子种出来的吗?”“把葵花籽放在土里就会长出向日葵了。”小朋友们很肯定地说。“那我们就种向日葵,好吗?”“好!”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顷刻间在我的眼前出现一片向日葵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第二天的早晨,许多孩子都带来了葵花籽,“老师,我带来了的葵花籽是生的,妈妈说熟的葵花籽是不能长出葵花的。”“我们什么时候种向日葵呀?”瞧,孩子们有急切的种植欲望,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我们的“神奇的向日葵”活动开始了。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让幼儿认识向日葵种子。

  2.猜想并记录向日葵种子的播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猜想记录表、记录笔每人一份。 2.葵花籽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葵花籽。

  (1)师:“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高高个儿一身青,圆脸金黄喜盈盈,天天向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向日葵)

  (2)出示葵花籽提问:“这是什么?”(这就是向日葵的果实,也叫做葵花籽。)“请你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葵花籽的形状、气味、颜色是怎样的?” (幼儿自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

  2.幼儿交流葵花籽。

  (1)师:“葵花籽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

  (2)师小结:向日葵的种子是黑黑的、扁扁的、一头尖尖的还有一头是圆圆的。剥开来里面有白白的瓜子肉。

  3.幼儿猜想:如何播种向日葵的种子。

  (1)师:“你们想一想,怎样播种向日葵的种子呢?”

  (2)(尖头朝上、平放、拨去瓜子壳,把瓜子肉放在土里、大头朝上)

  (3)师:“请你猜一猜,哪种播种的方式可以使葵花籽最快的长出来呢?为什么?”(请幼儿说出理由)

  4.出示记录表。

  老师交代记录要求,请幼儿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

  5.结束活动。

  幼儿展示猜想记录表,交流自己的猜想,并按猜想结果把幼儿分成小组。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爱鸟,了解"爱鸟周"的意义。

  2.感知鸟的多种多样,认识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录音机、鸟叫的磁带。

  2.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内。

  3.教学挂图:《各种各样的鸟》。

  活动过程:

  一、欣赏鸟鸣,激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1.出示小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小动物,它来和我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猜猜它是谁? 、

  2.播放录音,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

  教师:你听到小鸟在唱些什么吗?

  二、观察小鸟,感知鸟类的多种多样。

  1.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讲述。

  教师:你喜欢鸟吗?为什么?你认识哪些鸟?

  2. 幼儿自由观察室内鸟及其相应活动的教学挂图,认认自己熟悉或喜爱的鸟。

  教师: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

  三、了解"爱鸟周"的意义。

  1.观察教学挂图,引导幼儿了解鸟对人类的`用处。

  教师: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你知道哪些鸟能为我们做什么事呢?

  2.介绍 "爱鸟周"鸟类中大部分都对人类是有益的。他们有的可以捕杀害虫,有的可以捕杀鼠类。他们对农业、对森林和果园都有益处,所以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国家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的一周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号召全国人民都来保护、爱护鸟类。

  3.小结。

  教师: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鸟、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关心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并尝试改善环境。

  2、了解纸吸水后易变烂的特点,了解塑封机的方便。

  3、在活动中主动思考,尝试多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会同伴合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塑封机、保鲜膜、保鲜袋、透明胶、蜡烛、蜡笔、剪刀、黑板、一盆水

  2、幼儿自制各种不同含义的标签;

  3、幼儿已做过各种保护标签的小实验。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1、“今天你们都带来各种保护植物朋友的标签,接下来老师要请你们来讲讲看。”每种方法均请一位幼儿代表讲述介绍。在讲述时要问清注意事项和细节。

  2、“现在老师把你们用到的这些小工具也都请了出来,等会请你们去试试其他小朋友介绍的办法,试的时候呢你可以去请教做过的小朋友,也可以请他跟你一起做,等会你再帮他一起做你试过的方法;像塑封机的话就比较危险要去请老师帮忙的。

  现在先想好你想试刚刚谁介绍过的办法,想好了老师给你们发标签,然后去找他商量,商量好就可以去做了。

  二、幼儿操作

  幼儿操做,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幼儿两两结伴,并耐心完成一项任务;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善于观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三、讲评

  1、请小朋友来谈一谈你做了什么?和谁一起做的?怎样做?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2、将幼儿的作品放在水中验证一下看看你的方法是否成功,为什么?

  四、经验提升

  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标签放在黑板上展示,请幼儿讲一讲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塑封机制作的标签既平整又清晰,是最好的办法。“有时候我们到外面去玩,爸爸妈妈拍的照片也会请塑封机来塑封一下,这样照片保存起来就不会变黄,而且历久如新。塑封机真是一种非常方便的小工具。”

  活动反思:

  幼儿对科学经验的吸取和积累、认知结构的建立、技能方法的`学习,部不是在一次科学活动中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点滴的逐渐积累。不同角度、多样化的科学活动,将使幼儿科学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补充,外延不断得到扩展,知识得以迁移和运用,能力和方法得到不断锻炼和发展。因此延伸部分的设计,教师采用留疑的方式,出示一个瓶盖,给他们留下了一个想象、探索的空间,激发他们继续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分析:

  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任意造型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但平时,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经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安排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时经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河湿沙的区别,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造性。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吹、分离、挖、塑造、经验回忆等活动,感知和探索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创造欲。

  3.引起幼儿对周围自然物的关注,培养幼儿爱护周围自然物的情感。

  4.学习能两人和四人合作玩。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难点: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活动过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纱窗布代替筛子分离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观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寻找宝藏——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游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

  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别:

  1.爱喝水的沙——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在捏合上的区别,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2.小组造型活动,体验湿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谈话、讨论,了解沙的用途:

  1.交流、分享关于沙的用途的经验。

  2.介绍沙漏。

  活动延伸:

  1.沙能不能种养植物:

  提供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给于一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好纪录。

  2.制作“七色彩泥”:

  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内。

  3.制作“沙雕”。

  活动反思: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沙,因此在本次的活动里,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高的,但是要怎么在玩当中有目的的去引导孩子去观察和感受沙的特性,就是这本节活动的重点。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玩沙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玩沙可以让幼儿感到快乐,玩沙可以让幼儿尽情地发挥想象去创造,玩沙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尝试、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沙的特性。选择沙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让幼儿用各种辅助物创造性地与同伴合作玩沙,尝试在沙堆上筑沙堡,用沙子种植物、养动物,初步学习制作玩沙工具,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对沙的了解,更可以使幼儿感受到玩沙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沙子的特性,培养幼儿探索周围物质世界的兴趣。

  2、让幼儿在亲身体验、观察、实践中学会比较和判断。

  二、活动准备:

  沙池;铲子、印模、筛子、漏斗、小喷壶、小水桶等工具。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

  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一起到沙池去玩沙好吗?”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不扬沙,不用手揉眼睛。”

  3、引导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探索沙子的特性:

  ⑴沙子看上去是什么样的?(一粒一粒的,细小的.)

  ⑵沙子摸起来有什么感觉?用力抓一把,把手打开会怎么样?(摸起来感觉有的粗粗的,幼儿教育网有的细细的;用力抓会从手指缝里掉下去,打开手沙子就散开。认识沙子是松散的。)

  ⑶把沙子放在漏斗里、筛子里,有什么发现?(沙子是松散的,很快漏光了。)

  ⑷水倒在沙子里,怎么不见了?(水渗透到沙子里了。)

  4、比较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⑴湿沙摸上去什么感觉?(软软粘粘的)

  ⑵抓一把湿沙放在漏斗里,有什么发现?

  ⑶分别用干沙和湿沙来印模,有什么发现?(干沙不容易成形,容易塌掉,湿沙容易成形。)

  ⑷讨论为什么湿沙会比干沙容易成形。

  5、了解沙子的用途:

  讨论:沙子有什么用处?它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沙坑、沙包可以用来给运动员训练;沙漏可以用来计算时间;粗沙和水泥用水搅拌后可以砌房子;可以做沙球当打击乐器;可以制作沙画等。)

  6、延伸活动:

  提供一些工具和辅助材料,让幼儿玩沙,巩固幼儿对沙子特性、用途的了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16

中班科学活动找路教案02-16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镜子03-15

螃蟹中班科学活动教案03-1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竹笋04-18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04-17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03-13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03-29

中班科学活动纸教案03-26

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班教案12-06